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報告調查報告優質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5.68K

寫調查報告的時候,保持嚴謹的寫作態度是必須要具備的一點,寫調查報告是為了幫助我們積累更多舉辦調查的經驗,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民俗報告調查報告優質8篇,供大家參考。

民俗報告調查報告優質8篇

民俗報告調查報告篇1

姓名:

班級:

學號:

調查目的:瞭解本地節日傳統及風土人情,弘揚祖國傳統文化

調查時間:20xx年12月

調查地點:臨泉以及周邊縣市

調查對象:老鄉、教師以及專家、學者

調查方式:走訪、查閲資料 、網絡等

春節,即農曆新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在臨泉地區,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最為熱鬧和隆重。

一、傳統流程與習俗

臘月初八

農村有句俗話:“吃了臘八飯,就把年來辦。”所謂“臘八飯”,即一種粥,因此“臘八飯”又被稱作“臘八粥”。製作很簡單,即將五穀雜糧一起煮,預示春節將近,寓意;來年五穀豐登。過了臘八,年味就逐漸濃起來。

祭灶

所謂“祭灶”,即祭祀灶神,灶王爺。俗語有:“君祭三,臣祭四,王八祭五,鼈祭六。”(這後兩句帶有玩笑罵人之意)因此,臨泉地區祭灶在臘月二十四,祭灶的貢品以當日晚餐為主,輔以必不可少的糖和蜜棗。農村地區做飯用的灶稱為“地鍋”,灶台稱為“鍋台”,主人做好晚餐後須先盛一份放在鍋台上,再擺上事先準備好的糖和蜜棗。據説灶王爺是玉皇大帝派到

各家專管監視的,臘月二十三這天他要上天彙報這家的表現。給他糖和蜜棗吃,就可以讓他嘴巴變甜,在玉皇大帝面前只説好話,以保來年富貴與平安。貢給灶王爺的吃食,家裏人人不許碰,只有在晚飯過後才可以吃,若小孩子不懂事偷吃了,便會遭到大人的訓斥。

有的人家會在灶台上供奉灶王爺的神像,神像兩邊也通常有一副對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橫批是“一家之主”。在這一日,家家户户都在門前燃起了垛香空氣中瀰漫着濃濃的香氣。從此,鞭炮聲便接連不斷。時不時還有誰家放的焰火,劃破夜空,在空中爆發出五顏六色的光芒,引得孩子們發出陣陣歡呼。

臘月二十五至二十八

1、辦年貨

這段時間,集市非常熱鬧,各種年節所需的食品、用具應有盡有,雞鴨魚肉,蔬菜瓜果,小吃點心。

2、蒸饃、炸貨

除了辦年貨,大人們要忙兩件大事:一件是蒸過年的饃,一般每家要蒸好多。蒸好的饃上都要點上大紅的梅花點,以示喜慶。饃都放在饃簍裏,到吃的時候再熱一熱。這蒸的饃一直要吃到正月十五,所以叫過年饃。放在貢桌上的饃還要插上饃花,饃花多用塑料紙製成,綁在細細的竹籤上,五顏六色的,特別漂亮,增添了節日的喜慶。炸饊子這種工作是親戚朋友互相幫着炸。把搓好的麪條放進裝滿油的大烏盆裏,再一圈一圈地挽在胳臂上,把麪條拉得又細又長。一定不能斷,否則不吉利。放進熱油鍋裏反覆地炸,炸到焦黃為止。炸完饊子就是炸丸子。把蘿蔔、豆芽、老豆腐、蝦仁分別剁碎,放入大盆裏,加入調料拌勻,再加入麪粉,做成丸子,丟入油鍋,炸至表面金黃即可。除了這兩樣,還有炸一些魚塊或雞塊。在這段時間裏,家家户户香飄滿院,充滿着濃濃的年味。據老人説,家裏廚房炸東西的時候,小孩子是不能進的,以防毛手毛腳碰壞了東西,不吉利。

3、上墳

在這段日子裏任選一天,家裏的男主人買上火紙、鞭炮,帶着孩子到自家田裏給已故親人上墳。

大年三十

1、貼春聯

有一種説法,春聯一貼,就不能討債。不論欠多少錢,也不論多麼急着用錢,也只有等到出了正月再要。不然那叫“摳”人家的門神眼,對雙方都不吉利。一些欠債户,甚至早在二十七八就貼好春聯了。 主門上貼好春聯後,就貼一些什上。什麼物貼與其相關的字,牀上要貼“身體健康”或“身卧福地”等;堂屋後台上方要貼“贈

