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創業調查報告優質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7.12K

寫調查報告的時候,保持嚴謹的寫作態度是必須要具備的一點,為了確保調查情況的真實呈現,調查報告的寫作是不能忽視的,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海歸創業調查報告優質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海歸創業調查報告優質5篇

海歸創業調查報告篇1

一、調查問卷分析

在對於大學生擇業觀與創業觀的調查中,我小組設計了8個主要的問題以便更完整地瞭解大學生的具體思想情況。

首先,對於大學生畢業後的就業前景看法,半數人(22人)普遍認為較有壓力,有些不自信。有11人認為“車到山前自有路”。此問題主要想了解大學生的就業心態,誠然,在國際國內經濟不穩定的時刻,就業前景普遍暗淡,我們大學生對此覺得有些壓力是必然,還是有小部分人(3人)覺得“很有壓力,甚至很焦慮”,這就需要好好調整了,些許壓力會促人奮進,過多則適得其反。

第二個問題為:大學生創業最應具備的條件。大部分人選擇了“豐富的知識和過硬的專業素養”(24人)和“由廣大的人脈關係和資本積累”。看來,我們大學生都有正確的大學目標,認為學習和人脈都是關鍵,有這樣的想法就不會在大學中無所事事,糜爛度日了。

第三個問題為:對於大學生就業標準的調查。22人認為的標準是實現個人夢想,理想和人生價值,10人認為收入和社會地位是標準,8人認為工作穩定,條件適宜最好。各有各的標準,但總體看來人生價值在工作中的體現最能令大學生嚮往。

第四個問題為:大學生對擇業與創業的選擇,18人認為先擇業積累工作經驗後創業,12人認為擇業找份穩定的工作慢慢積累,9人認為要創業打拼出一片天地,5人遠在徘徊之中。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如今的大學生有半數已不滿足於在別人手下打工而是要讓別人在自己手下打工,這樣的志向是否能夠將社會推向高潮呢?暫且拭目以待。

第五個問題為:大學生就業的行業選擇,23人選金融類,15人選服務類,14人選教育類,9人選研究類,4人選it類,2人選其他。可見,在大力發展金融服務業的上海,大學生們都選擇了熱門的行業。

第六個問題為:對大學生擇業的苦惱進行的調查。17人認為金錢,權利等影響公平競爭,11人認為自身能力不足,不足以適應社會需求,10人認為選擇機會不均等,7人認為沒有理想的職業選擇。的確,在如今尚未完全化的社會中存在着種種不定因素,這番苦惱是我們大學生暫且無法解決的。

最後七八合題為:大學生畢業未找到工作後的去向,以及社會需求與個人利益的取捨。大部分人選擇繼續深造並以社會為主,個人為輔。我想,懷着為社會奉獻的心態,就能找到合適的工作。

綜上所述,如今的大學生有明確的就業目標,懂得如何在大學奮鬥,瞭解就業的行業前景,對於社會形態充分了解,雖然有不定因素存在,但清晰地懂得社會需求與個人利益的取捨,故對於今後找到合適的工作應該不成問題。

二、採訪記錄

(1)採訪對象的選擇和原因:

我們的社會實踐共外出3次,地點分別為民星公園,五角場廣場以及復旦大學校園。民星公園主要採訪對象為中老年人,之所以選擇他們作為採訪對象的原因是考慮到這些中老年人的子女或孫輩曾經或正在面臨和我們的調查所相關的問題,他們對此一定有其獨到的見解抑或是寶貴經驗。五角場廣場的採訪對象主要為年輕的上班族,他們在不久前就曾面臨我們調查的問題。而現在,我想他們都已解決此問題,他們也對擇業和創業的問題有所思考及感悟了吧。同時,由於年輕上班族與我們大學生年齡層次較近,在溝通方面會比較順利,這點對於我們採訪是有促進作用的。最後是復旦大學的學生,以他們為採訪對象是因為他們和我們一樣是大學生,此外他們都是精英,因此,我們認為在擇業和創業的問題上,也許會有出眾的見解。通過採訪他們,還可和本校學生的問卷進行比較,從而有利於更好地更全面地更客觀地做出分析。

(2)採訪所得信息:

