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教師工作總結優質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14W

工作總結是我們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文本材料,寫好一篇工作總結可以幫助我們改進工作中的不足,提高工作效率,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九年級語文教師工作總結優質7篇,感謝您的參閲。

九年級語文教師工作總結優質7篇

九年級語文教師工作總結篇1

本學期我擔任九年級年1)、(2)班的語文教學,這一學期以來,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和領導下,在班主任老師和家長的配合和耐心幫助下,x地完成了教育教學工作任務,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將這一學期在教學方面的體會和工作總結如下:

一、課前準備

深入細緻的備好每一節課。在備課中,我認真研究教材,力求準確把握難重點,難點,制定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方法及教學形式,注意弱化難點,強調重點。

二、課堂教學

能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悦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瞭,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佈置好作業,作業儘量做到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

三、緊抓作業批改,注重後進生輔導

開學以來,我一直堅持作業的全批全改,這樣才能對學生知識落實情況有更好掌握,隨時調整教學。要提高教學質量,還要做好後進生的輔導工作。對於每個班的後進生,堅持個別知識輔導和思想教育相結合的方式,與學生談理想、談目標,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四、積極參與教研活動

堅持聽課、評課,注意學習組裏老師的教學經驗,努力探索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本學期平均每週聽課一到二節,對自己的教學促進很大。

本學期我們還參加了青陽片區四校教研活動,從中我學習了怎樣有效指導學生寫作、怎樣複習文言文、怎樣指導學生做好閲讀理解等,為下學期作好九年級複習的做好準備。

五、注重教育理論的學習

並注意把一些先進的理論應用於課堂,做到學有所用。如到網絡上學習新的知識,閲讀教育教學雜誌,不斷擴寬知識面,為教學內容注入新鮮血液。學習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多種興趣愛好。

此外,教學中注意學科間的整合,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採用不同的途徑獲得知識,培養能力。

本學期我雖然盡了自己的責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學工作任務,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教學工作中仍然有缺陷。例如,課堂語言不夠有x等,但今後我將繼續加倍地努力工作,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而努力奮鬥。

九年級語文教師工作總結篇2

一年又一年,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同事的熱情幫助及本人的刻苦努力下,九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告一段落。

本學期擔任九年級語文教學,本人系統研究了新課程標準、國中語文六本教材、近五年會考題型和相關練習。結合學生情況,認真備課,設計教案。同時,總結經驗教訓,不斷調整教學方法,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第一,學生對語文科目的興趣有所提高。

吸收經驗,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改變以往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填充式教學方法,按照新課程標準,在教學活動中儘量做到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裝始終處於一種積極的主動的狀態,在輕鬆的氛圍中理解、接受知識。並適當地及時地鼓勵、表揚學生的表現,肯定他們的回答,讓他們從回答問題中樹立信心。

第二,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有所提高。

利用現有書籍資料,擴大學生知識面,提高閲讀理解能力。適應學期特點,如期完成第五冊與第六冊及補充教材的教學任務。在課堂上,注意讓學生通過閲讀回答問題,適當引導,強化其閲讀的精準度。

第三,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有所提高。

為了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在課堂上注意讓一些羞於開口的同學起來回答問題。先用一些容易回答的問題,通過引導回答,大力表揚,鍛鍊其膽量。經過一段時間鍛鍊,學生們口頭表達能力有所提高。

第四,學生寫作能力有所提高。

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一些簡短的小作文,在課堂上當場完成,當面批改。對於較完整的大作文,堅持寫教師下水作文,極大地增加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對於學生的作文,充分肯定其閃光點,公開表揚,使他們的寫作慾望很快激發出來。

此外,注重學生書寫能力,指導其正確、規範、美觀地書寫漢字。做到作業與試卷乾淨整潔,全方位地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總之,本學期教學任務重,難度大,學生程度不齊。但好在今年閏月,一切工作還算滿意。有領導的支持、有各位同事和學生家長的密切配合,本人將更加盡職盡責,希望會考有所突破。

