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黨課心得體會原創20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4.36K

篇一

聆聽黨課心得體會原創20篇

巍巍中國從近代的車輪中滾滾而來,裹挾着西方列強的蹂躪與千萬國人的屈辱,爬過巍峨的雪山,躲過槍林彈雨,淌過改革的洪流,順着改革的大潮正大步邁入新時代。從近代中國的割地賠款到亞投行的建立,從巴黎和會的拒之門外到g20的成功召開,從科技落後捱打到蛟龍入海搗深潭,我們發現,中國啊,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正一步一個堅實的腳印,在世界之林謀得一席之位,求得一份話語權。

回望中國近代百年屈辱史,不難發現,一個國力衰微的國家沒有話語權,只能“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近代以來西方列強全然不顧中國的聲音,強制性地開埠通商,毀滅性地洗劫圓明園。然而一代代中國人在嘗試了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後,都沒有為生死飄搖的中國找到一條合適的發展道路,沒有基於中國的國情探求到中國發展的正確方式。俄國十月革命的槍聲為徘徊中的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自此中國開始了一條全新的探索之路。回顧黨90多年的發展史,不難發現,唯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唯有堅定不移的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道路自信,腳踏實地發展經濟,方能增強自身綜合國力,提高國際地位,讓世界聽見中國的聲音。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這意味着中國終於擺脱了西方列強的殖民統治,成為一個有着強大生命力的嶄新的國家。雖然他仍然受到西方列強的打壓,但人民對新的國家的誕生都滿懷憧憬與期待。無論是建國初期的日內瓦會議,還是70年代初期的重返聯合國,都昭示着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帶領下,中國的國際地位有着重大的提升,中國正朝着“站起來”的目標砥礪前行。

改革開放30年中國的經濟取得重大發展,不僅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與世界各地區各國家都建立着良好的貿易關係,意味着中國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歷史大跨越。隨着“一帶一路”的推進,中國將與中亞西亞和東南亞的國家建立更加密切的經濟關係,一起發展,推動建立人類共同體。無論是習近平總書記與印度總理莫迪在煙波浩渺的武漢東湖暢談經濟發展與文化繁榮,還是與朝鮮勞動黨委員長金正恩的大連會晤,無不昭示着中國正在完成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良好轉型,中國正在以嶄新的姿態力求在國際政治舞台上發揮中國作用,做出中國貢獻。

新時代的中國人,正朝着美好的“中國夢”而奮起拼搏。歷史和現實的經驗教訓警示着我們:落後就要捱打。在人羣中立足尚且需要底氣與實力,在強手如雲的國家中擁有自己的話語權則難如登天。要讓世界聽見中國的聲音,就更堅定道路自信,牢記歷史使命。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作為新時代中國的建設者,我們將堅定地接過建設的接力棒,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投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為早日實現中國夢貢獻青年力量。

篇二

習近平主席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強調將“一帶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為了“讓這一世紀工程造福各國人民”,習近平運籌帷幄、親力親為,帶領中國人民為建設“一帶一路”作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輝煌成果,贏得世界廣泛讚譽。

距離“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開幕式已經過去了一整年。“我們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不會重複地緣博弈的老套路,而將開創合作共贏的新模式;
不會形成破壞穩定的小集團,而將建設和諧共存的大家庭。”主席在開幕式上的講話猶在耳畔,那麼這一年以來,習近平主席是如何大力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

我們看到,通過歷次雙邊活動,習近平主席頻繁同各國政要深入探討在“一帶一路”框架內的合作領域和方式:俄羅斯歐亞經濟聯盟建設、蒙古國“發展之路”倡議、希臘建設重要國際物流中轉樞紐戰略、馬來西亞經濟轉型計劃、哈薩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沙特“2030願景”、土耳其“中間走廊”……自從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習近平始終秉持着“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來謀劃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共商、共建、共享”這六字原則從未改變。

絲路綿延連山海,與時偕行聚人心。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自古以來就曾挽起人類友好交往的紐帶:張謇出使西域,鄭和南下揚帆,跨越了地域與種族,交流了文化與宗教……我們的先人何其智勇,何其光榮!

在當今世界,一方面,和平是永恆的主旋律,另一方面,擺在人類面前的是和平赤字與發展赤字等嚴峻挑戰。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沒有發展,就沒有和平安寧的新世界。習近平總書記正是看到了這一現實,為了解決發展這一根本性問題,從政策溝通不斷深化,貿易聯通不斷提升,資金融通不斷擴大,民心相通不斷促進這五個方面,梳理了一帶一路建設從理論轉化為行動的豐碩成果。這説明,在中國,一帶一路不僅是順應歷史規律的,更是順應時代潮流的,適應發展規律的,符合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發展利益的政策。抓好發展這把金鑰匙,中國才能為全球治理提供解決的方案,實現經濟大融合,發展大聯動和成果大共享。

就我個人的感受而言,學校和研究生院為研究生提供了多樣化的外出交流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有機會走出國門,認識更廣闊的世界,這本身也是將一帶一路建設理念帶到了我們身邊,這是這一年以來,習近平主席深入詮釋的一帶一路建設的成果之一。這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世紀工程,迴應了各國互聯共通的強烈願望,迴應了世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強烈追求。中國為世界和平發展提出的中國思路與方法,必將助力和平發展的薪火代代相傳。

2018年4月11日,習近平集體會見博鰲亞洲論壇現任和候任理事時強調:“一帶一路不像國際上有些人所稱是中國的一個陰謀,它既不是二戰之後的馬歇爾計劃,也不是什麼中國的圖謀。”現如今,一帶一路建設已經邁出堅實步伐,接下來需要的是乘勢而上,順勢而為,推動它行穩致遠,繼往開來——我們共同企盼着。我們也深刻領悟到:中國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倡議者,是負責任,有擔當的實踐者。我們作為中華兒女,更要秉承傳統的絲路精神,讓一帶一路建設為世界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篇三

什麼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它代表怎樣一種價值理念?它有哪些內容?究竟這種價值理念在當今社會如何指導我們的工作和實踐?在這週六跟着老師一起學習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後,我有了一些感想想與大家分享。

我們説,一個人為人處世,總要受一定價值觀的影響和支配,它就好象是行動的指南針,不可或缺。同樣,我們國家和社會,也需要有一種社會成員普遍認同的價值體系來維繫和支撐,在這個體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導作用的就是核心價值體系,它是維繫社會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推動社會全面發展的精神動力、指引社會前進方向的精神旗幟。

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國社會的核心價值體系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它體現在社會成員的具體行為中,體現在現實生活裏,和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它概括起來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基本內容,即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藴涵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價值理念,是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緊密聯繫的,具有鮮明的實踐指向。

通過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學習,我認為我們中共黨員必須從其四個基本層面加深理解,並結合實際工作加以踐行。

