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電影觀後感7篇 “衝破枷鎖,征服勇氣:《乘風破浪》觀後感”

來源:巧巧簡歷站 1.6W

《乘風破浪》是一部由韓寒執導的電影,它以青春為主線,講述了兩個追逐夢想的年輕人用不懈努力和堅持戰勝困難,最終實現自己的夢想的故事。影片以韓寒獨特的風格和細膩的情感,引發觀眾共鳴,給人以勇氣和力量,是一部不容錯過的勵志片。

乘風破浪電影觀後感7篇 “衝破枷鎖,征服勇氣:《乘風破浪》觀後感”

第1篇

一個人,過了三十歲還能保住少年心氣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可能還是看臉,同樣是青春無悔,馮唐的小説拍出來就是腫脹肥膩的一塊紅燒肉讓人吃不下,而韓寒的電影總有着一股清新凜冽的露水氣,像一顆春天裏剛摘的毛桃子。

?乘風破浪》的預告片出來,聽着韓寒在開頭輕輕哼着《在雨中》,讓我有一秒的恍惚,這是18歲的韓寒。

據説《乘風破浪》這部電影是為了紀念賽車手徐浪,2018年是徐浪去世10週年。他是韓寒在賽車圈內最好的朋友,走的時候才32歲,妻子剛剛懷孕。葬禮上,平時總是嘻嘻哈哈的韓寒,嚎啕大哭。

後來韓寒寫過一篇文章叫《致徐浪:生活就像是跳樓一樣往下延續》:

“我們的生活依然像跳樓一樣往下延續,他是最先接觸到地面的人。

我和你看到的人都在最好的`時光裏,我們都很開心,而你又在最好的時光裏離開了,這也是最好的事情。

好風光似幻似虛,多一分鐘又如何,你丫把它留住了,但我不會輸給你的。”

好風光似幻似虛,這是我看完《乘風破浪》2分鐘預告片最真的感受。一羣少年浪蕩在晦暗斑駁的小鎮,眼前是白牆灰瓦,心裏卻是波瀾壯闊。

鄧超飾演的主角就叫徐太浪,“該片講述了不被父親理解的賽車手阿浪意外經歷一場奇妙冒險的故事。”我總覺得,這個徐太浪,就像韓寒的影子。

1982年,韓寒出生在上海市金山區亭林鎮。名字美得不合實際,現實是低矮的平房高聳的煙囱,塵土飛揚的小路,水泥橋下流淌着紅色的河水,來來去去的三輪車,與別的工業小鎮沒什麼分別。

後來他為家鄉寫了一首亭林鎮鎮歌,“我們生是亭林鎮的老百姓 / 死是亭林鎮的小精靈。”

不少青年作家都是從小鎮出來的,比如韓寒,也比如郭敬明。也許成長環境的逼仄與破敗,很容易讓一個早熟少年,催生出逃離的渴望與幻想,總覺得自己是這片昏暗低垂天空裏唯一閃爍的星辰,時刻都準備奔赴一個未知的遠大前程。

韓寒國中就遇上了初戀,全校學習成績前三名的z。為了跟z考上同一所重點高中,韓寒拼命學習,這情節就跟《三重門》裏一模一樣。

一次數學考試他考了滿分,卻被老師懷疑作弊,還叫來了韓寒他爸。爸爸從單位裏騎車匆匆趕來,見了韓寒什麼也沒問,一腳把他踹出數米遠,韓寒一聲也沒爭辯。

後來,韓寒憑着體育特長生的身份,考進了上海市的重點中學,松江二中。但那時的他,已經極度厭惡數學,連帶理科全線崩潰。

他對自己的文筆一直很自信,平時一個很羞澀的人説到文學就變得特別張揚,“全世界用漢語寫字的人裏頭,錢鍾書是第一,我是第三。”同學不解,錢鍾書是誰?

韓寒寫到《三重門》的尾聲,主人公林雨翔面臨被女朋友誤會被家長追查,一切不知道該放不該放。聽到遠方的汽笛,他萌生了出走的想法,又無處可去,只能寫“一張落寞的臉消融在夕陽裏。”

他在高二的時候做了一個很大膽的決定,輟學。人生最後一個晚自習,他給摯友寫了一封告別信:“一個人只有一輩子,一輩子只有一次青春,趁我還年少,我要萬水千山走遍。”

輟學後,父母跟韓寒的關係一度很緊張,於是他索性搬回了亭林鎮,跟爺爺奶奶住在一起。

與徐太浪摟着一幫兄弟在小鎮招搖而過不同,韓寒在小鎮沒有朋友。

“每天他騎着一輛摩托車在小鎮上開過每一條馬路,從音像店裏租了碟,回家看完第二天又還回去。

夜裏他四處尋找燈光球場,跟一羣成年人們蹭球踢。他依然每天期待週末來臨,因為他所有的朋友們都還在學校裏面。”(via南方週末記者陳鳴《世界差點把他忘了》)

後來,韓寒回想起這段時光,用了兩個字形容,孤獨,“深深的孤獨”。

18歲的時候,韓寒決定去外面的世界闖一闖。那是一列從上海到北京的火車,傍晚發車。沒過多久天黑了,窗外亮起昏暗的燈光,很多輛自行車從眼前閃過。

他想起小時候特別喜歡騎自行車,綽號叫“亭林鎮最速男。”但那時有一件事情又讓他很自卑,因為他騎着一輛女式自行車。在北京的頭幾年,韓寒依舊孤獨,還有些困頓。只是在人生最低谷的時候,他找到了熱愛的東西,賽車。一開始,就停不下來。

最初學賽車的時候,他每天都在卡丁車場練車練到半夜,一個人孤獨地在燈下兜着圈子。賽車拼的是資本,最艱難的時候,艱難到一個輪胎也買不起了,韓寒靠着一輛國產車開了兩年多整整十二萬公里。

“那時候看着那些大車隊的車手從我眼前開過的時候,腳一踩油門就是噼噼啪啪的那種排氣管的聲音特別的響,那我一踩油門,跟他們一樣,也是噼噼啪啪的聲音,但那是排氣管掉在地上。”

即便如此,開着賽車的韓寒,總覺得自己過得很快樂,他也因此認識了一生的好朋友徐浪。

韓寒與徐浪有着相似的生長軌跡。徐浪也是在浙江武義縣城裏長大,國中有了一輛摩托,從此越騎越遠。

得知徐浪去世的消息,韓寒開着車,一邊開車,一邊哭,好幾次都開錯路了。徐浪頭也不回的走了,如韓寒所説,他在最好的時光裏離開了。

(“我常想起死去的那些朋友們。我能做的就是躺下睡覺,閉眼,再睜眼,把車的反光鏡塗成黑色,綁上安全帶,戴上頭盔,停到發車位,繼續。”——韓寒《東望洋》)

