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經驗總結隨筆

來源:巧巧簡歷站 4.1K

  語文教學經驗總結隨筆

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提倡合作學習精神,引導學生從生活源泉中不斷吸取發展思維和語語言的養料,在文字教材和生活教材的結合中,開闢了課程學習的廣闊天地。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學經驗總結隨筆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閲讀。

語文教學經驗總結隨筆

語文教學經驗總結隨筆一

一、 走出課堂,利用室外情境。

傳統教學以課堂教學為主,在教學改革蓬勃以展的今天,我們的教學應以多種形式、在多種陣地上進行。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我嘗試了將學生領出課堂,走入大自然,利用大自然的情景來為教學服務。

教學二年級語文《秋遊》一課時,講到“天空中的雲,有的像……有的像……”我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在大操場,讓學生實地對天上的雲進行觀察。當時天氣晴朗,天空中飄着幾朵白雲,與課文中的情境差不多。學生一邊觀察,一邊想象。追着要告訴老師,這朵雲像駱駝,那朵雲像槍;這朵雲像白兔,那朵雲像綿羊;這朵雲像一隻公雞,那朵雲像一棵樹……

學生髮言極為激烈。然後再領學生進課堂,進行《秋遊》的學習。由於學生有了直接的體驗,對課文中的內容不但理解得透徹,而且朗讀得特別有味兒!

這裏,我利用大自然的情境,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免費且最實用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從自己的觀察中得到了體驗。

二、 動手實驗,創設學習情境。

低年級學生對於具體、感性的事物比較感興趣,而對於邏輯、抽象的事物就不會太喜歡。蘇教版二年級《動手試一試》一文,雖然記述的是一件事情,但事情的起因、發展、結果,卻是需要邏輯分析去理解的。

為此,在教學中,我藉助課文中的實驗,進行了一場實地、真實的實驗,讓學生免去了分析的過程,而只需進行觀察與思考。

先端出滿滿的一杯水,放入一個石子,讓學生看有什麼事情發展。學生都觀察得很認真,發現水漫了出來。然後我問,如果放進去的是金魚,水會漫出來嗎?有的説會(已經預習過而已理解課文),有的説不一定(還沒有預習課文),有的肯定的説不會(預習了課文,但還沒有理解課文)。於是我現場實驗,將帶來的一條金魚放入水中,讓學生觀察。結果水也漫了出來。然後導入新課。

這一環節,對於理解能力比較差的學生來説,無疑是“雪中送炭”。而對於全體學生來説,都是一筆不小的收穫。

由於對於真實的答案已經知道,且是看着實驗知道的,學生對於後面的學習就順利了許多。

三、藉助道具,渲染對話情境。

國小生都非常喜歡童話故事。對於課本上的幾篇寓言,也是情有獨鍾。在這些課文的教學中,導入和學習時,學生是非常感興趣的。如果在朗讀時,仍能使學生保持一種十分興奮的心情,無疑是十分有利於學習的。而分角色朗讀,就是一種很好的手段。我在指導《狼和小羊》的分角色朗讀時,為學生準備了頭飾(狼、小羊),讓學生到講台邊來表演。由於頭飾渲染了氣氛,學生們都格外的興趣盎然,爭先恐後來表演、朗讀。甚至有的學生將對話背了下來。

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抓住了學生的心理特點,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道具,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學得開心、讀得開心、演得開心。

創設良好的情境,不僅使學生學習得更加有趣,也使教學變得更為有聲有色。在教學中,要適時、適量地為學生創造各種情境,使他們能在一種輕鬆、活躍的氛圍中,學有所得、學有所獲。

語文教學經驗總結隨筆二

隨着時間的流逝,轉眼一學期又過去了。回想這學期以來的教學工作,感覺收穫不少。

本學期以來,我按照期初制定的課改方案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改進教學方式,定期做好工作總結,總結教學經驗,把經驗點滴投入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觀察、猜測、探究、討論交流等過程中,獲得所應掌握的語文知識,使語文學習活動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努力貼切當前語文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現總結如下:

