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師心得體會2篇 “探祕世界,引領未來——一位地理教師的心路歷程”

來源:巧巧簡歷站 1.27W

本文彙集了多位地理教師的教學心得體會,分享了他們在課堂教學中的實踐經驗和教學方法,旨在為廣大地理教師提供一些參考和啟示。從課程設計、教材選用、教學方式到學生評價等方面,都有所涉及。讓我們一起來探索如何更好地教授地理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吧!

地理教師心得體會2篇 “探祕世界,引領未來——一位地理教師的心路歷程”

第1篇

這一階段的新課程學習使我受益匪淺、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如何提問,如何講解,如何激勵,如何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我談一下自己的感悟、

如何設問,這是一個古老的話題、作為現代教師,在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的時候,應該反覆自問:這一節課中哪些提問是有效的哪些提問是多餘的,哪些設問需進一步改進。

第一,教師提出的"問題"要緊扣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助於引導學生思考。

第二,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展示知識的內在聯繫,有針對性,激發學生對問題的興趣和思考。

第三,教師提出的"問題"要便於學生操作,有層次性,適合不同水平學生的要求,學生主動參與面廣。

第四,教師提出的"問題"能提供知識獲得的科學途徑和策略,有助於學生促進知識間的遷移,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認知結構,各層次學生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第五,教師的提出的"問題"還能促使學生有計劃學習,併合理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方法,讓學生正確評價學習的態度,方法,過程,結果,使學生學會學習的經驗,並引導學生糾正自己的不足,促使學生評價和調節自己的學習方法與學習策略。

第六,教師提問時要注意師生之間多次質疑,交流,評價,時刻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如參與程度,交往環境,思維狀態,情緒反映,生成狀態等,對於學生對問題思考引發新的有效問題進行及時的再組織利用。

新課程需要老師"少講"、新課程需要老師怎樣"少講"呢?首先我們要將功夫放在對教材和學生的研究上,在吃透"兩頭"的基礎上,真正把握"要不要講","講什麼"和"怎麼講"這三個問題、葉聖陶先生説過這樣一段話:"講當然是必要的……,問題可能在如何看待'講'和'怎樣講'……、"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因此教師就要朝着促使學生"反三"這個目的精要的"講",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的講、務必啟發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儘可能自己去探索。

課程改革下有着很多的教學模式,比較"三三六"教學模式,"誘思探究教學",實際上也就是注重學生的合作學習,讓學生動起來、他們的課堂很活躍,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回答,效果也很好、這需要教師有良好的專業技能和課堂上較強的駕奴能力、怎樣才能達到有效的合作學習

1、新課程最大的亮點在於它注重創新思維和能力的培養。

新教材強調知識的基礎性,重在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這是新課改的一大特點。正因為如此,教材中許多基礎知識、基本原理或基本規律的敍述十分簡潔,有些是點到為止;然而在教材的“案例”和“問題研究”中的要求卻有較高難度。這種缺少必要知識的鋪墊,不利於學生理解教材,更給學生的分析、討論、探究帶來較大困難;同時對教師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和廣度,是否適當補充和拓寬,帶來一定的困惑。因此,我們要重新認識備課的重要意義,進一步明確新課改對備課的要求更高更嚴,備好課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先決條件。我們必須刻苦鑽研教材與教參,在備教材和過程的同時,更要備學生和教法。

由於傳統的教學方式存在着種種弊端,課堂教學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首先應努力讓學生熱愛地理這門課,有學習地理的激情。這就要求我們要認真把握教材,要設法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在地理課上靈活巧妙地創設地理學習情境和氛圍,從而全面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求知慾望。由“要他們學”變為“他們要學,樂意去學”。

在地理教學中傳授給學生地理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如何學習,如何求知,如何思考並解決問題的能力。老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主導者,應巧妙設置一些探究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探究,真正體現“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另外,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還應多留給學生提出問題的機會,充分思考問題的機會,引導學生不受學科間框框的約束,完全可以超越課本,延伸課本。教師更應該關注的是學生的反應,應善於捕捉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抓住某一亮點並進行鼓勵。

4、新課程並不排斥接受性學習,而是倡導多種學習方式合理整合。

傳統的地理課程,無論是教學大綱、教科書還是教學過程往往都是以“教”為核心或者説相對忽視學生的“學”。教學大綱是“教”的綱目,教科書是“教”的素材,教學過程是“教”的方法,課堂教學的基本格局就是“教師講,學生聽”。這種教學理念不利於知識技能的形成,不利於創造思維的培養,不利於良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樹立,不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素質教育格格不入。因此,新課程改革大力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當然,新課程也並不排斥接受性學習,而是倡導多種學習方式合理整合。