福財神”或“金玉滿堂”等;後台香爐窩上要貼“滿斗香火”等;臘台兩邊上要貼“大吉大利”;箱子櫃子上要貼“滿箱衣裳”等;鍋台牆壁上要先貼請的灶王爺,再在兩邊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橫是“一家之主”。水缸上要貼“水泉四海”;石磨上要貼“下面如雪”;院內外樹上要貼“滿院春光”、“抬頭見喜”、“春光明媚”等;豬圈羊圈牛棚上要貼“六畜興旺”等;架車和自行車上要貼“日行千里”等。如糞堆、紅芋窖、柴垛上等,要插上花花綠綠的紙條子。

要是頭年家裏有老人去世,過年是不貼春聯的。第二年,只貼綠紙或藍紙春聯。只有到第三年才貼春聯。臨泉舊時的對聯有許多講究,各姓有各姓的聯話。如姓張的是:“金鑑名臣第,春錢學士家。”姓程的是:“軍容周司馬,理學宋名儒”。姓寧的是:“科名高北斗,家世本兩清”。姓岳的是:“湯陰分世業,潁水振家聲”。

貼對聯的同時,舊時還要貼新灶君像,掛年畫,掛中堂字畫,張堂名燈。堂名燈就是大紅燈籠,燈籠上寫金字、堂名。堂名燈也是根據姓氏有別的。如姓王的堂名燈是“三槐堂”,姓章的堂名燈是“全城氏”,姓周的堂名燈是“友竹堂“,姓賈的堂名燈是“瑞之堂”

民俗報告調查報告篇2

一、調查時間:

寒假期間

二、調查對象

家鄉人民主要是村裏人

三、調查方式:

採訪式調查,查資料,親身實踐

一、調查目的

1、圍繞風俗習慣、民間建築、方言土語等主題,指導學生通過網上調查、社會考察、採訪等方式和收集相關資料等方式瞭解家鄉傳統文化。

2、引導學生通過對身邊傳統文化的調查瞭解家鄉的傳統文化熱愛家鄉傳統文化的教育和特色。

3、引導學生互相交流活動成果,互相學習,增強彼此對傳統文化的瞭解。

二、調查內容

1、風俗習慣

下面是有關春節時候的習俗,雖説小打小鬧,但也是地方的風俗吧。大年八年級上午,各村民在村領導的帶領下,打開祠堂的大門,把裏面供奉的觀音壽星公公等神仙抬出來,用新毛巾,新汲的井水,由村裏輩分較大的前輩們將其擦洗乾淨,再給他們一番仔細裝幀。神門便被打扮的光彩奪目。隨着他們便在鞭炮嗩吶聲中被請入到專制的木架上,將木架放入一頂裝飾的十分漂亮的木轎裏,由村裏的青年人或中年人扛抬圍繞遊走。後面通常跟着浩浩蕩蕩的觀看隊伍,尤其是孩子們喜歡跟隨木轎追打嬉戲,場面甚為熱鬧!木轎過處,人皆歡喜!當然你還可以請他們到你家停放一會兒,但你必須不停地放鞭炮,還得包紅包,圖的一個吉利。這些財務便充當村費,供以後一些農節開支,為各種村裏活動提供保障。

農事安排在農村很講究的。我們村要過農曆正月十五才能下田勞作。發試下田之日叫起春早稻插秧時,各家各户先要開秧門,下田栽禾苗時秧不夠。不能互相用手遞秧,栽不贏後面的人拋在田中間叫吃田螺。我們這有種特產紅桔,紅桔產區採摘紅桔時,摘桔人不能喝酒,還得剪指甲,並要用木製馬梯來摘。

我們還有飲茶風俗,以擂茶最為顯著。擂茶是我們新干一枝獨秀的奇葩。過去一般只在客家人中存在,但現在已被新干大多數人接受,尤其是七琴和譚丘。擂茶時,擂者坐下,雙腿夾住一陶製的擂缽,抓一把綠茶放入缽內,我一根半米長的擂棍將茶搗碎,邊擂邊不斷的給缽內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藥也可以。直到缽中東西搗成碎泥,茶便擂好了。然後同瓢篩濾擂過的茶,投入銅壺加水煮沸,一時滿堂飄香。據説擂茶有解毒的功效,即可食用也可藥用。

除此以外,始於宋形於明而盛於清的新干蓮花落又稱為落離蓮或者搖錢樹,當地稱瞎子戲,是當時盲人乞討而唱的民間曲藝,內容多為勸世人揚善懲惡,吉祥納福為主。委婉動人,通俗易懂,生動風趣,具有寓教於樂,淳化民風之功效。

