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新聞畫面與聲音的關係

來源:巧巧簡歷站 2.8W

消息新聞畫面與聲音的關係
   消息新聞是指憑藉電視媒介傳播的關於事實的基本概況的新聞,其特點是時新性強,報道時間較短,內容較少,表現手法單一,通常只交代新聞的基本要素(五個W);
它的表現形式是電視新聞中的“整點新聞”和報道突發事件的“臨時插播新聞”,它的目的在於在最短時間內將國內外重大新聞傳播出去。比如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台灣華視的《午間新聞》和香港無線電視台的《蘇聯政變》臨時新聞報道都是消息新聞。
本文要討論的是消息新聞的畫面。

消息新聞畫面與聲音的關係

一、由電影默片説起 大凡看過卓別林電影的人,莫不為他那誇張的表演捧腹大笑。不過與現在的電影不同,當年這種電影沒有聲音----概因當時錄音技術還未形成。為什麼不發聲的電影還會令人發笑呢?這是因為默片雖然沒有聲音,但它只需利用畫面,就可以向人們説故事,“情節性電影都是以畫面作為主要的語言構成敍述主線”(黃匡宇,《理論電視新新聞學》)。電影之所以有情節表現能力,是因為編導者利用了生活中的蒙太奇思維,運用蒙太奇手法,把觀眾的精神和理智納入自己的藝術創造之中,及時地提供觀眾想看的視聽形象,引導觀眾思路,形成畫面與畫面的承接關係,即製造蒙太奇效應的結果。就如卓別林電影《快樂的一天》中塞車的一段劇情,鏡頭在卓別林、交通警察和行人等不同的人物角色上切換,儘管這些鏡頭不一定事實上連貫,但結果是組成了大家都能理解的連續過程。這説明,電影畫面能夠呈現連貫狀態,即使沒有聲音的條件下,也具備敍述事情的變化和經過的能力,因此我們説其具有情節的完整性。
下面我們作一個對比,看看消息新聞的畫面在沒有聲音的同等條件下,是否也具有與電影一樣的完整的敍述能力。

二、消息新聞的畫面情節具有不完整性 消息新聞的畫面具有情節不完整性,是由以下兩個因素造成的:
第一,消息新聞的畫面在沒有聲音(即現場收音和錄音解説)的條件下,不具備完整敍述事情的變化和經過的能力。所謂完整敍述事情的變化和經過的能力,簡單的説就是真實、全面地反映事實的能力。單有畫面,僅僅具有了真實性,然而缺空了全面性。

為什麼缺了聲音,畫面就不能全面地反映呢?當攝像記者扛者攝象機,第一時間趕到事發現場,拍下現場情況的一組鏡頭,再結合記者的轉化為聲音的文字一併播出,才構成一次典型的消息新聞傳播。畫面是最原始的事實材料,是對新聞最基本的敍述;
聲音是電視新聞工作者主觀的報道,是對新聞發展性敍述。事實重要還是報道重要?我認為,在大多數情況下,兩者都重要,因為消息新聞具有的視聽兼備的雙通道特性,決定了其畫面和聲音是辨證統一的關係,缺一不可。畫面必須通過聲音才可被賦予邏輯性,才能“畫之有理”;
聲音只有通過畫面才具有電視佐證性,在電視上才能“言之有物”。沒有聲音的畫面是一團泥,沒有畫面的聲音只是一台雞肋似的“收音機”。

下面就畫面不可缺聲音的觀點舉一個例子來説明一下:
消息新聞畫面 解説詞 (從高空向下拍攝)白天,跑道上有一架失事飛機的殘骸 中國北方航空公司一架機號為B-2141 LMD-82型客機,11月13日下午在執行瀋陽經北京至烏魯木齊的CJ-6901航班任務過程中,於北京時間14時56分在烏魯木齊機場降落時失事,現已證實有死亡……

*資料來源:中央電視台1993年11月14日《新聞聯播》 請設想一下,如果沒有解説詞(聲音),畫面還能不能表達完整的新聞事實?

能不能告之受眾新聞的基本要素?答案是明顯否定的。因此,缺了聲音的畫面,不能完全反映事實,不具備完整敍述事情的變化和經過的能力。

第二,消息新聞的畫面在沒有聲音的條件下,不能夠呈現連貫狀態。呈現連貫狀態意思是如實地反映事物發展由產生到發展再到結束的全過程。但事實上,不管是電視還是電影,幾乎沒有用一個鏡頭從頭拍到尾的情況,所以這裏的連貫是指情節方面的連貫----消息新聞的畫面到底可不可以“説故事”呢?

時間的因素是至關重要的因素。時間在本文裏的所指,是一條新聞播出所耗費的實際時間。為了增加傳播的信息量, 增加傳播的時間是一個辦法,然而,不少人願意為一出電影花費兩三個小時,卻沒有人願意為一條新聞花費等量的時間;
於是,加大單位時間內的信息量是很有效的措施。如此一來,消息新聞相比之下就短命得多了:一件事情發生了,實際過程是一小時,電影畫面可用一小時敍述,在消息新聞畫面中只允許用一分鐘;
在這種條件下,消息新聞畫面只能把事情的經過的重要節點(如發生、過程中的質變以及結果,或者當事人所在空間的轉移)抽出,在短時間內概括地表現出來。同樣是一分鐘,文字解説將近300字,基本上可以新聞要素闡述清楚,但電視畫面卻出不了幾個鏡頭。而知覺的規律是:感知一幅畫面所包含的全部信息,全景需8秒。中近景需5秒,特寫需2秒,要在一分鐘內要用畫面傳遞全部的信息是困難的,有學者曾對500條50秒至1分鐘內長度的消息新聞進行定量分析,每條新聞平均僅6.2個鏡頭,因此一分鐘內只能選擇六、七個最典型的、最富有概括性的畫面。也因此,消息新聞畫面形成不了完整的情節,不能夠呈現連貫狀態。

香港亞洲電視台的《亞視新聞》在報道“憤怒的台灣民眾在國民黨中央黨委門外示威抗議”時,在一段30秒的消息新聞畫面中,只有三個鏡頭:示威人羣人頭攢動、憤怒的民眾追打國民黨中常委委員和警察開動水炮驅散人羣。高度概括了新聞事實最重要的三個點:1、許多人不滿國民黨在台灣選舉中的表現;
2、民眾將這種不滿發泄在國民黨高層人士身上;
3,國民黨動用國家機器壓製民意。但作為事件發展的其他情況,由於重要性以及視覺衝擊力等方面不及以上三鏡頭,在“短時間內出精品”的指揮棒的指揮下,被大膽地省略掉了。

三、結語 通過電影和電視消息新聞的對比,我們發現在各自的領域中畫面與聲音的關係是不一樣的,電影聲音可有可無,但電視消息新聞的聲音是萬萬不可缺少的。缺乏聲音的消息新聞是不完整的。

而就畫面本身來説,電影畫面有完整的情節,電視消息新聞的畫面則不具有完整的情節,這是因為新聞時間因素決定了消息新聞畫面必須簡明、扼要、高度概括地反映客觀事實。

最後,對消息新聞畫面的情節不完整性下筆者的定義:是指畫面在電視消息新聞節目裏呈現不連貫狀態,在沒有聲音的條件下,不具備完整敍述事情的變化和經過的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