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專業社會實踐報告優秀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65W

其實寫好實踐報告,也能讓我們在今後的實踐中有更大的進步,實踐報告的記錄是我們對自己實踐情況做出的深刻反思,能幫助我們提高實踐能力,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法學專業社會實踐報告優秀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法學專業社會實踐報告優秀6篇

法學專業社會實踐報告篇1

如白駒過隙一般的時光匆匆溜走,大二就已經結束了,在這一學期中,大家學會了許多也成長了許多,結束了國教院的學習,彷彿鬆了一口氣,但是分流的壓力卻也如期而至。其他學院的同學勢洶洶,大家的學習勁頭都很高漲,而我們作為大一屆的“新生”更要加快腳步,趕上大家的進度。

在今年寒假,我在xx律師事務所進行了一份宣傳助理的實習。在實習中,我需要幫助律所設計一副榮譽牆和一副板報,這極大地考研了我對獨立設計處理排版字的的耐心和細心程度,我希望能將這份任務出色的完成,給律所一個滿意的答案。

在本次的實習中,除了一板報榮譽牆設計的份內職務外,還有就是律所微信官方賬號的管理,這樣的工作非常考驗耐心和細心和責任心,因為微信內容精悍短小,用詞方面就更要準確無誤,一不留神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一些小錯誤,比如語法、標點符號,用詞順序,圖不匹配等一系列的紕漏,還有一些字配圖的合理上都存在一些不符,這些錯誤都需要我細心的找出並一一修改,這極大地考驗了一個人的責任心、耐心、細心。

這次的實習讓我收穫頗深,我認識到將自己的專業知識掌握好外外的其他知識常識也非常需要自己在學校有的空閒的時間進行額外的訓練。因為步入社會後,你會發現,社會需要的人才是一種具有綜合能力綜合素質的人才,只有各方面均衡發展的人,才能得到企業拋下的橄欖枝,機會不等人,這更加激勵了對以後即將步入社會的我,我對未要走的道路也更加明確了,以下是我總結出的幾個關鍵點:

一、認真負責

21世紀是一個人才濟濟的世紀,要想在眾人中脱穎而出除了專業技能的培訓之外,必不可少的是一份認真負責的態度,儘管每個人的專業領域和方向不同,但是要想在工作中出類拔萃,一鳴驚人,還更加需要保持自己認真負責的態度,態度決定高度,甚至説態度決定一切都不為過,一事只要你有心不怕完不成,但是如果首先態度就不端正很可能別人根本不屑於把這份工作交給你,就算你再優秀,再有能力,沒有認真負責的態度一樣很難在社會中立足。

二、隨機應變

隨機應變,並不意味着橫衝直撞,而是説在處理有些事情上需要果決的判斷,如果遇上了一些緊急的突發事,需要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如果做什麼事情都畏首畏尾,考慮再三,那麼別人很快就會將你超越,你將淪為職場上的炮灰,所以即使能力再強,技術專業再優秀,如果缺少了這個素質,那麼你在職場上一定很快就會被淘汰,比起學校生活説,社會,職場工作其實更加地需要你的膽識、魄力和隨機應變的能力。

三、相處技巧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師。與人交流就能吸取別人的好經驗,更多的像職場中的前輩們取經,通過與他們的交流豐富自己的知識經驗,少走彎路,多與人交流不僅能得到前輩或者後輩們的青睞,人際關係得到改善,更重要的是交流就是工作中的潤滑劑,只有通過交流,整個職場才會向前進人類生下就是羣居動物,曾有一項調查顯示,如果讓一個人很久不説話,那麼他會難受的不行,會想與別人交流。21世紀是一個新新時代,每個人之間的交流能帶大量的信息,信息量是非常重要的為人處世的經驗,人是靠腦袋生存的。

四、堅持不懈向前進

堅持,並不是要一棵樹上吊死,而是在你面對機會、面對困難的時候應該頂住壓力,堅持下去。當你面對機會時,不要拋棄身邊的任何一個人,給他人機會,也是給自己機會;不放棄別人和自己創造的任何機會,要抓住機會,抓住生命的意義。不畏懼困難艱險,一切困難都在等待你放棄,而你需要做的事放棄等待,勇闖激流,突破自我,迎接美好的明天。

法學專業社會實踐報告篇2

因為家庭的原因我在寒假期間去了哈爾濱,並在那度過了三週,於是在哈城完成了我的寒假社會實踐。

哈爾濱地處中國東北的北部,是東三省的交通樞紐,也是經濟中心和物資集散中心。哈爾濱總人口987萬,其中少數民族有66萬。特殊的歷史進程和地理位置造就哈爾濱這座具有異國情調的美麗城市,它不僅薈萃了北方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而且融合了中外文化,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旅遊城市,素有“冰城”、“天鵝項下的珍珠”以及“東方莫斯科”、“東方小巴黎”之美稱,可謂是東三省這尊皇冠上的冰雪珍珠。寒假的時候,中央台的年度大戲《闖關東》在全國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山東人闖關東的故事也成了家喻户曉的話題,而我也有幸於寒假期間在黑龍江省會哈爾濱,在這座有東北明珠之稱的城市度過了難忘的三個星期。

xx年的第24屆世界大冬會將會在哈爾濱舉行,這裏的人們也在全力迎接這場盛會,哈爾濱這顆晶瑩的冰雪明珠在哈爾濱人的裝點下發出七彩而璀璨的光芒。

就像《闖關東》裏的那樣,或許是氣候的原因,或許是與外國接觸更多,東北與山東有着太多的不同,而哈爾濱也跟濟南有着很大的差異:也許是靠近孔孟之鄉的緣故,濟南這個城市顯得很正統,而哈爾濱則更加開放,或許這也是吸引那麼多外來人口的原因。當然,她們也有着共同點,那就是"舊枝散發新生命“,她倆都是很古老的城市,都在不遺餘力地建設新城。哈爾濱的新城也正在吸引着越來越多的人去居住、經商。

