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教個人工作學習總結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9.3K

助教個人工作學習總結三篇

聽課之前的迷茫與困惑,都在這次聽課中得到了理論上的解決。在今後的實際教學中,我會努力地理論聯繫實際,用助學課堂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對學習越來越感興趣。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助教個人工作學習總結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閲讀。

助教個人工作學習總結三篇

助教個人工作學習總結一

自從聽過仲老師的一節助學課堂培訓後,我義無返顧的加入了學校成立的助學課堂研究小組。通過半年的組內研究,討論以及自己在課堂上的實施,更加堅定了我在助學課堂教學法這條路上走下去的信心。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我也遇到了許多的困惑和迷茫。去南京學習的這個機會,就像一場及時雨,讓我許多的迷茫和困惑得以解開。兩天緊張而疲憊的舟車勞頓,並沒有阻擋我聽課時的興奮。所以,這次學習是累並收穫着。下面我就這次學習的收穫總結如下:

一、助學單涉及的問題少而精,更有利於學生的發散思維和積極思考

聽課前,我一直在為助學單的設計而苦惱和迷茫,因為,自從加入助學課堂研究小組以後,總感覺自己設計的助學單並沒有起到它應有的重要的`作用。聽完了幾位老師的課,看過他們設計的助學單後,才找到了自己設計助學單的問題所在。在聽四年級祁凱老師的《倍數和因數》的複習課時,我特意看了看同學們拿的助學單,助學單上只有三個問題:

1、學習了《因數和倍數》這個單元,你有哪些收穫?用你喜歡的方法把本單元所學的知識進行整理。

2、學習了《因數和倍數》這個單元,你覺得有什麼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舉例説明。

3、學習了《因數和倍數》這個單元,你一定積累了很多好題吧,找幾題,和小夥伴們分享。

三個問題就把本單元的知識整理和練習鞏固都包含了。既複習了本單元的知識,又沒有禁錮住孩子的思想。既有基礎,又有提高。以前我設計的助學單問題淺顯而瑣碎,不利於孩子們的思維發散。今後,在設計助學單前我一定要吃透教材和教參,設計一些發散學生思維和提高思考積極性的問題。還有二年級盧曦老師設計的《三位數不連續進位的筆算》助學單裏,除了我平時能設計到的:怎樣筆算,解決問題外,她還在解決問題時設計了三個小要求:

1、分析題目

2、用豎式計算

3要知道算的對不對,可以怎樣做?請寫下來。

這樣不僅讓學生思考,應該怎樣做,還能讓學生思考為什麼這樣做。我平時設計的助學單容易忽略第三條,所以學生做題也不重視檢驗。但是,這個步驟很重要。既可以培養學生檢查的習慣,又可以提高他們做題的正確率。盧老師在助學單上還設計了一個154加7等於21的豎式,問題是:

①裏可以填那些數字?

②你是怎樣判斷的?

③判斷的理由是什麼?

我舉得第三個小問題:“判斷的理由是什麼”這個問題設計的非常好?這樣的設計不僅能讓學生思考應該怎樣做,還讓學生思考了為什麼這樣做。讓學生知其然,更讓學生知其所以然。有時候我不設計這樣的問題原因是,擔心學生不會回答或者回答不出來,久而久之,我忽略了這種問題的重要性,學生也越發不會思考和表述。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我低估了我們的孩子。今後,在教學中我會多設計一些這種發散思維和提高表達能力的問題,尊重學生的思考,並相信他們的能力。

二、好的課堂紀律和流利的口語表達,讓我印象深刻。

習慣了我們這兒聲音洪亮,澎湃激昂的教學方式。在聽前兩節課的時候,對於老師們的柔聲細語有些不適應,一直在擔心:老師這樣低的聲音,能否駕馭課堂紀律?學生能認真聽課嗎?兩節課下來,才發現自己的擔心實在是多餘的。老師柔聲細語,學生也是細聲慢語。但是整堂課,所有的學生都在參與學習,並沒有我擔心的因為老師聲音小,學生不聽課的狀況。當時我就在反思,我們班無論是上課討論問題還是下課和同伴交流時震耳欲聾的聲音和傾聽他人講話的習慣問題。如果老師把聲音降下來,孩子是不是無論在任何場合也會把聲音降低?當老師和學生都低聲交流的時候,學生們能不能聽得更加認真?所以回到學校的第一天,見到孩子們的第一面,我故意降低了聲音,看學生們的反應,全班的同學都聽得很認真,教室裏安靜極了。這幾天,我一直在堅持這樣降低聲音講課,看看能不能給學生起個榜樣作用,給學生創造一個更容易思考問題的環境。幾天下來,效果顯著。

