關於中學生課外閲讀的調查報告

來源:巧巧簡歷站 1.33W
關於中學生課外閲讀的調查報告

一、調查的背景和目的

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各學科教育都是智育,但是智育的目標不僅在於發展和充實學生的智能,而且也在於形成他們高尚的道德和優美的品質,語文課外教育也不例外。很好地開展語文課外閲讀,可以鞏固學生課內閲讀的成果,擴大閲讀領域,提高閲讀能力,鍛鍊其思維,陶冶其品德。課外閲讀是開拓學生視野、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學生進行課外閲讀,既可讓學生直接接受書中的藝術鑑賞的角度去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培養他們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課外閲讀如此重要,實際情況又如何呢?筆者在上課的過程中就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有時在上課時生髮一下,如説説一些作品中的人物,一些名言、警句、甚至一些很簡單的諺語、成語,往往説出一部分,叫學生續説,但大多數情況是令人尷尬的,台下是一片鴉雀無聲,由此,我深感學生閲讀量的狹窄和詞彙量的枯竭。故而送走了前一屆畢業生之後,從這一屆開始就特別留意並着手調查了一些情況。在七年級冊課文《龍宮索寶》和二冊《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以後,我就格外關注了中學生課外閲讀的現狀,設置了一些題目,作為這次調查的內容,同時也作這調查的結果。

二、調查的內容和結果

1、你喜歡閲讀課外書嗎?喜歡哪一種類的文學作品?你周圍流行哪一類的書籍?

2、你閲讀過哪些名著?是通過什麼方式閲讀的?

3、課外閲讀的時間怎麼安排?會不會對所學的課程產生影響?是正面的影響還是負面的影響?

4、課外讀物的來源有哪些?你是被動閲讀還是主動閲讀?你的老師和家長支持你進行課外閲讀嗎?

5、你對中學生的課外閲讀有什麼獨到的見解和想法?你認為怎樣的課外閲讀形式最適合你?

(一)、我對所任普通班級的120名學生進行了調查,對第一個問題,我設置了三個選項,即“喜歡”“一般”“不喜歡”,結果選擇喜歡的有96名同學,佔80%;一般的有18人,佔有15%;不喜歡的有6人,佔5%。這個結果大致上反映了中學生對課外閲讀的態度,絕大多數學生是喜歡,這一點無庸置疑。而且,不喜歡課外閲讀的6名學生恰恰就是語文成績最差的,由此可見,學生的語文素質和喜歡課外閲讀成正比。

中學生喜愛的文學作品種類調查顯示見表。

種類

關於中學生課外閲讀的調查報告

小説

散文

人物傳記

科普作品

軍事作品

政治歷史

詩歌

其他

百分比

60

7

9

8

9

3

2

2

人數

72

8

11

9

11

4

4

3


表中顯示的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喜歡小説的學生佔大多數,是中學生課外閲讀的主流,有着其他各種讀物所無法取代的地位和優勢,但進一步的調查卻發現,這些喜歡小説的同學,絕大部分喜歡的是武俠、言情之類的作品,他們僅憑自己的喜好和直覺來選擇,閲讀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而閲讀的原因則是作為消遣,或是欣賞瓊瑤的文筆和金庸武俠小説驚險離奇的情節。從表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儘管很多學生不喜歡政治歷史、詩歌甚至是科普作品,認為它們太枯燥乏味,或是過於老化過於偏激,科普讀物過於深奧,缺乏形象性和通俗性,但我們也不能忽視,隨着改革開放的持久和深入,特別是隨着21世紀的到來,學生開始關注的面越來越廣,所涉獵的點也越來越多,他們已把目光的觸角伸到了社會、人生這部百科全書,有了多方面瞭解社會的要求。

周圍流行的書籍,有一種令人擔憂的現象,七年級學生還在看一些諸如《七龍珠》、《籃球飛人》、《灌籃高手》《老夫子》等一類漫畫作品,跟實際的閲讀能力極不相聯繫符,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當然也有一些健康向上的,如《讀者》、《文摘》之類的,男同學尤其喜歡像《足球世界》、《新兵器》之類的書籍,説明中學生的閲讀跟興趣有很大的關係。

(二)、關於名著的閲讀。調查表明,結果堪憂。本人在教學《龍宮索寶》和《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時,曾對學生名著閲讀情況作了調查,發現在四大名著中,《西遊記》的閲讀率最高,佔98%;其次,是《三國演義》,佔81%,接着,是《水滸》和《紅樓夢》,分別是69%和30%。但閲讀的方式大多以電視劇為主,以閲讀率最高的《西遊記》為例,閲讀過原著的僅有5人,佔4.2%,其他作品進行過原著閲讀的更是鳳毛麟角。除此之外,中學生偶爾也有閲讀過《儒林外史》和《聊齋志異》《封神演義》的,對現代作家作品的閲讀,如魯迅的、茅盾的,也有一二。

對外國文學名著的閲讀,絕大部分同學的紀錄是零,只有二三個同學閲讀過《基度山伯爵》、《簡愛》和《堂吉訶德》等幾部情節離奇,趣味性較強的作品。許多同學甚至連名字也沒聽説過。

