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脱貧之星事蹟範文精選大全

來源:巧巧簡歷站 2.52W
  

有這麼一羣人,他們在黨和政府的號召和引導下,在脱貧致富道路上敢想、敢幹、敢拼,憑自己的韌勁和不言棄精神,成為帶頭創業的脱貧之星!以下是本站收錄的一些範文,希望能為大家提供幫助。
 

關於脱貧之星事蹟範文精選大全

 

(篇一)

“過幾天,賣掉兩隻成羊,又可以有兩三千元收入。我打算用這錢,把家裏的苦柑園再整一整。”近日,晌午時分剛過,**又將羊羣趕出放養。他開心地説,有了養羊收入,加上種植苦柑,還有兩個孩子打工的收入,家裏這一年多的日子,明顯比以往好多了。

今年62歲的**,家住霞浦縣牙城鎮鳳門村卓嶴自然村。早些年,他的兩個孩子還未成年,妻子又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需要常年服藥,花費不少醫療費,讓家庭生活十分困難。**年,**家被確定為國定建檔立卡貧困户,由鎮黨委主要負責人掛鈎幫扶。

“根據洪家實際情況,鎮裏和他共同尋找脱貧項目,制定脱貧計劃,最後確定讓他放養本地山羊。”牙城鎮宣傳委員章李聰説。

“我早就想做點什麼了,苦於家裏條件太差。養羊好啊,每天只要花半天時間,還有空照顧生病的老婆,這活適合我幹!”聽了幹部們的詳細介紹,**高興得直點頭。

發展項目確定後,鎮裏幫助**爭取了3萬元的貼息貸款。用這些錢,他買了10多隻羊羔,蓋起了羊圈。在技術人員指導下,僅一年多時間,他家山羊就增加到了20多隻。

“去年,我還了前一年的3萬元貸款後,鎮裏又幫我貸了5萬元。”**説,新蓋羊圈錢不夠,鎮黨委書記又支持了他4000元。章李聰介紹,鎮裏還給**發放了省級產業扶持資金,按家庭人口每人440元標準發放,他家共領到1 760元。

201 7年,**又陸續賣出近20只成羊。目前,羊圈中還有大小山羊30多隻。

除了發“羊財”,在政府幫助下,**妻子的醫療費負擔大大減輕,這也讓他開心不已。他説,過去每個月的醫療費就要上千元,後來鎮裏幫助辦理了特殊病種補助,“比如,以前買5盒治療糖尿病的藥就將近150元,都是自己出錢,現在同樣買5盒,自己只要出23元就夠了”。

由於**脱貧意願強烈、勤勞苦幹、脱貧成績顯著,今年2月,他被評為霞浦縣“脱貧之星”。

(篇二)

“去年一年挖野生石菖蒲和種石菖蒲,很輕鬆地賺到6萬多元,加上其他收入,我成了全縣有名的‘脱貧之星’!”3月21日,**縣**鎮**村農民**對筆者説。

石菖蒲喜陰,具有開竅、豁痰、理氣、活血、散風、去濕等作用,藥用價值高,價格也高。石菖蒲呈黑色,扁圓柱形,不容易辨識。“野生石菖蒲多半生長在山間溪水溝旁或是泉流的水石間,夏天成熟,36元一公斤哩!”**介紹説。

**今年55歲,家裏有6口人,兩個孩子上大學,學費和生活費一年至少4萬元,家庭負擔重。3年前被評為精準扶貧户。

**年初,在**縣人民醫院扶貧工作隊的幫扶指導下,**和妻子將原來荒廢的4畝茶園重新整修起來培育,又種了1.5畝蒼朮,養了4頭豬,農閒時和妻子一起上山挖野生石菖蒲。

“石菖蒲在陰涼濕潤的環境中特別能長,一棵大的就好幾斤重,到山溝裏挖一天能賺400多元。”**説,挖回來的石菖蒲經過簡單處理曬乾,本鎮有人上門收購,因特別緊俏,有的還沒來得及曬乾就被買走了。

這激發了**種植石菖蒲的積極性。他流轉2畝冷浸田進行試種,駐村工作隊隊長石峯幫忙聯繫技術人員上門指導,如果試種成功,畝產能有六七百公斤。**説:“石菖蒲種植技術不難,如果能成功,可年收入六七萬元,到時候還能帶着周邊幾個貧困户一起種,一起脱貧致富。”