今年過了三十四歲生日的韓寒,早已被大家稱作岳父。他不再寫博客,也很少更微博。除了宣傳電影跟書,偶爾的小玩笑,更多的時候,是沉默。

他在成人禮演講的時候,對着台下一羣少男少女説,“青春就是一場遠行,一場離自己的童年,離自己的少年越來越遠的一場遠行。你會發現這個世界跟你想象的一點都不一樣,你甚至會覺得很孤獨。”

?乘風破浪》聽起來很有些意氣風發的少年況味,樑青有首歌叫《遠方》這麼唱,“欲乘風,願破浪,望脱韁,闖一闖。”

每個小鎮青年都是這樣走過。義無反顧的離別故鄉,懷着滿腔熱情奔赴遠方。等到生活的豪情壯志都被磨平,體會過人生冷暖交雜,青春終於成為了一頁壓得平平的書籤。

韓寒時不時還會回亭林鎮去,小説裏到處都是亭林鎮的影子,《後會無期》的枱球廳也是在亭林鎮拍的。

有人猜,《乘風破浪》講的也許是賽車手徐太浪回到過去,認識了年輕時候的父母,所以才有了合照裏趙麗穎所説的老公與兒子。

預告最後的鏡頭,夜幕四合,鄧超攬着彭于晏向前走,又一起回頭,其實再無歲月可回頭。乘風破浪,浪是徐浪,風也許是像少年啦一樣飛馳的韓寒。電影紀念的是走遠了的徐浪,也許還有同樣走遠了的少年韓寒。

陽光燦爛的日子都過得飛快,隨之而來的是更長久的沉默。經歷越多的人越沉默,沉默着失去,沉默着懷念。物是人皆非,所幸我們花了一大把力氣,終於跟過去的自己,達成了和解。

乘風破浪電影觀後感7篇 “衝破枷鎖,征服勇氣:《乘風破浪》觀後感” 第2張

第2篇

?乘風破浪》是今年剛上映的,就在大年七年級,在眾多大片搶在春節檔期期間的賀歲片,也在最後取得了十億多的票房,也是可喜可賀了!本影片是由兼車手、作家、導演韓寒的作品;這可是既《後會無期》韓導演又一大作。影片與《後會無期》是完全不同的風味。看完《乘風破浪》後發現本影片沒有像《後會無期》那樣般,富有哲學,劣微帶點教育的台詞,本影片看上去比《後會無期》更容易瞭解明白。

這部韓寒導演的新片,突然添了一種動作片的味道。有鄧超主演的一名賽車手,名叫“徐太浪”;據説“太浪”的名字是有故事的。一開始沒看過影片的人,但見過海報的人就多少有些奇怪了,大多海報是比較復古的多面;與影片一開始進入不太一樣,切確的説不像是同一個時代畫片。這可能就是韓大導演不同的拍攝技巧了。影片是由徐太浪駕駛着賽車,載着自己的父親徐太正(彭于晏飾),像與時間賽跑競速般被火車相撞後才進入影片的重要故事內容。看到徐太浪推開門那一刻開始,有些人就看出了一種穿越的味道,是的沒錯!這裏與有本名片叫《夏洛特煩惱》的情節有些相像。在夢中,過把不同人生的癮。但是,好像都有個共同點,都是偏青春一點的。青春時期,最少不了就是任性、鬥毆、純潔的愛情。一開始看短片介紹加上三人穿着打扮照相的畫面時,以為是徐太浪、徐太正與牛愛花(趙麗穎飾)的備胎故事;當然,這是感觀後個人補腦的猜想。真的出其不意。

整個故事是圍繞鄧超飾演的徐太浪展開的。據韓寒所説,因為他有一個朋友叫徐浪,覺得直接搬朋友名字不太合適所以加了一個字,電影中的角色就變成了徐太浪。同樣取名於真實生活的還有電影裏彭于晏的狗“木木”,韓寒養的第一條金毛就叫這個名字,得過狗瘟,後來活下來了,有點癱,活了十多年。

韓寒對過去生活的依戀、長情不僅僅體驗在他導演的電影角色名字,還體現在整個故事背景。《乘風破浪》整個故事都在“亭林鎮”裏發生,這是韓寒故鄉的名字,實際場景是上海周邊四個鎮湊起來拍的。他還打趣地説過,如果想象的畫面找不到,肯定是離家不夠近,就像《亂世佳人》的郝思嘉最後回到了生她養她的塔拉一樣。“亭林鎮”這個地方,已經成為韓寒的印記,是他建構的一個魔幻現實主義的獨立世界,充滿了舊時光的印記,錄像帶、bb機、香港電影、白日夢、小鎮青年,極具烏托邦的意味。

包括電影裏每一個主要角色的名字:徐正太、徐太浪、小花、小馬、六一等等,都有點像國小生寫作文起的名字。看似非常隨意,但又貌似很有含義。徐正太(彭于晏)是一個長不大的少年,徐太浪性子浪蕩,小花的確美貌如花,小馬心有野馬,六一是個“兒童”,名如各人。

電影發生在1998年。韓寒的解釋是:“因為還原98年好一點,還原再之前,美術的工作會大很多。沒有那麼大差別的情況下,那個年代會更好一點,那是移動互聯網剛要起來的時候。當然會有一些懷念或者個人的一些小的因素在裏面,肯定會有,或多或少,每個導演都會放一些自己情感在裏面。”但我認為這暗藏“被遺忘的時光”的意味,1997年香港迴歸,1999年迎接到新千年,似乎1998年顯得黯淡無光、可有可無。

也有人説998年是韓寒重要轉折前的一年,“韓寒在1999年拿到了第一屆新概念作文大賽的一等獎,2000年他就退學了。在1998年的他,會感覺到一年兩年後生活的鉅變嗎?”

相對於韓寒導演處女作《後會無期》的出走,《乘風破浪》的主題是迴歸。《後會無期》最終看到的韓寒文字風格版的電影,單獨成句的台詞,非整體的影像;而這次的《乘風破浪》明顯是一個完整的電影故事,沒有那麼word文檔電影,很多個鏡頭有借鑑經典電影,但值得讚賞,個人偏愛裏面最好的巷子戲,非常帶感。

最有意思的是,留意到《乘風破浪》的打鬥戲,竟然是用豬肉、鍋碗瓢盆來當武器,生活化、漫畫感又略帶幽默諷刺色彩。讓人覺得這場電影只是導演世界裏的南柯一夢,我們是不小心駐足觀看。

全程韓式笑點,這種笑點不屬於扒段子的得到的。這種幽默感,讓我感覺到韓寒之前小説裏的那種感覺。

第3篇

?乘風破浪》正在熱映,但是我還沒時間去影院看,這不,先看看這本關於乘風破浪電影拍攝紀錄的圖書,倒也不錯,在沒看電影之前,先了解一下電影是怎麼產生的、拍攝過程是怎麼樣、從背後的導演、製片人以及劇務到熒屏前的主演、配角,他們在拍攝中都有哪些想法以及怎麼做的,事無鉅細,一一如實道來,對我們這些準備看《乘風破浪》的觀眾來説是件不錯的事,就像吃飯前先喝湯一樣,暖暖胃也順順氣。

