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基層黨員一線抗擊疫情阻擊戰優秀事蹟長篇紀實通訊稿範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1W

 “李鄉長,別叫盧陽,還是我去……”“@LY 我去……”“我去吧……”“回了,可以上!”2月19日,鐵門防疫轉運微信羣裏熱鬧非凡。這是一羣由6位志願者、4台改裝皮卡車臨時組建起來的轉運志願服務隊。小編為您整理《鄉鎮基層黨員一線抗擊疫情阻擊戰優秀事蹟長篇紀實通訊稿範文》,供大家共同學習參考。

鄉鎮基層黨員一線抗擊疫情阻擊戰優秀事蹟長篇紀實通訊稿範文

 

鄉鎮基層黨員幹部一級抗擊疫情阻擊戰優秀事蹟長篇紀實通訊稿範文1

鐵門崗鄉:轉運“急先鋒”的“鐵漢柔情”

 “李鄉長,別叫盧陽,還是我去……”“@LY 我去……”“我去吧……”“回了,可以上!”2月19日,鐵門防疫轉運微信羣裏熱鬧非凡。這是一羣由6位志願者、4台改裝皮卡車臨時組建起來的轉運志願服務隊。從2月11日建羣到現在,這樣的對話,從白天到深夜每天都在上演。

他們爭先恐後要去執行的任務,卻是新冠肺炎疫情下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倒黴事”:送發熱病人去醫院檢查,轉運新冠肺炎疑似患者去做核酸檢測,運送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去城區集中隔離點隔離,去定點醫院接治癒患者出院。

他們每天要做的事,就是不停的開車,單調枯燥;
每天接觸的人,身上可能潛伏着致命“病毒”;
每天要去的地方,可能推一下門把手,就會被猙獰的“病魔”盯上。而他們,毅然決然離開温暖舒適安全的家,換上防護服,迎着風雪,做鐵門崗鄉疫情防控一線的“逆行者”。

這是6個懷着一腔熱血的鐵門漢子,他們之中,有黨員,也有普通羣眾。他們中最年長的是54歲的的士司機吳建國,最小的是33歲的鄉衞生院基層科醫生盧陽,他們之中,還有校車公司經理,曾經的養雞專業户,不鏽鋼焊接師傅……4台由鄉政府臨時徵用改裝的皮卡車就是他們在疫情中衝鋒陷陣的“裝甲車”,身上薄薄的防護服,一次性醫用口罩和手套就是他們為鐵門崗鄉羣眾保駕護航的“戰衣”。

每天一早,他們辭別家中老小出發,執行完最後一趟轉運任務往往已到深夜。仔細地進行車輛消毒後,脱下防護服的他們結束一天的工作,四周靜籟,頭頂的明月,孤獨圓潤。

9個日日夜夜,24小時待命,70餘趟往返奔波,600多個小時, 4000多公里迎風沐雪。

他們在接到任務後,總是第一時間衝鋒在前。他們不計報酬,志願服務,隨叫隨到,把鐵門崗鄉78人安全精準地送到了最適合的地方診斷隔離觀察,有效地阻斷了疫情在鐵門的蔓延傳播。疫情還未解除,他們仍然每天奔波在鐵門麻城往返的路上。

 “鐵門鐵大漢,敢闖又能幹”。6個素不相識的“鐵大漢”,因為共同的使命走到了一起。他們在一起並肩作戰,互相關照。2月12日,深夜,大霧。陳寶華師傅提醒大家,霧大開遠光燈不安全,走慢點;
2月13日,晚大風,大家都在羣裏等小盧回家後報平安;
2月15日,大雪,年紀大些的劉文祥和吳建國主動提出來,雪大不安全,有任務讓他們老同志來,年輕師傅們卻“毫不領情”,爭先恐後要自己上;
何國勤師傅擔心轉運的病人和老人受不了路途顛簸,提醒小年輕們載人時最好不要上高速,以免轉彎過快摔傷乘客……在冬天的風雪和疫情陰霾籠罩下,這個小小的微信羣總讓羣裏的每個人感到春天般的温暖。在一個羣裏相處時間長了,負責轉運車輛調度的副鄉長李薇,漸漸熟悉了每個人的脾氣秉性:校車公司經理何國勤,是個熱心腸的老司機,也是一位有着23年黨齡的老黨員,在得知鐵門疫情嚴重時,主動致電鄉政府希望能為鐵門出一份力;
吳建國師傅沉穩話不多,當有任務時總是主動要求上;
陳寶華師傅總是默默的幫大家領防護物資,速食食品,認真的做好後勤工作;
衞生院公衞科主任萬新波,送病人去醫院,掛什麼號走什麼程序,他是行家裏手;
司機盧陽哪天沒有被安排任務,他還會在微信羣裏跟你急,接到任務後常常忙得飯都顧不上吃。他説:“車隊裏幾個黨員師傅不怕吃苦,衝鋒在前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等疫情結束後,我也要向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校車司機劉文祥,去年鄉政府在開展畜禽污染整治行動中,依法拆除了他1200多平米的養雞場,讓他被迫處理掉5000只雞,一夜之間失去賴以生存主業的他,改行成了一名校車司機。看着家鄉正在遭受疫情的摧殘,明理的他跟妻子盧榮花説:“政府雖然拆了我們的雞場,但他們是按政策辦事,我能理解!2003年非典的時候,我在鐵門開的士搞轉運,有經驗,這次疫情來了,我是黨員,我得帶頭上!”妻子只是囑咐他要注意安全。因為疫情阻隔沒能回南京某生物製劑公司上班的女兒劉媛鼓勵爸爸:“我們公司研製的核酸檢測試劑盒已經上市了,我在家辦公是支援祖國,老爸也是為家鄉疫情防控做貢獻,加油!”

