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觀後感優選《青春》觀後感7篇 青春,生命裏最珍貴的瞬間

來源:巧巧簡歷站 1.96W

《青春》是馬伯庸導演的青春勵志電影,講述了四位高中生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面臨的挫折和成長。觀看後,不少觀眾發表了深刻的觀後感,下面是公文網站為大家精選的《青春》觀後感。

致青春觀後感優選《青春》觀後感7篇 青春,生命裏最珍貴的瞬間

第1篇

一個故事兩個結局。在電影中鄭微最終還是告別了從小就喜愛的林靜,而重新回到了她朝思夢想的陳孝正的身邊。可是在我看完原着之後,其實心境還是很複雜的。書中鄭微選擇的是深沉成熟的林靜,而陳孝正則還是為了他的大樓不懈的奮鬥。他給了鄭微一個三年的承諾。但誰又會再度相信這個瘋狂的男人的話呢。為了感情選擇事業,也為了事業而丟了感情。我不想説這個男人是對是錯。因為他們是真的相愛過。他們是在彼此最完美的時光幸運的遇上了彼此,都付出了自我的一切而去愛對方。愛的是那樣的真誠不留一點餘地。也許這就是青春,也是作者為我們譜寫的一首關於青春的歌。那個情竇初開懵懂無知的時光,那活波開朗的鄭微撬開了那被壓抑的孤獨寂寞的靈魂。正是這份屬於青春時特有的倔強那種無謂的執着才譜寫出這麼動人的詩章。

在這本書中無論你是男生還是女生都會在主人公身上找到屬於你的影子。是啊誰沒有青春年少的時候呢。那時我們驕縱輕狂我們不明白什麼是職責什麼是包袱什麼是時間的寶貴。我們盡情的盡興的揮霍着我們的青春。誠然時光流逝無法回到,也許此刻的你我還有可能追悔學生時代自我的為何沒有做這做那。但青春也許就是存在這遺憾的,這不完整才是真的美。

青春是不朽的。並不只是像阮阮那些女孩子想的那樣容顏的美,而是年少的時光那時獨有的純真美是不朽的。它會永遠矗立在每一個經歷過它的人的心裏。其實直到看完這本書後我才真切的明白了兩件事。一是為什麼人們都這麼喜歡回憶年輕的時候,二是為什麼家人教育那時年幼的我們會用那麼多的“老話”。這一切彷彿就是豁然開朗。因為每個人都有自我最喜歡的回憶,而那些回憶往往都是關於青春的,而那些我們年幼時聽得耳朵都起糨子的“老話”也都是那些往昔的人們用他們自我的青春換來的經驗和教訓。只可惜我們大多數人都是這樣不屑一顧,所以我們每個人的青春都是一部僅有自我能看懂的交雜着獨特五味的歷史。

其實關於感情我沒有過多的發言權,因為我沒有真正的體會過交流雙方的感情。我僅有些單戀,那種本應是兩個人的電影而我只請來了自我卻沒有請到她。可是我還是相信感情。即使我已經是二十六之有餘可每個人都會遇上屬於自我感情。因為我們本是雙頭八肢,上天殘忍的把我們分開並給我磨難讓我們彼此難以相見。可是我們本是一體的我們終會再度相遇的,我們會緊緊抓住對方的手不讓彼此離開視線的範圍。錯過的只是彼此的過客,在雨中我們等得巴士終會來的,只要用心去等。不要被這繁華喧鬧的世界所牽引讓我們耐心去等。

在這等得過程中總會有很多人都是與書中的故事這麼相似。一個自我用盡全部去愛的洋葱人,你在用自我的心去撥開ta的時候,你鼻酸會流淚,你會用盡自我心去撥,因為你想看看ta的心。在青春那個倔強的時光中你會執着的撥下去直到最終才發現洋葱沒有心。這也許就是上天給你的考驗,讓你在最終得到真正屬於你的ta之前你要走過的彎路。其實為的就是你能珍惜你將得到的愛是多麼的不容易。在小説中陳孝正無疑正是鄭微遇上的洋葱。她為他痛哭流淚,而林靜則是她在幼年最初的懵懂中喜歡的人。並且很幸運他就是鄭微最適宜的人。