在民星公園的採訪過程中,中老年人普遍認為大學生擇業難,創業更難!擇業難是因為我們大學生缺少工作經驗,人際交往的能力以及高度的責任心,同時,又由於一些不良風氣如開後門搞關係和金融危機的巨大影響,都給了我們應屆畢業生擇業不小的困難。創業難,首先是因為大學生普遍為普通家庭子女,沒有初始的啟動資金,其次,現在是國際貿易時代,創辦一個企業面臨的對手異常強大。再者,大學生缺乏相關的社會人脈以及社會經歷,即使“硬件”跟上了,“軟件”依然落後,又有諸如家人不支持,合作者一直不堅定等因素,大學生創業在中老年人眼裏廣泛不被看好。

在五角場廣場,多數年輕上班族認為現在由於金融危機的影響,大學生擇業實屬不易,即使擇業,大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素質,最基本的包括學位、英語四級、計算機二級等證書,這些都是敲門磚,縱使有了這些也不能保證擇業的成功。和中老年羣體不同的是,有相當一部分的上班族認為在當今形勢下可以創業,上班族所關心的是大學生創業的領域。在採訪過程中,多數上班族認為大學生創業最好是創辦和自己專業技術有關的企業。網店被許多人親睞,甚至有幾位被採訪者表示自己就曾經開過網店,為今後的工作積累了不少的寶貴經驗。雖然最終方向還是擇業,但在如今擇業異常艱難的情況下,創業對於年輕人依舊有很大的`吸引力。

在復旦大學的採訪過程中,被採訪者的意見不太統一。有些人認為現今就業形勢不利,打算繼續讀研深造,也有人準備出國留學,但大多數人對於未來擇業和創業很有信心,很重要的一點是,他們認為金融危機很快回過去,同時也看好中國經濟的發展勢頭,很多新興產業需要專業人才,這為大學生擇業開闢了一條道路,也有人正在用空餘時間給自己充電鍍金,相信經過自己刻苦的努力之後,其競爭力會大大提高,因此,也就對就業比較樂觀。對於創業,不少人持贊同的態度。“年輕人就應搏一下”,有人對我們這樣説,他們認為,當今大學生雖不如以往含金量之高,但依舊是社會的精英,國家的棟樑,應該對自己充滿信心,敢於嘗試,即使失敗,來日方長,當作經驗的積累過程也未嘗不可。

採訪之後,我們認為中老年人的看法較為實際,同時略帶保守,悲觀;年輕上班族則比較客觀,能全面考慮問題;而復旦的大學生則因人而異,但相對較樂觀,積極。

海歸創業調查報告篇2

調查時間:xx年2月

調查地點:全國

調查內容:關於xx年大學生創業現狀的調查

調查方式:在線調查

最近一項調查顯示,青年在創業過程中,需要全方位的支持,而不僅限於資金,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畢業後選擇創業,這些青年的創業知識 是來自大學嗎?青年創業的最關鍵因素,是創業資金的充足與否嗎?四川成都高新區日前面向芳草街道等5個轄區街道、高新區青年(大學生)創業園等兩個創業園 區、四川大學等8所省內高校、中山大學等3所省外高校,發放了總共1000份“青年創業現狀與成都高新區創業環境”調查問卷。根據收回的912份有效問 卷,成都高新區近日撰寫出了《青年(大學生)眼中的創業、園區建設與政府服務》調查報告(以下簡稱“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顯示,我國高校缺乏系統的創業教育;青年在創業過程中,需要全方位的支持,而不僅限於資金;同時,有69.7%的受訪者表示會積極面對創業失敗。 14.2%的人創業想法源於學校小江是成都一所大學的應屆碩士畢業生,看着媒體對創業成功者鋪天蓋地的報道,他開始期盼那種“名利雙收”的生活。今年6 月,小江將自己開一個國學培訓機構的創業想法,寫成了一份創業企劃書,並參加了成都金牛區青年(大學生)創業園的評審會。“你跟其他國學培訓班相比,優勢 在哪?成本和利潤有沒有做過預估?消費受眾羣體是哪些?怎樣開發你的客户資源?”。