“脱貧主要靠自己勤儉加靈活,多想點子。一味地指望別人,是絕對脱不了貧的。”**説,雖然現在石菖蒲產業規模不大,只夠孩子讀書和家庭日常開支,但是他相信按照計劃一步一步走下去,一定能致富。

(篇三)

**鎮葩坪村6組,一棟漂亮的安置房外,65歲的**與老伴張醜凡分工合作,將大紅喜慶的新春對聯貼上了雪白的牆面。

“今年家裏的收入很不錯,過兩天趕集要多打點年貨,孩子們都要回來了……”**高興地與老伴商量着置辦年貨。

眼前的**家,家電齊全,糧倉裏堆滿了稻穀,堂屋裏兩盆炭火燒得正旺。

“去年政府給我家新修了房子,敞亮乾淨,住得很舒服。” **説,依靠國家精準扶貧政策,她家的日子越過越好。“今年家裏有30畝藤茶,12頭豬,3畝生薑,3畝紅薯,前兩天和老伴算了算,今年的純收入將近10萬塊。”

前些年,**可沒這精氣神。她和老伴身體差,常年吃藥,家中又有小孩上學唸書。“當時我患有嚴重風濕病,雙腿都走不了路。再加上小孩讀書也要錢,覺得看不到希望。” **家的生活一度舉步維艱。

**年,**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户。“儘管經濟十分困難,但是她做的選擇令我們十分欽佩。”葩坪村幹部龍福生告訴記者,當時**毅然決定放棄低保,選擇了產業幫扶。

“比我困難的還有很多,我有勞動能力,可以靠雙手脱貧。” **説,**年,葩坪村成立藤茶合作社,她積極參加,當年就發展藤茶30畝,養殖土雞200只,養豬4頭。

“天沒亮就要起來餵豬,然後自己扒兩口飯後就下地幹活,寒來暑往都是這樣。”大面積種植藤茶再加上養豬,對於身體欠佳的**老兩口是十分吃力的事情。

“辛苦肯定是辛苦的,但是農村人如果自己不做,土裏不長地裏不生,那就完了,只有勤勞才能致富。” **説,無論是告誡自己還是教育下一代,她都是這樣的思想。

隨着精準扶貧政策的實施,她家還享受了健康扶貧、易地扶貧搬遷、參加藤茶技能培訓等一系列扶貧政策。

付出終有回報。如今,**家摘掉了貧困户的“帽子”,靠種植藤茶和養豬,她家每年收入近10萬元,是**年前的10倍多。

2017年,**被評為全縣“脱貧之星”。

“現在日子越來越好了,2018年我還想再增加2畝藤茶,養10頭豬,還要和老伴一起去北京看看天安門。”**爽朗的笑聲在小山村裏迴盪。

(篇四)

**年,他被評為村裏的貧困户;

2017年他被評為“十佳脱貧之星”。四年的時間裏,車溪鄉**村石嶺組**從一個貧困户到致富能手,在從致富能手到帶動其他貧困户致富的“領頭雁”,實現了華麗的轉身。

少年困苦 自力更生

**的父母是地道的農民,靠着一畝三分地養育五個兒女,生活異常艱辛。迫於生計,1989年國小畢業後**便獨身一人到**、**等地打臨工、彈棉被謀生,讓還是兒童的他受到了人生的磨練。

1998年,24歲的**已經在外務工9年,但他仍然沒有賺到什麼錢。當年,他與本村的姑娘劉菊花結婚了,“他家太窮了,我父母當時不同意我嫁給他。”因為家中沒有空餘的房間,婚後夫妻倆一直借住在別人的房子裏,“我想有屬於自己的房子,這樣呆在家裏不如出去打工,就又拉着他去了**。”

“最難的其實是生孩子那會,沒人能幫忙,我要在外跑單,顧不上他們,兩個孩子出生後第三天,我老婆就開始做所有的家務活。”回憶起當年的艱難,夫妻倆不禁紅了眼眶。

脱貧之路 越走越寬

“平時我唯一的愛好就是看中央7套農業頻道,我看現在國家的政策這麼好,在外面飄着總不是個辦法,家鄉荒山荒地這麼多,我為何不回家發展種植業,把荒山變金山?” **介紹,**年,他打定主意後和妻子回到了家鄉,向親朋好友借錢開發山地。因為家裏實在窮,**年,**被評為貧困户。在鄉黨委、政府和幫扶幹部的幫助下,他貸款5萬元種西瓜,他和妻子劉菊花每天的時間基本都花在了瓜地裏,付出總有收穫,當年他買西瓜就實現了純利潤2萬餘元。此外,在棉被銷售旺季時,**還會抽時間去**彈棉被,經過努力,他家裏的人均年收入大幅提升,把原先的貸款也全部還清,**年順利脱貧。