九年級語文教師工作總結篇3

夏天的氣息越來越濃,九年級最後一個學期,我和同學都不捨地告別了,心裏無限感慨,接下來我將本學期我所擔任的九年級12、13兩個班的

語文教學工作作一個小結。

一、根據計劃,我認真抓了課堂內的效率,增強課堂內的容量,提高課堂內的訓練效率

根據學生的生物鐘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運用靈活多樣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面向全體學生,依託中間兼顧兩頭,佈置不同要求的作業,即使是佈置同量的作業,也是分不同的要求,好的要完成得‘好丶快丶準’。中間的要完成“好”和“準”,中下的只要完成好就行。

二、在基礎知識方面

提倡自學,依據教師教的方法,以個人完成任務為主,團結協作為輔,在平時的生活中主動積累並逐漸形成習慣。促使他們積極歸類知識,在多看多説中掌握。針對新題型,在老師的帶領下,作一些典型訓練。

三、在古詩詞的積累方面

狠抓背誦。除教師在課堂上指導他們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背誦外,重要的是督促檢查他們靈活運用方法去巧記,注重實效,抓重點,突破難點,對詩詞作適當的歸類,對一些名句則多角度地訓練和思考,在實際的語言中靈活運用。

四、在閲讀訓練方面

從課堂內開始嚴格訓練,依據課改新理念,利用現在有的各種參考書、材料、工具,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主體性,教師的指導性。運用瀏覽、略讀、細研等方法,在多讀中整體感悟,快速理解課文。在對文章進行整體的把握後,深入重難點,細細體味,在團結互助協作中多方研討,儘量讓文本成為他們提高語文水平的一個工具,而不是他們一定得記住的死知識。課外注重培養大語文觀,多閲讀欣賞各類文章,增長見識,不斷提高閲讀理解能力。從學生掌握的情況看,古詩文的課外閲讀和現代文的課外閲讀得分率較低,閲讀依然是個薄弱環節。快速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依然是今後一個長期而艱鉅的工作。

五、在寫作方面

書寫仍然影響其得高分的一個直接原因,書寫差的學生總與高分無緣。雖然我也狠抓了這部分學生的書寫,但都堅持不了多久,在老師督促檢查下也改觀不了多少,國小時形成的書寫的不良習慣,一直在難以糾正,即使原來書寫好的學生,在作業成山的面前,想寫好也難。因此,書寫依然是嚴峻的問題。其次是仍然需要練筆,每週要按老師的要求完成一至二篇練筆,在多寫多練中增長能力。再次,注重總結和歸納,在老師的歸納總結性的習作評講中得到提高。最後要充分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及時發現他們的長處,順勢引導,在相互模仿中得到提高。

六、無論任何時候都要注重學生自覺性和主動性的培養,這樣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總之,本人始終用自己的心去教誨學生,用自己的情去培育學生。堅持以新課程的標準實施教學,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提倡合作學習精神,引導學生從生活源泉中不斷吸取發展思維和語言的養料,在文字教材和生活教材的結合中,開闢了課程學習的廣闊天地。不過還應該説的是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出現了教學上的許多不足。今後我定會在教學中不斷改進,以適應教育改革的新浪潮,努力使學生的成績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更大的進步。

九年級語文教師工作總結篇4

時光荏苒,一學期又過去了,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九年級語文老師,併兼任五班班主任, 此期間,在學校領導的關心、同事的支持與幫助以及本人的努力下,無論在思想方面、工作方面、教學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以下是我對本學期工作的總結:

第一,在思想方面。本人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時刻銘記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嚴格要求自己,無論在校內校外或是在待人接物、言語行動等等方面,處處都以為人師表的形象立之。為了祖國下一代的健康成長併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甘願做一名默默無聞的辛勤園丁。

