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逆流成觀後感17篇 "苦澀之境,洋溢觸動:悲傷印跡的觀影感悟"

來源:巧巧簡歷站 8.69K

電影《悲傷逆流成觀》以細膩的情感刻畫和震撼人心的劇情,深深觸動了觀眾的心絃。影片通過描繪主人公在困境中的堅持與奮鬥,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痛苦與掙扎。它讓我們思考人生的意義,讓我們珍惜眼前所擁有的一切。這部電影教會了我們堅持和希望的力量,帶給我們一股思索與勇氣的力量。

悲傷逆流成觀後感17篇

第1篇

假期看了郭敬明小説改編的電影《悲傷逆流成河》,以往小四改編的電影真的不敢恭維,可這一次的改編讓人眼前一亮,可能這跟選取的主題有關吧:校園霸凌。每個人都有可能是校園霸凌的受害者,施暴者,旁觀者。

來看這部影片之前,相信許多人都看過原著。《悲傷逆流成河》,是一個如今聽起來也許會略顯矯情的名字。我們不得不承認讀過郭敬明的書,但還非要在後面加個定語青春期。它被列為青春期讀物,似乎長大後的我們羞於提及這段記憶,甚至開始鄙視我們曾經的閲讀口味。8090後的文壇總會提及韓寒郭敬明,這似乎是個繞不過去的坎。張悦然,落落,笛安以及一波新概念作家,我們曾讀過,有過觸動,也許喜歡也許討厭,這些書籍和文字就成了我們青春的一部分。

不可否認,當我們開始讀王小波,餘華,馬爾克斯,加繆,卡夫卡,卡爾維諾,黑塞的時候,回頭想起過去,質疑自己我過去都看了些什麼?但你可曾想過,在那個年齡段,未經世事的我們也許不一定有能力理解這些思想。我們每個人都是慢慢長大,自然會有這種時期:拿起一本書便囫圇吞棗的.讀下去。讀書的口味自然可以很雜。有主菜,有配菜,有水果零食。甚至還讀過網文,都算的上垃圾食品。人是有慾望的,貪婪的,吃薯片的時候感到瞬間快樂。自然,我們不會把薯片當飯吃的。大米才是主要食糧。

那些所謂的青春作家,也在恰當的時候奉獻了這些作品。他也許會寫出更好更深刻的作品,也許再也不會寫。所以千萬不要羞恥自己曾看過它,甚至還曾喜歡過它,只因那些年它觸動了內心柔軟的那部分。

有關校園霸凌:扯了一堆青春小説,終於來到了由此改編的電影。其實這個主題在小説裏表現的並沒有那麼明顯。記憶中隱約結局是女主跳樓了,因為所有人的不信任。另外還死了一堆人。但是死亡,並沒有使這部小説令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死亡,必須是符合邏輯的,不是莫名其妙的。而電影更嚴肅細膩地探討了這個問題:校園霸凌。

流言蜚語殺死人。我們一直都知道。可這件事發生在校園,這個一直被我們視為純真的環境,那段本該是人生最美好的歲月。我們都或多或少經歷或旁觀過不同程度的校園霸凌事件,大部分人並沒有對後來的人生帶來實質性傷害。但影片的最後現身的一個個真實的人物,他們訴説了校園霸凌給自己帶來的傷害。

在那些我們看不到的角落,每個人也許都在默默承受着看不見的傷。甚至,不説,我們都沒有意識到,這些都是校園霸凌。我們需要這麼一部電影,解決的不只是教我們青春期怎樣戀愛,而是怎樣做一個更勇敢的自己,解決我們的困惑,甚至害怕和恐懼。

電影開頭是温暖的,男主齊銘柔軟細膩的問候與呵護,那一小瓶為女主而留的牛奶,都是一片純淨。小青春,小甜美,小曖昧。但很快,這部電影卻開始了它完全不同的走向。看到半小時的時候,我已經被情緒壓抑的難過,陷入女主都困境泥沼裏,確實有想向上卻怎樣也爬也爬不出來的無力感。

她受到全校的孤立,欺凌,謠言四起,説她是不乾淨的傳染病原體。女主易遙在大熒幕臉龐有點像小周迅。特別是那流眼淚的感覺,豆大的淚珠往下掉,卻不知如何是好。她在隱忍,告訴自己要堅強。可堅強有何用?

看完電影不由得感到男主齊銘很渣。他同易遙從小便是鄰居,那種好卻是會被人誤解為愛情。可當被易遙問及另一個女孩的感情的時候,他卻説這是不一樣的。如果你只是如同妹妹一般對待一個女孩,那麼千萬別讓她誤會。你那摸頭殺,那每天的陪伴,甚至為了她去偷父親的錢。做了這麼多,到頭來卻説你不愛她,真是可笑。

比起齊銘,男二顧森西是光,他承包了整部電影的笑點。他對易遙的鼓勵和那些可愛的小男生動作引起了電影院人的笑聲。痛苦中的甜,是易遙的希望。她説,你的西,如果是希望的希該多好。我們都會愛上這種陽光般感覺的男二吧,因為快樂讓人無法拒絕。故事的結尾是給了希望的,不劇透。

不得不説,《如何》《再見青春》《給媽媽》這幾首配樂,都是很動人的。特別是《給媽媽》響起的時候,女主對母親那一刻的感情,讓人動容。我們在陷入困境的時候,有時候會不敢向家長求助。那是長輩的權威,我們不曉得他們會不會支持我們,還是更加不堪的大罵。女主的母親牽起她的手昂首挺胸走過小巷子的時候,我們明白親情是永遠抹不掉的。

好久不看青春片,看完寫了這麼長的感悟,只因它是有些不同的。終於可以換一種風格和角度看待國產青春片,它不再只看到青春之光,而是放大那些陰影底下的傷,讓我們看到了更加真實的世界。

悲傷逆流成觀後感17篇

第2篇

?悲傷逆流成河》這電影講述了校園霸凌,男孩女孩之間感情的故事。

當這個電影還沒出來的時候我一直很期待,它是改編郭敬明的同名小説。我一開始被吸引是因為全是新人演出。

去電影院看的那天,我特地選了第二排的位子,想離熒幕近一點。

影院一黑,先出來的是一棟棟老建築,小衚衕裏,鄰里之間離得很近,女主易遙,從小父母離異,他的媽媽靠幫別人按摩而得到錢。男主齊銘家庭和睦,成績好,又是學校裏的校草。易遙和齊銘是鄰居,易遙暗戀齊銘,而齊銘總是當她是朋友,他喜歡顧森西的姐姐顧森湘。