第一,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旗幟和靈魂,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才能有效引領和整合社會思潮,在尊重差異中擴大社會認同,在包容多樣中形成思想共識,團結不同社會階層、不同認識水平的人們共同進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集中地代表了我國各族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勞動者、愛國者的共同利益和願望,是保證全體人民在政治上、道義上和精神上團結一致,

克服任何困難,爭取勝利的強大精神武器。通過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有利於增強我們黨員幹部的政治敏鋭性和政治鑑別力,築牢思想防線,自覺劃清馬克思主義同反馬克思主義的界限,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同私有化同單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同西方資本主義民主的界限,社會主義思想文化同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堅決抵制各種錯誤思想影響,始終保持正確立場、頭腦清醒。目前,一些國際反動組織妄圖分裂我國,西方資本主義也試圖用和平演變等方式同化我國,在這種形勢下,我們黨員的價值觀取向,直接影響我們黨的執政之基,因此,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這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他是我們共產黨人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

第二,民族精神是一定社會的時代精神的基礎和淵源,一定社會的時代精神賦予愛國主義精神發展的活力和動力。民族精神藴含着民族的理想和信念,體現着民族的思想道德觀念及其行為準則,是統一思想、規範行動、保持團結穩定的強大力量。在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這是中華民族身份的象徵,是維繫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精神紐帶,是中華民族歷經風雨曲折而始終堅如磐石的一個重要原因。民族精神之所以能夠維繫民族的團結統一,核心因素是愛國主義。這種歷久彌新的愛國之情、報國之志,緊緊地把所有中華兒女維繫在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從南宋的文天祥,清末的林則徐,近代的常州三傑之一的瞿秋白,他們在不同的時代,都在為國家和民族的前途而奮鬥,這就是一種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我們當代共產黨人也需要一種精神,就是肩負起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新中國使中華民族擺脱了封建主義枷鎖和殖民主義的屈辱,如今,我們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要使祖國重新以新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民族精神永遠是我們凝神聚力的精神支柱。

第三, 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改革創新同愛國主義精神在本質上是相統的。民族精神的發展進步,靠的就是不斷改革創新,任何一個民族,如果閉關自守,孤立發展,就必然走向落後和衰亡。只有不斷改革創新,汲取一切先進科學的精神營養並充實到自己的民族精神寶庫之中,推動民族精神的發展,才能生生不息,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民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不斷積累和形成了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它包括與時俱進的意識和精神,開拓進取的意識和精神,求真務實的意識和精神,講求效益的意識和精神,奮勇爭先的意識和精神。中國人民就是依靠這種精神,戰勝了各種艱難險阻,經受了各種嚴峻考驗,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輝煌成就,開闢了中華民族近代以來發展最好最快的歷史新時代。時代精神反映一個時代基本特徵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追求,同時也是社會成員普遍認同的思想觀念和精神狀態,影響着時代進步的方向和潮流。一個國家依靠創新來發展,一個單位同樣要依靠創新才能適應社會發展。

第四,必須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黨員、幹部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其他社會成員有着很強的示範作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人民羣眾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黨員必須帶頭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以身作則,用自己的模範行為和高尚人格感召羣眾。自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指導主觀世界的改造,加強個人思想品德修養,帶頭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

生觀、價值觀。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求我們黨員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道德問題是做人的首要的基本問題。古人説:“百行以德為首”,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在道德問題上,黨員、幹部無疑應該比普通羣眾有更高的標準和要求。許多腐敗分子走上犯罪道路,大多是從操守不嚴、品行不端、道德敗壞開始的。因此,我覺得黨員、幹部必須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情趣,始終保持蓬勃朝氣、浩然正氣,用自己的模範行為和高尚人格影響羣眾,在各自工作崗位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除了理論的學習,我認為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最好的方式,就是向周圍的先進人物學習,包括每個系統,每個單位的先進人物 ,例如江蘇優秀的信訪局長張雲泉同志,江蘇質監繫統孔德勇同志,要學習他們牢記宗旨、執政為民的公僕情懷。雖然先進典型身處不同崗位,從事不同職業,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善於把實踐黨的先進性要求與本職工作緊密結合起來,竭盡全力為人民謀利益,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為黨旗增輝、為黨的形象添彩。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一切為了羣眾、一心維護羣眾”的責任意識,是“心裏裝着羣眾、真情服務羣眾”的公僕情懷,是“不畏艱難困苦、執着造福羣眾”的敬業精神,是“忠於人民事業、無私奉獻羣眾”的高尚情操。我們向先進人物學習,就要常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多辦利民之事,傾情奉獻,造福人民。我們要始終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為羣眾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

我作為一名黨員,從我們黨在新時期重要理論的學習,增強了自身理論素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學習對我們黨員來説,就是一次精神洗禮,讓我們在新的形勢下繼續牢記宗旨,高舉旗幟,在各自的崗位上不斷前進。

篇四

不論你是否留意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24個字”已然成為每個中國人最熟悉的詞語。在街道漫步休閒時,“富強、民主、文明、和諧”8個大字會在你轉頭回望的瞬間進入你的視野;
在電視機前更換頻道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八個字的聲音由電波傳入你的腦海;
在學習、工作時,“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八個字背後所藴含的精神已潛移默化地融入你我的個人價值觀中。

在一天天的來往穿梭中,我看見過,也聽到過很多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24字”宣傳,但是,多次的“不經意間邂逅”也僅僅將“24字”的理解停留在了“24個漢字、12個詞語”層面,對於“24字”背後的內涵及意義的思考則少之又少。伴隨着徐秉郭老師在井講台上慷慨激昂的講授,我對“24 字”的思考越來越深入。也因為這節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共產黨人的人生價值”課程中,我深刻的認識到:““24字”並不等於“24個漢字”。它是國家、社會、人民在千年風雨中“初心”的凝練,它更是一股精神力量,在砥礪前行中引領着人民的前進方向。

上課伊始,徐老師在講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前,先在ppt中展現出兩個醒目的漢字——“價值”。何為價值?當問題拋出,我腦海中對價值的認知就被牢牢鎖定在了經濟學中“商品價值”上。然而,就具體的價值形態來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價值當然尤其自身的形態。按照徐老師的觀點,價值是一種關係範疇。它表示客體與主體之間的相互聯繫,價值來源於主體,取決於客體。這樣一種關係理念或許在理論體系中早已存在,但是對於初次接觸的我來説,新穎而又深刻。不論是國家、社會,還是個人,它們的價值都得力於他物的存在與影響。

到後來,徐老師又拋出這樣一個問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哪些基本特徵?聽着其他同學五花八門且合情合理的回答,我表示認同,但同時又產生了自己的看法。與其談形式、結構,“24字”最為重要的還是內涵。內涵的中心離不開“價值”的體現。從國家層面,我們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從社會層面,我們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從個人層面,我們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三個主體在24字中間實現了彼此價值的成全。因為國家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為個人的存在營造了一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環境;
因為個人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社會得以安寧,國家得以強盛。他們在作為主體的同時,又以“客體”身份,實現了共同的價值。