1、抓好拼音教學,奠定讀書基礎。

培養讀書習慣要從孩子做起,但二年級的孩子漢字還未學好,怎麼讀書?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就根據學生的語文學xxx度,分階段安排不同的讀書活動。拼音是知識的基礎,我們首先從抓好拼音教學入手,強化拼音練習,邊學拼音邊指導孩子讀簡單的兒歌,開展拼音比賽。拼音練好了,才有可能讀好書。

2、聽故事,培養讀書興趣

藉助拼音讀書,速度慢,也體會不到讀書的樂趣。因此我們在學期初與廣大家長聯手,採取聽故事的讀書形式,先培養孩子們的讀書興趣,當他們被精彩的故事情節深深地吸引住時,告訴他們,其實這些故事就在書中,你也可以來讀書,就會看到更多有趣的故事。

3、讀書識字互利互惠

讀書與識字其實是一個整體,讀書可以幫助認識更多的生字,識字又可以提高讀書的速度。我們在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中,就將讀書與識字融為一體,讀書時將認識的生字圈出來,介紹給大家,還可以製作讀書卡,把新字摘抄或者剪貼製作成讀書卡,瞧,各種漂亮的讀書卡:蘋果型、桃子型、星星型……各式各樣這些都是孩子們讀書識字的收穫與結晶。

4、古詩文朗讀活動。

本學期我們繼續開展古詩文朗讀活動。為了激發學生背古詩的積極性,我們把詩文抄在黑板的一角,每天上課前,學生在班長的帶領下背誦。每個月檢查,看誰背得多。整個班級營造了一種競爭、積極進取的學習氛圍。

總之,在這學期的教學過程中,本人始終堅持以新課程的標準實施教學,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提倡合作學習精神,引導學生從生活源泉中不斷吸取發展思維和語語言的養料,在文字教材和生活教材的結合中,開闢了課程學習的廣闊天地。

語文教學經驗總結隨筆三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是對語文課程性質的最新認識。過去語文課上,教師把課文條分縷析,弄得支離破碎,把語文課上成純粹的工具訓練課。語文課上沒有思想的碰撞、心靈的觸動、情感的陶冶、審美的薰陶。語文教學的人文教育功能遠遠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所以,語文課不受學生的歡迎。新的課程標準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語文教育應有的豐富內涵,充分展示語文自身的無窮魅力,還語文以本來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學中我們在突出體現語文人文性的同時,不能忽視其工具性,應當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水乳交融。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輔相成的,是高度統一的。

葉聖陶先生説過:語文教學的根在在聽説讀寫,是聽説讀寫之內的挖掘與創新,而不是遊離於聽説讀寫之外的花樣翻新。

可時下語文課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有不少老師認為,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礎,淡化知識。課堂上個性重視對語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對字詞句等基礎知識教學,幾乎沒有提及,有的教師甚至認為搞這些教學就顯得落後、過時,平時教學不重視了,上公開課更是不教這些不能出彩的添頭。課堂教學熱熱鬧鬧,教學形式變化多樣,可就是聽不到朗朗讀書聲,看不到對語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賞不到對優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獨到分析見解,沒有了必要的訓練,缺少了必要的積累,短短的課文學生讀起來結結巴巴。試想,如果一個學生連一些極常用的字詞也不會讀,不會寫,一寫作文就是錯別字、病句連篇,那麼即使他文學感悟力很強,也是難以表達出來的。如果我們的語文課堂長期如此,少了聽説讀寫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那麼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動也都將成會空中樓閣。

因此,我們強調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決不能以削弱學生的基本語文訓練為代價。應在兼顧語文教學人文性的同時,紮紮實實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基本潛力的培養。只有在教學中真正做到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把提升人文素養滲透於紮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之中,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實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