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信仰的味道做合格共產黨員||黨課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7W

需要我們自己努力,只有拼搏過、努力過、奮鬥過,才能品味到信仰的味道。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品味信仰的味道做合格共產黨員||黨課。希望大家喜歡!

品味信仰的味道做合格共產黨員||黨課

同志們: 

今天,來到組織部和大家一起過黨日,安排我就“品味信仰的味道”與大家作個交流。這麼考慮是因為組織部作為黨建直接抓建機關,黨員幹部必須在信仰上更堅定、信念上更執着。同樣這也是落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具體舉措,是落實領導幹部上黨課要求的見效之舉,這個方面省委、市委的領導做了很好表率,各級黨員幹部要看齊盡責做好。

今天授課主要從把握信仰的內涵、品味信仰的味道、找準信仰的差距、踐行信仰的要求等四個方面進行交流。

一、把握信仰的內涵

什麼是信仰?從字面上看,“信”是“人”加“言”,就是人説過的話;“仰”是“人”加“印”,就是人走過的足跡。説的話加上走的路,代表着人的志向和追求。《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為:對某人或某種主張、主義、宗教極度相信和尊敬,拿來作為自己行動的榜樣或指南。

《黨章》總綱上來就講,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黨的行動指南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習主席曾經指出,不管是釋迦牟尼、穆罕默德還是耶穌,誰證明過有“天堂”?但信徒都信仰。然而當前,個別黨員認為共產主義太遙遠,自己看不到、子孫也看不到,於是就不信馬克思主義,信奉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實用主義。

難道,就因為我們現在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距離實現共產主義很遙遠,就不信了?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就是要牢牢把握深入學習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錘鍊忠誠幹勁擔當的政治品格,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偉大夢想共同奮鬥。要想實現這個目標,根本上就是要堅定共產黨員的信仰。主要包含三個方面含義:一是樹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信仰;二是堅持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三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下面,我着重圍繞這三個方面來和同志們共同理解。

(一)樹立馬克思主義理論信仰,鑄牢共產黨員實現人生價值的精神支柱。莊子在《知北遊》中講:“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説。”莊子意在表明: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規律。規律要靠我們去發現。人類社會的發展也有自己的規律。馬克思主義理論正是向我們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他通過創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哲學方法論,通過政治經濟學批判深刻提示了資本主義形成、發展和滅亡的必然規律,指出了科學社會主義最終必將全面勝利的歷史發展趨勢。

1999年,由英國劍橋大學文理學院教授們發起,評選“千年第一思想家”,結果是馬克思位居第一,而被習慣公認第一的愛因斯坦卻屈居第二。緊隨其後,英國廣播公司(BBC),又以同一命題評選“千年第一思想家”,在全球互聯網上公開徵詢投票一個月。彙集全球投票的結果,仍然是馬克思位居第一,愛因斯坦第二。2005年7月,英國廣播公司又以古今最偉大的哲學家為題,調查了3萬名聽眾,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榮登榜首,居於第二位的蘇格蘭哲學家休謨得票率僅為12.6%。西方其他著名思想家柏拉圖、康德、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等更是望塵莫及。為什麼馬克思能夠獨佔鰲頭呢?我想,主要是因為馬克思所創立的理論是科學的理論,它經得起任何歷史和實踐的檢驗。

當今世界上公認有三大宗教:基督教信仰上帝,認為人與生俱來就有原罪,只有上帝才能拯救自己。伊斯蘭教信仰真主,認為今生虔誠信仰真主,後世就是天堂。佛教認為,小乘佛法修度自身,大乘佛法修度眾生。但不論是哪種宗教,總是教導信徒放棄對現實幸福的追求,而是求諸內心修煉,以達安於現實的苦難。

我國唐代著名大詩人韓愈曾經給當時的憲宗皇帝上了一道奏章《諫迎佛骨表》,勸皇帝不要信佛,他認為信佛是很不靠譜的事,而在當時,由於皇帝的提倡,舉國上下信佛活動幾近達到瘋狂程度,寺院甚至可以免税,結果豪強地主紛紛名義上把土地捐給寺院,實則是為了逃税。韓愈在奏章中詳細闡述了佛教帶來的危害,並説自東漢以後所有信佛的皇帝就沒有一個長命的,説明信佛不可靠。韓愈因此惹怒皇帝差點被殺頭,遭貶後寫了一首詩:“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漳江邊。”他寫詩明意,不改初衷。韓愈作為封建士大夫尚且有如此清醒,何況我們共產黨人呢?我們共產黨人真正的信仰是馬克思主義,完全是為着廣大勞苦大眾翻身解放。