在這本書中我很喜歡那句“故鄉是用來懷念的,青春是用來回憶的。”和“女人喜歡在別人的故事中留自我的眼淚。”前一句是説身在他鄉的人懷念故鄉的思鄉之情才能和懷念青春年少的時光相比美。而第二句則是因為我自我就喜歡文字在我的文字中總是藉着別人的故事抒發着我的感慨。在外表上我是個看起來傻傻的笨笨的看起來粗手粗腳的人。其實內心的我是個柔性任性的樂天派。這也許會讓我看起來反差很大或不像個大男人吧。其實我也是在上班之後才漸漸的喜歡上了文字。而在一次次的失敗的追求之後我更愛上了這種的表達方式。在這樣一個平台上沒有了現實中的束縛,文字能夠優雅的表達一切並且那裏最重要的是不求有觀眾。那裏是我的心聲和吶喊。雖然有一句話我一向都在心中難以揮去可是我自我也很贊同這句“喜歡文字的孩子往往都是杯具的孩子。”沒有辦法啊,因為我們喜歡文字這種淡淡的交流方式,而不喜歡直接明確的方式去表達所以我們往往被忽視。一個看不透的椰子一個扎手的鳳梨,總也比不上一個紅紅的蘋果來的實在簡單。也許因為這個世界節奏太快了,快的都沒有時間好好看看椰子裏面到底是怎樣樣的世界。

其實過去的以往並不只是遺憾,她還給我們值得珍藏一生的回憶。在年輕的時候青春往往是分文不值的彷彿用也用不完。但成年後那青澀無知天真爛漫又像是書中的“玉面小飛龍的安徒生童話書和她小時候那個最愛的洋娃娃”在步入社會的過程中不斷地崩塌。一切屬於學生時代的都遠離了我們。所以我們懷念青春,雖然它是終將逝去的。

在青春年少時我們的愛也是一樣單純執着。那些之後應徵的謊言也是那時的蜜語。時間是能磨平一切的良藥,我明白我自我對感情的執着也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有着磨損。可是在那裏我記錄下我此時的心境不為任何只為自我。為自我的青春致敬。多謝所有在我的生命中出現的每一個人,我的生命正式因為你們才有了我精彩的人生。

致青春觀後感優選《青春》觀後感7篇 青春,生命裏最珍貴的瞬間 第2張

第2篇

時間過得很快,我們踏進大學校門的那一刻彷彿就在昨日,而此刻我們大學畢業已經3個月了。這3個月因為剛接觸新的環境和人,我們都忙着適應,沒有時間去對過去不捨。而三個月後的今日,如果不是因為電視劇《致青春》,我可能也不會注意到,我們已經畢業,已經分離。

從快要畢業時,我就開始詢問身邊的人,那些我迷茫的問題。有的人會以過來人的身份給我提議;有的人會告訴我“不必想太多,不知不覺很多事兒就糊里糊塗的過了,哪來那麼多你需要研究的”;也有的人會説“我也迷茫,不明白該怎樣辦”。我找不到答案,便迷茫着繼續過。而今日,我似乎從《致青春》裏看到了我所迷茫的問題,它們在現實中的答案abcd的演繹。

女主角是我們社會的主流答案,而她的三個室友是另外三個答案。對於社會而言,這是個多選題,全部的答案都存在,也都合理,對於每一個人而言,在某一刻只能有一個答案。

我突然想起,大學畢業前,我問舍友們,如果將來結婚,會選擇怎樣樣的人?這是個爛大街的問題,答案也是爛大街的存在,我給了她們幾個普遍的答案進行選擇。大部分的堅持嫁給感情,也有告訴我們説,別傻了,哪有什麼感情,錢最可靠,找個有錢的。我問她們“如果我找的那個人,沒房沒車,可是我喜歡,不能夠嗎?”她們和我説:“車房是最起碼的……”。