**在挖土堆準備套種西瓜

嚐到種植甜頭的**有了更大膽的想法,他要種臍橙。“國家‘精準扶貧’政策這麼好,不用擔心資金、技術問題,我腳踏實地的幹還怕幹不好嗎?”有了幹勁的**於**年承包了100餘畝山地種植臍橙,並登記了家庭農場,種植臍橙6000多株。“縣裏每年都會舉辦4次技術培訓會,我每次都去,對我的幫助很大。”因為臍橙生長週期長,消耗大,在培育過程中,**發現臍橙株距較大,裏面還有大量空閒地,於是想到培訓課上所學的知識,便在空地裏套種西瓜、花生,僅這一項,每年就為他增加了近6萬元的收入。

**的妻子劉菊花在家加工衣服,補貼家用

此外,**的妻子劉菊花還是一個閒不住的人,他專門在家裏置了一台縫紉機,有空就到圩上的服裝廠拿貨回家做。

憑着這股不服輸的幹勁,**家裏的致富路越走越寬。

榮譽加身 不忘初心

“**是我們村第一個發展產業的人,頭腦很靈活,而且很愛學習,踏實肯幹。”**村村主任**説。2017年,不等不靠的**被授予“脱貧之星”榮譽。

**夫婦在給飼養的雞鴨餵食

“以前,我是貧困户接受別人的幫助,現在我有能力了,也要幫助其他貧困户脱貧致富。”**的家庭農場效益越來越好,在他的動員下,附近8位貧困户在他的臍橙園裏務工。“我在這裏每個月能增加1000多元的收入,特別開心。我要向**學習,爭取早日脱貧!”正在園裏幹活的貧困户王香蘭説道。

“現在我要帶動更多的貧困户,依託黨和國家精準扶貧的好政策,增加收入,我相信只要我們勤勞肯幹,日子肯定會越來越好!”**信心滿滿的説道。

(篇五)

“在‘愛光山 加油幹 奔小康’的號召和激勵下,讓良好的經濟效益帶動更多的貧困婦女脱貧致富,脱貧路上與眾多的“巧媳婦”們一路高歌,助力打贏2018年脱貧攻堅戰!” 這是上期“創業之星”鄭玉芳的“豪言壯語”。

“脱貧之星**”是來自鄭玉芳的“巧媳婦”基地。

**來自四川省涼山區屬蒙古民族,她在**打工時與晏河鄉小夥兒相戀,後隨小夥回光山晏河鄉結婚安了家。**在光山紮了根,在家裏從來都是爭搶着幹活,不辭辛苦,任勞任怨。

初到光山的她,有很多的不適應,生活習慣上以及語言的不同,讓**過得很是艱辛,加上夫家經濟狀況差,生活非常貧困,但這些都沒有讓**退縮。她一邊帶孩子一邊適應這邊的風土人情,為了解決家裏的衣食住行,和丈夫不怕受苦,耕種農田60多畝,靠着田地的微薄收入照顧一家老小。不僅如此,她還是當地出了名的好兒媳,對待公公如自己的父親一般。鄰里提起這位外地媳婦,無一不是豎起大拇指,開啟點贊模式。

真正讓這位“好媳婦”成為人人知曉的“巧媳婦”,這要從2017年4月説起。晏河鄉秦窪村“巧媳婦+服裝”基地(玉芳服飾有限公司)正式開班培訓。**早早地來到基地參加培訓,聰明好學的她很快掌握了服裝製作技能,隨後投身到基地服裝訂單的加工中去了。很快,**展現了自己又巧又能幹的一面。她做事兢兢業業,責任心又很強,在流水線作業中,也不拖人後腿,總是率先完成接手的活計,和工人之間更是相處融洽,起了很好的模範帶頭作用。就這樣,**一家實現了增收脱貧,她也成為了基地人人點頭稱讚的“巧媳婦”。

**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從“留守婦女”變成“巧媳婦”,從圍繞灶台轉到靠所學的一技之長實現增收。她説:這都得益於縣婦聯牽頭實施的“巧媳婦”工程,“巧媳婦”工程讓我們這些留守婦女在當好孝順媳婦、好母親的同時,在家門口把錢掙,也能為家裏經濟建設出一份力,未來還要成為家裏經濟的主力軍!我要為“巧媳婦”工程點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