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人最愛吃的麪食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9W

山西人最愛吃的麪食

莜麪栲栳栳用營養價值極高的莜麪做成的,將面揉精,將小莜麪團一揉、一搓,再往手指上一繞,就變出了一卷卷的莜麪栲栳栳,豎立在籠中蒸熟即成。

莜麪栲栳栳在山西民間除了是家常美食外,確實還有犒勞親朋貴賓之意。在雁北和呂梁山區,人們賦予吃莜麪栲栳栳以"牢靠"、"和睦"等美好象徵。每逢老人壽誕、小孩滿月或逢節待客,多以此進餐。山區有些人家婚配嫁娶時,新郎新娘也要吃,意謂夫妻白頭到老。年終歲末時更要吃,以祈全家和睦、人運亨通。

10 莜麪栲栳栳

這種是帶湯的手擀麪,在晉南叫做“其子”。還可以用豆麪、三合面擀出來,特營養。

9 手擀麪

牛肉丸子面是山西臨汾的獨有特產,始創於20世紀70年代,由臨汾回民白榮祥先生首創,丸子面由地道的牛肉,回民風味的特質丸子以及特質麪條為劑,混和特有的香料,和中草藥,在配以獨特祕製的牛大骨熬成的高湯,口味獨特,香醇,令人回味無窮。

在臨汾的大街小巷,處處都可以看到牛肉丸子面的店鋪,門面都不大,生意卻不錯,而10元價格也算得上是平價小吃。很多臨汾人從外地回來,第一時間就是來吃牛肉丸子面,體驗那香和辣的美味,而牛肉丸子面似乎也成了臨汾人的象徵。

8 牛肉丸子面

撥魚兒做法:把和的很軟的面放在一個帶把面板上,一手端面板,一手用鐵製筷子或木筷子一根一根往下撥入鍋內,如小魚在水裏跳躍。這種面柔軟綿滑,易於消化,配上葷素澆頭或打滷即可食用。

7 撥魚兒

揪片做法簡單,將面和好後,擀成面片切成一寸多寬的條,用手一片一片揪入開水鍋裏(大小與手指頭肚相同),煮熟後配上各種澆頭食用,吃着筋滑。

6 揪片兒

貓耳朵是山西住户人家的日常主食,做法的高下,調味的好壞,就很難有一定的標準。一般而論,貓耳朵極像意大利的一種做成貝殼形的通心粉。貓耳朵是把面和得軟軟的,搓成大拇指的條子,再壓成蠶豆大的小塊,然後用拇指食指捏着一轉,便被捲成像貓耳朵一樣。在開水裏煮熟它,撈起來再配作料大火一炒,耳卷裏吸存着湯汁,味道飽和,吃起來十分鮮美。配料各隨其便,一般人家愛用韭菜肉絲和蝦米,就很夠味,講究的用蝦仁、蟹肉、冬菇、火腿,就隨心所欲,沒有止境的了。

5 貓耳朵

不爛子本名“拌子”,山西方言裏把“拌”這個字拆成bu和lan兩個音來讀,諧音就成了“不爛子”。晉南做“雷”。做法:將土豆去皮洗淨切絲,拌入麪粉,攪拌均勻後上籠蒸熟。春末槐花開時也可以用槐花做。炒着吃更爽!

4 不爛子

豆角燜面最好吃,山西人夏天的最愛,也是我夏天最愛吃的!跌上一大碗燜面(山西人説吃麪不叫吃麪,叫“跌”面,從這個字也能看出山西人對面食的熱愛)再啃上一瓣蒜,天上人間!下次把我家的傳上去!

3 山西家常燜面

2 晉南臊子

臊子面是山西晉南臨汾、運城一帶的麪食,各地面食製法不一樣,各有特色。臊子面在山西尤以襄汾縣河西地區(原汾城縣一帶)最為著名,故稱汾城臊子面。

文化學者和史學家説:一千年文明看北京,三千年文明西安,五千年文明看山西。華夏文明的起源地在山西晉南一帶,汾城為古太平縣遺址,有着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藴,稱為禮儀之邦當之無愧!因此,汾城美食如山西的歷史一樣厚重,如山西的文明之旅一樣有濃厚的飲食文化特色。

臊子面選料用料考究,烹調講究技術,且工序繁雜、工藝細膩。在民間誇閨女和媳婦臊子面做得好,形成這樣的民謠:和下面,鐵蛋蛋,擀下面,圓旋旋,下到鍋裏蓮花轉,舀到碗裏飄牡丹,吃到嘴裏拉絲線。

1 刀削麪

見識下師傅的刀功~~大部分的山西面館廚師可以吧一團面頂在腦袋上,一手一把刀將面削進遠離自己4~5米的大鍋裏~削的薄如紙片~~

刀削麪是山西人民日常喜食的麪食,因其風味獨特,馳名中外。刀削麪全憑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葉,中厚邊薄。稜鋒分明,形似柳葉;入口外滑內筋,軟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麪食者歡迎。它同北京的打滷麪、山東的伊府麪、河南的魚焙面、四川的擔擔麪,同稱為五大麪食名品,享有盛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