三週之中我一直待在神馬紙業有限公司,因為是第一次去哈城,我邊旅遊邊實踐,完成了我的實踐報告。

在公司期間,我不是在固定的某個職位任職的,哪裏需要人,經理就叫我去哪裏幫忙,所以他們都叫我“員工的副手”:有時我會幫他們聯繫業務,有時會去幫忙清理帳目……一個人經歷什麼就會有什麼樣的經驗,這是一定的,雖然只有20天,對於如何做一個稱職的員工,我卻也有我自己的心得:

1、普通話是一項基本素質。

我從來沒意識到過普通話會有如此的重要性,在那裏聯繫業務,如果一個人不能説流暢的普通話,他跟客户幾乎處於兩個不會相交的世界,也就不必談成功聯繫業務的可能性了。

2、維護本公司的利益是底線。

現在是一個競爭的時代,在商場中體現得尤為明顯。在業務聯繫的過程中,兩個人代表了不同的利益,不論是價格、數量還是涉及公司其他利益的各個方面。一個員工要時刻記住自己的使命,因為公司的利益就是自己的利益,往往一句話的失誤或軟弱就讓公司蒙受很大的損失。

3、管理是一種技巧。

在實踐期間,我當然沒有去管理員工的權力,但是通過我對公司管理者的觀察,他們有的管理得很成功,但有的卻遭到員工的牴觸。我真正明白了管理不需要多強硬的手腕,關鍵是一種協調能力,每個員工都有自己的個性,管理者的使命就是讓員工的個性更好地融入到公司的共性中。

……

20天之中,我能對公司的實在少的可憐,但我學到的東西卻多得讓我一輩子都會受益。在那些天裏,我與幾位管理者都有過溝通,對其中一部分員工也做了調查。讓我的詫異的是他們對現在的大學生都有所排斥,因為過去的大學生員工在他們的印象裏懶散、不負責、不塌實……當時我臉都紅透了,因為這些個別的大學生員工卻是大學生羣體的一個縮影,包括我自己身上也有這樣的缺點,在我的要求下,他們給我列出了他們欣賞的大學生應有的素質:

1、塌實務實。

在管理者的眼裏,塌實務實是一個大學生最基本的素質。尤其在對專業素質要求不是很高的經濟活動中,每個公司的管理者需要的不是高學歷的員工,他們需要的員工是高素質,而沒有這項基本素質,再高的素質也是空談。

在他們公司有一個學韓語的大學生,因為一時沒有找到本專業的工作,於是來到了他們這裏。但他在這裏表現卻很差:不停地拿着手機發短信、工作不積極……因此公司裏的其他員工對他的印象都很差,公司的負責人對他也頗有微詞。

經理對我説過句讓我一輩子都會受用的話:“是金子你就要發光,在哪裏都要發光,用盡全身的力,不管你是埋在土裏還是在水裏,因為不是每塊金子都會被打成首飾的”。

2、責任心強,勇於承認錯誤。

社會上評價80後的人説這一代的人責任心差、軟弱,在做錯事之後不敢承擔責任,的確是這樣。在實踐期間,不管是經理還是員工,他們都告訴我他們欣賞的是那種謙虛、責任心強、不怕犯錯誤的大學生員工。他們不怕新員工犯錯誤,怕的是他會不停的犯錯誤,因為這樣不管是對公司還是其他的員工都有很大的不利影響。

3、合羣的能力。

現在大學生雖然越來越多,但不是每個單位裏的人都會是大學生,大學生員工的比例在很多情況下都很下,剩下的當然是低學歷、年齡大一些的員工,很多大學生自恃自己的高學歷瞧不起別的員工,這是很不可取的。一個公司只有成為一個團結的羣體才能取得進步,這就要求大學生很快的融入到他們當中。我們要找到與其他人之間的共同語言,找到一個切入點,因此在看書等方面就要有所調整。實踐期間在與很多客户的交談中,我一般很難找到話打開局面,他們所談論的很多都是歷史、戰爭等方面的話題,他們看的書也多是傳記性質的。可能我的專業是法律這是一個隔閡,但我覺得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平常自己課餘時間看的書大都是小説之類的,因此有了這麼多的差異。當然我説的不是拋棄自己的專業去向他們靠攏,而是廣泛的閲讀,加大自己交際的廣度,提高自己的交流能力。

4、一個好的身體。

這一點很多大學生都會忽視,也達不到,因為大多數大學生平常鍛鍊太少,課餘的時間大都是上網、看小説或者是睡覺,所以大學生體質狀況差的現象很普遍。去一個單位,不管你幹什麼,都需要有一個好的身體,公司不會一直在等一個員工把病養好,因為市場不會等這個公司。

除了這幾點外,還有一些不需要贅述,因為每個大學生都清楚這些:包括誠信、良好的態度……但我們每個人也都知道要做到很難。

通過我對他們的調查我發現,現在的企業對學歷的要求不像前些年那麼盲目了,每個公司的管理者都在等待高素質的員工,這種素質不僅是專業素質,也是成為一個優秀的“人”的最基本的東西——美德。

