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白讀書心得11篇 “境界與罪惡:麥克白讀後感”

來源:巧巧簡歷站 2.44W

“麥克白讀書心得”是一篇關於莎士比亞戲劇作品《麥克白》的讀書心得。這部戲劇深刻描繪了主人公麥克白的野心和罪惡,以及權力與痛苦之間的較量。通過對麥克白內心的獨白和外界的反應,讀者可以深入探討人性與命運的問題。本文將分享作者經過反覆閲讀該劇而得出的心得感悟。

麥克白讀書心得11篇 “境界與罪惡:麥克白讀後感”

第1篇

在《莎士比亞悲劇集》中有一篇文章叫《麥克白》,麥克白是一位為國打了勝仗的英雄,在得勝歸來的途中,他與班柯兩位蘇格蘭將軍遇見了三個奇怪的女人。第一個女人向麥克白致敬,稱他作“葛萊密斯爵士”。第二個人稱麥克白為“考特爵士”。第三個對麥克白説“萬歲,未來的王。”然後,她們轉過身用謎語般的話對班柯宣佈説,他將比麥克白低微,可是又比麥克白偉大!沒有麥克白那樣幸運,可是又比麥克白有福氣得多,並且預言説:他雖做不成國王,可是他的子子孫孫要成為蘇格蘭的國王。説完這話,她們不顧麥克白一連聲的追問,化作一溜煙消失了。這時,兩位將軍才意識到她們就是女巫。麥克白是一個貪婪的人,他的心底始終有着一股蠢蠢欲動的慾望,這種慾望被女巫的預言一觸即發。但他的本性十分膽小懦弱,所以不成氣候。他的妻子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女人,她想與自己的丈夫日日夜夜永遠掌握君臨萬民的無上權威。於是,她慫恿丈夫利用國王到麥克白家裏拜訪的這個機會把國王殺掉。

當國王與陪同的爵士及隨從們走進來的時候,麥克白夫人假惺惺地對國王説着甜言蜜語:“我們的犬馬微勞,即使加倍報效,比起陛下賜給我們的深恩廣澤來,也還是不足掛齒的;我們只有燃起一瓣心香,為陛下禱祝上蒼,報答陛下過去和新近加於我們的榮寵。”這一番話説得國王心花怒放。

為了麻痺國王,麥克白夫人故意裝出一副極其熱情、賢惠的樣子,安排了豐盛的美酒佳餚來款待國王及隨行的人們。

這時,做賊心虛的麥克白從大廳裏溜出來,躲在一邊,心裏翻江倒海般進行着激烈的思想鬥爭,他的良心開始佔上風了,他不想背叛國王的信任,而且國王秉性仁慈,處理國政,從來沒有過失,從來沒有欺負過老百姓,對貴族,尤其是對他自己,又是那樣愛惜……於是,他對麥克白夫人提出要罷手,但麥克白夫人是一個定下好計就不肯輕易罷手的女人,她不斷地勸説着麥克白。麥克白終於下定了決心,去幹這件驚人的事。

夜深人靜時分,麥克白夫人悄悄來佈置謀害國王的事了。她懷疑丈夫的同情心和猶豫不決會妨礙事情,她就拿了一把尖刀,走到國王牀前,國王寢室裏的兩個侍從早已被她用酒灌得爛醉,但她仔細望了望國王,覺得他睡在那裏,臉長得有些像她自己的父親,這樣一來,她動手的勇氣就沒有了。

這是,麥克白拿着尖刀,溜進了國王睡覺的房間。最終一刀把國王幹掉了。

之後,他們又設計讓國王的兩個兒子馬爾康和道納本當替罪羔羊,王位本應由國王的兒子來繼承,如今既然他們雙雙出逃了,麥克白就以血統最近的繼承者的資格,加冕當上了國王。

但是麥克白仍不滿足自己當上了國王,他還想讓自己的子子孫孫都當上國王,女巫曾經預言:班柯的子子孫孫要成為蘇格蘭的國王。於是,他又策劃了一場新的謀殺。

麥克白殺的人的鬼魂時時刻刻地纏着他,他為了鞏固自己的王位,將費輔爵士麥克德夫一家趕盡殺絕,只有麥克德夫一人逃脱。

後來,麥克白夫人也死了。麥克白所犯的罪孽已經不容許他繼續活下去了。最後麥克德夫殺死了他。麥克白落了一個眾叛親離的下常馬爾康吧篡位者用陰謀詭計奪去許久的政權接過來,在貴族和民眾的歡呼中,登上了應當屬於他的王位。女巫的預言全部都實現了。