我想看《乘風破浪》是因為想看韓寒拍的電影,這個與我同年代的年輕人,17歲出道,以《杯中窺人》一文獲得首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但卻緊接着經歷了留級、退學,他堪稱是文學神少年,但是如此經歷卻也叫人瞠目結舌,褒貶不一,如果換作別人,也許遇上這樣的事,可能會萎靡不振。但是這些年韓寒卻走出了一條鮮活的道路,他接二連三地寫作出書、還當導演,最酷的是他還是職業賽車手。一個以寫作著長的文藝青年,同時又是酷酷的賽車手,總有點讓人難以將二者劃上等號,但事實上這兩個身份就是集中在韓寒的身上了。票選美國時代週刊“全球最具影響力100人”之一的他,正在以他的精神和毅力影響着許多的年輕人。

?乘風破浪》故事如名,給人一種豪邁豪爽的感覺。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南方小鎮,賽車手太浪為了向父親證明自己熱愛的賽車事業的過程中,和一羣兄弟好友共同經歷了奇妙的冒險。至於故事的細節如何,只能待看過電影后再議了。

但是當下,先從這本書裏,從韓寒自己、還有鄧超、彭于晏、趙麗穎等一眾劇中演員,還有該片的製片人、美術指導等眾多幕後工作者親筆撰文中,瞭解這部影片從籌備到殺青的全過程,真實坦誠的記錄,讓我們置身片場,會看到韓寒作為導演、作為賽車手,二者專業的火花碰撞,因為這本身是一部與賽車有關的電影,不難想象,一定有不少橋段充滿了刺激危險,會有替身,但是在劇組裏,每個替身都被叫着他們自己的名字,而不是以“誰誰的替身”來作為代號,也足見這個影片整個劇組對每個參演者的尊重。我想這應該也與韓寒的為人處世風格有關。尊重,贏來了眾人對電影拍攝的加倍投入;尊重,也因此有了這本書中每位撰稿人的坦誠告白。

乘風破浪,是因為先有風浪,所以才有人的努力拼搏與奮勇前進。很有氣勢的影片名,但是從小事着手,從細微處展現人性的魅力。兄弟情誼,愛人相伴,親情難捨,在這有時代感的影片中層層剝繭,特別地生活化。

從作家、賽車手再到如今的導演,“跨界”成了外界牢牢貼在韓寒身上的標籤。像經常與他一併被人提及的郭敬明一樣,韓寒從踏入這一行的那天起,就不得不面對人們對他是否能夠成為一個合格的導演多加質疑。

但是韓寒還是用他極為敏鋭的嗅覺(是商業的還是藝術的,還有待商榷),迅速地完成了這次身份轉換,猶如在他鐘情的賽道上,完成了一次漂亮的甩尾漂移。在《後會無期》上映之前,無數人等着看他的笑話。但他仍然用自己最擅長的調侃與段子,俘獲了大批人心——至少從票房來看,韓寒作為一個處女作導演,相當的不賴。但即便如此,針對《後會無期》的各種質疑仍然如影隨形——“故事性弱”、“結構鬆散”是不少人對這部用金句堆成的影片的指摘。但對於韓寒而言,這就是他一直以來看待世界的方式,源於他在進行文字創作時進行影像化想象的習慣。

面對這些質疑,韓寒並未針鋒相對,在大部分時間裏,他對其一笑置之。想必韓寒自己也再清楚不過,作為一部跨界過來的處女作,《後會無期》是一部合格的作品,但也遠不及無可挑剔的程度。外界的批評與質疑,恰可作為自己改進補長的契機。少年得志、早早成名的他,做任何事都註定要被公眾拿到放大鏡下觀察和評論,有多少讚美與喝彩,就會有同等量級的懷疑與批評。韓寒或許早已習慣了這一點,要想繼續前行,他也不得不習慣這一點。

如今,第二部電影《乘風破浪》即將問世,從卡司曝光的第一刻起,爭議聲再度紛至沓來。有人表示這“只是又一部《後會無期》”,也有人早早拋出“韓寒早已江郎才盡”的論調。在《後會無期》中,韓寒把陳柏霖飾演的主人公設定為一名作家,如今,《乘風破浪》的主人公將是一名賽車手——兩者正是韓寒自己最為人熟知的身份。因此,也不難想見,《乘風破浪》也會像《後會無期》一樣,投射大量韓寒自己的思考與價值觀,在其中的人物身上,你或多或少會見到韓寒的影子。

?後會無期》看似是一篇無關明確題旨的散文,其實骨子裏仍然是夾雜了諸多韓寒自己世界觀的議論文,那些迷茫失落的人物和透着幾許睿智幾許無奈的對白,正是他眼中的世界。從《乘風破浪》這個片名來看,這部新作無疑會比《後會無期》走得更遠,與後者的憂傷落寞相比,前者似乎更具備某種暗暗較勁的雄心。

在《乘風破浪》裏,我們很可能會看到韓寒曾經激揚文字、鍼砭時弊的那一面,看見他以影像化的語言,澆自己心中的塊壘。它很可能還會和《後會無期》一樣,充滿大量韓寒式段子或曰金句,至於金句是將畫龍點睛,還是畫蛇添足,則取決於能夠塑造更飽滿的人物和更流暢的故事。

無論你是否喜歡,韓寒都已經再度揚帆遠行。在爭議的風頭浪尖,他是否真能乘風破浪,最終只能用作品説話。

從作家、賽車手再到如今的導演,“跨界”成了外界牢牢貼在韓寒身上的標籤。像經常與他一併被人提及的郭敬明一樣,韓寒從踏入這一行的那天起,就不得不面對人們對他是否能夠成為一個合格的導演多加質疑。

但是韓寒還是用他極為敏鋭的嗅覺(是商業的還是藝術的,還有待商榷),迅速地完成了這次身份轉換,猶如在他鐘情的賽道上,完成了一次漂亮的甩尾漂移。在《後會無期》上映之前,無數人等着看他的笑話。但他仍然用自己最擅長的調侃與段子,俘獲了大批人心——至少從票房來看,韓寒作為一個處女作導演,相當的不賴。但即便如此,針對《後會無期》的各種質疑仍然如影隨形——“故事性弱”、“結構鬆散”是不少人對這部用金句堆成的影片的指摘。但對於韓寒而言,這就是他一直以來看待世界的方式,源於他在進行文字創作時進行影像化想象的習慣。

面對這些質疑,韓寒並未針鋒相對,在大部分時間裏,他對其一笑置之。想必韓寒自己也再清楚不過,作為一部跨界過來的處女作,《後會無期》是一部合格的作品,但也遠不及無可挑剔的程度。外界的批評與質疑,恰可作為自己改進補長的契機。少年得志、早早成名的他,做任何事都註定要被公眾拿到放大鏡下觀察和評論,有多少讚美與喝彩,就會有同等量級的懷疑與批評。韓寒或許早已習慣了這一點,要想繼續前行,他也不得不習慣這一點。