2、方言土語

下面是一些吉普方言,也就是我們吉安人説的話。我們肉不説肉,説妞。玩不説玩,説些。吃不説吃,説掐。掐不説掐,説撅。説不説説,説挖。掰不説掰,説缺(第四聲)。丟臉不説丟臉,説跌股。喜歡不説喜歡,説做新。很棒不説很棒,説接棍。倔強不説倔強,説熬咧。閒聊不説閒聊,説唆泡。算了不説算了,説脱卵。要命不説要命,説休命。聊天不説聊天,説缺牙膏。騙人不説騙人,説打啞哇。完蛋不説完蛋,説切裏貨。開小差不説開小差,説過陰。倒黴不説倒黴,説草捏(造孽)。做什麼不説做什麼,説組咋過。噁心不説噁心,説膩(第一聲)卻。很不説很,説幾哦。你做夢不説你做夢,説你想粉吃。瘋瘋癲癲不説瘋瘋癲癲,説懂懂黨黨。亂七八糟不説亂七八糟,説哈死巴人。你騙人不説你騙人,説你奉鬼嘖閻王。傻了吧唧不説傻了吧唧,説神頭得腦。顧左右而言他不説顧左右而言他,説嘖七嘖八。欺負不説欺負,説掐色。、吉安人去不説去,説切;髒不説髒,説瓜啦煩不説煩,説吉安人去不説去,説切;髒不説髒,説瓜啦煩不説煩,説nia吉安人做不説做,説自説暢銷不説暢銷,説跑火!説好不説好,説掐尬説舒服不説舒服,説撒火。

3、民間建築

新干寶塔山七級狀元塔位於105國道旁,是為了紀念何昌言的。他直言不諱,敢疏小人,為當朝做出了豐功偉績。也是為了激勵廣大新干學子端正態度,積極教育每一代人要多學知識為國家做貢獻。青銅文化公園和大洋洲青銅博物館都展示了商朝時候的文物。極大地深化和推動了江西對殷商文明的認識與研究,還有利於考古工作的進行。

三、調查結果分析

1、關於風俗習慣結果的調查分析通過上網查資料、向父母請教等方法瞭解了家鄉的傳統節日,以及相關的文化習俗,可以收集到了很多的文字和圖片資料。

2、關於方言土語結果的調查分析通過平日收集的一些較為典型的家鄉話,瞭解到我們家鄉方言的獨具特色,吉普話也可以説是贛方言的主要來源之一。隨着普通話的推廣,如今的小孩都很少講家鄉方言。因此也就出現了一個問題,若干年後,地方方言可能就會消失。

3、關於民居建築結果的調查分析在活動中,我們參觀的建築不僅讓我們瞭解了家鄉的建築特色,而且瞭解到家鄉深厚的文化底藴。同時,我們也發現這裏的文物急需要保護,希望我們的政府和羣眾積極加以保護。

四、體會總結

這次關於傳統文化的調查報告活動可以加強我們學生與社會的聯繫,加深學生與社會的瞭解,使學生可以更好地走向社會,走進生活,接受更多的鍛鍊。並更深的瞭解了家鄉傳統文化且對我們學生也優秀教育指導作用,希望廣大學子積極行動真正領會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民俗報告調查報告篇3

一、調查時間:寒假期間

二、調查對象:家鄉人民主要是村裏人

三、調查方式:

採訪式調查,查資料,親身實踐

一、調查目的

1、圍繞風俗習慣、民間建築、方言土語等主題,指導學生通過網上調查、社會考察、採訪等方式和收集相關資料等方式瞭解家鄉傳統文化。

2、引導學生通過對身邊傳統文化的調查瞭解家鄉的傳統文化熱愛家鄉傳統文化的教育。和特色,並在活動中受到

3、引導學生互相交流活動成果,互相學習,增強彼此對傳統文化的瞭解。

二、調查內容

1、風俗習慣

下面是有關春節時候的習俗,雖説小打小鬧,但也是地方的風俗吧。大年八年級上午,各村民在村領導的帶領下,打開祠堂的大門,把裏面供奉的觀音壽星公公等神仙抬出來,用新毛巾,新汲的井水,由村裏輩分較大的前輩們將其擦洗乾淨,再給他們一番仔細裝幀。神門便被打扮的光彩奪目。隨着他們便在鞭炮嗩吶聲中被請入到專制的木架上,將木架放入一頂裝飾的十分漂亮的木轎裏,由村裏的青年人或中年人扛抬圍繞遊走。後面通常跟着浩浩蕩蕩的觀看隊伍,尤其是孩子們喜歡跟隨木轎追打嬉戲,場面甚為熱鬧!木轎過處,人皆歡喜!當然你還可以請他們到你家停放一會兒,但你必須不停地放鞭炮,還得包紅包,圖的一個吉利。這些財務便充當村費 ,供以後一些農節開支,為各種村裏活動提供保障。

農事安排在農村很講究的。我們村要過農曆正月十五才能下田勞作。發試下田之日叫起春早稻插秧時,各家各户先要開秧門,下田栽禾苗時秧不夠。不能互相用手遞秧,栽不贏後面的人拋在田中間叫吃田螺。我們這有種特產紅桔,紅桔產區採摘紅桔時,摘桔人不能喝酒,還得剪指甲,並要用木製馬梯來摘。