調查中,對於“創業想法受何種因素影響最大”這一問題,62.6%的人認為源於社會影響,16.5的人認為源於家庭,僅有 14.2%的人認為源於學校。留學新加坡之後來到成都高新區創業的楊先凱,對14.2%的數字感到很驚奇。“如果學校的創業教育做得好,這個概率不會這麼 低。”楊先凱告訴記者,在新加坡,大學基本都開設了成體系的創業課程,比如《公司理財》、《市場營銷》、《客户資源管理》等,學生可以根據興趣自由選擇,修讀合格後,會得到相應的學分。大學生對於自己創業幹什麼,需要哪些必備條件,創業之後怎麼保證企業運轉等知識,大都來自創業課程。“我在新加坡上大學時,曾經修讀過《創業市場運作》課程,感覺啟發很大,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怎麼讓公司在市場中生存。”楊先凱説,由於大學課程的配套做得比較好,新加坡大學生的創業氛圍很早就形成了,而中國大學生創業是最近幾年才熱門的話題,大學課程還跟不上。調查中,80.2%的受訪者認為,需要對創業能力進行系統培訓,也印證了楊先凱的分析。而對於創業培訓的內容,受訪者最希望得到的依次是企業管理(22.3%)、市場營銷(21.1%)、溝通技巧(18.2%)、財務知 識(14.5%)和個性化輔導(11.7%)。調查的主要執行者、成都高新區團工委書記冉啟平説:“其實中國高校已經逐漸重視創業教育了,但普遍的方式還 是這一場創業講座、那一場創業論壇,成體系的創業教育課程很少。”他分析説,高校開設專業、系統的創業課程,能激勵大學生思創業、謀創業、敢創業、善創 業,同時也能讓大家深刻了解創業的艱難與風險,是提高大學生創業者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

海歸創業調查報告篇3

浙江是一塊創業的熱土,民營經濟興旺發達的省份。浙江高等教育也是走在中國教育行業的前列,高校眾多,但由於崗位差異,每年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競爭也是異常激烈,創業也逐漸成為眾多大學生的第一選擇。xx大報告指出:“要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強政府引導,完善市場就業機制,擴大就業規模,改善就業結構。完善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政策,加強就業觀念教育,使更多勞動者成為創業者。”

為進一步深入貫徹黨的xx大精神,我們就大學生創業問題進行調查研究,我們希望通過研究報告,能夠引起各高校與社會對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與教育的重視和關注,更重要的是希望通過這個研究給創業前的大學生、政府、高校、社會提出建議。

我們小組主要採用問卷調查和網上查閲資料等形式。我們小組也參考了一些其他調查問卷的格式,結合實際編製成《大學生創業問題調查問卷》(見附錄二)。問卷編制好後,小組成員通過各自qq向周邊大學生(在校就讀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為確保調查結果的可信度,我們採取了無記名方式。最終調查問卷共發100份,實際統計80份。調查結果見 附錄1

本次調查範圍涉及人羣大多是來自各大高校的學生,涉及眾多專業,範圍涵蓋廣泛,涉及面廣。從科學合理的角度講,我們的整個調查兼具全面性和典型性。

一、 現狀分析與調查結果:

教育部部長賙濟11月20日在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上透露,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495萬,比xx年增加82萬。在全社會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仍然突出,為此,會議決定將xx年作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全面服務年。如此嚴峻的就業壓力,大學生創業依然是熱點之一。(參考中國教育在線)面對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創業是不少應屆畢業大學生的第一選擇。創業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活躍而有效的經濟形式,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後,創業的形勢有很明顯的好轉,不論是私人創辦事業涉及的領域還是創業的發展勢頭,都有着健康發展的趨勢。而從西方的發展歷程來展望我國未來的發展趨勢,學生創業將成為市場洪流中一股新的力量,新的勢力。大學生的加入將為創業大軍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同時,在校大學生創業也闖入了人們的視眼。

當大學生創業開展得如火如荼的時候,當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選擇創業這種新的就業方式的時候,我們發現在大學校園裏創業的概念也越來越為廣大的同學所瞭解與接受,創業意識在高校中已不再陌生。

為了全面瞭解在校大學生和畢業大學生創業前準備的現狀, 研究調查各大高校、政府、社會對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與教育的重視和關注程度,我們在1月20日—2月20日,通過問卷形式為主,網上qq談話與網上搜尋材料為輔開展調查活動。

從調查問卷中抽出幾份題目進行分析,例如第二題,您關注國家出台的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相關政策、法規?調查中,經常關注,很清楚的大學生佔10%,偶爾關注,比較清楚的大學生佔30%,不太願意主動去了解,知道一點的大學生佔45%,一點也不知道的大學生佔15%。從這裏體現出現在的大學生對國家政策的瞭解程度雖然佔比較大的比例,但經常關注的大學生只佔10%,所佔比例較小,説明大學生關注國家政策是有待加強的。