我們的信仰不同於任何宗教信仰,相較任何宗教信仰,一個是求諸內心,一個是求諸行動,前者是宗教信仰,後者是科學信仰。馬克思主義及其政黨指引帶領人民羣眾通過實踐和變革,運用客觀物質力量改變不合理現實,以實現現實的幸福。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講:“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1945年黨的七大的閉幕詞中,毛主席就曾鼓勵全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一定要堅持下去,一定要不斷地工作,我們也會感動上帝的。這個上帝不是別人,就是全中國的人民大眾。”馬克思主義信仰就是對人民的信仰,這一信仰高尚而光榮,無數中國共產黨人用自己的汗水、熱血甚至生命,為着民族的獨立解放,國家和人民的繁榮富強,默默實現着這一信仰。

(二)堅持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永葆共產黨人對全人類終極人道關懷的政治追求。習近平同志強調:“沒有遠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產黨員;離開現實工作而空談遠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產黨員。”《黨章》規定: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關於共產主義是什麼,馬克思在《法蘭西內戰》中有回答,他説,那就是讓資本為勞動服務,只有開放壟斷在極少數人手裏的金融和資本,為一切勞動者服務、為聯合起來的勞動所用,才能真正實現“個人所有制”。這樣的“資本自由化”才是真正的自由的基礎。

馬克思説:人們的交往方式構成了一定的社會關係,這個社會關係是一切的基礎,在社會交往之上方才是經濟交換,而在經濟交換方式之上才有相應的政治組織方式。所以,無論是市場經濟也好,資本主義也罷,都要依賴於社會合作關係的存在。人類的社會關係中天然地包含着各盡所能、按需分配、互助合作的因素,即使資本主義社會也離不開社會合作。

馬克思所説的共產主義,有着極為樸素的現實基礎,也絕對不像藍天那麼遙遠,因為共產主義一天也沒有離開過我們,它像空氣一樣與我們相伴:當你幫助一個需要幫助的人,你尊重每一個辛勤工作的勞動者,憎恨一切為富不仁的剝削者,那種在相互之間油然而生的“集體無意識”就是在我們身邊遊蕩着的共產主義的“幽靈”。我們為什麼稱雷鋒為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就是因為在他身上體現了共產主義的思想風範和道德品質。在一定意義上,共產主義的理想與儒家的大同理想有相通之處,在《禮記•禮運》篇中借用孔子的語言這樣來描述大同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閉,是謂大同”。這樣的大同社會理想一直都滲透在我們民族的血液當中。

我們共產黨人要實現的共產主義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我理解,就是整個人類社會的全體的“集體無意識”表現出“自由個性”的共產主義社會目標。馬克思説,在這樣的社會中,“每一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所有人自由全面發展的條件。”今天,我們黨提出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正是近現代以來的民族夢、國家夢、人民的夢。向着這一夢想努力,實現這一偉大夢想,就必須更加堅定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向着這一人類崇高的目標去不懈奮進。

(三)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高擎共產黨人新時代團結凝聚的精神旗幟。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它的基本原理無疑是正確的,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我們黨追求的共產主義最高理想,只有在社會主義充分發展的基礎上才能實現。社會主義制度的發展和完善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黨領導人民歷盡艱辛開闢的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確道路,我們必須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鄧小平同志曾經説:“我們實行改革開放,是怎樣搞社會主義的問題。作為制度來説,沒有社會主義這個前提,改革開放就會走向資本主義。”

著名經濟學家胡鞍鋼教授指出,中國從改革開放一開始,就面臨三條道路的選擇:一條是“老路”,突出表現是“兩個凡是”。這條路沒多長,1982年黨的十二大召開之前就到頭了。另一條是“新路”,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它是由三大要素組成的:一是現代化因素,二是社會主義因素,三是中國文化因素。這就是我們所看到的過去30多年的歷程。還有一條是“邪路”,就是轉向資本主義道路,也就是我們所看到的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的歷史軌跡。

在這個過程中,蘇聯東歐的共產黨領導人和知識分子熱衷於宣傳推廣西方的“普世價值”,他們既是社會主義大廈內部的定時炸彈,也是國家解體、歷史倒退的受害者。現在他們有不少人痛定思痛、反思反省,也有不少人非常羨慕中國,因為中國不僅避免了走上邪路,而且成功開拓了社會主義新路。這才是人間正道。