第3篇

最近熱炒趙薇的《致青春》,由於影片以我母校學校作為主要場景,同時男主角又是建築系學生,我有幸一觀。總體感覺還不錯,作為趙薇的處一女作,應當能夠打個高分了。

據説,看了《致青春》後的理解,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我對故事情節和最終結局並無特殊偏好,但最大的感觸能夠濃縮成一句話:“僅有美一女才有值得懷念的青春”。

故事的設定:女主角鄭微,美一女,“敢一愛一敢恨”;準女主角阮莞,美一女,“用她特有的清冷守護着對於一愛一情的忠貞”。其他女配角,比如黎維娟、朱小北、曾毓,則相貌都一般。

大家必須發現,影片所突出的所有一愛一恨情仇,都是圍繞美一女做文章的。而觀眾的一愛一恨情仇,也是圍繞女一性一的相貌變化的。

因為鄭微是美一女,所以她的“敢一愛一敢恨”是對的,“死纏爛打”也是應當的。沒有人譴責她對曾毓的橫刀奪一愛一,而曾毓在影片中甚至有點反面主角的意思。同樣,因為阮莞是美一女,所以她容忍男朋友出一軌是高尚的,是值得同情的,沒有人譴責她最終結婚前還跑去和前男朋友約會。

我們假設,如果演鄭微和阮莞的是醜女,而演曾毓的是美一女呢?即使情節一模一樣,恐怕觀眾的喜好就會有180度轉彎了:美麗可一愛一的女孩曾毓是校長的女兒,拋開門第,義無反顧地一愛一上了同系窮小子陳孝正,正當兩人割捨不下時,突然遭遇醜女鄭微橫刀奪一愛一,醜女鄭微的死纏爛打最終使陳孝正淪陷。而美一女曾毓還是默默地一愛一着陳孝正,在臨近畢業時把屬於自我的一個出國名額讓給了所一愛一的人。陳孝正在國外功成名就,回來卻依然和醜女鄭微藕斷絲連,美一女曾毓最終心灰意冷,嫁給了富二代許開一陽一。

同樣的情節,如果演員的美醜倒置,不知觀眾會對鄭微有如何觀感?恐怕確實會反過來一邊倒了吧?

如果阮莞是醜女,那麼,原本對男朋友的容忍,變成應當的。而結婚前還跑去和前男朋友約會,會變成大逆不道。觀眾會想,你丫一個醜女,好不容易有人肯娶你,不好好珍惜,婚前還去找前男朋友劈腿,死了活該啊!什麼見一面後再和現老公安心過日子?完全扯淡!

影片最終鄭微放佛放棄了林靜,而叫林靜回去選擇施潔。我看到那裏,覺得林靜選擇施潔也不錯。為什麼會有這個心態呢?還不是因為施潔是佟麗婭演的嗎?如果是韓紅演的施潔,你試試看,估計我都要為林靜抱不平了:“快回去追鄭微,goforit!(衝上去咬!)”。

所以説,“僅有美一女才有值得懷念的青春”,因為是美一女,必然有很多男人追,所以,如果她死心塌地對一個男人,不管什麼原因,都是對的,而男人如果甩了她,不管什麼原因都是錯的,因為這涉及供需關係。相反,如果是醜女,效果正好倒過來。

青春是什麼?影片後很多人作了總結。有人説:青春是用來懷念的。也有人説:青春是用來辜負的。

我要説,他們都不全面。“青春是用來懷念美一女的,同樣,青春也是用來辜負美一女的。”

女人回憶的,是自我青春的美一女時期;而男人回憶的,則是自我青春時期的美一女。

第4篇

青春不是永恆,青春不會凝固,青春也只是一剎那,青春像人生中展放得最豔麗的花朵似的,豔麗動人。

想想也是如此,還有一年,只剩一年,往昔一齊打鬧的朋友,立刻就要各奔東西了雖捨不得卻想到“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也只好默默的念着,祈禱着,盼望者時間不要過得那麼快。

