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觀後感4篇 摔跤吧!爸爸:堅持自己的夢想,擁抱父愛與成長

來源:巧巧簡歷站 6.03K

《摔跤吧!爸爸》是一部由阿米爾·汗、薩卡·姆塔爾、法緹瑪·薩那·紗卡和桑亞·瑪榮主演的印度電影,於2016年上映。該片講述了一個父親為了讓女兒實現夢想不惜一切代價的感人故事。影片積極向上的主題感動了全球觀眾,成為影史上最高票房的非英語電影之一。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4篇 摔跤吧!爸爸:堅持自己的夢想,擁抱父愛與成長

第1篇

最近,最火的電影無疑是《摔跤吧!爸爸》,這是一部推薦給所有家長和孩子看的電影。

這部影片記錄着一個父親下狠心苦心栽培兩個女兒成為優秀的摔跤手,同時向世人展示着男女平等之期望。

在電影院看完《摔跤吧!爸爸》,出來的時候,聽到前面一家三口中爸爸對媽媽在説:“你看,我就説了吧,就是要嚴厲要求孩子,這樣才能培養出一個有出息的孩子。電影中的兩個女兒要是沒有嚴厲要求,她們怎麼可能獲得世界冠軍。你平常就是太慣着孩子了,你再繼續這個樣子,孩子遲早會被你毀掉。”

在中國這個盛產虎媽狼爸的國度,希望一些家長,不要因為《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的大熱,而產生更多的虎媽狼爸。

説實話,雖然很多朋友看《摔跤吧!爸爸》看到了勵志,我卻看到了更多的心酸和無奈。如果還有更多中國父母僅僅把劇中父親嚴厲要求女兒的那一套用在自己孩子身上,我更會覺得無奈了。

電影《摔跤吧!爸爸》中的兩個女兒吉塔和巴比塔真的是因為父親的嚴厲要求而獲得父親期待的成功嗎?

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摔跤吧!爸爸》中,女兒為何能獲得父親期待的成功?

劇中的兩個女兒有強烈學習摔跤的心理動機和學習興趣。

最初劇中的爸爸逼迫兩個女兒學習摔跤,進行高強度的運動訓練,女兒雖然出於害怕嚴厲爸爸的心理,剛開始能夠按照爸爸的要求來做,但是之後是反抗的,反抗被鎮壓無效後開始消極怠工。

因為這只是爸爸的一個未完成夢想,希望通過女兒來實現。而正是因為這個夢想是爸爸的,不是女兒的,所以兩個女兒根本沒有強烈的心理動機來做這件事情。

你可以逼迫奴隸聽話做苦工,但是你無法逼迫奴隸愛上他的工作。

所以,女兒根本不可能愛上摔跤,當你都不熱愛一個項目的時候,你怎麼可能長時間投入地去堅持下來,堅持不下來也就更談不上取得成就了。

轉機在兩個女兒去參加朋友婚禮後發生了。兩個女兒聽到比自己年長不了幾歲的新娘對她們説:“我們的`現實就是這樣:以女兒身降生的一刻起,就註定與鍋碗瓢盆為伍,終日操持家務。待到14歲,便要嫁為人婦。為了擺脱家庭的負擔,要嫁給一個從未謀面的男人,相夫教子,這是我一生所有的使命。至少,你們的父親把你們當作自己的孩子。他為你們遮風擋雨,他為你們忍辱負重,他就是為了讓你們有自己的將來,有自己的人生,他又有什麼錯呢?”

兩個女兒與其説是被激勵了,我更覺得其實是被嚇着了:一想到自己14歲就要嫁人,今後一輩子只能與鍋碗瓢盆為伍。與這樣的人生相比,實現爸爸的夢想,成為摔跤運動員的人生真是要好上百倍。

在那個當下,成為摔跤運動員已經是這兩個女孩子唯一的最好的道路。這是第一條分水嶺。兩個被嚇着的女兒立馬有了強烈的學習摔跤的心!理!動!機!