時代中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那裏,可能就是一座山。在鐵門崗鄉,有這樣一羣“可愛的人”,他們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的這個時代洪流中,默默的用自己堅實的臂膀,扛起了壓在鐵門人民身上那座看不見的“山”,他們用自己平凡的行動為一個又一個被疫情影響改變的家庭帶去生的希望,愛的光亮,他們用疾馳的車輪詮釋着家國大愛,鐵漢柔情!


鄉鎮基層黨員一線抗擊疫情阻擊戰優秀事蹟長篇紀實通訊稿範文文2

一聲“到”,一生到!——致敬逆行“兵哥哥”

 

他是退伍27年的老兵,他是有着28年黨齡的老黨員,他是曾經無償獻血十餘次獻血總量超3000毫升的“獻血達人”,今天,他是抗“疫”一線的排頭兵!

他叫羅偉,曾經是一名退役老兵,脱下軍裝,他是鼓樓衞生院一名工齡26年的公衞人員。雖退役多年,年近半百,這位有着深厚部隊情節的“兵哥哥”,手機鈴聲一直是部隊的集合號。在疫情防控戰場,他同樣發揮軍人敢打硬仗的作風,衝鋒在疫情防控一線。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時,正是羅偉在武漢行腸繫膜上主動脈夾層介入術後剛剛一個多月的時間,按照醫囑,術後半年內要好好休息,才能保證手術效果和後期身體康復。身為醫務人員的他,明知道自己身體狀況不允許參加疫情防控,但因為擔心單位人手不夠,他沒有遵從醫囑徑直返回了崗位。每天和公衞科同事一起,擔任鼓樓轄區疑似病例、密切接觸者轉運及居家環境消殺等工作。、

鼓樓轄區先後確診多名新冠肺炎感染患者,對排查出的密切接觸者要進行居家隔離,排查出的疑似病例需轉運到集中隔離點,確診患者居家環境要隨時消毒……高峯期一天要和同事在路上往返20多趟,轉運40多人。臘月二十九晚上,因接到通知,轄區有幾個自武漢返鄉在家自行隔離的村民發燒,聽聞消息後,羅偉立即和同事趕往村民家中,將發熱病人當即轉到市人民醫院發熱門診檢查後趕回村民家中對居家環境進行全面消殺,並叮囑其家人要做好居家自我隔離、防護……很多次忙到深夜才回家。

每天超負荷的工作,且面對的是一羣高風險的人羣,對尚在術後康復期的羅偉來説,是極其危險的。考慮到他身體狀況,醫院院長鄧顯章幾次主動打電話讓他回家休息,休養病情,但他拒絕了,他説疫情就是命令,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關鍵的時候自己不能掉隊,除了堅守別無選擇。

他的妻子王京霞,是麻城市人民醫院血透室護士長,當愛人羅偉拖着剛剛病癒的身體奔忙在疫情防控一線時,她也同時奮戰在市人民醫院緊急成立的發熱門診。因疫情防控要求,考慮到血透室410位透析患者安全,醫院將血透室作為重點防控部位。在發熱門診值守四天後,她被醫院召回到血透室。王京霞帶領團隊嚴格把關,認真執行各項操作,對410位透析患者全面開展三大項檢查(血常規、咽拭子、肺部CT檢查),目前透析室無一例新冠肺炎感染病例。

儘管知道丈夫大病初癒不能太過勞累,但她更理解身為軍人的他內心的執着與堅韌……夫妻二人都忙碌在疫情防控戰場,年裏到年外都沒見過面,更不用説好好照顧丈夫,心疼之餘,她只有在偶爾閒下來的時候電話裏一遍遍叮嚀……雖然每天往返穿行在轉運、消殺途中身體有些吃力,但羅偉説:“在疫情面前,正是體現一個公衞人責任與擔當的時刻,能實實在在為疫情防控盡一份力,是我身為一個老兵、一個公衞人最大的驕傲,喊一聲到,要一生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