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20教師研修總結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8.9K

撰寫研修總結是一件複雜的事情,我們必須認真對研修過程進行分析,研修總結是對研修的相關工作進行全面的分析研究,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信息技術20教師研修總結6篇,供大家參考。

信息技術20教師研修總結6篇

信息技術20教師研修總結篇1

通過近一段實踐的網絡學習,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對教師現狀的調查分析以及對自身工作的評價分析,可以看出信息技術教師的發展還存在着很多問題有待解決:不被重視,信息技術教師地位低,由於不是主科不參與大學聯考只能作為附屬科目的身份存在。領導對這一塊關注很少,資金支持也不足,學校教學設備的硬件不足,影響了學校開展信息技術課程和教師的教學熱情。

信息技術教師的質量不高、數量不足,,社會對信息技術課的評價低,學生不重視,認為就是上上網,導致學生在信息技術這方面的知識面窄,這也降低了教師再學習的熱情與需求。

信息技術教學內容沒有定性,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而變化,對於綜合實踐課程如何開設、信息技術教育如何開設、信息技術教育如何與其他學科進行整合等問題缺乏明確的規定。而且現代幾乎人人都會熟練使用計算機和網絡,面對這種狀況,信息技術教師不禁感到困惑和恐慌,人人都掌握了信息技術,我們的生存空間在哪裏?因而,信息技術教師專業發展迫在眉急。

信息技術教師在學校的充當多面手的角色,包括:教育教學內行,技術應用、統籌規劃人員,網絡管理維護人員,學科教師和負責技術培訓人員,這裏主要針對中國小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人員。祝智庭在2003的記者會中指出:如果説信息技術是威力巨大的魔杖,那麼教師就是操縱這個魔杖的魔術師。也就是説,信息技術的應用不會自然而然地創造教育奇蹟,它可以被用於促進教育創新,也可以被用於強化傳統教育,因為任何技術都取決於它的使用者。因而魔術師在操縱魔杖的時候也就有了相應的“約束”。

教育信息化不是單純地將技術和機器引入教育的過程,更重要的是一種教育思想、教育觀念變革的過程,是一種基於創新教育思想並有效地使用信息技術手段,實現創新人才的培養過程。

在教育信息化的過程中,信息技術教師作為教育信息化的先驅,對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育信息化要求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把教育思想的現代化作為整個教育現代化的基礎,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只有思想認識上去了,才能產生良好的效果。信息技術教師更要有敏感的信息意識,快速掌握有價值的第一手資料,抓住現代信息知識,然後對其進行整理加工、分析研究,以使自己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建立在學科前沿陣地的基礎上,其次、通過形式多樣的具體措施提高教師信息技術能力。信息技術教學本來就是思想與技術教育,將信息技術能力積極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去,實現課堂教學的最優化。

信息技術研修反思

此次的培訓學習,讓我收穫不少,使我更進一步地掌握了有關現代信息技術的知識,提高了認識和理論水平,操作水平也有所提高。

1、觀念上的更新。通過這次培訓,讓我在觀念上有了更新。首先,付友花老師及其他專家的講座就是我們學習的良好平台,另外,在交流研討平台裏,我們可以進行學習、交流、反思等等。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也會好好利用這個平台。

2、隨着計算機、多媒體、現代通訊網絡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了教育領域,在教育領域中引起了一場深刻的變化。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對於轉變信息教育觀念,促進教育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對於推進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基礎教育的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作為一名教師要適應現代教育工作的需要,就應該具備現代教育技術的素質。如果不具備現代教育技術的素質就不能完成或很好地完成現代教育和未來教育的教育和教學任務。因此,現代教育技術要應用現代教育媒體和開發各種現代教育技術,要適應工作需要首先應掌握現代媒體技術。如果只有現代教學媒體,而我們不能很好的應用在教學中,就不能很好的發揮其作用,教師還應該具備優化教學過程的系統方法,即教學設計,因此,教師只有具備了這樣的素質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教師掌握了現代技術,有助於改善教師的能力結構。增強教師對工作的適應性。作為教師,就應該具備在教學過程中的聽、説、讀、寫以及計算機應用等基礎能力,教學設計能力,應用教學媒體的能力。總之,參加這次信息技術培訓,不僅使我在原有的教學能力的基礎上有所改善,增強我對新時期現代信息教育工作的適應性,更重要的是增強了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

