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工作計劃與思路4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4.21K

工作計劃的制定是為了幫助我們明確工作方向,在後續的工作中表現更好,提早擬定一份完整的工作計劃可以幫助大家明確目標。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鄉村振興工作計劃與思路4篇,感謝您的參閲。

鄉村振興工作計劃與思路4篇

鄉村振興工作計劃與思路1

一、xxxx年鄉村振興工作進展情況

xxx區內xx個行政村,其中xx村為我鎮鄉村振興試點村,xx村為省級鄉村振興示範村。為紮實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我鎮鄉村振興領導小組研究制定全鎮鄉村振興戰略規劃,部署推進重大政策、重大行動和重要工作,協調解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點難題。

(一)着眼產業興旺,大力發展現代農業

因地制宜,大膽謀劃,促進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堅持基層黨建示範點與鄉村振興示範村“雙示範融合”,着力建設下湖村、疊石村兩個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茶產業:我鎮以生春源茶業有限責任公司為龍頭,帶動x家本土茶葉加工企業。建設生春源疊石茶葉基地xxxx畝,輻射帶動xx村約xxxx農户對全鎮約xxxx畝茶山進行標準化改造管理,茶葉產量顯著提升。茭白產業:以長晟生態農業公司為龍頭,建設千畝茭白產業園和千畝荷花基地,採用生態立體種植模式(荷花+小龍蝦),實現高產、高效農業種養,打造生態農業田園綜合體,實現荷花套養小龍蝦xxxx畝,提供就業崗位約xxx人,帶動村民增收約xxx萬元,實現農民共同富裕。食用菌產業:大力發展香菇為主的食用菌產業,形成吉際、中房、林家、大洋、顯柄等村食用菌產業聚集地,實現投產香菇xxx萬袋,年產香菇xxxx噸。中草藥產業:以大園、東山為核心,引進“三葉青”中草藥種植項目為龍頭,打造中房中草藥種植基地。水果產業:建設疊石的百香果、下湖的砂糖橘,鳳凰山的水蜜桃、大洋的葡萄、深坑、厚富的核桃等數箇中房特色水果採摘基地。

(二)着眼生態宜居,不斷改善農村環境

統籌鎮村發展,打造宜居中房。大力實施基礎設施配套工程,突出抓好水、電、路、房等基礎設施建設,深入實施美麗鄉村建設、村道路硬化和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全面落實土地整治、危房改造等措施。不斷加大農村環境整治、改善生態和人居環境的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氛圍,確保村莊整潔有序、乾淨優美的人居環境。xxxx年完成下湖、中房、洋裏、沙阪、溪門、港裏、顯柄等七個美麗鄉村建設,其中下湖村、中房村為美麗鄉村提升村。以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為導向,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完善建設和管護機制。大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完成全鎮x個行政村xxx户三格化糞池新建改造任務、農村户用廁所改造和公廁改造。開展耕地佔補平衡工作,完成規模面積xxx畝,預計新增耕地面積xxx畝。全面推行“河長制”,配備xx個河道專管員對河道進行每日巡查常年管護,保持河道清潔。同時高度重視墓地專項整治工作,認真貫徹殯葬工作的部署要求,進一步推進殯葬改革工作。

(三)挖掘古鎮紅色資源,全力發展文旅產業

編制完成《xx鎮旅遊發展總體規劃》,遵循旅遊市場需求,充分挖掘和利用中房山水風光,開發建設鳳凰山景區、飛仙巖景區、百丈龍潭瀑布、深坑古村落、旗峯生態農場和滿盾休閒旅遊田園綜合體,打造以觀光為基礎,以休閒為重點、以體驗為特色的鄉村生態休閒度假旅遊。利用承辦x羅源首屆七境茶文化節、舉辦羅源·中房健身休閒旅遊豐收節、嶺兜書法攝影展等活動,進一步打響中房知名度。憑藉全鎮xx個行政村都屬於老區革命基點村的獨特紅色資源,通過鎮內保存尚為完好的阻擊戰遺址、厚富紅軍醫院、深坑抗日講習所等歷史遺址,深入推進革命老區文化旅遊發展。抓好xx村六個國家級傳統村落的保護工作,以歷史傳承下來的明清古建築為依託,深入挖掘古文化,培育鄉村振興示點村。進一步整合鳳凰山自然風光、疊石茶山風光、滿盾田園綜合體田園風光,滿盾古民居、嶺兜轉水橋、林家旗杆林、陳太尉宮以及千年古官道等資源,推進旅遊綜合開發,豐富完善旅遊線路產品。