易遙的媽媽絲毫不想讓她看到她的工作或者是讓她間接沾染上,可是不幸的是易遙因為一條毛巾染上了疣病,後來也就因為這種病,使得同學們她展開了一系列的欺負,會有的同學往他身上撒紅墨水,會往他頭上粘口香糖,會拿他的錢花等等。

後來易遙遇上了陽光男生——顧森西,他教易遙如何去還擊,始終陪在身邊,而齊銘只會因為易遙的還擊而生氣,他不知道易遙經歷了什麼,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一切事物,當他知道易遙得了疣病的時候他會質疑易遙是不是做過一些什麼,而顧森西不會。

易遙在還擊的時候,惹惱了唐小米,而遭到唐小米的欺負,她叫人把易遙約出來,由於易遙轉發的那條短信,顧森西的姐姐顧森湘,來到廢棄的後校區,顧森湘進去時小心翼翼,看到一個男的走了上來,拼命往上跑,跑到了天台,想再往後走,碰到欄杆,可是欄杆已經腐化,顧森湘就這樣從樓上跌下來摔死了。

唐小米接到顧森湘死亡的消息,震驚的説不出話。在警局,易遙不停的哭着解釋不是她乾的,所有人都冷漠的從她身邊經過。

在還沒查清楚真相,大家就説易遙是殺人兇手,這個時候顧森西已經不會再出現在她身邊了,因為他的姐姐間接被她害死了。而齊銘直接就認定是易遙故意為之。易遙絕望了,以死證明自己的清白,在大家眼皮子底下跳入了河裏,在易遙跳入河的時候,老師攔住了齊銘,卻攔不住顧森西。岸上的人都在喊顧森西快回來,卻沒有一個人喊易遙快回來,這是全片最悲傷的一刻,那種悲傷,是隱形的,只有真正懂的人才懂。

齊銘不是老師攔住了他,而是自己攔住了自己,老師攔不住顧森西是因為他可以為了易遙放棄所有。

雖然最後的最後,顧森西也跳了下去,卻也只是撈回了一具已經漸漸冰冷的屍體……正如易遙所説,殺死她的是所有人,也包括她自己。

在電影最後還採訪了幾個曾經被霸凌的學生,校園霸凌是真實存在的,只不過有些是表面有些是暗地裏。

在電影裏大家你一言我一語都是在嘲諷易遙,大家總覺得説這些沒事,可從來沒想過別人因為你的話而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別人做什麼自己就跟着做什麼,從不考慮這樣帶來的後果。

最可恨的是唐小米、最懦弱的是齊銘、最無辜的是顧森湘、最温暖的是顧森西、最有愛的是媽媽、最絕望的是易遙。這就是網友對電影裏的人物的概括。

第3篇

“有一些隔閡在人與人之間的東西,可以輕易的就在彼此間劃開深深溝壑,下過雨,再變成河,就在也沒有辦法渡過去。”

易遙的悲傷早已成河,她不斷掙扎,不斷逆流而上,她哭過痛過,雖然最後的結局並不算好,可她的生命中卻也真真切切得到過温暖。若我是易瑤,如果可以,我想要三場遇見。

第一場遇見,我想給顧森湘。在易遙被眾人所厭棄欺辱的時候,她遞給易遙的衞生巾已經不只是一次簡單的幫助了。顧森湘的完美對於易遙而言,點燃的是易遙想如她一般活在陽光下的渴望。這份渴望給了易遙痛苦,可也給了她一絲堅持下去的力量。

第二場遇見,我想給易遙的媽媽。易遙的媽媽是愛易遙的,儘管這份愛表現出來的有些遲。為了生活,她給那些所謂不乾淨的男人按摩,為了保護易遙,她在工作之時冷着臉將易遙趕出,卻在轉身之後紅了眼眶。在易遙的病被發現之後,媽媽拉起她的手,説“媽媽帶你去看病”。當她們手牽手衝出家門後,是那麼的無所畏懼、堅不可摧,此時,易遙是真的笑了。苦難其實也沒有那麼可怕,因為有媽媽,陪着她一起去面對。

第三次遇見,我想給顧森西。該是怎樣的幸運,才讓易遙遇到了這樣一個男孩兒啊。在她被世界背棄之時,他給她温暖,他教她反抗,他讓她的戰鬥變成了不只是她一個人。也許你會説,齊銘也是關心易遙的。是的,他的確關心,如同他善良的關心身邊的每一個人,若再多一份,便是一同長大的情分和對她處境的同情與憐憫。齊銘是長在陽光下的人,也許他可以看到易遙的可憐,卻理解不了易遙的悲傷。他對易遙的好,在易遙眼中,是一場救贖。所以當齊銘都不信她之時,才會那麼絕望。當易遙絕望而又決絕的跳下冰冷的海水之後,顧森西緊隨而下,在最後,他仍是選擇了相信易遙。

“上一次覺得陽光這麼温暖,是什麼時候,好像就在昨天又好像上輩子那麼遠。不要拒絕悲傷只管去難過去憤怒好了,忍不住眼淚那就盡情的哭吧!而悲傷就像條大河或許會吞沒你但也能帶你去夢想的遠方。”這是電影即將結束的時候出現的,聽到它的時候,我真的想告訴易遙,其實温暖從未離開過你,儘管它不太起眼,但仍不該被悲傷埋沒。

第4篇

顧森西的西不是希望的希,顧森湘的湘不是相信的相,齊銘的銘不是明天的明,但易遙的卻是遙遠的遙。

在看了第二次這片影片後,又忍不住的傷感。第一次淚崩是在易遙跟齊銘在海邊吵架時,易遙對齊銘説你生活在光亮裏就覺得全世界都是光亮的。易遙想抓住齊銘,可是齊銘就像手指間的光,溜走了。是啊生活環境完全不同的人又怎麼能奢求對方去懂呢,可是她們明明是在一起的,是從小到大在一起的。“你和我的在一起是那種和顧森湘的在一起嗎?”齊銘斬釘截鐵的説了一句“當然不是”。當然不是,他對易遙的只是同情和憐憫,他把對她好當成了自己一種義務。什麼都是,卻不是愛情。當易遙捶打着齊銘訴説着她的不易時我多麼希望齊銘可以緊緊的抱住她,可是他沒有。

