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葫蘆畫瓢

來源:巧巧簡歷站 2.69W

照葫蘆畫瓢(原創)

照葫蘆畫瓢

文江言

幾乎所有的學習都是從模仿開始的。學習繪畫,要臨摹;學習書法,要描紅......

其實,模仿本身也是一種功夫。比如相聲演員表演,講究的是説、學、逗、唱。其中的“學”,就是一種模仿。有些演員表演,就是靠模仿來贏得觀眾的。他們“學”得可真像!簡直達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

學習作文伊始,從某種意義上分析,就是模仿。無非是讀了人家的文章,自己也照着樣子去寫。正如俗語所説的“照葫蘆畫瓢”。比如,讀了陶鑄的《松樹的風格》,自己寫《《柳樹的風格》;讀了茅盾的《白楊禮讚》,自己寫《橋墩禮讚》......但是,學了魯迅的《一件小事》以後,人人都“......獨有一件小事......”起來,那可就不是照“葫蘆”畫“瓢”,而是照“葫蘆”畫“葫蘆”了。單就繪畫而言,照“葫蘆”畫“葫蘆”,並無可非議。可我們這裏所説的是學習寫文章呀!“照葫蘆畫瓢”僅僅是打個比方而已。作文,一定要照着“葫蘆”畫出自己的“瓢”來。

“照葫蘆畫瓢”是初學寫作者的必由之路。我所要強調的是,一定不要忘忘,無論是誰,寫文章都是為了宣傳自己的思想。如果照“葫蘆”所畫出來的,仍然還是“葫蘆”,換言之就是,你只是做了個傳聲筒,宣傳的還是人家的思想,“鸚鵡學舌”,這就違背自己的寫作初衷了。這樣學習寫作的人,將來充其量也只能做個文抄公。

學寫作文,最根本的是要模仿人家的表現方法。諸如學習人家是如何表情達意的,如何深化主題的,如何描寫人物的,如何剪輯材料的,如何安排順序的,如何寫景狀物的,如何錘鍊語言的,等等。而不是將人家的語言文字原封不動地搬到自己的習作中來。

人家的東西畢竟是人家的東西,人家的東西絕對當不了自己的。如果不經過自己的咀嚼、消化,不經過自己的加工、改造,不融進自己的思想和意識,而是將別人的話硬塞進自己的作文裏去,那麼,你筆下所產生的,就不復為自己的作品了。

有這麼一句話:“第一個把姑娘比作鮮花的人是天才,第二個則是蠢才。”這是什麼意思呢?這就是説,寫作不能形式主義地照搬、照抄。因為人家的話是表達人家的特有感受的。而自己則是要宣傳自己的思想,應該尋找能夠準確地表達自己特有感受的語言。

然而,並非人家已經説過的話,自己一概不準再説。“引用”不就是在説別人的話嗎?當別人説過的話能夠恰到好處地宣傳自己的思想時,借來用用又有何妨?語言是大家的共同財富,那一句也不是某個人的專利品。説到這裏,我忽然想起有人説過的這樣一句話:“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這話説得妙極了。咋一聽,好像很可笑,可仔細一想,又覺得實在不無道理。哪一位學者不在參考別人的東西?哪一位科學家不是踩着別人的肩膀攀登的?從別人的舊東西中,悟出自己的新東西來;將別人的話化為自己的語言,以表達自己的特有感受;參照別人的“葫蘆”,畫出自己的“瓢”來,這就是我之所謂“會抄”的意思。“會抄”是模仿,是創作;不是別人把姑娘比作鮮花,自己也簡單地把姑娘比作鮮花。

初學寫作的中學生們,應該多做一些“照葫蘆畫瓢”的練習和玩味。這樣做有一個好處,因為照“葫蘆”要畫出自己的“瓢”,所以觀察“葫蘆”就觀察得十分認真、仔細。

(朝花夕拾,《劉老師和中學生談作文》選篇,有改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