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訓個人總結8篇 華南師範大學校本培訓:個人收穫與成長

來源:巧巧簡歷站 1.43W

本文主題為“校本培訓個人總結”,旨在探討校本培訓的經驗與感悟。通過總結個人在校本培訓中的經歷和收穫,希望能夠為讀者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啟示。

校本培訓個人總結8篇 華南師範大學校本培訓:個人收穫與成長

第1篇

本學年,學校從師德教育、基本功技能提高訓練、現代信息技術學習、新課程理念、教育的藝術以及教育科研能力培養等諸多方面對全校教師進行了培訓,現將我的參訓收穫和體會小結如下

在業務方面:我樹立優良學風,刻苦鑽研業務,不斷學習新知識,探索教育教學新規律.鑽研教材,寫好每一個教案,上好每一堂課,多聽同組同事的課,多學習別人的優點和長處.另外,為業餘時間多學習信息技術,適應現代教學的要求.

在課改的課堂教學中,不斷探索適合學生愉悦學習的好的教學模式,向同組的老師學習先進教學方法.尤其在閲讀教學中,我注意學習其他老師的先進經驗,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提高閲讀能力.、培養學生課堂上會靜下心來思考的能力.有些同學的特點是比較浮躁,在問題面前不知從哪兒下手回答,甚至沒有讀清問題的要求,就開始回答.這學期我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在這方面有所提高.、善於總結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點點滴滴,嚴以律己,從小事做起,當學生的表率.從小事中總結大道理,不斷改進自己的教育方式.

積極參加上級領導組織的各項教育教學學習活動,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積極訂閲對教育教學有幫助的刊物,學習其中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在課改中,多和同組的老師一起備課,一起商量課堂中出現的問題.尤其在閲讀教學中,多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在課堂中怎樣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怎樣培養學生探究性的閲讀能力,最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勤於動筆,善於積累總結教育教學中和班級管理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從這些事情中,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對於好的做法積累經驗,對於不好的做法及時反思及時改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學習是教師的終身必修課教學是教師最本職的工作,一份春華,一份秋實,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淚水,然而我收穫的卻是那一份份充實,那沉甸甸的情感.讓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願化為熱愛學生的一團火,將自己最珍貴的愛奉獻給孩子們!

校本培訓個人總結8篇 華南師範大學校本培訓:個人收穫與成長 第2張

第2篇

20xx年我有機會參加了多次的教師培訓,這些培訓課程對我今後的教學工作有着重大影響和指導意義,各位專家的講座給了我很多啟示,讓我受益匪淺,下面就是我在今年的培訓中的一些體會。

一、在培訓學習、交流和反思中的認識與體會

通過遠程網絡培訓學習,交流和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加深了國中新課程改革的認識。這次課程改革從研究先進國家的基礎教育經驗出發,提出了以“三維目標”為核心的新課程理念,是一個着眼於21世紀中華民族在國際競爭、全面提升國民素質、強國富民的戰略大計。認識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一場教育思想、教育理論、教育內容、教學方法、教育評價、教育管理等全方位的深化改革,要求把課程標準、課程體制、課程內容、教材、課程的實施和評價等改革,全面的落實到全國國中校園和課堂,通過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進而從根本上改變全國國中生的學習方式。這是一個劃時代的系統工程,關係到一代人乃至國家的前途和命運,要完成這項系統工程既要靠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大力支持,但只靠行政命令、下達計劃、佈置任務是不可能完成的,更要靠廣大教師的熱情投入和不懈的努力,還要靠社會各界的理解和支持。作為身臨這場課程改革一線的教師,深感責任重大。

建設專業化素養優良的.語文教師隊伍是深化語文課程改革的關鍵。

國中新課程改革的主戰場在學校,而這個主戰場的前沿在課堂。因此,投身於國中新課程改革的專家、教授、學者和一線教師敏鋭的觀察和意識到課堂是學校中最小的細胞,學校中最基本的單位,但正是這個細胞和單位承載着新課程的所有希望。因此,“關注課堂,走進課改”是課程改革的重頭戲,“重識課堂,課堂,研究課堂,變革課堂”是關注課堂的基本方法。決定課堂命運的是一線教師的專業化素質。