五週的寒假我在哈城過了三週,除了瞭解到了不同於家鄉的文化、地域風情,也極大的增長了我的閲歷。作為法學院的學生,我知道我應該追求法律,從事法制工作,這是一個學法學的學生的本分,但我也知道我們法科專業的學生不是每個人都會走上這條路,就像經理在寒假期間告訴我的:不是每塊金子都會被打成首飾,不管在哪裏,我們還是要發光、發光……

我不想給我的實踐報告塗上太多的文學色彩,但是我還是忍不住用《士兵突擊》中許三多的話給這份報告結尾:要好好地活,好好活就是要做很多有意義的事。我們每個人,不管是不是大學生,都要去做有意義的事,不管在哪都要發光,因為只要有光,你的周圍就會以為你而——亮。

法學專業社會實踐報告篇3

一、基層農民的法治基本情況

(—)法律意思有所增強,開始信仰法律

從我瞭解到的情況來看,現在很多人特別是廣大農村地區的人們都在有形、無形之中有了一種意識,就是遇到糾紛、權利受到侵害時,會多考慮集中解決方法,而很多時候會想到運用打官司的方式來解決。我認識來自連平縣留潭鄉的一位姓王得建築工,他是農民工,年齡也比較大,50大幾了,家裏負擔也比較重,還有個上大學的孩子要他供着,對於那種農民 1

家庭,供一大學生是比較困難的,就靠這麼一點工資,根據他説,也幸好現在建築工資提高了些,因此還算不是很窮。到年末了,其工資還有被拖欠的,為了拿回拖欠工資,他們已經不像以前建築工人那樣,把建築工地上的東西全部拿走,也不是像以前那樣帶了一大堆的人去跟老闆鬧事了,索回工資。而是,先跟建築老闆商議,交涉。之後見未果,就去找縣政府,請求政府出面干涉要回了拖欠工資。當時,他們還有一種想法就是如果實在不行就是會去法院對建築老闆提起民事訴訟。基於這種認識我相信,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相信法律是解決爭議,維護權利的重要方式,便開始信仰法律了。對這點我感到很欣慰,因為我們國家封建歷史太長,受歷史影響,人治色彩太濃了,能夠樹立法治意識已經很不錯,即使不是很深。

(二)對法律知曉不夠,認識不足

我就是來自農村的,所以對於農村生活還是有較深的瞭解。相對來講是比較深入的,每次,我回家的時候,跟家鄉的村民聊天時發現,他們基本不知道多少法律知識,只是通過電視、別人當面講的知道點法律,當權益被侵犯時能夠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就這樣開始對法律有種崇拜感、高深感。一般村民是瞭解不到,知曉不多。當得知我的專業就是法學時候,在他們看來,那是個很好的專業,很有前途的。可他們並不清楚,法律其實就是調整社會普遍生活中所產生的社會關係的規範。就是與他們生活有關,也是從他們的生活中抽象出來的用於指導以後的社會生活的。而且,他們有很多人對法律的看法也很偏激,認為法律只是給有錢、有權勢的人準備的,總結起來就是為有地位的人準備的,一般的農民根本就得不到什麼好處。犯了罪,只要有錢,也只要給錢,就會有相對輕的結果,就能贏

得官司,平頭老百姓因為既沒錢也沒有地位,所以總是吃的啞巴虧。這種看法對法律追求的公平、正義的目標是種曲解,對法律認識不到位,這樣對法制建設會產生影響,偏離正常法治軌道,對我國深入實施依法治國產生不良影響。

(三)運用法律解決糾紛較少

基層人民,特別是廣大農民雖然對法律有了一些瞭解,也知曉了一些法律知識,也稍微增強了法治意識。但是,真正會運用法律途徑來解決的糾紛、維護自己的權益的人很少,假期我去縣人民醫院看望我一個因交通事故而造成右腿骨折的舅舅,在骨科住院部,從其他病人口中瞭解到,他們很多人是因為交通事故而造成的骨折。且有些家屬也遇到這種情況,當我得知他們很多人為了要求行為人支付醫療費,很多要麼就是通過聯合親戚朋友,強制威脅行為人賠償,要麼就是與行為人私下協商,或者有些怕事的根本就是自己全部支付所有費用。雖然,我國法律並沒有禁止私下解決,即私了。私了,解決起來更迅速,但是,這樣的話容易引起打擊報復,相互之間,由於威脅或者忍氣吞聲都容易引起一方的心裏不平衡,容易引發之後一系列的不良潛在的影響,而且,私了,賠償的數額很多要麼具有敲詐性,要麼就是讓受害人受損。儘管如此,他們還是不願意讓國家機關,特別是司法機關干涉。

(四)農民提起的訴訟少

我從縣人民法院瞭解到,現在法院受理的案件雖然在增多,特別是,民事案件增多,這説明人民越來越接受司法解決爭議,人民的法律意識得到了增強。後來我才發現那些提起訴訟的原告很少有農民,聽法院內部人

説就民事案件,農民提起訴訟比例不足民事訴訟的10%,基本都是些企業、單位、其他組織以及一些收入相對較高的縣城居民。這也説明了,農民中的法治建設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五)弄明對運用法律解決爭議心存恐懼

