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與健康的調查報告最新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27W

調查報告的撰寫過程可能需要經過多次審查和修改,以保證質量,調查報告在學術界、政府部門、企業機構等領域都有廣泛應用,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水與健康的調查報告最新6篇,供大家參考。

水與健康的調查報告最新6篇

水與健康的調查報告篇1

摘要:大學生是是高校培養的高層次人才,他們的健康關係到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來.隨着高校擴招以來,大學生數量迅速攀增,與此同時,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日益突出.大學生處於這一時期心裏尚未成熟,一方面要面臨自身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另一反面要適應時代的發展和社會變遷所帶來的各種挑戰,很容易導致心理負荷與心理承受之間的平衡失調,發生各種異常的心理現象.為了更好地瞭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以便更好地解決我係一些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我部於2028就大學生普遍存在的熱點問題展開了一項問卷調查,因涉及到與大學生息息相關的問題,所以同學們都熱情積極地投入到此次問卷調查中.

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健康問題 問卷調查

一、調查問卷構成

問卷的內容包括大學生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問題的18道題目.本次共發放調查問卷400份,回收400份,回收率100%.在回收的問卷中,有效率94%,其中大一100份,大二100份,大三100份,大四100份.

二、調查問卷分析

問卷調查是數據收集的一種手段.通過公平的發放問卷,通過調查,看數據背後反映出來的問題.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直接關係到社會的穩定發展,所以準確地瞭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非常重要.現在將問卷回收,我們對全部問卷彙總,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方面問題

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他們最關心的莫過於學業成就問題,而環境與地位的改變、錯位,給大學生帶來了不少的心理負擔,高中時期的佼佼者,進入大學生活後,環境改變了,相當一部分同學發現自己在高中時期的那份優勢已不存在,面臨的是一種重新分化組合的嚴峻局面,尤其是對於中學時的那些尖子學生其反差更加明顯,進入大學後,每個學生或多或少都會有失寵感,部分同學為了保持自己在中學時的優勢,廢寢忘食,除了學習自己的專業課,還學習一些社會上急需的課程,再加上輔修專業的學習,計算機、英語過級的重壓,他們處於高負荷運轉中,長期處於緊張的臨戰狀態,壓力很大,學習效果不佳,長此下去,神經緊張、失眠、考試怯場等焦慮併發症就相繼出現了.而調查中,相當一部分學生感覺考到大學“如釋重負”,認為船已靠近碼頭,因而即使感受到競爭的危機、就業的壓力,也提不起真正努力學習的盡頭.

2、環境改變與心理適應障礙問題

調查中38%的學生反映,由於環境的改變,自己出現了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學生表現出對現實的失落感.中學時教師為了激勵學生刻苦學習,總愛把大學描繪成一個“人間天堂”,學生也將考大學作為唯一的和最終的目標來激勵自己在高中埋首苦讀.但學生跨入大學校園後,突然發現事實並非如此,高職院校的社會認可度、辦學水平、政策環境等各方面與本科高校相比還存在着差距,容易造成高職院校的學生在進入校園後感覺“低人一等”、“臉上無光”.產生心理上的落差,因此,學生出現了各種不健康的心態,如無奈、失意、混文憑向父母交差等等,這些心態的存在嚴重影響到學生的自信心;另有一部分學生表現出對專業學習的困惑心理.與中學相比,大學學習具有更多的自主性,靈活性和探索性,進大學後,他們一時無所適從.有些學生感覺一下子從中學的嚴格管教中“鬆了綁”,但又不知如何安排學習,以致心中憂鬱、焦慮;還有一部分學生表現出對生活環境的不適應.進入大學後,由原來依賴父母的小家庭過渡到相對自立的大學集體生活,心理上產生一種孤獨、空洞感.

3、自我意識模糊與困惑問題

調查中26%的學生對如何發揮自己的優點和克服缺點感到迷茫、有一部分學生看到班上有些多才多藝、能力較強的同學,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事事不如人,產生自卑心理;有些學生知道自己不足,但又不知道如何突破自己.中心主任吉梅老師指出,在大學階段,新生的個體自我意識逐步增強,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他們並沒有形成關於自己的穩固形象,自我意識還不夠穩定,看問題往往片面主觀,加上心理的易損性,一旦遇上暫時的挫折和失敗,往往灰心喪氣,怯懦自卑.而且新生對於周圍人給予的評價非常敏感和關注,哪怕一句隨便的評價,都會引起內心很大的情緒波動和應激反應,以致對自我評價發生動搖.

4、人際交往難的問題

調查中一半以上的學生有人際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有些學生表現為人際敏感,在與他人交往過程中,經常發生一些摩擦、衝突和情感損傷,這一切難免引起一部分學生的孤獨感,從而產生壓抑和焦慮,有些學生表現為人際交往心理障礙,因為語言表達能力較差,使得他們害怕與他人溝通思想感情,把自己的內心情感世界封閉起來.這種人經常處於一種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很容易導致孤獨、抑鬱或自卑;還有些學生因為性格上的不合羣,在新同學中不被理解而遭排斥,其中一部分人便獨來獨往,不與他人接觸,久而久之就產生一種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傾向.調查中,39%的心聲認為沒有朋友;24%的學生感到孤獨、寂寞;43%的學生更希望自己成為交流的對象兒不是交流的直接發起者.與此同時,由於個體間的正常交往不夠,又容易引起猜疑、嫉妒等,極不利於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在調查中顯示,在人際交往中,在遇到不被人理解的時候,有75%的學生會感到難受,會產生鬱悶心理.一些嚴重的人際交往問題困擾着少數同學,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長期壓抑的積累將會使後果不堪設想.面對自己的存在的心理問題,絕大部分的學生能夠客觀的正視並努力尋求辦法解決.在選擇解決方式上,60%的同學選擇自我調節的方式.可見,大部分選擇的方式是積極健康的,這也是大學生心理日益成熟的標誌.

5、異性交往問題

在與異性交往的過程中,大部分的異性關係是健康正常的,但是仍有30%左右的同學,在與異性交往中存在問題.有一小部分同學交往動機不純,甚至這種現象還有跟風的,個別同學互相介紹對象,還有個別同學很少與異性交往,在與異性交往中產生矛盾.通過調查,大一新生的在與異性交往比高年級的存在更多的問題.對於“你認為同學之間的異性交往就會是戀愛嗎?”這個問題中的回答看到相應的認為“是”的回答佔據了僅僅是6%的比例,説明大學生已經充分意識到其異性交往和戀愛交往的很大不一致性.