易瑤媽媽其實還是很愛易瑤。當易遙撞見她媽媽和別的男人,她媽媽打她罵她,可轉頭就流了淚。其實在影片開始的時候媽媽愛她就從深層表現出來,在和其他男人打電話時候,易遙很大聲的喊她媽媽,她媽媽立刻解釋是電視傳來的年輕小姑娘的聲音,為的就是不想讓他們知道自己女兒的存在。為什麼愛不能好好表達,為什麼人年少時,一定要讓深愛的人受傷。誤會讓我們錯過了多少,做到解冤釋結,更莫相憎是多麼難。

第三次淚崩是在易遙跳海時,她奔向大海的時候,畫面感太強了,真的好難過。

輿論暴力和謠言遠比想象中的可怕,嘴裏説出的話你不知道它有一天會變成什麼。有可能會是一縷温暖的陽光,但也有可能是一把傷人的劍。

有時候,你因為自己的嫉妒,害怕,無聊而説的那句話帶給別人的可能會是無窮無盡的黑暗,你也不會知道,那個你傷害過的人會不會勇敢的面對,你也不會知道她的身邊是不是有個能帶給她温暖的顧森西。

如果説遇見顧森西之前 ,易遙生命中的光是齊銘 ,那麼當校園暴力降臨在易遙頭上時,當所有人都侮辱她,齊銘的態度亦是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可是齊銘還是一樣的窩囊廢,渣男一個,他還是不相信易遙,我甚至討厭他喜歡顧森湘,電影裏最終易遙跳河他也沒有像顧森西一樣衝上去,感覺他和其它人沒有什麼區別,是將易遙推向死亡邊緣的兇手。

第5篇

悲傷逆流成河這部電影看過之後內心非常的震撼,我們所處的校園生活中,會存在這如此的暴力行為,這實在是令人費解。

校園暴力這確實是我們學生在生活中面臨的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而溯其本源這可能會是多種不同的原因,以及我們每個人的想法以及我們面對處事的能力是不一樣的。影片中的易遙在接受了校園暴力之後,選擇了跳河這樣的方式,或許我們其中會有很多人不理解,其實每個人的承受能力是不同的,我們每個人所想的事情不一樣,那麼做出來的結果就不同,同樣影片中劉唐小米,她在經受校園暴力之後,她選擇了忍受,從而面對自己不喜歡的人同樣選擇了校園暴力。這部電影給我最深的就是易遙跳河前所説的:'你們動手的沒動手的一樣'。有的時候,語言暴力是一件非常令人恐怖的事情。這就像我們喜歡去湊熱鬧,但是從來就沒有考慮過湊熱鬧的後果。當發生和自己有關的事情的時候才會後悔莫及,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從來都是在旁邊站着,從來不會伸出那個援助之手。所有人都應該堅信命運從來不會虧待任何人,走自己的路也是最重要的,別人無論説了什麼,能對自己的生活造成多大的影響呢,畢竟,還是法律在那呢!校園暴力是可以杜絕發生的,大家應該珍惜學生時代的點點滴滴。

學生時代,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刻了,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把握住這美好年華,乘風破浪,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第6篇

看完這部電影,我第一次發現學校霸凌如此可怕。可是我感觸最深的卻不是這點,而是影片給人的另一個啟示:青春太短,再怎樣浪費也別辜負了自我。

電影的女主角易遙,是一個家裏貧窮,默默無聞的自卑女孩。她買不起新校服,沒有錢看病,與母親關係不好,連生了病都不敢告訴母親。

之後又因為轉學生唐小米,受到全班乃至全校嘲笑,孤立,排擠,被欺凌。她想反抗,卻又不敢。所以她將自我包裹在堅強的外殼裏,表面上波瀾不驚,其實心裏早已血流成河。

她害怕,她軟弱,她孤立無助,她就像一匹待宰的羔羊,想掙扎卻無能為力。要不是顧森西一步一步地帶她爬出泥潭,她早就倒下了。

學校欺凌固然可怕,但打敗自我的,永遠是自我。如果你連自我都放棄了,這個世界也沒必要給你期望。即使所有的厄運都發生在你身上,即使上天將所有光亮都從你的世界抽走,你也依然能夠笑着向前走。心中有光,世界便會明亮。

易遙的生活是黑暗,她覺得一切完美的事物都厭惡自我。在家,她是“賠錢貨”,在學校,她是“病原體”。久而久之,她也對這個世界悲觀起來。

而我反感的,正是易遙身上的悲觀,她厭惡世界,看不到絕望下的期望,她説出的每句話,都是對生活深深的絕望。也許是因為在黑暗中呆久了,忘記了光明的樣貌。外在因素使易遙不得不這樣,豎起身上的刺,對抗整個世界,可她卻忘記了,即使生活在陰溝裏,也有仰望星空的權利。

歸根結底,是易遙對自我的自卑,她太瞧不起自我,也瞧不起期望。她自卑自我的出生,自卑自我的性格。可她從未想過讓自我變得強大,她自以為看清了世界,卻不明白:自我都瞧不起自我,又憑什麼讓別人來高看你?生活是可能讓我們遍體鱗傷,可是到之後,那些受傷的地方,必須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既然這樣,為什麼不讓自我變強,用自信代替自卑呢?

其實每個人可能都自卑過,再成功的人,也跌進過低谷。

小時候,我也自卑過,為什麼有人能出口成章,滿腹詩書,而我什麼都不懂?可惜自卑不是我的強項,我將它化作動力,變成我成長的墊腳石。我開始很多閲讀,背誦古詩。幾年後,我也變成了那些我以往自卑過的人,我自信了。

青春太短,別把時間浪費在埋怨生活,厭惡世界上,多做些自我喜歡的事。讓長大後的自我,回頭望時,是心滿意足的樣貌。

第7篇

?悲傷逆流成河》這電影講述了校園霸凌,男孩女孩之間感情的故事。

當這個電影還沒出來的時候我一直很期待,它是改編郭敬明的同名小説。我一開始被吸引是因為全是新人演出。

去電影院看的那天,我特地選了第二排的位子,想離熒幕近一點。

影院一黑,先出來的是一棟棟老建築,小衚衕裏,鄰里之間離得很近,女主易遙,從小父母離異,他的媽媽靠幫別人按摩而得到錢。男主齊銘家庭和睦,成績好,又是學校裏的校草。易遙和齊銘是鄰居,易遙暗戀齊銘,而齊銘總是當她是朋友,他喜歡顧森西的姐姐顧森湘。

易遙的媽媽絲毫不想讓她看到她的工作或者是讓她間接沾染上,可是不幸的是易遙因為一條毛巾染上了疣病,後來也就因為這種病,使得同學們她展開了一系列的欺負,會有的同學往他身上撒紅墨水,會往他頭上粘口香糖,會拿他的錢花等等。