我們還有飲茶風俗,以擂茶最為顯著。擂茶是我們新干一枝獨秀的奇葩。過去一般只在客家人中存在,但現在已被新干大多數人接受,尤其是七琴和譚丘。擂茶時,擂者坐下,雙腿夾住一陶製的擂缽,抓一把綠茶放入缽內,我一根半米長的擂棍將茶搗碎,邊擂邊不斷的給缽內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藥也可以。直到缽中東西搗成碎泥,茶便擂好了。然後同瓢篩濾擂過的茶,投入銅壺加水煮沸,一時滿堂飄香。據説擂茶有解毒的功效,即可食用也可藥用。

除此以外,始於宋形於明而盛於清的新干蓮花落又稱為落離蓮或者搖錢樹,當地稱瞎子戲,是當時盲人乞討而唱的民間曲藝,內容多為勸世人揚善懲惡,吉祥納福為主。委婉動人,通俗易懂,生動風趣,具有寓教於樂,淳化民風之功效。

2、方言土語

下面是一些吉普方言,也就是我們吉安人説的話。我們肉不説肉,説妞。玩不説玩,説些。吃不説吃,説掐。掐不説掐,説撅。説不説説,説挖。掰不説掰,説缺(第四聲)。丟臉不説丟臉,説跌股。喜歡不説喜歡,説做新。很棒不説很棒,説接棍。倔強不説倔強,説熬咧。閒聊不説閒聊,説唆泡。算了不説算了,説脱卵。要命不説要命,説休命。傻x不説傻x,説大八神。聊天不説聊天,説缺牙膏。騙人不説騙人,説打啞哇。完蛋不説完蛋,説切裏貨。開小差不説開小差,説過陰。倒黴不説倒黴,説草捏(造孽)。做什麼不説做什麼,説組咋過。噁心不説噁心,説膩(第一聲)卻。很不説很,説幾哦。你做夢不説你做夢,説你想粉吃。瘋瘋癲癲不説瘋瘋癲癲,説懂懂黨黨。亂七八糟不説亂七八糟,説哈死巴人。你騙人不説你騙人,説你奉鬼嘖閻王。傻了吧唧不説傻了吧唧,説神頭得腦。 顧左右而言他不説顧左右而言他,説嘖七嘖八。欺負不説欺負,説掐色。 、吉安人去不説去,説切; 髒不説髒,説瓜啦煩不説煩,説nia吉安人去不説去,説切; 髒不説髒,説瓜啦煩不説煩,説nia吉安人做不説做,説自説暢銷不説暢銷,説跑火!説好不説好,説掐尬説舒服不説舒服,説撒火

3、民間建築

新干寶塔山七級狀元塔位於105國道旁,是為了紀念何昌言的。他直言不諱,敢疏小人,為當朝做出了豐功偉績。也是為了激勵廣大新干學子端正態度,積極教育每一代人要多學知識為國家做貢獻。青銅文化公園和大洋洲青銅博物館都展示了商朝時候的文物。極大地深化和推動了江西對殷商文明的認識與研究,還有利於考古工作的進行。

三、調查結果分析

1、關於風俗習慣結果的調查分析 通過上網查資料、向父母請教等方法瞭解了家鄉的傳統節日,以及相關的文化習俗,可以收集到了很多的文字和圖片資料。

2、關於方言土語結果的調查分析 通過平日收集的一些較為典型的家鄉話,瞭解到我們家鄉方言的獨具特色,吉普話也可以説是贛方言的主要來源之一。隨着普通話的推廣,如今的小孩都很少講家鄉方言。因此也就出現了一個問題,若干年後,地方方言可能就會消失。

3、關於民居建築結果的調查分析 在活動中,我們參觀的建築不僅讓我們瞭解了家鄉的建築特色,而且瞭解到家鄉深厚的文化底藴。同時,我們也發現這裏的文物急需要保護,希望我們的政府和羣眾積極加以保護。

四、體會總結

這次關於傳統文化的調查報告活動可以加強我們學生與社會的聯繫,加深學生與社會的瞭解,使學生可以更好地走向社會,走進生活,接受更多的鍛鍊。並更深的瞭解了家鄉傳統文化且對我們學生也優秀教育指導作用,希望廣大學子積極行動真正領會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民俗報告調查報告篇4

一、活動目的: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活動,激發學生對家鄉民俗文化的探究興趣,增強對家鄉的自豪感;讓學生知道保護家鄉的民俗文化是每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和責任。

2、能力目標:通過活動,學生能隊家鄉的民俗文化進行簡單的考察,並寫成簡單的考察報告。通過觀察、查閲、走訪、調查、體驗等一系列時間活動,鍛鍊學生蒐集整理信息、分析信息、提煉觀點的能力。

3、知識目標: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家鄉民俗文化、民間工藝等方面的知識。

二、活動方式:

1.到圖書館查書;

2.把資料抄好;

3.製成一本活動成果錄。

三、活動內容:

分頭行動,部分人上網查資料,部分人到圖書館查資料。

四、活動準備:

我們先確定今天誰應該查名人,誰應該查民族風俗。然後再分別查資料。

五、行動過程:

我們準備好後,就各自出發,我查名人名事,湯思寧查湖南古城,葉雙查民族風俗……

(一)活動過程與活動方式

1.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

①引導學生調查瞭解家鄉特有節慶、傳統習俗,傳統文化藝術及淵源.②引導學生廣泛閲讀傳統的詩歌、散文、小説,並初步瞭解家鄉古代農桑文化、軍事文化、工商文化和科技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節令文化等傳統文化形式。

2.開展考察活動

①考察家鄉的著名建築及其特點與由來。

②考察家鄉的歷史名人和遺蹟。

③考察家鄉某些地名的由來。

④考察家鄉的飲食文化、服飾文化特點。

⑤訪問民間藝人,瞭解傳統工藝。

3.組織學生為宣傳家鄉的傳統文化開展實踐活動。

以下一些活動形式可供參考:

①學生編寫《家鄉民間故事》、《家鄉風俗習慣》、《家鄉風味小吃》、《家鄉名人故事》等小冊子,提供給有關文化部門&旅遊點。

②與有關部門合作,製作廣告牌張掛在家鄉顯眼處,宣傳自己的家鄉。

③為社區羣眾策劃一次家鄉文化藝術表演或傳統遊藝活動。

④開展題為“家鄉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創新”的討論會,引導學生從民族傳統文化繼承與創新的角度對中國傳統文化現代轉變進行探討。

4.就“如何利用家鄉的傳統文化為家鄉服務”寫一份方案。

(二)總結方式

可在個人自我總結、小組內總結的基礎上,再在班級內進行交流活動。總結形式可多樣,可是個人的日記、作文,實踐活動中的反思與建議,也可是在班級討論中的發言和資料展示。

民俗報告調查報告篇5

一、調查報告的原因:

寒假期間,我隨家人過了一個祥和快樂的春節,在過春節時,發現了一些風俗習慣,在中國人的過年習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過年的習俗又是怎樣來的呢?我帶着疑問走訪了村裏的知名老人。

二、調查報告的內容:

通過走訪調查瞭解到:春節,代表了新的一年的開始;春節,意味着新春的到來,是美好的象徵。周而復始的過着春節,可為什麼要過春節呢?相傳,古時候有個吃人的怪物叫“年”。“年”每隔365天就會出來吃人。有一個聰明的小孩想了一個辦法:他讓人們在門前貼上紅對聯,掛上紅燈籠,並放鞭炮。“年”被嚇跑回湖裏。從此,人們每年都貼對聯,掛燈籠,放鞭炮。“年”從此再也不敢出來了。所以人們第二天都會穿上新衣服,走家串巷去拜年,見到了人都會説“過年好”。這個習俗也就被傳了下來。直到今天,人們仍會説“過年好”。

春節,人們都會在一起吃團圓飯,無論多遠,也都會想方設法趕回家。臘月二十九,人們就開始忙着貼對聯、“福”字、掛門錢。把“福”倒過來貼,有“福到了”的意思。大年三十,女人們就忙着包餃子,男人們就去“上墳” 。“上墳”意味着想讓死去的親人也感受到新年的氣息,同時也表達了晚輩對已故親人的懷念與孝敬。

年三十晚上吃餃子成為中華民族不可缺少的習俗。一是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去“招財進寶”之意;二是餃子有餡,便於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裏,以寄託人們對新的一年裏的祈望。在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金如意、糖塊、花生、棗、栗子等包進餡裏。吃到金如意、吃到糖的人,來年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

春節,長輩會給晚輩們一些壓歲錢,意味着給晚輩們添歲,也寄託着長輩對晚輩的愛與期望;七年級的餃子八年級的面,九年級還得串親戚。人們會從大年八年級走親戚,串朋友,有的一直串到初九或初十。人們交流過去一年的得與失,為新的一年繪新譜。

三、調查報告的總結

春節的習俗來源已久,在中國民族流傳了上下幾千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望“春節習俗”在中國大地上發揚光大。

民俗報告調查報告篇6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正因為各地區不同的風俗文化才構勒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生活場景。

我通過上網查找資料,我瞭解到過年這個習俗還有一個這樣的傳説。相傳,中國古時侯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年”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今年的除夕,鄉親們都忙着收拾東西逃往深山,這時候村東頭來了一個白髮老人對一户老婆婆説只要讓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將”年”獸驅走。眾人不信,老婆婆勸其還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堅持留下,眾人見勸他不住,便紛紛上山躲避去。當”年”獸象往年一樣準備闖進村肆虐的時候,突然傳來白髮老人然響的爆竹聲,”年”獸混身顫慄,再也不敢向前湊了,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大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獸大驚失色,倉惶而逃. 第二天,當人們從深山回到村裏時,發現村裏安然無恙,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白髮老人是幫助大家驅逐”年”獸的神仙,人們同時還發現了白髮老人驅逐”年”獸的三件法寶.從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户户燈火通明,守更待歲.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

為了充分了解其他地區的過年風俗習慣,我對長期在北京工作的舅舅,和在四川工作的叔叔進行了問卷試調查,調查如下:

1.北京的過年習俗

問:舅舅,請問北京人過年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呢?

