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10大農業區域概況

來源:巧巧簡歷站 1.71W

10.東亞農業區: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朝鮮,是世界人口最密集,人均耕地較少,自然條件較優越,水熱條件配合較好的農業區,中國南方、日本、韓國、朝鮮水稻生產佔有最重要的地位,小麥、玉米也佔有重要的地位,屬於世界上傳統農業,精耕細作水平較高的地區,日本實現了農業現代化,其他地區正在向農業現代化過渡,是對世界糧食市場影響最大的地區。

世界10大農業區域概況

9.中亞農業區:包括前蘇聯在中亞地區的國家,如哈薩克斯坦、亞美尼亞、烏茲別克、格魯吉亞、土庫曼等中亞國家。本區處於歐亞大陸中心帶,年降水稀少,日光充足,温帶、荒漠半荒漠氣候。以哈薩克斯坦為例,北起烏拉爾、西瀕裏海、南至天山、東接阿爾泰山。總面積271.7×104 km2,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家,60%的國土為沙漠、半沙漠覆蓋,人口1679.3萬人,每平方公里6.3人,農村人口占44%,人均耕地11hm2,有的可達到18 hm2,每勞負擔20 hm2年降水200-600mm,有裏海、鹹海、烏拉爾河、伊犁河、額爾齊斯河、希爾河及巴爾喀什湖,齋桑泊等可引水灌溉,發展灌溉農業,冬季寒冷少雪。穀物產量低而不穩,穀物單產每公頃為750kg,穀物產量在2100萬T左右,是前蘇聯第二大商品糧基地,僅次於烏克蘭,1985年人均佔有糧食1250kg。全國有牧場用地1.5億hm2,加上600多萬hm2割草地,畜牧業佔農業總產值60%以上,肉製品、乳製品、皮革製品、毛紡織品佔社會總消費額70-75%,是典型的畜牧業經濟國家。烏茲別克農業水平較低,2001年人均有糧食160.3kg,肉類20.3 kg,蛋2.9 kg,奶148.6 kg,土庫曼斯坦人均糧食378 kg,人均肉類27.8 kg,蛋12.9 kg,奶8.3 kg,兩國糧食不能自給。

8.東歐和西伯利亞農業區:包括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及烏克蘭、白俄羅斯、俄羅斯等國,是歐洲大陸東南部和巴爾幹半島的中北部以及烏拉爾山脈以東的俄羅斯領土,總面積1816.3×104 km2,人口3.3億,每平方公里18.17人。

俄羅斯國土面積1700×104 km2,平原佔60%以上,16%伸入北極圈,80%為寒帶、温帶氣候,年降水量從西部750mm向東北減至200mm以下,年降水400mm以下的佔農業用地40%,農業勞動力佔20%,農業在國民收入中佔28%,抗災力弱,水澆地在3%左右,農業廣種薄收,靠天吃飯,肉類自給70%,蔬菜60%、水果30%。種植業與畜牧業比例為45:55,農作物以小麥、大麥、燕麥為主,奶牛產量高,是世界奶牛最多的國家之一,奶酪、奶油居世界前列,以肉食消費為主,前十年左右是世界糧食進口大國,現在已基本自給。

東歐,農業條件較好,耕地佔總土地面積的60%左右,森林覆蓋率30%左右,人均耕地0.55hm2,年降水量在500mm左右,眾多河流,如多瑙河、維瓦斯河、奧德河、瓦爾塔河、薩瓦河、蒂薩河、伏爾塔瓦河等提供灌溉便利,波蘭有湖泊9300個,除阿爾巴尼亞外,農業人口已降至20%以下,阿爾巴尼亞的農業人口也不足40%。東歐人均穀物750kg以上,居世界中上水平,畜牧業比較發達,如匈牙利2001年人均穀物1519.2kg,肉117.1kg,奶221.4kg,種植業以小麥、玉米為主,以大麥、燕麥、黑麥為輔,每公頃產量在5T以上。經濟作物方面以保加利亞的玫瑰油、煙草,捷克的啤酒,波蘭的草莓、捲心菜、馬鈴薯,南斯拉夫的李子,阿爾巴尼亞的油橄欖最著名,在世界農業處於中上發展水平的區域。

7.西歐、北歐、南歐農業區。包括26個國家和地區,總面積為359.6×104 km2,人口3.5億,每平方公里97.33人,本區緯度較高,大部分地區為北温帶濕潤氣候、南部地中海沿岸為地中海是氣候,北部日德蘭半島、斯坎德納維亞半島屬温帶針葉林氣候,降水較豐富,河網密佈,水資源豐富,土地肥沃。是世界農業發達地區,也是世界工業發達、人民富裕的地區。森林覆蓋率高,生態環境比較良好的地區,種植業以小麥、馬鈴薯、油菜、甜菜為主,南歐玉米、水稻、園藝也較發達。法國的小麥、甜菜、牛肉居歐洲之首,其農產品出口量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葡萄酒佔世界20%,平均年產650×104T。荷蘭小麥單產達每公頃7000kg以上,是世界乾酪、奶酪、馬鈴薯、鮮花、豬肉出口大國,在世界農產品出口大國中居第三位。北歐以丹麥最富特色,丹麥耕地佔全國的62.2%,畜牧業高達65%,乾肉、鮮肉、燻肉與火腿出口居世界第一位。德國農業發達,畜牧業佔70%,農產品出口額居世界第四位。南歐為阿爾卑斯山以南的歐洲部分,以山地為主,平原面積不大,但社會經濟也不如西歐、中歐、北歐發達,以葡萄酒、油橄欖較為著名,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臘糧食不能自給,如意大利2000年進口糧食2404萬噸,出口501.5萬噸,淨進口1902.5萬。西班牙2001年產量1813萬噸,進口糧食1025萬噸,出口171萬噸,淨進口854萬噸,佔國內生產糧食的47.10%。