而第三題您是否有創業的打算 ?調查中,考慮過的大學生佔97.5%,完全沒想過的大學生佔2.5,正在進行創業的大學生佔0%,已經嘗試過創業的大學生佔0%。從這裏體現了創業的問題對大學生不是什麼與他們毫不相干的事情,絕大多數的學生還是思考過創業的問題。而第十題您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 調查中,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大學生佔47.5% 沒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大學生的佔52.5%。其中,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次數一般在1-2次。從這體現出大學生參加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比例相對較小,大學生對此的關注度還不夠,還有待加強改進。

二、結論分析與建議:

?關於大學生創業問題的調查》是我組研究的課題,在課題申請時,我們是作為一個課外業餘任務來完成,經過一番網上瀏覽、網上問卷調查發現這個課題的具有很大的研究性,社會、國家和高校的關注度極大。由於我們小組在資金、人力、物力、時間、個人學歷等因素的限制,調查難度遠遠超過我們申請課題前的想像。對於我們大專生來説,要作到大範圍且研究的極大深度同時極具學術性,是不怎麼現實的。因此,出於科學嚴謹、實事求是的研究態度,我們組員採取網上問卷調查,網上搜集相關材料等形式,調查自己周邊大學生(在校就讀大學生),其結論和數據也是具備科學性,確保實踐調查成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從而提升作品質量。

從調查問卷和現場人員訪談可以看出,大學生創業需要社會建立有效的導向機制、激勵機制和幫扶機制。高校在大學生自我創業中發揮更多的作用和提供多方面的服務,包括創業指導、資金落實、客户聯絡、社會溝通等,尤其是提供比較規範、適用、系統的創業教育。高校應開展多種形式的創業教育一方面是要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和創業觀念,另一方面主要是就大學生創業所需要的各種創業技能進行全面培訓,並最終使大學生具有一定的創業能力

對於大學生創業,政府的幫扶作用不可小視。一些地方政府政策的出台,對於大學生創業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政府幫扶的持續性需要關注。此外,大學生創業需要良好的社會環境特別是政府的幫扶作用,社會應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去逐步鍛鍊其市場適應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不管國家政策、高校、社會環境如何,我們認為最重要在於大學生自己,因此大學生主體不容忽視。下面給大學生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樹立全新的人才觀,重視創業素質的自我培養

從前面所講,我們可以看到,成功的創業者具備一些核心的主要特質和次要特質,要有創業觀念、有才、有膽、有識,同時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克服創業過程中的困難,這些高要求決定了當代大學生想走上創業之路,就必須按照創業者素質的培養規律,重視創業素質的自我培養,注重培養自己的能力,錘鍊自己的膽子,同時培養自己的創業人格、創業者思維和創業意識與技能,克服中國傳統教育模式下培養出“積累型”、“繼承型”,掌握的死知識多,運用的知識少,膽子小,生存能力差的人才類型。

實踐證明,創業者素質的培養是有規律的,其成長也是有過程的。而從實踐中汲取經驗和教訓之都是創業者成長的捷徑,中國有句俗話:“一年學成個莊稼漢,三年學成個生意人”説的就是這個道理。

(二)注意在思想上和精神上錘練自己

要樹立自信、自強、自主、自立意識。自信就是對自己充滿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條件去開創自己未來的事業。自信賦予人主動積極的人生態度和進取精神,相信自己能夠成為創業的成功者,尤其在遇到失敗和挫折時更需要自信。自強就是在自信的基礎上,通過企業的實踐,不斷增長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進一步磨鍊自己的意志,建立起自己的形象,敢説敢當,敢作敢為,不貪圖眼前的利益,永遠進取,使自己成為強者。自主就是具有獨立的人格,具有獨立性思維能力,不受傳統和世俗偏見的束縛,不受輿論和環境的影響,能自己選擇自己的道路,善於設計和規劃自己的未來,並採取相應的行動。自主還要有遠見、有敢為人先的膽略,能把握住自己的航向,自立就是憑自己的頭腦和雙手,憑藉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憑藉自己的努力和奮鬥,建立起自己生活和事業的基礎。