第二,在教學工作方面。國中課改已實行之久,教學內容、教學手段、課堂設置都在不斷地更新,要想做一個合格的教師,首先必須要具有創新性思維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教學。在教學中,我重視學生基礎,培養學生能力,分層教育,授之以漁。雖然經過了一年多的師生磨合期,但學生的語文能力還是參差不齊、各有差異。一些學生基礎比較差,就從字詞抓起,由淺入深,逐步發展到能力的培養。對這羣學生重在培養他們的語文興趣,抓基礎,達到逐步提高;而對學習較好的的學生,重點在培養他們的關心生活,全面提高閲讀,寫作水平的能力。主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注意了教學內容的開放性

使語文課由單一轉向綜合,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濃厚興趣,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比如在教《阿炳在1950》的時候,引導學生歸納中國古典文學中的音樂,把語文和音樂結合起來。

二、注意了教學過程的活動性

儘可能把過去由自己包辦的講解、提問轉化設計成學生的多種活動,不僅讓學生讀一讀、寫一寫、説一説,而且讓他們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過學生的自主活動,讓學生掌握了知識,並融會貫通,爛熟於心。在校第六屆科技文化藝術節中,莊嬡媛,林玉妮同學分別榮獲“敬廉崇潔·迎奧運”手抄報比賽一等獎、二等獎。在“母愛”徵文比賽中,葉澄塵、柯斯萍分別獲國中組一等獎、三等獎。

三、注意了教學手段的多樣性

引進多種信息化教學手段,使學生從單一枯燥的學習中解脱出來,去領略課堂裏的精彩世界,增強了語文課的吸引力,加速了學生感知過程,促進了認知的深化。

四、繼續虛心向前輩請教

學習的路子很多,可以有目的地向書本學習,也可以向同行的前輩學習直接經驗,少走彎路、少犯錯誤,對存在的問題從別人那裏反映出來,引以為戒。本學期的教研活動使大家在教學中統一思想、統一認識,避免相互矛盾和説法不一的現象。

最後,在工作方面,作為一名班主任,我沒有什麼好的經驗介紹,唯談一下我一個學期以來的心得和經驗教訓,以鞭策自我:

1、培養學生對班級的歸屬感和團體感;

2、重視課外活動。一個班想要有凝聚力,就要利用不同的機會讓他們做一些的事情,如在本學期學校組織的“趣味體育活動上”我們班學生髮揮團結互助的精神,取得了年段第一名,到紫帽山參加社會實踐中,我班同學也取得拔河比賽第三名和內務第三名及會操表演第三名的好成績;

3、重視和搞好班幹部的發掘、扶持和培養。我會定期召開班幹會,一方面從他們身上了解到更多班的動態,有可以讓他們總結每星期班的.好、不好的方面及下星期要能力的方向;

4、建設家長與學校溝通的橋樑。我經常與家長取得聯繫,積極作好合力教育工作,邀請家長來學校面談,多次到學生家中瞭解情況。通過電話聯繫,讓家長第一時間瞭解學生最近的學習情況等等,我知道,只有與家長取得共識,學生學習、品德上等問題的解決都會事半功倍。

雖然成績頗豐,但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也明顯存在着不足。比如對差生的轉化力度不夠,部分差生素質低下,學習語文的興趣不夠濃。而另外一些語文成績還過得去的同學也存在閲讀面窄,閲讀方法欠缺的問題。在班集體管理上,和部分學生還是沒辦法溝通到位。

最近希望自己在教學過程中,重視情感教育,注重培養創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發展健康個性,幫學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在班主任工作中,繼續向優秀班主任學習,做到讓學生喜歡滿意的班主任。

九年級語文教師工作總結篇5

回顧這一學期以來,我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立足現在,放眼未來,為使今後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對本學期教學工作作出總結,總結檢驗教訓,以促進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我現將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經驗總結:

一、培養積極探究習慣,多角度解讀課文,發展求異思維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閲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

在思考辯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昇華和靈性的開發。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後,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

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了自然,懂得了知識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

二、注重課內外結合。

“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

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我們已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讓學生閲讀名家名作,通過這些收集與閲讀,為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

三、注重人文教育。

新課程教材中的課文人文性加強了,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也要對學生加強人文性教育,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感、健全的人格,讓學生學以致用。

問題反思:

一、學生的口頭、文字表達能力較差。

在上課過程中,有些學生對問題答案心知肚明,卻不知該用如何的詞語來表達,往往表達出來的意思並不是很確切,與原意有一段差距。在作文過程中也是這樣,學生很難找到好詞好句來美化自己的文章,結果寫出來的文章乾巴巴的,不夠生動形象。

由此可見,學生的詞彙存儲量是很小的,課外閲讀明顯偏少。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多閲讀美文,多摘錄好詞佳句,以提高詞彙存儲量,並多開展一些口頭和書面表達訓練,最終提高口頭、文字表達能力。

二、學生的閲讀能力亟待提高。

學生的閲讀能力差,閲讀只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入思考下去。甚至有時連大方向也把握不好。如《老王》一文中提問到: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有許多學生答道:是老王幫助楊絳的事,而沒抓住愛心這個重點。古文閲讀更差了,一些字的常用意義都不瞭解,無法對語句進行正確的翻譯,根本不瞭解古文所寫內容,答題自然是一蹋糊塗了。因此教師要多開展一些閲讀練習,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

三、作文教學蜻蜓點水。

學生對作文有一種畏難情緒,有時並不能完全怪學生。本學期我的作文教學存在一些問題,導致學生在作文方面有欠缺。老師的作文教學沒有一個系統的指導,總是寫一篇就講一篇,根本沒有寫作的指導思想。在講析作文時,一味的貪大求全,結果講不到位,學生的寫作能力很難得到提高。

針對此種情況,下學期要加強作文的片段訓練和寫作能力的某一方面專項指導。好詞佳句,以提高詞彙存儲量,並多開展一些口頭和書面表達訓練,最終提高口頭、文字表達能力。

九年級語文教師工作總結篇6

這一期來,經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學生在語文方面的總體水平有所提高,我自己也通過教學、深鑽教材,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一學期即將結束,現總結如下:

一、熱愛語文教學,全心投入

語文教學是我的專業,對它我也是熱愛的,我一直在努力想把它教好。同時,我也相信,只要努力付出是能教好的。本期來,我全心地投入到這個班的語文教學中。平時的新課教學不用説,日常的批、改、輔、考、評是一項也不敢落下,也不敢來半點馬虎,光平時的單元考測就有16套,這16套試卷我都是每份詳批詳改,認真總結講評。因此,學生成績上升很快。

二、精心備課,主動交流

我們教師要想上好課,關鍵在於備課。這既是我們語文教師的本分,也是基本的語文教學原則。在備課時,我總是先認真看課本,不參考任何資料,自己先理解分析課文,象學生一樣,有疑問的地方先留着,這樣在寫預案時心理有數,大多能準確地推測學生的.情況。然後再看參考資料,這一步的工作量也是很大的。我多方查閲,還上網看看人家是怎麼上的,再寫成預案。到此為止,備課還只完成一半。我再積極地與同組的教師進行討論交流,廣泛聽取別人的意見,各陳利弊,最後形成方案。由於準備充分,課上起來也得心應手。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興趣濃。我班李建、袁梟是性格非常內向、學習基礎很弱的學生,但在語文課上,他們也能積極舉手答問,較準確地表述自己的觀點。