(四)着眼生活富裕,全力推進脱貧攻堅

我鎮全力推進脱貧攻堅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基礎和前提搶抓政策機遇,精心謀劃扶貧項目,持續培育增收產業,大力推進脱貧攻堅。加強“紅色引領”,開展雨露計劃,實施精準脱貧。年初以來,鎮黨委加大黨建工作力度,加強“紅色引領”,發揮領導作用,帶領各村黨支部圍繞打贏脱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帶領黨員開展雨露計劃培訓,實施精準脱貧。全鎮多次開辦種植、畜牧等培訓班,惠及建檔立卡貧困對象xxx人,提升貧困人員就業能力,實現全體貧困户得到穩定脱貧。中房村黨支部帶頭帶領黨員與貧困户共同發展種植食用菌;大洋村黨支部幫助貧困户黃珠玉養兔;疊石村黨支部黨員帶領貧困户開辦百香果種植合作社,促進貧困人口穩定增收,實現貧困人口穩定脱貧,確保已脱貧貧困户不返貧。通過“黨建+”引領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年初以來,鎮黨委緊緊圍繞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把握機遇,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抓基層、打基礎、強堡壘的重要抓手,堅持黨建引領,通過耕地佔補開發、合作社經營、土地承包、盤活固定資產等,凝聚力量推動村級集體經濟不斷髮展壯大。

(五)發展先進文化,切實加強社會治理

我鎮充分利用黨建微信羣、農家書屋遠程教育等平台,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扶持培養一批產業帶頭人、文化鄉賢等鄉土人才,推進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建設,弘揚向善向上社會正能量。依託獨特的紅色文化底藴和資源稟賦,挖掘開發河洋耕讀文化,着力打造文化歷史旅遊景點的同時同步配套文化廣場、鄉村舞台等設施,進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抑制天價彩禮薄養厚葬等陳規陋習,培樹家庭和美、鄰里和睦、村社和諧的農村社會新風尚,推動移風易俗,促進鄉風民風持續好轉。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把黨建責任抓實、抓細、抓到位,把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同考核,嚴格按照黨內政治生活準則開展工作,創新活動方式,豐富活動載體,過好組織生活,持續創建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切實加強平安鄉鎮建設。結合“掃黑除惡”專項行動,建立健全鎮村管理、服務、協調功能,嚴厲打擊村霸,重拳出擊黃賭毒和邪教組織,主動化解農村社會矛盾,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羣眾自治良性互動。

二、xxxx年工作計劃

(一)以產業興旺為重點,抓好特色產業發展

一是做大做強茶產業。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引導企業和茶葉種植大户外出參觀考察學習,邀請專家蒞臨指導、座談,集思廣益、開拓眼界,解決中房茶葉等問題,促進茶葉產業質量和效益雙提升;抓住省市縣關於支持茶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盤活低效利用的建設用地,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把房屋、倉庫、古厝修舊如舊改造成茶文化核心區,加快培育茶產業,打造集野茶生態茶園、精細加工及觀光旅遊為一體的茶業基地。二是做優做精特色農業。品種方面:要堅持多樣性原則,突出“一村一品”,引導農户發展茶葉、香菇、茭白等,調整品種結構,優化產業佈局,打造名優水果基地、食用菌基地、茶業基地“三個基地”。品質方面:要突出“生態、生產、生活、生意”四生融合的發展理念,引導農户發展以茶為主題的觀光農業、休閒農業,培育好種、好看、好玩、好賣、好賺“五好”新業態,推進農業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品牌方面: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積極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擴大香菇、等無公害蔬菜品牌的影響力,力爭再培育更多的農產品品牌,打響“醉美中房·綠色農業”品牌。三是引導發展食品加工業。將現有的石板材園區規劃作為食品加工園區,引導綠色加工發展,建立低碳、低耗、循環、高效的綠色加工體系,推進農產品加工業清潔生產和節能減排,利用現有特色農業發展,集中蓮子、小龍蝦、茶、香菇、三葉青、核桃等食品深加工。

(二)以生態宜居為關鍵,提升農村環境整治

一是治山,實施造林綠化工程,引導種植多樣樹種,豐富林木品種;實施生態修復工程,實施礦山等裸露山體生態恢復治理工程,堅持每年生態封禁,保護山體植被,提高山體蓄水含水能力,讓青山常在。二是治水,全面落實“河長制”,加強河洋溪、金溪流域交界斷面水質監管,確保河洋溪、金溪水質穩定在Ⅲ類標準以上。紮實開展河洋溪安全生態水系建設,整體整治流域,建設形成水系,保持水體清澈,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三是造田園風光,在治山治水的基礎上,以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為契機,為農民提建議、幫規劃,從基礎設施、爭取項目、資金扶持、技術援助等方面,給以規劃引導,把握季節時令,實現稻、菜、果相間錯落、輪作耕耘,既讓羣眾增產增收,也讓田園成景入畫,打造舒適、安逸、悠閒的田園風光。

