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面文章正面做

來源:巧巧簡歷站 3.21W
反面文章正面做


反面文章也要正面做。這是我高中時一位語文老師給我的教誨。
七十年代後期,我國中升高中,雖然我的成績已能選擇全市最好的高中,但語文只考了57分。雖然我從國小開始就一知半解地背了不少古詩,但作文還是我最頭疼的事。
在我國小和國中的敍事作文裏,常常是這樣開頭的:“今天,晴空萬里,陽光燦爛,我們排着整整齊齊的隊伍去野營……”
在我寫的十篇日記裏,有七篇都是“今天我幫奶奶掃地……”
是稽山中學的兩位語文老師改造了我,一位姓楊,一位姓洪。楊老師給了我作文的激情和想象,洪老師給了我作文的格。
楊老師是我高一、高二時的語文老師,他把我高中時代的第一篇作文改得面目全非,然後讓我整理重抄,再在課堂上朗讀自己修改後的作文,還給了我熱情、肯定的表揚。
這樣一種感動、自信、理解和榮耀徹底把我征服,讓我成為楊老師語文課堂最忠實的學生。並努力以背詞彙、背課文、背成語來表現我的感激,還把報刊上的一些好短文、好論述、好描寫滿滿地抄了四五個本子。將近一年之後,我的作文就偶爾成為班裏的範文了。那時,我愛讀魯迅的雜文,把魯迅的犀利口吻學了十之七八。
高二時,楊老師講述投醪河的故事。投醪河是一條古老的小河,緊挨着流淌在稽山中學的面前,相傳兩千多年前越王句踐出兵伐吳,發兵時老百姓送來了兩壇陳酒。句踐下令把酒倒入河中,讓全軍將士掬水共飲,留下了“三千越甲可吞吳”的英雄佳話,也為我們留下了這一條象徵着君民同苦樂、上下一條心的投醪河。
老師要我們以投醪河為題寫一篇作文。當時學校盛行學農勞動,勞動中,老師和學生就用投醪河的水稀釋糞肥,然後在河裏洗刷糞桶擔勺。在聽了老師的故事後,我感到在這樣一條英雄的河裏清洗糞桶,實在是件很令人厭惡之極,於是寫了一篇慷慨激昂的雜文,把魯迅的罵人和諷刺的風格學了個痛快淋漓。由於我們當地把糞稱之為“料”,我的文章題目就叫《投醪乎?投料乎?》。
這樣一篇文章,是很讓老師苦笑不得,難下評語的。
楊老師看了我的文章,很貼心地與我作了交流,告訴我説:魯迅的口吻是用在舊社會對付敵人的,在現在的社會裏,即使你以後參加了工作,也要記住,要反面文章正面做。
雖然當時並不很以為然,但我慢慢覺悟到:正是老師用自己赤熱的心,才把我這個語文基礎很差的學生,從反面文章做到了正面。
反面文章正面做,這不僅僅是文章的道理,也是做人的道理。它指導我從另一個角度去處理工作和生活中的矛盾,把矛盾的對立面柔和成自己的肩並肩,成為和諧温馨的朋友。
當我悟到這一點的時候,我就從不與人吵架了。工作中即使有爭執,也從來直侷限於事理,決不詆譭對方的人格。並努力地把自己的理念感染給周圍的人。
在一次課餘工作中,我問楊老師:以後我該如何報答你呢?老師回答説:只要你能寫得好文章,能用文章去講道理,那就是對我楊老師的最好報答。
楊老師的語言很平淡,也沒有高要求,但都讓我有深刻的記憶。畢業之後,不管我穿越了多少物慾世界的路,但當我偶爾在哪個場合碰到楊老師的時候,我知道我的眼睛和心,都會有純潔的瞬間。
高三時我轉讀文科班,教語文的為洪老師。洪老師讓我懂得了論述文的一個“格”字,也就是要在心裏有一個文章的結構格式,才能抓住論説文的重點,很快地完成應試作文。雖然一個“格”字束縛下,有時文章無法寫得舒暢,但卻高速有效。
我常常想:文章要有格,其實人更要有格,才能做得挺直。
現在,我已不知道楊老師和洪老師住在哪裏,又有多少蒼老了,但我的心裏始終銘刻着他們的名字——紹興稽山中學的楊光法、洪定國。寫文章和做人都要有格,反面文章儘量要從正面做的道理,也一直與他們的名字一樣,烙在了我的心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