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優秀醫護工作者事蹟材料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68W

健康所繫,性命相托;青春不老,初心不負。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醫者“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下面是本站給大家帶來的優秀醫護工作者事蹟材料,歡迎大家學習!
 

2020年優秀醫護工作者事蹟材料三篇

 

篇一:剛柔並濟的援非護士

地震救援時衝鋒陷陣,她對患者説:不要怕,我陪着你們;抗擊非典時逆行而上,她把最危險的工作留給自己;新冠病毒肆虐時堅守後方,她培訓援外儲備人員千餘人次;祖國需要時勇挑重任,她馳援非洲載譽歸來。她是患者心中的暖心“天使”,是學生眼裏的嚴厲“師長”,也是逆行援外的“戰士”。她在結婚紀念日當天出征,在護士節歸來。她説:為祖國爭光,我感到無比驕傲。

她就是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護士長熊洪。

柔情付患者 她是暖心的“天使”

熊洪身材嬌小,皮膚白皙,笑起來臉上還有個淺淺的酒窩,給人以温柔親切之感,僅從照片上很難猜出她的年齡。然而,她已經在護理行業堅守了30年,是深受患者同事喜愛的“護理天使”。30多年來,“温柔親切”的熊洪帶給了患者許多温暖。

12年前,汶川發生地震時,瀘州震感強烈。面對災情,熊洪立即申請上受災一線支援,雖然未被安排去前線,但她留在後方幫助轉運受傷患者,在餘震到來時轉運患者至相對安全地帶。熊洪至今還清楚地記得,當時有一名患者病情嚴重,長期佩戴呼吸機,一旦轉運就會有生命危險。患者家屬懇請熊洪讓他們留在科室。

“有時治癒,常常幫助,總是安慰……”熊洪明白,對於這些危重症患者來説,現在最需要的就是陪伴和安慰。

“別怕,我會陪着你們!” 她毅然決定,留下來和患者一起面對危險,這句簡單的話語也温暖了患者的心。

熊洪的温柔還體現在她對患者的細心關愛上。在熊洪的辦公桌上,時常放着一盆盛開的“仙客來”,這是3年前一位肺癌女患者送給她的。這名患者入院時病情就已經開始惡化,由於病痛折磨,患者整日鬱鬱寡歡,甚至幾度想要自殺結束生命。作為護士長的熊洪看在眼裏,記在心裏。每天陪着患者,給她做心理疏導,直到她情緒好轉。出院時,患者把放在病牀前的一盆“仙客來”送給熊洪,對這些天朝夕相處,悉心陪伴她、温暖她的護士長表示感謝。送花不久後,這位患者就去世了,但這盆“仙客來”卻從未枯萎,常年盛開。激勵着熊洪更加用心去工作,關心關愛患者。

柔心為護理 她是嚴厲的“師長”

在學生眼中,熊洪是位受人尊敬的嚴師。

“她既是護士長,也是我們的老師,是我們的師長。”熊洪的學生告訴記者。

“為師”:熊洪是醫院內科護理學的骨幹教師,對自己的學生要求很高。

南丁格爾曾説:護理工作是精細藝術中最精細者,這就要求護士必須有一顆同情的心和一雙勤勞的雙手。為了將護理工作做得更加細緻,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護理服務。熊洪要求學生們寫下自己的護理體會或讀書筆記,並時常交流。此外,熊洪還親自指導科室年輕護理同志的課堂教學和幻燈片製作,指導年輕護理人員進行臨牀護理工作。

“為長”:熊洪作為省呼吸護理學科和呼吸科的護理領頭人,她非常重視自己的科研水平的提高。

2017年,熊洪組織建立了科室慢阻肺延續護理小組,帶領科室護士錄製慢阻肺健康教育相關視頻,利用醫院雲平台開展延續護理,倡導並帶領護理人員開展肺康復護理工作;2018年,熊洪在科室提出開展以“肺常關愛,肺常幸福”為主題的西南呼吸慢病管理活動,發動全科醫護參與,定期現場進行患者健康教育知識講座;牽頭建立“西南呼吸慢病管理”微信公眾號,定期發放呼吸慢病管理相關知識……熊洪被評為四川省“肺康復護理先進個人”,她所在的科室也被四川省康復醫學會評為“肺康復先進科室”。

柔肩擔重責 她是剛強的“戰士”

温柔“嬌弱”的熊洪也有“剛硬”的一面,當新冠病毒肆虐時,熊洪多次請戰前往一線,雖然沒有去成,但醫院把更重要的任務交給了她:對瀘州市新冠病毒肺炎定點收治醫院、援助武漢儲備人員、援外儲備人員進行相關培訓。110場、3000餘人次,這些數字都是熊洪和同事們的“戰績”。