(三)以鄉風文明為保障,強化精神文明建設

一要深化移風易俗。結合美麗鄉村、舊村復墾工作,創新特色模式,倡導改造大洋村杜氏主厝建設廉政教育示範點,拓展為道德講堂陣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業餘講師團宣傳宣講活動,鄉賢座談會、家訓族規誦讀會等活動,用鄉賢的嘉言懿行垂範鄉里,培育文明鄉風。發揮黨建引領,積極拓展宗祠文化功能。二要涵育鄉風民風。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滿盾紅軍第一阻擊戰役紀念地、港裏王家湖縣委舊址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深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教育,引導羣眾愛國愛家、孝老愛親、重義守信、節儉持家,讓優秀傳統文化浸潤羣眾生活,營造向上向善的文化氛圍。三要推進文化惠民。大力開展文化下鄉活動,充分發揮文化廣場、鄉鎮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業餘“講師團”等載體作用,廣泛開展農民樂於參與的文化活動,豐富農村文化生活。加強黨的政策方針、民間信仰、鄉風民俗、家風家教、道德法制、孝道文化等內容開展宣傳宣講,用豐富多彩的文藝形式和鄉音俚語把新時代精神演出來。

(四)以治理有效為基礎,完善鄉村治理體系

一要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創x村“兩級書記”聯席會制度,堅持每季度圍繞x個主題,在x個村開展x場現場辦公會,營造比拼趕超氛圍,凝聚工作強大合力。認真組織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引導全鄉黨員幹部在“三抓三比、十項競賽”當好“四個先鋒”、項目攻堅建設和“十大提升工程”的主戰場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二要完善便民服務體系。運用互聯網、大數據、新媒體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讓黨員幹部能夠參與鄉村治理,通過手機APP或微信公眾號就能實現問題發現、受理、處理、督辦、反饋五個環節在線監督,做到問題、責任、期限、追責“四清楚”,重點解決有的黨員幹部慢作為、不作為問題。三要深化平安中房創建。以創建“平安中房”為契機,堅持每季度組織鎮、村幹部開展一次綜治平安入户宣傳活動,宣傳普及安全知識,渲染濃厚的平安建設氛圍。堅持開展好每月xx日的縣鄉領導接訪日活動,引導農民依法表達訴求、解決糾紛、維護權益。推廣“互聯網+”的羣防羣治,實現轄區治安盲區全覆蓋,提高辦案實效,提升羣眾的安全感、平安建設知曉率和執法滿意度。

鄉村振興工作計劃與思路2

一、20xx年工作總結

(一)堅持高點定位,推動產業興旺。一是規劃建設“一區多園”的農業產業示範園。緊扣“農業多貢獻”的要求,在現有的產業發展基礎上,結合美麗鄉村建設,進一步拓展農業功能和空間,全力推動農旅、康養、文創、電商等產業深度融合,規劃建設休閒觀光、種養循環、機果蔬等3個特色產業示範園。二是培植壯大農村新型主體。扶持發展一批農民合作社,形成以家庭農場為引領,農民合作社為支撐的農業發展格局。鼓勵種養大户實施標準化生產,積極開展“三品一標”認證和特色產品商標註冊。截至目前,已培育XX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XX個,帶動農民就近務工XX餘人。

(二)優化人居環境,實現生態宜居。一是精心建設美麗鄉村。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落實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立足地域特色,科學規劃、整體推進,力爭2020年創成省級鄉村振興示範村1個,市級鄉村振興示範村2個。二是持續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圍繞紮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以“三清兩改一提升”為重點,統籌推進“五大行動”。2020年建設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示範村1個,建成農村無害化廁所463户、衞生廁所普及率達87%,改造升級豬場糞污治理設施XX家,畜禽規模場糞污設施設備配套率100%,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95%,購置秸稈焚燒機器8台,開展秸稈禁燒活動9次,拆除小型磚廠3個,完成洪災水毀治理6處,清理河道垃圾10餘噸,開展巡河400餘次。

(三)保障改善民生,促進鄉風文明。一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新(改)建“XX—XX”村組聯網路3公里。延伸改造場鎮飲用水工程,鋪設主管道13公里。美化升級花台96個、安裝路燈亮化工程150盞。完成敬老院“適老化”改造,新增牀位60張。實施2個村(季台、盤龍)的安全飲水工程,惠及農户314户。二是深入開展移風易俗行動。修訂完善建制村調整改後各村的《村(居)規民約》,深入實施農村廣播“村村響”、綜合文化室免費WiFi安裝、“户户通”等工程,2020年全鎮修繕提升服務場所15個,建成區級“掃黃打非”示範村5個。

