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期間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蹟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8.47K

對於感人事蹟,大家通過參加這次英雄人物的學習,一定都產生了不少深刻的感想吧。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抗疫期間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的參閲。

抗疫期間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蹟5篇

抗疫期間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蹟1

1月24日,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身着迷彩的隊員成為20__年除夕夜“最美逆行者”。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門診部主任仲月霞背起行囊走在行進隊伍中,她和愛人王新相視一眼,兩人比了個勝利的手勢,一起登機奔赴武漢。

唐都醫院1月22日被陝西省確定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第一批定點醫院的第一梯隊。經歷過援非抗埃、抗擊非典、腺病毒救治等十幾次重大任務的仲月霞,毫不猶豫向組織遞交了請戰書。1月24日凌晨4點多,仲月霞接到緊急出征命令,同是軍人的丈夫王新立刻起牀幫她收拾行囊。作為唐都醫院消化內科主任的他,已經習慣妻子多年的緊急出征。王新一邊往仲月霞行囊裏塞酒精,一邊叮囑:“照顧好自己。家裏放心,天亮了我去給咱爸上墳,再把媽接回家過除夕。”王新知道,岳父去世沒多久,85歲的岳母身體不好。無需囑託,陪好老人是夫妻的默契。

天未亮,仲月霞已經背上行囊去科裏再轉一圈。王新打開手機,在羣裏落實科室人員休假情況。突然一則消息跳出,“發熱咳嗽並非新冠肺炎唯一首發症狀,還存在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等症狀。”他沒有片刻猶豫,立即撥通電話向組織提出申請加入醫療隊。作為國內消化病學方面的專家,他希望能盡一份力阻擊疫魔。

除夕當晚,王新和仲月霞攜手踏上武漢,並肩戰鬥在前線。仲月霞笑着説:“工作30多年,這是第一次和愛人一起上戰場,今年我們也算過了個團圓年。”

雖然同在一支醫療隊,戰鬥在同一家醫院,夫妻倆卻忙得碰不上面。作為醫療隊管理團隊的主力,仲月霞主要負責規範救治流程和培訓醫護人員。和隊友到達之後,她立刻與對口支援單位進行對接,瞭解醫院佈局、人員配備、物資裝備情況,清點分發防護用品,同時對隊員展開防護知識和操作技能培訓,完善防護流程。身為護理組組長,她還承擔着病區的護理任務,和隊員們一起科學救治、精心護理。

王新是醫療隊專家組成員,全力投入到救治工作中。他和唐都醫院呼吸內科傅恩清教授一起負責進駐醫院一層隔離病區,每一張牀前都要仔細查看患者情況,並根據病情的程度指導制定方案。等查看完病情,近4個小時就過去了。人累得幾乎虛脱,但王新一臉堅定:“雖然任務艱鉅,我們有信心打贏這場健康保衞戰。”

日夜奮戰,仲月霞與王新偶爾能碰到,他們雖顧不上説話,但一個眼神就能讀出對方心中的關切。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他們夫妻並肩,成為武漢前線一道動人的風景。

抗疫期間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蹟2

近日,一張照片在朋友圈被很多人點贊,主人公穿着防護服,在轉運病人的公交車座椅上打盹,照片中的人是李莎,湖北武漢開發區沌口街衞生服務中心的一名護士,參加工作已有12年。

1月25日,正在沌口街全力南社區衞生服務站值班的李莎突然接到緊急通知,立馬趕回醫院和同事們一起抗擊疫情。從那天開始,她就基本上以院為家了。

近期,武漢發起戰“疫”總攻,對確診、疑似、發熱及密切接觸者進行集中收治和隔離,沌口街衞生服務中心包括離退休人員在內的50多名醫護人員都衝上了一線:在預檢分診台給病人量體温、打針輸液,隨車接護送患者和密切接觸人員到定點醫院或集中隔離點……