讀完了《麥克白》,心中的各種感觸都湧上了心頭。使麥克白的道路不同的,引向罪惡深淵的,大部分是因為麥克白夫人的慫恿。

整篇文章文筆並不是很悲傷,説它是悲劇,應該是因為人性的泯滅而導致的這個國家的悲哀。

最初,麥克白是一個為國打了勝仗的英雄。然而巫師的預言、麥克白夫人的慫恿、麥克白的野心,使他不擇手段當上了蘇格蘭的國王,開始了他的暴-政生涯。莎士比亞用他手中的筆向我們展示了那個時代的悲哀。麥克白只是一個代表人物而已。

麥克白讀書心得11篇 “境界與罪惡:麥克白讀後感” 第2張

第2篇

這世界上做了惡事會被人恭維讚美,做了好事反而會被人當成危險的傻瓜。“那麼那些起假誓扯謊的都是些傻瓜,他們有這許多人,為什麼不聯合起來打倒那些正人君子,把他們絞死了呢?”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內心只有一個驚歎號,簡直!腦子裏完全沒有用來形容眼前之物的語彙,詞語在這時候顯得格外匱乏與力不從心,浮現在腦海裏的就只有一個驚歎號,而這驚歎號就是那一切用語言所不能彌補的空白

何為正義?我想不過是符合多數人的利益罷了。對任何個體而言,己所欲即為正義,但這正義一旦傷及他人,則非要論斷個是非功過不可。我們生活在這世上,無時無刻不在與其他人的正義做着鬥爭。只不過人類是理性的動物,這些衝突和矛盾都可以通過協商來解決。

可是一旦遇到電車難題,想要純粹地分辨出哪一方才是真正的正義就變得非常困難。究竟哪一方代表的利益更多,有時候難以僅憑理性或感性來判斷,這就是所謂正義的代價。在第四幕中逃亡者的討論中麥克白扮演的就是就是被綁在電車另一端的那個人。一個有才幹、有能力、有雄心的人,即使全國都找不出比他更適合做國王的人,一旦採用了弒君的方法登基,便要被和暴君放上天平稱一稱。麥克白墮落了,不錯,可即便是墮落的路西法在地獄依然是叱吒風雲的魔王撒旦。馬爾康説:“我知道在我的天性之中,深植着各種的罪惡,要是有一天暴露出來,黑暗的麥克白在相形之下,將會變成白雪一樣純潔;我們的可憐的國家看見了我的無限的暴虐,將會把他當做一頭羔羊。”究竟是弒君之罪更重,還是一個暴君的統治更為可怕?莎士比亞站在了道義這一邊,也許他認為堂堂正正即是正義。一個不稱職國王的死亡竟不如一個國家百姓所受罪孽的沉重嗎?

野心勃勃的政治家,為了達到與自己才能相稱的職位,通常被稱為是靠自己能力的上位者。只有篡位是例外。因為君王是一國之主,是國家的代表人物,人人都希望他清清白白,撐得起門面這個擔當。

篡位者如王莽,總是受到“正統”史學家的批判,認為其是“鉅奸”。但他們對國家所做的改革,通常都是創世紀的。我一直認為,讓百姓一味地忍受舊君的平庸統治,不如讓篡位者把國家治理得更好。這才是真正的正義,從另一個角度,這樣的“明君”也能作為一國的門面擔當。

麥克白稱王之後用盡見不得人的手法除去心頭患,但最後面對自己的命運對決時卻光明磊落地面對了決戰這一風險極高的正統做法。難怪對他的評價都是“慾望很大,但又希望只用正當的手段”,“一方面不願玩弄機詐,一方面又要作非分的攫奪”。

麥克白啊,錯的不是你,而是這個世界啊。如果你生在任人唯賢的民主投票的時代,那麼無論如何成為執政者都不會受到指責吧。

第3篇

麥克白本是一名受人尊敬的蘇格蘭民族英雄,得勝歸來。和大將班柯在途中路遇三個女巫,女巫預言了麥克白將會成為蘇格蘭的國王,隱藏的野心被挑旺起來。他在妻子的煽動下殺死了國王鄧肯。篡位之後,麥克白感到內心極度的恐懼,為了保住王位,他殺死了班柯,並開始瘋狂的濫殺無辜,最後被麥克達夫殺死。他的妻子也因為無法承受殺人後的恐懼自殺了。