當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要比此拙見豐富的多,但從中,我們更能夠理解本節課的主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共產黨人的人生價值”。在此關係中,社會主義價值的實現離不開個人的價值實現,共產黨人個人的人生價值影響着國家與社會的價值。因此,作為青年一代,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只有努力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才能夠為國家與社會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願每一位同學都能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篇五

第59期黨課第一小組的討論活動順利開展。第一小組的討論地點是位於文學院二樓的古代文學教研室,指導老師為古代文學、古典文獻學與民間文學黨支部的支部書記張起帆。

全組同學討論積極熱烈,期間不時發出贊同的掌聲和會意的笑聲。葉靜同學分享了自己親身的採訪經歷,表達了對優秀黨員的敬意;
曹夢鴿同學講述了大學一位黨員同學的平凡事蹟;
周文傑同學則講述了自己在生活中對入黨積極分子如何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看法,談吐幽默風趣,引得在座同學的陣陣笑聲。

在討論結束後,張起帆書記發表講話,針對組員的的討論和發言稿發表了中肯的意見。講話之間,張書記談起了自己本支部的一位博士學姐的事蹟,談及了學姐在申請加入黨組織的過程中如何認真負責地履行一名入黨積極分子的義務與責任,真誠對待和配合黨組織的一系列安排——事事都是小事,卻真切感人。借用這位學姐的平凡事蹟,張書記指導全組學員要端正入黨態度,將這種態度的端正落實到每一件小事和每一處細節之中。只有這樣,才能在生活中通過黨組織的考驗。這讓我開始反省自己所寫的討論稿,雖然是自己親筆所寫,卻難以無愧地説句句發自肺腑。現如今,獲取網絡資源的途經無處不有,為我們尋求素材提供了無需言説的“便利”,但另一方面,這樣“寫出”的稿件是否已經失去了自己的初心?我究竟為了什麼入黨?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並積極對討論稿做出了修改。

張書記還教導大家在今後完成思想彙報和各項入黨材料時,不要生硬套模版,要將這種精益求精的態度細化到稿件的每一處:稿件中不能有一個錯別字和一個錯誤的標點;
研究生的“導師簽字”一欄必須由老師親自來籤;
所寫材料的日期必須要與時事對得上。在討論結束之時,張書記又為大家重申了一遍入黨流程,並向大家打了個提前亮:因為發展對象的名額在逐漸縮減,很有可能在同一個小組內,部分成員直到畢業離開華師之時也不能成為發展對象。在聽了書記一席話後,我們小組的每一名成員都深感入黨不易,最重要的是堅持初心,以真誠之心,向組織靠攏。

篇六

“價值”兩字對人有多重要?對於這個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郭小川的價值觀是“但願每次回憶,對生活都不感到內疚。”鄧中夏的觀念是“人生只有一生一死,要生得有意義,死得有價值。”

而向警予對價值的看法是“人生價值的大小是以人們對社會貢獻的大小而制定。”每個人對價值或者價值的存在方式都有不同的解答,人們的人生價值觀,往往是來源於自己的生活經歷,因而所擁有了思維方式、生活模式、處事態度,但是不變的是人生都要有價值。

對於一個人來説,價值觀是人對人生的認知、理解、判斷或抉擇,從而體現出人、事、物一定的價值或作用的一種觀念。而對於國家來説,在國家占主導地位的價值觀受國家的體制和傳統影響,對國家的人民有導向作用。對於中國來説,社會主義價值體系便是融匯了理想與現實、核心價值與基本價值的有機整體。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積極培育和踐行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二十四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二十四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囊括了從個人到國家的實踐準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和基本特徵,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

本次黨課,我們瞭解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特點有文字上的對稱性、結構上的立體性、內容上的特邀性、導向上的明確性。正如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主席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着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

在面對世界範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形勢下價值觀較量的新態勢,面對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思想意識多元多樣多變的新特點,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於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對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引領社會全面進步,對於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而對於我們青年學生,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約束自我、保持自我、成就自我,是成長為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青年的必由之路。我們每一個人都要以此為準則,走上為社會主義事業奮鬥終身的道路。

篇七

中國是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東方文明古國。縱觀歷史五千載,美麗獨特的中國風光一直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如今,黨的十九大則首次把美麗中國作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目標,把建設生態文明視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建設生態文明,打造美麗中國目標的提出必將鑄就“中國新風景”,勾勒出一道世界矚目的風景線。

建設生態文明具有歷史淵源。中國曆來就是一個講究和諧的國家。《禮記·禮運》中有言:“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所謂的行大道便是“大同社會”。這種和諧目標,更多強調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隨着時代的變遷,我國的和諧傳統不但沒有消失,反而有了更加豐富的內涵。我們講究人與人的和諧以及社會和諧的同時,還強調生態和諧。建設生態文明就是追求人與自然、人與人和諧共生,推進社會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協調全面發展,充分體現了中華文明和諧的傳統理念。

建設生態文明是汲取歷史教訓的結果。長期以來,我們社會都由物質文明主導,我們一味地通過掠奪自然來滿足社會發展需求。久而久之,曾經美麗的自然景色已變得面目全非,各種環境問題層出不窮,各類環境病也不斷出現。歷史血淋淋的教訓無不警醒着我們生態文明建設的緊迫性與必要性。

建設生態文明是“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一便是能構建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如果不能保護好人們生存發展環境,人們身體健康也深受威脅,又何來提升人民生活質量一説?所以,建設生態文明充分地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黨的十九大也提出“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因此,建設生態文明,打造美麗中國是利國利民利子孫後代的千年大計,符合可持續發展觀。

可以這麼説,建設生態文明,打造美麗中國是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而藍圖已繪就,躍入現實,仍篳路藍縷。黨的十九大直接為建設生態文明,打造美麗中國的目標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首先我們要意識到這注定會是一項舉社會全力,極其艱鉅而又極其偉大的任務。例如政府要極力推進綠色發展,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等;
而企業則要積極轉變生產方式,實現產業結構轉型等。這讓我聯繫到自己家鄉近幾年的發展變化。最初,我們憑藉較豐富的煤炭資源發展起了煤炭工業,人民富裕了起來。但隨着煤炭資源的日漸枯竭,經濟發展迎來了瓶頸期。近幾年,在黨政策的支持下,我們發展起了峽谷漂流、天然溶洞景觀、避暑度假村和山峯攀登等旅遊業,開始朝旅遊型城市轉型發展。