(四)強化組織建設,確保治理有效。一是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以加強村級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為重點,紮實推進村級黨組織標準化建設,實施書記主任“一肩挑”比例達100%,發展黨員XX名,培養後備幹部XX人,基層黨組織活力得到了進一步增強。嚴格落實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及建制村調整“後半篇”文章要求,引進農民工XX人,培育新型農民XX人,開展農民工技能培訓XX人次,老年幹部協會和新鄉賢作用進一步發揮。二是開展網格化服務管理。在推進基礎網格實體化、網格員管理專職化、作用發揮最大化上下功夫,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全鎮共劃分為15個網格,安裝“雪亮工程”50餘個,共排查出矛盾糾紛63起,網格員聯合村級法律顧問解決矛盾糾紛57起,全鎮發案率連續3年下降。三是加快信訪化解力度。規範信訪件辦理流程,遵循因案因人因事質疑的原則,深入分析案情,找準問題癥結,逐案制定強有力的化解措施,切實有效地推進信訪案件化解工作。目前共排查處理各類信訪案件280件(區級領導包案2件、科級領導包案化解10件、12345市民熱線案件89件),受理率100%、滿意率99%。開展專項信訪維穩工作11次,共出動維穩人員300人次,勸返信訪人15人次。

二、20xx年工作計劃

(一)強化幹部培育。依託區鄉村振興學院、農民夜校等平台,按照“農村美、農業強、農民富”的目標,抓好三支隊伍建設。一是加大“三農”幹部培訓力度,建設一支懂農業、愛農民、愛農村的“三農”幹部隊伍。二是抓好市場經營主體的培育工作,建設一支掌握現代化信息技術、市場化經營理念的新型市場主體隊伍。三是強化農村實用人才培訓,重點培育一支農村致富帶頭人和農民領頭雁隊伍。

(二)推動產業融合。依託資源稟賦,加強與上級相關部門對接,爭取資金與技術。積極向先進兄弟鄉鎮學習,不斷探索發展新模式。大膽開展新品種選育與新技術推廣應用,推動現代農業綠色發展。加大農旅產業、文旅產業融合力度,統籌推進鄉村旅遊、生態養生、休閒農業、電子商務等新產業新業態。

(三)發揮主體作用。優化投資環境,加大在外務工返鄉創業人員回引力度,扶持高校畢業生創業,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農業職業經理人,鼓勵廣大農民羣眾創新創業。

(四)整治人居環境。用好浙江“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經驗,繼續深入實施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污水處理、村莊清潔、廁所革命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五大行動”,紮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做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全面提升全鎮人居環境水平。

(五)完善推進機制。加快外引內育,培育一批“土專家”“田秀才”等新型經營主體,鼓勵各類人才流向農村,吸引本地人才返鄉創業。深入實施“六個一”工程,挖掘轉化鄉土文化價值,提升文化產品的附加值和農文旅融合程度,推動文化振興。積極開展市級“道德銀行”示範建設工作,力爭2021年創建市級道德銀行示範點2個以上,同時,以點帶面、點面結合,全面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着力形成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層善治格局。

鄉村振興工作計劃與思路3

我市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以實現農牧業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增加農牧民收入為核心,以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為突破口,以推進農村牧區人居環境整治為着力點,以深化農村牧區綜合改革為根本動力,全面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了農牧業提質增效、農村牧區文明進步、農牧民增收致富。現將有關工作情況彙報如下:

一、進展情況

制定出台了xx市《關於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烏黨辦〔20xx〕1號),起草了《xx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xx—2022年)》,調整成立了xx市市委農村牧區工作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明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和具體任務。同時,全市成立了六個專項推進組,明確各個小組的牽頭單位、工作職責等,市農牧業局作為牽頭單位承擔綜合協調和產業振興推進具體任務,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全力推進鄉村振興。

(一)以產業興旺為重點,提升特色現代農牧業發展水平。一是大力培植壯大龍頭企業。把培育和做強做大龍頭企業作為引領特色農牧業轉型的重要抓手,大力培植內蒙古薯都凱達食品有限公司、集寧區雪原乳業有限公司、內蒙古賽諾種羊科技有限公司、內蒙古中加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農牧業龍頭企業,扶持發展了一批農牧民合作社,全市形成了以龍頭企業為引領,家庭農牧場、農牧民合作社為支撐的現代農牧業發展新格局。二是大力推進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發展。目前,我市農牧民合作社有6346家,培育自治區級農牧民合作示範社62家、市級農牧民合作示範社230家;

