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傳統文化意識計劃

來源:巧巧簡歷站 3.03W

  青少年傳統文化意識計劃

注重內容形式與實踐養成相結合,開展公益性、普惠性、品牌性的文化教育實踐活動,重點建立面向農村地區、中西部地區完善的文化支持體系,促進青少年文化建設公益服務均等化,不斷增強青少年的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相關的青少年文化計劃文章,提供參考,歡迎參閲。
 

青少年傳統文化意識計劃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關於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見》、《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等文件精神,xxx會正式發起“青少年文化建設促進計劃”(簡稱“青文計劃”),聯合社會相關力量,激發會員活力,共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貢獻力量。

一、總體要求

(一)背景意義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在我國經濟社會深刻變革、對外開放日益擴大、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快速發展,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增強青少年的文化辨識能力,避免消費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等不良思想文化對青少年造成影響,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護航,已成為新時代重要的研究課題。本計劃的開展,將對於廣大青少年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義。
        (二)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始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青少年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持立德樹人、以文化人,引導支持青少年樹立遠大理想,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汲取中國智慧、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生命力和影響力。

(三)總體目標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充分發揮社會組織的優勢,大力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引導支持廣大青少年及其利益相關者,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加強青少年文化建設的新路徑、新載體、新形式,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國民教育、道德建設、文化創造和生產生活,切實提升其文化認知、文化認同、文化實踐和文化創新能力,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事業後繼有人。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

堅持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和精華滋養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努力嘗試解決現實問題;引導支持廣大青少年及其利益相關者學習實踐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決抵制低俗、庸俗、媚俗文化侵入主流文化陣地,科學預防,積極干預。

(二)堅持以青少年為工作主體

尊重青少年、關心青少年、引領青少年、依靠青少年、服務青少年,注重生活、生命體驗、文化薰陶和實踐養成,增強廣大青少年的文化參與感和文化認同感,把中華文化跨越時空的思想理念、價值標準、審美風範轉化為他們的精神追求和行為習慣,養成知行合一的文化本能。

(三)堅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藴涵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支持培養廣大青少年及其利益相關者秉持客觀、科學、禮敬的態度,對中華文化遺產揚棄繼承、轉化創新,不斷賦予中華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

(四)堅持公益性基本定位

注重內容形式與實踐養成相結合,開展公益性、普惠性、品牌性的文化教育實踐活動,重點建立面向農村地區、中西部地區完善的文化支持體系,促進青少年文化建設公益服務均等化,不斷增強青少年的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

(五)堅持協作協同發展機制

有效聯合公共文化資源,努力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共同參與、互相制約、多方共贏的青少年文化建設工作格局;積極與世界對話,堅持交流互鑑、開放包容,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取長補短、擇善而從;聯合教育部、團中央、文化和旅遊部、外交部、民政部、統戰部、全國婦聯、國家外文局、中央網信辦、中國關工委、國家標準委、廣電總局、知識產權局、國家氣象局等系統相關單位,積極探索共建共享的協同發展機制。

三、工作時間

2020年啟動,擬長期開展。

四、組織機構

(一)發起單位

xxx會

(二)承辦單位

xxx會xxx會

(三)參與單位

相關企事業單位及會員單位

五、工作對象

青少年及其利益相關者

六、工作內容

(一)加強頂層設計

一是成立組織機構。“青少年文化建設促進計劃辦公室”設在xxx會xxx會,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美德和中華人文精神為主要內容,精心策劃,陸續與關心支持青少年文化建設工作的全國性優秀社會組織、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大中國小校及文化教育機構開展合作,藉助5G、人工智能、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先進科學技術,扶持打造優秀青少年文化建設品牌項目。

       二建立“青文智庫”。聚焦熱點難點,把握現實要求,定向邀請中央黨校、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體育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華為、騰訊、百度、阿里巴巴、曠視科技、小米、360、字節跳動等大中國小校、科研機構、高科技企業、文化藝術界的知名學者、教育專家、青年才俊,發揮榜樣作用,研究探索有關於民族文化、革命文化、互聯網文化、家風文化、非遺文化、創新文化、禮儀文化、學校文化、健康文化、體育文化、藝術文化、消費文化、流行文化、法治文化、品牌文化、管理文化等課題,用中國智慧和中國技術破解現實難題。

        三是建立生態支持體系。設立人才培養基地、文化藝術人才庫、文化志願者隊伍,研發一系列豐富多樣、社會價值和市場價值相統一、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公益課程和文化產品,推出“青少年文化建設系列叢書”,確立一批重點實施的品牌項目,培樹一批青少年文化建設的先進典型,為計劃的有效開展提供專業的基礎設施、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滿足青少年文化建設在不同層面、不同地區、不同品類的現實需求。

(二)開展“華夏源創工程”

文化發展的實質在於文化創新。實施“華夏源創工程”,旨在通過共研、共商、共建、共享的服務模式,發現並打造一批文化建設示範單位,選樹一批文化建設典型人物,鼓勵扶持青少年在人生成長的不同階段,進行各種新創意、新發現、新嘗試、新發明和新創業活動,更好激活青少年文化創新基因。