讀《麥克白》,你會發現殺死國王鄧肯後,麥克白和妻人失去的都是睡眠,他們無法入睡。從殺人那刻起,榮譽和美德已不存在,麥克白永遠失去了“那清白的睡眠,把憂慮的亂絲編織起來的睡眠,那日常的死亡,疲勞者的沐浴,受傷心靈的油膏,大自然最豐盛的菜餚,生命盛筵上主要的營養”。我引一段老師在講這部悲劇的一段話“擁有正常、甜蜜的睡眠,就是擁有人生(包括現世與彼岸世界)真正的意義;正常、甜蜜的睡眠,就代表了正常的,寧靜的秩序,它包含着人與神之間和諧的關係、人自身靈與肉的和諧關係、人與他人和社會之間的和諧關係,這是一種既屬世又指向超驗世界的永生的秩序。當麥克白向鄧肯舉起屠刀,從世俗層面來説,作為臣子他打破了君臣秩序,作為親屬他蔑視了血緣關係與起碼的人倫,作為國家的保衞者他公然破壞國家作為政治統一體的秩序;然而,從更本質的真理意義上説,當他以慾望為主宰破壞了作為一個人自身靈與肉的和諧的同時,也破壞了他與他人和社會之間的和諧關係,破壞了他與神之間的和諧關係,他破壞了他整個生命的正常健康的秩序。當這樣一種秩序被破壞以後,他所有的世俗生活中的美好內容都被扭曲,他在‘死亡的睡眠’中的美好盼望永遠落空,他內心的寧靜也永遠消失了———一句話,他殺死了自己的‘睡眠’”。

?麥克白》是莎士比亞創作的最後一部悲劇,也是最優秀的悲劇之一。從《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奧賽羅》到最後的《麥克白》,從宣揚和肯定人文主義精神到最後開始批判和反思人文主義,莎士比亞的思想有了相當大的轉變。他深刻洞見到人文主義帶來的以世俗慾望滿足為主要內容,極端自我中心,功利主義,一切從自己出發的生活方式所導致的惡果。《麥克白》就是一個向人們展示個人慾望無限膨脹和畸形發展導致罪惡、導致毀滅的故事。引以為鑑,必竟,誰都不想殺死自己的睡眠,誰都想有個正常,甜蜜的睡眠。

第4篇

寫《麥克白》的這位作者及其偉大,1564年4月26日他出生了,默默無聞。1616年4月26日他去世了,舉世聞名。在整整52年的生涯中,他為世人留下了37個劇本,一卷14行詩和兩部敍事長詩。

他的劇本至今還在世界各地演出。在他生日的那天,每年都有許多國家會上演他的劇本紀念他。馬克思稱他是“最偉大的戲劇天才”。

他就是文藝復興時期最傑出的藝術大師——莎士比亞。

麥克白屬於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四大悲劇分別説明了人性的弱點:哈姆雷特因為猶豫不決,最後釀成悲劇;李爾王只聽信花言巧語,最後悲慘收場;奧賽羅被嫉妒衝昏了頭腦,殺害了自己的老婆。而麥克白則是因為野心過於強大而最終滅亡。

雖然《麥克白》是四大悲劇中最短的悲劇,但同時也是最緊湊最黑暗的,它內容精彩,我沉迷於其中。

麥克白是蘇格蘭國王鄧肯的表弟,有勇有謀,為國王平叛立功歸來,路遇三個女巫。女巫對他説他將進爵為王,他的朋友班柯將軍的後代也會做王。麥克白是有野心的英雄,女巫的話讓他覺得自己是天選之子,他在麥克白夫人的慫恿下謀殺了鄧肯,做了國王。為掩人耳目和防止他人奪位,他一步步害死了很多人。恐懼和猜疑使麥克白心裏越來越有鬼,也越來越冷酷。麥克白夫人神經失常而死,對他也是一大刺激。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麥克白最終滅亡。