如今,第二部電影《乘風破浪》即將問世,從卡司曝光的第一刻起,爭議聲再度紛至沓來。有人表示這“只是又一部《後會無期》”,也有人早早拋出“韓寒早已江郎才盡”的論調。在《後會無期》中,韓寒把陳柏霖飾演的主人公設定為一名作家,如今,《乘風破浪》的主人公將是一名賽車手——兩者正是韓寒自己最為人熟知的身份。因此,也不難想見,《乘風破浪》也會像《後會無期》一樣,投射大量韓寒自己的思考與價值觀,在其中的人物身上,你或多或少會見到韓寒的影子。

?後會無期》看似是一篇無關明確題旨的散文,其實骨子裏仍然是夾雜了諸多韓寒自己世界觀的議論文,那些迷茫失落的人物和透着幾許睿智幾許無奈的對白,正是他眼中的世界。從《乘風破浪》這個片名來看,這部新作無疑會比《後會無期》走得更遠,與後者的憂傷落寞相比,前者似乎更具備某種暗暗較勁的雄心。

在《乘風破浪》裏,我們很可能會看到韓寒曾經激揚文字、鍼砭時弊的那一面,看見他以影像化的語言,澆自己心中的塊壘。它很可能還會和《後會無期》一樣,充滿大量韓寒式段子或曰金句,至於金句是將畫龍點睛,還是畫蛇添足,則取決於能夠塑造更飽滿的人物和更流暢的故事。

無論你是否喜歡,韓寒都已經再度揚帆遠行。在爭議的風頭浪尖,他是否真能乘風破浪,最終只能用作品説話。

“小夥子,汽車不能加柴油。”時隔多年,這仍然是我對韓寒的第一部作品《後會無期》最最深刻的印象,作為2017年大年七年級看了四部影片的第一部,綠襯衣的警察騎着一邊低一邊高的摩托狼狽又有點和藹的追逐,讓我想到自己的爸爸和姥爺,啊,我是看過的呀。

兒子就這樣重新走了一遍父親的青春,也漸漸體會到在做出一些決定時曾經徹夜思量的苦衷和背後的故事我其實特別感動那種小人物才會有的光芒,所以我很喜歡羅力,雖然只是小弟,但骨子裏還是保留着對女人和規矩的赤誠。當單純和愚鈍的“六一式人物”已經造成觀眾的審美疲勞的時候,或許那種反派人物一點出其不意的可愛和善良才會顯得彌足珍貴。就像本來一個特別壞的人,他但凡做一丟丟的好事,大家就會覺得他浪子回頭對他予以寬容。

但我有那麼一丁點的不喜歡趙麗穎,就像牛愛花這個名字,就算再怎麼改成張素貞故弄玄虛的説着“我爸爸想看到明天的天空”我還是覺得她對阿力的作用也就那麼一丟丟。噓,其實是因為,我傻冒時期喜歡的一個男生,喜歡她噢!

第4篇

從作家、賽車手再到如今的導演,“跨界”成了外界牢牢貼在韓寒身上的標籤。像經常與他一併被人提及的郭敬明一樣,韓寒從踏入這一行的那天起,就不得不面對人們對他是否能夠成為一個合格的導演多加質疑。

但是韓寒還是用他極為敏鋭的嗅覺(是商業的還是藝術的,還有待商榷),迅速地完成了這次身份轉換,猶如在他鐘情的賽道上,完成了一次漂亮的甩尾漂移。在《後會無期》上映之前,無數人等着看他的笑話。但他仍然用自己最擅長的調侃與段子,俘獲了大批人心——至少從票房來看,韓寒作為一個處女作導演,相當的不賴。但即便如此,針對《後會無期》的各種質疑仍然如影隨形——“故事性弱”、“結構鬆散”是不少人對這部用金句堆成的影片的指摘。但對於韓寒而言,這就是他一直以來看待世界的方式,源於他在進行文字創作時進行影像化想象的習慣。

面對這些質疑,韓寒並未針鋒相對,在大部分時間裏,他對其一笑置之。想必韓寒自己也再清楚不過,作為一部跨界過來的處女作,《後會無期》是一部合格的作品,但也遠不及無可挑剔的程度。外界的批評與質疑,恰可作為自己改進補長的契機。少年得志、早早成名的他,做任何事都註定要被公眾拿到放大鏡下觀察和評論,有多少讚美與喝彩,就會有同等量級的懷疑與批評。韓寒或許早已習慣了這一點,要想繼續前行,他也不得不習慣這一點。

如今,第二部電影《乘風破浪》即將問世,從卡司曝光的第一刻起,爭議聲再度紛至沓來。有人表示這“只是又一部《後會無期》”,也有人早早拋出“韓寒早已江郎才盡”的論調。在《後會無期》中,韓寒把陳柏霖飾演的主人公設定為一名作家,如今,《乘風破浪》的主人公將是一名賽車手——兩者正是韓寒自己最為人熟知的身份。因此,也不難想見,《乘風破浪》也會像《後會無期》一樣,投射大量韓寒自己的思考與價值觀,在其中的人物身上,你或多或少會見到韓寒的影子。

?後會無期》看似是一篇無關明確題旨的散文,其實骨子裏仍然是夾雜了諸多韓寒自己世界觀的議論文,那些迷茫失落的人物和透着幾許睿智幾許無奈的對白,正是他眼中的世界。從《乘風破浪》這個片名來看,這部新作無疑會比《後會無期》走得更遠,與後者的憂傷落寞相比,前者似乎更具備某種暗暗較勁的雄心。

在《乘風破浪》裏,我們很可能會看到韓寒曾經激揚文字、鍼砭時弊的那一面,看見他以影像化的語言,澆自己心中的塊壘。它很可能還會和《後會無期》一樣,充滿大量韓寒式段子或曰金句,至於金句是將畫龍點睛,還是畫蛇添足,則取決於能夠塑造更飽滿的人物和更流暢的故事。

無論你是否喜歡,韓寒都已經再度揚帆遠行。在爭議的風頭浪尖,他是否真能乘風破浪,最終只能用作品説話。

好像在大家的印象中韓寒一直是話題中心的人,不管是書、微博、電影還是他喜歡的賽車甚至他的狗,韓寒一做出來點什麼動靜,大家都能火速圍觀。比如前年導演的電影《後會無期》從拍攝到殺青到上映,幾乎天天都能在熱搜榜上看到韓寒。