(三)廣泛獲取創業經驗

如今,不少大學都開設了創業指導課,教授創業管理、創業心理等內容,幫助大學生打好創業知識的基礎。大學圖書館也提供創業指導方面的書籍,大學生可通過閲讀增加對創業市場的認識。

其次,創業是目前媒體報道的熱門領域,無論是傳統媒體,如報刊、新書、廣播電視、還是網絡媒體,每天都提供大量的創業知識和信息。一般來説,經濟類、人才類媒體是首要選擇,比較出名的有《財富人生》、《創業家》、《21世紀經濟報道》、《第一財經》,以及“中華創業網”、“中國創業論壇”等專業網站。此外,各地創業中心、大學生科技園、留學生創業園等機構的網站,也藴藏着豐富的創業知識。通過這種途徑獲得創業知識,往往針對性較強。

(四)注重自身能力的綜合培養

大學生要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創業。創業涉及方方面面,需要與不同的人和事打交道,對人的能力要求很高。從事創業的人既要懂經營,又要善管理,既要能協調處理各方面的關係,又要當機立斷,臨危不亂,指揮若定,既要能言善辯,又要能談判公關,既要能開拓創新,又要不怕挫折、困難。因此,創業能力的綜合性很強,其中要有管理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創造能力、經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判斷能力、公關能力、應變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把握機遇的能力、談判能力、心理調適能力等。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作為21世紀教育的4個支柱”,並把其作為開啟未來人生大門的四把“鑰匙”。“學會認知”就是教人掌握認知的方法,學會學習的方法、手段,培養人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做事”就是要培養人的創新能力、應變能力和駕馭處理複雜突發事件、危機的能力。“學會共同生活”就是要培養人的團結協作能力和團隊精神,培養人的競爭意識和管理能力。“學會生存”就是要不斷增強人的自主性、判斷力和個人的責任感,培養人的交際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判斷能力等等。因此,大學生要主動樹立“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的意識,提高創業能力,從而使自己在創業時“走得出”,“站得住”,“幹得好”。

(五)通過各種渠道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培養自己的創業能力

實踐環節能使大學生在校期間積累創業經驗,培養創業能力的有效途徑。所以大學生在校期間要積極參與創業實踐活動,如大學生創業大賽、創業計劃書大賽等。其次,大學生還可通過參與社團組織活動、創業見習、職業見習、兼職打工、求職體驗、市場和社會調查等活動來接觸社會,瞭解市場,並磨練自己的心志,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第三,商業活動無處不在,大學生平時可多與有創業經驗的親朋好友交流,甚至還可通過email和電話拜訪自己崇拜的商界人士,或向一些專業機構諮詢。這些“過來人”的經驗之談往往比看書本的收穫更多。通過這種人際交往途徑獲得最直接的創業技巧與經驗,將使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受益無窮。其四,投身於真正的創業實踐。在畢業前後進入創業啟動階段,可以單獨或與同學輪流租賃或承包一個小店鋪,或加工、修理、或銷售、服務等,在真刀真槍的創業實踐中提高自己的創業能力。這些活動成為大學生步入社會大課堂的第一步,同時大學生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中,既為他們將來開展創業活動積累了經驗,也培養了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管理能力、應變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也有利於增強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熱情,為大學生提供應對挫折,面對各種困難的心理準備,促進大學創業成功。

通過研究,我們希望能為在校大學生提供富有建設性意義的調查結果與信息,普及創業理念,彌補大學生長期呆在校園裏對社會缺乏瞭解的不足,增加日後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

經過一個月的調查努力,在電信分院老師、團學幹部等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小組完成了此次調查研究。由於時間倉促、水平有限、初次撰寫,我們的日常工作、調查方法、報告論文格式等也存在着諸多不足與缺陷,望評委老師能給我們提出寶貴意見,為我們日後其他工作做借鑑!

