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檢人員個人工作總結

來源:巧巧簡歷站 7.17K

20XX年個人工作總結

質檢人員個人工作總結

時間過得很快,但我仍然記得剛來大千的時候。這也證明我仍然是一名“新”員工。可是“日久見人心”這句話在我眼裏、在這個環境裏已經不是那麼陌生。記得剛來的時候,給我第一印象工廠裏好大,東西好多,好雜。有好多我沒接觸、不知道的東西。而現在我感覺我每天走過的步伐是一定的,但方向卻越來越少,而我想做的是能不能讓它在心底變得更少一些。

臨近年末,回顧近一年的工作,個人有很多感觸,我經常會問自己一句話,“我沒有白拿老闆的工資吧?”起初我會認為我的努力、付出與回報會是逆差。因此,才會讓我有一種緊迫感,加快腳步的去追趕別人,超越別人,可是一棵小草越長大,它遇見的世界也越大,遇到的風雨也越多。

工作之一,DN600補償器,接管兩頭耳板各四片,剛開始的時候並沒有注意到這麼細小的細節,後來圖紙看的越來越清晰的時候,我便覺得有許多“不對稱”的地方。

DN600補償器耳板,實際點焊兩頭各三片,查圖紙沒錯,問焊工,則回答“沒事,以前一直是這麼幹的”可是準備領料個數各個在我眼裏,領料的確按兩頭各四片來領,問上面,上面知道,説沒事;問下料,下料個數準確;問技術,技術圖紙上明確表明,若改圖我們不知道,也有道理可説。整條線清晰明朗了,可是我在其中擔當的是什麼角色?耳板不大,所用材料並不多,可是這只是一個小小的耳板,如果在涉及和耳板一起用到的拉桿、螺母,拉桿、螺母的採購,資金的利用等問題,都是一連串的,而我只能掌握我所檢驗的範圍。

工作之二,質檢工作流程的銜接,由於一直以來對產品尺寸的要求不是很嚴,產品尺寸在可用範圍內即可,所以到了裝配工序,經常會出現尺寸配合上的空餘,間隙過大或過小,使得焊接時出現質量隱患。經過部門內同事互相溝通、調節仍有缺陷之處,這在我專職檢驗的這一塊深有體會。

關於產品的尺寸公差問題,控制不好,難於控制的是長度尺寸,有時候產品完成之後長度超差40~50mm,可是產品已經生產出來,過程中各組件的尺寸也在公差範圍之內,可是成品卻離技術圖紙要求甚遠,請示上級領導,可用,沒問題!可是圖紙標明的公差要求±9有什麼用?以後我該怎樣判斷?這樣是不是意味可以不要公差要求,或加大公差範圍以客户可以接受為標準?這讓我很難做。


另,對於外協件,委外加工部件進廠後仍需進一步返修問題:

日期
編號
品名
規格
供貨單位
不合格原因
不合格數(返修)
備註

10.09.29
1393
單外絲
ZG4″
晟川
長度短16內孔要求Φ90,實際Φ102;外徑要求Φ108,實際Φ114
16
讓步接收

10.10.01
1447
插口端管
1.6FSW900-110-J
盛達
插口同軸度不合格,插口機加不均勻
8
讓步接收


這樣的問題,自己修?花的是全部的資金,買回來的是仍要自己修補的次成品,而且來料驗過之後直接用到裝配,一邊用一邊修,可是來料檢驗已經驗過一次,現在又要驗一次,而且經常矇混過關,到了下一工序或成品檢驗又查出來的時候又給我一個罵名,過程檢驗你看什麼來着?有的時候記不住那麼多該修補的地方,告訴一個人,他也不會馬上去修補,給這一步工作加大很多麻煩。

我是一名檢驗員,我很自責我沒有拿出強勁有力的證據去阻止或發現一些質量弊病,有的隱患根本看不見,我是在工作,可我不想讓我的工作只是重複每天常走的“路線”,如果每天的生活都看作是吃飯和睡覺,那生活也就沒有了意義。

沒有新鮮的感覺,沒有挑戰,沒有意思!

可是,它還是我的工作。

制度確實需要完善,而且起的作用真的很大很大。10年,個人感覺我是成長的,伴隨着環境的改變而不斷進取着,過去的都會永遠過去,誰也不會把昨天的錯誤塗改,而這恰恰可塗改的地方正是我們每個人即將要面對的阻礙,早晚會有一天再次相遇,而這個時候我想我應該會記得我與“它”相識。

此致


敬禮

質檢部

xxx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