家庭農牧場333家,其中:家庭農場111家、家庭牧場222家。三是積極打造現代特色農牧業品牌。“xx馬鈴薯”成功入選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燕麥種植面積增加到112萬畝,被命名為“中國燕麥之都”。創建標準化示範牧場32個,鼓勵引導龍頭企業和種養大户大力實施標準化生產,積極開展以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為主要內容的“三品一標”認證和特色產品商標註冊。“三品一標”認證產品達到243個,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認證產品9個、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14件。“四子王戈壁羊”入圍中國品牌價值評價榜,豐鎮市、商都縣創建“國家級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縣”。

(二)以生態宜居為關鍵,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一是全面開展農村牧區人居環境整治行動。為破解農村牧區生活垃圾難題,我市積極推廣農村牧區生活垃圾“村收集、鎮轉運、縣(鎮)處理”模式,目前3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40%的村莊開展保潔,建設垃圾池8000多個、公廁2000多座。二是推動農村牧區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建設“四好農村牧區路”255公里,99%的嘎查村通客運班車。全市已實現村村通硬化路。全力實施農村牧區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隆勝、七家營、紅格爾等水庫基本建成,安全飲水工程惠及3.7萬農牧民。大力發展集中供水,全市農村牧區集中供水率82%和自來水普及率77%。三是加大農村牧區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實施化肥零增長、農藥零增長、推進養殖糞污綜合利用、着力解決農田殘膜污染,深入開展秸稈資源化利用等行動。全力抓好農牧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4.4%。農牧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深入推進,控水、控肥、控藥、控膜“四控”行動紮實開展。大力發展節水農牧業,改造噴灌圈16萬畝。四是加強生態環境治理。全面落實“河長制”。進一步加大草原生態保護與建設,草原平均植被蓋度明顯提高,草原植被蓋度34.5%,村莊綠化覆蓋率26.3%。

(三)以鄉風文明為保障,凝聚鄉村振興正能量。一是突出抓好農村牧區思想道德建設。堅持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三管齊下,積極引導農牧民注重家庭建設、家教傳承和家風培育,形成了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開展了五屆文明村鎮創建示範活動,打造全國文明村鎮8個、自治區級文明村鎮7個、市級文明村鎮74個,旗縣級以上文明嘎查村和鄉鎮蘇木佔比為40.2%。二是深入實施各類文化科技惠民工程。通過開展“文化下鄉、科技下鄉、衞生下鄉”和“崇尚科學、破除迷信、拒絕邪教”等宣傳活動,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了農村牧區精神文明和脱貧攻堅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良好態勢。三是深入開展移風易俗行動。發揮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等作用,堅決遏制大操大辦、天價彩禮、人情攀比等陳規陋習。深化農村牧區殯葬改革,引導羣眾大力弘揚時代新風,自覺抵制封建迷信等腐朽文化的侵蝕。全市87%以上的行政村成立了“紅白理事會”、“婦女禁賭禁毒會”、“村民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等。

(四)以治理有效為基礎,推動鄉村和諧發展。一是健全村務監督機制。建立健全村務監督委員會,推行村級事務陽光工程,依託村民代表會議、村民議事會、村民理事會、村民監事會等,形成了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多層次基層協商格局。二是加強農村牧區基層黨組織建設。以加強村級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和黨員隊伍建設為重點,紮實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促脱貧攻堅等工作,推動了農村牧區基層黨建工作全面提升、全面過硬。紮實推進村級黨組織標準化建設,全面派駐第一書記,全市農村牧區基層黨組織活力得到了進一步增強。三是創新基層管理體制機制。加強基層基礎設施建設,全市1321個嘎查村委會全部完成村級“廳室”(便民服務大廳、村“兩委”辦公室、精準扶貧室、黨員活動室、文體娛樂室、衞生室、便民超市)改造升級。推進法治鄉村建設。藉助“七五”普法,樹立“用得上、聽得懂、看得見、信得過”的工作理念,充分發揮大學生村官、老黨員、老幹部的作用,建立常駐農村牧區的普法宣傳員隊伍,為幸福美麗新農村牧區建設營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有村規民約的嘎查村佔比達到61%。建立健全基層司法調解等糾紛調處機制,基層矛盾糾紛逐年減少,上訪案件發生率逐年下降,全市社會公共安全感和滿意度得到明顯提升。四是建設平安和諧鄉村。大力推進農村牧區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嚴厲打擊農村牧區黑惡勢力、宗族惡勢力,嚴厲打擊黃賭毒盜拐騙等違法犯罪,全市鄉村治安環境實現了進一步好轉。