答:北京人過年需要做的事都安排的井井有條,在這個時間做什麼事都做好。

問:那北京人過年有什麼習俗呢?

答:按北京的老規矩,過農曆的新年,差不多在臘月初旬就開始了。“在臘八那天他們會熬一種臘八粥,還會泡臘八蒜。從臘八起鋪子上就會擺上年貨。二十三過“小年”,差不多就是過年的“彩排”,過了二十三就過除夕了,別提還真熱鬧。

2.四川的過年習俗

問:叔叔,你長期在四川工作應該對四川的過年風俗有一些瞭解吧?

答:四川過年,年三十晚全家人一起吃年夜飯,是做一大桌年夜飯,特別豐盛,但不吃飯。七年級早上吃湯圓。臘肉、香腸等的醃臘品,一般是臘月二十七、八就煮好了的,要吃到過完年。正月要給祖先上墳。

問:叔叔,那你知道他們為什麼不吃飯嗎?

答:我聽説是因為“飯”和“犯”同音,為了避違。

總結分析:這兩個地方跟温州有着不一樣的過年習俗,有些習俗還非常特別,這樣的習俗想必是一代代傳下來的。

為了更清晰的把各地的過年習俗表現出來,我把不同的地區的過年習俗製成了表格形式。

地區

過年特別習俗

四川

吃香腸·臘肉,正月給祖先上墳

北京

熬臘八粥·泡臘八蒜,逛廟會

上海

送灶君菩薩上天,選則一晚謝年·謝神,送窮

江蘇

“打神鼓”,“掘元寶”,喝“元寶茶”

陝北

五月十五要“轉燈”·“打花”

温州

曬醬油雞、醬油肉,放開門炮、關門炮,炊鬆糕

總結分析:各個地區的不同的春節風俗習慣,給各個地區的人帶來了過節的喜慶和熱鬧,也正是這些不同的風俗習慣,讓中國成為了一個擁有多姿多彩的民風民俗的國家。

民俗報告調查報告篇7

題目:體驗民間文化,感受節日氣氛

系部名稱:中文系專業:漢語言文學年級:大二班級:漢語言《1》姓名:xxx

實踐單位:周口淮陽鄉村

實踐時間:20xx年2月3日至20xx年2月25日共22天

實踐目的:為響應我院對此次寒假社會實踐活動的具體要求,改變學習方式,拓展學習資源,拓寬發展空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生活的體驗;形成服務意識,強化社會責任。在農村體驗民俗文化,感受節日氣氛的社會實踐活動,結合新春佳節來臨的契機,依靠自己所學專業知識、個人生活的家庭背景,我順利地完成了此次寒假社會實踐作業。

實踐內容:在開展活動之前,根據我對農村的瞭解進行了如下分配。我首先對美食方面比較感興趣,因此我在朋友的幫助下,瞭解了我們那個地區的飲食文化習俗。我又和朋友調查了我們的傳統節日,然後對節日進行了記錄。

在調查新春佳節來臨之際我們周口的文化習俗時,我們採取先農村後城市的方法進行調查,在此期間我們發現我們農村的過年習俗其實和城市過年的習俗差不多。過年講究熱鬧、喜慶,年俗也特別多。

有民謠道出過年的習俗:二十三,過小年;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

一、八年級滿街走

小年祭灶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祭灶。我們過年要祭灶———希望“灶王爺”保佑全家平安。祭灶時用的是關東糖等小食品,由膠狀麥芽糖製成,甜中略帶些酸味兒。掃塵

臘月二十四,為掃塵之時,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在年前將房間裏外打掃乾淨,為一年最大的一次大掃除,也叫除舊迎新,徹底清理粉刷乾淨迎接新年。

春節的準備

蒸饅頭:舊時為了春節期間來客人做飯鍋不夠之備,所以要提前蒸幾鍋饅頭備用,也為春節祭祖用,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即指此,也有稱二十九把油走,意指做油扎食品。

置辦年貨:採購春節用品,如無論家裏已經多出多少碗筷,為了人丁興旺所以每年春節都要買幾個;給孩子買新衣服,以圖喜慶;春節期間出去給長輩拜年的禮物等等。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 “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鬥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貼春聯時間是不固定的,一般是在二十九或者三十早上。