經過多年的法治建設,廣大農民雖然意識到了,可以運用法律途徑來解決爭議,但是,在他們心中仍舊認為法律並不是最好的途徑,因為在他們看來,打官司容易引起對方的打擊報復。因為在我們農民心中,一向喜歡得到心理上的平衡,也不管其他後果,所以特別是在對方或者對方的親戚朋友,有些權勢,會利用聚集眾人用暴力方式威脅,那勢必對今後的生活引起不良影響。特別是有些黨、政幹部,由於沒有嚴格的監督,極易濫用自己手中的權力,以權謀私,到處魚肉農民。同時還有個問題就是,當廣大農民與政府有關部門鬧矛盾,那麼,農民處於弱勢地位,而政府及相關部門又有一定的地方立法權,加上執法者的身份,那就是很強勢了。可以通過給農民辦理各種事情通過拖延,敲詐勒索等各種方式來對其進行打擊報復,因為與農民關係密切的還是政府,從出生到死亡都是離不開的,也正是如此,即使當時通過法律維護了權利,但是在以後就不好辦了。會惹上更多不必要的麻煩。

二、原因簡析

(一)司法成本高,效率低

在我國,特別是廣大農村地區,很少由農民會運用法律來維權,原因可能是是因為他們不懂法,害怕法,也可能是害怕纏上國家機關,但最主要的是費用問題,因為不懂法,所以如果真的要進行司法救濟那麼就請懂

法的律師,那麼就得花費很多,好像最少也是總費用的百分之十以上。同時由於我國法律不是很完善,很多案件還多是誰告誰舉證,因此花費的時間、精力很多,加之法律知識缺乏。同時,在農民看來就那些訴訟費用也是很高的,訴訟費用可能由於我國人口多,問題也多,而國家給予的經費有限,因此不能完全滿足辦案需要,這可能與訴訟費用高有些影響。更為重要的是,司法工作人員在我國比較少,一個縣就一個法院,一個律師事務所,少量的人在農村地區做法律服務者。據估計也就差不多十萬農民就兩個法律服務者,五到七個司法工作人員。而且,因為案件多,各種舊案,新案都拖沓,堆積,辦案效率地下,一般的民事案件至少需六個月,更甚至一年多之後才有結果也很正常。我村一個王姓村民,因為交通事故,造成右腿骨折,因治療花費大,家裏條件不好,很多親戚朋友湊齊錢進行治療,當對肇事者要求賠償時,肇事者只賠償小額之後就沒有支付。為此,就請律師打官司,但是,由於自己費用沒有,又不好向大夥借時,律師便提議有律師提前按照一定比例支付一定資金給我舅先行治療,而由律師進行訴訟,而對於勝訴而得到的賠償就歸律師所有。從上述可知,如果真的要運用法律來解決的話,那麼就得拖延很久,對治療就非常的不利。因為不能及時得到賠償。有點遠水救不了進火。

(二)觀念上不願打官司

在農村生活久了就會發現,現在的農村受傳統的思想影響大,很多人都是排斥國家機關干預他們的生活,特別是司法機關干預他們的糾紛。在我村調查過程中,當問到村民對打官司的看法時,普遍的反應是他們都是害怕,在他們一向看來,打官司都是些不安分的人,感覺都是壞人似的,

好像都不是什麼好人,都是有錯的。而且他們也根本就不想跟國家機關接觸,有種對國家機關的恐懼感,而且農民還會感到他們在司法中地位卑微,認為即使有理由也很難站的住腳,也容易被借用種種理由敲詐。

(三)司法工作人員及相關法律服務人員素質不高

由於我國實行法治不久,很多司法人員專業素質不過關,很多農村的法律工作者都是非專業人員,或者一些幹部只是經過短期培訓就上崗,因此他們中很多人,素質低,辦理案件容易出現錯案,同時很多司法工作人員,職業道德素質也比較差,道德素質也比較差,沒有站在公正的第三者的位置公正的依法審查,合理解決糾紛,相反很多人還利用職權,假公濟私,以權謀私,把這種機會當作是發財機會,到處收受錢財。把法律要求的公正拋於腦後,給農民以很不良的影響。

(四)法律意識不深,對法律知之甚少

在農村,法制宣傳不夠,農民們對法律知道的很少,也很模糊,只知道些大概,而且很多也都是從別人那聽來的,很多都是不準確的,沒有深刻的法治教育,因此也沒有形成很深刻的法治意識,很多農民遇到正義,首先想到的並不是用法律來解決,而是用比較慣常的手段,鬧或者威脅,只有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才會想法設法去運用司法解決。這就足以説明農民不瞭解法,也沒有形成很深的法律意識。

(五)中國法治建設大背景

在我國,法制建設是在政府的推動下進行的,因此存在着集中明顯特徵,即是政府推進型、政治體制改革滯後型、法制觀念缺失型。因此在政府推進型法治中,政府權力很少受限,這種情況在農村比較典型,很多的

法治宣傳都是由政府推進,而且很多的法治執行無形之中也讓基層政府插手了;再者在政治體制改革中,權力制約問題還不完善,這更是阻礙了法制建設,而在農村,這種狀態體現在政府與其他權力機關的權屬不明確,職權錯位;就法制觀念來説,我國距西方發達國家大概相差300年,而就硬件來説,和西方國家沒有多大差異,科技的差別也很小,制度差別也不大。就比如“法律至上”的觀點現在才提出,而人家幾百年前就提出來了,這就是差距。再與我國農民的法治意識中,更是有距離。

(六)經濟基??