中國所以能夠迅速崛起,從根本上説,是新中國的社會主義,消滅了壟斷着信用和投資的大資產階級,打倒了以四大家族為代表的大官僚資產階級,而這個階級也是利用、協助國外資本向中國人民放債的掮客。舊中國,在帝國主義的欺壓下,中國的金融機制只是為了賠款、借款而設置的,那樣的信用機構、金融機構把中國的財富集中起來無非就是為了輸送到國外去,根本談不到服務支持中國的實業和民生。我們看到在電影、電視、歷史書中經常有叫做“買辦”的一幫人,所謂“買辦”,在舊中國,是指外國資本家在華設立的商行、公司、銀行等所僱用的中國經理人。

他們依附於帝國主義,適應帝國主義侵略掠奪的需要,同時又與本國封建官僚、富農及其舊勢力相勾結,損害國家和民族利益,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中最反動生產關係的代表,是帝國主義剝削和壓迫中國人民的工具和奴才。現在上海市政府所在地,解放前是一家廣東商行,名叫匯豐銀行。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匯豐銀行被英國合夥人壟斷,先從事鴉片販賣,後從事高利借貸業務,成為設立在上海的外商獨資銀行,匯豐銀行就是靠掠奪中國發家的。

新中國的社會主義,把資本支配勞動這個邏輯顛倒為勞動支配資本,從而使金融領域、資本活動能夠真正為產業發展服務,為普通勞動者服務,並用無產階級專政這隻手把兩極分化關在了制度的籠子裏,使社會財富的分配更加公平、社會關係更加平等、生產力的發展更加順暢。

我們要建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決不是以美國為樣板的劫掠成性的金融資本主義,也不是所謂的國家資本主義,而是全面超越資本主義的富有鮮明中華文明特色的社會主義。這正如毛澤東指出的那樣,“我們有充分的信心,克服一切艱難困苦,將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的目的一定要達到,我們的目的一定能夠達到。”這就是我們的堅定信念。

習近平同志告訴我們,堅定理想信念,要從我們走過的道路去體會和認識。道路決定命運。我們黨歷盡千辛萬苦探索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已被實踐證明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鴉片戰爭前,民族沒有大的危機,只有中華民族內部的動盪,因為幾千年農墾文明沒有變,文化沒有變,經濟沒有變,政治方式沒有變,只是政權在變。但是鴉片戰爭後,是農墾文明與工業革命的矛盾,那時中華民族救亡圖新走了4條路:

一是王朝封建主義道路——洪秀全太平天國運動,走不通。

二是改良封建主義道路——洋務運動、張之洞等1861年發起,是承認基本制度基礎上的改良,通過33年的建設,有了明顯進步,器物可以了,但制度不行,甲午戰爭失敗,財政制度、封建皇室制度、審計制度、選拔作用制度都存在突出問題,建北洋海軍的錢用於建頤和園,海軍7年未添一條艦,審計不周全,依法盛行,炮口大但彈藥少,炮彈大但裏面摻着沙,包括選拔作用制度,最終還是失敗了。

三是君主立憲資本主義道路——戊戌變法100天,沒有成功,對社會衝擊大,封建勢力太強大,當時要裁撤無用官僚,取消八股文等,得罪了官員和知識分子,也沒有成功。

四是民主共和資本主義道路——民主成功了,但革命失敗了,辛亥革命的成果落入北洋軍閥手中,私家軍隊官兵只認首領,軍閥和下面人形成利益共同體,眾所周知,走馬燈似的換了幾任軍閥當總統。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選擇了馬克思主義,意味着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成功走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這是一條建國立國之路;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是一條富國強國之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體現了黨的最高綱領和基本綱領的統一,又體現了中國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既符合我們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又是名副其實的科學社會主義。正如習主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科學的選擇,是黨90多年奮鬥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不管世界風雲如何變幻,只要我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定地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走下去,就一定能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這具有歷史必然性。

二、品味信仰的味道

平時我們一旦提到信仰,很多同志就感覺信仰太虛幻縹緲,離我們很遙遠。遙遠嗎?其實並不遙遠,她是有味道的。生活中,我們常常把“酸甜苦辣鹹”比作人生“五味”。用味覺作比方,既是人類本能最真實的體現,也是對多彩人生最貼切的比喻。追溯歷史,從中國共產黨成立的那天起,共產黨人的靈魂就被深深地貼上了信仰這個神聖的標籤。

