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同心營心得體會2篇 同心營:探索共同成長的旅程

來源:巧巧簡歷站 2.01W

2023年同心營是一次意義深遠、令人難忘的活動。在這個富有挑戰的營期中,參與者們通過緊密合作、相互扶持,不僅鍛鍊了意志力和團隊協作能力,更收穫了深刻的心靈體驗。在經歷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後,大家紛紛感歎同心營的獨特魅力,不由得心生感慨與思考。

2023年同心營心得體會2篇 同心營:探索共同成長的旅程

第1篇

偉大祖國的56個兄弟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和睦相處,團結互助,用自己辛勤的勞動,共同開拓了祖國的大好山河,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我國少數民族生活的地區,不僅有美麗如畫的自然風光,而且土地肥沃,氣候宜人,物產豐富,還擁有珍貴的動植物資源、水力資源以及礦產資源等。我國南方氣候温和,少數民族的服飾多種多樣。男子一般穿對襟上衣和褲子。婦女穿的飄逸輕盈,各有特色。如傣族的綢料筒裙,景頗族的毛織花裙,苗族、布依族和部分壯族婦女的百褶大筒裙,彝族的多層百褶裙,黎族姐妹的繡花衣裙等。由於我國各少數民族居住地區的地理、氣候條件不同,經濟、生活方式也不同,他們的住房結構各具特點。在濕潤多雨的南方少數民族地區,人們一般居住在幹欄式樓房裏。

這種樓房分上下兩層,所用材料以竹木為主。樓房上層用於圈養家禽、牲畜,放置農具或雜物。有些少數民族人民甚至完全用竹子做材料,建成別緻的小竹樓。一棟棟造型獨特的小竹樓,掩映在青青翠竹和香蕉,柚子樹織成綠色帷幕中,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美麗極了!不同少數民族,對大米的吃法也各有不同。南方的傣族、佤族、黎族等少數民族,喜歡把米裝入竹筒放在火上燒烤,使米飯帶着竹子的清香味。壯族、布依族羣眾喜歡吃五色糯米飯和糯米餈粑。朝鮮族羣眾習慣用糯米打成糯米糕食用。新疆的維吾爾、烏孜別克等民族,常把大米和羊肉、胡蘿蔔、洋葱,有的還加入葡萄乾、木瓜等,炒燜成噴香可口的什錦飯,由於燜好的飯用洗淨的手抓食,所以又叫“抓飯”。

在春暖花開或秋收季節,壯族羣眾喜歡開展拋繡球的活動。拋繡球是壯族男女相互表達感情的一種方式。青年們在草坪或空地上豎起一根高十米的木杆,頂端釘一塊木板,木板中心有些圓孔。男女各為一隊,以拋出的繡球穿過木板上的圓孔為勝。也有在場中間搭歌棚,繡球拋不過棚或拋出界,或接不住對方拋過來的繡球,就要被罰唱歌,非常有趣。少數民族也有許多風格各異的傳統節日,如:火把節、潑水節、那達慕大會、開齋節、洛薩節等。其中潑水節是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每年四月中旬舉行,時間為三到五天。節日期間,人們身着盛裝,互相潑水祝福,還舉行划龍舟等活動。晚上燈火通明,人們點花燈,放煙花,縱情歡呼歌舞,洋溢着喜慶的氣氛。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人啊。

2023年同心營心得體會2篇 同心營:探索共同成長的旅程 第2張

第2篇

漢字是我們文明古國的一絕,她使祖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得到了延續,是世界文明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最近,我發現湖南衞視有一檔節目,叫《漢語橋》,參與者都是一些來中國學習漢語的外國人。他們用漢語講故事、背詩詞、做遊戲,還當場回答一些關於漢字的問題。我看得津津有味,心想,正是我們的漢字具有無窮的魅力,才會吸引那麼多的國際友人來體驗學漢字的樂趣,領會中國人的“嘴”上功夫。難怪這檔節目叫“漢語橋”——漢字不就是一座架起中外友誼的橋樑麼?

為了跟國際接軌,許多同學從小就參加各種興趣班狂補英語,我也補習兩年了。比較比較,品味品味,我越來越覺得我們祖國的語言文字具有獨特的魅力。漢字真像一個個有形象、有感情、有聲音、有氣味的可愛小精靈,看着可親,讀着可愛,説着就能在你眼前呈現一幅流光溢彩的圖畫,在你耳際迴響一支無比美妙的樂曲。

記得三年級那年中秋佳節,一家人到中州公園散步。許多人都在燃放孔明燈,讓它們在夜空冉冉升起,與星星在夜幕同輝。我仰望美景,脱口讚歎:“媽媽,夜空襯着孔明燈閃爍的紅光,多漂亮!”媽媽聽了大加讚賞:“這‘襯’,這‘閃爍’,用得真妙,語文學得好,説出採的話都有滋味了!”我回家馬上寫下了一篇《神奇孔明燈》的作文,還在市裏獲獎呢!就這樣,我對學習和運用祖國語言更有興趣、更有信心了。我愛上寫作,愛上看課外書。漢字引導着我徜徉在這無窮無盡的墨香世界。

我是中國人,當然要學好祖國的語言文字,全身心地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