(五)以生活富裕為根本,提高鄉村民生保障水平。一是大力促進農牧民增收。按照《內蒙古自治區農村牧區就業創業促進工作方案》,堅持把就業創業作為農牧民增收主渠道,大力推進農牧民工就業創業,全力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多渠道促進全市農村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創業,今年全市農村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37.7萬人次。二是全力推進農村牧區牧區人才工作,培養市級科技特派員170人、職業農牧民4648人,農牧業科技水平明顯提高,能人大户帶動能力顯著增強。三是紮實推進脱貧攻堅。堅持把脱貧攻堅作為最大政治責任、最大民生工程來抓,5.89萬貧困人口穩定脱貧,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79%,豐鎮市退出自治區貧困縣行列,涼城縣、察右後旗符合退出條件。建成脱貧車間70個,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全部併網發電,1321個嘎查村實現集體經濟收入清零,產業扶貧惠及11.2萬貧困人口。四是加強農村牧區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積極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適時適度提高養老金待遇水平。統籌推進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加快農村牧區低保與扶貧開發政策銜接,做到了農村牧區貧困人員應保盡保、應兜盡兜。

二、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市全力抓好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但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不少,主要表現為:一是農牧業生產經營方式比較粗放,產業化水平較低。產業鏈條短,精深水平低,生豬、肉牛、肉羊當地屠宰加工比例不足10%。農牧民合作社、家庭牧場、龍頭企業帶動能力弱,市級以上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僅佔全區的4.8%。產前、產中、產後服務體系建設滯後,銷售渠道不暢,品牌少。種養結構不合理,抵禦市場風險能力弱。二是財政投入不足,產業發展資金短缺問題突出。多數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自有資金不足,財政支持現代農牧業的資金有限,投入的農牧業項目少,農牧業金融機構貸款門檻高、擔保難、時間短、額度小,產業發展資金短缺,難以擴大經營規模。三是面臨的環境問題較嚴重,生態治理的任務較艱鉅。四子王旗、察右後旗、北部牧區水資源缺乏,基礎條件落後,自然災害頻繁。控肥、控藥、控水、控膜和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任務艱鉅。耕地污染較重、地下水過度超採,草牧場退化、沙化問題突出。四是鄉村治理體系不健全,鄉風文明建設有待加強。基層基礎工作薄弱,農牧區道德規範、公序良俗失效現象增多,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加強。部分村民的自治意識、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強。部分農村牧區存在娛樂活動單一、文化陣地建設滯後、示範帶動作用發揮不充分等問題,與廣大人民羣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還有不小差距。鄉風文明建設中的精神鼓勵機制、物質激勵機制、制度策勵機制不夠健全和完善。五是農牧區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新型職業農牧民隊伍薄弱。教育、文化、醫療衞生等公共服務同全區平均水平差距仍然較大,嘎查村空心化、農牧户空巢化、農牧民老齡化問題加劇。新型職業農牧民隊伍培育和培訓力度不夠,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思維意識不強,發展的大局觀念不強,發展的長遠眼光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市將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認真按照自治區的具體部署,科學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確保取得實效。

(一)圍繞“產業興旺”要求,轉變農牧業發展方式,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一是培育主導產品。根據產業優勢和資源特點,圍繞培育壯大具有區域特色的農牧業主導產品、支柱產業和特色品牌,及時出台特色產業扶持政策,培育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二是促進農村牧區牧區三產融合發展。加快實施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創建工程、產業融合發展主體培育工程,開展農畜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穩步實施綠色農畜產品輸出工程、農商互聯工程和電子商務進農村牧區綜合示範工程。重點抓好商都縣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試點、四子王旗國家級田園綜合體試點。支持土牧爾台鎮、朝陽鎮、烏素圖鎮等農牧業強鎮納入國家產業興村強縣示範行動範圍。積極開展返鄉下鄉創業行動,爭創自治區級農牧區雙創示範園區(基地)。三是大力展特色農牧業產業。堅持“穩糧、優經、擴飼”,擴大馬鈴薯、冷涼蔬菜、雜糧雜豆等特色種植規模,打造全國優質種薯黃金產區、燕麥主產區、重要的冷涼蔬菜基地。四是建立農村牧區產權流轉交易平台。以縣鄉為主體,建立以土地流轉(農村牧區產權交易)服務平台為重點的農村牧區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農村牧區產權交易)管理服務中心,實現三級流轉服務機構和流轉信息平台全覆蓋,實現農村牧區資源高效配置。五是培育骨幹龍頭企業。以龍頭企業為引領,以合作社為紐帶,以家庭農場、種養大户為基礎,加快培育新型經營主體,不斷拉長產業鏈接、要素鏈接和利益鏈接。