其魂魄中無處不閃耀着黨的信念和光輝,基因中無處不遺傳着黨的信仰和執着。所以,構成共產黨人脊樑的不是骨頭而是信仰。為了信仰,無數共產黨人在不懈努力奮鬥和追求;為了信仰,一代代共產黨人用具體生動的實踐為之詮釋。從此,信仰在共產黨人那裏變得那樣具體,那樣鮮活。不知何時,共產黨人的信仰中也飽含着“酸甜苦辣鹹”的靈魂“五味”。

(一)甘之如飴,允吸解渴——品嚐信仰“甘甜”的味道

1920年的春夜,浙江義烏分水塘村一間久未修葺的柴屋。兩張長凳架起一塊木板,既是牀鋪,又是書桌。桌前,有一個人在奮筆疾書。母親在屋外喊:“紅糖夠不夠,要不要我再給你添些?”兒子應聲答道:“夠甜,夠甜的了!”誰知,當母親進來收拾碗筷時,卻發現兒子的嘴裏滿是墨汁,紅糖卻一點兒也沒動。原來,兒子竟然是蘸着墨汁吃掉粽子的!他叫陳望道,他翻譯的冊子叫《共產黨宣言》。

墨汁為什麼那樣甜?因為墨汁中充滿了信仰的味道。在陳望道心中,共產主義就是甜的,為共產主義奮鬥就是甜的。他是那樣的樸實、那樣的純粹,樸實的不含任何雜質,純粹的如孩童般的天真。但就是這樣天真的品嚐信仰的味道,托起了中國共產黨的希望,就是像陳望道這樣一羣革命先輩,讓中國共產黨一次次的戰勝苦難走向輝煌。

談到墨汁的甜,讓我想到一個也與甜味有關的故事:猶太人是信奉基督教的民族,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能夠從小就熱愛自己的教會,父母們從年幼時就在《聖經》上塗抹蜂蜜,讓小孩子舔舐。目的就是要從小告訴孩子們《聖經》是甜的,要熱愛。結果顯而易見,20多億的基督教徒每天都要飽含深情誦讀《聖經》,每週都要堅持做禮拜,這已經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們的行為已經將信仰滲入骨髓,影響着一言一行。

(二)心酸苦楚,悲壯鏗鏘——品嚐信仰“酸苦”的味道

“夜晚,被俘的女戰士全部押在冰河上蹲着,三十多人都穿着單薄的衣服,好多人逃散時跑掉了鞋子,正在來例假的女兵在冰寒和飢餓中昏死過去。有人企圖逃跑,馬家軍揮舞着大刀血光四濺。被馬匪淫辱的女戰士,悽慘悲涼的呼叫聲令遠山戰慄。”這是軍旅作家張春燕在《向東找太陽—尋訪西路軍最後的女戰士》一書中對女戰士慘痛經歷的真實敍述。1936年冬到1937年春,西路軍在河西走廊慘遭失敗,1300名女戰士大多被俘虜,受盡摧殘蹂躪,長期蒙受不白之冤,有的還頑強活了下來。

每讀於此,心酸悲傷、虐心痛楚油然而生。如花似玉的年齡,本應待字閨中或相夫教子,是信仰讓他們走上了截然相反的人生旅途。悲劇就是把世間最美好的事物一點點的撕碎呈現在你眼前,我想這些西路軍的心酸歷程和痛苦經歷正是在用自己的悲劇去詮釋信仰的“酸苦”味道。

“痛苦難道是白忍受的嗎?不!它應該使我們偉大!”每當托馬斯·曼的這句話浮現腦海時,讓我對這些女戰士的壯舉有了更加具體的認識:她們昨天遭受的“痛苦”,我們今天閲讀的“酸澀”,正是為了將來的“不苦”。歷史是用激情和痛苦創造的,信仰是用悲壯和勇敢實踐的。

品嚐信仰“酸苦”的味道,讓我們懂得了信仰的力量和魅力。它的魅力就在於陳樹湘落入敵手後犧牲的壯烈,在於江竹筠倒在黎明前的堅貞,在於楊靖宇剖胃之後敵人的敬畏。信仰讓人步履堅定,踏步有聲。“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信仰的鼓舞下,不憂過去,不懼未來。面對革命先輩們品嚐的“酸苦”,審視當下,我們共產黨員能否忍受當年那些“酸苦”?面對困難,我們能否真正做到不逃避、不退縮?