當然,要打造美麗中國,少不了我們每個人的努力。黨課小組展示了在日常生活中促進生態建設的具體措施。大家隨手撿垃圾,對垃圾進行分類,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綠色出行等舉手之勞便能為生態建設奉獻自己一份力量。所以,我們既普通又不普通,我們的力量是眾多且偉大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説,“生態環境問題決不能説起來重要、喊起來響亮、做起來掛空擋。”因此,只要我們肯擼袖實幹,切實踐行新的綠色生活方式,美麗中國便指日可待。

因此,我堅信,一幅青山綠水、江山如畫的生態文明建設美好圖景,正在神州大地鋪展。一場關乎億萬人民福祉、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綠色變革,已經開啟征程。

篇八

中共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來,一批又一批中國有志青年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路上,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恪盡職守,為國家與社會樹立了優秀的青年示範榜樣。習近平總書記曾明確指出:“如果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沒有共同的核心價值觀,莫衷一是,行無依歸,那這個民族、這個國家就無法前進。”高校青年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應認同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作為高校入黨積極分子的我們,更要維護和捍衞核心價值觀。

“何謂價值?”、“何謂核心價值觀?”、“何謂共產黨員的價值觀?”餘四川老師在課前向同學們拋出了幾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後,向在場的文學院入黨積極分子系統全面地講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共產黨人的人生價值觀”。“價值”的含義複雜多變,而老師僅用“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人人熟知的諺語將背後隱含的深層含義化繁為簡地完美詮釋。

中國共產黨人的價值觀從自願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那一天就深深地刻在了心口,切實地貫徹到人生的每一個舉動。從革命時堅定理想信念的董存瑞、劉胡蘭烈士,到建國後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的焦裕祿、孔繁森,從改革後一心為民鞠躬盡瘁的小崗村第一書記沈浩到保山育林一輩子植樹的雲南省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從為救孩子雙腿截肢的最美教師張麗莉到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工程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南仁東,一個個美麗的身影,一張張堅毅的面孔,為我們留下了最為珍貴的精神財富。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時代潮流浩浩湯湯。無論是處於危難存亡的時刻,還是改革發展的階段,亦或是中國夢的新時期,都有一批又一批矢志不渝的共產黨人堅定理想信念,引領承載着中國人民偉大夢想的航船乘風破浪,“直掛雲帆濟滄海”。

李大釗同志曾説青年是“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而習近平總書記也在五四青年節和北京大學建校120週年校慶日即將來臨之際,給青年人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期望,“要立鴻鵠志、做奮鬥者,培養奮鬥精神,做到理想堅定,信念執著,不怕困難,勇於開拓,頑強拼搏,永不氣餒”。我們是祖國嶄新的一代,我們是中國夢的逐夢者,也是圓夢者,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我們接力奮鬥,祖國的美好明天需要我們一起努力。

篇九

走在武漢的街頭,隔絕修路灰塵的的藍色隔板上印着天安門華表,成片的橙紅色像一團團火焰熊熊燃燒着。擠上公交車與司機師傅相鄰而立,車子從天橋下呼嘯而過,天橋上面的橫幅像一個紅色巨幕突然在眼前放大,放到最大然後又消失。門禁上的電子顯示屏閃動着紅色的身影,歡迎着來往車輛,一杆一車。我想你一定知道那是什麼。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自由、平等、公正、法制;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從千萬萬萬個漢字中提煉出來的這二十四個代表經過無數夜以繼日的站崗,終於不負所望真正深入到了老百姓的心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極盡了漢字的特色與優勢,具有無可比擬的形式上的整齊美與表意上的凝重美。

二十四個漢字,十二個雙音節詞,每八個字四個詞來形容三個方面其中的一個。在每一層級之中,四個詞語又可以兩兩組合表示一個組塊。富強民主是國家層中的國家,文明和諧是國家層中的社會;
自由平等是社會中的人民,公正法治是社會中的制度;
愛國敬業是個人工作態度,誠信友善則是個人與人相處。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初是由《十八大報告》中的“三個倡導”而來。然而時代在進步,國家在發展,我們在對於核心價值觀的國家層面上也有了進一步的要求——美麗。這一詞語華麗麗地出現在了《十九大報告中》,成為了我們更深層次的期盼。我們期待着我們的祖國能夠更加強大而美麗,期待着我們的黨能夠更加蓬勃而有生機。

習總書記曾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五週年時發表的七一講話上提到“要始終堅定‘四個自信’和‘三個必須長期堅持、永不動搖’,把‘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作為我們當代共產黨人永恆的價值追求,為不斷開創黨和人民偉大事業新局面而努力奮鬥”。《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裏也説到要“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就要把自己獻給“最壯麗的事業”。

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更應嚴格要求自己,跳出自己狹隘的圈子站在一定的高度以一個更開闊的視野來看待自己的身份,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星星沒有璀璨的月光,但是卻能在自己的位置上閃耀着屬於自己的星光。每個我們都是一顆小星星,在夜空中發着光和熱。努力學習,為了自己的未來,也為了祖國的未來;
努力學習,不忘求知的初衷,也不忘入黨的初衷。

篇十

這周的黨課由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兩位老師為我們講課,主要講述黨的綱領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黨員應有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講課效果很棒,大家聽得都很認真。我們班級的小組成員展示讓我驚訝不已,文學院的學生真的太有才華,她們自己去拍視頻,編排話劇,在講台上進行展演,語氣、神情、動作都非常到位,彷彿科班出身的演員一樣。我看得入戲,感受到了她們的創造力和活力,深受鼓舞。大合唱《人民的名義》聽得我後背發麻,一股正義感和為人民服務的滿腔熱血在我心中熊熊升起,此刻我真心地想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用自己的行動為人民謀利益,為人民服務!

聽完兩位老師的授課,我對我們的黨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我們黨制定的最高綱領是實現共產主義,這是一個長期而艱鉅的歷史過程。共產主義不僅是一種理想制度,而且是一種實際的運動過程。共產主義是一幅美麗的理想畫卷,是一個讓人激動的理想社會境界,是一個讓人為之興奮和鼓舞的精神召喚!在這裏社會生產力高度發達,物質財富極其豐富;
全體社會成員共同佔有社會全部生產資料;
實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則;
消滅了舊社會分工的三大差別;
階級被徹底消滅,國家消亡。共產主義事業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最壯麗的事業。要實現共產主義,需要我們共產黨員同志以身作則,起到模範先鋒作用。我們要牢記使命,不忘初心,堅定共產主義信念,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鬥終身!