當前的難題,既不可能全面引進,也不可能全面更換,只能從現有的國中語文教師隊伍經培訓、學習、交流、提升後演化而來。

首先,通過遠程網絡培訓使廣大一線教師認清國中課程改革的形勢,使每一位教師能夠從國家和民族利益出發,從時代發展的要求出發,樹立國中新課程改革的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要以滿腔的熱

情和教育科學研究的姿態,積極投身於這場史無前例的國中新課程改革之中,結合教育學、心理學的理論,深入學習理解《國中語文課程標準》中的理念,轉變教育觀念並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交流、創新和提升。

第二,學校要為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倡導民主、平等、自由、團結、和諧的學校學術氛圍;倡導崇尚學術,追求卓越的學術思想。鼓勵教師鑽研業務並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大膽創新、立志成為教育教學的學術專家。只有教師樹立了崇尚學術,追求卓越的學術思想,才能在民主、平等、自由、團結、和諧的的環境中,拋棄功利思想,靜下心來潛心鑽研業務,完成自己的專業化成長道路。

第三,加強教師間的學術交流,重點培訓和全員培訓相結合。大力開展國中新課程改革的學術交流活動,尤其要加強學校教研組、年級備課組等組織的專業學術研討,促進教師間的相互交流。思想上的交流不同於物與物的交換,兩人各有一個蘋果,相互交換每人還是一個蘋果,如果兩人各有一個思想,相互交換、交流的結果,將使每個人產生兩個或更多的思想。重點培養自己的,使他們經常走出去,開拓視野,增長見識,跟上時代發展的脈搏與時俱進,取經回來帶動一片。同時,把外校的請進來,傳經送寶,舉辦專題講座,全員培訓本校教師。

第四,充分利用現代網絡信息平台,開展廣泛的合作與交流

這次網絡遠程培訓中,通過專家講座、案例分析、在線交流、經典剖析、名家點評,讓我們真正對新課程改革有了較深的認識,為我們實施新課程改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多媒體網絡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普及,不但為廣大的一線教師提供了學習交流的信息大平台,更為順利實施國中新課程改革提供了技術保障。我們要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充分利用好這一便利的條件,開展範圍廣泛的合作與交流。

第五,教師自己還要樹雄心。要有爭當的雄心,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的學習專業知識和教育教學理論,走教師專業化發展道路。多年來,本人潛心於國中語文教學及其研究,認真研讀《語文通報》、《中學語文教學參考》、《語文教師》、《語文教學探討》、《中學語文》等刊物。從我的經歷中,我得出的結論是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主要靠教師對自己從事的專業的滿腔熱情和不懈努力。

第3篇

隨着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特別是課程改革的深入,人們越來越感受到高品質的教育需要教研的支撐。為此,我校根據上級文件中提出的要建立“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和培訓制度,即教學研究和師資培訓工作的中心要下移到學校,開展以一線教師為主體的、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的校本培訓活動,真正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校的發展。本學期,我校在校本培訓工作中着重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我們注意引導教師結合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通過讀書進行自悟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教師讀書活動需要提供學習材料,給以知道方能有成效。為此,我們呢堅持做好兩件事:一是由教導處負責給教師提供“校本培訓學習材料”,這種材料結合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來源於教育教學報刊雜誌和網絡,常常是一兩篇小文,便於閲讀思考,還有的是校長讀報刊後提供。二是全校教師開展“同讀一本書”活動,如《新課程標準》、《解讀新課程》、《新課程與教師角色的轉變》和《新課程與學習方式的轉變》等,學校安排集中時間進行導讀,分散時間進行自學,撰寫萬字以上讀書筆記,為消化所學內容,學校結合所讀書籍內容組織骨幹教師專題講座和教師間的互動研討活動,交流學習心得。通過學習、討論、講座等一系列活動,全體教師對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角色的轉變與教學方式的變化有了共同的理解,對推進新課程改革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對於課程改革中的熱點問題或根據學校工作及教師發展某一方面的需要,開展專題研討和培訓是廣大教師非常歡迎的一種培訓方式。本學期我校舉行三次專題式培訓活動:一是“班級管理”專題研討交流活動,各班主任結合自己工作交流探討班級常規管理的方法、經驗及自己的困惑;二是各學科“後進生輔導工作”專題研討,各科教師暢談自己輔導後進學生的做法、收益和自己對待後進學生的觀點,進一步端正教師的教育觀、人才觀和質量觀,提高教師工作的責任心;三是“學科複習策略”的專題研討,先組織各年級、各學科的備課組長討論交流年級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年級段的學科教學的目標要求,再由教導處分管各學科教學的教導主任面對所有教師開展“開展有效複習提高教學質量”的專題講座,最後再組織全體教師交流自己的複習方案,在三個層次的`交流中,教師既客觀實在的分析班級學生的學習狀況,制定了操作性強的複習方案,又對總複習工作有了新的認識。這樣的專題培訓就能把“問題——學習 ——研討”融為一體,形成一個“集體研究”的氛圍,“教師個人反思、同伴研討互動、領導專家指導”的教研機制得以運行。同時能使教師進入一種“以解決自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遇到的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機智為目的”的研究狀態中。