那麥克白殺死國王走上毀滅的道路到底是誰的錯呢?有人説麥克白自己是一個性格軟弱的人,他意志不堅定,是他的老婆害了他。他之後殘害他認為會威脅他王位的人其實是出於不自信和恐懼。還有人説他是自己本來就野心勃勃,女巫的話和老婆的慫恿都是藉口,就是麥克白自己殘害的國王。還有人説就是因為女巫的讒言,麥克白才最終走上了毀滅自我的道路。

我認為是麥克白夫人逼迫麥克白,才使麥克白殺掉了國王。女人就是很麻煩。就像我媽,總是嘮叨我,讓我學這個學那個,總覺得我應該更好,有時候她也逼迫我,她問我想不想學某個東西,但如果我説不想,她就會生氣,真不明白她為什麼還要問我。但還好的是,我媽不像麥克白夫人那樣硬逼着麥克白,有時候她吵吵我,也只不過是嚇嚇我。有時我媽會覺得很累,也就不逼迫我了。而且我媽從來都是調整自己的心態,不像麥克白夫人那樣,自己逼迫別人,自己還承受不了,還崩潰了,死掉了。所以我媽雖然有時可怕,但我媽是個堅強的女人。

第5篇

“明天,明天,再一個明天,一天接着一天地躡步前進,知道最後一秒鐘的時間;我們所有的昨天,不過替傻子們照亮了到死亡的土壤中去的路。熄滅了吧,熄滅了吧,短促的燭光!英國在舞台上指手畫腳的拙劣的伶人,登場片刻,就在無聲無臭中悄然退下;它是一個愚人所講的故事,充滿着喧譁和騷動,卻找不到一點意義。”在這個炎熱的夏天裏,我們放假了,我趁着這些時間,看了威廉·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麥克白》。此文被世人認為這是莎士比亞悲劇中最陰暗的一面。因為一開始的麥克白英勇,忠誠於鄧肯,用自己的行動獲取了鄧肯的信任,他從未想過殺害鄧肯,可是卻在三個巫師第一個的預言成真,自己妻子的慫恿之下,自己貪婪的慾望下而決定殺害鄧肯。在殺害鄧肯後,他看着自己雙手説道,好慘!可見他那時的害怕和被他殺害的人的同情,他不敢相信這些居然是他一手策劃的,他回不過神來。

第二天,殺人後的心虛感使他不得不硬着頭皮往上衝,將自己聽別人説鄧肯的慘狀後那驚訝,對鄧肯一代賢君的惋惜,悲痛之情全都毫不吝嗇的表現出來,這些不僅僅是偽裝出來的,這更多的是麥克白的真實心情。而鄧肯的遺子———馬爾康和道納本,他們被人污衊弒父,於是商討一番,他們逃了出去,想着等來年有實力了,再調查真相。之後,麥克白繼承了王位,但是卻對班柯產生了莫名的恐懼,於是,他找了兩個刺客,並且刺激他們,導致他們殺班柯的決心更加的堅定。班柯死後,麥克白宴請大臣,在殿內,他看到了班柯的鬼魂,他不安,於是失了身份,而他的妻子更是被嚇瘋自殺。而掌管那三位巫師魔法的人知道後怒了,她用一夜的時間以悲慘的結局結束了這一切,鄧肯的遺子----馬爾康,道納本從英國進軍,消滅了麥克白。而麥克德夫這個‘反賊’和馬爾康在別處共談天下,而自己的妻子和子女卻在逃難時慘遭刺客的殺害。

?麥克白》這部話劇中的主人公麥克白因過於聽信妻子和三位巫師的預言而導致篡權奪位,並且得到王位後還使全國血流成河,讓百姓陷於水深火熱之中,實屬暴君之舉。

而這也從側面告訴我們,人不能太貪得無厭,應適可而止,也不能因一時的衝動而讓自己陷於不仁不義,進退兩難的地步,從而犯下不可挽回的錯誤。

第6篇

莎士比亞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大戲劇家、詩人,被稱為“時代的靈魂”。他一生共寫了三十七部詩劇,其中最為著名的是四大悲劇——《哈姆雷特》、《麥克白》、《李爾王》、和《奧賽羅》,而《麥克白》是最短也是最悲慘的一部,講述了一位戰爭英雄在妻子的挑唆下淪為懊悔無及的罪人的故事。