在我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所以我們的法律本質的認識也是以馬克思主義為立場,採取階級意志劃分的。而根據馬克思的相關理論的理解。階級是有掌握一點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的人組成的一個社會階層,就為統治階級,相反,則為被統治階級。而在現實的中國,真正掌握大多數財富的那些認為人數不多的黨,幹部,以及相當多的富有階層。而廣大農民,收入少,自然也就談不上統治階級。這雖然是有些人的想法,但是呢,這對農民來説,就他們的切身體驗來説,是很貼切的。即使這樣,把黨和人民,幹部和人民割裂了開來。因此,在經濟基礎都不牢靠的農民,很少會真正運用法律,樹立法制觀念。

三、相關對策

為了真正貫徹黨和國家依法治國的方略,深化法制建設,特別是加快基層、尤其是農民的法制建設是關鍵。因為我國農民人數眾多,對我國整體提高法治水平是一個挑戰。為此:

首先,我們得想方設法,通過各種渠道,提高他們的收入,增強農民

階層的經濟基礎,使他們可以有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財產,以便於他們負擔各種司法費用,以及相關因為運用法律而產生的各項支付。

然後就是加強對從事司法工作以及與司法工作有關的服務人員的素質教育,使他們的服務水準更上一個台階,更好的服務,具體説來,應該加強對司法服務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嚴格專業法律服務人員的准入和考核,招收大量受過大學專業法學教育的大學生入司法服務系統,充實整個隊伍,注入新的血液;同時還得加強對司法工作人員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他們思想、道德水平,使他們真正樹立公正司法,為人民司法,而不是以權謀私。

還有,對司法機關進行改革和監督,加強管理,加大簡易程序,降低司法成本。加快對舊案、積案的處理,在保證公正的基礎上儘快結案,及時解決爭議。

再有,我們應該加大法治宣傳,加強法治教育,發揮各種媒體宣傳作用,可以通過電視、報紙、網絡等向廣大農民宣傳,同時也引導農民去學習法律,增強法治觀念,增強運用法律維護自己權利的意識,同時,也去積極監督其他主體守法。如,對政府,對黨員,對幹部進行監督。

最後,廣大幹部,自己要積極主動守法,維護法律權威,同時司法部門應對違反法律的行為人依法處理懲罰,為全社會建設法治社會樹立榜樣,特別是在農村地區更是要樹立典型。為全社會法制建設創造良好環境。

我相信,我縣農民法治問題,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會取得長足進步的。

法學專業社會實踐報告篇4

三週之中我一直待在神馬紙業有限公司,因為是第一次去哈城,我邊旅遊邊實踐,完成了我的實踐報告。

在公司期間,我不是在固定的某個職位任職的,哪裏需要人,經理就叫我去哪裏幫忙,所以他們都叫我“員工的副手”:有時我會幫他們聯繫業務,有時會去幫忙清理帳目……一個人經歷什麼就會有什麼樣的經驗,這是一定的,雖然只有20天,對於如何做一個稱職的員工,我卻也有我自己的心得:

1、普通話是一項基本素質。我從來沒意識到過普通話會有如此的重要性,在那裏聯繫業務,如果一個人不能説流暢的普通話,他跟客户幾乎處於兩個不會相交的世界,也就不必談成功聯繫業務的可能性了。

2、維護本公司的利益是底線。現在是一個競爭的時代,在商場中體現得尤為明顯。在業務聯繫的過程中,兩個人代表了不同的利益,不論是價格、數量還是涉及公司其他利益的各個方面。一個員工要時刻記住自己的使命,因為公司的利益就是自己的利益,往往一句話的失誤或軟弱就讓公司蒙受很大的損失。

3、管理是一種技巧。在實踐期間,我當然沒有去管理員工的權力,但是通過我對公司管理者的觀察,他們有的管理得很成功,但有的卻遭到員工的牴觸。我真正明白了管理不需要多強硬的手腕,關鍵是一種協調能力,每個員工都有自己的個性,管理者的使命就是讓員工的個性更好地融入到公司的共性中。

20天之中,我能對公司的實在少的可憐,但我學到的東西卻多得讓我一輩子都會受益。在那些天裏,我與幾位管理者都有過溝通,對其中一部分員工也做了調查。讓我的詫異的是他們對現在的大學生都有所排斥,因為過去的大學生員工在他們的印象裏懶散、不負責、不塌實……當時我臉都紅透了,因為這些個別的大學生員工卻是大學生羣體的一個縮影,包括我自己身上也有這樣的缺點,在我的要求下,他們給我列出了他們欣賞的大學生應有的素質:

1、塌實務實。在管理者的眼裏,塌實務實是一個大學生最基本的素質。尤其在對專業素質要求不是很高的經濟活動中,每個公司的管理者需要的不是高學歷的員工,他們需要的員工是高素質,而沒有這項基本素質,再高的素質也是空談。

在他們公司有一個學韓語的大學生,因為一時沒有找到本專業的工作,於是來到了他們這裏。但他在這裏表現卻很差:不停地拿着手機發短信、工作不積極……因此公司裏的其他員工對他的印象都很差,公司的負責人對他也頗有微詞。