學校以新課改理念為導向,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課題研究彙報課”、“青年教師評優課”、“骨幹教師示範課”、“拜師結隊結對彙報課”等多種形式的做課活動,同時邀請旗教研室的包努恩吉雅、佟和平老師來我校聽課和指導課堂教學,一學期以來,我校共“做課”百餘節。4月份,我校在旗教研室指導下,成功地承辦了全旗國小蒙語文教改實驗推廣會,受到上級領導的好評。在這些“做課”活動中,青年教師與骨幹教師進行研討性的對話與交流,一起議論“新課程現象”,例如有的在課堂教學中試圖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過程,但又被頭腦中的“教案”所束縛,課堂上表現出很強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控制性,這就是一種觀念與行為相悖的“新課程”現象,於是我們就一起商討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經過幾次爭論以後,達成這樣一個共識:

第一,教學設計方案的指導思想,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讓課堂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第二,教學設計方案的基本特徵,要對傳統教案進行超越性的改造;

第三,教學設計方案的書寫要求,要突顯出設計者的“創新與特色”;

第四,教學設計方案的的製作過程,要傾聽學生的意見,要讓學生參與設計與製作;

第五,教學設計要體現出“教師組織學生學習”的課堂教學的本質特徵;

第七,教學設計是個“教學構想”,但教師要多做一些“預案”。就這樣,在“做課”中,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我校包曉紅、陳秀蘭、董紅霞等三位老師在自治區創新課教學評比中都獲得了二等獎。

校本教研是完全出於本學校、本年級、本學科教師教學工作的需要而開展的教研活動,是本校培訓的一種形式。校本教研通過教研組內教師互動學習,平等研討,自我反思,推動教學改革,形成民主平等開放的教研氛圍,滿足教師自我發展的需要。校本教研需要制度保證,我校建立了以下三項校本教研製度:

小組專題教學月制度。每學期學校根據教學研究的需要,確定一個主題,由本教研組成員根據主題共同研究,人人做課,相互觀摩,隨時研討,形成一種人人蔘與、互動交流的研究氛圍。

教學評價制度。根據學校“課堂教學評價表”,開展教師之間、教研組長與老師之間、學校幹部與教師之間的教學評價活動。為了便於研究,我們堅持每週行政領導集體聽評一位教師的課的制度。這種評價不是對教師的教學做什麼結論,而是通過相互的交流、討論、協商,幫助教師改進自己的教學工作,是一種相互的更有針對性的教學研究。

教學研究制度。我們要求30歲以下的教師每個月要有2節反思式的課堂教學,30歲以上教師每月有1節反思式課堂教學,鼓勵教師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行為,以便更好的改進自己的教學。在反思中不斷總結經驗,撰寫教學論文,一學期以來,我校在旗級以上獲獎的論文有18篇,其中盟級論文6篇、區級刊物上發表論文1篇。

正是由於我校在實施校本培訓過程,關注到教師的課堂教學實踐,使培訓工作真正立足於學校,迴歸到課堂教學中,並以教師羣體和個體的發展為宗旨,因此校本培訓工作在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同時,形成學習型組織,促使組織中每一個成員共同分享、探討彼此重視的問題,不斷對話、反省、協商和凝視共識,尋求了學校的更大發展。