信息技術20教師研修總結篇2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是新時代高素質教師的核心素養,通過信息技術培訓學習賦能教育教學,助力教師專業成長,提高教育質量,是加快教育現代化和教育強國建設的基礎工程。依據《全國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進實施指南》(簡稱能力提升工程2。0)和青海省教育廳《關於組織實施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項目的通知》精神,青海省三江源民族中學自xxxx年3月信息化2。0培訓項目啟動以來,堅持以整校推進為基礎,圍繞“三提升一全面”的總體目標,強化管理,優化指導,穩步推進,於xxxx年6月底基本完成培訓任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培訓基本數據

本次培訓我校共有304人蔘與,並以教研組為單位分成語文、數學、英語等11個小組。培訓分為兩個階段,前期(3月初-5月底)所有教師在組內依據所教科目及自身情況,在學校選定的微能力點中選擇3-4個能力點,進行了為期80余天的.線上學習,每人至少習得50個學時。後期(6月)教師主要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了25學時的線下學習,學習主要以微能力點認證的方式進行。

二、實施整校推進

培訓項目啟動之初,就組建由校長張建國領銜,分管副校長俞亞萍主抓,教學教研主任、信息技術骨幹教師等5—7人構成的學校信息化管理團隊。並在省電教館培訓團隊和承訓單位(機構)專家指導下制定學校信息化教育教學發展規劃及年度工作計劃,確定了信息化教學校本研修主題、制定並落實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進實施方案。

三、線上線下融合

所有參訓教師在進行線上學習的同時,分管領導俞亞萍副校長牽頭與果洛中學達成校際聯盟合作,進行了為期一個多月的同課異構評比活動,讓我校教師將線上學習與線下賽課結合起來,在實踐中尋找不足,在評比中突破自我,逐步提升教學水平。整個活動都在兩校的錄播教室進行,為老師們後期的觀課、議課、磨課提供了便利,也為本次信息化培訓項目的完成給予了保障。

四、校本應用考核

校本培訓考核採取校本自測、教師互評和管理團隊評定等主要方式,將考核任務下放至管理小組,由組長依據前期制定的考核標準,對學員線下“三討論、三實踐”活動提交的教學設計,教學案例,教學反思等進行評價。與此同時,在學員之間進行各項學習成果的互學互評活動,讓大家共同進步,協同成長。

五、綜合實踐經驗

本次培訓通過線上和線下的方式,幫助老師們實現了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專業知識能力的提升,老師們受益匪淺,營造出有利於教師教研的氛圍,紮實推動了校本教研活動“步步有實效”,促進了教師專業成長,形成了有效的教研機制。

(1)是研討制度,校長為校本教研第一負責人,在教研組指導下,組織實驗學科的互觀課、研討課等活動。

(2)是共享制度,在課改領導小組直接領導下和教師自我反思的基礎上,激勵每位教師放開自己,利用科組活動、業務學習、研討課等多種渠道,通過交談、協作、結對幫扶等多種形式創設共享制度,提供交流平台,增強教師之間在課程實施等教學活動上的專業切磋、協調、合作,共享經驗,探討問題,互相學習,彼此支持,共同成長。

信息技術20教師研修總結篇3

隨着教育的革命性變革,教育信息化也邁步發展到了教育信息技術能力,而教育信息技術能力已經成為生活中的一項基本原則。這就需要老師把先進的教學方式和理念與現代信息技術緊密結合。為了提升老師們的信息技術素養,學校組織了全體教師參加“廣東省中國小信息技術應用提升工程2.0”的研修活動。通過這次的培訓,英語科組的教師通過學習瞭解如何用信息技術融入教學,提高了教學質量,促使教師們對教育現代化的發展有了新的認識。

英語科組的教師在進行信息技術提升工程學習。

一、充分利用微課進行課前預熱。

充分利用教學微課,以互聯網現代信息技術為平台和紐帶,通過線上輸出,在課前使用微課預習,課中微課的應用,直觀形象的展示,融合創新了新的教育理念,使我們的課更加的生動形象,讓學生在信息化環境下能自主、合作學習,讓老師做課堂的引領人,學生做課堂的主人。

通過研修學習,英語科組的老師學會了製作微課,並能在課堂上結合教學內容,靈活穿插微課,激活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效率。

高一備課組鍾麗雲老師的微課課例獲得廣東省教學資源徵集微課一等獎。

高三備課組吳碧華老師的微課課例獲得廣東省教學資源徵集微課一等獎。

高二備課組製作的unit3foodandculture微視頻。

二、充分利用數據反饋來提升練的效率。

在信息技術條件下的課堂,老師只是學習資源的提供者,學習過程的.主導者,例如:大屏和反饋端改變了我們學生的練習環節。學生可以在網絡寬廣的天地中自主探究,激發學生活力,老師也能即時反饋,進行精準測評。