經理對我説過一句讓我一輩子都會受用的話:“是金子你就要發光,在哪裏都要發光,用盡全身的力,不管你是埋在土裏還是在水裏,因為不是每塊金子都會被打成首飾的”。

2、責任心強,勇於承認錯誤。社會上評價80後的人説這一代的人責任心差、軟弱,在做錯事之後不敢承擔責任,的確是這樣。在實踐期間,不管是經理還是員工,他們都告訴我他們欣賞的是那種謙虛、責任心強、不怕犯錯誤的大學生員工。他們不怕新員工犯錯誤,怕的是他會不停的犯錯誤,因為這樣不管是對公司還是其他的員工都有很大的不利影響。

3、合羣的能力。現在大學生雖然越來越多,但不是每個單位裏的人都會是大學生,大學生員工的比例在很多情況下都很下,剩下的當然是低學歷、年齡大一些的員工,很多大學生自恃自己的高學歷瞧不起別的員工,這是很不可取的。一個公司只有成為一個團結的羣體才能取得進步,這就要求大學生很快的融入到他們當中。我們要找到與其他人之間的共同語言,找到一個切入點,因此在看書等方面就要有所調整。實踐期間在與很多客户的交談中,我一般很難找到話打開局面,他們所談論的很多都是歷史、戰爭等方面的話題,他們看的書也多是傳記性質的。可能我的專業是法律這是一個隔閡,但我覺得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平常自己課餘時間看的書大都是小説之類的,因此有了這麼多的差異。當然我説的不是拋棄自己的專業去向他們靠攏,而是廣泛的閲讀,加大自己交際的廣度,提高自己的交流能力。

4、一個好的身體。這一點很多大學生都會忽視,也達不到,因為大多數大學生平常鍛鍊太少,課餘的時間大都是上網、看小説或者是睡覺,所以大學生體質狀況差的現象很普遍。去一個單位,不管你幹什麼,都需要有一個好的身體,公司不會一直在等一個員工把病養好,因為市場不會等這個公司。

除了這幾點外,還有一些不需要贅述,因為每個大學生都清楚這些:包括誠信、良好的態度……但我們每個人也都知道要做到很難。

通過我對他們的調查我發現,現在的企業對學歷的要求不像前些年那麼盲目了,每個公司的管理者都在等待高素質的員工,這種素質不僅是專業素質,也是成為一個優秀的“人”的最基本的東西——美德。

五週的寒假我在哈城過了三週,除了瞭解到了不同於家鄉的文化、地域風情,也極大的增長了我的閲歷。作為法學院的學生,我知道我應該追求法律,從事法制工作,這是一個學法學的學生的本分,但我也知道我們法科專業的學生不是每個人都會走上這條路,就像經理在寒假期間告訴我的:不是每塊金子都會被打成首飾,不管在哪裏,我們還是要發光、發光……

法學專業社會實踐報告篇5

我邁入大學的第一個暑假就要來了,一年的法律專業的學習為我打開了一扇通向法律殿堂之門,但法院對我們這些還生活在象牙塔裏的大學生來説還是既神祕又好奇。而今年暑假我有幸來到家鄉南昌市西湖區人民法院民一庭實習,在近一個月的實踐過程中,讓我深深感到作為一名法官是多麼令人驕傲。在這裏我不僅找到學術理論體現和驗證,更找到了一種神聖的使命感。

進大學校門,就接受了這份新鮮而有挑戰性的社會實踐活動,感覺到很能鍛鍊自己的能力和增強自己的勇氣,畢竟己經開始嘗試着用天真的思想去觸摸這個社會。儘管有些思想和觀點還比較稚嫩和單純,但畢竟已經邁出了第一步。

進法院實習後,我虛心地向法官們學習,並與他們建立了良好的關係,積累了一些社會經驗,這是在學校和課本上學不的,讓我終生受益。與此同時,我也看了許多實際案例和一些專業書籍與雜誌,讓我初步地進入了角色。

一開始實習的時候,我就旁聽了庭審,瞭解到法庭審判的大致流程;通過整理卷宗、翻閲案例、合議庭筆錄等都讓我逐漸熟悉了法院的實務操作。通過實習,讓我瞭解了本專業在實際中的應用,將理論用於實踐中,這樣才能使我今後更好地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加深對本行業的瞭解,為以後的學習和工作打下較好的基礎。不久我還很幸運的有機會同法官去豫章監獄處理一起離婚案的調解,第一次走進高牆之內,僅僅一道鐵欄之隔,卻是兩個不同的世界,看着他們眺望遠方的眼神,那是一羣嚮往自由的靈魂。

而實習中整理卷宗是我們一項很重要的工作,這個是我在以前的學習中沒有接觸過的,鑑於卷宗將成為永久性的檔案,在整理前我都問得很仔細,然後做得很認真,整理完後覺得自己很有成就感。儘管做的事情都比較微小、繁雜,而且第一次上手,但每一件看似平凡瑣碎的小事都藴藏着豐富而深刻的學問,特別對於法律這門彰顯公平與正義的學科,每一個細微的環節都事關當事人的切身利益,因此我在處理每個細節時都抱着“處處小心,時時留意”的態度,虛心地向法官們請教,他們也不厭其煩地對我進行傳幫帶,使我從中受益匪淺,同時我也深深地明白了作為一名法律人身上所肩負的思想彙報專題崇高使命與社會責任,我為將來能成為其中的一員而感到無比地驕傲和自豪,但更感到重任在肩,任重而道遠……