(三)辛辣刻骨,鹹淡如初——品嚐信仰“鹹辣”的味道

“當時的大雪山名叫夾金山,還有其他幾座不知名的大雪山,位於懋功的南面,山高入雲,山頂終年積雪,由於高山嚴重缺氧,正常人走起來都會感到渾身無力,我們翻越的工作是用碎布、棕氈撕成條包裹的草鞋和穿在腳上帶釘子的土製登山鞋,翻越的條件是每人在山腳下喝一碗熱薑湯,口袋裏揣着幾個紅辣椒。”這是老紅軍周明人生回憶錄中對於爬雪山的記述。

為了驅寒,紅軍戰士克服乾糧短缺、條件惡劣等種種困難。冷了吃點辣椒,辣椒吃完了就依偎取暖或雪坡打滾。在補給極度匱乏的情況下,許多原本不能吃辣的戰士喜歡上了辣椒,並不斷品嚐着信仰“辣”的味道。信仰的“辣”味讓他們不畏險阻,完成了人類歷史罕見的遠征。

這次遠征歷經2年,15個省份、20多座巨大山脈、30多條河流,海拔最高的廣袤濕地,遭遇戰400場,平均3天1次激烈戰鬥,每天平均急行軍50公里以上。創造奇蹟的正是中國共產黨,也正是真正懂得信仰“味道”的中國共產黨人,才有信念完成這一震撼世界的偉大壯舉。

如果説“辣”味品嚐到的是信仰的震撼,那麼“鹹”品嚐到的是中國共產黨人信仰堅定、艱苦奮鬥、團結一致的味道。井岡山時期,敵軍再三圍剿,根據地物資極其匱乏。在生死存亡的危難時刻,朱德同志對全體紅軍官兵強調:“有鹽同鹹,無鹽同淡”。同樣是鹽的故事,紅軍師長張子清在一次戰鬥中身負重傷,在生命垂危之際,他拿出珍藏已久的一點點鹽巴,囑咐醫護人員拿去化為鹽水,趕緊為其他負傷的戰友清洗傷口。護士不忍心,他卻一字一句地下命令:這點鹽巴必須全部用在戰士們身上,挽救戰士的生命最要緊!

品嚐着信仰的“鹹辣”味道,感受着革命先輩們精神高地的富碩。劉亞洲上將在其《紅山九品》之“信仰”一文中寫道:“精神的構建在今天比物質的構建要重要百倍,沒有精神的中國是不會過上好日子的。”當今,生存環境已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缺衣少食、吃辣取暖、讓鹽救命的情形不太會發生,對黨員信仰的考驗也不像戰爭年代那麼嚴峻了,但對黨員的標準要求卻絲毫沒有降低。

成有儉、敗由奢的古訓我們必須牢記。被譽為“清貧主席”的方誌敏曾掌管數百萬經費,但被敵搜查時,身上竟只有一支鋼筆和一塊懷錶,他在獄中寫下《清貧》袒露:“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革命者能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

信仰的“五味”在於:即使跌落在死蔭幽谷,也能揚起升騰的雙翼;即使再卑微的靈魂,也能發現存在偉大的意義和使命;即使身處惡劣的環境,也能持守崇高至善的純淨心靈。我們要記住,這些只有真正共產黨人才能品嚐到的味道。

三、找準信仰的差距

習近平總書記在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對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得“軟骨病”,就會在風雨面前東搖西擺。”當前,這些問題,在我們當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主要表現為:

一是思想認識的“一般人”。就是思想認識上不去,對黨的認識理解不深入。有的黨員忽視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學習,思想空虛,是非不辨,方向不明,對黨的方針政策理解不深刻;有的黨員嚮往西方價值觀念,感覺社會主義制度不自由、不民主,感覺西方國家經濟發達、武器先進、生活優越;有的黨員“堅定政治信念、站穩政治立場”喊得震天響,在意識形態領域鬥爭中卻迷失方向;甚至還有的黨員“嚴明政治紀律、嚴守政治規矩”喊得震天響,暗地裏卻形成“貪腐生物鏈”“人身依附鏈”,搞起小山頭、小團伙,這些個別黨員信仰長了“蟲”,思想生了“菌”,精神發了“黴”,是隱藏在黨內部的“蛀蟲”。