餘四川老師授課風趣幽默,通俗易懂,課堂上歡笑聲迭起。餘老師在課堂上利用青年人關注網絡和影視文化的心理特徵,在授課中大量穿插影視劇情節、歌曲歌詞、日常生活情境等內容,通俗易懂,也活躍了課堂氛圍。餘老師也十分注重和學生進行互動,對於學生的回答也以鼓勵和肯定為主,不批評貶低學生。對於問題的回答講求針對性,要求切中題目作答,不可言不對題。在講課過程中首先分析關鍵詞的概念,追根溯源,有作學術的嚴謹風範。這對我今後的學習和工作很有啟發,我想,要做一名好的教師,必須懂得尊重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同時注意授課方式,選擇學生可以接受的形式進行授課,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是極其重要的。

兩位老師都非常優秀,讓我受益良多。在今後的學習工作中,我要以黨員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有一份光,發一份熱!牢記使命,不忘初心,堅定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

篇十一

4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大學考察,並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廣大青年要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勤學、修德、明辨、篤實,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自己的基本遵循,並身體力行大力將其推廣到全社會去,努力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創造自己的精彩人生。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於廣大青年所給予的殷切希望,而作為一名正值青年的預備黨員來説,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自己的人生價值觀有力結合,並將之付之實踐,則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24個字,12個名詞構成,這幾個詞覆蓋全面而凝練,形式簡潔而易記,導向明確而鮮明。而作為一名預備黨員,其應有的人生價值也存在於自身的人生價值與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的關係之中。餘四川老師也在課上講到,“價值”是一個雙向的過程,即存在與主體與客體的聯繫中,客體對主體的存在、發展和完善所具有的敍述;
它是一個關係的範疇,也是一個意義的範疇;
並且價值來源於客體,取決於主體。

在我看來,我們在自己生活的環境中其實承擔着多種角色的扮演,而面對不同的環境,能夠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引導並將自己的人生價值觀熔鑄於其中,才能充分發揮出自己作為一名青少年的擔當,作為一名預備黨員的擔當,從而創造自己精彩的人生。而這個將自己的人生價值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是一個循序漸進而又相互交叉的過程。

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導向,我們可以先從個人層面出發,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落實到我們的日常行動中。它從每個個體出發,結合了我們每一代適用的優秀傳統美德作為我們立身之本。作為一名大學生首先就需要有堅定的愛國情懷,特別是像我這樣,作為一名長期在外地上學的民族生,幾乎是長時間地享受着國家的各種優惠,這是國家對我們的關照,就是希望我們能夠有更多的機會去發現和實現自己的價值,成長為一個對自己、對家人、對故鄉都有用的人。而在整個過程中,只有擁有愛國的信念,才能夠謹記國家對於我們的希望,才能督促我們不要去揮霍年華,這是一個警鐘更是一份温情。在愛國的指引下,我們的具體行動就落實到敬業、誠信和友善。學生之敬業首先就是從身份上來説,需要努力學習,把自己的基本專業知識學好;
學生之誠信、友善就是從做人的層面要求我們不能做不符合自己身份的行為:學位論文不作假、尊敬師長和朋友等等。

在自己的涵養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就可以上升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於社會的要求層面。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這個要求的落實除了個人自身的理智作用外,還需要有相關的外在輔助條令去幫助我們更好遵守,最後就是國家層面,“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可能對於這24個字的理解,制定的初衷是分成相應的主體具體實施的,但是在我看來卻是可以循序漸進一個過程,是一種要求程度的遞進,也是對“人”進步的不同階段的要求,一種上升的過程。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上來看,我們也可以將它交叉進行。對於社會層面的要求其實也可以落實到自己的待人待事的層面。比如,我們在待人待事的時候切記相互尊重,以公平的眼光對待別人,尊重別人的言論自由,公平對待每一次的競賽,當然對於大學生最基本的學業上的公平。還有平時在各種場合上的文明禮讓,遵守相關的規則,特別是在外出旅遊時的入鄉隨俗等,都是將三個層面的內容相互交叉進行的表現。所以,從這個方面來説,這樣的互用又是我們可以做到且必要的。

我們除了有大學生的身份之外,還有入黨積極分子的身份,所以,對於自己的要求理應更加嚴格,無論是做事還是做人,首先要有一份作為預備黨員的自覺,要有一份責任的使然和擔當。踏踏實實做事,認認真真做人,可能我們現在還達不到或者説沒有一個相當高的覺悟像一名真正的共產黨員那樣時刻將人民羣眾放在心上,但是我們可以做到的就是先從自身做起,在平時的行事中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去督促自己,用自己良好的行動去帶動身邊的人,共同進步。無論是在現在的學習上還是在以後的崗位上,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努力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創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自己實現人生價值觀的導引,作一名敢於擔當,敢於創新,敢於奮鬥的優秀青年、大學生、黨員!

篇十二

都説中國夢,是中國人民“個人夢”的彙總,人人都能實現人生價值的小夢,我們離偉大中國夢的實現也就不遠了。可是,實現個人夢真的等同於自己活得快樂嗎?對中國夢的貢獻是否就全權交給那些公認的社會名人,能力強者?在本次黨課中,餘老師正是從“價值”出發,帶我們明確價值的定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特要性與共產黨員的人生價值觀。

“價值”是主客體聯繫中,客體對主體存在、發展、完善所具有的效應。價值的實現來源於主體,取決於客體,放到中國夢和個人夢的關係中,個人夢的實現來源於每個人的努力,個人夢的價值鑑定則取決於其對中國夢實現的意義。經濟體制的變革,社會的轉型對人們的價值觀產生巨大沖擊,作為民族希望的青年也成了“受害者”。此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正是在精神層面包容引領大眾。可人人會背24字,並不代表人人都能真正理解這高度概括的詞語意義。以個人層面的“敬業”為例,在擇業關頭就有青年迷失了“方向”!在《奇葩説》中,清華博士生鄭植不知就業方向,嚮導師求助,遭高曉鬆痛批,“名校培養你,是讓國家相信真理。一個名校生走向舞台,沒有胸懷天下,改造國家的慾望,卻在尋問自己該找份怎樣的工作......”苦讀多年遺失獨立思考意識是悲哀,從未確立自我價值定位更是悲哀。如今很多大學生也是如此,將找份好工作作為畢業定位,眼睛陷在“物”的世界裏尋找意義。但功成名就絕不是價值標杆,核心價值觀中

的“敬業”一詞,所謂“敬”,代表自我警醒,就是在告誡我們在價值迷失時找回人生的尺度,做一個“有信念、有夢想、有奮鬥、有奉獻”的青年。

鄧小平曾説:“一個共產黨員,第一,他是普通人,第二,他是普通人中的先進分子。”分析共產黨員的人生價值,其客體是黨員的人身實踐活動,主體是黨的事業,黨之事業的奮鬥核心正是最廣大人民羣眾的利益。此時的我們不僅是國之重器、高校青年,更是思想更先進的入黨積極分子,黨員的心中一定要留一塊地方,是留給別人的。這要求我們不僅要端正自身,追求各方面的自我進步與成長,錘鍊具有靈性的自己,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更應當以黨性修養為人生的價值奠基,確立起為他人、為社會、為信念而活着的價值認同,告別“意義失落”,在正己的同時做到利人。

最後以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研部教授李俊偉教授的話作結:“青年既要有獨立的人格,同時要肩負社會道義。既要在融入社會中體現自我價值,同時要在展現自己的能力中奉獻社會。青年人對自己有足夠的自信,對民族有真切的情感,對國家有捨我其誰的擔當,對改變民族國家現狀有深刻的憂患,把滿腔熱血和真才實學奉獻在輝煌的促進國家和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中,把大好青春揮灑在日新月異的社會主義偉大建設的征程中,把朝氣鋭氣體現在促進偉大祖國蒸蒸日上的發展中。”功崇惟志,業廣惟勤,將我的個人夢融入中國夢,用我們的“青年夢”托起“中國夢”,不再迷茫!