但是相比《後會無期》,韓寒的新電影《乘風破浪》卻安靜了不少,直到最近才陸陸續續放出宣傳海報,雖然量不大,這三張海報照樣火速刷遍朋友圈。

三張海報中,鄧超、彭于晏等人的兄弟照又熱血又温暖,鄧超和彭于晏的男神組合也賺足眼球。而李榮浩的大變身更讓人意想不到,我瞪着照片看了好久,才敢相信的確是歌手李榮浩。不過這些都不算什麼,當看到第三張海報時才真的讓我吃驚,雖然一眼就看出了海報上的女子是趙麗穎,但卻是如此不一樣的趙麗穎,沒了固有的清新、陽光、可愛,而是一個“很有故事的女同學”。

熟悉趙麗穎的人可能都知道,《新還珠格格》的乖巧聰慧晴兒,《陸貞傳奇》步步涅槃的陸貞,《杉杉來了》善良清純的杉杉,男女老少都追的《花千骨》裏呆萌懵懂的小骨……不管是在現代劇裏自我奮鬥成長,還是在古代劇裏層層打通關,趙麗穎給觀眾的印象自始至終都是清新、呆萌、陽光,一看到她仰起臉笑,就覺得陽光燦爛世間太平,永遠是個小女孩。

但在《乘風破浪》近期發佈的這張海報裏,作為這部電影的女主角,趙麗穎一改以往形象,在韓寒的“塑造”下成為了另一個人。海報上的趙麗穎完全超脱了過去,那個觀眾心中固有的“陽光清純小女孩”變身為沉靜温婉卻有力量的巷口姑娘。

海報中,趙麗穎站在暖色路燈下,半高領毛衣配以淺色針織外衫,順直的長髮配以素粧淡抹,造型簡單素雅卻十分亮眼。安寧柔和的眼神傳達着一種靜謐的文藝氣質,讓人十分好奇她究竟有着什麼故事。我想,如果有這樣一個女人站在某個巷子口回望,一定可以停住行人的腳步,讓他們被深深吸引。

這可能就是導演韓寒塑造角色的能力,幫助演員發現自己更多的可能性,讓他們從原有的自我深度中發掘出更多潛在的自我。

一個演員的生命力可能是有限度的,特別是女演員,花期過了戲路也很容易走到盡頭,但與此同時演員的生命力也是沒有限度的,它需要外在的際遇也需要自己內在探索與成長。當然,機遇需要遇到好的本子、導演。特別是優秀的導演能讓演員生命長度無限拓展,ta能洞察和挖掘一個演員身上不同的個性,讓演員釋放出最適合角色的自己。

其實不光是趙麗穎,韓寒在《後會無期》裏塑造的其他女明星變化也大為讓人驚豔,王珞丹在出演完《後會無期》之後,米蘇站在隧道中手指夾煙轉身回看的形象,將留在觀眾心中多年的米萊清掃得乾乾淨淨。此外,袁泉一頭短髮素顏出鏡,對,是素顏,我坐在觀影幕前能把袁泉眼角的皺紋看得清清楚楚,但這皺紋卻使袁泉蜕去以往的精緻變得更美了,是那種散發自然率真的美,特別是她穿着深藍色方格衫黃色牛津褲,打得一手讓男生都驚歎的枱球時,更讓人發自內心地喜歡上袁泉這個人,而不僅僅是角色劉鶯鶯。而且直到現在我還記得她説的那句話,“喜歡是放肆,但愛是剋制”,後來這句話還被可口可樂印在瓶身上,以至於每次喝可樂的時候,我就會想起袁泉乾淨帥氣的樣子。

相比短暫出鏡讓人眼前一亮的袁泉,陳喬恩的戲份更短了,這僅有的五分鐘戲份裏韓寒卻把陳喬恩以往熒屏“公主”形象徹底顛覆,在劇中飾演替身演員的陳喬恩,一會兒是穿旗袍身材妖嬈的女子,一會兒是民國女學生,最後還竟然被槍決了,一邊佩服陳喬恩的演力,一邊納悶這就結束了嗎?五分鐘就後會無期了嗎?好意猶未盡啊。

去年八月份我去帕勞的時候,在十幾個小時的飛行中讀完了韓寒的《我所理解的生活》,一直覺得韓寒是對世界有自己獨特理解的人,正是因為這種反覆的思考與探索,視角獨特的作家當了導演之後,都會讓角色有更多的突破,他對每個藝人的塑造也肯定會與眾不同,相信看完《乘風破浪》,觀眾也會忘掉是陸貞、是杉杉、是小骨的趙麗穎。

這就看韓寒的演繹了,最起碼,海報上的趙麗穎已經完全超脱了她自己,但除此之外,一切未知,也正因為這個未知,才讓我更期盼電影趕快上映。

?乘風破浪》是今年剛上映的,就在大年七年級,在眾多大片搶在春節檔期期間的賀歲片,也在最後取得了十億多的票房,也是可喜可賀了!本影片是由兼車手、作家、導演韓寒的作品;這可是既《後會無期》韓導演又一大作。影片與《後會無期》是完全不同的風味。看完《乘風破浪》後發現本影片沒有像《後會無期》那樣般,富有哲學,劣微帶點教育的台詞,本影片看上去比《後會無期》更容易瞭解明白。

這部韓寒導演的新片,突然添了一種動作片的味道。有鄧超主演的一名賽車手,名叫“徐太浪”;據説“太浪”的名字是有故事的。一開始沒看過影片的人,但見過海報的人就多少有些奇怪了,大多海報是比較復古的多面;與影片一開始進入不太一樣,切確的説不像是同一個時代畫片。這可能就是韓大導演不同的拍攝技巧了。影片是由徐太浪駕駛着賽車,載着自己的父親徐太正(彭于晏飾),像與時間賽跑競速般被火車相撞後才進入影片的重要故事內容。看到徐太浪推開門那一刻開始,有些人就看出了一種穿越的味道,是的沒錯!這裏與有本名片叫《夏洛特煩惱》的情節有些相像。在夢中,過把不同人生的癮。但是,好像都有個共同點,都是偏青春一點的。青春時期,最少不了就是任性、鬥毆、純潔的愛情。一開始看短片介紹加上三人穿着打扮照相的畫面時,以為是徐太浪、徐太正與牛愛花(趙麗穎飾)的備胎故事;當然,這是感觀後個人補腦的猜想。真的出其不意。

整個故事是圍繞鄧超飾演的徐太浪展開的。據韓寒所説,因為他有一個朋友叫徐浪,覺得直接搬朋友名字不太合適所以加了一個字,電影中的角色就變成了徐太浪。同樣取名於真實生活的還有電影裏彭于晏的狗“木木”,韓寒養的第一條金毛就叫這個名字,得過狗瘟,後來活下來了,有點癱,活了十多年。