貼窗花、掛年畫

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

農村還有一些地方喜歡把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過去民間有“臘月二十四,家家寫大字”的説法,寫的就是“福”字。“福”字以前多為手寫。現在市場上、商店中均有出售。

請財神

每家為了來年財源廣進,春節都要請財神,有的是送上門的,説是請都要花錢買,但是絕對不能説買。

祭神祭祖

春節時,我們那裏祭神祭祖一般用糕點,有蜜供、水果等,這些不僅是我們地區滿蒙等少數民族的食品。我們那還有除夕夜吃魚的習俗。魚必須是鯉魚,最初是以祭神為名目,後來就和“吉慶有餘”、“連年有餘”相聯繫。魚既是美食,也是供品。祭祖也是很重要的,有傳下家譜的就要給祖宗供奉豐盛的祭品、上香,全家男丁都要祭拜,也有在除夕之夜燒紙送“錢”祭祖,祭祖一般要到九年級結束。守歲與“年夜飯”

我們那裏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守歲從吃過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菜必須要有魚(年年有餘),有雞(大吉大利),其他的隨自己喜歡的定。在這“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團圓,歡聚一堂。

主食是餃子,餃子的説道很多,最好是豬肉芹菜的,要選兩個餃子一個放硬幣,一個放糖,看誰能吃到,誰吃到了就祝福來年一年財源廣進,幸福甜蜜。其實這個祝福很好,誰吃到了都是一家人的服氣。餃子煮好了要從鍋心澇第一下幾個丟外面去,據説是為了敬給過路鬼魂。

全家人圍坐在一起,茶點瓜果放滿一桌。過年擺供,蘋果一大盤是少不了的,這叫作“平平安安”。過年還會備很多糖果、乾果、瓜子和“雜拌兒”。所謂“雜拌兒”,就是現在的什錦果脯。這些小食品是人們圍爐閒坐、守歲辭歲時的美食。放鞭炮

年夜飯做好還沒吃之前要放煙花鞭炮,這是孩子門最喜歡的節目了。其實煙花春節一般要放兩次的除夕和元宵夜,鞭炮就多了,除夕晚飯和年夜飯前,七年級早中晚飯前都要放,還有逢五的日子,等等。

七年級八年級不掃地

大年初

一、八年級這兩天,孝感人不掃地、不挑水、不生火,飯菜都預先弄熟,稱為“壓歲”。九年級才開始挑水。大七年級早上我們那個地方,要起的很早。起來之後要放鞭炮,燒香,吃飯,拜年。

拜年

大年七年級的早上,孩子要給長輩拜年,給爸媽、爺爺奶奶、叔叔伯伯拜年,一般情況下家裏有上了年紀的老人要給老人磕頭的。然後大人準備紅包,成年人也要給父母拜年,祝福老人長壽、健康。然後就是從七年級上午開始要帶上禮物給親朋好友等等挨家挨户拜年,要很多天。一般已婚男子攜全家除夕、七年級要在父母家過年,八年級九年級要到岳父家拜年。也有“七年級不出門、八年級拜家庭、九年級初四拜丈人”之説。

串親戚

從八年級開始大家都要走親串友了。八年級我們有外甥要去給舅舅拜年,在我們那裏舅舅説話是比較有權威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去給舅舅拜年。在九年級閨女回孃家,在這一天。大家都會帶很多東西去孃家拜年。初四要去姑姑家或者阿姨。 “破五”吃餃子,吃麪片

“破五”也就是初五。初五吃餃子,承載了人們期盼吉利、幸福的寓意。清晨起,家家户户放鞭炮,尤其放“二踢腳”被稱作“崩窮”,把“晦氣”、“窮氣”從家中崩走。吃麪片,是為了補去年所有的不好,今年把不好留在昨年。正月初六是財神爺的生日

正月初六,是我國自古就有的一種很有特色的過年風俗,其意就是祭送窮鬼。早在宋朝時,送窮風俗已相當普遍。宋以後,送窮風俗依然流行。在正月初六的早上大家起來的比較早,因為正月初六是搶財的好日子。大家起的早就是為了今年生意興隆,多掙點錢。

正月初九是老天爺的生日

在這一天,大家也都很重視。起來洗刷完之後要燒香,祈福希望老天爺保佑一家人在新的一年裏平安幸福健康快樂。

從初九一直到元宵佳節。大家似乎沒有什麼大事,就是吃吃喝喝串親戚。元宵佳節

在元宵節時,家家都做面燈,而燈形如碗盞,俗稱燈碗。用玉米麪做成的叫金燈,用白麪做成的叫銀燈,用蕎麥麪做成的叫鐵燈,做成型後上鍋蒸熟後,插上用棉絮纏裹的蘆葦做成的燈芯,面燈碗裏倒滿燈油,面燈就算做成了。然後依次把這些面燈送到祖宗板上、天地板上、皂王板上,送到倉庫、牛馬圈、井台、碾磨房等處,送到大門旁、大路口。還有在元宵節大家都喜歡放煙花,吃元宵。吃元宵代表着團團圓圓。