傳統的地理學習評價往往存在一些問題,如重甄別輕發展、重結果輕過程、重知識輕情感、重“打擊”輕鼓勵、重定量輕定性、重他評輕自評、重共性輕個性,並且還過於強調標準化,過分強調學生學習和思維方式的統一性,這些都可能在不同程度上阻礙學生的全面發展。

新課程標準的評價是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發展;注重激勵性評價,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其中,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尤其值得重視。定量的評價往往用“分數”來體現,但“分數”受到多種因素影響與干擾,有時不能完全反映學生學習的真實水平,分數的假象會掩蓋一些容易忽視的傾向。而定性評價就是教師通過觀察與分析,用恰當的語詞對學生的學習作描述性的評定。相比之下,這種評價比打個分數的評價難度要大得多。對學生地理學習的定性評價,除對知識掌握程度的評價以外,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學生教學參與度的評價;對學生質疑求異活躍度的評價;對學生探究水平的評價等等。

強調信息技術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除了要求學習必修模塊中有關地理信息技術的章節和地理信息技術選修模塊以外,還應該培養學生快速取得豐富的網絡資源的習慣與能力,引導學生注意地理學習重點的改變,側重對學生地理信息素養的培養,注意教師自身角色的轉換,盡力提供個別化的學習環境,充分認識地理信息技術是一種教學技術手段並高度重視學校多媒體網絡化地理專用教室的建設等等。

總之,在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中,要提高學生在課堂有限時間的學習效率,要提高教學質量,我們就應該多思考,多準備,充分做到用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學機智,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高中新課程還有待我們探索實踐,任重道遠,大家共同努力共同提高吧!

地理教師心得體會2篇 “探祕世界,引領未來——一位地理教師的心路歷程” 第2張

第2篇

有些活動課的設計離學生生活實際太遠,或與學生的認知水平距離太大;還有些活動課的設計中思考閲讀的內容較多,落實到筆頭的內容太少(我們在教學時可把教材中的一些習題完成就可以了);個別章節沒有充分考慮一線教師教學工作的實際情況,在使用起來有些困難(如西雙版納的圖很多,比較雜亂)

此次的教材培訓對一線教師來説是很重要的,解決了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並指出了教材中的一些問題和解決方法,但我們認為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沈老師是鄭州市人,在培訓時只能結合自己的地域特徵進行釋疑。我們在實際教學時只能是借鑑,不能照搬;又如參加的人數少,全省有許多一線教師,但參加培訓的教師比例太小,影響了整體素質的提高。

隨後的活動中,我們聽了長春市第48中學的教師的2節公開課,以及吉林大學歐偉老師的關於有效教學的講座。

1、在硬件教學上我們的差距又拉大了,人家在使用新的換代產品的投影設備,手中持着電子筆在大屏幕上隨心所欲地控制着教學節奏。

2、在挖掘教材深度和廣度上,能拓寬教材內容所涉獵的知識體系,並發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

3、在控制教學過程的能力上,給人一種輕車熟路之感,做到了"一條主線,突出重點,學者輕鬆,聽者愉快"。

然而,教學過程中也為我們提供了一些重要信息:兩節公開課,第一節課可謂是一節生動活潑的一課,第二節就不那麼順利了,一開始就出現了機器故障,老師沒能及時處理好,草草講過,等到別人處理好後才進入正題,給全體成員發放的"南人與北人"的資料也就是教師草草讀過,並沒有發揮真正作用,對教材挖掘的深度夠,然而在對學生參與教學上沒有到位,課堂氣氛不活,以教師的講授為主,雖然動用了現代化的教學設備,雖然深刻挖掘了教材內容,雖然變換了多種教學手段,有説有唱有欣賞,但就是沒能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2、沒有多媒體,我們只用粉筆+黑板,運用科學了,師生情感融合了,教學激情激發出來了,學生都要講話了,那你的這節課也一定能折射出光茫。

3、有了多媒體,我們必須得會用,"好劍要落英雄手",那也得對教材深入挖掘,處理教材結構。

4、大膽裁舍教材不合理內容,補充新的資源,置換教材信息,對每一章每一節內容都要有一個自己認為合理的教學設計。

5、高中地理乃至大學地理對國中地理內容有一種前瞻性和輻射作用,學習系統的地理對教材資源的開發和創生是很有利的,而且這種隨着社會發展和教材改革,知識體系也在不斷更新,教師要不斷學習,特別是現代教學媒體的學習更為重要。

最後是歐偉老師的講座,聽完後也同樣具有新的感悟。不再多敍。

以上是我這次培訓的紀實性材料,也是一種感想和心得,這樣的學習機會不多,上級領導和學校領導給我這樣的學習機會,我得珍惜,也發自內心地感謝他們,體會他們的良苦用心,以後的路還很長,我必執着進取,永不言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