李莎的身體並不是很好。2014年,她患過急性胰腺炎,病癒後身體仍然虛弱。在上了一個夜班之後,她感冒發熱。幸運的是,排除了新冠肺炎。於是,她再次請戰一線。2月9日下午4點到10日上午8點,輪到李莎上夜班,在這10多個小時內,她和同伴連軸轉,把15名患者分別送到了多個隔離點和醫院。

深夜的武漢街頭,寒冷刺骨。“有時候在社區門口一等就是1個多小時,又冷又累。送完病人返回時,我就蜷縮在轉運病人的公交車座椅上休息一下。”李莎説。目前,她已經參與轉運了50多名患者。每天一趟一趟地往返於社區、隔離點和定點收治醫院之間。

為了全身心投入這場戰役,李莎把兒子送到了父母家。10日上午下夜班後,在返回自我隔離點的途中,李莎到父母小區牆外,隔着窗户遠遠地看了一眼兒子,便匆匆離開。

按照排班,接下來幾天,她還要上一個白班、一個夜班,每個班都是12小時。“穿上防護服,就不是普通人,咬着牙也要向前衝!”李莎説。

抗疫期間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蹟3

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時間就是生命,無論甄別病毒,還是篩查病患,醫務工作者們都在和時間賽跑。

武漢肺科醫院是武漢市第一批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之一。見到檢驗科副主任陳軍的時候已經是晚上8點了,他和同事正匆匆趕往門診,接一批要連夜檢測的咽試子樣本。

每一次核酸檢測,從標本處理到核酸提取擴增再到檢測結果,至少需要6個小時。接到樣本的一刻,新的戰鬥已經打響。

49歲的陳軍雙腿因為小兒麻痺落下了殘疾,但他憑藉驚人的毅力拿到了博士學位,今年是他工作的第19年。疫情暴發後,他帶領檢驗科的27名同志連續奮戰一個多月,每天常常要忙到凌晨兩三點。

由於工作強度大,年輕媽媽辛秋丹硬是給六個月大的孩子斷了奶。小辛説,等疫情過後,她回家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趕緊抱抱兒子。

疫情來襲,社區衞生服務中心是發現疫情的“哨點”,基層醫護人員就是“哨兵”,他們構築起了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

譚偉,武漢市洪山區青菱街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的主任,同時也是武漢科技大學醫院院長。為了全力抗擊這次疫情,這位博士院長帶領全院320名醫護人員和幹部職工奮戰在防疫一線,從春節前至今都未回過家。

協調人員、協調防疫物資,是譚偉每天最操心的事。從2月9日起,武漢發起應收盡收總攻後,譚偉又主動申請將所在醫院納為第四批定點醫院,分擔重症患者收治壓力。同時,這裏還要收治從定點三甲醫院轉運過來的慢性病患者。從年前集結開始,醫護人員每天都是十幾個小時超負荷運轉。

抗疫期間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蹟4

“炎症風暴”是新冠肺炎患者由輕症向重症和危重症轉換的一個重要節點,也是導致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患者若發生“炎症風暴”,該如何應對?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腎內科“護腎隊”給出的“解題”方法是:通過血液淨化技術清除炎症因子,達到保護臟器、挽救生命的目的。

這支由4名腎內科醫生和23名血透專科護士組成、平均年齡只有30歲的隊伍,被大家稱作“護腎隊”。面對“炎症風暴”,他們科學研判,創新方案,採取針對性的治療手段,讓眾多患者獲得有效治療。

“我們發現,一些患者感染後大量炎症因子聚集產生‘炎症風暴’,從而導致多器官快速損傷。”同濟醫院腎內科主任徐鋼教授介紹,通過血漿置換等血液淨化治療手段提前干預,可以有效清除這些炎症因子。

“炎症風暴”應做到早預警早干預,同濟“護腎隊”副隊長何凡副教授帶領隊員對光谷院區所有重症患者都進行了細胞因子和淋巴細胞監測。當患者體內炎症因子達到預警值時,就選擇恰當時機介入,有針對性地制定血液淨化方案。