1. 支持學校文化建設,為青少年營造良好的文化創新環境與氛圍。

學校文化是影響和支持學校發展的重要力量,是促進青少年持續健康成長的關鍵因素。“華夏源創工程”將在全國範圍內遴選一批文化育人潛力學校,以為學校提供專家諮詢指導、文化培訓、學校文化建設整體改進方案和捐贈高品質公益文化產品等形式,幫助學校系統梳理、挖掘、總結、提升其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和先進的管理理念融入學校文化建設,釋放學校文化活力,促進學校內涵發展;建立青少年文化教育事業展示平台《校長説》,用電視、報紙、雜誌、網絡等媒體平台宣傳展示學校文化建設的思想、理念和風采,推廣學校文化建設的成果和品牌;建立“華夏源創學校共同體”,支持達到一定水平和水準的學校走出校門、走出國門,開展國際文化教育交流與合作,不斷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

2. 開展綜合實踐教育,為青少年文化創新注入源泉和動力。

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創新的動力和基礎。擇優篩選具備中華文化重要標識的博物館、名城名鎮、革命文化紀念地、民居民宿、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國家公園等,制定並推出系列團體標準;以“旅課”為品牌,聯手打造“二十四節氣城市”等文旅教育新IP,推出一批示範性研學實踐精品線路,滿足各地中國小校、校外機構開展青少年文化研學、冬夏令營、勞動教育等社會實踐活動的需求,從而使青少年將文化創新融入到生產生活之中,做到知行合一,學以致用。

3. 建立網絡文化發展體系,引領青少年做新時代的“中國好網民”。

青少年是“互聯網+”時代的“數字原住民”,聯合相關合作單位,策劃發起一系列以“勇於擔當、自強不息、敬業樂羣、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中華傳統美德,“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和鼓勵人們向上向善為主題內容的文化創作活動,用新穎的網絡文學、網絡音樂、微電影、網絡演出、網絡動漫、短視頻等形式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史內涵和時代價值。

4. 培植青少年“中國品牌”意識,讓愛國主義情懷激盪精神力量。

開展“STEAM”教育,引導青少年關注自然、生活、人文、未來,培養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創新思維能力;推廣以“氧空間”為公益品牌的文化教室,鼓勵支持青少年以文學、戲劇、舞蹈、音樂、動漫、書法、美術、器樂等形式載體開展文化創新創作;設立知識產權申報綠色通道,孵化、支持一批具有原發生命力的服裝服飾品牌、烹飪餐飲品牌、中華醫藥品牌、琴棋書畫品牌、茶瓷藝術品牌、體育文化品牌、科學文化品牌、藝術教育品牌;選樹一批極具家國情懷的優秀民族創新企業家為青少年產業報國榜樣,引導青少年以實際行動參與“華夏源創工程”品牌建設。

(三)開展“五十六朵花工程”

中華文化由五十六個民族的人民共同創造、傳承和發展,“五十六朵花工程”,意在通過公益互助的模式,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搭建各族青少年文化建設的平台,向世界展現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1. 發掘文化瑰寶,引領青少年做中華文化的學習者、踐行者、創新者。

一是學習中華文化經典,探索建立以“青文書院”為代表的中華文化人才培養模式,在將其成功經驗和模式傳播推廣的同時,培養一批具有中國底色、中國本領、全球視野、熟練運用外語、通曉國際規則的青少年人才。二是篩選一批年輕的民族文化傳承機構和傳承人,引導他們從民族文化寶庫中選取經典的民間故事、歷史傳説、愛國主義題材及現實題材,運用中華詩詞、書法繪畫、繪本童謠、音樂舞蹈、曲藝雜技、電影動漫、網絡文學等豐富多樣的藝術形式進行當代化表達。

2. 開展交流互鑑,鼓勵青少年做中華文化的弘揚者、傳播者、開拓者。

一是是加強探索“一國兩制”實踐教育新形式。精心選取各民族的優秀文明成果,積極組織優秀的藝術家和青少年文化傳承人代表,加強與港、澳、台地區青少年組織、非營利組織的友好交流與合作,展示中華文化經典和文明建設成果,讓青少年在愉悦的審美過程中感受中華文化的強大魅力。二是積極舉辦青少年文化主題公益夏令營、冬令營和研學旅行活動,通過實踐體驗、交流互動,加強優質資源流動,縮小城鄉和東西部地區、少數民族地區文化教育資源差距,推進中華優秀文化在不同民族地區的生態化發展。

3. 搭建展示平台,增強青少年的中華文化獲得感、幸福感、自豪感。

一是在全國範圍內選取地理條件優越、生態環境優美、文化特色顯著、人文氣息濃厚、服務設施完善的城市或鄉村,舉辦“五十六朵花工程”系列文化會議和活動,邀請一帶一路友好國家的官員、駐華大使、文化教育參贊、青少年朋友們參與“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大會”、“絲路少年説”、“絲路少年行”等品牌活動,交流互進,共學共融。二是創新文化載體,充分發揮“青文智庫”功能,搭建“青文部落”,匯聚優質文化內容,開設“中華文化公開課”,傳播展示具有創見性的思想理念、文化實踐經驗與做法,建立打造一批以“任督二脈”為代表的青少年文化建設網絡服務平台;探尋文化本源,鼓勵年輕人進行文創產品的設計研發,推出“幸福計算法”、“茶養道”等文化創意品牌。

七、組織實施

(一)明確分工,加強合作。

不斷吸收優秀人才加入“青少年文化建設促進計劃辦公室”,工作人員要明確分工、履職盡責、資源互補、通力合作,充分發揮辦公室的組織優勢,積極整合更多社會資源和社會力量,將計劃落到實處。

(二)募集資金,專款專用。

聯合相關單位建立專項基金,廣泛爭取地方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的大力支持,募集專項善款用於支持計劃中所涉及的公益項目。

(三)認真策劃,精心組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