第4篇

“校本課程”這個概念,旨在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的、多樣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通過我校校本課程開發的實踐探索、以及這段時間我們對全校教師開展的校本課程培訓,我們感到,校本課程就在我們身邊。

不少教師把校本課程看得很神祕,其實,許多學校已開設的選修課、活動課就具有校本課程的性質,只是學校和教師對校本課程開發還處於無意識狀態罷了。也就是説,許多學校往往有校本課程之“實”,而無校本課程之“名”。校本課程是開放的、多種多樣的。如研究型課程、自願報名開設的體育課選修。可以説,學校裏的課程都有校本課程的成分。因此我們説,校本課程就在我們身邊,它並不神祕,也不是高不可攀的。

近年來,教學向能力化、素質化、個性化、綜合化的方向發展,各學科考試更體現了這一點,而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和方向正是發揮學生的個性和特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開發校本課程不但能提高教師的教學教研水平,還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我們應樹立正確

的育人觀,我們的策略是提高素質教育的結果,而不是片面追求的目標。

教師參與課程的目的是使學校課程更加適合學生的需要,促進學生最大程度的發展,但就教師本身而言是確立教師即研究者的信念,在課程開發的實踐過程中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所以教師參與課程開發不僅是編制出一系列的課程文本,更重要的是參與課程開發過程本身。

由於絕大多數教師原來所學的教育學是沒有課程論的教育學,加上“校本課程”這一概念在我國正式使用的時間並不長,因此,教師對校本課程的認識難免存在一些偏差。另外,學校、教師和學生過分依賴和迷信統編的教科書。這種傳思想上的習慣勢力與校本課程的現實需求之間存在的強大的反差和深刻矛盾,將對校本課程的開發帶來觀念、制度層面上的阻力。如何儘快改變這種狀況,將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教師的'知識和技能準備有待進一步加強校本課程開發中系統的規劃、理論指導和實踐性研究十分缺乏,因此,校本課程的開發中如何不斷強化學校和教師的課程意識,提高學校教師、領導的課程開發技術,使之有課程改革的正確意識,有課程改革的願望和動力,有開發校本課程所必要的知識、技術和能力,這是校本課程開發的重要條件。

缺乏課程專家的指導,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課程開發的盲目性和隨

意性,這是課程開發走向科學、(20xx年度二月工作總結)規範、完善、發展的瓶頸。

第5篇

“評好課”校本培訓為適應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旨在提高教師評課能力,增強教師對課堂教學評價與研究的意識。通過培訓能使教師進一步提高師德修養,熟悉新課程改革下課堂評價理論,結合課堂教學評價薄弱環節和重點問題,掌握教學評價技能與方法,優化教育教學行為,增強教師對課堂教學的評價與研究意識,以評價促教研,使校本教研活動更加規範化、更具實效性,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和整體素質。所以參加這次培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也十分珍惜這次的培訓機會。

培訓開始後,我認真學習學校的培訓計劃精神,制定了個人學習計劃。然後有計劃、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自學評好課的理論書籍:《評好課與師德行為》、《評好課應知應會》、《觀課議課問題診斷與解決》,通過自學,我掌握了評好課的理論知識,懂得了如何去評價一節課。評課,不是為了評課而評課,它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如科學性原則,整體性原則,全面性原則,方向性原則等,評課的目的,就是使教師的教學行為更加規範,使教師的教學水平更加趨於完善。過去,在評課時,大家關注的都是教師,評的也是教師的教。新的評課理念,不光是評價教師的教,更重要的評價學生的學,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關注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在自學的同時,我積極做好自學筆記的記錄並撰寫自學反思,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學水平。

20xx年暑期,縣教育局在丁裏國小舉行了“評好課”專題校本培訓專家輔導活動。此次活動為期三天,在活動期間,我堅持按時出勤,不遲到,不早退並認真做好聽課記錄。三天的培訓,每一場、每一位老師都是精神飽滿,激情四溢,高度投入。他們或妙語連珠,或循循善誘,或旁徵博引,或幽默風趣,各有所長,各展風采。通過培訓,我明確了“評課”的主旨和方法,提高了認識。使我受益匪淺。以前在學校參加的聽評課活動多是走過場。作為聽課者,拎着板凳去聽課,課後要麼不評,要麼就是浮光掠影、蜻蜓點水似的説些授課教師的優點;作為授課者,按照上級或學校的安排,講完一節課了事,聽不到具有實質性和現實意義的評價,根本不可能參評教師在業務能力上有所提升。參加了這次培訓,我認識到了以前聽評課大家所走入的誤區,學習了聽課評課的基本技能,接受了了觀課議課的新理念,並決定從聽評課者的角度反觀自己的課堂教學,以評課標準質化、建構自己的課堂教學。

