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奮戰在社區防疫一線的值守員們

來源:巧巧簡歷站 1.36W

致敬奮戰在社區防疫一線的值守員們

“小張,你又來了?”“小張,你站了快2個小時了,來,給你椅子,坐一會。”“小張,你的兩個孩子小,回家前要好好消毒。”……

記不清這是第幾次作為志願者到社區門口“站崗”了,也記不清從什麼時候開始,年近40的我成了一同值守的社區值守員們口中的“小張”,這些樸實而又簡單的話語,一直温暖着我、鼓舞着我,讓我能夠在這場全民抗疫阻擊戰中,做好一名社區志願者,奉獻自己的一點力量。他們中,有居委會幹部、物業工作人員、車管人員、志願者,絕大多數人我都叫不上準確名字,忙碌的工作和必要的安全距離,讓我們沒有機會去做一個正式的自我介紹。但在社區居民眼中,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社區值守員。

成為一名社區志願值守員,是自疫情發生後就藏於心底的一個小願望,但卻並沒有立刻行動,原因很多:兩個孩子太小沒有老人在身邊幫忙照顧,病毒無孔不入的強大傳染力讓人產生本能的恐懼,本職工作繁忙又面臨新情況需要找到新的方法實現預期目標……而當我在電話中聽到社區負責人鄭姐疲憊的聲音時,當我瞭解到所有社區工作者自1月25日以來從未休息、每天工作14小時以上但卻依然人手短缺時,這一切理由都不復存在,我的心像被電到一般。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社區在防疫阻擊戰中的重要作用,我是黨員,也是社區一員,雖然不能像廣大醫護人員一樣到武漢、到醫院奮戰在防疫一線,但守好社區這個陣地,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是應該而且必須去做的嗎?於是,我成為了一名社區志願值守員。

值守的工作內容不復雜,但卻很重要、也很辛苦,並且具有一定的風險性,特別是對於我所在的知春路17號院這一類社區而言——位於交通樞紐、周邊人流量大,高校多、寫字樓多、人員密集,高層老舊住宅、居住密度大,社會化小區、住户構成複雜。而社區值守員們,卻在防疫實踐中練就了諸多“特殊技能”,挑戰着諸多“不可能”,用身體、用智慧、用經驗、用心靈,甚至用生命守護着我們共同的家園。

(1)火眼金睛:一個社區,少則幾百人,多則幾千人,社區值守員可以不看出入證就大概判斷出這人是不是本小區的,可以對重點對象比如獨居老人、返京居家隔離的、每天出入買菜的等逐一記住在幾號樓、是什麼情況,練就一副火眼金睛和超強大腦,堪稱真人版“人證比對”智慧系統。有一天晚上,車管李哥值守時,一男一女一起拿着一個出入證説“我們是一起的”想要矇混過關進入小區,李哥覺得這位女士從來沒有見過,堅持請他倆都出示本人的出入證,結果第一時間發現線索,協助公安破獲了一起嫖娼案。而這,也成為我們值守空閒時津津樂道的傳奇故事。

(2)超長“待機”:志願者的值守時間一般一個班是2小時,可能考慮到我們多數人都是“久坐族”“站”力有限吧,而其他工作人員,最長一個班是8小時。一起站崗久了,我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值守員都不愛喝水,幾乎沒有人帶水杯。有一次,我終於忍不住問了,“你們不渴嗎?從中午站到現在了。為啥不帶水呢?”“習慣就好了,喝水就要上廁所,還得到樓裏,來回一趟20多分鐘,太麻煩。”物業美女回答我,而保安大哥和社區辦幹部只是笑了笑,彷彿這個問題不需要回答似的,我的眼睛濕潤了。

(3)絕緣温度:早春北京的氣温,就像小型過山車一樣,今天和明天可能差兩個季節,同一天的中午和晚上也能差出十幾度。而社區值守員們,卻練就了絕緣温度的特殊能力。物業的小劉師傅,據説從1月24日開始值守就穿這身衣服,直到現在還是這身。有一次,我中午12:30-下午2:30值班,下午5:30-晚上7:30替另一位臨時有事的志願者值班,小劉師傅是從中午12:30-晚上8:30。中午,太陽曬在身上暖暖的,我外面穿了一件運動服都覺得微微發汗,小劉師傅穿着藍色羽絨服大衣;晚上,看了看實時天氣,温度接近零度,我出家門前知冷知熱地換了羽絨服,而小劉師傅,還是那件藍色羽絨服大衣。“劉師傅,聽説你有特異功能,零上十幾度和零下十幾度可以穿一樣厚的衣服,不怕冷也不怕熱”,找到一個共同的時間空檔,我想和他聊幾句。小劉笑了笑,聽出了我的玩笑意,回答道:“特異功能沒有,為了老婆孩子安全吧,這套衣服回家進門就‘隔離’了,老換,費勁;再説咱們是黨員,這都不算啥……”此時,他胸前藍色羽絨服上那枚紅色的黨徽顯得更加鮮豔奪目了。

(4)高超“演”技:“您回來了,今天買的什麼菜呀?”“天氣暖和了,春天要來了。”“出門鍛鍊去?別去人員密集的地方呀,注意防護,不能鬆懈哈。”“習總書記都去武漢了,咱們一定能打贏!再説咱們中國歷史上有那麼多次大病大災,都扛過去了,是不?您就安心在家再待一段時間吧。”……每次有社區居民進出,每一位值守員都會嚴格查證、量體温,同時滿面微笑地説出各種各樣的問候、囑咐,既親切又鼓舞人心。可相處久了,我才知道,他們中,有的還在為即將會考的上九年級的孩子獨自在家上網課而擔心,有的在為老家的父母親戚沒有買到口罩和消毒用品而發愁,有的在為自己工資低而不能為兒子結婚買房而自責,有的在為女兒即將畢業還沒找到合適的工作、又沒有男朋友而着急……他們都是平凡的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害怕、擔心、憂愁,但只要站在值守員的崗位上面對居民時,卻如專業演員一般迅速進入角色,發自心底地讓人感覺親切温暖,讓人感覺充滿力量,讓人總能看到陽光和希望。

身教勝於言傳,作為一名社區志願值守員,家中兩個年幼的孩子也從最初的反對、擔心、不捨,逐漸變得理解、支持和自立了。因為,她們知道,雖然媽媽陪她們的時間少了,可是媽媽是在更需要的地方保護她們的安全,也是保護整個小區的安全。8歲的大女兒學會了使用電飯鍋,提前蒸米飯、煮粥,這樣媽媽回來,炒個菜就可以吃飯了;而在5歲的小女兒的畫中,也出現了和鍾南山爺爺站在一起的戴着紅袖標的叔叔阿姨,“鍾爺爺在打敗新型冠狀病毒,而我媽媽和叔叔阿姨們在守護我們整個社區,不讓病毒進來……”

如果説奮不顧身、救治病人的一線醫護人員們是“逆行者”,那麼默默守護在社區一線的值守員們就是“守護者”,守住疫情傳播的底線,守護一方人民羣眾的安全,更守住人們心中最真、最善、最美的那份感動、那縷温暖、那種希望。

致敬,最美守護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