麥克白是莎士比亞筆下“最深刻和最成熟的邪惡形象”,他的性格具有雙重性和複雜性,他的靈魂原本有善與美的一面,然而在野心和慾望的不斷吞噬下,他善良的本性漸漸泯滅,取而代之的是心底不斷滋長的邪惡念頭。他一面作惡,一面恐懼、悔恨,可是野心和慾望佔了上風,最終“正不壓邪”,導致了麥克白悲劇的命運。

?麥克白》情節較為簡單,作者卻不惜濃墨重彩,在據本中使用很多的獨白來刻畫麥克白的心理活動,從而把筆鋒從殘忍的謀殺轉到“誅心”上來,經過對麥克白日夜飽受良心的譴責,身陷痛苦而不能自拔,直至精神失常這一過程的描述,揭露了人性的醜惡和陰暗,發人深省。莎士比亞善於運用意象烘托劇情。這出悲劇的主導意象是血和黑暗。麥克白在暗殺國王后冷酷而狂妄地説:“大洋裏所有的水,能夠洗淨我手上的血跡嗎不,恐怕我這一手的血,倒要把一碧無垠的海水染成一片殷虹呢。”整個劇本充沛着主人公內心的恐懼和痛苦,籠罩着黑暗和邪惡。然而光明終歸要衝破黑暗,善終歸要戰勝惡。正義的力量浩浩蕩蕩,最終推翻了暴君的統治。這個故事雖然情節悲慘,但結局卻較作者其他悲劇更讓人看到正義和期望。

莎士比亞運用高超的描述手法,生動地展現了一個原本尚存善念的人墮落為殺人惡魔的過程。麥克白自我造成了自我的悲劇。每一幕獨白即是他內心的鬥爭,是善與惡的鬥爭,是良心與野心的鬥爭,是理智與慾望的鬥爭。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誘惑的世界,應對誘惑,我們良心的天平也會左右搖擺,內心相矛盾的兩個“自我”也會鬥爭,我們應當堅持善良的本性,做一個從善的人。

第7篇

麥克白本是一名受人尊敬的蘇格蘭民族英雄,得勝歸來。和大將班柯在途中路遇三個女巫,女巫預言了麥克白將會成為蘇格蘭的國王,隱藏的野心被挑旺起來。他在妻子的煽動下殺死了國王鄧肯。篡位之後,麥克白感到內心極度的恐懼,為了保住王位,他殺死了班柯,並開始瘋狂的濫殺無辜,最終被麥克達夫殺死。他的妻子也因為無法承受殺人後的恐懼自殺了。

讀《麥克白》,你會發現殺死國王鄧肯後,麥克白和妻人失去的都是睡眠,他們無法入睡。從殺人那刻起,榮譽和美德已不存在,麥克白永遠失去了“那清白的睡眠,把憂慮的亂絲編織起來的睡眠,那日常的死亡,疲勞者的沐浴,受悲痛靈的油膏,大自然最豐盛的菜餚,生命盛筵上主要的營養”。我引一段教師在講這部悲劇的一段話“擁有正常、甜蜜的睡眠,就是擁有人生(包括現世與彼岸世界)真正的意義;正常、甜蜜的睡眠,就代表了正常的,寧靜的秩序,它包含着人與神之間和諧的關係、人自身靈與肉的和諧關係、人與他人和社會之間的和諧關係,這是一種既屬世又指向超驗世界的永生的秩序。當麥克白向鄧肯舉起屠刀,從世俗層面來説,作為臣子他打破了君臣秩序,作為親屬他蔑視了血緣關係與起碼的人倫,作為國家的保衞者他公然破壞國家作為政治統一體的秩序;然而,從更本質的真理意義上説,當他以慾望為主宰破壞了作為一個人自身靈與肉的和諧的同時,也破壞了他與他人和社會之間的和諧關係,破壞了他與神之間的和諧關係,他破壞了他整個生命的正常健康的秩序。當這樣一種秩序被破壞以後,他所有的世俗生活中的完美資料都被扭曲,他在‘死亡的睡眠’中的完美盼望永遠落空,他內心的寧靜也永遠消失了———一句話,他殺死了