三、學習他人長處,查漏補缺

本學期,學校組織了多堂公開課,每堂課,我都積極參與備課,認真聽課,以求學習他人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自己還系統地學習了有關教育教學的理論知識,提高了的理論水平。我付出了很多,也收穫了很多。最重要的是,給我提供了一個向別人學習的機會,開闊了我的視野,讓我更清楚地瞭解了自己的不足,使得今後的學習與工作方向更明確。本期我自己的公開課《散步》,被評為區級語文優質課。

四、課後反思,積累提高

教學反思,一般教師都認為它是個累贅,都不願意去寫,再加上我們大都教學任務重,趕了這科趕那科,有時根本沒時間。我認為教學反思對我們的教學來説,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不但不能省掉,還要認真寫好。它實際就是我們對剛上的那一堂課的回顧與總結,哪些地方上得好,今後還可以這樣做,哪些地方不行,下節課要改進,自己上的過程中有什麼樣的感受,學生的反映如何,學生的作業怎樣,疑問是怎樣解決的,都可以作為教學反思的內容。不要看這些東西覺得瑣碎,其實,我們只有經常這樣回顧與反思,才會發現問題,然後解決問題,我們的教學水平才會得到提高。我的教學反思,多則百餘字,少則一兩句。它讓我更好認識了學生與自我,改進了自己的教學。這樣不斷積累提高。

五、因材施教,關注差異

不同的學生,他們的性格各異,有智力與非智力上的差異。早在春秋時期,孔子就強調因材施教。基礎好,學習習慣好的學生有一批,對這一批學生,在備課時就要考慮提出適合他們的問題,在平時的輔導中,重在幫助他們掌握方法,自主學習;增加閲讀量,開闊視野。而對有些基礎弱、學習不主動不自覺、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學生,主要是幫助他們掌握最基本的字、詞、句,要求他們完成基礎知識的作業任務,背誦最基本的文章,慢慢引導他們掌握學習方法,培養學習興趣。

九年級語文教師工作總結篇7

本次語文考試的作文題目是“那一刻,我們”。這是教研員武老師經過認真揣摩09年天津市會考作文趨勢後精心選擇安排的一個作文題目。眾所周知,09年天津市會考作文要加強對學生審題能力的考查,而武老師選擇安排的“那一刻,我們”這個作文題也恰恰突出了對學生審題能力的考查。

由“我”到“我們”只是多了一個字,看似變化不大,實則難度陡然增加,尤其是因為這是第一次寫這樣的題目(以前多少年來我們主要寫的是“我”)。學生寫作的難度增大了,教師閲卷的難度也增大了。我們都知道,只有教師對作文題目的把握和學生對作文題目的把握水平相當,甚至超越學生,教師才有可能相對輕鬆自如,坦然公正地對學生的作文做出評判。但是就這樣一個題目,如果第一次呈現給我們教師,教師如果不好好備備課,恐怕也難以全面、準確、深刻地給進行學生講解和指導。但是我們所有的老師和學生一樣在考試之前都不知道作文題目,這就出現了一個挑戰,十幾位老師的智慧能不能覆蓋、超越全區兩千八百多名九年級學生的思維。在一天半的閲卷過程中我們認真聆聽武老師的指導意見,反覆研討對作文的把握尺度和評分標準,不斷交流各種新出現的問題,本着“既要愛惜人才,又要為學生前途着想”的原則,艱難地完成了這一工作。不盡人意的地方也許是有的,實際上歷次作文考試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這樣的問題,我們一直在想辦法解決它,今後還應繼續想辦法把它解決地更好。因為這一問題關係到教師作文教學和學生作文寫作的動力和導向。

考試雖然結束,但教學仍在繼續。“那一刻,我們”這個作文,我們絕對有必要重新指導學生認真審題,修改完善。所以,下面我先講講如何理解、把握這個作文題,這也是全體作文閲卷老師經過思考、交流、討論達成的共識。