二是能力素質的“普通人”。一個人在單位立足,要靠素質立身,黨員更要靠素質立身。但是我們中的一些黨員,能力素質不強,大事幹不了、小事不會幹。特別在主題教育中,有的制定方案“量體裁衣”不精細,把上面的下發的方案抄一點,其他單位計劃拿來改一點,改頭換面成了自己的;有的宣講理論“深入淺出”不透徹,大形勢講不清、小問題析不透,自己都搞得雲裏霧裏迷迷糊糊;還有解決問題“對症下藥”不去根,對本單位建設的特點規律缺乏有深度的瞭解掌握,對基層建設的實際狀況缺乏第一手的鮮活材料,對人民羣眾的喜怒哀樂缺乏近距離的感同身受,工作上得過且過,不求上進。

三是入黨前後的“兩面人”。有的將黨員身份利益化、資本化,把入黨看成撈取政治資本、抬高自身“價碼”,目的性、功利心太強,沒有真正從思想和政治的高度看待黨員身份,認為入了黨任務就完成了,想怎麼幹就怎麼幹,“入黨前拼命幹,入黨後鬆一半,轉了正靠後站”;有的黨性鍛鍊不夠、黨員意識不強,不主動按時交納黨費,甚至連繳納多少黨費、繳納比例基數是多少、自己的入黨介紹人是誰都搞不清。比如個別外學和借調的黨員,沒有及時彙報思想、繳納黨費,回來也不主動彙報,忘了自己還是組織的人。

四是執行命令的“打折人”。有的在其位不謀其政、不盡其職,工作不是想着怎樣高標準完成,而是怎樣省勁怎麼來,一級一級打折扣,到最後就是不及格;有的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缺少吃苦耐勞精神,習慣於靠老套路做工作、憑老經驗辦事情,工作沒有特色和亮點;有的不講職業道德,拿資歷要待遇,組織找時不見人,有好處時往前衝,典型的“有利有人、無利無人”;有的沒提拔有意見,崗位不滿意有牢騷,這些都是“打折人”的體現。

五是被動應付的“慵懶人”。這類人不是不會幹,而是甘於平庸,不想主動幹。有的平平安安佔位子、忙忙碌碌裝樣子的“太平官”;有的遇着問題繞道走、看到羣眾躲着行的“逍遙官”,有的是處世圓滑,遇事找藉口、有事找託詞的“滑頭官”,平時工作簡單應付一下也能過得去,不用太較真;有的精神狀態不好,對工作缺乏活力、缺乏激情,圖清閒,怕麻煩,靠領導壓、靠上級推,不催不動,不推不走,工作十分被動。有的在基層一線工作時間相對較長,朝氣不足,暮氣有餘,缺乏年輕人應有的風風火火的闖勁和敢作敢為的幹勁。

六是矛盾面前的“老好人”。有的對原則問題和違規現象,睜隻眼、閉隻眼、不願管、不敢管,只想當“老好人”,不願當“黑包公”,怕得罪人;有的把沉默是金作為處世信條,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壞事藏着掩着,遇人一團和氣;有的對身邊人縱容包庇、放任自流,對問題不及時提醒制止,甚至還想方設法找幹部開綠燈;有的批評和自我批評不敢講真話、戳麻骨,導致黨內生活庸俗化,嚴肅性、原則性、戰鬥性缺失。

七是紀律約束的“自由人”。有的自我要求不嚴,想去哪就去哪,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淡忘了法律規定和規章制度的約束;有的對組織決策部署軟磨硬拖、討價還價,當面不説、背後亂説,開會不説、會後瞎説,散佈與上級精神相悖的言論;有的自由散漫搞特殊,不參加組織生活,不參與集體活動,嚴人不嚴己、嚴下不嚴上,把自身置於組織的管教之外。

八是日常生活的“享樂人”。有的玩心較重,常常抱着手機自己玩自己;有的一有時間就往外跑,藉着下基層的名頭到處轉,甚至還頂風違規吃喝,心思精力沒有放在工作上;有的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享樂思想逐漸暴露,好事不學也不會,壞事不學卻自通;有的享樂思想收不住,貪圖安逸,作風腐敗,甚至違法亂紀,給部隊安全管理帶來嚴重隱患。貪圖享樂只會讓自己越走越遠,必須努力克服。