6.北美農業區。美國總面積937×104 km2,加拿大992×104 km2,分別居世界第四和第三位。美國人口約為2.36億,每平方公里23.79人,加拿大1998年為3030萬人,每平方公里3人。是農業資源最豐富的國家,緯度、氣候與我國類似,但平原面積大,是世界上農業現代化程度高、人均農產品最多、世界糧食出口大國、大豆出口大國、畜牧業發達、以肉食為主的國家。

5.澳大利亞新西蘭農業區。總面積851×104 km2,澳大利亞人口1600萬,新西蘭330萬,共1930萬人,每平方公里2.26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低的地區。澳大利亞1/3的區域年降水不足300mm,2/3的土地不適宜耕作。僅沿海岸適於農業。新西蘭為海洋性氣候,降水600-1500mm,全境3/4為山脈和丘陵;南北兩島散佈着一些小平原,澳大利亞是糧食出口大國,新西蘭糧食生產較薄弱,兩國均以畜牧業為主導產區,永久性草地佔總土地面積58.4%,牧場佔52.5%,兩國綿羊頭數佔世界20%以上,產羊毛佔世界40%以上,羊毛量澳大利亞居世界第一位,新西蘭居世界第二位,奶牛、肉牛產業也很發達,農作物以小麥為主,次為大麥、燕麥、高粱、稻穀、玉米。該區水果有重要地位;新西蘭的獼猴桃最為著名,農業是兩國重要的創匯產業。

4.拉丁美洲農區。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諸國、加勒比海及南美洲,總面積2072×104hm2,人口3.8億,人口密度為18人/km2,是第三世界農業最發達地區。該區森林佔50.5%,草地佔26.7%,耕地佔8%,人均耕地0.42hm2,估計尚有宜耕地5×108hm2,其中巴西熱帶地區有4.5×108hm2,祕魯智利沿海有0.5×108hm2,介於北緯13o和南緯57o之間,赤道橫貫北部,為熱帶雨林、草原氣候。智利中部屬地中海氣候,南美洲為濕潤大陸,沙漠為各洲最少的,亞馬遜平原面積達560×104 km2。拉美工業較發達,1990年農業比重已下降到8%,農業勞動力下降到29%。該區農業總產值中,阿根廷、巴西、墨西哥、哥倫比亞四國佔70%左右,而智利、祕魯、委內瑞拉和危地馬拉佔15%,其餘20多個國家佔15%。糧食生產佔有重要地位,巴西是世界第二大豆生產國,糧食有較大的出口,經濟作物以熱帶作物可可、咖啡、甘蔗、西沙爾麻為主,水果在世界上著名。是世界農業發展最有潛力的地區。

3.東南亞與南亞農業區。總面積845×104km2,人口15.5億,人口密度為174.3人/km2,處於北迴歸線以南和北緯10o以北的熱帶區,屬熱帶濕潤氣候,年平均降水2000mm,森林面積大,以水稻、熱帶作物為主要特點,糧食一般有富裕或自給。生產珍貴木材,如柚木、檀木。南亞次大陸河道縱橫,印度河和恆河流域是豐裕的平原區,耕地佔50%以上,降水充沛,特別是孟加拉國境內幾乎全為沖積平原,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過去依賴進口,現在達到基本自給。

2.北非西亞農業區。包括埃及、蘇丹、利比亞、阿爾及利亞、突尼斯和西亞阿富汗、巴林、伊朗、伊拉克、以色列、敍利亞、土耳其、阿聯酋等25個國家和地區,面積1500×104km2,北非人口中阿拉伯人佔70%。該區地中海沿岸為夏熱乾燥、冬暖多雨亞熱帶氣候,撒哈拉沙漠為熱帶沙漠氣候,西亞為乾熱乾旱與半乾旱氣候。以灌溉農業為主,如以色列的41×104hm2耕地中灌溉面積佔1/2,一般耕作較粗放,每公頃產量僅600kg,糧食大多數國家需要進口,但以色列、黎巴嫩、約旦河谷農業較發達。

1.非洲撒哈拉以南農業區。包括東非、西非、中非和南非,面積2210×104km2,1.4億人口,每平方公里6.33人。地處熱帶,降水少,沿海降水可達1500mm以上,以生產熱帶作物咖啡、可可、棉花、花生、油棕、茶葉、劍麻為主,是世界第二大咖啡生產地,缺糧是該區主要問題,該區土地資源未能充分利用,有一定的生產潛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