一次,“護腎隊”為一名74歲的老人完成3次血液淨化後,原本呼吸衰竭、已經進入昏迷狀態的老人逐漸開始好轉,超出正常水平30多倍的炎症因子回到常規範圍內。一星期後,老人重症轉輕後轉院。在隨後的兩週內,34名患者接受了近百人次血液淨化,其中10人已經出院或轉至輕症醫院。

由於進行血液淨化治療的都是危重症患者,需要提供精細化的護理。以目前“護腎隊”的人員配置,一天為10名患者做透析是常態。一名患者使用血液淨化機的時間是8至10個小時,而醫護人員防護服的使用時限是6小時,所以需要兩撥護士接力,才能完成1名患者的血液淨化,有的護士甚至一天要進3次ICU。同濟醫院光谷院區血透中心護士長鄢建軍説:“現在就像打阻擊戰一樣,一定要守住陣地。”

“血液透析治療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徐鋼教授説,“醫務工作者最大的榮譽感來自患者康復。大家士氣很高,都鼓足了勁兒要戰勝這次疫情。”

抗疫期間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蹟5

張繼先,女,現年54歲,於1989年7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主任醫師、教授,中華醫學會呼吸分會湖北省、武漢市委員,湖北省職業病塵肺病鑑定專家,現任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內科主任,內科黨支部書記。她帶領內科黨支部多次獲得優秀基層黨支部稱號,個人也多次獲得“十佳”優秀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榮譽。先後榮獲抗擊非典戰役“三等功”、“省衞生廳直屬系統優秀共產黨員”、四川汶川地震救援省衞生廳頒發的先進集體、“全國醫藥衞生系統創先爭優活動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她忠誠醫生責任,是全省疫情上報“第一人”。2019年12月26日上午,張繼先在專家門診時,接診了家住醫院附近小區的一老倆口。兩位老人因發燒、咳嗽就醫,拍出來的胸部CT片,卻與其他病毒性肺炎完全不同。張繼先讓老倆口叫來其兒子做檢查,兒子沒有任何症狀,但CT顯示肺上也有特殊表現。同日,還有一位華南海鮮市場商户,存在同樣的發燒、咳嗽和肺部表現。張繼先憑着對傳染病疫情的高度敏感,給這些病人做了多項流感相關檢查,結果全部呈陰性,從而排除了流感。27日,她及時把四人的情況向醫院領導彙報,醫院迅速上報江漢區疾控中心。28日、29日,門診又陸續收治3位來自華南海鮮市場的病人。前後7個病人症狀和肺部表現一致。張繼先立即又向醫院報告,醫院召開多部門會診,對7個病例逐一討論,追問到還有兩例類似患者,到同濟醫院、協和醫院治療,也來自華南海鮮市場。醫院高度重視,立即上報,為省、市衞健部門迅速應對處置創造了條件。

她肩負黨員擔當,是醫院救治一線“帶頭人”。張繼先堅持在離疫情最近的地方戰鬥。早在收治那一家三口住院時,張繼先就作出決定,在呼吸科病房隔出相對獨立的區域,建立了有9張病牀的“隔離病房”。自此,張繼先就成為醫院肺炎救治的“組長”。元旦期間,呼吸科的門診量激增,由原來每日100人左右,增加到230人左右,收入院的病人顯著增多。醫院及時改造成立了6個病區,160張牀位,承擔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任務。張繼先作為呼吸內科主任,不僅每天要對160位病人查房瞭解病情,制定診療方案,遇到危急重病人,她帶領團隊通宵達旦搶救。她常常是前一天晚上通宵搶救病人,來不及片刻休息,第二天清晨又開始新一輪的查房和制定醫療計劃中。她身先士卒,對危重傳染病人,有時甚至關起門來搶救,不讓太多人介入。張繼先作為共產黨員,在抗擊疫情的戰場上,越是危險的地方,越是衝鋒在前,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張繼先主動細緻照顧到每位醫護人員,為大家加油鼓勁,帶領着忙碌又井然有序的醫護團隊,全力以赴與新冠肺炎作鬥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