海歸創業調查報告篇4

前言

社會主義本質理論揭示了社會主義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大力發展科學技術,我國實施了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本次主要調查的是人才強國方面。大學生作為當代的人才,所以對大學生創業意願的表現進行調查並給出建議。為了初步瞭解我校在校大學生目前的就業意願現狀,初步瞭解影響我校在校大學生創業意願的因素,尤其是發現我校在校大學生在自主創業方面所面臨的疑惑與問題,進而對提高我校在校大學生創業意願提出完善建議,讓更多大學生了解自主創業,參與自主創業。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一)調查對象

20xx年5月8日到10日,在校內隨機分發問卷,對我校在校大學生創業意願進行了問卷調查。

(二)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以書面問卷與網絡問卷為載體,通過隨機調查,以街頭隨機分發問卷為主,網絡問卷為輔。其中,調查共獲得有效問卷55份,以較客觀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數量真實可靠的原始數據。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調查結果

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55份,回收問卷55份,其中有效問卷5份,回收率100%,問卷容量為55。

經統計結果顯示,88.68%的在校大學生對於自主創業有一定興趣,其中很感興趣以大一學生居多,約佔總數的40.00%。一般感興趣以大二學生居多,約佔總數的31.25%,其次居為大四學生。僅有11.32%的在校大學生對於自主創業表示不太感興趣或沒有興趣。在接受調查的對象中,有92.45%的大學生對於大學生自主創業持贊成態度,並有58.49%的在校大學生認為大學生自主創業是實現理想的途徑之一。當然,仍然有7.54%的在校大學生並不贊同大學生自主創業,其中有3.77%的大學生認為大學生應以學習為主。調查中,大部分的在校大學生(64.15%)仍然會參加學校舉辦的與創業有關的活動(如:創業講座、培訓等),其中7.55%的在校大學生會參加絕大部分活動,同時有5.85%的在校大學生從來不參加學校舉辦的與創業有關的活動(如:創業講座、培訓等)。

(二)調查問題分析

1、在校大學生自主創業意願不強烈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其自主創業行為意識形態作為一種認識體系,與個人的行為密切關聯,是行動的思想前提,在某種程度上決定着個人的行為。在校大學生的創業意願作為一種意識形態決定着其自主創業行為。因此,具有明確且程度強烈的創業意願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其創業成功與否,而現階段大多數大學生即使對於自主創業有一定興趣且持贊成態度,其創業意願也並沒有很明確,這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其自主創業行為。

在被調查對象中,有71.70%的人認為,大學生創業最需要的是個人強烈的價值觀志向,而在創業興趣的程度調查中,只有28.30%的被調查對象對於自主創業很有興趣,且半數以上的被調查對象(60.38%)對於自主創業意願並不強烈,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制約其自主創業行為。

2、現階段學校已經開始重視創業培訓創造創業氛圍,但校內創業氛圍仍然不夠濃厚

隨着近年來大學生自主創業行為的增多與國家鼓勵支持,學校也開始越來越重視大學生自主創業,塑造校內創業氛圍。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而創業氛圍作為文化,對於在校大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對於大學生形成創意意識與其創業行為產生積極影響。因此,大學校內創業氛圍也是影響大學生創業意願的重要因素。

在調查中,普遍認為(75.47%)我校有一定的創業氛圍,但並不夠濃厚,因此我校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塑造我校創業氛圍,對我校在校大學生創業意願的形成與創業行為產生積極影響。

3、國家創業鼓勵政策落實不夠完善,仍需要進一步落實與完善

畢業大學生在自主創業中,自然會面對學校與社會的環境轉變與身份轉變,其中遇到的專業化問題與資金問題等是大學生自主創業遇到的普遍問題,而國家的鼓勵政策在其中起到了一定幫助。近年來,隨着國家對於創業越來越重視,對於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政策也越來越豐富與完善。但在調查中發現仍存在一些不足。

在被調查對象中,資金不足仍然是大部分(83.02%)被調查對象所認為創業過程中最大的障礙。在調查大學生創業最需要什麼的問題中,大部分同學認為需要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支持(64.15%)與得到社會化專業化的管理和服務(66.04%)。而這幾個問題在國家鼓勵大學生創業政策中有所體現,但仍然是大學生自主創業的主要問題。高校在創造大學生良好創業氛圍的同時,國家也應加大政策完善,進一步完善落實。