6、畢業時的心理危機問題

調查顯示,畢業班學生的心理壓力要比低年級學生大好多.自我儲備(包括知識儲備、能力儲備等)的缺乏,對就業質量的期待,成了畢業生最大的心病,由此使他們情緒上產生焦慮、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許多心理問題也隨之產生.“如果從頭來過,我一定不是現在這個樣子……”成了高年級學生説得最多的一句話.

由於缺乏科學的指導,許多畢業生在擇業的時候存在很強的盲目性、隨機性和從眾性.許多學生在畢業前擁有許多“證書”,但卻得不到用人單位的青睞,以至在就業競技場上迷失了方向.

三、解決心理問題的一些措施:

1、青少年男女以集體交往為宜.課堂上的討論發言,課後的議論説笑,課外的遊戲活動等,為大家創造了異性交往的機會.使一些性格內向、不善交際的同學,免除了獨自面對異性的羞澀和困窘;一些喜歡交際的同學,滿足了與人交往的需要.每個人都融入了濃濃的集體氣氛中.在集體中的異性交往,每人所面對的是一羣異性同學,他們各有所長,或幽默健談,或聰明善良,或樂觀大度,或穩重幹練這就使我們在吸收眾人的優點的同時,開闊了眼界和心胸,避免了只盯住某一位異性而發展"一對一"的戀愛關係.

2、對於這些因為就業引起的心理健康問題,我認為,職業生涯規劃應該從新生開始.現在學校的就業指導課很多都是到臨畢業的時候才開設的,內容也大多是如何製作簡歷,如何去應聘等求職的指導,這種“臨時抱佛腳”的做法往往收效甚微.如果將大一作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第一站,那麼在新生入學的時候,一進校就可以根據個人特點和強項以及個人目標和現狀的差距,全面瞭解自己,重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塑造充實的自我,增強職業競爭力.這樣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在校學習生活“前鬆後緊”的局面.

3、通過開展一些針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相關的講座,請我係心理健康老師或校外專家到我係為同學們上系統的、專業的心理指導課.

4、加強心理諮詢系統的完善,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合理的宣泄情緒,學會理性控制自己.

四、總結:

大學校園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絢麗多彩而複雜社會的縮影.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經歷坎坷與挫折時不可避免的,只有經過正確的指導和自己的自我調節才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一方面要加強校園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形成積極的校園風氣.另一方面,學生應正確認識自己的一些心理問題,積極地參與到校園活動中或通過心理諮詢來完善自己,真正展現當代大學生積極向上的,健康文明的精神風貌.

水與健康的調查報告篇2

我們都説“民以食為天”,也因此出現了許多各色各樣的新奇食品,但是隨着媒體一次次的曝光,讓我們對食品安全越來越關注,越來越重視。就此我決定做一個調查,瞭解大家的健康飲食觀念。

首先,我開展食品安全環境調查。發現街頭食品加工主要以農民、下崗工人、民工為主。大部分從業者文化素質低,不知道食品安全的重要,以利益為重。而街頭食品經營設施簡陋,衞生防護設施不健全。並且街頭食品攤點一般集聚在人羣密集,流動大的公共場所,比如學校門口,空氣中的塵埃細菌極易污染食物。雖然政府也在監管,但管理難度較大,街頭食物的衞生根本無法保證。是屬於“三無”食品一類的。例如食品可能經過多次污染。不光不能保證食品是衞生的,而且也不能保證它的新鮮度。包括食用油、調味品的質量。並且站在學校門口,車水馬龍這麼一個極其燥雜的環境中就餐,可以説是毫無安全可言的。但是,因為它的方便、快捷還是吸引了大量的顧客。特別是像我們這些放學的學生。

接着我對我班的同學關於食品安全進行了詢問。發現我們班有七成的同學愛吃油炸食品,特別是學校門口油炸的雞翅、火腿腸、年糕等等。一到放學時間都蜂擁到小販旁邊大吃起來。有超過一半的人愛吃燒烤,喜歡它濃郁的香味。只有極少數人是不吃。而只有兩成左右人認為街邊燒烤是不安全,絕大數的同學認為可以接受,吃一點對身體影響不大。我從網上了解到食品安全問題的本質是信息不對稱下的逆向選擇。目前農產品市場的現狀是一種“吃了不倒”的低水平均衡,因食品的質量安全 、 屬性沒有參與交易。即消費者購買使用農產品之後也不能瞭解其質量信息,如農藥殘留、重金屬污染等,所以面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從而導致逆向選擇而造成市場失靈,優質不能優價,劣幣驅逐良幣。我還發現86.7%的人認為治理環境污染問題事關重大且迫在眉睫;71.3%的人認為發展環保產業、開發綠色產品對改善環境狀況大有裨益.人們普遍認為綠色產品應具有健康、節能、無污染的特點,對以上特點的認同比例分別超過了半數。幸好飲食安全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越來越多的人瞭解並認同了綠色食品。

然後,我進行食品營養成分的調查。發現大部分的零食含有大量食品添加劑,會導致如癌症、白血病、影響身體發育等各種疾病。既然這些食品影響着我們的健康,按理説是應該杜絕的,可偏偏許多學生偏愛這種不安全的食物,又隨着接連發生的幾起學生在外飲食中毒,飲食安全問題已成為倍受各方關注的焦點。從幾個訪問的學生中可以看出,對於街頭上的燒烤,明顯的是説一套做一套,道理都懂,也都認為它不安全,可惜真正做到的卻寥寥無幾。我感到很奇怪,為什麼學生們都喜歡吃這種危險的食品?難道僅僅因為這是小販們千篇一侓的説詞叼起他們的胃口還是因為便宜的價格?會將真正的綠色無污染的安全美味的食品放在一邊?恐怕不是因為價格,也不是因為不懂,大概只是因為食物的味道符合我們現今喜歡刺激的感覺吧。幸好政府已經開始大力推薦綠色消費,也有更多人開始瞭解各種食品的營養成分,大家都明白食品添加劑的壞處,自我的控制也很不錯,只是割捨不下零食的美味,漸漸可以抵擋住誘惑了。