後來易遙遇上了陽光男生——顧森西,他教易遙如何去還擊,始終陪在身邊,而齊銘只會因為易遙的還擊而生氣,他不知道易遙經歷了什麼,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一切事物,當他知道易遙得了疣病的時候他會質疑易遙是不是做過一些什麼,而顧森西不會。

易遙在還擊的時候,惹惱了唐小米,而遭到唐小米的欺負,她叫人把易遙約出來,由於易遙轉發的那條短信,顧森西的姐姐顧森湘,來到廢棄的後校區,顧森湘進去時小心翼翼,看到一個男的走了上來,拼命往上跑,跑到了天台,想再往後走,碰到欄杆,可是欄杆已經腐化,顧森湘就這樣從樓上跌下來摔死了。

唐小米接到顧森湘死亡的消息,震驚的説不出話。在警局,易遙不停的哭着解釋不是她乾的,所有人都冷漠的從她身邊經過。

在還沒查清楚真相,大家就説易遙是殺人兇手,這個時候顧森西已經不會再出現在她身邊了,因為他的姐姐間接被她害死了。而齊銘直接就認定是易遙故意為之。易遙絕望了,以死證明自己的清白,在大家眼皮子底下跳入了河裏,在易遙跳入河的時候,老師攔住了齊銘,卻攔不住顧森西。岸上的人都在喊顧森西快回來,卻沒有一個人喊易遙快回來,這是全片最悲傷的一刻,那種悲傷,是隱形的,只有真正懂的人才懂。

齊銘不是老師攔住了他,而是自己攔住了自己,老師攔不住顧森西是因為他可以為了易遙放棄所有。

雖然最後的最後,顧森西也跳了下去,卻也只是撈回了一具已經漸漸冰冷的屍體……正如易遙所説,殺死她的是所有人,也包括她自己。

在電影最後還採訪了幾個曾經被霸凌的學生,校園霸凌是真實存在的,只不過有些是表面有些是暗地裏。

在電影裏大家你一言我一語都是在嘲諷易遙,大家總覺得説這些沒事,可從來沒想過別人因為你的話而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別人做什麼自己就跟着做什麼,從不考慮這樣帶來的後果。

最可恨的是唐小米、最懦弱的是齊銘、最無辜的是顧森湘、最温暖的是顧森西、最有愛的是媽媽、最絕望的是易遙。這就是網友對電影裏的人物的概括。

第8篇

“唔……”這是什麼聲音啊?原來是同學們被這一部《悲傷逆流成河》的電影給感動了。

這部電影的大致內容是這樣的:易遙得了病,被唐小米散播了出去,之後被全校同學欺負。在顧森西的幫助下,她懂得了反擊。但是唐小米卻得寸進尺,要陷害易遙,唐小米做出欺負顧森湘的舉動,可是顧森湘卻失足摔死。之後全校人都以為是易遙將她害死的,讓她更加痛苦,便打算跳河自殺。隨後顧森湘趕到將易遙救了上來。

我看了這部電影之後感到十分生氣和憎恨:生氣是因齊銘明明看到易遙被欺負卻在一旁眼睜睜地看着。我覺得他就是一個英俊帥氣吊炸天的吃瓜羣眾而已。我憎恨是因為唐小米自己被人欺負就算了,居然還要拉上易遙一起被欺負。

如果是我被欺負的話我會以牙還牙,直接一巴掌扇過去,甚至再用力地踢他一腳。我會在想:你下次再敢惹我的話,我把你打成“稀巴爛”。

但是如果他比我強大的話,我會如同閃電一般的速度衝到辦公室,對老師説:“他(她)欺負我。”

這個故事讓我感覺到我們的生活若是被人欺負之後得忍住。但別人一而再,再而三的話我們就得告訴自己的家人。同時也告訴了我們不能欺負別人,不然痛苦的是你,也就對應了“害人則害己”的道理。

第9篇

我們有温暖的家庭環境、良好的學校教育、一羣不管多麼社會還是很善良的同學,我們是多麼幸運啊。或許這部影片帶給我們的思考,不是校園霸凌本身,還有很多更深層次的東西。

校園暴力?校園霸凌?是的,道法課上和新聞播報上不少見。可是,有多少人像之前的我一樣,看完聽完覺得,哇這好可怕,可是這離我好遠啊,我永遠都不可能碰到這種事情,然後就匆匆讓自己的思緒轉到其他事情上去了?

?悲傷逆流成河》近期熱映,大眾點評評分高達9.1。片末,媽媽問我,如果你遇到了校園暴力,你會怎麼辦?我説,我不會遇到。是的,我們生活在大城市裏,上着好學校,我們絕大多數人永遠都不會遇到。但我們很有必要思考一下這裏面反映出來的問題。

讓我們把目光暫時從施暴者和受害人身上移開,看看他們周圍的那羣人。

易遙最後跳河前有一段長長的自白,是全片中最讓人淚目的地方。她説:“你們都是兇手,動沒動過手都一樣!”

看別人動手,看大家都排擠,自己也跟着——我自己什麼都沒有做,我不用負責,這不是我的錯。很多人這樣想。

他們,這些旁觀者,這些同流合污的人,這些沒有幫助受害者的人,需要負責嗎?

我們確實應該對熟視無睹的人充滿氣憤,但試問:假如你們班所有人合夥欺負一個同學,你會跟他親近、為他打抱不平嗎?路邊發生校園暴力事件,你會毫不猶豫第一時間報警嗎?當我們對這些問題的答案是不是“會”而遲疑時,我發現這是多麼可悲的一件事情。而我們應該做出一些改變。我不想過多地説社會冷漠人心險惡,我只想從法律和道德來看這件事情。

理論上客觀上講,只要法律沒有明文規定見到校園欺凌要上前解救或者報警是公民必須做到的義務,只要是沒有施暴的人就不需要負責。

但從感性上講,從道德層面上看,我們應該幫助受害者,我們有責任為他們維護權益。

“__案”,於歡因為自己的母親被侮辱而持刀傷人,法律上是判故意傷害罪的罪犯,道德上是保護母親的孝子;

“__案”中看到自己男友殺害閨蜜江歌的劉鑫沒有出手相救而是躲在屋內,她沒有觸犯法律,但她受到了強烈的輿論攻擊和道德譴責;江歌母親想聯繫劉鑫卻遭其抗拒,劉鑫還説出活該之類的話,江歌媽媽翻出劉鑫家庭住址等隱私發佈網上,法律層面屬於人身攻擊,但得到了網友一片支持;