我們學校利用的七天課堂和悦卷通,可以做到老師在課堂上收到學生作業的完成度和上課收集的數據,從數據中老師可以進行精準評價,因材施教。利用互動的反饋來進行開放性問題的探究學習,讓學生學習不再是被動接受,體會到學習的樂趣,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了良好的習慣和情感。

教師利用七天課堂進行精準測評。

三、利用信息化設施提升師生互動的效率。

信息技術不僅是一種技術手段,更重要的是一種學習方式,信息技術既是學習的對象,更是一種應用的工具和提高教學效果和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例如:在課堂上應用希沃白板進行教學,提升了師生互動的效率。通過引進互聯網優質資源,推進教育信息化應用,促進教學模式創新,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師生線上共學習、教師線下交流,努力提升教育質量,讓信息技術能夠真正融合與創新到我們的課堂裏。

信息技術20教師研修總結篇4

經過這次參加“國培計劃”的網絡培訓學習,覺得受益匪淺,對於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在培訓中,能夠得以聆聽眾多專家、乃至國內外的著名專家教授的講座,傾聽他們對國小教學的理解,能夠觀摩一線教師的課堂教學,學習他們的教學技能和理念。深感自己的信息技術素養與水平還有很大得提升空間,教學水平和教學方式還需要進一步改進,不能停留在原有水平上紋絲不動。也促使了自己在以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積極運用。總之,收穫是巨大的。

一、通過信息技術的研修,改變得過且過的觀念。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機整合,是基礎教育的改革方向。怎樣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的整合在一起,是近年來一直在探索的課題。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具有深遠的意義。課程改革要求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發生變革,而這種變革重要的不在於形式和手段,而在於教育過程中行為和思想的轉變。現代教育課程學習就是引導教師把先進的教學方式和理念與現代信息技術緊密結合,並貫穿於學科教學的全過程。信息技術不僅是一種技術手段,更重要的是一種學習方式,信息技術既是學習的對象,更是一種學習的工具和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進行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設計的時候,儘可能多的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源,以促進學生利用資源進行學習;要為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創造更多的條件和機會。使他們能夠通過主動參與、學會學習、得到發展。經過培訓,我收穫了很多,感悟也很深。深感到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方法還需要進一步改進,不能停留在原有水平上紋絲不動。在培訓中,能夠得以聆聽眾多專家、乃至國內外的著名專家教授的講座,傾聽他們對國小教學的理解,能夠觀摩一線教師的課堂教學,學習他們的教學技能和理念。

二、利用信息技術的簡易多媒體裝備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引導教師轉變角色,改變教學方式,從而改變學生過去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由傳統的接受式學習向主動、探究、合作性學習轉變。學生可以在網絡寬廣的天地中自主探究,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學習不再是被動地接受,不再是負擔,而是一件快樂的事情,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了良好的習慣和情感基礎。

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方面的技巧和方法還需要我們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積累,不斷髮展。那樣才可以説是真正發揮到了教育信息化的優點。從而使信息技術更好地輔助我們的教學,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

信息技術20教師研修總結篇5

或許許多人都認為現在是信息技術的時代,我們的生活與信息技術息息相關,甚至是離不開信息技術而生活。

在參加這次的xxxx國培農村教師語文信息技術培訓後,收穫頗豐,也有些許感觸。農村國小,在許多的硬件軟件上比城市裏的國小差許多。雖然國家現在非常重視農村學校的教育建設,教學設備也逐漸的完善。但是,我們老師的思想觀念是否跟得上?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教學的能力是否可以跟得上?農村家長的思想是否與時俱進,各個環境是否能配合?這些應該都是目前存在的問題。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在大家的努力下,我們農村的教育也會跟上時代的發展。因為,許多農村學校都配備多媒體教室,每個班都配置白板教學。為了能夠得心應手的應用這些設備,大家都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多多少少學會一些技能技術。

在這次的培訓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微課製作”和“思維導圖”,通過周老師的詳細講解和示範操作,讓“微課製作”和“思維導圖”這兩個原本神奇又遙遠的概念轉換成我們可以運用自如的技能,是多麼的不可思議。這就是我們培訓學習的目標也是我們的最終目的。感謝國培!感謝各位培訓老師!