這次校本培訓,最讓我慶幸的是關於國培學習活動的參加。首先國培學習提高了我的師德修養。在師德修養模塊的學習中,我懂得了教師應該如何修養自己的職業良心,懂得了高尚的師德是教師的立身之本。通過師德修養模塊的學習,我的思想素質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找到了教師職業幸福的源泉,我感動在國培學習中。其次國培學習豐富了我的專業知識。在《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實施》模塊中,每個專家都做了精彩的'講座。專家們在講座中闡述了他(她)們國小語文教學的獨特見解,對新課程的各種看法,對國小語文教學方法的探討,並向我們介紹了比較前沿的教育理論知識。從各位專家的親身體驗,從國內教育到國外理念,讓我猶如呼吸到清新的空氣,倍感振奮。另外,國培學習增強了我和同行的溝通。國培學習使原本陌生的,分散在不同學校的老師有緣相聚在一個班級。大家利用國培這個平台,傳遞經驗,指點不足。在互動的文字中傳遞着情感,抒發着友情。相互之間的距離近了,友情深了。國培臨近尾聲,大家突然有一種難説再見的心情,都期待着什麼時候能再次牽手國培,再續情緣。

新理念下的評課,是以學生髮展為目標,以觀察研究為主的評課過程,目的就是實現教師的專業發展。作為一名教師,上好課的同時,參加評課活動,參與課堂觀察,進行課堂探究,無疑會在研究、合作、發展等方面讓自己的素質得以提升。以前我的教學中肯定存在不少問題,通過這次培訓,我希望自己不但能夠做好今後的聽課評課工作,更重要的是,我要學會以被“評”為“好課”的標準上好我每一節課。

總之校本培訓活動,給我提供了一個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機會。

第6篇

根據姜堰市教育局工作佈署,7月20日至29日,我校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了教師校本培訓工作,現將培訓工作總結如下:

學校對暑期教師培訓工作十分重視,為了很好的貫徹市局關於校本培訓的有關文件精神,我們專門召開了校務會,成立了以丁詩林校長為組長,錢存平校長為副校長,由教導處、教科室主要負責同志組成的校本培訓領導小組,對整個校本培訓工作統一領導,整體設計,形成校長親自抓,副校長、教導處、教科室分頭實施的校本培訓管理機構。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面對全校教師暑期培訓班,如何讓每位教師在十天的培訓中能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有所進步,授課人的選定,授課內容的選擇都顯得非常重要。所以本次培訓計劃制定的指導思想是:尊重實際,講求效果。尊重我校的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結合我校新課程改革的現狀,堅持既有理論方面的課程指導,又有來自教學一線的班主任工作經驗介紹,還有名教師的課堂教學實錄,以及多媒體的操作培訓等等,充分體現理論與實際的結合。

認真細緻的管理是培訓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證。為了行之有效地開展好本次培訓工作,開班儀式上丁校長講了暑期培訓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錢校長對全體教師提出了“五個一”的要求,即:交流一點、學習一點、記錄一點、體會一點、總結一點。使參培人員進一步明確了此培訓不是來與不來都可的培訓,從而在思想上讓各位老師引起了足夠重視。其次,堅持每天點名制度,教師有事一律向丁校長請假,這一措施確保了參加培訓教師及時到校培訓。

學校在嚴肅、務實的同時,力求避免學習的單調性,講究學習方法的多樣性。一是以“遠”“近”學習相結合,“遠”是請市教研室宋裕生主任來校講座,宋主任用他淵博的知識,豐富的實例,向我們闡述瞭如何確定教師的身份,如何對待學生,以及教師應有的道德品質,使大家深受啟發。“近”是組織學習省教育廳《關於進一步規範中國小辦學行為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的意見》的相關文件,重温《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組織評選本校師德標兵,並請本校泰州市優秀班主任獲得者鬱金祥老師作專題報告。二是把培訓學習與總結工作查找解決問題相結合。全校教師對過去這一學年的教育教學工作進行了反思,自我剖析,揚長避短。