旁聽庭審也是一個學習的好方法,莊嚴的國徽下,現實中並非我們想象的那樣嚴肅,因為民一庭處理的很多案件是婚姻家庭案,而當事人也基本上是第一次參與庭審,有時雙方會激烈的爭吵,這時總要法官一遍遍講訴法庭紀律。甚至有當事人因為不肯離婚差點在庭上服敵敵畏自殺。而法官就必須馬上控制局面,安撫當事人。

這次實踐讓我我深刻地體會到,法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僅有基本的專業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它更需要的是實務操作、辦案經驗和社會閲歷,作一名法官不僅需要有獨立的法律人格,更需要有崇高的法律素養。作為剛跨入法律門freshman,我們有激情、有幹勁,但是我們在擁有這些年輕財富的同時,缺乏經驗與理性是我們的致命弱點,我們有時對於案件的庭審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有時過於感性和頭腦發熱,甚至會因為當事人情緒的波動而產生惻隱之心,這些都是我們在法律職業化的過程中需要克服與避免的我們還需要一個冷靜的頭腦和一顆正直的心,我們的心中必須時時都有一杆天平,公平與正義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也是我們永遠的精神目標和價值追求!

法學專業社會實踐報告篇6

我們從填寫各種表格這種最瑣碎的事情做起,但在完成這些工作的過程中,徹底改變了我之前認為的“打雜”沒用的看法,只要你用心,就會從中學到很多。比如,在整理案卷的過程中,會發現,一個案卷就是一個案件從發生到審結、罪犯被送到監獄的全過程。案件的審判流程表反映了一個案件的基本信息,從收案、分案到結案都被歸入了電子信息檔案。檢察院會將案件的起訴書及相關材料提交到法院。公安機關關於各種案件的刑事偵查,一個案子並不是簡單的幾個物證或口供,而是非常詳細完整的環環相扣的證據鏈,從被告人供述、被害人陳述、證人證言、人體損傷鑑定、價格鑑定、勘驗筆錄、工作記錄、辨認筆錄,到電話清單、各種物證圖片,確可證明一個案件的始末。律師的委託書、辯護詞,還有民事材料、調解書,雖不是每個案件都涉及,卻也是一個刑事案件的組成部分。立案登記表、收案筆錄是法院的工作。開庭公告、庭審筆錄、宣判公告、判決書還有送達判決書回證、執行書及回證、提票,我們目睹的這些,其實已經是一個刑事案件從公安局到檢察院再到法院的最後的程序。這讓我真正把課本上的東西連了起來。

在實習的過程中,我們幫助核對起訴書、判決書的正本和副本,瞭解了起訴書、判決書的格式及寫作方式。填寫了送達起訴書和判決書的記錄,這些本應當事人親自填寫,但在法院約定俗成。幫法官寫工作記錄,明白了工作記錄的作用。訂案卷正卷副卷,編編號,填寫卷宗目錄,卷宗內容,這項工作人見人煩,但沒有他,在法院的實習將是不完整的。和法官討論案情、法條、定罪量刑,學習__大,氣氛很好,讓我在實踐中運用了學到的知識。填寫提押票、換押票、律師的出庭通知、結案報告、執行書還有上訴報告、審委會報告什麼的,瞭解了律師、看守所、審委會各個部門的職能。去檢察院、價格鑑定中心、看守所,開闊了眼界,知道了許多從不曾涉及的東西。

在實習的過程中,我們經歷最多的,還是聽了各種格樣的案件,從一個案件送來到結案的全過程。在這些案件中,有賣淫的,有招搖撞騙的,有在女廁所盜竊的,有打架故意傷害的,有運輸毒品的,有故意殺親人的,有賣假髮票、盜版光盤的,有故意碰瓷的,有妨害公務的┅┅

以前認為刑事罪犯大逆不道,對他們深惡痛絕,所以第一次見到穿黃馬甲的罪犯,嚇得不敢和他對視,而是從後面繞到了旁聽席。而當我聽了許多的案件審理,親眼見到法官和罪犯、被害人、當事人、家屬談話,瞭解了案件的全過程,逐漸改變了看法。有的罪犯多次犯罪,裝瘋賣傻;但也有那種剛高中畢業甚至只念了國小就出來打工,不懂法律再加上一時邪念就犯罪的。有許多甚至比我們還小的人多次被執行強制措施;還有許多人家境很不好,父母離異,沒人管,許多罪犯沒有工作,很多人請不起或根本不懂請辯護人,聽不懂法庭上的問話,不會寫自己的名字。讓我覺得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其實他們就是一些再普通不過的人,對罪犯,感到從最初的害怕還有像孫繼秋老師説的好奇到後來的麻木。每天看着罪犯和一些家屬出出入入,每天看着來往法院的人,會覺得本認為不會很多的刑事案件實際很多,會覺得生活的世界原本複雜,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而幾百個法條又如何能解決得了紛繁複雜的社會的各種問題。

就像我遇到的一個案例,有兩個老人,沒有工作,只有低保金,因道路整改失去了以賣報紙為業的生活來源,在家門口擺攤,被城管制止,雙方發生衝突,造成城管手指骨折,被指控妨害公務,取保候審,後被判緩刑。

2017大學法學專業暑期社會實踐報告範文篇3

20__年8月15日,我旁聽了一起民事經濟糾紛案件的審理。

早8點在縣級人民法院開庭,去了在一件普通的辦公室裏面見到了法官和原被告雙方。書記員還沒有到之前,法官再詳細的瞭解點關於糾紛的詳細內容,並試圖調解雙方(這種努力自始至終都沒停止)。