信息技術20教師研修總結篇6

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是在歷史成就基礎上實現新跨越的內在需求,是順應智能環境下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推進“互聯網+教育”的具體實施計劃。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迅猛發展,將深刻改變人才需求和教育形態。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如何跟上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時代,並把所學的技術整合到課堂教學中去,靈活地運用資源輔助教學,打造高效課堂,真正實現減負提質增效,變成我們目前最應該迫切解決的問題之一。

從縣、校制定信息技術2.0校本培訓制度與方案以及開展培訓,再到我們七年級數學組內研討交流,我是有參與和思考的,也從馮磊、馬君利、黃聯芬、馮愛寧等老師分享的案例中學習了,但由於各種事情的干擾,自己並未真正被捲入。每次看到學校工作羣裏所發的沒有全部完成人員的名單中都有我,從心裏佩服同志們的水平和速度,也慚愧自己在信息技術方面的欠缺。但我又不想湊合完成任務,還是覺得自己應該從本次培訓中收穫點什麼,所以也就不急不躁的根據組長選定的a3和a5微能力點開始,我首先確定教學主題:應用一元一次方程——“希望工程”義演,其次挖掘課前需要了解的問題如學生經驗、知識儲備和學習風格等,然後統計分析和不斷調整教學設計,最後製作微能力點作品。

a5課堂導入我讓學生幫忙用我手機一次錄製成功,雖然覺得不理想,但未再重新錄,因為不想讓自己和學生內心“厭煩”。可是a3演示文稿的設計與製作的錄製就沒那麼容易,我用的是希沃白板5軟件,有些功能我用的真不是得心應手,於是下午邀請了我工作坊信息技術的高手——張亞峯老師給予我技術上指導。雖然年齡大了學起來不是很速度,但是張老師教的耐心細緻,我也用心學,效果還不錯。張老師離開後我一個人在辦公室靜靜地把希沃的功能,如圖片視頻的插入、課堂活動遊戲設計、思維導圖的製作等翻來覆去操作多遍至熟練,然後開始錄製,結果發現這與我以往出去比賽大不不同,文件要求是不超10分鐘,而我第一次磕磕絆絆錄下來20多分了,於是不斷的修改ppt和省去多餘的廢話、再重新錄製,可是每次總會出現或結結巴巴或斷片的小問題……心想算了吧、差不多就行,九年級晚自習已經下了、學生都睡了。可是不願將就的性格又跳出來了,只好鼓勵自己再努力一下,最後一遍錄製時間卡到11分鐘左右。雖然我的作品遠抵不上同事們的優秀案例,但相比自己原來的水平進步不少,況且我的確學到了東西,而非僅僅完成任務,所以內心還是蠻有成就感的。

通過本次培訓學習,我覺得新時代對教師的信息素養要求更高、更廣泛了。與我而言,整體覺得有以下幾方面的收穫:

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我們應當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將繼續教育作為自身的需求不斷學習。隨着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知識經濟的出現,科技的競爭和人才的競爭日趨激烈,學會學習、具備終身學習能力,是現代社會教師生存和發展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質。只有自己具有了終身學習的需求和能力,才可以應對現時代多變的學生、更好地跟上下一代成長的步伐,不至於過早的“衰老”而被社會淘汰。

教育信息化是新時代下的新模式,是國家教育創新的新舉措,更是對我們教師本身的新要求。創新是我們融入時代潮流的不二法門。我們應該學會利用“互聯網+教育”平台,借鑑吸收優秀的教育理論知識,觀摩總結優秀教師的新型教育方法;在反思中進步、在總結中創新,形成一套屬於自己的獨特的教育教學方式,更好的幫助引導孩子們學習成長。

同時,我覺得技術首先是“以人為本”,是有温度的;其次才是為了突破教育教學中的某一環節而應用的手段,進而優化教學設計、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這才是2.0倡導的核心,才是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的價值。讓技術實力強的青年教師和教育教學能力優的骨幹教師形成“雙師互動”,共同提升,促進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在共研共進中為課堂增值,為學生終身發展賦能。

還有一點也感觸頗深,就是和老師們交流時發現部分人對a3演示文稿的設計與製作説明錄了好多遍。因為在錄製作品時,要求本人出鏡,你得露臉,總不好意思蓬頭垢面地見人吧?肯定得拾掇一下;沒了虛擬背景,你總不好意思讓辦公桌亂糟糟地見人吧,好歹收拾一下。這會發生什麼呢?就是隻要一個人願意修飾自己,他的自我評價就會變高。説白了,就是他想讓自己是一個更優秀的人,就不允許自己幹那些渾水摸魚的事,無意中都會認真起來,我們誰都知道認真的力量!

信息技術2.0培訓、這個讓老師們“煩惱”了一段時間的工作暫告一段落,但學習的路應該是通向遠方的;雖然無人要求我們寫什麼體會,到是我自己願意利用元旦假期把這一過程中的點滴收穫記錄下來,既是想留個紀念,也算是對自己的提醒吧。

最後把莎士比亞説的,“讓我們泰然自若,與自己的時代狹路相逢”送給每一個奮鬥中的你我,2022,我們一起向未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