九是工作任務的“旁觀人”。有的模範帶頭作用不好,別人乾的熱火朝天,自己在邊上抽抽煙、歇歇腳,甘當“旁觀人”;有的份內事不親力親為,以老黨員自居,推給別人幹,自己能少幹就少幹;有的看着別人忙得滿天飛,自己卻無動於衷,不知道幫幫忙、搭把手,認為自己的任務能完成就行;有的榮譽感和責任心不強,困難挑戰面前不能主動作為、彰顯存在,凡事依靠主官推動,有損黨員身份,要引起重視。

十是羣眾身邊的“陌生人”。有的高高在上,身在基層不能和羣眾打成一片,而是在自己的“小圈子”裏玩,與人民羣眾想不到一處、幹不到一起、玩不到一塊;有的不尊重人民羣眾主體地位,不注意人民羣眾切身利益,工作唯上不唯實,得不到羣眾信賴;有的不懂走好羣眾路線,不善與人民羣眾談心交心,不徵求人民羣眾意見建議,心中無羣眾、腦中無招數,靠拍腦袋做決策,幹工作想當然。

四、踐行信仰的要求

做一名合格黨員,根本是堅持聽黨話、跟黨走,核心是把黨的利益、組織的利益高高舉過頭頂,路徑是全心全意為人民、一心一意幹工作,為黨奉獻一切。

一是正確對待利益得失。這利益指的是黨員幹部的成長進步。不少黨員幹部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為單位做出了很大貢獻,到頭來因為種種原因沒能提拔重用,作為共產黨員的我們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記得入黨誓詞有這麼一句話“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積極工作是我們對黨的莊嚴承諾,如果我們把積極工作等價為提拔重用,就會喪失共產黨員應有的黨性原則、就會違揹我們曾經許下的諾言,與普通羣眾就沒有區別。怎麼正確對待利益得失呢?

①要端正利益觀。《黨章》總綱中講到“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羣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這種堅持大局、把人民利益高高舉過頭頂的利益觀,就是共產黨人的利益觀,我們必須時刻謹記。

②要克服攀比心理。堅持做到不在組織面前計較利益得失、不在工作中計較付出多少、不與他人比較功勞大小,要比就比思想、比工作、比能力、比作風。③要保持平常心。不能因為利益得失影響工作積極性,作為黨員我們自身要調整認識視角,保持平衡平和心態,從大局和長遠出發,要冷靜、客觀、全面的總結自己得與失,做到處事不驚、臨危不懼、幹勁不減。

二是正確對待挫折挑戰。這裏講的是我們如何善始善終、如何迎難而上、如何一往無前,主要有3個方面:

①要保持定力。無論面對怎樣的艱難困苦,都要始終積極向上、始終堅持真理、始終與險阻作鬥爭。通常,做一件、兩件好事容易,但做一百件、一千件、一輩子好事就很難,如果做到了就是英雄,就是一個平凡而偉大的人,如果因為做一兩件好事不被別人認可而感到難過,那就是缺乏定力的表現。

共產黨人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是一個還很遙遠的目標,但當前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非常接近實現的觸手可及的目標,不管遠大目標還是近期目標,都離不開每一名黨員的努力,如果因為一兩句話就放棄,還是合格的共產黨員嗎?

②要善於引導。日常工作中,難免會有人對我們不理解,甚至對我們的追求挖苦諷刺,對我們的工作指手畫腳,對我們的失誤添油加醋。究其原因,還是他們思想認知水平不高或者是別有用心,我們要理直氣壯地運用黨的創新理論去宣傳引導他們,積極傳導正能量去教育説服他們。

③要堅持鬥爭。這裏鬥爭,就是對有損黨的權威和形象的錯誤言論及行徑,要依據客觀事實和建設發展成果去有力批駁,旗幟鮮明地與我黨宗旨相違背或威脅、損害我黨形象的壞人壞事作鬥爭,不讓歪風邪氣在黨內滋生,不讓政治生態受到污染。

三是正確對待犧牲奉獻。入黨誓詞中有這麼一句話,“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作為黨員,犧牲是我們的義務、是職責、是承諾,我們不能把“為事業犧牲多少、為組織奉獻多少”當作邀功請獎的籌碼,而是要堅持做到3個看齊:

①向先烈前輩看齊。革命戰爭時期,面對強大的敵人,共產黨人義無反顧,用鮮血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據統計,為了民族解放,共產黨先後犧牲了350萬黨員。代代要有傳承,代代要有擔當。作為後來人,犧牲奉獻精神不僅不能忘、不能丟,還必須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發揚光大。