聽完這八節課,無論是一年級還是六年級的學生,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他們流利的口語表達。在這一方面,我也一直在努力培養他們準確而完整的表達,但是一直苦於沒有好的方法。希望,在助學課堂的教學方法下,他們的表達會鍛鍊的越來越好。

三、老師激勵性的語言和評價很及時也很豐富

我們都知道,及時,準確的評價對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非常重要。這幾節課老師們都使用了很及時,豐富的評價。比如:有位學生的想法非常好的時候,一年級的茆婷老師,讓全班同學表揚表揚他,孩子們拍着手説的是:“棒棒棒,你真棒,我要比你還要棒。”這樣的評價既表揚,鼓勵了別人,也給自己提出了要求。還有的同學上台展示了自己想法後,其他同學給他提出了很多意見,當老師發現提的全是批評意見的時候,四年級的祁凱老師引導學生説:“剛才大家説了許多不足的地方,我們再來説一説他的優點好不好?”於是其他的同學紛紛説他的優點:他寫的字很認真,列舉的方法很不錯等等。最後,台上不知所措的同學,開心的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相信下次,他還是會勇敢的上台展示自己,因為,他得到了同學們的肯定。也會更加努力認真的完成助學單,因為,肯定他的同學的建議他一定會記得。在祁凱老師的複習課上,他還説了一句:“推薦一位你們小組很棒的同學上台展示。”我覺得,這樣説,可以讓小組裏的人有欣賞他人的想法和眼光。被選上的人,會更願意回答問題,因

為,他得到了小組人的肯定和賞識。對一部分孩子來説,可以提高他們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四、學生能主動邀請其他人蔘與回答問題  每位學生在回答完問題後,都會問一句:“這是我們小組的看法,誰還要補充?”或者説:“這是我的算法,大家同意嗎?”同意的同學鼓掌,不同意的同學就會舉手,台上的同學根據舉手的同學,有利指名叫人回答問題。因為是同伴的邀請,所以,台下同學們回答問題的積極性非常高。一個問題,老師不用滔滔不絕的講解,在這種質疑,補充,改正中,很自然的就被解決了。老師真正迴歸到了他真正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引導者的位置。

聽課之前的迷茫與困惑,都在這次聽課中得到了理論上的解決。在今後的實際教學中,我會努力地理論聯繫實際,用助學課堂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對學習越來越感興趣。學的越來越輕鬆。相信,我們的助學課堂能走的更遠!因為我們的心很大,舞台一定會更大!

助教個人工作學習總結二

我校推進“361”助學課堂教學模式,深化課堂改革。通過這一個多學期的學習、運用和反思,我對新課程改革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以下就是我在學習中總結出的一些心得。

本教學模式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和幫助下,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自主學習、小組學習、全班學習的羣體作用,在合作中學習,豐富知識積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協作、勇於創新的精神。三助是指師助、自助、互助。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礎、前提;合作是促進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徑;探究是自主、合作學習的目的。這三者互為一體,互相促進。

一、創設情境,營造氛圍,激發好奇心、求知慾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動力,是獲得知識的前提條件。學生有了興趣,便能主動地進行學習,取得最佳的效果。為了激發學生的探求欲、喚起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慾望,在教學中我着重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

在教學中,我常運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採用角色扮演、精心設計實驗等教學方法,來創設輕鬆愉快的教學情境,誘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參與、體驗過程,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又能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情境中掌握知識。

2、精心設計問題,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及探索的方向。

3、教師還要能控制和調節好自已的情緒。面帶微笑以飽滿的情緒進行教學是教師必備的素質,它也能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自覺承擔學習責任,其主動性及探究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和提高。

二、質疑探究,尊重個性,激發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學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在教學中我經常鼓勵學生大膽地質疑探究,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説出自己的見解、觀點,不用固定的答案去束縛學生思維,讓學生能夠暢所欲言,各抒已見。質疑探究的環節大致是這樣的:

1、自主學習,個人嘗試探究。

學生在自主預習過程中針對教材內容,“練一練自我測評”等問題,充分利用自身的知識資源,嘗試解決這些問題。教師要保證有充分的時間留給學生閲讀、思考,教師在此期間要巡視指導,瞭解學情,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加強個別輔導;注重圈劃批註與質疑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運用其聰明才智,主動閲讀、主動求解。

2、協同學習,小組合作探究。

在學生個人探究的基礎上,採取小組討論的形式,使課堂氣氛輕鬆起來,使學生在與老師、同學的協作中消除恐懼感、拘束感;學會以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學會合作、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樣,組員間的互補性得到發揮,他們互相提問,互相幫助,共同商討解決問題的方法,主動交流對問題的認識,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協作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取得進步。教師在此期間應及時收集學生討論中出現的各類信息加以歸納整理,為進一步研討作準備。

3、創新學習,全班交流,認識昇華。

創新學習是學生學習能力中最可貴之處,但也是一般學生很難做到之處,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教師在教學中應特別重視學生求異思維的培養。合理的“異”要加以鼓勵,不合理的要妥善引導,因為從某種角度上説“求異”就是“創新”。教師在此期間要能因勢利導,為學生再次提供交流信息、全面互動的機會;要糾正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理解不當之處;要抓住時機,巧妙點撥,將史實、學法指導、思想教育有機結合,從而收到最佳效果。

三、指導評價,注重個性發展,培植創新火花

評價是一種促進學生髮展的手段,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中,評價具有共享學習成果,激勵後進的意義。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究、小組合作探究中對某一問題有了較全面、深刻的認識後,他們內心都有展示自己思維成果的渴望,因此教師要設置多種展示平台,使不同類型的學生都能獲得展示自己探究成果的機會,親身感受到自主探究的益處,團結合作的好處,在教學中我採用了以下評價方法: 

    1、教師評價。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及時加以肯定表揚,對優點要講足,缺點要講準,毛病要及時糾正。表揚性的評價使學生既獲得認知信

息的反饋,又獲得學習的信心,進一步獲得更多的活動自主感和創新成功感;建議性的評價既能使學生認識自己的不足,更讓學生明白了改進的方法,使以後的學習少走彎路。 

       2、學生互評。學生之間相互評價可以促進他們更認真的傾聽別人的發言,欣賞別人的優點,接受別人的批評或建議。在互評互助中,既提高了學生的交流認識,也使他們養成了認真聽別人講話、互助合作的良好習慣。

3、自我評價。自我評價就是學生對照評價標準,進行自我檢查評價,自我調控改進。在自我評價中,要讓學生學會自我反思,能正確評估自己的優劣,對自己提出更高的希望和要求。

“361”助學課堂教學模式這一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在教學中,我們教師應持之以恆,以學生為主體,當好組織者、引導者,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新精神。這一模式雖好,但也不能模式化,在教學中我們

還要遵循一系列的教學原則,因人而異,因班而異,因課而異,靈活地運用,從而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效率,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師還需在實踐中逐步摸索,並通過經常性的教學反思,總結經驗,增強反應的敏感性,形成良好的反應系統,使得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學既充滿活力,又富有成效。

助教個人工作學習總結三

曾經看過這樣一段話:名師是大樹,能改善一方環境,且在枝葉間閃動精彩。3月15日,有幸聆聽了教育界名師仲廣羣老師的課堂和報告,一睹了大師的風采,更深深感受到了仲老師改變着的那方淨土。觀課後,我感覺用任何詞語來形容仲老師的課堂都顯得那麼蒼白無力,只知道他的課堂像是有魔法一樣,學生是那麼的愛學、樂學、會學,這不正是我們老師要追求的教學效果嗎?