韓寒對過去生活的依戀、長情不僅僅體驗在他導演的電影角色名字,還體現在整個故事背景。《乘風破浪》整個故事都在“亭林鎮”裏發生,這是韓寒故鄉的名字,實際場景是上海周邊四個鎮湊起來拍的。他還打趣地説過,如果想象的畫面找不到,肯定是離家不夠近,就像《亂世佳人》的郝思嘉最後回到了生她養她的塔拉一樣。“亭林鎮”這個地方,已經成為韓寒的印記,是他建構的一個魔幻現實主義的獨立世界,充滿了舊時光的印記,錄像帶、bb機、香港電影、白日夢、小鎮青年,極具烏托邦的意味。

包括電影裏每一個主要角色的名字:徐正太、徐太浪、小花、小馬、六一等等,都有點像國小生寫作文起的名字。看似非常隨意,但又貌似很有含義。徐正太(彭于晏)是一個長不大的少年,徐太浪性子浪蕩,小花的確美貌如花,小馬心有野馬,六一是個“兒童”,名如各人。

電影發生在1998年。韓寒的解釋是:“因為還原98年好一點,還原再之前,美術的工作會大很多。沒有那麼大差別的情況下,那個年代會更好一點,那是移動互聯網剛要起來的時候。當然會有一些懷念或者個人的一些小的因素在裏面,肯定會有,或多或少,每個導演都會放一些自己情感在裏面。”但我認為這暗藏“被遺忘的時光”的意味,1997年香港迴歸,1999年迎接到新千年,似乎1998年顯得黯淡無光、可有可無。

也有人説998年是韓寒重要轉折前的一年,“韓寒在1999年拿到了第一屆新概念作文大賽的一等獎,2000年他就退學了。在1998年的他,會感覺到一年兩年後生活的鉅變嗎?”

相對於韓寒導演處女作《後會無期》的出走,《乘風破浪》的主題是迴歸。《後會無期》最終看到的韓寒文字風格版的電影,單獨成句的台詞,非整體的影像;而這次的《乘風破浪》明顯是一個完整的電影故事,沒有那麼word文檔電影,很多個鏡頭有借鑑經典電影,但值得讚賞,個人偏愛裏面最好的巷子戲,非常帶感。

最有意思的是,留意到《乘風破浪》的打鬥戲,竟然是用豬肉、鍋碗瓢盆來當武器,生活化、漫畫感又略帶幽默諷刺色彩。讓人覺得這場電影只是導演世界裏的南柯一夢,我們是不小心駐足觀看。

全程韓式笑點,這種笑點不屬於扒段子的得到的。這種幽默感,讓我感覺到韓寒之前小説裏的那種感覺。

首先説説故事的脈絡,就是車手徐太浪,成功了之後像父親證明自己很厲害。父親喜歡他做醫生,有安穩的工作。並且父親不善表達自己的愛,導致兒子徐太浪的誤解。(父親反對他,去學賽車,但是他還是愛開車,結果父親給他安排了開救護車的工作這是前話,現在還是賽車手)簡單慶功之後,向父親炫技,結果在轉彎處,撞上了迎面而來的火車,生命垂危。(副駕駛的父親,就是彭于晏飾演的徐正太,帶着頭盔。)徐太浪在生命垂危之時,閃回自己的人生,並且發現了新大陸。那就是他沒見過面就自殺的母親。他加入了父親二十多年前的熱血生活,見到了父親當年的弟兄,經歷了一系列的熱血事件,在搶救清醒過後,理解了自己的父親。找回了自己誤解的父愛。理解父親為何想要他安穩做大夫的原因。故事的最後因為主角有安全氣囊,父親有頭盔,倆人福大命大還能在21世紀做父子的故事。

整個故事是圍繞鄧超飾演的徐太浪展開的。據韓寒所説,因為他有一個朋友叫徐浪,覺得直接搬朋友名字不太合適所以加了一個字,電影中的角色就變成了徐太浪。同樣取名於真實生活的還有電影裏彭于晏的狗“木木”,韓寒養的第一條金毛就叫這個名字,得過狗瘟,後來活下來了,有點癱,活了十多年。

韓寒對過去生活的依戀、長情不僅僅體驗在他導演的電影角色名字,還體現在整個故事背景。《乘風破浪》整個故事都在“亭林鎮”裏發生,這是韓寒故鄉的名字,實際場景是上海周邊四個鎮湊起來拍的。他還打趣地説過,如果想象的畫面找不到,肯定是離家不夠近,就像《亂世佳人》的郝思嘉最後回到了生她養她的塔拉一樣。“亭林鎮”這個地方,已經成為韓寒的印記,是他建構的一個魔幻現實主義的獨立世界,充滿了舊時光的印記,錄像帶、bb機、香港電影、白日夢、小鎮青年,極具烏托邦的意味。

包括電影裏每一個主要角色的名字:徐正太、徐太浪、小花、小馬、六一等等,都有點像國小生寫作文起的名字。看似非常隨意,但又貌似很有含義。徐正太(彭于晏)是一個長不大的少年,徐太浪性子浪蕩,小花的確美貌如花,小馬心有野馬,六一是個“兒童”,名如各人。

電影發生在1998年。韓寒的解釋是:“因為還原98年好一點,還原再之前,美術的工作會大很多。沒有那麼大差別的情況下,那個年代會更好一點,那是移動互聯網剛要起來的時候。當然會有一些懷念或者個人的一些小的因素在裏面,肯定會有,或多或少,每個導演都會放一些自己情感在裏面。”但我認為這暗藏“被遺忘的時光”的意味,1997年香港迴歸,1999年迎接到新千年,似乎1998年顯得黯淡無光、可有可無。

也有人説998年是韓寒重要轉折前的一年,“韓寒在1999年拿到了第一屆新概念作文大賽的一等獎,2000年他就退學了。在1998年的他,會感覺到一年兩年後生活的鉅變嗎?”

相對於韓寒導演處女作《後會無期》的出走,《乘風破浪》的主題是迴歸。《後會無期》最終看到的韓寒文字風格版的電影,單獨成句的台詞,非整體的影像;而這次的《乘風破浪》明顯是一個完整的電影故事,沒有那麼word文檔電影,很多個鏡頭有借鑑經典電影,但值得讚賞,個人偏愛裏面最好的巷子戲,非常帶感。

最有意思的是,留意到《乘風破浪》的打鬥戲,竟然是用豬肉、鍋碗瓢盆來當武器,生活化、漫畫感又略帶幽默諷刺色彩。讓人覺得這場電影只是導演世界裏的南柯一夢,我們是不小心駐足觀看。

全程韓式笑點,這種笑點不屬於扒段子的得到的。這種幽默感,讓我感覺到韓寒之前小説裏的那種感覺。

有的人説裏面父子關係的轉變在穿越前後很生硬,我到覺得是導演故意的,很多人的成長曆程中都會討厭甚至厭惡自己的父親,但是我們知道,哪終究到不了憎恨的,程度,所以男主穿越後沒有明顯的討厭父親,反而是接近,瞭解他。