篇十三

穿着白綠條紋t恤,手拿一個大號保温杯,一位精神矍鑠的老教授緩緩走進了第59期黨課的第6次課堂,這便是馬克思主義學院的餘四川老師。一位幽默風趣,寓教於樂的老師。他用兩個小時的時間為我們講解了價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共產黨員的人生價值。

他從80年代的一場討論開始了他的黨課課堂。1980年5月《中國青年報》上發表的一篇署名為“潘曉”的題為《人生的路呵,怎麼越走越窄》的文章,引發了關於人生價值的大討論。馬克思曾説過“價值這個普遍概念是從人們對待滿足他們需要的外界事物關係中產生的”,由此看出價值是一個關係範疇,涉及主客體之間的關係,是指一事物對主體的積極意義,因此價值來源於客體,取決於主體。餘老師運用了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事例闡釋了價值的含義。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和基本特徵,“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雖然只有短短24個字,卻道出了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集中表達。雖然只有短短24個字,卻具有自己鮮明的特徵。文字上具有對稱性,由三組名詞構成,每組四個詞八個字;
結構上具有立體性,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來描述;
內容上具有特要性,每一個詞語都至關重要,是我們黨結合了歷史與現實之後提出的,缺一不可;
導向上具有明確性,對各個層面提出了清晰準確的要求。

共產黨員的人生價值也有自己獨特的體現。在共產黨員人生價值關係中,客體表現為黨員的人生活動。而價值主體從總體上説,即黨的事業,從大的方面,還包括黨的領導、黨的建設、黨的任務等多方面,而最重要最高的價值主體是最廣大的人民羣眾。共產黨員的人生價值系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價值觀為理論基礎,以實現共產主義為最高的價值目標。黨員的人生價值觀也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在理論與實踐的不斷學習中逐漸完善的,只有在正確價值觀的指導下,同時秉承着為他人、為集體、為民族、為社會的奉獻精神,與時俱進、實事求是,才能實現人生的社會價值,人生的社會價值是實現人生自我價值的前提,每一個共產黨員在為人民服務的過程中,自我價值也得到了彰顯。

篇十四

今年是馬克思誕辰200週年,也是《共產黨宣言》發表170週年。5月4日,習總書記在人民大會堂出席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在本週的黨課課堂上,來自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徐秉國老師用屏幕上的“歡迎各位進步青年同志”和金黃色的鐮刀圖形,帶領我們走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的真理殿堂。

徐老師的課堂風趣幽默,以史為綱,為我們梳理了馬克思主義思想發展史和馬克思思想中國化的脈絡,處處流露出對馬克思的崇敬之心。“馬克思在上學時一年讀的書,比我們在座各位十年讀的都多。”在座的同學們紛紛發出了驚歎聲,又紛紛慚愧地低下了頭。徐老師告訴大家,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指導思想的理論基礎,實現共產主義是黨的最高綱領和最終目標。毛澤東同志曾經指出:“主義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來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有所趨附。”中國共產黨對主義的堅定信仰一直延續至今,正如黨的十九大報告所指出的,“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也是保持黨的團結統一的思想基礎。”

革命理想高於天。最高理想的實現是一個歷史的過程,需要若干階段的具體步驟推進前行,因此,黨在國家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制訂了基本的行動綱領。推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與文化,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實現這個基本綱領也是為實現共產主義的最高綱領打下基礎。今天的我們,堅持黨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的統一,應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正確理解、結合實踐、加以創造性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繼續推進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與實踐,使馬克思主義思想常青常新。

5月5日,由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和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聯合主辦的第三屆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的中國形態國際學術會議開幕了。開幕式上,《中國社會科學》總編張江老師引述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以我們正在做的事為中心,聆聽時代聲音”來啟發在座的來賓思索馬克思主義的真諦。誠然,馬克思主義有其經典化的形態,但也有其中國化與當代化的形態。只有結合了中國目前還沒有變的基本國情和國際地位,結合中國當下已經變了的主要矛盾,馬克思的思想才能閃耀更加光輝的真理光芒。

張老師還深情地提起,當工人的八小時工作制法令頒佈後,恩格斯曾發出感慨:“要是馬克思還活着,能看到這一切,該多麼好啊!”革命情誼深厚如斯。我不禁發出感歎:要是馬克思和恩格斯能看到在今天的世界,社會主義在各地各國遍地開花,能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佈局和奮鬥景象,那該有多麼好啊!

篇十五

六十一歲的老師在黨課上動情地説道:“黨員就是一塊磚,哪裏需要哪裏搬。”台下的我在肅然起敬的同時,不禁想起了七十四年前的一件事——毛主席在張思德同志的追悼會上發表了《為人民服務》的著名演講,高度讚揚了張思德同志的奉獻精神,並提出“為人民服務”這一口號。作為黨的宗旨,“為人民服務”這五個字始終在每個黨員的心中,如同一枚火種,代代相傳,點燃了黨員心中的熱血,照亮了中國前行的方向。

民之所需,行之所至。習近平總書記任職以來,堅持以人為本,為人民辦好事、謀幸福。習近平青年時代曾作為知青到陝北農村插隊,這段經歷使他切實的接觸到了人民的生活,也堅定了為人民服務的信念。他在一篇文章中寫道:“15歲來到黃土地時,我迷惘、彷徨;
22歲離開黃土地時,我已經有着堅定的人生目標,充滿自信。作為一個人民公僕,陝北高原是我的根,因為這裏培養出了我不變的信念:要為人民做實事!”他説到也做到了。幾年來,習近平同志在全國各地考察,關心人民的衣食住行,提出“精準扶貧”的口號,落實到貧困户,絕不走虛假路線。2017年伊始,他便表示“我最牽掛的還是困難羣眾”,多麼窩心的一句話!當國家最高領導人都在做“人民的勤務員”時,我們青年學生,更應該積極向黨靠攏,為人民謀福祉。

黨的十九大提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的重大論斷。人民,永遠是黨一切工作的核心。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人民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共產黨人始終將人民放在心中,無論是出台的政策,還是實際的行動,都以“為人民服務”為中心。教育、醫保、住房問題等,人民所關心的,黨一項一項地解決,認認真真地解決。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個初心是為人民謀安康,謀幸福。堅持這份“初心”,才能有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始終”。《道德經》中提到:“以百姓之心為心”。而今,共產黨人正積極踐行着先人的囑託。吾輩青年,當常懷憂患之思,常排人民之難,共築中華民族的“中國夢”!