?麥克白》是莎士比亞創作的最終一部悲劇,也是最優秀的悲劇之一。從《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奧賽羅》到最終的《麥克白》,從宣揚和肯定人文主義精神到最終開始批判和反思人文主義,莎士比亞的思想有了相當大的轉變。他深刻洞見到人文主義帶來的以世俗慾望滿足為主要資料,極端自我中心,功利主義,一切從自我出發的生活方式所導致的惡果。《麥克白》就是一個向人們展示個人慾望無限膨脹和畸形發展導致罪惡、導致毀滅的故事。引以為鑑,必竟,誰都不想殺死自我的睡眠,誰都想有個正常,甜蜜的睡眠。

第8篇

“如果人生是一場喜劇,就要有滋有味地把它演完,不要失去喜劇的情志和樂趣,如果人生是一場悲劇,也要有聲有色地把它演好,不要失掉了悲劇的快味與壯麗。”———題記

“閃電雷鳴急雨中,何日我等再相逢,待到硝煙烽火靜,沙場成敗見雌雄,殘陽猶掛在西空,欲會者:麥克白。”三女巫的開場詞總會給人一種夢幻卻詭異的感覺,就像《麥克白》這部作品,淋漓盡致的演繹了喧譁與躁動,欺騙與謀殺。在故事的開頭,主人公麥克白是一位有着豐功偉績的愛國良將,在一場勝仗後,受到了三女巫預言的慫恿,由於慾望與權力的促使,麥克白殺死了正直的國王,殺死了曾經的戰友,殺死了許多無辜的人的性命,最終遭到惡果。人情與人性同時交織在這部作品裏。在麥克白的命運悲劇中,讓麥克白一步一步走向毀滅的不僅是他自身的意志不堅和性情問題,還有命運的作弄,就像希臘神話中赫卡忒所説“命運讓種種虛偽的幻影擾亂他的本性”。

對於麥克白性格的刻畫,莎翁不惜筆墨,大量運用旁白,心理活動,側面描寫,戲劇衝突,展現麥克白的內心風暴。(可以舉一個例子,在角色馬爾康被賜予親王的稱號時,麥克白是這樣説的:“星星啊,收起你們的火焰!不要讓光亮照進我黑暗幽深的慾望!”從這句話中,我們就可以看出麥克白內心的第一次風暴,在於他對於他人權力的提升而感到的不安與妒忌)《麥克白》有着雙重悲劇,分別在於命運的悲劇與性格的悲劇,這與莎翁作品的人本主義色彩是相吻合的。

這部作品也給了讀者更深層次的思考,很推薦各位去看。

第9篇

麥克白先是一位曾經屢建奇勛的英雄,可後來卻變成了一個殘酷的暴君是因為三個女巫和妻子的慫恿讓他產生虛榮貪心的想法,讓他殺死表兄(國王),由於蠱惑,讓他從一個善良的,想幹出一番雄偉事業的人成為一個陰險,野心勃勃,無惡不作的壞人,他的野心驅使他做出罪惡的事,必然是罪惡,迷信和死亡,實在是悲劇啊!

這讓我聯想到他被襲,襲擊者肖傳國就是一個典型的麥克白,原本有自己的事業不好好做,偏偏被報復心將自己的良心腐蝕,也是悲哀啊!

其實,做人就踏踏實實的做,不要被一些事情蠱惑或是慫恿,要有自己的想法,一旦有了自己的想法,再多的蠱惑和慫恿也不能驅使你做出可悲的事!

第10篇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是百年身。”在人生的道路上,一旦走錯路,鑄成大錯,誤入歧途,就後悔莫及,只能自食其果。在很多情況下,一個人的失足,並非天生是壞蛋,天性要作惡,而是他意志不夠堅強,在誘惑面前經不起考驗,終於失足墮落了淪為有罪的人。

悲劇《麥克白》約寫於1606年,是莎士比亞戲劇中心理描寫的佳作。該劇中主要寓意了個人野心和利己主義的潛在禍患;野心和利慾的存在,足以將一個本為良好的人腐蝕為墮落的魔鬼。當然,在野心的膨脹和驅使中,也有外圍因素的影響與蠱惑。不過,最終的惡之暴戾會受到懲罰的。