一改之前消極怠工的學習態度,開始出乎爸爸意料之外地主動認真訓練。之後,隨着兩個女孩能力的提高,爸爸開始帶着女兒去參加比賽。

雖然輸了,但是參加了第一次比賽,體會了競技體育項目帶給人的激動、興奮、愉悦和滿足之後的吉塔,開始主動對爸爸説:爸爸,我還想參加比賽。

這是第二條分水嶺。從這個時候開始,意味着之前僅僅只有學習動機的吉塔不僅有了學習動機,她愛上了摔跤運動,開始有了強烈的學!習!興!趣!

父親同時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激勵師,不斷給予女兒正向的積極激勵。比如在決賽前夜對忐忑的吉塔説:“如果你明天贏了,並非自己獨享勝利,有幾百萬個像她們一樣的女孩跟你一起得勝,所有被認為不如男孩的女孩們、那些被迫做繁瑣家務的女孩們、那些被嫁出去生兒育女的女孩們,明天你不僅跟澳洲選手比賽,還是跟這些輕視女子的人比賽!”

學習能力方面,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發揮自己的優勢。一個人如果能在自己有天賦有優勢的方面進行深入學習,相對於沒有優勢的人而言,往往更能夠事半功倍。

劇中的兩個女兒明顯有着在身體運動方面的優勢,尤其有着在摔跤方面的身體天賦和優勢。這個肯定得益於父親的基因遺傳。

她們的父親原本就是摔跤運動員,曾經獲得國家級別的比賽冠軍。而且也正是因為父親曾經是專業運動員,他能敏鋭發現女兒在這個方面的天賦和優勢。

當劇中的爸爸在收到鄰居投訴兩個女兒把他們家兒子打得灰頭土臉時,一下就如同發現寶藏般意識到兩個女兒具有摔跤方面的天賦。

這個發現讓他走上了培養兩個女兒成為專業摔跤運動員之路。而作為陪練的侄子,劇中的父親最初就發現了其沒有這方面的天賦,所以對他的定位僅僅是陪練。

而我們周圍太多父母,在自己的孩子壓根就不具備某些方面的學習天賦和優勢時,美其名曰嚴格要求孩子,實則是逼迫孩子去學習自己不喜歡和不擅長的事情。

明明孩子是在數理邏輯和言語智能這兩方面不具備優勢,硬要逼迫他努力在我們基本上只考驗這兩項智能的中國應試教育中脱穎而出。

明明孩子不具備鋼琴演奏方面的天賦和優勢,還是要逼迫他努力堅持考過鋼琴十級。

就如同逼迫兔子去游泳,鴨子去跑步。為何不能是兔子就去跑步,是鴨子就去游泳呢?

而電影中的兩個女兒正是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天賦和優勢。

在這樣的高起點下,在父親有效的訓練下,她們的摔跤運動員之路可謂一路通暢。

各類學習都是有方法的,掌握了正確的、合適的方法,往往能讓我們的學習更有效率,提升更快。

劇中的父親因為是專業摔跤運動員,而且還是全國冠軍,所以在培養兩個女兒成為摔跤運動員的過程中,一直給予了女兒非常有效的針對性學習方法指導。

也正是基於父親有效的學習方法指導,兩個女兒成功實現了從農村土妞到專業運動員的逆襲。

之後進入國家體育學院學習的女兒吉塔,因為沒有得到教練有效的學習和訓練方式指導,導致在後續的一系列比賽中連連失敗。

而在接受了父親更加針對性有效的訓練方法和比賽方法指導後,吉塔又開始了連連勝利之路,這也説明了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是孩子學習中必不可缺的一個要素。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清晰看到劇中兩個女兒吉塔和巴比塔在獲得摔跤運動方面的成功的過程中,劇中的父親確實非常好地發揮了伯樂,激勵師,教練的作用,成為了兩個女兒摔跤運動成功路上必不可缺的人。

所以,吉塔和巴比塔的成功,絕不是因為父親的嚴厲要求。而是上述綜合因素共同作用導致的結果。

最好,希望這篇觀後感能對你有所啟發,讓你更多看到孩子教育的全貌,同時也希望更多的孩子在家庭教育的幫助下能夠真正成為愛學習、能學習、會學習之人。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4篇 摔跤吧!爸爸:堅持自己的夢想,擁抱父愛與成長 第2張

第2篇

半年前,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在中國熱映,近日看了這部電影,關於此片中父愛、女權、國家榮譽的討論已經足夠充分,在此不再贅言,我倒是想借本片來討論一個幾乎每個人都會面臨的人生課題——:即取得階段性成功後如何保持進取動力。