隨即我深入食品生產調查,詢問那些路邊的小販,回答大多是説有嚴格的流程,嚴謹的排查,通過了准入制度。我查了一下,所謂市場準入,一般是指貨物、勞務與資本進入市場的程度的許可。對於產品的市場準入,一般的理解是市場的主體(產品的生產者與銷售者)和客體(產品)進入市場的程度的許可。而且,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就是,為保證食品的質量安全,具備規定條件的生產者才允許進行生產經營活動、具備規定條件的食品才允許生產銷售的監管制度。因此,實行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是一種政府行為,是一項行政許可制度。可實際他們只是口上説説,在我問他們要食品生產許可證時,他們卻以“小孩子別管”的理由拒絕了我,讓我無法繼續調查,幸好這只是個別現象,在我問過的幾家店裏都有食品生產許可證,也有合格的流程。

最後我將矛頭指向食品流通許可證,食品流通許可證指衞生部、農業部、質檢總局、工商總局、食品藥品監管局5部門在食品安全的監管上,以分段管理為主,品種管理為輔,新法對食品安全的監管更為嚴格,今後不再發放食品衞生許可證,而改由各監管部門分段發放生產、流通許可證和餐飲許可。國家工商總局也即將頒佈《食品流通許可證管理辦法》,對食品流通許可證的申請、受理、審核、發放、變更、註銷以及許可證的管理等等,進行全面的規定。工商機關將依法履行食品流通主體准入管理職責,為食品經營管理者註冊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不過我家附近的幾個商鋪都擁有許可證,讓我十分欣慰,為大家逐漸的醒悟感到欣慰。

大家在以食為天,卻忘了下一句“食以潔為本”,讓健康與飲食失衡,但隨着我國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能源危機、環境惡化、生態失衡等一系列問題日益困擾着人類的發展。在此背景下,以環保為主旨的綠色產品應運而生。人們對食品安全意識越來越強,開始為了健康與飲食努力,轉入了一個好的境地,值得期待。

水與健康的調查報告篇3

國小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

姓名:張三學號:088888888班別:

一、調查目的

有90、5%的學生是健康的,但也有9、5%的國小生存在較明顯的心理健康問題,如學習焦慮、衝動傾向、恐怖傾向、對人焦慮和自責傾向等等。從而提出應重視國小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儘快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同時需進一步重視家庭教育並特別重視女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長期以來,我國的學校教育一直沿用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存在着重智輕德、重表(身體)輕裏(心理)的現象,學生的心理問題較少受到重視。近幾年來,隨着社會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應試教育所帶來的種種弊端日益被人們所認識,為此我國已明確提出了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口號,學生的心理素質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二、調查對象

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在思想道德情操、科學文化知識、身體和心理素質、勞動和生活技能等方面得到和諧發展為宗旨的,學生的心理素質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一個核心內容。但現階段涉及較多的還是心理問題較明顯的大中學生,國小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仍未受到足夠的重視。而實際上由於社會的發展、各種競爭的不斷加劇以及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一些失誤,許多心理問題都表現出了向低齡化發展的趨勢。同時大中學生存在的許多心理問題的成因也常可追溯到他們的國小時代。因此,對國小生開展心理素質教育非常有必要。有鑑於此,我們對國小生的心理狀況作了調查,旨在瞭解國小生的心理現狀,分析國小生心理問題的發生率和困擾國小生的主要心理問題及其成因。從而為在本市有效地開展國小生心理素質教育提供參考。

三、調查步驟與方法

我們的調查選用華東師範大學心理系編制的心理健康診斷測驗作為測驗材料。miit由八個內容量表構成,分別為:

(1)學習焦慮。(2)對人焦慮。(3)孤獨傾向。(4)自責傾向。(5)過敏傾向。(6)身體症狀。(7)恐怖傾向。

(8)衝動傾向。每一個內容量表的得分可以轉換成標準分,八個內容量表的標準分相加即為全量表總焦慮傾向的標準分。

然後我們從茂名市區四所普通國小的四和六年級八個自然班抽取被試共327人,其中男生173人,女生154人。年齡為11—13歲,基本上來自工人、一般幹部和知識分子家庭。調查內容如下:

(一)國小生心理健康問題檢出率

mht測驗中若焦慮分≥65分,表示這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有較嚴重的不適應行為,可認為其存在着較明顯的心理健康問題。下表是327名國小生總焦慮傾向標準分的分佈。總焦慮傾向標準分65分以上0-64分的人數是296人、

由此得出該市國小生中存在比較明顯的心理健康問題的比率為9、5%,此即為本市國小生心理問題的總檢出率。

(二)國小生的主要心理健康問題

若學生在某個內容量表上的標準分在8分以上,表示他在這項內容上存在着適應不良,需對其制訂特別指導計劃。對31名高焦慮學生的各項內容量表得分進行統計後,按需要制訂個別指導計劃項目的人數及其所佔比例見表2。

表2中31名高焦慮學生在各內容量表上超過8分的人數分佈內容量表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人數16、12 、1、 14所佔比例(%)51、6 、38、7 、3、2、 45、2

名次2 、5 、8 、4內容量表過敏傾向身體症狀恐怖傾向衝動傾向

人數5、 7 、15、 22所佔比例(%) 16、1 、22、6、 48、4、 66、7

名次7 、6 、3 、1

由表2可知,8個內容量表在31名高焦慮學生中按標準分超過8分的人數從多到少依次排列為:衝動傾向、學習焦慮、恐怖傾向、自責傾向、對人焦慮、身體症狀、過敏傾向、孤獨傾向。

還有許多學生,雖然總焦慮分在65分以下,而其個別內容量表的標準分卻在8分以上(見表3),説明他們雖然在總體上不表現出明顯的心理問題,但在某些方面卻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對這些人同樣應該進行心理指導。