“我們”是題目中的第一關鍵詞。這個代詞,要求文章表現包括“我”在內的一個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組成的羣體的生活感受,文章須採取第一人稱的寫法。羣體中所包括的這個“我”嚴格來説就應該是作者自己,就本次考試來説作文中所包括的這個“我”給人的感覺應該是與考生現在的身份(天津市紅橋區某中學距離20__年會考還有不到六個月時間的一名九年級學生)能理解得通,否則就會給人胡編亂造的感覺。像有的學生在作文中寫到九年級生活,説“課間我們走出教室跑到山上,到操場玩……”。閲卷老師就給寫了批語“操場設在山上嗎?”這是空間理解不通;像有的學生寫“那一刻,我們畢業了”,回顧國中畢業時的情景,一看就是死搬別人的東西,時間理解不通。這裏有三點補充:一、雖説強調作文中包括的這個“我”要與考生現在的身份理解得通,但是要是在會考中也沒必要讓人把“紅橋區”這一身份因素讓人理解出來;二、“理解得通”不是説作文中包括的那個“我”一定要完全和現在的自己一樣,因為還有“那一刻”這個限定語,既然是“那一刻”,作文中包括的這個“我”可以還沒上國中,也可以不在天津市紅橋區(要求或倡導國中生寫真人真事,但我們都知道,沒有哪個老師在閲卷中給派出所打電話查問過有無其人其事,只要符合邏輯規律、人之常情,事之常理,看上去是真的就可以);三、有的作文中包括的這個“我”不是自己也沒有絕對地算不扣題,像有的學生把“我”假象成“沙塵暴”這個羣體中的一員,有的學生把“我”寫成是“一片樹葉”,有的學生把“我”寫成是“一滴海水”從文學的角度理解還是可以的,扣不扣題主要是看寫的是“我們”還是“我”。當然有的老師會認為作文中包括的這個“我”如果不是自己就有點擦邊,所以個別學生喜歡這樣寫,也能寫好,不必反對,但不宜在班內提倡。

下面説説如何理解把握“我們”。我們可以是特指,也可以是泛指。所謂特指就是“我們”等於“我”加“你”或“我”加“他”或“我”加“你”再加“他”,即作文中不僅要記敍描寫“我”的言行表現,還要記敍描寫別人的言行表現。幾個人的言行表現要麼形成一種互動,要麼具有共同的特徵。

先説幾個人的言行表現怎麼形成一種互動。像有的學生寫“那一刻,我們手牽手”,在最後寫到,“我走過去,拉住他的手説:squo;我們永遠都是的朋友squo;”這樣就沒有表現出互動,因而“我們”也沒得到落實。如果寫成“我走過去,拉住他的手説:squo;我們永遠都是的朋友。squo;他抬起頭用閃着淚花的眼眸看了看我,緊緊地握住了我的手……”這樣就好一些了。還有像“那一刻,我們緊緊擁抱”“那一刻,我們彼此理解了”……這樣的作文,因為“我們”只包括兩個人,所以都格外強調互動。互動的前提一般是在同一時空下才可以進行,但是不完全具備這個條件有時也可以。如,通過打電話,發短信,網絡聊天等手段也能實現不在同一空間下的互動。互動強調的是一種“我有來言,你有去語”“我投之以桃,你報之以李”。即便連這個條件也不具備,依然能寫,因為互動除了可以理解為言語、行為上的呼應,還可以理解為心靈和思想的融合、情感體驗的分享。像有的學生寫“那一刻,我們在一起”,寫的是自己和汶川地震中被困在廢墟中的一個女孩。他沒寫好,因為他既沒寫出言語、行為上的呼應,也沒寫好心靈思想的融合、情感體驗的分享。但是如果他能借助電視直播這個“我”“你”聯繫點用鏡頭對照的方式一面描述“你”被困在廢墟中的情景,一面描述“我”看到每一情景時的對應反應,再加以想象也能給人互動的感覺。如“你在痛苦地呻吟,我在緊張地喘息;斷落的水泥板壓斷了你的腿,卻分明從我的心中流出血;你急切地想求得生存,我焦急地想着怎麼才能救你;救援隊員到來了,你的臉上綻出了笑容,我的心情也隨之平靜下來……”最後再能從“你的遭遇就是我的遭遇,你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你的希望就是我的希望,我們的心在那一刻緊連在一起,我們永遠在一起”來總結一下,也能成為一篇不錯的作文。也有寫好的例子,像我們印的例文“那一刻,我們溝通於墨香之中”就是藉助歷史書或文學作品,實現了和不在同一時空下的幾位古人的互動,這種互動就是典型的心靈思想的融合、情感體驗的分享。所以,無論如何,要寫好我們,“我”和別人之間一定要有個聯繫點。