它講述的是中世紀英國一名將軍麥克白,在一次征戰回國途中,碰到女巫。女巫預言他將成為國王,同時也預言了另一個將軍班戈的子孫將世代為王,而這三女巫只是因為受到一個村婦的氣而把這些祕密對他們説了罷了,是帶有一種泄氣、泄愁的因素。可是,當麥克白的考特爵士被預言成真後,麥克白他那還只是矇昧的野心一下子被喚醒了開始膨脹,一個潛伏在內心深處的一個曖昧不明的祕密被突然挑明瞭,他被眼前浮起的可怕的幻象嚇得毛骨悚然、心驚肉跳,從此失去了心理的平衡。其實他的人性還是在的,當他要向國王行刺時,內心也在進行着一場可怕的爭鬥,他即希望永遠保住最高榮譽,又非常渴望着封建王國的最高權勢。後來,在其夫人的鼓動和教唆下,他殺死國王,取得王權。國王的兒子被迫跑到海外。為了穩固王位傳續子孫,麥克白找來刺客殺死了大將班戈,本想了斷女巫的另一個預言,但班戈的孩子也逃到了國外。麥克白自登上王位後,暴虐無道,濫殺無辜,引發反抗和戰爭,最終可悲而死。

如果在麥克白的野心被喚醒、內心失去平衡之時,麥克白夫人能夠抓住這關鍵時刻,能夠響應他良心上痛苦的呼聲,幫助他恢復內心的平衡,喚回失去的理智,他就可以守住人生的正道,安全地度過人生中的這一場危機;那麼他們就得救了,他們仍將是受舉國上下尊敬的一對好夫妻享受着榮華美譽,可是這位夫人她沒有什麼良心上、道德上的顧忌,甚至用“懦夫”這一使男人承受不了的詞去嘲弄、刺激他,用她火辣辣的舌頭尖去煽動他,直到被煽旺的野心燃燒起來。他們雖然是同謀,可是那女人的氣質與他的丈夫完全不一樣“……解除我女性的柔弱,用最兇惡的殘忍自頂至踵貫注在我的全身;凝結我的血液,不要讓悔恨通過我的心頭,不要讓天性中的惻隱搖動我的狠毒的決意!來,你們這些殺人的助手,你們無形的軀體散滿在空間,到處找尋為非所惡的機會,進入我的婦人的胸中,把我的乳水當作膽汁吧!來!陰沉的黑夜,用最昏暗的地獄中的濃煙罩住你自己,讓我的鋭利的刀瞧不見它自己切下的傷口,讓青天不能從黑暗的重衾裏探出頭來,高喊着‘住手,住手!’”

麥克白是有野心,可那還是埋在心底的一個私密,還處於半眠狀態,就算他碰上了能知過去未來的女巫也沒有甘心墮落,也曾懷恐懼的心情竭力抵拒過那強烈的誘惑,他既不是天生的壞人,也不是註定要做民族的罪人。可是他的身邊還有這麼一個女人,女巫沒有做完的事,留給她來完成,這麼理應外和、前拉後推,他終於為了他的政治野心而拋棄一切、犧牲一切,跳進了罪惡的深淵。

麥克白夫人本是女人,可她有一顆比女巫、比蛇蠍更毒的心,為了自己能夠享有更高的地位、權利,為了女巫的話,她失去了女人善良的本性,教唆、幫助自己的丈夫弒君並嫁禍給無辜的人,事後若無其事地伸出一又血手,幾乎帶着得意的口氣,開導那也是一雙血手的丈夫“只消一點兒水就可以把我們洗刷得乾乾淨淨,一點兒也不費事!”

他們不曾想過殺了這個國王,後面還會有更多想殺他們和他們想殺的人,他們為了自己的王位,想了斷女巫的另一個預言而殺了班戈,可是他的兒子活着逃跑了,而國王的兩個兒子也同樣活着並逃到了海外。麥克白夫人承受不了人性無情的扭曲和擠壓,終於使她垮了下來,精神負擔已超過她心理承受能力,只落得成為一個精神分裂症、一個夢遊者,在睡夢中還不斷洗手,她那雙小手就算用上所有的香料也不能再像以前那樣香起來了,最終死於分裂症。而麥克白為了鞏固地位最終成了人人唾棄的暴君,被子兩位王子和班戈的兒子回來復仇而死了。

那兩位王子剛開始的時候或許會認為他們逃跑而讓人覺得他們懦弱、膽小怕事,可是不能説他們是聰明的、勇敢的,在明知道自己鬥不過別人的時候又何必逞一時之強而葬送自己呢?不正是因為他們逃到海外而最終報了仇同時也奪回了自己的國家嗎?其實更多的時候一個國家、一個家庭的滅亡並不是毀於外人之人,而是毀在了內部人的爭鬥、內部人的手中。