三、解決對策

(一)強化創業教育課程,構建創業教育新體系

據統計,全國大學生自主創業成功的比例僅為5%—8%。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大學生知識單一,經驗不足,資金實力和心態、經驗等有明顯的欠缺。因此,開展創業教育勢在必行。創業教育是提高大學生的創業基本素質,培養他們的開創型個性和創業精神的教育。創業教育的實施,可有效改變創業“臨時抱佛腳”的狀況,消除大學生創業中所表現出的浮躁、盲目、脆弱、草率等現象,對於增強大學生的創業意識,提高大學生的創業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義。但目前我國開展創業教育的高校還不是很多,而且在創業教育的實施主體、課程設置等方面較為混亂,無法滿足大學生創業的要求。因此,在加強對大學生的創業培訓的同時,應儘快把創業教育納入高校教育體系中來。當然,大學生創業基本素質的提高,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在高校加強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同時,我們要借鑑發達國家開展創業教育的先進經驗,在中國小中開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課程,從而構建起一個涵蓋大、中、國小的全方位的、科學的學生創業教育新體系。

(二)優化創業促進政策,構建創業促進政策新模式

首先,高校方面。高校是大學生知識能力結構形成的重要教育基地,高校不僅應高度重視大學生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培養,同時,還要為大學生營造一種良好的創業氛圍,為大學生創業提供製度上的方便。為此,在學生管理方面,高校應推行彈性學分制,實行完全學分制,允許確有能力適合創業的學生休學創業,允許學生延期畢業或是在修滿學分後提前畢業,以便及時抓住時機進行創業。在此方面,清華大學走在了全國高校的前列,他們推出了“休學創業”的舉措,允許一些在一段時間內對某一項目特別有興趣的學生保留學籍出去創業。這樣的舉措能幫助大學生有效處理創業與學業之間的矛盾,使大學生創業在學業上沒有後顧之憂。在創業氛圍方面,高校應根據自身條件,開展各種形式的創業教育,包括短期培訓、講座、論壇、沙龍、創業大賽等;對選修創業課程的學生給予學分上或其他形式的鼓勵;鼓勵大學生髮展和展示自己的特長技能,鼓勵創新,樹立大學生創業的先進典型,以努力營造一種活躍的創業文化,創業氛圍。

其次,政府方面。初創業的大學生缺乏的是相應的知識和管理經驗,因此,強化對大學生創業的指導,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一條龍”服務,應是我們的創業政策的着力點。為此,各地政府可以借鑑美國小企業管理局(sba)的做法,組織建立創業專家諮詢團,針對缺乏商業經驗的大學生創業團隊進行諮詢服務,主要為他們提供財務、經營計劃、市場營銷、技術和融資方面的幫助。

(三)完善創業融資政策,開拓創業融資政策新渠道

大學生的社會關係相對單一,很難得到社會金融投資機構的資金支持,其創業原始資金多是來自於親朋好友,這無形中也給大學生創業帶來了許多壓力。因此,加強對大學生創業的金融扶持對促進大學生創業尤為關鍵。對於當前的小額貸款政策應主要從下面三個方面去完善:一是要持續加大其扶持的力度;二是儘可能地簡化審批手續;三是加強資金審批和資金去向的監管,確保其發揮應有的作用。同時,各地政府可借鑑上海市大學生創業基金政策的成功經驗,成立大學生創業基金。此外,當前我國的風險投資市場還不成熟,民間資本對創業活動的參與度明顯不夠,對於多數創業企業,尤其是大學生創業者來説,很難得到風險投資的青睞。因此,政府應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促進民間風險資本對創業活動(特別是大學生創業活動)的參與。如可以對投資大學生創業企業的風險投資商實行税收等方面的政策傾斜。總之,我們應構建起一個涵蓋政府金融支持、大學生創業種子基金扶持、民間風險資本積極參與的完善的大學生創業金融支持體系。

(四)改善創業環境,營造適宜創業的社會氛圍

國外有學者指出,個人創業決策是由兩部分背景決定的:其一是創業意識,另一是創業潛能,後者通過高等教育中的創業教育來檢驗,而前者則受國家社會文化環境等因素的影響。社會文化環境對個體的創業意識和創業動機有重要的影響。為此,我們在進一步抓好創業硬環境建設的同時,也應加強軟環境———社會文化氛圍的營造,通過教育、新聞媒體塑造一個尊崇創業的人文環境,使全體國民都認識到為創業服務是一項促進社會發展、經濟增長的重要工作。

四、總結

總體來説,大學生自主創業意願還是呈比較積極的趨勢,在國家和高校的雙重關注下,大學生自主創業條件越來越好,越來越多的畢業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然而,我們也看到其中的不足之處。對此,國家與高校應該進一步完善其中不足,努力給大學生自主創業創造優良的環境,對大學生創業意願的形成與創業行為產生積極影響。