就總體而言,中學生閲讀中外名著的數量也與閲讀的實際需要之間有很大的差異,與他們喜歡的程度之間也有較大的距離。而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卻是,閲讀中外名著較多的同學,語文成績一般都名列前茅,而且作文水平也不錯。他們也有一個較好的閲讀習慣,往往做一些摘記。由此看來,如果要提高中學生的素質,應該在課外閲讀上加以引導。

(三)、閲讀的時間安排,除了有同學見縫插針看名著的有關電視劇外,大多數學生放在假期中閲讀,或在雙休日老師要求做摘記時才閲讀一些,其餘情況閲讀時間每天幾乎為零。究其原因,多數認為是每天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尚且覺得時間緊迫,沒有時間放到課外書上。至於課外閲讀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幾乎全體學生都認為課外閲讀可以開拓知識面,增長見識,尤其對提高語文成績效果明顯。這説明了學生普遍認識到了課外閲讀的重要性,只要稍加引導,相信會形成一種好的局面。我們期待這種局面早日出現。

(四)、課外閲讀資料的來源問題,不外乎三個字,就是“訂、買、借”,三者之間,“訂”的比例最小,佔10%,“買”“借”和“買借結合”平分秋色,各佔42%和44%,訂閲的一般是和中學生的學習有密切關係的,如《學習報》《英語報》《中學生作文指導》等;買和借的大部分是學生興趣較廣的或是跟學習關係十分密切的書籍雜誌,而名著之類的買的比例很小,主要的閲讀渠道就是借閲,而且借閲的面也不是很廣。問及緣由,有幾:(1)經濟不允許。(2)沒必要。(3)自己買來的不如借來的看得快。(4)反正沒時間看也看不懂。(5)同學間互相藉着看誰也不吃虧。只此可見,學生有閲讀的要求,更有經濟頭腦。

大部分學生閲讀憑的是興趣,或者是老師佈置作文或其他作業要求的時候,所以,一般來説,一個學期中途,以被動學習為主,而在假期中,則是以主動學習為主。可知,學生懂得課外閲讀對學習是有幫助的,只是沒有時間或沒有閲讀的積極性。

老師和家長對子女或學生課外閲讀的態度也大相徑庭,從對學生的調查中(這裏可能有水分,沒直接對家長和老師進行調查)得知,家長對子女的課外閲讀,有23人認為家長完全支持,佔19%;有18人認為家長反對其進行課外書籍的閲讀,佔15%;另有47人家長對此不管,佔39%;另外佔27%的32人沒有發表意見,瞭解結果,這裏主要有二種情況,其一是根本不知家長的態度如何,其二是家長的態度不穩定,有時支持,有時反對,主要視子女的閲讀書目而異。老師對學生的課外閲讀情況不如家長明顯,一般認為,大多數老師(除語文老師)都不關心學生是否進行課外閲讀,也有學生認為,老師即使關心學生的課外閲讀,也是與自己所任學科有關,最好多看一些與自己學科有關的課外書,否則,則反對其課外閲讀,認為是浪費時間,不務正業。

這項調查的結果顯示,老師和家長雖然支持學生的課外閲讀,但都有其較明確的目的性,而作出決定的指揮棒就是“是否對成績有幫助”,真正以增強學生素質或者照顧他們的興趣為出發點而鼓勵課外閲讀的是很少的。
(五)、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在對待課外閲讀的問題上,本想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讓學生自己來説説獨到的見解和主張,並指出最適合自己的閲讀方式,但是,大部分同學對此卻不知所云。少數同學獻了計策,歸納不外乎以下幾點:(1)老師統一安排課外閲讀的時間。(2)聯繫課內知識,指導課外閲讀的方法。(3)統一安排課外閲讀的內容。(4)統一指導做課外閲讀的摘記。由此種種,使我強烈地感到了學生對課外閲讀的渴求,同時,也深深地體會到了學生在課外閲讀諸多方面的無奈,從而也激起了我對學生課外閲讀問題的思索。

三、調查後的建議

課外閲讀無疑是重要的,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曾説的:“課外閲讀,用形象的話來説,既是思考的大船藉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他的話形象地告訴我們,課外閲讀是開拓學生視野,開闊學生思路的一條重要途徑。從閲讀熱情和重視課外閲讀,語文成績也相對較好的學生的個例中,我們也明顯地感覺到了他們對課外閲讀的重要性的認識。只是苦於沒有太多的時間放在上面,因此雖有對重要性的認識,卻不能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

然而作為一個教師,我們也必須讓學生明白,妥善處理好基礎課學習與課外閲讀的關係的問題。對學生的課外閲讀有責任因勢利導地做好引導工作,教會他們閲讀的方法和技巧,指導他們合理地安排好閲讀時間,敦促他們挑選好合理的閲讀材料,培養他們良好的閲讀習慣。我們還應該從應試教育的桎梏中走出來,有意識地把課內和課外有機結合起來,營造出輕鬆愉快的學習氣氛。做學生課外閲讀的知心人,善於和學生交流,摸準他們的脈搏,走在他們閲讀的前面,使學生的課外閲讀真正地為學習服務。

同時也要讓學生明白,雖然健康的課外讀物的閲讀益於身心發展和思想、審美等各方面素質的提高,而作為一箇中學生,基礎課程的學習仍然是其主要任務,課外閲讀只是一種課堂學習的有力補充。所以,中學生必須擺正主從位置,以便於合理安排時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