(二)圍繞“生態宜居”要求,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保護力度,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美麗鄉村。一是加快農村牧區基礎設施建設。統籌鄉村建設項目、資金、人才等各類資源,加快農村牧區公路、供水、供氣、環保、電網、物流、信息、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繼續推進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實施農村牧區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二是打造生態優美的鄉村環境。實施農村牧區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要抓好規劃引領和試點先行。以農村牧區垃圾污水治理、廁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確定一定數量的示範村、示範户。同時,紮實推進生態建設。全面落實新一輪草原生態獎補政策,嚴格執行禁牧、草畜平衡等制度和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加強草原生態修復保護。三是加快發展鄉村旅遊。大力培育田園綜合體等現代農牧業新模式,着力推進農牧業與旅遊、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建設一批設施完備、功能多樣的休閒觀光園區、特色小鎮、鄉村民宿、牧人之家、康養基地。積極引導羣眾依託當地旅遊資源,發展農家樂、觀光旅遊、農牧業採摘、休閒垂釣等旅遊項目,讓旅遊產業成為我市羣眾脱貧致富奔小康的新引擎。

(三)圍繞“鄉風文明”要求,深入實施文化引領戰略,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鄉村落地生根。一是加強農村牧區思想道德建設。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加強農牧區基層黨組織理論學習。依託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學習講堂”,組建“新時代講習團”和“草原學習輕騎兵”隊伍,結合市委重大決策部署,深入開展面對面、互動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宣講。建立覆蓋蘇木鄉鎮、嘎查村的網上“學習講堂”微信羣,推送“每天一句”“學習微視頻”等網上理論學習產品,提高羣眾知曉度認同度。二是弘揚農村牧區優秀傳統文化。挖掘地域文化、鄉土文化,指導各地科學策劃、組織開展節事活動,打造鄉村文化名片,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風、一村一韻”的鄉村文化產業發展新格局。三是着力構建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蘇木鄉鎮、嘎查村兩級文化服務設施建設,到2020年,實現全市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基本覆蓋,達標率達到95%以上。繼續推動蘇木鄉鎮文化站、嘎查村綜合文化活動室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蘇木鄉鎮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築面積不低於300平方米,嘎查村綜合性文化服務站建築面積不低於120平方米。

(四)圍繞“治理有效”要求,打牢基層基礎,健全鄉村治理體系。一是加強農村牧區基層黨組織建設。選優配強村黨組織書記,發揮其帶頭人的引領作用。選派第一書記到村黨組織,提升農村牧區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加強執紀監督,嚴厲整治惠農補貼、集體資產管理、土地徵收等領域侵害農牧民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二是加強農村牧區法治建設。推進農村牧區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安防控力量下沉。開展平安鄉村創建行動,嚴厲打擊“村霸”、宗族惡勢力等農村牧區牧區黑惡勢力。大力增強基層幹部法治觀念、法治為民意識,將政府涉農各項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加大農村牧區普法力度,提高農牧民法治素養,引導廣大農牧民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健全農村牧區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加強對農牧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三是提升鄉村德治水平。強化道德教化作用,深入挖掘和深入宣傳本縣鄉村人物的道德模範,發揮其激勵和模範作用,引導農牧民羣眾向上向善、孝老愛親、重義守信、勤儉持家。建立道德激勵約束機制,引導農牧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提高,並通過司法途徑着力調解村與村之間、鄰里之間、家庭之間的關係,實現家庭和睦、鄰里和諧。到2020年,實現有村規民約的嘎查村佔比達到95%。

(五)圍繞“生活富裕”要求,加強改革創新力度,增強農牧業農村牧區發展活力。一是強化科技支撐。積極推進現代特色農牧業示範區建設,引進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設備,加強“互聯網+”在農牧業生產上的應用,用現代設施、裝備、技術手段武裝農牧業,大力發展高附加值、高品質的農產品,促進特色產業現代化、標準化、規模化發展。二是強化產業扶貧。按照優勢特色產業規劃、產業扶持範圍、“菜單式”扶貧項目補貼目錄標準進行全面梳理,採取科學劃分類別,因户施策,“量身定做”針對性強的產業扶持措施,建立各類扶持措施檔案。突出抓好產業扶貧工作,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加快項目實施及補貼資金支出進度。完善貧困户和龍頭企業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實現集體經濟收入和貧困人口產業全覆蓋。三是拓寬農牧民增收渠道。健全覆蓋旗縣市、蘇木鄉鎮、嘎查村三級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培育和打造一批勞務品牌。精心組織開展“引家鄉人、建家鄉”,通過加強產業建設,輻射帶動更多的農牧民增收致富,增強農牧業農村牧區活力,奏響鄉村振興新樂章。