對仲老師的課堂我不敢妄加評論,但真真的感觸頗深、收穫頗豐。仲老師的課大到課堂結構的設計,小到每句鼓勵性的語言,於我都是心靈的震撼;不論是數學知識的探究,還是數學文化的滲透,整節課感覺豐滿渾厚,於我都是視覺的衝擊。這節課每個細節都值得我們學習,精華太多太多以至於不知從何説起,以下是自己淺薄的的幾點反思:

1、師生嚮往的課堂:掌聲、笑聲、辯論聲。

在《圓的認識》這節課中,仲老師注重讓學生探究知識的形成,注重學生思維過程的形成和主動學習能力的培養。上課前,老師讓學生練習説話,“這是我的看法,你們還有要補充的嗎?”“你們同意我的看法嗎?”“你説得很好,我還要補充。”“我不同意你的意見,我是這樣想的……”“我來做一下總結……”起初我對這幾句話沒當回事,認為這是在教學生如何用助學課堂呢,可聽完整節課後,我對這幾句話“有了重新認識和定位。課堂中,老師總是退到一邊,把課堂完全交給孩子,教師適時準備着激勵性語言,激發孩子們去探究、去補充去質疑,孩子在課堂中你發言,我補充,我辯論,我總結,沒有老師講,在孩子們激烈的爭辯和思維火花的碰撞下,圓的特徵的知識點逐個擊破了,圓的畫法的問題迎刃而解了。這不正是仲老師報告中的公理一:學習在本質上是學生自己的事情:“以學定教”才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多樣化學習需求;精緻的講解無法代替學生親自的實踐;教學應該對學生的學習發揮幫助、促進、催生的作用。

在這個過程中仲老師始終一副高警惕狀態,隨時準備着對每個孩子的發言作出恰當的評價和鼓勵,讓孩子有興趣和激情參與其中,真正做到自己是課堂的小主人,對於討論中不乏個別學生髮言內容會偏離焦點,及時讓孩子聚焦還不能打擊學生的滿腔熱情,仲老師的教育機智更是體現的淋漓盡致。

這節課中充滿着孩子們肯定的掌聲,歡樂的笑聲和激烈的辯論聲,課堂非常充實。在這節課上,真正感到了學生就是小偵探、小記者、小老師、小辯手;學生們改變了“被學習”的狀態,變得生龍活虎、朝氣蓬勃。學生會自學、會傾聽、會思考、會提問、會合作、會表達了

2、注重數學文化的滲透,彰顯課堂魅力

仲老師的課堂是大氣的,令人神往的。之所以那麼生機勃勃,充滿着智慧的靈光,我想除了和仲老師高超的教學藝術分不開,大概更得益於仲老師對數學文化的獨特詮釋吧。仲老師的課堂交給了學生,讓學生探究、交流、展示,但在隱隱中有根無形的線貫穿始終——圓,一中同長也。仲老師以圓,一中同長也,開啟本節課,課堂中又以一中同長去詮釋半徑直徑的特徵,最後又以一中同長總結了圓的特徵。相信孩子們對“圓,一中同長”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對其含義更是清晰明白。

在仲老師的課堂,“圓,一中同長也”,“圓是,是最美的圖形”都滲透的那麼自然,和數學知識相互交融,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領略了數學文化之美,學生的文化素養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高。作為一名國小數學教師,我們有責任弘揚數學文化。因為在課堂上滲透數學文化,不僅能讓學生熱愛數學、理解數學,更能潤澤學生心靈,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3、助學課堂,讓學生們秀出精彩。

在仲老師的課堂上,學生們一個個儼然小辯手,對此才是我真正好奇和引人關注的,難道僅僅是靠老師課堂調動嗎?在仲老師的報告中我再次找到了答案,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有話説,有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還得藉助於“助學單”。助學單為孩子們精彩的秀奠定了基礎。

“助學單”引領學生完成先行探究後的預備性學習,仲老師的團隊研製研製出“一探二學三生疑”的預習指導策略。“探”,一般先安排一道較有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先行思考,在探而不得或是探而不明的時候,再安排看書、操作、實驗或是收集資料等活動,這樣可讓學生的探索貫穿預習的始終。 “學”,是在探索之後的行動,因人而異,這時的學,可能是對“探得”後的進一步“確定”,也可能是“探不得”後的“充電”,總之,學生自主探究後的學,就不是索然無味的、可有可無的學,而是某種帶有“揭祕”慾望的並伴隨着心理預期的學習。 “生疑”,是更深層次學習的體現,是學後的反思、質疑與追問,疑問的深度,反映了預習和思考的深度。學生把疑問帶到學校,又使得後續的學習變得動力強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