就想我們每個人一樣,長大後終會達成與父親的和解,再就是結尾,男主明明知道父親打完架後會坐牢,而母親會抑鬱自殺,而影片的前面他還在要求父親近幾個月不要生事,這一點在故事上確實處理的不好,大概只能理解為男主在這段經歷中和夥伴們建立了感情所以意氣用事了,好一點的話導演應該表達出男主本想自己親手報仇不讓父親犯罪,卻陰差陽錯,最後結果一樣,但是片子明顯沒有表達這樣的意思。邏輯上確實有些不通順……

可能大家看了很多電影經歷了很多人生後都喜歡看一些有深度有意義的電影,比如豆瓣高分榜,榜上面的電影確實都很優秀很有意思有他的意義,甚至還能給人很多啟發。但是有沒有會覺得這些有深度的電影所帶的娛樂屬性還不夠,一直看這樣的電影會覺的悶,有時候偶爾看看一些能讓人開懷大笑的娛樂片就比如説這部也很不錯。好像現在的人都認為有深度有主題才叫好電影,娛樂片拍得再好也不能叫好電影一樣。

第5篇

從作家、賽車手再到如今的導演,“跨界”成了外界牢牢貼在韓寒身上的標籤。

像經常與他一併被人提及的郭敬明一樣,韓寒從踏入這一行的那天起,就不得不面對人們對他是否能夠成為一個合格的導演多加質疑。

但是韓寒還是用他極為敏鋭的嗅覺(是商業的還是藝術的,還有待商榷),迅速地完成了這次身份轉換,猶如在他鐘情的賽道上,完成了一次漂亮的甩尾漂移。

但他仍然用自己最擅長的調侃與段子,俘獲了大批人心——至少從票房來看,韓寒作為一個處女作導演,相當的不賴。

但即便如此,針對《後會無期》的各種質疑仍然如影隨形——“故事性弱”、“結構鬆散”是不少人對這部用金句堆成的影片的指摘。

但對於韓寒而言,這就是他一直以來看待世界的方式,源於他在進行文字創作時進行影像化想象的習慣。

面對這些質疑,韓寒並未針鋒相對,在大部分時間裏,他對其一笑置之。

想必韓寒自己也再清楚不過,作為一部跨界過來的處女作,《後會無期》是一部合格的作品,但也遠不及無可挑剔的程度。

少年得志、早早成名的他,做任何事都註定要被公眾拿到放大鏡下觀察和評論,有多少讚美與喝彩,就會有同等量級的懷疑與批評。

韓寒或許早已習慣了這一點,要想繼續前行,他也不得不習慣這一點。

如今,第二部電影《乘風破浪》即將問世,從卡司曝光的第一刻起,爭議聲再度紛至沓來。

有人表示這“只是又一部《後會無期》”,也有人早早拋出“韓寒早已江郎才盡”的論調。

在《後會無期》中,韓寒把陳柏霖飾演的主人公設定為一名作家,如今,《乘風破浪》的主人公將是一名賽車手——兩者正是韓寒自己最為人熟知的身份。

因此,也不難想見,《乘風破浪》也會像《後會無期》一樣,投射大量韓寒自己的思考與價值觀,在其中的人物身上,你或多或少會見到韓寒的影子。

?後會無期》看似是一篇無關明確題旨的散文,其實骨子裏仍然是夾雜了諸多韓寒自己世界觀的議論文,那些迷茫失落的人物和透着幾許睿智幾許無奈的對白,正是他眼中的世界。

從《乘風破浪》這個片名來看,這部新作無疑會比《後會無期》走得更遠,與後者的憂傷落寞相比,前者似乎更具備某種暗暗較勁的雄心。

在《乘風破浪》裏,我們很可能會看到韓寒曾經激揚文字、鍼砭時弊的那一面,看見他以影像化的語言,澆自己心中的塊壘。

它很可能還會和《後會無期》一樣,充滿大量韓寒式段子或曰金句,至於金句是將畫龍點睛,還是畫蛇添足,則取決於能夠塑造更飽滿的人物和更流暢的故事。

這部片子打心底是不願意看的,之前硬是被幾個朋友拉去影院看的。果然還是如我所料,趕工撈錢能有多好。總的來説,就是鄧超飾演的角色穿越回自己出生的年代,和他的父母們度過了一段不算太平常的時光,和他的父親一塊打抱不平,給他的父母舉辦婚禮,甚至都改寫了歷史的一部電影。

整部電影有説不出來的彆扭,所有的人設全都彆扭,不僅是俗套,所有的喜劇元素也只能得益於演員的表演添加,只能彆扭着看下去

但相比起韓寒第一部電影無病呻吟的文人範,這次題材和節奏更好,但幽默的點子並不多。劇情也是很尷尬,兒子穿越後更多的是理解父親,而不是自身的成長;父親年少輕狂固執義氣到老還是沒成就;母親一向的陽光活力善解人意,怎麼就在孤獨艱辛中憂鬱了呢!?結局回到現在的處理唐突且侷促,造成了電影毫無意義。

劇本還是不夠紮實,過於理想化的角色和置景,甚至是鏡頭銜接的流暢性,情節硬傷太大,再好的演員也拯救不了裝逼的韓寒。

“小夥子,汽車不能加柴油。”時隔多年,這仍然是我對韓寒的第一部作品《後會無期》最最深刻的印象,作為2017年大年七年級看了四部影片的第一部,綠襯衣的警察騎着一邊低一邊高的摩托狼狽又有點和藹的追逐,讓我想到自己的爸爸和姥爺,啊,我是看過的呀。

兒子就這樣重新走了一遍父親的青春,也漸漸體會到在做出一些決定時曾經徹夜思量的苦衷和背後的故事我其實特別感動那種小人物才會有的光芒,所以我很喜歡羅力,雖然只是小弟,但骨子裏還是保留着對女人和規矩的赤誠。當單純和愚鈍的“六一式人物”已經造成觀眾的審美疲勞的時候,或許那種反派人物一點出其不意的可愛和善良才會顯得彌足珍貴。就像本來一個特別壞的人,他但凡做一丟丟的好事,大家就會覺得他浪子回頭對他予以寬容。

但我有那麼一丁點的不喜歡趙麗穎,就像牛愛花這個名字,就算再怎麼改成張素貞故弄玄虛的説着“我爸爸想看到明天的天空”我還是覺得她對阿力的作用也就那麼一丟丟。噓,其實是因為,我傻冒時期喜歡的一個男生,喜歡她噢!

看到《乘風破浪》這個片名,就會想到《後會無期》的開頭,胡生、馬浩漢和江河乘坐捕魚船,駛離東極島,面朝煙波浩渺的大海,三人眼神迷茫,耳畔響起“你不知道,他們為何離去”……這應該就是最直觀的“乘風破浪”了吧!

?後會無期》作為一個詩朗誦“電影”,豆瓣評分是7.1。我覺得挺扭曲的,拍的垃圾的時候瞎鼓勵,拍的挺好的時候説人家抖機靈;講了一個垃圾故事的時候“金句”滿天飛,講了一個好故事的時候質疑人家是否每個笑點都有意義,閲讀理解做多了吧?