鄉村振興工作計劃與思路4

為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xx年我鎮率先推進武家莊村為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目前各項建設工作穩步推進。現將進展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武家莊村位於鎮政府所在地,下轄7個自然村,512户,1508人,耕地面積25000畝,林草地面積8000畝,村民收入主要依靠傳統種養殖、外出務工、轉移性收入為主,其中村種植業主要以穀子、小雜糧、玉米、土豆等為主,養殖業主要以羊、牛、豬、家禽等為主,20xx年農民人均收入達8600元。該村人口聚集、交通便利、環境優美,水電、道路、寬帶、移民搬遷、亮化工程等公共基礎設施完善,老年幸福院、紅白理事會、文化活動中心等配套設施齊全,新農村建設成果位居全鎮前列,村集體經濟和農村社會事業得到穩步健康發展,為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建設情況

今年,我鎮堅持圍繞“村級組織、鄉村治理、產業發展、補強公共設施”四大工程為主要建設內容,按照全面實施期、鞏固提升期兩個階段分步推進該項工作,利用2年時間,打造成全鎮鄉村振興標杆村。目前,主要完成了以下幾項重點工作:

一是村級組織建設全面加強。為順利推進鄉村振興示範村項目實施,鎮村兩級分別成立了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項目工作領導小組,實行一把手負責制,將示範村建設項目擺在了突出位置。同時,充分發揮基層黨建引領作用,以組織振興推動鄉村振興,以黨建引領示範村建設、引領村民增收致富。認真落實“三會一課”制度,深化村兩委幹部學習制度,每月定期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抓好黨員日常教育管理。持續改進工作作風,經常瞭解羣眾對黨員、支部的工作意見,積極為羣眾排憂解難、辦實事好事。通過落實基層黨組織教育黨員、管理黨員、監督黨員和組織羣眾、宣傳羣眾、凝聚羣眾、服務羣眾的職責,有效激發了黨員羣眾實施鄉村振興示範村的內生動力。

二是鄉村治理模式不斷完善。加快完善“一核兩委一會”(“一核”即以黨支部領導為核心;

“兩委”即村委會和村務監督委員會;

“一會”即村級事務協商會)鄉村治理體系。實行“四議兩公開”民主決策,推進村務民主協商,促進農村社會穩定。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推行家風、村風、黨風教育,以良好家風帶村風促黨風。全面修訂完善武家莊村村規民約,大力開展移風易俗活動,改變農村傳統落後的宗族宗派觀念,抵制、消除封建迷信等各種不良思想對農村社會的影響,引導農村黨員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破除陳規陋俗,成立紅白理事會監督管理委員會,摒棄大操大辦紅白喜事的做法,帶動廣大羣眾樹立文明新風,提高鄉風文明程度,助力鄉村振興全面實施。

三是產業發展力度不斷加大。過去,武家莊的經濟來源主要是外出務工和退耕還林補貼、種植養殖等,種植的都是穀子、玉米、黃豆、土豆等農作物,其中黃豆、糜谷為經濟來源作物。隨着在縣、鎮重點向現代農業產業化發展,逐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在夯實農業基礎,推廣特色農業,加大科技勞務培訓,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政策,該村村積極響應,全村上下大力發展種植優質穀子—沁州黃,全力推進“一村一品”產業發展,改變了原有的種植結構,全村200多户農民共計種植約1500畝優質穀子。另外,各類雜豆、玉米等種植數量較往年有大幅提升。

四是重點項目建設有序推進。為高標準打造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壯大村集體經濟,鎮黨委、政府協調民營企業國能煤礦出資119萬元,在鎮政府東側劈山填溝,動用土方25萬方,取土新造50畝耕地,建成20000平米集鎮廣場基礎。並初步形成了廣場規劃設計方案,開工實施了排洪、排污、場平等配套基礎設施,下一步將申報多方籌集資金,重點實施綠化、硬化工程,配套建設村委會、文化活動中心、健身器材等設施,打造全縣一流鎮級文化廣場。

三、存在問題和下一步打算

在鄉村振興戰略示範村項目建設過程中,制約和影響發展的主要瓶頸就是建設資金不足。由於我鎮屬於純農業鄉鎮,鎮村財力拮据,羣眾自籌資金困難,縣級財政投入資金也有限,導致項目推進阻力大。建議上級部門加大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項目資金投入,積極落實各項優惠政策。

下一步,將進一步做好示範村土地流轉、三變改革、環境衞生整治、文化活動廣場規劃建設等工作,以“村支部+致富帶頭人+農民”三合一模式加快推進鄉村振興,力爭實現武家莊農村產業“強”、鄉村環境“美”、鄉風文明“淳”、鄉村治理“安”、農民增收“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