法律和道德在某些情況下不可能兩全,但正義感是法律和道德共同維護的。

第10篇

看完這部電影,我第一次發現學校霸凌如此可怕。可是我感觸最深的卻不是這點,而是影片給人的另一個啟示:青春太短,再怎樣浪費也別辜負了自我。

電影的女主角易遙,是一個家裏貧窮,默默無聞的自卑女孩。她買不起新校服,沒有錢看病,與母親關係不好,連生了病都不敢告訴母親。

之後又因為轉學生唐小米,受到全班乃至全校嘲笑,孤立,排擠,被欺凌。她想反抗,卻又不敢。所以她將自我包裹在堅強的外殼裏,表面上波瀾不驚,其實心裏早已血流成河。

她害怕,她軟弱,她孤立無助,她就像一匹待宰的羔羊,想掙扎卻無能為力。要不是顧森西一步一步地帶她爬出泥潭,她早就倒下了。

學校欺凌固然可怕,但打敗自我的,永遠是自我。如果你連自我都放棄了,這個世界也沒必要給你期望。即使所有的厄運都發生在你身上,即使上天將所有光亮都從你的世界抽走,你也依然能夠笑着向前走。心中有光,世界便會明亮。

易遙的生活是黑暗,她覺得一切完美的事物都厭惡自我。在家,她是“賠錢貨”,在學校,她是“病原體”。久而久之,她也對這個世界悲觀起來。

而我反感的,正是易遙身上的悲觀,她厭惡世界,看不到絕望下的期望,她説出的每句話,都是對生活深深的絕望。也許是因為在黑暗中呆久了,忘記了光明的樣貌。外在因素使易遙不得不這樣,豎起身上的刺,對抗整個世界,可她卻忘記了,即使生活在陰溝裏,也有仰望星空的權利。

歸根結底,是易遙對自我的自卑,她太瞧不起自我,也瞧不起期望。她自卑自我的出生,自卑自我的性格。可她從未想過讓自我變得強大,她自以為看清了世界,卻不明白:自我都瞧不起自我,又憑什麼讓別人來高看你?生活是可能讓我們遍體鱗傷,可是到之後,那些受傷的地方,必須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既然這樣,為什麼不讓自我變強,用自信代替自卑呢?

其實每個人可能都自卑過,再成功的人,也跌進過低谷。

小時候,我也自卑過,為什麼有人能出口成章,滿腹詩書,而我什麼都不懂?可惜自卑不是我的強項,我將它化作動力,變成我成長的墊腳石。我開始很多閲讀,背誦古詩。幾年後,我也變成了那些我以往自卑過的人,我自信了。

青春太短,別把時間浪費在埋怨生活,厭惡世界上,多做些自我喜歡的事。讓長大後的自我,回頭望時,是心滿意足的樣貌。

第11篇

今天從手機上看了悲傷逆流成河的電影,雖然自己沒看過小説版的原著,但還是在最後把自己哭的很傷心。

在電影中,作為觀眾可能會從不同的角度看這部電影,但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可能還是在顧森西對待易遙的感情上。

顧森西的形象,可能每個學校都會有這麼一個人,陽光,愛説笑,不在乎別人説什麼做什麼,只做自己想要去做好的事,比如他在乎易遙的情感,幫她出主意,想讓她忘記那些不開心的事,雖然忘記的時間只是暫時的。另外,真的看得出他是真的想保護着,給易遙呵護。雖然時候事情總會讓你猝不及防,姐姐死了,所有的聲音都指向易遙,顧森西沉靜在失去姐姐的傷心中。我想那時候的他,可能有想過,他相信易遙不會做傷害她姐姐的事,但他那時候的他也是最糾結該怎麼辦的。就連最後聽到易遙要跳河的消息時,都猶豫了幾次。而最終還是戰勝了當時猶豫的心情跑去。當看到易遙站在河岸邊,我想,那時候的他是感受到了易遙當時的無助和易遙的認真。所以最後追着易遙,和最終把她帶上案邊這一幕,只是最後……。看到顧森西看向易遙落淚那一樣,是真的很觸動我,我不敢指出他那一刻到底是什麼心情致使他心痛落淚,但我知道,他肯定有想把易遙呵護起來,不想讓她受傷害,給她認為好的一切,讓她開心。

其實在電影中的男主角齊銘,我覺得他其實也傷害着易遙,可能在我的感受和認知中,日久是會生情的,可能在他和易遙相處的過程中,真的會有那麼一瞬間,他看待易遙是像顧森湘一樣的情感,只是那種感覺很小有很少,所以他認為對待易遙最多的感受,可能就是熟悉的人,所以在顧森湘出現之後,看到顧森湘才會心動。

不管怎麼樣,我想有的人觀看這部電影跟我一樣的感受,也有從不同角度來觀看的觀眾是不一樣的情感。很正常,哈哈。

最後説一下,其實國中就知道這部小説,只是當時看到第一頁就放棄了,現在又這麼晚來看這部電影。但這些都不重要,還是觸動了我。

第12篇

在《悲傷逆流成河》這部影片中,易遙是一個被校園暴力包圍的女生。僅僅因為婦科疾病這樣再正常不過的小事,便成為眾矢之的,眾人眼裏的異類個體。流言飛語、侮辱謾罵、恐嚇威脅,將易遙本該美好的青春一步步地侵蝕吞噬。還好,她的青春還有一個顧森西,讓她黑暗的生活有了些許陽光和暖意。

“我是金牛座,金牛座的守護星是金星,從金星上看太陽就是從西邊出來的”,正如顧西森所説的,他教會了易遙反抗,給了易遙重新出發的勇氣。“反擊吧,少女”!陽光散射進來,易遙重新追夢。

易遙是不幸的。陰暗無光的家庭環境、飽受謾罵的成長過程以及無助惶恐的校園生活。但她又是遭受校園暴力羣體中較為幸運的一部分人――她擁有顧森西的温暖,媽媽無言的愛以及那顆勇敢向光的心。

正如電影裏易遙對齊銘説的那樣。“你生活在光亮裏,就認為整個世界都是光亮的”,沒有經歷過校園霸凌的人或許根本無法想象施暴者的殘忍可怕以及旁觀者的冷漠助推給受害者帶來的身心凌虐。

放眼現實,發生在某職業學院的校園欺凌事件,女學生朱某夥同另外四名女生在學校女生宿舍樓內,採取惡劣手段,無故毆打、辱罵兩名女學生,期間還脱了一名被欺凌女同學的衣服予以羞辱,並用手機拍攝了視頻,在自己的微信羣內進行了傳播。經鑑定兩名被害人均構成輕微傷,其中一名被害人精神抑鬱,導致其無法正常生活、學習。

那些被曝光的校園欺凌事件令人觸目驚心,不知道在這個世界那些不知名的角角落落裏,還有多少被這樣的陰霾籠罩着的心靈兒!