表3全體學生在各內容量表超過8分的人數分佈內容量表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

人數34 、25 、3、21所佔比例(%) 10、39 、7、64 、0、9 、6、42

名次1 、4、8 、5內容量表過敏傾向身體症狀恐怖傾向衝動傾向

人數12 、10、 26、 32所佔比例(%)3、67、 3、06 、7、95、 9、79

名次6 、7 、3 、2

表2和表3中的名次都是按內容量表中學生超過標準分8分的人數從高到低排列而來,對兩者求等級相關係數,得r[,d]=0、93,存在顯著高相關。這表明不管是全體學生還是高焦慮學生,二者在哪些內容量表更易產生心理問題方面是非常一致的。從表3可知,學生較易產生心理問題的量表內容依次為學習焦慮、衝動傾向、恐怖傾向、對人焦慮、自責傾向(這些量表中標準分超過8分的人數比例大於5%)。國小生中相對不易產生心理問題或產生心理問題的人數較少的方面為孤獨傾向、身體症狀、過敏傾向(標準分在8分以上的人數比例小於5%)。

(三)不同性別學生在總量表和分量表得分的差異比較

表4為327名學生在總量表和分量表上得分的性別差異比較。從中可知男女學生在總量表及四個分量表:學習焦慮、對人焦慮、自責傾向、恐怖傾向上存在着顯著差異。

表4男女學生在總量表及各分量表上得分的差異比較量表名稱性別人數@① s z p

總量表女154、 43、68、 14、96學習焦慮男173 、4、82、 2、17、 4、11 p

女154、 5、93、 65對人焦慮男173、 4、61、 1、90 、9、07 p

女154 、5、98 、0、51孤獨傾向男173 、3、07 、1、29 、0、89 p

女154 、3、42 、1、71自責傾向男173、 5、41 、1、89、 2、21、 0、01

女154、 5、86 、1、77過敏傾向男173 、5、24 、1、95 、1、10 p>0、05

女154 、5、61、 3、74身體症狀男173 、5、27、 1、50、 0、57 p>0、05

女154、 5、43、 3、19恐懼傾向男173 、4、44 、1、79 、5、40 p

女154、 5、78 、2、57衝動傾向男173 、5、23 、1、92 、0、13 p>0、05

四、調查結果

根據調查結果,國小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總檢出率為9、5%,這個比例略低於國內外文獻中所估出的國小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比例,但基本接近。如上海市精神衞生中心唐慧琴、忻仁娥的研究得出:我國國小生各類行為問題的總檢出率為12、93±2、19%。陳永勝認為國小生的心理衞生問題主要表現在學習、情緒、行為等方面,國小生在學習方面存

在問題的人數約為10~15%,情緒方面問題約在10~20%之間等等。在這裏我們不能得出國小生心理健康狀況好於其他地區的結論,因為每個研究所採用的測量工具不盡一致,或者説每個研究對心理健康問題的評價標準不同。但仍可得出兩點結論:

1、大多數的國小生而言,心理髮展總體還是較健康的。

2、國小生中的心理問題還是普遍存在的。這既包括心理問題較明顯、其總焦慮分≥65的佔9、5%的那部分國小生,也包括雖然總焦慮分<65,但在個別內容量表上卻顯示出某一方面心理問題的國小生。我們既要對這9、5%的學生進行心理指導和矯正,同樣也要對某一方面存在心理偏常的學生進行指導。

從表3可知,學習焦慮是影響國小生心理健康的首要問題,有10、39%的國小生存在學習焦慮。學習焦慮是指對學習的過分擔憂。學習焦慮由來自於有關學習的各方面壓力引起。近幾年來,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學習競爭加劇,同時學校、教師、家長又過分看重分數,把學生學習成績的優劣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1996年5月3日的《錢江晚報》上有一篇題為《遺憾的鞠躬》的報道,非常引人深思:某國小某班舉行了一次考試,班主任邵教師當場批卷,發現成績不理想,她要求20餘名成績在92分以下的學生走上講台,給她鞠一個90度的躬致歉。發人深省的是這位教師因此事被調離班主任崗位後,這20餘名學生的家長聯名要求讓邵教師重回班主任崗位,理由是邵老師的行為雖然有點偏激,但出發點是好的,孩子學習不好,用一些必要的手段未嘗不可。這説明在對分數的看法上,教師和家長是何其一致。教師評價學生是以分數論,而家長認為只要為了孩子成績好,採取一些手段,哪怕是以損害孩子的自尊為代價的手段也是可以理解的。這樣的例子在我國教育界還相當普遍。而教師、家長評價學生的.標準又是和學校乃至整個社會評價學生的標準相一致的,應試教育的危害由此可見一斑。在這樣的人才觀下,國小生作業負擔過重,晚睡早起現象相當普遍。據浙江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的一份統計資料,1995年中國小生課外作業量高於國家教委規定標準的60%,而許多家長還要給子女開“小灶”,使學生夜讀時間越來越長。杭城有近70%的中國小生睡眠時間少於9小時。

衝動傾向和恐怖傾向的發生率在國小生心理健康問題發生率中排第二、第三位。這二者都是情緒方面的問題。衝動傾向是指無緣無故地想大聲哭、大聲叫,或者一看到想要的東西就一定要拿到手。這首先和家庭教育的不當有密切關係。如果家庭對孩子的要求過分滿足,就易養成孩子任性、固執及情緒易變的特點。造成恐怖傾向的原因則主要是

由於從小嬌生慣養而形成了依賴性強、缺乏獨立性的性格,往往表現為只要一個人就會焦慮或對於本來不需要恐懼的東西卻抱有一種恐懼心理等等。其次,衝動傾向和恐怖傾向的形成也與應試教育下

只重視知識教育而忽視兒童人格和個性的培養有關。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又沒能在家庭和學校裏學習到對付挫折和困難的辦法,就易情緒失調。

對人焦慮在國小生心理健康問題中排行第四,主要表現在在眾人面前感到不安,被人説了什麼總是想不開,在人際關係上容易產生焦慮。對人焦慮過強的學生往往沒有魄力,缺乏組織能力,搞不好人際關係。這種傾向在當今國小生中日益嚴重,影響了兒童正常的人際交往與心理需求。對人焦慮的產生一和學生普遍較任性、固執、依賴性重有關,二和學校教育忽略對學生人際交往技能的培養有關。

自責傾向在國小生心理健康問題中排行第五。自責傾向是指當發生不如意的事情時,經常認為是自己不好,對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懼心理。自責傾向的根源是對失去別人的愛的不安。當學生感受到被父母、教師、朋友拋棄時,往往會形成自責傾向。如:當父母、教師對孩子過分嚴厲、專制、挫傷了兒童的自尊心時,兒童感覺不到來自權威人物的愛,從而出現自責心理。當對別人的愛的渴求過強時,一點小事就會使孩子感到自己不再被愛了。這樣的孩子往往有很強的依賴心理。