再説幾個人的言行表現怎麼具有共同的特徵。這樣寫相對要好操作一些,一般來説可以採用“squo;我squo;怎樣,a怎樣,b怎樣,c怎樣”的形式,或者,“有的怎樣,有的怎樣”這樣的表達思路。看似“我們”的言行各不一樣,但卻具有共同的特徵。這個共同的特徵就是題目後面補充的內容,或者能被題目後邊補充的內容統攝起來。比較典型的,像我們在閲卷中讀到的一篇《那一刻,我們沸騰了》。

剛才説的是從特指的角度如何理解、把握“我們”,下面説説如何從泛指的角度如何理解、把握“我們”。所謂泛指,就是説“我們”中除了“我”身份特徵明確,其他人都不太明確,也不在行文中交代,只是用“我們”來表述,但是讀者能知道這個“我們”説的是“中國人”或者“同齡人”,或者“同班學生”等等。從泛指的角度寫“我們”,選材上強調選擇眾所周知,人人都有感觸的事例、情節。如“抗震救災”“北京奧運”“社會普遍現象”“同齡人都有的遭遇”,“同班人都經歷的事情”等等。從泛指的角度寫“我們”相對來説好套用原來寫“我”的一些素材。但是要善於變化。比如原來寫過的片段是某一羣體共有的經歷感受,現在把文中的“我”變成“我們”就可以了,如原來是“每天早上,媽媽都會來喊我起牀……”,可以變為“每天早上,我們的媽媽都會來喊我們起牀……”;如果原來寫過的片段是針對我個人的,要改變表述句式、內容,使其能反映某一羣體共有的經歷感受,如“失落時一句關心的話語,得意時一句善意的提醒,運動會上一條擰乾的毛巾,考試場上一塊小小的橡皮,甚至有時,只是彼此一抹心有靈犀的眼神……”這樣的句式和內容用來寫我們就比較妥當。

“那一刻”是題目中的第二個關鍵詞。限定了時間和情境,但可以寫多個那一刻,所以“三個片段”“若干個排比鏡頭”這些方式依然可用。可以以小見大、小題大作,如以“我們”關注四川地震災區為內容——“那一刻,我們在一起”“那一刻,我們手牽手”;如以“我們”用實際行動關注北京奧運會為內容——“那一刻,我們在歡呼”“那一刻,我們哭了”。這樣,寫作內容具有時代感,大氣不俗。但這兩個素材都有點“過時”了,可以引導學生看看《時事政治》,新近有什麼發生的事可寫。此外,還可寫凡人小事,如“我們”共同面對困難、承擔任務,“我們”共同探索、分享成功。或者讓學生想想有沒有一篇課文或文章、一節班會課、一次老師的教誨、一首歌、一幅圖片、一個情景……讓“我們”產生過表現不同而實質共同的東西?——“那一刻,我們低下了頭”“那一刻,我們笑了”“那一刻,我們沉默了”“那一刻,我們長大了”。

當然不把“那一刻”理解為一個限定語也可以,像在我們閲卷中遇到一位學生寫的就是“那一刻,我們永遠銘記”,賓語前置,倒過來就是“我們永遠銘記那一刻”,想一想也是可以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