今年4月,熊洪又接到任務:前往兩個非洲國家進行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援助。

“能夠代表醫院、代表國家出征,是我的榮譽,我定竭盡所能、不辱使命!”出征前,熊洪如戰士般在心底許下鏗鏘的誓言。

抵非後的前兩天,因為時差,熊洪一直無法按時入睡。最初,熊洪堅持不吃藥,希望能自己扛過去,但效果甚微。第三天,熊洪終於忍不住從牀上爬起來吃安眠藥。

“不管怎樣,都要保證第二天精神抖擻地去工作。”熊洪説,“我們走出國門,代表的是國家的形象,不能出任何差錯。”

除了失眠外,埃塞俄比亞的高反、吉布提的酷熱都給專家組的工作增加了許多困難。熊洪主要負責和當地護理人員交流呼吸危重症患者的護理專業經驗,以及醫護人員的防護,包括示範、協調醫護人員防護用品的穿戴、及講授防護知識等。

“高温下,穿戴防護服很難受。”熊洪回憶:“大多數地方沒有空調,只有少數地方有壁掛式空調。進病房後,我們的衣服全部打濕。”

不僅如此,在吉布提,恰逢當地的齋月,居民們白天不飲食,專家們也入鄉隨俗。期間,專家們調整了生活節奏,“中午不休息,一般從早上8點過一直持續工作到下午3點左右再吃午飯。吃飯也會避開他們,要麼回到駐地再吃,要麼不吃午飯,只吃晚飯。”

面對重重困難,熊洪並沒有退縮。她將由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護理團隊編寫的多語言疫情防控口袋書帶到當地,書中圖文並茂地介紹了“七步洗手法”“口罩佩戴方法”等防疫知識,頗受當地醫務人員歡迎。

5月10日,吉布提總理卡米勒在吉布提人民宮舉行授勛儀式,授予熊洪“騎士級獨立日勛章”。此次同時為12人授勛,從勛章數量和禮儀規模上在吉布提歷史上均屬首次。

面對榮譽,熊洪説“我只是做了一個醫護人員應做的事”……

篇二:為報恩“出征”的“95後”護士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四川省第四人民醫院護士佘沙因懷着“我和其他人不一樣,我是汶川人”的感恩之情,前後兩次請戰“出征”湖北,在武漢又五次主動申請到更危險的一線。這場戰“疫”,是24歲的她第二次感受到來自羣體的大愛,而第一次,是家鄉汶川遭受地震後,當時她只有12歲。

心懷感恩的“95後”

一句“我是汶川人”,道出了佘沙堅持出征的理由——一顆感恩的心。96年出生的佘沙,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時,感受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對家鄉汶川縣漩口鎮的無私援助。年幼的佘沙默默下定決心:長大後要當“白衣天使”,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就這樣,佘沙考入四川護理職業學院,畢業後成為了四川省第四人民醫院的一名護士。

時間回到大年三十。四川省第四人民醫院徵召第一批援助武漢醫護人員,佘沙第一時間請戰回到一線工作崗位。由於醫院第一批選的是重症監護室和呼吸科的護士,她沒能去到武漢。佘沙並不氣餒,她隨時瞭解最新診療信息,並積極請戰前往武漢,她的理由是:我年輕、我單身、我是汶川人。

最終在2月2日,佘沙如願隨四川第三批援助湖北醫療隊來到武漢,是這批醫療隊裏年齡最小的隊員,在武漢抗疫一線支援59天。

年紀小卻有擔當

抵達武漢後,佘沙接到的第一個任務是,在駐地酒店負責院感和後勤工作。“駐地工作做好後,我就希望能儘快去醫院。”她説,雖然自己並不是重症ICU的護士,但是實習的時候曾經接觸過,更重要的是,她希望能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之後,佘沙又三次提交申請,最終進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清潔區負責消毒工作和科室總務工作。在武漢的醫護同行對她的評價是“佘沙有熱情、有幹勁,做事情很有效率,把各個細節都做得很好,年紀這麼小都這麼有擔當!”