篇十六

“執行黨的黨風問題是有關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重視黨風建設是保持黨的先進性與領導地位的重要保障。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説,“打鐵還需自身硬”,在新形勢下,只有全面推進從嚴治黨,努力改進黨內思想作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幹部生活作風,努力改進學風、文風、會風,黨的隊伍才能全面純潔起來,工作才會更加高效,領導力才會不斷增強。

要想“打鐵”,首先要從理論上認識,要打什麼樣的鐵。黨的三大優良作風主要是指: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羣眾,批評與自我批評;
所謂“兩個務必”則是指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和艱苦奮鬥的作風。所謂“理論聯繫實際”,即要求主觀認識與客觀實踐相統一,必須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
所謂“密切聯繫羣眾”,既是以密切聯繫羣眾為方法,又是以密切聯繫羣眾為目的;
既是以人民羣眾為依靠力量,更是以人民羣眾為根本目的,最終促進人民羣眾的發展;
至於“批評與自我批評”,則是中國共產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之一,是黨實現自我淨化的手段。它要求黨時時刻刻“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去去病”,通過深刻地自我反省,實現“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在新形勢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黨風建設又有了新的具體要求。以身作則以上率下,要求黨嚴格貫徹落實八項規定;
層層深化開展思想教育,要求作風建設的思想自覺;
同時還要求突出問題導向,堅決解決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同時,堅持依規治黨,要求紮緊制度的籠子。

作為入黨積極分子,“打鐵還需自身硬”對我們的個人發展同樣具有重要意義。首先,理論聯繫實際,要求我們在學好自身專業知識的同時與具體實踐相結合,不閉門造車,不紙上談兵,同時開拓個人視野,擴大思維容量,能夠考慮到不同複雜情況,促進自身思想的成熟。密切聯繫羣眾,就應該培養個人團隊精神,要關心身邊的同學,牽掛集體利益,處理好日常人際關係,做一個能為集體爭光,願為集體服務的人。批評與自我批評,也是我國優良傳統思想的一部分,“吾日三省吾身”,通過自我批評,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與優勢所在,改正錯誤,促進自身的良性發展;
而“批評”則是堅持正面人際關係運轉的必然要求。所謂“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批評”是對同志的真切關心,客觀批評他人,接受他人合理的批評,是雙方互贏的必然選擇。至於謙虛謹慎,不驕不躁,艱苦奮鬥,對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來説都是科學有效的信條,也是優良的傳統。是我們應該堅守的作風。

打鐵還需自身硬,無論是做一個先進的政黨,還是做一個先進的個人,都是一條行之有效的信條。黨堅實了,才會有更大的吸引力吸納更多的優秀分子參與。延續它的生命;
個人堅實了,才能為黨提供更好的資源,真正實現為人民服務的承諾。

篇十七

一週的黨課培訓又已結束,但是課堂上老師帶給我的震撼卻依舊影響着我。本週黨課我印象最深刻的內容是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劉鶴玲老師講解的黨的性質。劉老師已經退休,但由於黨校的需要,她毫不猶豫地重返課堂,給我們帶來了一節精彩生動的黨課。她説“我就是一塊磚,哪裏需要哪裏搬”,説完大家都笑了,笑聲中包含了我們的感動與尊敬。我們感動於她退休了仍能神采奕奕的給我們呈現激情昂揚的課堂,我們尊敬她數十年如一日的熱愛中國共產黨,秉承着一位共產黨員的信仰與信念。

質是一切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內在規定性,黨的性質是黨的本質特徵,是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根本特徵。“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雖然只有短短百來字,卻句句是精華,字字不能少。

上黨課前,我已能熟練背誦這段話,提到我們黨的性質我立馬想到“無產階級”“先進性”這兩個詞語,我以為這就足夠了。但直到張老師講解後,我才意識到自己知道的僅僅是皮毛而已,還遠遠不夠。我從未想過這一百多字是何時產生的,是什麼原因產生的,它經歷了怎樣的發展變化。

在不同的社會歷史發展階段,由於社會經濟結構、意識形態、社會矛盾等的變化,為了順應時代的變化,黨章對黨的性質的描述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從一個“先鋒隊”到兩個“先鋒隊”和“三個代表”,黨的根本原則沒有變化,而是羣眾基礎更加廣泛,更進一步回答了這一性質集中體現在哪些方面的問題,把黨的階級性、先進性、羣眾性更加緊密地結合了起來,把經濟、政治、文化方面的內容和要求更加緊密地統一了起來。

對黨性質表述的不斷完善體現了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體現了黨與時俱進的精神品質。劉老師還提到,許多國家都曾陷入中等收入危機,有些國家甚至花了百年時間還沒有走出危機。在瞭解了我們黨的光榮歷史和新時期取得的偉大成績,我相信在黨的領導下我們將來一定能順利平穩的度過這一危機,實現新的更好更快的發展!

篇十八

一百年前的神州大地紛亂孱弱,浸滿苦難的淚水。一百年後的神州大地安定昌盛,充滿幸福的笑靨。這一百年的蜕變,由無數革命戰士在鮮血汗水中贏取得來,由中國共產黨在曲折磨難中探索得來,更由中國人民在砥礪奮鬥中創造得來。此前的我,對當前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更多停留在感性層面。我感恩自己現在擁有的安定生活,更敬仰老一輩革命戰士殞身不恤的愛國精神;
而本週的黨課則深深啟發了我對這些問題的理性思考。我深刻意識到自己的使命與責任,以及正心正行、貴在堅持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正心即保持一顆端正的心。通過老師的講解我瞭解到“黨校信黨”是黨校工作根本原則,更意識到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最首要的便是堅定對黨的信仰。馬克思唯物主義發展觀告訴我們,事物發展是波浪式前進和螺旋式上升的。所以,就如老師所説,我們應該承認當前存在腐敗現象,同時也要知道這畢竟是少數。我們必須在堅定對黨的信心的前提下去正視與解決存在的問題。

正行即將正心付諸行動,在實踐中嚴格要求自己。首先,通過學習,我對黨的性質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十六大以來中國共產黨黨章總綱將黨的性質概括為了“兩個先鋒隊、一個領導核心、三個代表”。共產黨員必須是工人階級中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進分子,而且黨在歷史發展進程中也呈現出了先進性。例如每當遭受挫折時,黨總能在人民的監督下及時糾正錯誤並汲取教訓,從而打破“興亡論”的質疑。黨的先進性啟示我,作為入黨積極分子,我也必須時刻保持自身的先進性,永遠跟黨走。因此,當前我最首要的任務就是學好專業知識和與黨相關的知識,時刻關注黨和國家的新動態。只有用知識來武裝自己,才能明確自己該為國家做些什麼,能為國家做些什麼以及該怎麼去做。同時我也要儘自己的能力去幫助團結他人,在生活實際中踐行黨的宗旨,誠心為大家服務。