男女不同性別的學生在學習焦慮、對人焦慮、自責傾向、恐怖傾向和總量表得分上存在着顯著差異,女生的得分普遍高於男生。這裏有一個現象需引起重視:男女生存在顯著差異的量表內容恰恰是國小生最易發生心理問題的五個量表內容中的四個,這説明了女生焦慮問題的嚴重性。對女生比男生更焦慮的原因國內外曾有不少研究,如國外流行的社會角色期待理論認為由於受傳統思想的影響,社會對女生的要求更高,女生的一舉一動要符合社會規範、社會道德,因此女生想得較多、焦慮水平也較高。相對來説,社會對男生的要求不怎麼高。除了社會角色的期待作用外,女生比男生更為焦慮的原因應該和高年級女生的生理、心理髮展特點有關。許多女生在國小高年級進入青春期,但她們還不能完全自然地接受這一切,因此會引起焦慮、自責、恐懼等反應。女孩子雖然觀察問題較細緻、全面,但也比較斤斤計較,過分要求別人完善,並且比較注重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若看到自己某方面不如別人,就易產生自卑心理。另外,女孩子的依賴性較強,獨立性不如男孩,都可能使女生產生比男生更重的焦慮。

水與健康的調查報告篇4

本次調查採取問卷調查為主,訪談調查為輔的有機調查系統完成。問卷調查範圍廣泛但一般情況下隨機性較大不易控制,在問卷調查的同時輔以訪談調查,具有很強的針對性,以彌補問卷調查可能出現的調查樣本和調查問題的不完整和缺失,使整個調查具有更強的可信性。

本次問卷調查主要涉及以下問題

一、基本情況調查

問卷中顯示:

在調查樣本中,生源地為河南省內的樣本數目為38,所佔比例為76%。省外樣本數目為12,所佔比例為24%。男生樣本數目為30,所佔比例為60%。女生樣本數目為20,所佔比例為40%。由於在本次調查中樣本選擇分佈不是十分科學,因此而產生的調查結果可能有一定的片面性。

二、學習情況

學習情況調查主要是為了解大學生在學習方面的心理狀況,主要包括瞭解他們在學習中需要的指導內容、學習能力、臨考心情、專業看法、畢業打算、學習主動性以及對自己的定位。

對大學學習生活的態度是因人而異的,受到個人的人生態度、價值取向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因而大學生對大學校園學習生活的評價不一。42%的受訪者對自己所學專業的滿意度一般,只有10%的受訪者對自己的專業非常滿意。調查還顯示有50%的同學對自己的專業知識的用處前景表示不滿意。綜合來看,大部分受訪者面對與自己專業學習的態度呈現中庸現象。這反映出很多學生對校園學習生活缺乏熱情與激情,只是在被動地接受,而沒有調整自己的積極性,這才一個側面還反映出大學生校園學習生活缺乏動力因素。

當今社會在各方面競爭都日趨激烈,大學生學習、就業也不例外。有競爭就必然會產生壓力。因此,面對大學學習、生活、就業帶來的壓力,如何處理就顯得異常重要。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只有4%的同學地自己的就業前景感到十分滿意。30%的同學對自己的就業前景滿意。而42%的同學對自己的就業前景滿意度為一般,並不是十分積極地態度。而還有22%的受訪者對自己的就業前景的態度為不滿意甚至是十分不滿意。而從畢業後的規劃來看,58%的同學選擇繼續研習,38%的同學選擇直接就業。還有4%的同學選擇其他。這反映出大部分同學他們給自己的定位,是一種處於迷茫、無目標的大學生,一種消極的定位,雖然是一種這樣的定位,但是他們普遍認為學習應是其主要任務,也非常需要老師的就業前景分析和職業規劃指導。雖然大家就業前景並不是十分看好,但也從側面反映出同學們對自己的未來持嚴謹的態度,而不是沒有思考盲目樂觀。只是需要指導老師的幫助。

三、生活情況

調查顯示,16%的受訪者與家人的聯繫頻率為每天一次,32%的聯繫頻率為兩三天一次,34%的受訪者與家人的聯繫頻率為一週一次左右。也有16%的同學表示很少與家人聯繫。從受訪者的感受來看,20%的同學認為家裏人對自己的期望非常大,80%的受訪者認為家裏人對自己的期望比較大。現代大學生特別是90後大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承擔了家裏父母很大的期望,父母對子女的關注度比較高,也直接導致了一些大學生心理壓力較大。

四、情感交際情況

進入了大學校園後,首先面對的就是如何處理與他人的關係。調查顯示,24%的受訪者認為自己在大學裏有知心朋友,26%的受訪者認為自己在大學裏沒有知心朋友。還有50%的同學面對這個問題表示説不清。在問到與同寢室人關係如何,8%的同學表示關係不錯,38%的同學表示關係一般,還有48%的同學認為關係很差,也有4%的同學認為這個問題説不清。在面對與寢室外其他同學關係如何時,66%的同學認為與其他同學關係一般,16%的同學表示關係不錯,14%的同學説與其他人關係很差,也有4%的同學認為數不清。還有32%的同學認為大學中的同學關係屬於比較單純或很單純,也有32%的同學認為大學中的同學關係比較功利化,也有18%的同學認為大足額同學關係嚴重功利化,4%的同學表示説不清。

在與同學的交往中,52%的同學認為自己溝通交往能力一般,只有4%的同學認為自己的溝通交往能力極佳,充滿自信,勇於表現自己,較善於應對處理同學之間的關係。62%的同學認為自己目前的人際關係良好,少部分覺得自己的人際關係一般,也有2%的同學認為自己的人際關係非常糟糕。經過訪談調查發現,不同的年級、不同的性別之間也存在一些差異。大一新生的自信程度明顯低於高年級的同學,應對處理能力也相對較弱。這可能和剛剛進入陌生的環境,並缺乏經驗有關。同時。女生稍微弱於男生,這與女生通常比較靦腆、羞澀的性格有關;相反,男生則顯得更加主動大方。