在你不知情甚至認為校園霸凌只是個特別案例的時候,或許正有人躲在被窩裏偷偷的哭泣,很多遭受欺辱的人不願提及,那是對黑色記憶的恐懼、怯縮,是隻想盡快忘掉這段過去,不願回憶的苦痛。

成長過程中受到的傷害該如何應對是一生的功課,很多人或許終其一生都不能走出陰影,甚至人生軌跡就因此改變。

看完這部電影,我想,留給我們更多的應該是關於人際交往的思考和對冷漠助推者的無情拷問。

第13篇

中秋節假期看了郭敬明小説改編的電影《悲傷逆流成河》,以往小四改編的電影真的不敢恭維,可這一次的改編讓人眼前一亮,可能這跟選取的主題有關吧:校園霸凌。每個人都有可能是校園霸凌的受害者,施暴者,旁觀者。

來看這部影片之前,相信許多人都看過原著。《悲傷逆流成河》,是一個如今聽起來也許會略顯矯情的名字。我們不得不承認讀過郭敬明的書,但還非要在後面加個定語青春期。它被列為青春期讀物,似乎長大後的我們羞於提及這段記憶,甚至開始鄙視我們曾經的閲讀口味。8090後的文壇總會提及韓寒郭敬明,這似乎是個繞不過去的坎。張悦然,落落,笛安以及一波新概念作家,我們曾讀過,有過觸動,也許喜歡也許討厭,這些書籍和文字就成了我們青春的一部分。

不可否認,當我們開始讀王小波,餘華,馬爾克斯,加繆,卡夫卡,卡爾維諾,黑塞的時候,回頭想起過去,質疑自己我過去都看了些什麼?但你可曾想過,在那個年齡段,未經世事的我們也許不一定有能力理解這些思想。我們每個人都是慢慢長大,自然會有這種時期:拿起一本書便囫圇吞棗的讀下去。讀書的口味自然可以很雜。有主菜,有配菜,有水果零食。甚至還讀過網文,都算的上垃圾食品。人是有慾望的,貪婪的,吃薯片的時候感到瞬間快樂。自然,我們不會把薯片當飯吃的。大米才是主要食糧。

那些所謂的青春作家,也在恰當的時候奉獻了這些作品。他也許會寫出更好更深刻的作品,也許再也不會寫。所以千萬不要羞恥自己曾看過它,甚至還曾喜歡過它,只因那些年它觸動了內心柔軟的那部分。

有關校園霸凌:扯了一堆青春小説,終於來到了由此改編的電影。其實這個主題在小説裏表現的並沒有那麼明顯。記憶中隱約結局是女主跳樓了,因為所有人的不信任。另外還死了一堆人。但是死亡,並沒有使這部小説令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死亡,必須是符合邏輯的,不是莫名其妙的。而電影更嚴肅細膩地探討了這個問題:校園霸凌。

流言蜚語殺死人。我們一直都知道。可這件事發生在校園,這個一直被我們視為純真的環境,那段本該是人生最美好的歲月。我們都或多或少經歷或旁觀過不同程度的校園霸凌事件,大部分人並沒有對後來的人生帶來實質性傷害。但影片的最後現身的一個個真實的人物,他們訴説了校園霸凌給自己帶來的傷害。

在那些我們看不到的角落,每個人也許都在默默承受着看不見的傷。甚至,不説,我們都沒有意識到,這些都是校園霸凌。我們需要這麼一部電影,解決的不只是教我們青春期怎樣戀愛,而是怎樣做一個更勇敢的自己,解決我們的困惑,甚至害怕和恐懼。

電影開頭是温暖的,男主齊銘柔軟細膩的問候與呵護,那一小瓶為女主而留的牛奶,都是一片純淨。小青春,小甜美,小曖昧。但很快,這部電影卻開始了它完全不同的走向。看到半小時的時候,我已經被情緒壓抑的難過,陷入女主都困境泥沼裏,確實有想向上卻怎樣也爬也爬不出來的無力感。

她受到全校的孤立,欺凌,謠言四起,説她是不乾淨的傳染病原體。女主易遙在大熒幕臉龐有點像小周迅。特別是那流眼淚的感覺,豆大的淚珠往下掉,卻不知如何是好。她在隱忍,告訴自己要堅強。可堅強有何用?

看完電影不由得感到男主齊銘很渣。他同易遙從小便是鄰居,那種好卻是會被人誤解為愛情。可當被易遙問及另一個女孩的感情的時候,他卻説這是不一樣的。如果你只是如同妹妹一般對待一個女孩,那麼千萬別讓她誤會。你那摸頭殺,那每天的陪伴,甚至為了她去偷父親的錢。做了這麼多,到頭來卻説你不愛她,真是可笑。

比起齊銘,男二顧森西是光,他承包了整部電影的笑點。他對易遙的鼓勵和那些可愛的小男生動作引起了電影院人的笑聲。痛苦中的甜,是易遙的希望。她説,你的西,如果是希望的希該多好。我們都會愛上這種陽光般感覺的男二吧,因為快樂讓人無法拒絕。故事的結尾是給了希望的,不劇透。

不得不説,《如何》《再見青春》《給媽媽》這幾首配樂,都是很動人的。特別是《給媽媽》響起的時候,女主對母親那一刻的感情,讓人動容。我們在陷入困境的時候,有時候會不敢向家長求助。那是長輩的權威,我們不曉得他們會不會支持我們,還是更加不堪的大罵。女主的母親牽起她的手昂首挺胸走過小巷子的時候,我們明白親情是永遠抹不掉的。

好久不看青春片,看完寫了這麼長的感悟,只因它是有些不同的。終於可以換一種風格和角度看待國產青春片,它不再只看到青春之光,而是放大那些陰影底下的傷,讓我們看到了更加真實的世界。

第14篇

説起悲劇,大家會想到什麼?是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還是老舍筆下的祥子?亦或是感天動地的《竇娥冤》?最近有一部新上映的電影,叫做《悲傷逆流成河》,觀看之後感觸頗深,因為這樣的悲劇,或許就出現在我們身邊。