煙花雖然“來得快去得也快”,卻在那一瞬間放出最燦爛的顏色;人生就像一張白紙,經歷過的事情越多,顏色也就越多,最豔麗的顏色也是青春;人生就像舞台,跳得越精彩,掌聲就越多。

韓寒和李教師春合作的《再不瘋狂我們就老了》讓我記憶猶新。這句話令我身有感觸:“再不瘋狂我們就老了,沒有回憶怎樣祭奠呢。還有什麼永垂不朽呢,錯過的你都不會再有。”如果你連夢想都沒有,還談什麼青春?如果你有夢想,沒勇氣,不堅持,終究會失敗。

我也想肆意的揮霍我的青春然後在將來留下那段深刻的烙印:把零花錢拿去買喜歡的文具,在日記本上寫下那些不敢告訴家長和教師的細心事,把蟲子放進同桌的鉛筆盒裏……一切的一切都是值得人們回憶的。

如果已到青春,那麼也請想一想你正在實現你那瘋狂的夢想了嗎?也許那時的你顯得稚嫩與天真,那麼請你不要絕望——因為經歷過後,會變得成熟。

如果青春已不在,那麼就請想一想青春還在你身上時,你那夢想實現了嗎?也許此刻的你感到那時的稚嫩與天真,請你不要笑——因為這只是青春的標制而已。

第5篇

?致青春》,好一部懷念青春的情感史,觀覽末了,它讓我真真切切,深深刻刻地感受到了兩件事。

第一,時間不等人,當你低下頭眨眼思緒,再抬頭仰望之時,你會發現,記憶帶走了這許多年,連趙薇都從我們以往認識的一個青春演員演化成為了今日的導演。

第二,時間真的真的不等人,我們這代人已經開始“老”了,此時此刻,我們已經完完全全,在這個時代的舞台中扮演起了中流砥柱的主角。那超過5億的票房紀錄很好地證實了這一點,70&80後的同學們啊,我們功不可沒。青春,究竟是怎樣一種回憶,我想,每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我值得紀念的地方。

?致青春》之所以異常,異常在於它的視角是從一個女孩的成長史開始的,不説絕無僅有,但也算的上屈指可數。我想,作為觀眾羣體的大眾之中,我們還是樂意普遍“屈”稱自我為屌絲或草根,一個小人物的艱辛履歷,最終實現大英雄主義的成長史,還是相當的迎合大眾擬身化成就感的思想。正是如此,在此片中,女性視角的“另類”演繹,很好地展露了這位年輕女導演所要表達的情感思路,在一個“女性”英雄主義的戰爭史裏,感情這樣一個永恆的主題,也能夠演繹的如此細膩動人,如此共鳴犀利。如果説片中從頭至尾反覆強調的中心是懷念青春,倒不如説這是一部有血有肉可圈可點的感情啟明片。在整部影片精湛的結尾處,弗如點化般的巧思劇情安排下,我們發現,原先這場女性主角英雄主義戰爭的結局不是團圓般的喜劇,而是略帶悲涼煽情而又無奈的感歎。

我同意,“在感情的長河中,每個人都是瞎子,都在摸着石頭過河“。我才懂得,原先”滿天星”的花語是什麼,那就是甘願作配角。我能體會,感情的力量真的偉大,因為它,讓許許多多的“爬行動物直立行走起來”。可是,我也有不一樣意,“其實愛一個人,應當像愛祖國,山川,河流”,這是多麼“可笑”的説辭。還有在這部片子裏,竟然沒有壞人,都是好人,幾乎從每一個主角到配角,都有你值得去學習,去欽佩的地方。