通過此次暑期校本培訓必將帶動我校教師在各自的崗位上不斷引進活水,充實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我校也將繼續以全面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為核心,不斷開發校本培訓內容,創新校本培訓形式,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引領成長,追求卓越”,以智慧和勇氣不斷提高我校的辦學質量。

第7篇

通過本學年繼續教育培訓的學習,使我在教育思想,教育理論及業務潛力等方面受益頗多。我深切地認識到為了更好的勝任新世紀的教育教學工作,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務必不斷的全面提高自身素質,而現代教育觀念的樹立,正是教師的立教之本,確立現代教育觀。

首先要確立現代學生觀,將“教師説學生聽”,“教師灌學生記”,“教師管學生服從”的教育方法重新審視,轉變為學生是教育的主體,重視弘揚學生的主體精神,促進學生的主體發展,所以在課堂上,我注重採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更多地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實際去觀察去體會,增加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活動的機會,鼓勵學生多思善問,敢於質疑爭論,促使學生動腦、動口,提高學生的思維潛力和培養表達潛力。使學生逐漸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教師不僅僅要使學生會學,還要使學生樂學,要培養學生用心的學習態度。要貫徹啟發式教學,限度到調動學生學習的用心性,把學生從“一言堂”、“滿堂灌”中解放出來。教師要以飽滿的熱情上好每一節課,還要增強教學藝術的感染力,使學生理解教師情感與情緒的表達,理解教師人格魅力的影響。

通過一年來的學習,本人校本培訓學習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現將本年度個人培訓總結如下。

1、中國小遠程教育課程培訓(英語學科),成績合格。

2、中學教師“問題學生教育”課程培訓及考試,成績合格。

通過培訓和教學工作,使我深切感覺到,作為一名教師,不僅僅要有崇高的奉獻精神、高標準的師德,也需有先進完備的教學策略與方法。由於本人的工作經驗不足,在面向全體學生這一方面以及對教材的理解都不夠透徹。通過各種培訓,使我在教學工作中能“因材施教”,對學生能給予學習上的指導,生活中的關心,認識的點撥,思想的疏導。並能公正、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滿足他們求發展、求進步的需要,並且能悉心研究每位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不遺棄,不淘汰任何一個學生,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牢牢打好各方面的基??

總之,振興民族的期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期望在教師,為使自我具有高尚師德,具有實施素質教育潛力與水平的而加緊學習,學習,學習,再學習。

第8篇

目前,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在以令世人矚目的迅猛之勢,在全國順利推進。教育部在這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明確提出了要以“校本教研”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因此,校本教研在課改中應運而生,它是一種學習、工作和研究三位一體的學校活動和教師行為。它不僅僅是一種教師的專業發展活動,也是一種經驗的理論提升過程;它不僅僅是教師的個人行為,也是學校提高教育質量,建立個性化、特色化學校的主要途徑之一。所以我校確定了“以校為本、以師為本、以課為本、以問題為本、以改為本”的思想,並確定了以科研教研為先導,以具體問題為研究對象,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以新教材、課題為載體,以提高教師信息化、專業化素質為方向;以培養潛力,發展個性,為目標的校本教研的工作思路,推進我校有特色的校本教研工作,使教師教學水平有所提高。

校本教研是把教師作為研究的主體,要求教師具有主動思考、探究的意識,要求培養教師的研究潛力,使教師在研究中實現自己的價值,從而實現專業水平的迅速提升。然而我校教師現狀不容樂觀:

(2)我校存在一批尖子教師,如泰安市教學能手1名,肥城市級學科帶頭人2名,教學能手3名,但這些教師的潛力在學校教育教學中未充分挖掘出來。針對這一現狀,我們堅持“校本研修,崗位成長”的思想,在教研中力求體現研修一體。從師資培訓入手,選準骨幹教師為切入點,透過骨幹教師的管理來帶動學校其他教師素質整體水平的提高。