?悲傷逆流成河》是由郭敬明同名小説改編而來,主要講述校園霸凌、少年少女之間互生情愫的故事。易遙是一個普通的高中生,外表清秀,性格倔強。但因母親的疏忽她意外患上性病,並被轉校生唐小米揭露,從此校園轟動,平日裏和善的同學皆露出醜惡的嘴臉,人人披着正義的外衣,譴責易遙的“不貞”行為,有人出盡壞主意,生怕“不解氣”,有人想制止,又害怕成為眾矢之的,選擇冷眼旁觀,有人大笑,權當看熱鬧。可就是沒有人幫她。欺凌,謾罵,捉弄,嘲笑,侮辱,這些行為像噩夢一般糾纏着易遙。易遙的生活充滿黑暗,母親時常動輒打罵、沒錢治療疾病、受盡欺凌卻無從反抗、連最信任的齊銘也不肯相信自己。她對生活充滿了絕望。這時,易遙的生活中出現了一個叫顧森西的男孩,他為易遙帶來曙光,卻沒想到,這也是另一個悲劇的開端。

顧森西是個陽光而痞氣的男孩,他教會易遙反抗欺凌,教會她笑面困苦。奈何命運總喜歡捉弄人,易遙無意間轉發的一條短信,卻導致了顧森西姐姐的死亡,那個美好、温柔的女孩本應幸福地和心愛的男孩在一起,而不是從陰暗、恐怖的樓頂上墜下。

顧森湘的死再次將易遙推入深淵,“殺人兇手”“因嫉成恨”的罵名充滿了她的生活,顧森西失去了姐姐,而“兇手”卻是自己喜歡的女孩。再也沒人站在易遙身邊了,每個人都在傷害她,沒人信任她,人們只能看到眼前所謂的真相,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美其名曰地伸張正義,卻從沒搞清楚到底何為正義。

唯有一死可證清白。易遙再也受不了無窮無盡的謾罵指責誣陷,激憤又絕望的她來到海邊,悲風慼慼,她想用自己的生命來向世人發出吶喊。岸上的施暴者和冷漠者着急卻又不解,他們仍認為自己的行為沒那麼誇張,不過玩笑而已,她不會真的要去死吧?縱身一躍,易遙墜入冰冷的深海。或許這樣,一切都可以結束了吧。。。。。。

近幾年,校園霸凌事件愈發頻繁地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而在《悲傷逆流成河》的彩蛋中也有幾位曾遭受過校園暴力事件的當事人講述了自己當年的悲劇,他們都表示,校園霸凌會影響自己的一生。不能原諒,無法原諒。當一個未經世事的少年遭到所有人冷眼相對,看到所有人對自己的惡意,聽到從自己朝夕相對的同學嘴裏罵出最惡毒的詞和毫不留情的嘲笑,感受到被傷害的切膚之痛,這種痛苦和折磨像刀刻一般留下血淋淋的傷痕。本應是傳道受業解惑的校園,變成無間地獄。午夜夢迴時,或許被傷痛驚醒,渾身冷汗,心驚膽戰;人到古稀,追憶自己的青春,卻是無窮無盡的悲哀。不該是這樣的。每個人都有幸福的權利,每個人都是被捧在心尖的存在,誰都沒有資格去踐踏別人的靈魂。易遙在河堤上的怒吼實在是太震撼了,她給所有施暴者狠狠一擊,讓那些愚蠢又惡毒的人知道自己的行為有多可怕,多殘忍,讓他們對自己的行為感到悔恨,感到無措。相對於施暴者,還有一種冷漠者,他們只會冷眼旁觀,可能心裏想要制止,可是從不會行動,畢竟跟自己沒什麼關係,也不用承擔什麼後果。可是,冷漠者和施暴者同樣殘忍,不制止,只會讓施暴者愈發肆無忌憚,他們會覺得自己這樣是對的,畢竟多數人的做法往往是“對的”。冷漠者,也等同施暴者。同樣的殘酷,同樣的惡毒。

第15篇

昨天剛剛做了一份自己的《日常生活計劃》,因為自己很想改變,改變討厭的自己,改變生活的現狀,改變現在自己的一切。

看了《悲傷逆流成河》之後,真的挺多感想的,主角易遙只是現實生活中許多人成長的一個縮影,我也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每個人成長的環境裏,都閃着不一樣的光,有的人頭頂着太陽,一路成長透着陽光和熱度,目光所及,是這個世界所有的美好,對於未來塗抹在畫板上的都是多彩的芬芳和太陽般的光芒。而有些人,即便已經很努力了,想要活成最普通的人,也成了奢侈的夢幻。家庭環境就是一把刀,肆意在身體上劃破皮肉,滲出的血水無關痛癢,而侵入骨髓的寒毒則烙印在了心靈最深處,融入進性格,人格,人生觀,價值觀的基石,塑造成型,很難改變!

我的成長環境沒有電影主人公的那麼灰色,很普通的一家四口之家,只是這個家庭缺少歡笑和言語,日復一日面對的是嚴肅臉和無言的關愛。不缺少關愛,卻少了表達愛的語言和愛的微笑。很多時候挺羨慕別人的,那種其樂融融,無拘無束打成一片的和諧,自己永遠體會不到,也做不到,因為成長環境已經影響到了性格,將自己的言行束縛的嚴嚴實實,很難心隨所動。

小時候自己很瘦弱,經常病體纏身,在別人眼裏總是病懨懨的,眼神透着憐憫,從小不愛動,不調皮淘氣,做着一個安安靜靜的小男孩的角色,給人一個孤僻,自卑,沉默,但也乖巧懂事的形象。

現在的我已經三十多歲了,依然單身,很多環境形成的東西已經融入血液,很難去除,即使你真的不喜歡不想要也揮之不去,內向,自卑,安靜不善言語,這些伴隨自己長大的標籤依然在那裏,撕不掉也塗抹不去。

不管怎麼樣,我依然渴望改變,會不斷的嘗試,不斷的去努力,為了不把這些標籤留給今後的家庭和下一代,自己必須作出改變。

第16篇

看了電影《悲傷逆流成河》,把我哭的稀里嘩啦的。尤其在電影中易遙跳河的高潮,我哭的全身顫抖,把旁邊的室友嚇壞了,不明白怎樣辦才好。室友以為我也經歷過類似的事情,其實只是我自我每次看電影代入感太強了,總是感同身受,想來算是個好觀眾吧!