總之,《致青春》是一部佳作,是一段我們這輩人值得去欣賞和回憶的故事,它是一部比《那些年我們以往追過的女孩》還要青春,還有動人,還要深刻許多的好作品。

第6篇

這是一個關於少年少女們在青春時期的選擇的故事。之所以説是“選擇”而不僅僅説它是一部感情片是因為一個人的青春裏不可能僅有戀愛而沒有其他,學業、愛好、精彩的課餘生活、個人價值觀的推翻與重塑等等,這些同樣都是青春的組成部分。

同樣是青春,有些人會選擇讓“追逐嚮往的感情”佔據生活的幾乎全部,比如説女主角鄭微,以及片中另一個配角施潔;有些人會選擇經過努力學業為自我的將來鋪路,而不願讓其他事比如説戀愛這種事影響自我的前途,比如説男主角陳孝正(其經典名言:“我的人生是隻能建造一次的大廈,不能夠有一釐米的誤差。”)。在我看來,無論當初選擇了什麼,只要在做抉擇時覺得值得,就已經足夠了;畢竟慾望是個無底洞,能夠知足常樂太過難得,得到了這個之後還想要同時得到為之失去的那個,無論選擇了什麼都會有遺憾。我們不難聽到有混得還不錯的人抱怨“真後悔大學期間沒有正經談一場戀愛,就忙着學習忙着找工作了”,其實都一樣的,但凡當初沒有得到的必定會在將來以另一種形式作為果報得到償還,何因生何果。

影片中反映的一些事很真實,比如説朱小北在被誤會後進行辯解時被商店老闆冷嘲熱諷“喲,還人格尊嚴哪”。為她被侵犯後的那種憤怒情緒惻然。

青春總是會和"遺憾"、"傷痛"、"做了錯誤的選擇"聯繫在一齊。而回憶總是會美化事實,若干年後時過境遷,無論當初的所做所選造成了多大的創傷多大的遺憾,大多數人還是會説"青春是完美的"。

第7篇

昨日晚上,將致青春看完了,當初那麼渴望,只是自我覺得是他以往推薦我看的那個小説,自作多情地想去回味這種異常而已。

看完了,似乎並沒有很多的感觸,更多的像是完成了任務。因為結局似乎並沒有超出我的意料,到最終,我想連她自我都不明白自我到底愛誰了,又談什麼在一齊呢。我能夠説她是愛着那兩個男人的,因為,她們並不是因為不愛了而分開的,只是因為分開而擱淺了,壓至心底了,誰能保證不會舊情復燃呢,所以,在回來的路上,榮問我看完的感觸,我説,我在想,要是同時喜歡上兩個人怎樣辦,當然,最終的選擇,會是研究一個適合在一齊生活的吧。有些人,儘管你和他在一齊時會很歡樂,可是,某些方面的價值觀不一樣的話,總在一齊會讓那些缺點暴露無遺,真正做出選擇的時候,真的要把最糟的情形想清楚,否則,只會是一場杯具。而有的人,也許在某些方面並沒那麼貼合你的要求,可是,他願意為你改變,這就夠了,這樣至少你們的相處會更加和睦。

關於男主角對事業和感情的選擇,似乎讓女生都覺得男的不靠譜,會覺得他們愛自我超過愛感情,可是,我感覺還好,因為那不是愛自我太過,是現實中,不是僅有感情,真的不是沒有感情就會死,它只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生命中還有親情,友情,如果我們為了感情放棄那些父母的期望,放棄朋友的善意的勸説,我想那才是真正的自私。陳孝正的背後有一個為他辛勤付出的媽媽,一個女人獨自一個人把兒子養那麼大是不容易的,她當然期望兒子能有出息,而在這樣的期望下生活下來的陳孝正,又怎能讓她的母親失望呢,如果他為了他的感情,不管不顧母親的期盼,我想那才是真正的自私。我們活下來,是一個有社會關係的人,不是一個個毫無聯繫的個體,現實中偶爾會有些為了感情放棄一切,還記得以前有兩個人為了逃離世俗的異樣眼光逃到山上生活,他為深愛的妻子鑿天梯。他們就那麼與世無爭的生活着,從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上來説,他們是自私,是不孝的,可是,我覺得任何一種生活方式都是無可厚非的,每個人都有自我的選擇如何去經營自我的這一生,三種感情無所謂孰輕孰重,都有特殊的意義,因為感情也會陪伴我們很久,甚至轉化為親情,所以很重要,可是也有能夠一輩子單身,這都該能夠去包容的。