在上學期我校出台校級骨幹教師評選條件,根據條件先由本人申報、羣眾評議、考核小組認定等程序,共認定8名校級骨幹教師,對校級以上的15名骨幹教師建立個人檔案,從而記錄其成長過程。

對骨幹教師的管理務必有一套完善、可行的制度,我校先後制定了透過制度使骨幹教師的作用得以更好的發揮。

我校教師樸實、好學、上進心強,潛藏着許多“真貨”,但普通教師平時很少有展示自己的機會,為此,我校從上學期開始,給老師們開闢“教師教學論壇”,利用會前5-10分鐘的時間,每次有一位教師上台演説,資料不限,能夠是教育教學方面的,能夠是學習體會,教學實中的反思,也能夠是自己的認識,我們的`宗旨是本着“民主、開放、生動、活潑”的原則,透過論壇帶給老師們展示自我的機會,共享教學實踐的經驗、營造一個,刻苦鑽研,樂於交流的良好氛圍,以此推動我校青年教師對職業職責感的認同以及自我開拓進取、與時俱進,儘快成長與發展。把外出學習的資料與自己的教學實際相結合的經驗與大家交流,這樣的例子還很多,透過一年多的實踐,感覺效果十分好。

所謂“七個一工程”就是一節優質課,參與一項課題研究,撰寫一篇高質量論文,舉行一次教育教學理論講座,建立一份有價值的資料庫,製作一個精美的課件,讀一本教育理論專著。期末對這“七個一”工程進行了檢查和考核,與骨幹教師津貼掛鈎。

上學期,我們把骨幹教師按級別分組進行學習,但經歷一學期的嘗試,我們感到學習效果不佳,因為學科不同,所以從本學期開始,把所有骨幹教師分為語文、數學、綜合三大組進行學習,每組各有負責教師和主管領導,每週有學習任務,隔週羣眾學習一次,交流各自的教學實踐經驗與學習心得,每次都有學習記錄。

課改以來,我校針對教師們普遍存在的薄弱環節進行了有針對性專業培訓如:怎樣走進新課程的通識培訓;計算機操作潛力培訓;課題的選取和研究等。

針對我校教師的目前現狀,我們評價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更注重於過程而不是結果,每一項活動都在看教師的水平提高與否,每個人要和自己過去比而不是和別人比。透過改革對教師的評價標準,教師的用心性有很大提高。

教師需要透過廣博、獨立閲讀來獲得專業發展,為教師創造讀書環境,營造讀書氛圍,讓老師透過讀書來為自己打一點精神底氣,讓我們的教師透過讀書,更加善於思考,更加遠離浮澡,更加富有教育的智慧。

本學期隔週三下午學生放學後,全體教師到閲覽室進行一小時的學習,目的是讓讀書成為教師的一種生活方式,養成讀書思考的習慣,幫忙教師提高教學潛力,開闊教師視野。

校本教研突出的特點是以校為本,他強調的是學校是教研基地,教師是教學研究的羣眾,以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進行切磋,進行探究為資料,以教學中的案例為載體,目的是改善學校教學實踐,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和學生的發展,解決教師教學的實際問題。

針對教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採取了以教研組為單位,組織集中研討的方式,透過羣眾的力量解決。加強教師之間的專業切磋,合作,共同分享經驗,互相學習,彼此支持,共同成長。因為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形式,是校本教研的靈魂和標誌。

開學初,以教研組為單位,把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全部擺出來,然後加以梳理、歸納,從中抽出教學實踐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確定研究方向,制定教研計劃,並在學校第一次教學工作會上進行交流。各年級把存在的問題作為中心資料進行教研,重點是在教研課上進行了嘗試,即年級組的研究課或起始課,將備課、議課、聽課、評課,再聽課、再議課、評課融為一體構成系列。簡單的説是一次課例,多次討論,反覆研究,直至解決。每次活動具體安排:

(1)課前選好上課的資料,組員分頭準備,能夠學習相關課標,相關教材資料,相關的文獻資料的收集。每人寫出自己的説課稿或教學設想。

(2)在此基礎上,組內進行交流,共同分析、探討、研究,選好上課教師和上課班級,分析學生狀況,在合作學習、研究的基礎上,合作完成第一份教案。(也能夠把它印發給聽課教師)

