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關於重陽節的作文3篇 "Preserving Traditions: My Reflections on the Celebration of Double Ninth Festiva

來源:巧巧簡歷站 3.3W

重陽節是一個古老而喜慶的節日,每年的九月初九日慶祝。在這一天,人們喜歡登高遠望、插茱萸、飲菊花酒、吃重陽糕,祈求健康長壽和幸福平安。六年級的同學們也可以寫一篇關於重陽節的作文,瞭解更多傳統文化知識。

六年級關於重陽節的作文3篇

第1篇

今天是農曆九月九日,是我國傳統的重陽節,又稱“老年節”。可是,你可知道它的來歷?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做重陽,也叫重九。據查,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始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並沿襲至今。歷來過重陽,都是以登高望遠笑傲人生為主題,民間多開展一些登高、爬山、郊遊、品酒、賞菊、書法、作賦等活動。自從1988年我國將農曆的九月初九正式定為“中國老年節”,使農曆“九月九”成為我國法定的老年節後,每逢重陽,各地各部門各單位都通過組織的形式組織老人過節,形式雖然不一,內容卻基本相同,大體都是組織老年人座談會,對老年人進行慰問活動,自此很少看到有開展傳統的重陽文化活動的了。

重陽節和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一樣,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這些個節日都有很重的文化份量,都有她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定的文化淵源,每一個節日都是一個特定的文化元素。重陽節的文化背景和淵源深刻而悠長,登高望遠,品酒賞菊,吃重陽糕,這些都打上了特定的文化烙印,僅以一個敬老顯然不是重陽節的本質和內涵!

但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物質生活的豐富,節日的文化氛圍卻在逐漸淡化,除一些特殊的階層或羣體還能想到這些傳統文化的名片,對於大多數人來説,節日的文化元素已開始漸漸被遺忘,以至出現有韓國人把端午節拿去申請為該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之荒誕,而笑話的背後難道不是我們背棄了傳統文化後的一個痛心疾首的教訓麼?如果繼端午節被端之後,中秋節、重陽節、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等這些文化名片再被人家拿去申請為他國的世界文化遺產,那我們中華文化説不定什麼時候會要被人一鍋端掉,真要那樣,我們怎麼去對我們的子孫進行五千年文化的教育與傳承,拿什麼讓我們的子孫信服我們有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誠然,敬老是中華民族的美德,相比整個中華文化,弘揚傳統文化比敬老顯得更為重要。因為重陽節不等於敬老節,敬老只是重陽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近年來,外來文化與我們的傳統文化爭奪較量不止,並且外來的文化因素越來越多的取勝於我,在向我們傳統文化滲透的過程中,他們得到了太多的好處。我們傳統文化這最後的堡壘如果也被攻破,那時,我們就失去了支撐民族意志的精髓和脊樑,就失去了民族的滄桑與尊嚴。一個民族要想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非要有她的一種精神,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傳統文化就是一種內涵深刻、底藴深厚的精神,是能夠扛得起千年文化和億萬人民的精神。因此,重陽節,我們不再應該僅僅把她當做敬老節,而要將她的傳統文化精神融入到現代人豐富的文化生活中,過出她的現代意義,過出她的本質內涵,讓重陽節等傳統節日扛起千年文化和現代文明。

六年級關於重陽節的作文3篇

第2篇

秋菊的清香在空氣中飄蕩,她正傲放,展示着那一種清淨高潔,還有一絲絲耐人尋味的懷念。

“每逢佳節倍思親”,又值一年重陽,正是楓葉紅了樹梢的日子,帶着縷縷傷感,我雖家人健在,卻也生出幾分物是人非的悲傷思緒來。

我隨手摘了一朵雛菊,它細小扁長的白色花瓣裹着中間豔黃色的花蕊。母親説它又名延命菊,有天真、和平、希望、純潔的美以及深藏在心裏的愛之意。我把它夾入書中,送給了外婆,算是來自我的一份樸素的禮物。

迎着秋風,那點淡淡的花香縈繞鼻尖,帶着些思念,頗有些近人情味的。“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捲到更遠的地方,寄去我的思念。

走在蜿蜒向上的山路上,腳踏着有些潮濕鬆軟的泥土,踢着細碎的小石子,我緩步向山頂走去。路經好幾個老人,她們就站在那裏,目光投至更遠的地方。她們的瞳孔黑黑的,深沉卻又帶着淒涼,那或許是對親人的思念,或許是濃重的鄉愁,我不得而知。她們揹着手,安安靜靜地就站在那兒,風迎面吹來,帶着些濕意,吹起了老人們花白的頭髮和老舊的衣裳。我一一説了句“重陽節快樂”,卻又覺不太好,好像在提醒着她們“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老人們沒説什麼,只是朝我輕微點了點頭。

山頂是極為空曠的,但遍地長而密的雜草倒有些煩人,縱使它們早已枯敗。兩三棵樹站着,好似遙望遠方的老人,快要掉光了頭髮,躬着背,軀着腰。下面是清一色的黃色。

不一會兒已到黃昏,天邊翻起一髻兒金黃,一點一點蔓延。有些深色的陽光均勻的塗抹在山上,灑在孤寥的樹上,灑在枯敗的花草上。

我沿原路而下,那幾個老人已經離去了。我駐足呆呆地看了會兒那塊空地,心裏浮起不知名的情緒,是帶着苦味的點點思念之愁。

最後的餘暉被吞噬,黑暗已然來臨,望不見月亮,我體會不到陶淵明的“悠然”,心中瀰漫的,不過是那“倍思親”罷了。

第3篇

九九重陽節裏,尊老,愛老,敬老是我們應該做的。那麼年輕的我們,能為他們做點什麼呢?

我想到的,大多數人都會想到:無非給老人們捶捶背,推推腰,或者是幫着乾點家務,除了這些,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不會再讓我們幹些什麼了。平常,老人們總是最疼我們。有好吃的自己捨不得吃就留給我們;有好喝的自己捨不得喝就留給我們;我也從沒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經常給自己添件新衣,卻拿來兒女穿舊了的衣服穿;也從沒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很揮霍的買許多貴重的東西從來都是能省下就省下,卻將剩下的錢給我們買零食;更沒見過爺爺奶奶哪一天接我放學誤了點,常常就是有病也要挺着,不讓我們在校門口乾着急。

説到這兒,我不免有想到了一些不好的情景。秋天天氣轉冷,奶奶總是問我:“穿那麼少,冷不冷?”這時我便會不耐煩地轉過頭去,煩躁的説上一句:“不冷不冷。”心裏還不住的埋怨奶奶!往往我來不及聽爺爺説完這句話,就插上一句:“知道了,知道了!”就覺得整天聽着一句話,耳朵都快聽出繭子來了。

不知我的這些表現是不是刺痛了您的心,如果是這樣的話,就請原諒我這個孫女的不孝和不懂事。

談了那麼多,其實歸根結底就是要理解老人,尊敬老人。想想哪個老人不想得到晚輩的重視與尊重呢?雖然我們不可能有太多的資金與精力去給全體老年人一個温馨、舒適的家園,但我們可以從身邊的老人做起,用自己一點一滴的愛去感動他們。

我希望我的爺爺奶奶和天下所有的老人們都健健康康,長命百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