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龍潭大峽谷

來源:巧巧簡歷站 1.75W


游龍潭大峽谷

在鄉里工作的表弟帶我們去位於葫蘆島市建昌縣的龍潭大峽谷旅遊觀光。

時值仲春穀雨時節,農民們在地裏辛勤播種。由於修路的原因,我們須繞道而行,這樣我們就在山裏鄉間穿梭起來。遼西地處丘陵山地。經過上億年的地殼演變,形成許多皺褶斷塊和山間盆地。今天我們所要去的龍潭大峽谷在老大杖子鄉附近,二00四年正式闢為旅遊景點。我們的車子沿着一條鄉間小路 ,曲曲彎彎,上上下下在山間顛簸。景色也在不停地變換着。忽而四周被雲霧籠罩,忽而又云開霧散見晴天。一會兒在寂靜無人的山野穿過,一會兒又經過炊煙裊裊的村落。一會兒遭遇山重水複疑無路,一會兒又柳暗花明又一村。但見山野花簇點點,聽聞林中雞鳴鳥啼。老四禁不住隨口吟誦起來:一溪清泉澗底生,山間小路繞壁行。老翁伴牛雲裏走,偶聞雞鳴兩三聲(野雞)。車裏人齊聲叫好。途中還經過了兩個農村大集,這裏有不同於城裏超市的更豐富的物資交流,熙熙攘攘的人羣使車子放慢了速度。看着人們臉上的笑饜和滿載而歸,我們也感染到喜悦的心情。

來到龍潭大峽谷,遊客不太多。但能聽出有操着不同地方口音的訪問者。大家進入景點的石門之後,首先沿着階梯下到谷底。遠處的瀑布聲滔滔作響,水流順山落下,匯入谷中形成小溪潺潺,溪水清澈見底。大家又沿着小溪往上行,奔上游的水庫而去。峽谷的路難走的很,雖然有安裝的鐵欄杆扶助,但也讓我們這些徒手的城裏人步履蹣跚、手腳並用、氣喘吁吁。不大會兒功夫就上氣不接下氣。有當地的小孩子輕盈地蹦跳在山巖小路上幫着撿拾景點的廢品,還有當地人揹着食品飲料送入景點內叫賣,他們習慣了每天的上上下下並不覺的累。

到達水庫後,另有一番景色呈現眼前。其山其水的模樣使之有北方小桂林之稱。我們坐上小艇,沿水庫繞行一圈,對這裏的山石地貌欣賞讚歎着,感歎大自然的神奇造就這麼美麗的畫卷般的景緻。我們被告知還有一處小水庫等着我們去觀瞧,於是我們又接着沿山路跋涉前往。一路上清風拂面,眺望遠處層層山巒疊嶂,近觀峭石瀑布,小路崎嶇蜿蜒。我們拍照留影,盡攬美好風光。

一路領略景色怡人。翻過兩座山包,果然眼前又有一處潭水照壁。此處由兩三個瀑布彙集而下形成,潭水深不見底。據説多大的旱年也不會乾涸,再多的雨水也不見外溢。似有龍王居此把持,故而得名龍潭是也。我們再次乘舟遊覽一番,指指點點,聽揮漿的艄公敍述龍潭的故事。遊覽完船隻靠岸後,我們拾級而上,走出了大峽谷。回頭望去,一片平坦的川野,全然不見了峽谷的蹤影。原來龍潭大峽谷沒在地平線之下,深可達百米。不靠近前不會知道,原野之中還有這等隱藏的好去處。

出得景點,我們還興奮不已。老四和表弟聯絡了吃飯的地方。由於事先打了招呼,主人早已把酒飯備好等候多時。餐桌上除了豐盛的酒菜之外,我們還吃到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綠色小吃。主人殷勤地舉杯相讓,賓主開懷暢飲,共敍友情,直至盡興而別。

歸途中,山這邊下起傾盆大雨。等轉過一道彎,越過一道嶺,大雨蹤影皆無,地上沒有一絲雨的痕跡。顯然這就是古詩所説的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意境了。

路過四合當子鄉,表弟帶我們去看了一座金代的石橋。這座橋迄今已有近九百年歷史了。現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遺址。石橋橋體堅固完整,我拍了照片留念。大家可在我的相冊中看到。

日頭偏西,我們一行人心滿意足的回到了家,結束了此次的旅遊觀光。今天我們驅車來回二百多公里,所見所聞真是豐富多彩。龍潭大峽谷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看客朋友如有興趣,可前往觀賞,相信一定會使你不虛此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