再是,通過老師的講解,我還了解到黨的組織紀律。相應地,作為入黨積極分子,我們必須做遵守黨紀的模範。例如嚴格規範自己行為,使其符合法律和黨紀黨規等。俗話説:“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所以,我們必須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從最基本的遵守黨課紀律做起。決不無故曠課,不遲到不早退,上課認真聽講做筆記等。

最後,加入中國共產黨絕不是一時的興起。相反,這是一件神聖莊嚴,關乎我們一生的事。因此,正心正行最終還是貴在堅持。我們必須始終堅定不移地跟黨走,不斷地提升自己,積極創新,最終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鬥終身。而這也必將是我們個人價值的最終體現。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如今,黨的十九大也提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可見,作為青年一代,我們更要堅定理想信念,正心正行,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為國家與人民的不懈奮鬥中書寫人生華章!

篇十九

本週的兩堂課分別學習了黨的組織原則和紀律,以及黨的性質、宗旨和作風。簡單説,本週的學習就是讓我更加明確地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怎樣的政黨,以及我在爭取入黨的過程中應該怎樣做。

週五的課堂上,由邵莉莉老師講解黨的組織原則和紀律。邵老師用通俗易懂的例子為我們講解了“黨校姓黨”、民主集中制、黨紀等基本概念,並講解了入黨積極分子應該怎樣做。這堂課的學習讓我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是一個紀律嚴明的政黨,其實從十八大之後,我們就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黨中央反覆對黨規、黨紀進行強調,使黨員工作不斷公開化、透明化,效率不斷提到,反腐倡廉力度也逐漸加大,這説明中國共產黨對民主集中制原則和黨紀認識在不斷深化,對自身的要求也更加嚴格。週六是由劉老師講解的黨的性質、宗旨和作風,劉老師用充滿激情的語言為我們解讀了中國共產黨這近百年來的不斷探索和對自身認識的不斷深化,告訴了我們為什麼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儘管飽經滄桑,但仍能不斷髮展壯大,向前發展,引導中國人民走向光明,因為這是一個科學民主的政黨,是一個有長遠眼光的政黨,她能夠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中國社會的發展,能夠及時撥亂反正,認識到自身的優勢與不足,學習先進經驗,去粗取精,最終能形成一套符合自身發展的理論,促進中國社會的健康發展。

本週的黨課學習給我感觸最深的一個詞是“發展”。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我們的認知才能不斷深化,才能在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中不斷進取,博採眾長,使自己獲得更好的發展。我們所處的社會是一個不斷向前發展的社會,萬事萬物都在變化,如果我們一直用靜止的眼光看待問題,就不會正確認識到社會當前處在一種怎樣的形勢之中,我們就會止步不前,不思進取,最終被社會、被時代所淘汰,成為輸家。

中國共產黨就是一個不斷髮展的政黨。兩位老師在課程的講解過程中,都提到了中國共產黨的不同理論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內容,所有理論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不同的時期,它們會有不同的內涵。有些理論是在隨着時代發展、中國國情變化而進行的改進和完善,而有些理論則是對之前內容直接進行了否定,從更加務實的角度重新對一些工作進行規劃,改正之前對一些問題的錯誤認知,使之更加符合中國國情,更好地指導中國社會的現代化建設。還有一些理論是針對中國社會現代化建設中不斷湧現出的新問題提出的,理論的從無到有更加説明中國共產黨能在改革發展中及時認識到新問題的產生,並採取相應措施儘快改正相關問題使工作重新步入正軌。這些新理論新政策的出台,就能説明我們黨是一個科學的、發展的政黨,只有不斷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並不斷改正自己的錯誤,才能有可持續的發展。

中國共產黨一直在強調科學可持續的發展,同樣地,我也應該用一種發展的眼光來考慮問題。通過這兩天的學習,我認識到,我需要認識到我周圍的環境不是一成不變的,我不能總是把自己侷限於之前的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中,更不能總把自己定格成之前的自己,所謂的成績都已經是過去式,現在的我需要做的是看清楚自己當前所處的環境,正確看待自己的過去,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己,這樣才能不斷進步,做得更好,從而用自己的行為去影響更多的人,為更多的人帶去光和熱。

篇二十

縱觀歷史五千載,華夏民族屹立於世界東方,猶如一條巨龍,山石可移,海河可枯,唯有我們的文化不會被時間吞噬,匯聚成一股如同長江綿延萬里,奔騰不息的中國力量。

由於閉關鎖國,近代以來,中國這頭曾經讓世界為之歎服的雄獅,一度沉睡不醒。得意忘形的中國國人固守陳規,與世界先進文化的脱離導致我們幾個世紀的落後,落後就要捱打,在八國列強的侵略下,我們中華兒女自強不息,讓中國這頭雄獅再次甦醒。而這時,我們是否應該讓中國文化也再次站在巔峯,引領世界,是的,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在各種場合提到文化自信,明確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

何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並對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司馬遷言:“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蓬勃發展,對文化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這也是文化自信繼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之後成為第四大自信的原因。

想到做到文化自信,首先我們要自信,對自己所堅定的理念有足夠的信心。回望歷史,秦始皇的統一六國,三國的英雄,魏晉的文人,唐朝的極樂盛世,成吉思汗的封疆擴土,再到近現代的孫中山偉大的辛亥革命,毛澤東的以農村包圍城市,這每一件都展現了中華的生命力和創造力。而作為一名學生,當我們懂事開始,在家時家長會教我們對自己自信,抬頭做人,低頭做事。在學校老師教我們文化,讓我們對文化自信,在高中階段我們學習思想政治,去觸摸那些國家大事與各類原則宗旨。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國文化深深地融入進我們每一箇中國人的生活,春節會闔家團圓吃餃子看春晚,清明節祭祖,中秋節賞月,每一個節日我們每一個人都參與其中,而正因為我們的延續才讓我們的文化顯得格外濃厚,久遠。所以每一個人對文化與傳統的認同都是自己充分自信與對傳統尊敬的表現,而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巨大的文化自信也便是由每一個個體的自信堆積起來的。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説:“站立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吸吮着中華民族漫長奮鬥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13億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台,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藴,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中國人民應該有這個信心,每一箇中國人都應該有這個信心。”我們一定要相信在黨的帶領下,堅持文化自信,一定能夠創造出中華文化新的輝煌,堅持文化自信,一定能建設社會主義強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