再説電影,我覺得吧,《乘風破浪》畫面挺好,配樂挺好,立意挺好,故事挺好,演員們也演的挺好。至少我看完對這個浪漫主義的90年代小鎮心生嚮往。

從2022年回到1998,電影的人物設定特有意思,觀眾和鄧超一樣,是已知現世結果的過去時代的旁觀者。董子健的馬化騰也好,李榮浩的房地產商也好,囤bb機開錄像廳的青年彭于晏也好,種種人生都裹挾在所謂的時代洪流裏,最後有人成功有人發跡有人失意。但是不管是成為新世界成就者還是被新世界吞沒,青年人熱愛和追逐未來的姿態都何其相似,渴望鮮衣怒馬快意恩仇。悲劇在這裏變成了會心一笑,因為這份執着多傻啊可又多可愛。大概每位不善言辭甚至暴躁的中年父親都有這麼所向披靡的青年時代,所以還真別瞧不起“情懷”。

另外也很喜歡的父子和解的感情線。總覺得《乘風破浪》和《降臨》這一點挺像的,不管是可以回望過去還是可以預見未來,主人公都沒能改變人生的軌跡,能做的只有理解與和解,然後更温柔的對待家人和生活。大概是因為生活故事從來都不是一個點,而是連接着過去和未來的一條線。

?乘風破浪》是韓寒的第二部導演作品,也是彭于晏與作家兼導演韓寒的首次合作。問起這次合作的緣起,彭于晏道出了一個非常“韓式幽默”的真相——“之前我看過導演的文章關注了他的微博,他找我是通過微博私信:‘我是誰誰誰,這是我的電話,你方便給我你的電話嗎?’”彭于晏看到的時候覺得疑竇叢生,懷疑是黑客黑了韓寒的賬户再要聯絡方式,就回短信問對方是韓寒本人嗎?由於彭于晏短信署的是英文名eddie,韓寒看到這樣的陌生短信也疑竇叢生。最後還是彭于晏看他久久沒有回覆,就打了個電話問,原來韓寒不知道eddie是誰。

彭于晏合作過很多經驗豐富的導演,在他眼裏,韓寒雖然是第二次做導演,但很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他很清楚他要的畫面的感覺,也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當然他還是會給演員很多空間發揮。作為導演,他很堅持要拍出那個時代的感覺,因為故事就發生在他長大的上海亭林鎮。”彭于晏感慨,其實《乘風破浪》裏的每個角色都有一點韓寒自己的影子。

第6篇

有的人説裏面父子關係的轉變在穿越前後很生硬,我到覺得是導演故意的,很多人的成長曆程中都會討厭甚至厭惡自己的父親,但是我們知道,哪終究到不了憎恨的,程度,所以男主穿越後沒有明顯的討厭父親,反而是接近,瞭解他。

就想我們每個人一樣,長大後終會達成與父親的和解,再就是結尾,男主明明知道父親打完架後會坐牢,而母親會抑鬱自殺,而影片的前面他還在要求父親近幾個月不要生事,這一點在故事上確實處理的不好,大概只能理解為男主在這段經歷中和夥伴們建立了感情所以意氣用事了,好一點的話導演應該表達出男主本想自己親手報仇不讓父親犯罪,卻陰差陽錯,最後結果一樣,但是片子明顯沒有表達這樣的意思。邏輯上確實有些不通順……

可能大家看了很多電影經歷了很多人生後都喜歡看一些有深度有意義的電影,比如豆瓣高分榜,榜上面的電影確實都很優秀很有意思有他的意義,甚至還能給人很多啟發。但是有沒有會覺得這些有深度的電影所帶的娛樂屬性還不夠,一直看這樣的電影會覺的悶,有時候偶爾看看一些能讓人開懷大笑的娛樂片就比如説這部也很不錯。好像現在的人都認為有深度有主題才叫好電影,娛樂片拍得再好也不能叫好電影一樣。

第7篇

在《乘風破浪》中,鄧超與彭于晏意外相遇,並加入了“正太幫”,一起街頭熱血懲善揚惡,又與趙麗穎產生了理不清的關係糾葛,飆車、冒險、玫瑰、婚禮等諸多元素充斥其中,燃情之餘,爆笑不斷,有笑有淚的“寒式幽默”已深深根植其中。

鄧超彭于晏“兄弟檔”瀟灑街頭 男女三角關係錯綜複雜

鄧超在亭林鎮街頭遇見“鄉村蝙蝠俠”造型的彭于晏,碎花口罩、黑色披風、背挎兩刀,頭頂摩托頭盔、眼神凌厲,場面詼諧搞笑,“我的夢想,歌舞廳裏只唱歌,桑拿館裏就洗澡。”彭于晏一身硬朗正氣,與董子健等兄弟組成的地下組織“正太幫”,懲惡揚善、一起制霸亭林鎮。隨後,鄧超也加入了“正太幫”,與彭于晏一起飲酒高歌、並肩作戰。

上週,韓寒在微博上發文:“鄧超就是演彭于晏他兒子,趙麗穎就是演彭于晏他女人,至於趙麗穎是不是鄧超他媽,我不劇透。”此前《乘風破浪》曝出的眾多物料,都讓人猜不透鄧超、彭于晏、趙麗穎之間的謎之“三角關係”。而此次發佈的預告片裏,彭于晏和趙麗穎舉辦婚禮,鄧超是司儀,併為兩位新人送上了最真摯的祝福。哪料“三角關係”再度陡轉,趙麗穎主動“勾搭”鄧超,鄧超則看起來“欲拒還迎”,觀眾不禁為這一幕捏一把汗。究竟會發生什麼呢?

此次曝光的終極預告埋伏眾多笑料,密集地刺激觀眾神經。鄧超、彭于晏因為一聲“爸”,褲子雙雙掉到地上,讓人忍不住羞澀捂眼。而亭林鎮一霸李榮浩,似電影《教父》裏的老大,煙霧吞吐之間,大佬派頭十足,哪料鄧超挑釁,“喂,敢不敢睜開眼睛。”被戳中命門的李榮浩立刻“崩壞”,“我特麼已經睜到最大了!”網友看後表示邊笑到撓牆邊心疼李榮浩:“人艱不拆啊,好想送李榮浩去韓國開開眼界。”

作為《乘風破浪》發佈的第二支預告片,終極預告徹底暴露“燃情喜劇”的本質,鄧超、彭于晏“父子兵”帶頭勇敢對抗電影中的反派組織,“笑”果十分顯著,再回觀早前發佈的定檔預告,讓人淚目的兄弟義氣,熱血、燃情!韓寒的幽默基因根植於《乘風破浪》,彭于晏那句:“男人至死是少年。”更是一語道破韓寒電影中的兩位男主角的角色精神,相信《乘風破浪》是一部有笑有淚、絕不流俗的燃情電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