②向先進典型看齊。每逢黨的重要紀念日,黨中央都會召開大會,表彰優秀共產黨員,他們雖然來自不同地區、不同崗位、不同民族,但都是在自己本職崗位上兢兢業業、默默奉獻,得到了組織認可和羣眾認可。就是我們身邊,每年也會有表現突出的黨員受到表彰,只要你付出了、你奉獻了,羣眾和組織都會看在眼裏、放在心裏、記在史冊。

③被廣大羣眾看齊。回望中國革命、建設、改革歷程,變化的是時空方位,不變的是共產黨人擼起袖子加油乾的實幹精神。“喊破嗓子不如甩膀子”。作為黨員,我們光有犧牲奉獻的想法還不行,必須立足實踐、付諸行動,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在實踐中錘鍊犧牲奉獻的品質,在實幹中成就強國復興的事業,真正成為羣眾看齊的榜好樣。要知道,事業只有幹出來的精彩,沒有等出來的輝煌,快樂每從辛苦得,便宜多自吃虧來。

四是正確對待民主權力。正確使用民主權力是我黨建黨治黨的精髓,是我黨發展壯大的寶貴經驗,只有正確使用民主權力,才能團結羣眾、和諧氛圍、凝聚力量。

①要虛心聽取意見。不管是黨員領導幹部,還是基層組織、普通黨員,在個人發展和單位建設上,只有堅持“從羣眾中來到羣眾去”,深入一線聽取羣眾意見建議,把羣眾“滿不滿意、高不高興、答不答應”作為衡量工作的標準,才能確保有的放矢、有所作為。

②要堅決整改問題。對於羣眾提的意見,我們要秉着“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心態,積極改正自身問題,不要等小問題拖成大問題,現實問題拖成歷史問題,到最後只會坑了組織、丟了民心、害了自己。

③要客觀反映問題。在當前正風嚴紀的大形勢下,反映問題、指出問題、解決問題已經形成了常態,如實反映問題是我們的權力,積極解決問題是我們的責任,要三思而行。但是懷着個人目的,不屬實告狀是嚴重損害單位建設和違背個人品行的一種不負責不道德行為。紀委發現一起,要倒查一起,絕不姑息。

五是正確對待紀律約束。自律是一種美德,也是對共產黨員的基本要求。自律就是要用黨內法規來嚴格要求自己,這種嚴格有時超過了法律的嚴,即我們經常講的“紀嚴於法”,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紀律處分條例》更是傳導了這方面信息和壓力。如何守好紀律?

①學法懂法。這是依法指導和開展工作的基本前提,只有知之深切,才能用之自覺,我們要充分認清黨內法規是規範黨員言行舉止的警戒線、高壓線和生命線,注重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抓好學習理解,真正使法規制度入腦入心、入言入行。

②畏法守法。明太祖朱元璋有一次問文武百官,天下何者最快樂?有人答權傾天下者最快樂,有人答富甲天下者最快樂,朱元璋聽後不置可否,一位叫萬鋼的大臣回答“畏法度者最快樂”,朱元璋聽後大加讚賞。紀律是塊鐵,誰碰誰流血;紀律是塊鋼,誰碰誰受傷,作為黨員,不管在哪個崗位上,都逃不了黨規黨紀的約束,只要觸碰底線,就要受處理。對組織的紀律規矩、上級的禁令要求,我們時時都要有敬畏之心。

③尊法用法。各級黨組織要用好黨內法規,依法依規開展黨內政治生活,讓黨員在黨課教育、彙報思想、批評與自我批評中,不斷修正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對違反規定的黨員要及時批評教育,對屢教不改的要進行提醒談話,對問題嚴重的要實施黨內處分,以此敦促大家不越界、不踩線、不打擦邊球。

同志們要切記: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的重要手段,在自律中超越自我、成就自我,不自律會慢慢摧毀一個人的心智、外貌甚至人生。就像康德所説,假如我們像動物一樣,聽眾慾望、逃避痛苦,我們並不是真的自由,因為我們成了慾望和衝動的奴隸。我們不是在選擇,而是在服從。唯有自律,自律使我們與眾不同,自律令我們活得更高級。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光榮一員,如何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需要我們自己努力,只有拼搏過、努力過、奮鬥過,才能品味到信仰的味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