動力是克服困難和障礙的必要條件,擁有強大的動力可以克服許多貌似強大的苦難和障礙,遇山開路,逢水架橋,而失去動力則再小的障礙也足以困人於原地。動力存,則無懼困難大,障礙多;動力失,則自停前進步伐,微小障礙足以止其步。

吉塔從童年時代練習體能到與莫西進行第一場摔跤賽惜敗,再到屢戰屢勝名震鄉里達到邦級運動員的水平,直至擊敗國內對手拿下國獎金牌。其奮鬥歷程始終未曾言敗,未挫其志。這一階段的屢屢勝利,背後有強大的動力支撐,或許是其父所言為國爭光的夢想,而更深刻的,或許是其在小新娘婚禮中,所接受的現實教育所致,本質上是對人生自由選擇權的爭取。基於嚴酷的生活環境,這種動力在其取得國獎金牌前,成為國家運動員之前,始終是強大且持久的。

取得國獎金牌,進入國家體育學院後,生活環境改善,誘惑逐漸增多。與此同時,其生活亦發生一系列改變,在隊友的鼓勵下,留起了長髮,此為人之本性。實際上,單從對摔跤運動本身來説,留長髮,抹指甲,都並不妨礙摔跤水平的提高,但它是態度變化的一種標誌。

後來因教練與父親的教導方法有異發生的衝突只是表象,其後來屢屢失敗的根源,還在於動力的暫時失去和壓制。這從其輸掉了一次國際大賽而並未表現出極大的沮喪可以看出,也從其後來其父發現其比賽中略有領先即保守防禦而最終屢被擊敗的事實中也可體現出,根本原因在於其父要求的取得世界冠軍,為國奪取金牌的夢想並未真正內化為其自身真正的原動力。吉塔取得全國冠軍後,已經獲得了人生的自主選擇權,原先的人生目標已經達到,而對於其父來説,只算階段性成功,真正要拿的是世界冠軍,因為其目標遠大,所以動力更強勁,更持久。而吉塔一度壓制和暫時迷失了這個目標,使得動力不足,而此動力甦醒之後,註定會重獲強大能量,後來教練無意中暗示有些人註定與世界金牌無緣,觸動了其內心原本潛在的奪取世界冠軍的源動力。為此,之後拒絕減重避難求易,拒絕保守防禦而改主動進攻,不再求穩求不敗,而是求進攻求勝利。不為不丟人而戰,而為奪冠軍而戰。戰鬥方法的改變是次要的,真正的戰士自然會知道如何結合實際採取何種應對措施,頂尖高手決戰到最後,真正比的就是誰的進取意志更頑強。最後一戰其父並未現場指揮,這也是作者刻意安排的,其目的就是為了告訴觀眾,吉塔實師其父之神而非僅師其法,而其神就是其動力源泉。

毋庸諱言,電影畢竟是藝術創作,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電影原型的現實情況並非如電影描述般等同,但我在這裏也並非侷限於描述影中的此單一特事,而是一種學習生活中的普遍情形,或者大而化之,是世間的一種普遍形勢。保守穩定,本是不能真正長久的,因為它違背世界本身是運動的'基本原理。不進則退,不攻而難守。欲發展除弊,只有進取進攻,守成,從長遠來看,是不能持久有效的,不過是擊鼓傳花。無論一個人,一個團體,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當停止進取的那一刻開始,也就意味着到達了走向了衰敗的轉折點。遍觀古史歷朝歷代,凡是稱為守成的時代,均是矛盾生長,消極因素漸漸滋長逐漸壓倒社會活力的時代。僅以宋朝為例,宋朝為避免王朝短命,特地制定了一整套“防弊之政”,‘事為之防,曲為之制’,把可能會出現的各種當時人能想到的可能導致王朝滅亡的問題網羅其中,專門針對這些問題設計了一整套極為嚴密的制度來“防弊”,結果效果顯著,宋朝基本防住了前朝滅亡的所有禍患,無論強藩、武將、外戚、宦官、權臣(僅限北宋)等亡國之因素,均被成功防制,但也產生了前朝各代基本不出現的一大批“新弊”——三宂、兩積,兩度被異族滅亡。其根源在於其不求發揚進取精神,使各機構機能優化發揮作用,而是從消極面“防弊”,只求不出大錯,而不求出大功。不求進取,只求無弊,最終防不勝防。宋主以奪取半壁江山的階段性成功為滿足,兩次北伐失敗就不再謀求進取,不進則必退,最終焉能不亡。