在與異性交往的情況調查中顯示,2/3的同學有男女朋友。46%的同學對自己的感情狀況滿意或非常滿意。34%的同學覺得自己的感情狀況一般,極少同學覺得自己感情狀況比較糟糕。調查還顯示,1/2的同學認為自己的情感把握能力極佳或良好,也有4%的同學認為自己的情感把我能力比較糟糕。由此部分調查來看,目前大學生校園情感交際方面的情況並不是十分樂觀,消極現象也很普遍,

不過大部分同學關係比較融洽,小有摩擦都屬於正常現象。同學朋友之間出現摩擦爭執都很正常,重要的是要採取正確的態度和方法來面對和解決問題。

五、自身情況方面

調查中顯示,在面對人生時84%的同學都選擇積極生活,仍有12%的同學曾經有過輕生的念頭。在對受訪者進來一個月的精神狀況中顯示,52%的同學覺得自己最近的精神狀態比較好,也有14%的同學認為自己的精神狀況不好,從身體素質的調查來看,56%的同學認為自己身體狀況良好,少部分同學認為身體狀況極為不佳。在調查中還顯示,只有4%的同學認為使自己產生不良情緒的事情非常多,6%的同學認為使自己產生不良情緒的事情比較多,42%的同學覺得一般,53%的同學覺得使自己產生不良情緒的事情很少甚至幾乎沒有。52%的同學表示當心情遭遇低谷時自己的恢復能力良好。在感覺心情低落時68%的同學表示會選擇自己默默承受,28%的同學表示會找家人朋友傾訴。由於現代大學生接受新事物能力較強,面對無法預測的情況有較強的適應力,因此,遇到挫折時自我排遣的能力比較強,大部分學生都能夠承受壓力和挫折,但也有一部分同學,心理承受能力較弱,需要加強心理承受能力的培養。

意見與建議

面對大學生學習生活,如何恰當地處理學習生活是大學生必須正視的問題。在大學學習生活中是否具有明確的目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大學生對校園學習生活的評價。一半以上的受訪者認為大學生活平淡一般甚至枯燥乏味,對大學學習生活缺乏熱情與激情,一定程度上是由於大學學習生活中缺乏近期或長期的目標,使大學生缺乏奮鬥方向,因而也就缺乏激情的源泉、動力。另一方面,大學生學習生活的自主積極性不高,或許是受到中學時代教育模式的長期影響,留下了些許後遺症,在一定程度上對老師、父母還存在依賴性,沒有完全從中走出來。因此,有必要努力培養獨立自主意識,這是走向成熟的必經階段,同時也是進入社會前的必要準備。

學習上,大部分同學的問題反映出他們需要學習目標和學習方向的指導,許多大學生荒廢學業除了一方面自身因素外,也有因對本專業及一些學科缺乏瞭解,對專業就業前景缺乏信心導致的頹廢墮落。因此,學校可定期開展一些就業指導活動,為大學生專業發展指明道路,使之看清自己的優缺點和對以後未來發展的規劃,選擇好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

生活和情感上,同學之間的長時間相處,尤其是舍友長期生活學習都在一起。長時間的相處難免會出現大大小小的矛盾。當這些矛盾出現的時候,應該積極地尋求解決,而不應該激化擴大矛盾,儘可能地心平氣和地協商解決問題。同時,在處理同學之間的關係時,應該保持一種寬容的心理,設身處地地為他人想想,不能自我中心只顧自己的感受,置他人的感受不顧。

在處理異性關係,男生和女生都應該主動,不必感到羞澀靦腆。在人際交往中,異性的交往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與異性的交往中應該表現得落落大方。在與異性的交往中,不僅能夠給人情感的滿足感,而且可以讓不同性格類型的異性互相補充,更加嫩完善自我的性格,培養健全的人格。

當在交際中遇到不被理解、信任的時候,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感到壓抑,這是屬於正常的心理反應。此時,自己應該儘可能地與別人增加溝通,委婉地表達

自己的想法。在平時的交往中,講究誠信,建立自己良好的的信用,讓他人由衷地感到你是可以信任的人。此外我們在發現自己已經出現情緒低落壓抑等心理問題的時候,應當勇於正視,尋求方式解決。在解決方式的選擇上,儘可能地採取自我調節和與他人交流溝通相結合,解決方式應避免單一化,以期用最短的時間、最有效的方式從心理問題的陰影中走出來。

正確的價值觀是個人健康發展的助推器,是個人保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的不竭源泉,是指引人生實現奮鬥目標的燈塔。因此,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是十分重要的。踏入大學校園之後,就有必要對整個大學生涯進行規劃,對未來的人生、職業有一個較明晰的規劃,確立明確的目標,併為實現目標而努力奮鬥,堅持不懈。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不僅包括個人的人生規劃,還應包括對社會的責任感,樹立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為社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無論是大學生活,還是人生生涯,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即便是在日常生活中,也會遇到各種挫折,這就需要大學生較強的抗挫折能力。一方面要接受抗挫折教育,另一方面要儘可能地積累挫折經驗,豐富人生閲歷,讓自己心理日漸成熟,為培養健全的人格打下堅實的心理基礎。

[總結]

通過此次調查實踐活動,我們受益匪淺。我們不僅發現了大學生普遍存在的現象及問題,經過認真分析得出了一些基本的結論,並試着提出了我們對於解決存在的心理問題的建議及解決方法,以期能夠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有所裨益。 當然,上述調查成果的取得,是汗水與智慧的結晶。既離不開老師的宏觀指導,也離不開小組所有成員的辛勤努力,在此對老師的指導。所有小組成員的辛勤努力表示由衷的感謝。

水與健康的調查報告篇5

近來,廣東個別高校連續發生了多起學生自殺事件,引起全社會廣泛關注。為全面瞭解廣東大學生目前的身心健康狀況,促進學校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推進大學生素質建設,廣東省省情調查研究中心對全省部分本科院校的在校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從學生自我評價、學習環境、就業壓力、感情問題、人際關係、家庭狀況等方面全面審視大學生目前的心理健康狀況。

調查顯示,廣東大學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隱患,形勢不容樂觀,而大部分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機制落後,工作乏力。