書記員到後正式開庭,先有原告陳述案情:在保險公司工作期間為被告墊付保險費,一年後被告退保,違約損失卻不予賠償給原告。並拿出保險公司開具的被告退保證明。有法官查看,書記員記錄後,被告發言:投保乃被原告糾纏無奈,退保時又沒有詳細説明損失額度,不相信會有近萬的差距,要求原告拿出保險公司的詳細賬目材料以及正式法律證明。

保險公司不屬於國家機構,其資金詳細計算方式方便隨意對外公開,所以原告無法出具更有效證明,法官馬上給該保險公司客服打電話,卻被告知:除非本人親至,否則難以提供詳細賬目。

法官提議由雙方各處3百保證金,然後僱車去該保險公司(在外地)查賬,再根據原告出具證據的是否有效來決定退還誰的保證金。被告不願意,説自始自終都沒有見過一分錢,一分實利,現在反而要投錢進去,他是無辜的,怎麼可能還要損失呢?不了了之,等法官庭下詢問相關專業人士後再擇日開庭……

整個審理過程雙方隨未其爭執,但長達五年的接觸已經使其冷面相對。導致審理過程也充滿了火藥味,法官在明知被告理屈情況下,主動偏袒,為的就(!)是在本地好做人——中國人情味在這裏體現的淋漓盡致。

另外由於原被告的法律知識不同程度的缺失,導致很多地方法官都要不停的給雙方普及法律常識,例如“誰反對誰舉證”什麼的,這應該與國人教育程度,以及法律意識淡薄有關。

原被告在審理過程中都有些許無奈和自卑感,緣由不外是把上法庭解決問題當作了很羞恥,丟人的事,畢竟“打官司”這有悖於中國傳統觀念習俗,很沒面子的。

重要的法律核心:

一,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避免這樣的經濟糾紛案件?

本案開始時被告由於人情關係才“被迫”購買了原告推銷的保險,這樣就產生了糾紛的隱患。如果我們做事情都能夠順着自己的心思,那以後出了問題也不太會從別人身上找原因,縱使後悔也就不需要去打官司來解決。所以我們的法律是不是可以把人情味給考慮進去呢?這裏説的“人情味”其實有點像是中國古代的那種“人治”——他們一個縣城也就靠十幾個衙役來管理,説到底也就是靈活運用法律,依靠上位者(就是現在的公務員)來判斷具體情況。向我上文所説的法官為什麼要一直試圖調節原被告雙方呢?判案肯定會使有一方受損,如果能調節成功,那他所受的指責就可能少一點,至少本鄉本土的不會太惹人,大家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可像是美國的法律在運用上比較靈活,而且重案例,但這種情況本來就容易產生自相矛盾的情況,可是如果像現在法律那樣把所有的罪行以及懲罰都規定得死死的那樣死板的條律恐怕也不能對靈活中國人產生足夠好的效果。這樣的法律問題恐怕還得專家來掌握這個“人治”與“法治”的度量。

二,在審理過程中怎樣做到公正和有效?

所謂公正,也只不過是以大多數的利益來考慮的,所以這樣一來,必然會有屬於少數派的不心腹,被責難也在所難免,“清官難斷家務事”恐怕説的就是這種情況下的極端例子。這起案件中法官試圖採用一種“和稀泥”的方式來“善了”此事,雖未成功,但似乎給我們指出了一條現行的道路:儘量減少直接衝突,有問題以協商解決——法院在怎麼説也是第三方,給出的結果必然不如當事人雙方自己協調出來的完美。

而有效則是指像上文敍述中,很小,很簡單的一點事情,就佔用了四人(“法官,書記員,原告和被告)的一上午時間——浪費之極!據我觀察其中很大一部分時間用於:1,當事人反覆敍述案情,企圖博得法官好感;2,雙方對峙,甚至有起衝突的可能,主要是因為文化素質,以及當時情急,都很衝動的緣故;3,法官不斷給雙方“普法”——法律常識教育還沒有完全普及;4法官個人因素——一個性格比較軟弱的人作為法官不免有點婆婆媽媽,這個與國家選擇公務員考試的時候的評價標準有沒有涉及個人情商有關係。針對以上四點,我想完全可以把該審理過程壓縮到一小時以內!

中國法律屬於“大陸法系”,有這很詳細的針對性條文,講究“天理循環,報應不爽”——即“給與惡人以懲罰”,企圖以此恐嚇其他人不再行惡。但真正能夠做到這一點嗎?舉個簡單的例子,開車闖紅燈屢見不鮮,為什麼?被逮着必然沒有好果子,但馬路那麼多,交警能夠逮住幾個,就像開彩票一樣,誰都不會相信自己就那麼“幸運”能夠中到頭獎!同樣類似的問題比方説盜竊,偷税等等,很令人頭痛。

對於這種法不達人的情況,我們一是期望技術進步,讓國家機器的監控力度能夠涉及到方方面面——可這樣以來,公民個人的隱私權又如何去保證?二則是加大懲罰力度,像秦朝法律:隨意在馬路上傾倒垃圾——斬!隨意砍伐屋前樹木——斬!真正震懾了保有僥倖心理的人!我們雖然無需如此殘忍,但完全可以“量出為入”,比方説控制闖紅燈的成本完完整整加載在犯事之人身上。這個計算起來就比較複雜了:每年國家為此需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而又能夠抓到多少肇事之徒——以概率來平均結果,最後或許可以得出一個在利益方面使國家不受損,而公民又會完全受到威懾的答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