海歸創業調查報告篇5

當今社會人口不斷激增引發了很多社會問題:資源趨於匱乏、環境承受能力不斷下降、污染嚴重、貧富差距不斷擴大。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即將步入社會,我們將面臨最為嚴峻和現實就業問題,那麼我們應該怎樣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學生、學校、公司、政府又該如何應對日趨緊張的就業問題。

教育能夠使一個人學會學習,達到社會所需要的預期目標,是一種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系統地傳授知識和技術規範等的社會活動。教育的根本價值,就是給國家提供具有崇高信仰、道德高尚、誠實守法、技藝精湛、博學多才、多專多能的人才,培養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的勞動力,培養合格公民,為國、為家、為社會創造科學知識和物質財富,推動經濟增長,推動民族興旺,促進人的發展,推動世界和平和人類發展。發展教育事業一直是我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內容,教育對於提高民族素質、提高社會文明程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從學生個人的角度來看待就業和創業

據國際勞工組織的研究報告顯示:全世界30億經濟活動人口中,失業人口有1至5億,不充分就業人口有7.5億至9億,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如同大部分發展中國家一樣,就業形勢比較嚴峻。而我國高校連續幾年的擴招,增幅較大,又造成了高校畢業生高存量、高膨脹,昔日被譽為“國之棟樑”、“天之驕子”的大學生就業帶來一定的壓力和難度。所以就業問題的本質不是因為工作崗位的缺少,而是當前社會大學生素質普遍較高,大學生的就業觀念和就業要求也隨之上升。大學生們普遍蜂擁盲從熱門崗位,都希望自己能擁有一份輕鬆而又高福利的工作。一部分大學生選擇了考驗,希望高學歷能夠使自己在眾多待業者中脱穎而出。事實上就我的個人觀點而言,一味盲目的死讀書也是對社會資源的浪費,我們應該清楚自己學習的方向和目的,自己處理好學校與社會需求脱節的地方,邊學習邊實踐,豐富自己的經驗,從而來適應這個社會。

我們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瞭解了我校大學生對於就業創業的看法以及對今後工作有什麼打算。少部分同學認為讀書是沒有用的,只是混個文憑而已。大部分同學都希望通過在學校的學習來提高自身的素質,增強自身的就業能力。大學是我們走向社會的一個台階,我們不應該浪費生命,把精力放在遊戲娛樂上,應該好好利用寶貴而有限的時間,努力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從而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大學生就業形勢絕非一片黯淡,只要正確分析和認識自身存在的問題,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找準自己的職業定位,必能撥雲見日,縱橫廣闊職場。

二、從學校集體的角度來看待就業和創業

學校教育和社會需求的脱節也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大學生在學校所學習的理論知識無法運用到以後的工作當中去。大學時代所選擇的專業也與未來的工作關係不大。這些因素直接導致了大學生在校學習缺少學習積極性。

1.學校可以多組織同學們在業餘時間開展各式各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幫助學生積累經驗,提高學生的交往能力、組織能力、時間能力。

2.學校的教育當跟上時代的潮流和社會的需求,可以與公司合作,通過開辦工作室的方式幫助學生較早的瞭解社會工作的流程、適應工作的壓力。

三、從國家和社會的角度來待就業和創業

1.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堅持把教育事業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並作為我們黨和國家長期堅持的一項重大方針,推動我國教育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培養數以萬計的高素質的勞動者、數以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的創新人才,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資源保證。

2.國家可以為大學生提供社會上的就業創業鼓勵政策,例如鼓勵應屆畢業生下鄉當村官,鼓勵大學生走出城市能為貧困山區支教、幫助山村孩子學習,國家應該在全國範圍多宣傳勞動不分貴賤,勞動者都是光榮的。

3.國家可以發揮新聞媒體的作用,為當代大學生如何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做好引導工作。

大學生就業問題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社會、用人單位、高校及大學生本身都是其中的因素。畢業生們要看清當今社會的就業形勢,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努力地去爭取、拼搏、奮鬥,闖過就業這個難關,尋求自己生存和發展的空間,找到自己理想的位置。還要主動學習和掌握就業技巧,提高擇業能力。發揮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地為社會和祖國做出貢獻,做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