幫助過的人又回來了

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工作期間,她又兩次申請進入“污染區”照顧病患。她説:“自己學的是醫學護理,希望能夠到臨牀,直接幫助病人。”而在醫院工作一段時間後,佘沙才知道到她支援的醫院,是當年汶川傷員轉運到武漢救治的定點醫院,她支援的科室護士長葉曼,在12年前,也是她現在這個年紀。剛參加工作的葉曼看到汶川地震的消息後,主動報名成為一名志願者,堅守在一線,護理因汶川地震轉運而來的受傷患者。葉曼告訴佘沙:“沒想到我們以前幫助過的這羣人,又回到了我的身邊”。

在支援的日子裏,佘沙目睹了各地湧來的醫護人員以及各行各業的工作者,他們無私地奉獻自己,“這個場景,彷彿又回到了12年前,汶川地震時全國各地的人來援助我們一樣。”不同的是,那時她是受助者,但這次她成了支援者。

歷經地震的磨難,在疫情中不斷成長,現在的佘沙對這份職業更加堅定。戰“疫”歸來,回到自己熟悉的崗位,她和許許多多“白衣天使”一樣,在平凡而偉大的崗位上,踐行着南丁格爾精神。

篇三:看不清面容,但病人聽聲音就能認出的護士

30牀需要加大蒜、35牀早晨想吃稀飯、11牀想喝牛奶、9牀需要蔬菜湯……”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戰鬥中,護理人員是一往無前的戰士,在患者眼中,他們是值得信賴的主心骨。

為了給患者精心的護理,親人般的照顧,成都市公共衞生臨牀醫療中心應急二樓隔離病房護士長譚娟在查房時,常常會帶一個小本,記錄下每一個病人的需求,無論多忙都儘量做到有求必應。

“因為護理細緻,治癒出院的患者也發自內心地認可和記住我,也讓這段經歷給我們彼此留下了很深的感動和回憶。”回顧此次抗疫,譚娟所做的工作遠不止這些。

攻克一個個“堡壘” 她是年輕護士的定心丸

1月22日,忙完科室的幾台艾滋病外科手術病人的護理工作,譚娟找到科主任:“我剛剛卸下應急隊副隊長工作,比較熟悉應急隊的管理,我想申請參加應急工作。”在科室的支持下,譚娟加入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最前線。

當天下午她就直接奔往了應急戰場,分配到的主要任務是發熱門診管理工作。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發熱門診的通道設置、區域規劃、人員配置、流程優化、防護物資配備等工作千頭萬緒。她帶領醫護人員熟悉穿脱通道和工作職責,手把手培訓穿脱流程……不到24小時,發熱門診進入規範化狀態。

發熱門診陣地剛剛鞏固,譚娟就接到立即投入隔離病房攻堅戰的緊急任命。她連續三天培訓醫護人員,規範各項流程。隔離病房的很多護士都是剛剛進入應急隊的年輕人,未知的病毒、嚴峻的形勢讓很多人倍感壓力,她對所有護士説:“我會保護好你們,待疫情結束時把你們好好的、健健康康的還給家人。”這句話就像一顆定心丸,所有的護士妹妹都覺得有了主心骨。

奪下隔離病房防護“攻堅戰”後,她又接到新的任務,陣地要轉移:烈性樓二樓隔離病房整體搬遷至二期二樓。譚娟又和戰友們一道清潔病房、準備物資、轉移患者,連軸工作16小時終於將所有確診患者整體轉移。看着進入夢鄉的患者們,她深深地舒了一口氣“這一戰我們又攻克了……”

護“身”又護“心” 她讓患者很踏實

在隔離病房裏,一邊是回不了家的醫護,一邊是與親人相隔的患者,醫護與患者一同走過的艱難日子,成為彼此珍貴的回憶。“這碗麪,我會記一輩子。”李婆婆(化名)對譚娟説道。

當時新冠病毒檢測結果陰陽反覆的李婆婆很是焦慮,譚娟也對其加倍關照起來。一天,譚娟像往常一樣來隔離病房中查房,李婆婆便和譚娟説起,自己是北方人,在這裏吃不慣,很是想念一碗口味適中的麪條。“您要乖乖配合治療啊婆婆,我有機會出去休息就給您做一碗哈!”譚娟應在嘴邊,記在心上。當李婆婆吃到譚娟親手做來的番茄雞蛋麪時,她説,那是家的味道,能記一輩子。根據醫院規定,譚娟輪崗離開,直到3月19日,她去送患者們出院時,李婆婆剛一聽到譚娟的聲音便立刻認出,譚娟説,很感動。

在病房裏,隨時都能看見譚娟的身影。她給特殊患者提供麪條、包子、稀飯、大蒜、牛奶、剃鬚刀,幫患者們取快遞;給三個月的寶寶洗頭、餵奶、拍背、換尿布,新手媽媽感動地説 “有你們我很放心、很踏實”;為了安撫患者情緒,她用自己的手機讓老人與兩個女兒、孫子視頻連線……

譚娟説:“病人肯定我們的付出,讓我們防護好,多休息的時候最讓我感動。一個個病人痊癒出院,讓我們感受到所有的努力和堅守都是值得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