然後要把這面燈送到墓地,放在已故親人的每個墳頭上。而現在大多采用紅色的蠟燭來代替原來的面燈,油燈了,紅色蠟燭表示喜慶,天剛剛黑的時候,家裏的男人帶着燈,紙到自家的祖宗的墳頭前,給先輩燒紙,在塋門口點燃蠟燭,即為送燈,然後在回家的路上遇上十字路口都要點一支燈,女人在家裏給家裏灶台,豬羊圈,井口,糧倉旁,牲口圈都要點上燈,而且在屋內要點上一家人的屬相以示一家平安,至於送燈的意義不同的地方傳説也不一樣,有一説是:送燈是給老祖宗照亮抓蝨子,在十字路口送燈是要老祖宗回家過燈節能找到回家的路,當然送燈也有送丁之意,希望祖宗能夠保佑自己家族能夠人丁興旺,後代千萬。但是呢!現在生活都在變化好多風俗都已經被遺忘了。只有一些上了年紀的大人才能記得。

實踐總結:春節,全國各地除了一些共同的習俗外,各個地方也有自己的地域色彩。如我們的春節習俗除了和北方許多地區一樣之外,自身保留了一些古老的習俗。近些年來,我們的過年的風俗文化在慢慢的發生着變化。一些細微的變化使我們的春節文化,慢慢越來越淡。社會上關於傳統民間習俗問題的爭論不少。有人認為應該移風易俗,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但反對者認為,如果把以前的習俗都改了,節日就會不像節日,不利於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有人提出,如果一律不放鞭炮,那麼過年還像過年嗎?正因為此,所以一些城市在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後,又改為有條件的開禁。

由於價值觀的取向不一樣,喜好不一樣,遇到具體事物時,我們要具體分析。對於傳統習俗,我們不妨採取包容的態度,允許大家保留各自的觀點和做法。隨着社會的發展,當絕大多數人的認識趨於一致時,自然而然就實現了與時俱進。如果不顧現實和民眾心理,單憑理想就去推行所謂的新政策、新觀念,那會遭到羣眾抵制的。而我們的傳統習俗的形式和內容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改變,我們只可因勢利導,順勢而為……

民俗報告調查報告篇8

春節是中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裏面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所以,在這個節日裏面也有很多的習俗。借這個調查機會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1.貼春聯

春聯是從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桃梗”演變而來的。《淮南子》上説,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上面刻着滅降福的咒語,一年一換。五代後蜀皇帝孟昶在過春節時心血來潮,令人將桃樹削片,他提筆在上面題寫了聯句:“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這就是中國最早的春聯了。至於春聯這一名稱的正式誕生,則在明朝。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後,曾在除夕時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須寫春聯一副,以綴新年”。以後,春聯得以推廣,沿襲至今過年時,各家各户都要貼春聯。

2.年夜飯

在大年30晚上,家家户户都會團聚在一起吃團年飯。當然,這是新年的第1餐正餐,既可以在自己家裏吃,也可以在長輩家裏吃。對於團年飯的菜式和菜數都是有很嚴格的規矩的。在我們家。每年的團年飯上都得有8道菜,其中魚和雞是必不可少的菜。魚象徵年年有餘,而雞又是廣東人最喜歡的食物。它們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呢!

3.徐夕夜晚上0時放鞭炮

在大年三十晚上的0時整放鞭炮也是一種特殊的習俗,它寓意着“辭舊歲,迎新春”.對於迎接新春還有一種説法叫做“守歲”這麼説吧,“守歲”其實就是指從大年30到七年級期間不睡覺。對於大部分年輕人來説,這是玩的最好時間。當然這也不是盡然的,有些老當益壯的老年人也會和着年輕人們一起鬧新年呢!

4.應節活動

七年級早,不少舞獅班及英歌隊敲鑼打鼓到各村各户參拜賀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八年級、九年級日鄉鎮會組織有慶新春文娛活動。如映電影、賽球、書畫展、猜謎語等。白天夜晚人們成羣結隊盡興遊賞觀看,一片迎春的熱鬧喜樂氣氛。

5.給紅包

給紅包春節習俗中重要的一項,長輩要分錢給後輩,能掙錢的後輩也要送錢給長輩。這些錢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講究地裝在一個利市包中。這俗稱為“壓肚腰”,意謂一年從頭到尾,腰包裏都會滿滿實實、富富裕裕。

6.拜年

給家人鄰居拜年也是有規矩的,在大年七年級,必須去爺爺奶奶家拜年,八年級的時候則必須去外公外婆家拜年,只有到了九年級和初四才能外出給街坊鄰居家和朋友家拜年。

總之,新年新開始。我相信在充滿激情、熱鬧的20xx年裏,我們所有的人都能夠健健康康,開開心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