一、廣東大學生的自我評價狀況

1、從總體上來看,廣東大學生對自己並不太自信。

在對大學生你是否覺得自信的調查中,有47%的人選擇了非常自信和自信,而53%的人選擇了有時不太自信,不自信甚至自卑。女生的不自信比例明顯高於男生,女性的心理普遍脆弱、敏感,致使不自信的因素相對男性更多一些,若不加以疏導和防範,出現意外的機率會更高。

對你是否認為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的調查結果顯示,67.1%的學生認為自己與他人不相上下。這其實也是一種不太自信的表現。

2、廣東大學生最想改變的是知識。

3、廣東大學生心態不輕鬆。

在你覺得目前壓力大嗎的選項中,選擇大和快要崩潰的佔有39.4%,同樣女生的比例高於男生。其中大四學生和研究生選擇這兩項的比例明顯高於低年級的學生。在上學後遇到的最大挫折調查中,學習成績不理想和就業競爭太激烈選擇率最高,道出了廣東大學生不輕鬆的兩個主要原因。

4、廣東大學生對物質條件基本滿意。

5、廣東部分大學生情緒低落

在你認為自己常處在哪種情緒中的調查中,26.3%的人選擇了鬱悶、無聊、煩躁;而對你的日常生活方式評價的調查中,65.9%的人選擇了很一般和枯燥。

二、廣東大學生學習環境狀況

1、大學生的學習負擔較重

2、大學生的作弊明顯減少

在你考試作弊嗎調查中,只有1.3%的人選擇經常作弊,17.9%的人選擇偶爾作弊或公共課作弊,從不作弊的人達69.5%,。

3、大學生的業餘時間多選擇上網或打遊戲

你在業餘時間主要做什麼的調查顯示,38.3%的人選擇了上網或打遊戲。上網已經成為了多數學生課餘生活的最愛,但過於沉迷網絡、容易產生很多心理疾病。在實地調查中,大部分上網的男同學都是在打遊戲,其中不乏暴力、血腥、色情的,上網聊天也是大學生髮泄情緒的主要方式,正確引導學生對待網絡、利用網絡是學校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

三、廣東大學生的愛情觀

1、大學生對愛情信心不足

通過你如何看待大學生戀愛動機的調查發現,53.9%的同學認為戀愛的主要目的是滿足心理和生理需要、打發無聊的時光和隨大流,不落伍,只有46.1%的人是因為情到深處而選擇人生伴侶。在你對校園愛情的未來怎麼看的選擇中,有31.1%的人把票投給了無疾而終和社會太現實,畢業各自飛,其中高年級的學生投這一項的比例高出低年級很多。有超過47%的人認為只要雙方努力,將來會在一起。

2、大學生渴望獲得愛情

學校仍舊是學生心中的戀愛天堂,在你在學校會選擇什麼人做你的愛情另一方調查中,只有8.8%的同學選擇不會談戀愛。有66.5%的同學選擇志向相象,趣味相投。

3、大學生的性觀念依舊保守

儘管有些媒體對女大學生議論紛紛,我們的這項調查卻發現,大學生性觀念依舊保守。你大學期間是否有性生活的調查中,有超過88.2%的選擇了沒有,這其中包括了105名碩士研究生。結果可能會有誤差,但我們看到大學生對待性的態度還是比較謹慎的。在你從什麼途徑瞭解到性知識的調查中發現,53.2%的人的性知識是通過旁門左道和同學談論中獲得的,只有41.8%的人是從課程和書籍中學習到的,即使在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大學生在性教育方面依然落後,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思考。

四、大學生的人際關係狀況

1、同學關係比較健康

在你與同學關係如何的調查時,超過89.3%的人認為相處融洽,只有10.7%的人承認會偶爾發生矛盾。從整體上看同學之間的關係還是比較健康的,但交往的主動性欠缺,64.5%認為與別人交往一般喜歡、無所謂。

2、大學生普遍個性獨立但也珍惜友誼

在你遇到挫折的時候依賴朋友嗎和是否擔心朋友不喜歡和自己一起的調查中發現,大部分的同學會參考同學朋友的意見,但會以自己為主去解決問題。有47.1%的同學擔心朋友不喜歡和自己一起。

3、大學生遇到心理問題交流途徑少

如果你遇到不順心的事,如何解決,54.2%的同學選擇了強忍和逆來順受,而選擇找父母傾訴和找心理諮詢機構的僅佔8%。

五、廣東大學生的就業心態

1、大學生畢業後的首選是就業

在你希望畢業後的去向是什麼的調查中,65.7%選擇了就業, 28.4%的人選擇出國或繼續深造,很多同學表示,希望在工作的過程中,再尋找合適的機會深造。

2、廣東大學生就業態度比較端正

在畢業後找什麼樣的工作調查中,選擇有發展空間、符合自己專長的佔67.8%, 社會地位高、收入高的選擇率相對低一些,佔23.1%。無所謂,找到先呆着、要我就不錯了只佔 9.1%。

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及輔導狀況

在是否參加學校心理健康課程的調查中,只有3.6%的人經常參加,不知道或沒參加的比率高達69.8%。而是否去過學校的心理諮詢機構的調查中,經常去的比率低至0.8%,92.6%的人表示沒聽説過或沒去過。

七、廣東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1、大學生不太關注社會公益

調查顯示,學生經常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的僅為12.4%,有87.6%偶爾參加和基本上不參加。

2、大學生普遍反對用極端的方式解決問題

在你如何看待學生自殺事件調查中,非常鄙視自殺之人,對不起父母和社會的栽培共有496人選擇了該項,排在首位。

3、大學生履行社會責任的意識較強。

廣東大學生在最後一題大學生應該履行哪些社會責任的調查中,普遍認為應當對得起父母的栽培,努力成才,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成為人才,報答社會,經常參加社會實踐,幫助他人和熱心參加公益活動,説明大學生在承擔社會責任方面擁有良好的意識。但關鍵是要付諸實踐。

水與健康的調查報告篇6

調查對象與方法

1、調查對象

這次學生基本情況及心理髮展狀況調查以問卷調查為主。為了保證調查的真實性和有效性,我們嚴格遵循學生心理、生理特點,採用學生樂於接受的問卷方式進行。調查對象為富強國中、四合九年制學校、民主九年制學校等校國中各年級學生。共發放問卷85份,回收有效問卷68份,問卷有效回收率80%。