影片講的是女孩易遙出生在一個缺愛的單親家庭,母親工作是按摩,常接待一些骯髒的男人,衚衕裏的人所以瞧不起這對母女,而母親也總是對易遙惡語相向。之後因為身體不乾淨的男人用了易遙的毛巾,易遙間接染上了性病。學校裏的流言蜚語鋪天蓋地而來,被易遙看見自我被霸凌的另一個女孩也領着一幫同學處處欺侮她。甚至為了不讓易遙説出自我被霸凌的事情,女孩還派人去教訓她,但結果卻陰差陽錯害死學校善良又優秀的校花。這一殺人兇手的罪名又扣了在易遙身上,種.種的謾罵侮辱迫使易遙站在了河邊想自殺。可這卻引來一羣看客的同學,一羣惡意猜疑和挑逗最終讓易遙説出了對這羣看客的控訴,並最終跳入了悲涼無情的河水裏。

電影裏易遙雖然因家庭不體面,但內心堅強。一開始應對身邊人的蔑視和欺侮時,她很害怕,一向忍讓逃避。可是在學渣顧森西的鼓勵和幫忙下,她開始反抗,堅定地還擊那些欺侮她的同學。那時我感覺太帥了。在那裏我看見什麼才是真正的感情。校草雖然也喜歡易遙,處處愛護她,但他站在光明中,永遠也體會不到易遙的痛苦,也沒有辦法幫易遙找到出路。顧森西雖是個學渣,但他明白易遙唯一的自救方法就是反擊,還幫忙易遙堅強地站起來。他在易遙難過的時候陪在她身邊,在易遙被欺負的時候幫忙她漂亮回擊。而校草卻認為這些反擊不可理喻,還站在自我的角度想讓易遙做“不喝髒水的燕子”,這也註定他不會是易遙堅強的後盾。真正愛護你的人會懂你的苦,會教你堅強反擊,會在你反擊時和你站在一齊,會在你絕望的時候依然相信你,在你放棄的時候義無反顧去救你,顧森西就是這樣的人。而校草光芒太耀眼了,這隻會刺痛脆弱的易遙。

這樣的杯具也與家庭有很大關係。易遙從小不被親生母親待見,被罵賠錢貨,她心裏渴望被愛卻不敢理解別人的關愛。校草和學渣接近她的時候,她一向説跟自我沾邊的人都會倒黴,不想讓他們靠近自我,可校草送她的花她卻一向悉心照料。當被查出患病時,她不敢告訴母親,而最終母親意識到是自我害了女兒時,她拉起易遙去醫院看病的那一刻,易遙的臉上最終露出了温暖的微笑。那時,我的眼淚瞬間溢了出來,這一刻易遙得盼了多久啊,但卻要付出這麼多代價。

這部電影裏有太多杯具:易遙被迫跳河,校花無辜的死,欺侮易遙的女孩的扭曲……青春時代,或許我們的悲傷痛苦並不會像電影這般集中強烈,但卻在一天天蠶食我們的心,咬出一個個窟窿,滲進悲傷的河水,以致有一天淹沒了我們。影片最終也説:“不要拒絕悲傷,只管去難過,去憤怒好了,忍不住眼淚,那就盡情的哭吧。而悲傷就像條大河。或許會吞沒你,但也能帶你去夢想的地方。”經歷了那些悲傷我們才會學會堅強,才看見生命中珍貴的東西,也更清晰地看見這世界,期望我們每個人經歷了悲傷之後還對世界懷抱熱忱,擁抱世界,因為世界在殘酷的外表下還會有一片温暖會接住你,像顧森西和易遙媽媽一樣。

第17篇

看完《悲傷逆流成河》整個電影,印象深刻的有幾個片段。

一個是女主角最終在河堤中間的對白,尤其是那句:殺死顧森湘的兇手是誰,我不明白,可是殺死我的兇手,是你們(大概的意思是這樣的吧,具體的已經記不清了,原諒我已經這把年紀了,記憶力不行了)。在我們生活中,其實很多這樣的人存在,不明其之所以然,只是因為大家都這樣説,如果自我不這樣,就會怎樣怎樣樣,於是有意或者無意的做着看起來無傷大雅實則讓受體方耿耿於懷無法忘卻的痛苦。

看到這一段的時候,一些以為早已忘卻的畫面,一樁樁一件件彷彿又重此刻眼前。我以為不去想,經過時間的消磨,就會被淡忘被抹去。事實上經過時間的洗禮,那些不願想的事情並未真正的消逝,而是在發酵,在等待一個適宜的時機,被點燃後便一發不可收拾。此時想起魯迅先生説過的一句話:真正的勇士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是的,我們要去直面那些悲傷或者自我的弱點。

其實我是很恐高的,坐個高點的電梯都會覺得頭暈,不敢靠邊站,坐個觀光電梯也要閉着眼睛,戰戰兢兢。之後的有一年,覺得這樣下去不是個辦法,我應當要去努力克服它。於是我定在了自我的一年計劃裏面,開始有意的訓練自我,此刻起碼坐電梯不怕了,能夠享受做觀光電梯外的風光。因為活着已經很不容易了,所以儘量給人以温暖。

另外一個印象深刻的畫面,是易遙的媽媽去了學校之後,明白易遙的病,帶易遙去看病的那一段。我想只是每個人的表達方式不一樣,存在即合理。此刻的這個世界,人們最求的不僅僅是生存,而是生活。慾望越多,所要付出或者承受的就越多,隨之而來的就是人也會越浮躁。長大後的我們都想回到小時候的單純歡樂,可是我們都回不去了。畢竟我們不是孫悟空,從石頭縫裏蹦出來的。我們慢慢長大,父母在慢慢變老,慢慢的父母的擔子逐漸的落在了我們自我的肩頭上。父母在,不遠遊。細細想來,是很有道理的。

還有一個印象深刻的畫面是在食堂,易遙走過去,其實並沒有碰到那個男同學,他自我不細心碰到了別人弄髒了衣服,卻要怪罪到易遙的頭上。顧森西是教易遙反擊,齊銘是不問青紅皂白責怪易遙。我想這大概是一個信任與意志堅定的問題吧!

還有一個印象深刻的畫面是岸堤邊,齊銘問易遙怎樣得病的時候,易遙情緒的爆發。兩個人生活狀態一幕幕的比較。確實我們提倡的是人人平等,可是人與人之間,終究還是存在差別的。真的已經困到不行了,想起國小何教師教的一句,寫作文最重要的要寫出真情實感。也許這也早就已經融入骨髓了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