其實他們遭受到這樣的結果也都是一個“欲”字和不滿足現狀而引起的,我們現實生活中又有幾個人能夠滿足於現狀,看到別人好的生活、好的東西不眼紅。人生是在不斷擁有慾望和努力滿足慾望的過程中行進的。嬰兒聲聲呼喚的奶水是慾望,孩子期冀已久的玩具是慾望,人們辛勤勞作的果實是慾望,強盜殺人越貨是慾望,罪犯刀下的亡魂也是慾望……慾望就是我們活着的目的。

有“欲”本是好事,我們正因為有了“欲”才會努力、才會付出自己的勞動來換取這一個“欲”的滿足後那星星點點的喜悦,這喜悦便是幸福,幸福是我們生活的動力,追逐幸福便是我們活着的理由。沒有“欲”的人生,便不再是人生,只是活着,不論快樂與痛苦,它不再是一個過程,只是一種狀態,麻木而無聊。可是如果心中只有“欲”那也就真的成了我們真正的“獄”了。

而女人呢?我覺得做為一個女人,就應該有女人的尊嚴和榜樣,不能像麥克白夫人那樣,因“欲”而毀於“獄”,只要一切可以安定,不出賣自己的良心,更是能夠做家人的一盞指明燈才是最好的。雖説這個世界、這個社會、這個家是男人的天下,男人作主,可又什麼時候缺少過女人呢?女人往往起到比男人大十倍、百倍的作用和引力,千萬要把持住自

己,“欲”可念、可望、可想、可追,但“獄”卻不好坐。“欲”就好比是一輛是金馬車,載我們奔向遙遠的前方。但你必須永遠是馬車的主人,任何功勛都只屬於在馬車上奔馳的你,哪怕前途未卜,即使荊棘叢生,也萬萬不可放下手中緊握的韁繩。

一旦放下手中緊握的韁繩,慾望便不再是温順的金馬,引導你奔向下一站美好的風景。你也不再是你,因為你將不再有心。你的心被慾望強行剝離,只留下無心的你,在慾望的深淵,苦苦流浪。

在每一個時代、每一個地區都存在一個個麥克白,他們拜倒在權利、地位、慾望的蠱惑下,獻上最純潔的心靈,跌入慾望的萬惡深淵。無數的慾望得到滿足後,所帶來的快感只能使人們沉淪,使人們不惜踐踏道德的底線,並最終陷入,陷入了虛幻快感的假象裏

第11篇

?麥克白》是莎士比亞的代表悲劇作品之一,魯迅先生曾經説過: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就如同寧靜化為了聒噪,活力化作了死寂,日月星辰永遠熠熠生輝,然而整個世界卻在美麗與醜陋的兩極循環往復。向來喜歡看喜劇的我無意間看到了這個悲劇,讀完有無限感慨。我翻開了《麥克白》。

在這個故事中麥克白的性格出現過三次重大的轉變,第一個轉變是他在立功歸來聽信三個女巫的預言,第一個預言是麥克白將會當上考特爵士,並當上國王,但是後來會被班柯代替,並且班柯會成為更強大的國王。在一次戰勝回國以後,國王真的將考特爵士給了他。後來第二個預言也成真,在麥克白的妻子的慫恿下,麥克白潛入皇宮,幾刀下去就殺了國王,麥克白成為了國王。

第二個轉變是在麥克白大開殺戒中發生的。登上王位的麥克白極度恐懼於弒君的醜聞會敗露,他不得以將罪行加在了前國王的侍衞以及他的兩個兒子身上。他又恐懼於女巫預言中關於班柯的部分會實現,於是派人刺殺了班柯。

第三個轉變是在麥克白再遇女巫以及最終走向滅亡中實現的。女巫預言麥克白將是不可戰勝的,他再次相信了,但是這將是不可能的事實。然而最後前國王的兒子帶領軍隊衝過來殺死了麥克白。

讀完這個悲劇故事我感到莎士比亞的天才般的才華,我認為《麥克白》有深刻的現實意義,他是借古喻今,鍼砭時弊,向人們展示個人慾望的無限膨脹和畸形發展必然導致罪惡、導致毀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