2、調查方法

(1)我們課題組採用《農村中學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情況調查問卷》,本問卷共設計28道相關問題。涵蓋學校基本情況、師資隊伍建設情況、心理諮詢室建設情況及心理健康開展情況等四大項內容。

(2)課題組採用自編的《農村中學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情況調查問卷》,對3校的管理者及教師進行了訪談。訪談涉及到6個開放式問題,即: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目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所面臨的困難、下一步此項工作計劃與設想等。

調查結果與分析

調查組通過對調查問卷彙總和分析,組織邀請教師、尤其是班主任進行座談會,大家達成共識:農村國中師生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情況不容樂觀。

存在的主要問題

1、學校工作缺乏科學規劃,方法簡單,教育措施缺位

一些學校的校長、教師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認識不清,不到位,認為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針對心理有問題的學生,只要設置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崗位,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配備了心理諮詢室、開展了心理諮詢活動即可,至於如何開展這項工作,那是政教處、德育處、班主任、心理教師、政治教師的事,與自己的工作無關。一些教師只注重科學文化知識教育,忽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

大多數學校仍然使用傳統的教育思想和一般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來進行心理教育,甚至所配備的心理諮詢老師就是政教主任,將德育和心理健康混為一談。還有的將心理健康當作一門學科來對待,在課堂上系統講述心理學的基本概念、理論;更有甚者,還要安排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課的考試……還有,更多的社會羣體關注的是中學生的心理健康,而忽視了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我們認為: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所以,我們研究者應該把關注中學教師的心理健康和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在問卷調查中,我們發現絕大多數國中心理健康教育課一般只在各校七年級開設,約佔調查學校的62%,有極少數的學校將其作為必修課,更多的學校將其作為選修課或校本活動課程,課時是很難保證的。有些學校課表上呈現《心理健康教育課》,其實並未按課表上課,這勢必影響心理健康教育的連續性、實效性。

在問卷調查中,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主要是由該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自主設計和進行的,約佔46%,隨意性強,缺乏規劃性、系統性。學校在經費和人手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夠,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的難度,很多工作不了了之,最終擱置或者放棄。

2、校際發展不平衡,整體發展水平不高

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開展方面,調查問卷統計顯示,每個學校都安排了健康課;無專職心理教師;心理諮詢室設置形式化、設施簡陋、開放度低,未形成常態化。

3、缺乏專業隊伍,業務亟待提升

農村中學在這方面存在三個問題:一是缺少心理教育方面的理論儲備和實踐經驗;二是缺少心理教育方面的專業培訓和專家指導;三是教師編制矛盾突出,教師教學工作量太大,沒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來關注和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農村教師接受了大量的新課程通識培訓和學科專業培訓,零散地接受了少量的心理教育培訓,但不成系統,且具體要求也不夠明確。加之近幾年,大量教師流入城市,農村學校編制緊缺,在崗教師工作量成倍加重,完成教學任務已疲於奔命,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調查思考與建議

?中國小心理健康指導綱要》指出:中國小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隨着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社會閲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特別是面對社會競爭的壓力,他們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升學就業和自我意識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或問題。因此,在中國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1、確保專門的師資崗位編制和心理健康教育經費投入

學校是實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要求教育行政部門重視農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經費和師資編制,並把它納入學校評估、教師評價的重要範疇,作為評估、考核學校業績的一項重要標準。一方面加強教師及學生心理健康的理論培訓和實踐指導;一方面形成適合農村學校及農村學生實際的心理健康教育評估方案,進行跟蹤督導評估,從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予以重視和加強。

同時,學校的環境建設要考慮學生的心理髮展,切實解決目前部分學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設施不完備、經費投入不足、教師工作量未計入、缺少相關的圖書及資料等現實問題。學校要在制定工作目標、工作計劃的同時,校領導要親自過問、專門負責,並明確將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學校常規課程管理之中,保證其課程時間,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2、加強師資培訓,提高實施水平

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從教師抓起,必須以良好的師資隊伍為保障。當前,應特別加強農村國小教師的心理教育培訓。繼續教育部門應把此作為重點內容進行專業培訓和實踐指導,倡導所有教師研究和探索新課程背景下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開展繼續教育培訓時,要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訓內容,提高校長及廣大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多掌握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諮詢技巧,並有針對性地解決當前心理教師的流動性大、專業教師少、兼職教師業務不熟練及培訓機會少等現實問題。對專業知識和實際能力達不到要求的,絕不隨意安排做專職心理教師。同時要注意加強對專職心理教師的交流、學習與再培訓工作,努力將其培養成為心理健康教育事業的中堅骨幹。

3、構建學校監管建設機制

學校是實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但就農村學校而言,還不能有效地實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受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向來不敢在教育質量尤其是教學質量上有絲毫馬虎。學校在重視智育的同時未能有效地實施德育,尤其是對學生的心理問題疏於指導、研究和教育。學校要樹立正確的素質教育觀,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活動,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學校要經常開展學生心理健康研討會和學術交流;加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和氛圍,重視環境育人。良好的校園環境對學生的健康心理可產生深遠的的影響,優良的校風、班風、學風對學生有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會對學生的心理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力,從而起到一種正面的引導作用。

4、適時開展家長培訓

針對農村學生家長的狀況,學校應以多渠道、多形式開展深入的家長培訓工作,幫助家長形成科學的育人觀,加強學校、家長、學生三方面的溝通和了解,形成教育合力,積極改善學生的心理成長環境。

5、關注農村“留守孩子”的教育問題

“留守孩子”大多由隔代撫養或寄宿在學校,致使學校、家庭在“留守孩子”的實際教育過程中遇到了“四難”:一是溺愛放縱,教育難;二是缺乏管護,安全難;三是隔代管教,監護難;四是管理脱節,磨合難。由此特殊的心理問題往往出在特殊的學生身上,關愛特殊學生是幫助他們走出心理困境的必要手段。關愛特殊學生應採取個性化的實施辦法,將特別的愛送給特別的學生,幫助他們迴歸正常的心理狀態,形成積極向上的心理品格。

我們認為:農村國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關下一代的成長和發展,是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的教育工作,我們有責任和義務,發動多方力量,健全關愛機制,必須從思想上提高認識,從制度上加強管理,從措施上進行深化,切實形成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機制和環境,把農村國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實做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