(3)根據第一份教案,執教教師授課。聽課教師就聽課發現的問題、設想或推薦以及學生的活動狀況等及時寫在教案的旁邊記錄下來。議課的重點能夠放在對這一節課的教學實施還能夠做何修改、完善上,或研討改善另一種教學方式上。在此基礎上,完成第二份教案。

(4)根據第二份教案,再上課、再議課、再評課,羣眾完成第三份教案上交,同時上交此次活動的心得體會或教學反思,以備存檔。

1)教學中發現我校有個別教師練習課效果不好,於是針對這一問題,我們開展了練習課的研討活動,課前講課教師説練習的設計和整個安排,課後講課教師又進行了反思,聽課教師談了體會,效果十分好。

2)我校個別學科期會考試成績不理想,我們立刻召開班子會分析原因,又召開相關年級學科教師會幫忙一齊查找問題,發現問題,制定措施,針對問題做工作,以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

教師的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基礎和前提,是教師個體以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教學中做出的行為進行自我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反省、思考和解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的過程。在校本教研中教師要成為研究者,成為反思的實踐者,透過反思自己的教學觀念和實踐,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校本教研的前提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遇到了問題,需要解決的問題,但是我們發現:有教師不能夠發現問題;教學實踐中有了困惑,不明白問題出在了哪裏。我們讓老師進行反思交流,但是教師的反思十分被動存在以下問題:

1.一些老師的教學反思往往流於形式,僅僅停留於感覺那裏不好,那裏不好。到底問題是什麼?什麼原因?並不能觸及自己的深層思考。

2.同伴之間合作缺乏觀念的碰撞,思想的交鋒,交流僅是泛泛而談。

3.自己的反思中不能夠清晰的表述,反思也成了流水賬。

針對教師在寫教學反思中存在的“消極應付”,“質量不高”等問題,我們採取瞭如下措施:抓實踐反思,促教師不斷對自己課改實踐的思考與改善。

學校領導不僅僅要檢查教師的“反思”數量,而且要針對教師的典型反思筆記與教師對話,透過對話,來引導老師發現有價值的問題,並與老師一齊進行研究並解決。

教師的反思首先要寫出自己感到欣喜或者感到困惑的教學現象,然後針對教學現象進行反思。

在校本教研過程中,我們要求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過程作詳細記錄,然後對記錄過程進行整理,整理之後寫出自己的觀點。為了使教師學會、寫出有價值的教學反思,學校定期進行反思交流。並且學校領導在深入課堂聽課後,檢查教師的教學反思,評課時也改變過去的方式,先由講課教師不談課的設計而是對自己的課進行反思,領導與教師進行交流,在交流過程中透過問的形式,促使教師思考,幫忙他們學會反思,透過反思回顧,幫忙教師認識到自己的提高和發展,對教師的教學實踐進行再整理,在整理過程中,實現理念的提升。

1、學校重視綜合實踐活動活動課程與校本課程的融合與轉化。我校李雲和劉平老師的《奇妙的水果》、李偉老師的《感恩教育》、李秀芬老師的《走進茶文化》參加了泰安市第三屆優秀校本課程的評選。

2、重視教育教研工作的總結。60餘篇教學論文分別獲省、市級優秀論文獎。

3.課改的成效很大程序上取決於教師參與教研的用心性,如何調動起所有教師的用心性,讓他們自覺自願主動地去參與,去研究,還值得我們繼續探討。

4.教師編制緊張,日常教學安排緊湊,備課、講課、作業、考核,以及學校各種活動和超多的筆記,黨員筆記,理論筆記,師德學習筆記、迎接各級檢查等,教師真正的業務學習和教研的時間、讀書時間是少之又少,今後如何給教師減負、如何提高教師教學、教研工作的用心性是我們的工作重點。

總之,校本教研是教師透過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的研究,只有教師真正意識到開展自己的教學研究,解決自己的教學問題,改善自己的教學實踐,才能更好地進行教育教學活動,所以我校還將立足與教師的發展,加大校本教研的力度,使其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讓校本教研成為學校特色發展的一個突破口、一個嶄新的亮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