可是我又在想,它是不是在説,我們的青春都該義無反顧的毫無保留的去愛一個人,去付出,學會怎樣愛一個人,然後才是青春,至於結局都不重要了?像鄭微對陳孝正,像阮莞對趙世永,像老張對阮莞,它給我一種錯覺就是我們的青春該去轟轟烈烈的這麼愛,然後各自前行,為自我的夢想而前進,不受羈絆。的確,這應當是一種錯覺,我們的人生不該那麼死死的被規劃,人生本是充滿各種變數的,又怎樣能那麼規則化呢,人生本該是一段冒險的旅程,誰都不會明白以後會遇到什麼樣的人,會經歷些什麼,我們都是這樣在無知中探索着,只是,在遇到變數,遇到困難時,該冷靜想想該怎樣處理,而不是墨守陳規的做所謂的堅持,我們該學會靈活的去生活,隨機應變,該學着去應對,適時地更改自我的計劃,因為計劃趕不上變化。所以,陳孝正選擇奮鬥不可厚非,可是,他不會變通,他把一切當成了一種負擔,能夠看出,他不喜歡那樣的生活,他是為了家人給他的藍圖而活着,儘管心裏很牴觸,可是他的性格造成他隱忍下來,做自我其實不喜歡的事,不管最終多麼成功,都不可能很開心的,因為內心的叛逆,會讓我們厭惡那個最終的自我。如果有良好的溝通,更靈活的處理,他們是能夠有完美的結局的。所以,我覺得,這是十分現實的,我們很多

人都會在某個階段做着自我不太想去做的事,這時候,心態就很重要了,我們要學着去調節自我,培養感情,苦中作樂,才不會太壓抑,才不會成為自我都厭惡的摸樣,然後努力做好此刻該做的,早點完成一切,然後再去做我們喜歡做的事情。

關於阮莞對趙世永,以及她最終的結局,我只能説很可惜,可是她並沒有錯,如果換作我,我也許也會那麼做,因為以往那麼深愛過,怎能那麼容易放下呢,人們往往都會為自我找個出口為逝去的東西做最終一次的執着,要是我,也會去看那個演唱會,當是為那逝去的感情畫上一個句號。可是,她也是幸福的,因為還有個一向深愛着他的人,老張,以及他的滿天星,一個願意一向做配角的男人,這讓我覺得老張很偉大。能那麼久不求回報的愛一個人,真的是很難的,也很少有人能堅持下來,因為我們愛一個人,往往都是渴望被愛的,他就是那麼傻傻的站在一旁,只要自我喜歡的人幸福就好,其實,在看到她在阮莞的墳前説出他甘願做配角時,我想到了胡盼,我不明白他會堅持多久,只覺得他是一樣的憨厚,説實話,我很感激他來到我的青春,我在想我是不是錯了,也許我就該裝作什麼都不明白的,也許他會像老張那樣永遠都不説,只是喜歡看着我開心就好呢。我不相信除了感情就是陌路,我相信我們還能夠做好朋友。

看完了,想為自我做個總結,卻沒有結局,因為,是的,我的青春還沒有完,我不明白接下來自我的青春會如何繼續,只期望少點遺憾……關於那個人,也許從來都只是一種錯覺,一個比較欣賞的人而已,如今我也該醒了,也許,真的,那只是一個夢,就像林靜是鄭微感情的夢,他也是我的一個夢而已吧,既然是夢,就不再期盼有什麼結果了,還是找一個陳孝正吧,呵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