取得階段性成功而失去動力導致從此不再有成就的事例數不勝數,即以中國當前最普遍一事來講,主流的教育模式仍是對中學生灌輸考上大學後就可以輕鬆的思想,這一錯誤思想雖因大學生就業難的現實問題有所收斂,但仍為禍不淺。許多人當真信了這一點,以致於大學墮落現象屢見不鮮,渾渾噩噩混了四年,把最寶貴的學習成長的四年時間揮霍浪費,以致於學無所成,甚至畢業之際思想學識水平反不如大學聯考時代,最終的損失,甚至影響一生。此誤之因,蓋由進取動力喪失之故。如果十幾年來的學習進取動力,就是為了考個好大學,那麼,考上大學後,此動力必然消退,若無新的強大動力產生,則必然進取意志消退,不再有所成績。若只以尋個好工作為奮鬥目標,即便大學裏能認真學習,當找到工作後,動力也就消退了,則必然難以在工作中取得大的成就。

真正有大志,具有宏偉而切實之目標者,則必不如此。階段性成功對於有大志來説,不過是萬里長征第一步,而對於無志者來説,或許階段性成功就算是達到了人生目標了,從此或許就走上了“守成”之路,專以保守為務,而最終必因違背運動之理,不進則退,防不勝防,守不勝守,難以再創輝煌。

總而言之,要保持在取得階段性成功後,仍保持強大動力,就需要確立一個高遠可行、可為之奮鬥一生的目標,這種目標可以在人生探索中逐步確立,逐步清晰,只有宏偉切實可行的目標,方能帶來強大持久的動力,保持昂揚前進的進取步伐。惟其宏偉高遠,方可提供強大動力,惟其切實可行,方能提供真實動力,惟有強大持久的動力,方能使人永葆進取意志,克服障礙困難,不斷前進。欲不斷進取,必有強大持久動力,欲有強大持久動力,必有高遠切實志向。志之所趨,無遠勿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無堅不入,鋭兵精甲,不能御也。

第3篇

阿米爾·汗(aamir han),1965年3月14日(今年52歲了)出生於印度孟買,印度寶萊塢演員、導演、製片人(國寶級)。

知道這個名字是從《三傻大鬧寶萊塢》(20xx年)開始,我才知道除了好萊塢,還有一個演着演着忽然就載歌載舞的寶萊塢電影,然後把他參與過的電影搜來看,看了《地球上的星星》(20xx年),《未知死亡》(20xx年);還有近幾年的《幻影車神》(20xx年),《我的個神啊》(20xx年)。每每看完之後都被阿米爾汗大叔的演技深深折服,也被電影裏面呈現出來的思想所震撼(歸功於各類影評)。

這些電影想來大家都看過,我也不再重複了,只説兩個:《未知死亡》前半個小時我沒明白演什麼,直到出現回憶我才恍然大悟,天啊,這就是霸道總裁愛上我啊,浪漫甜蜜、幽默有趣,直到女主被人販子殺害;《幻影車神》中他飾演了一對雙胞胎兄弟,在最後和警察的對決中,他從弟弟的角色轉換到哥哥,那一刻的演技真的太神了,看的人直呼過癮。

而演技如此出眾的他,本身是名網球運動員,所以電影裏面的身材也真是逆天;並在自己從事演藝事業之後,每部片子都沒有白拍,都在某一方面鞭撻着印度的某些現象。

好了,下面説説今天的主題,《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在説正文之前永遠有這麼多閒話要擺的臭習慣我要改。)

本週末我把時間都給了阿米爾汗大叔,我連刷了兩遍《摔跤吧,爸爸!》,一遍國語,一遍原聲。第一遍的時候後半場眼睛幾乎沒幹過,第二遍的時候還是會感動到流淚。説實話,我還想再去刷一遍。

在我看來,這是一部集運動、拼搏、成長及父愛於一身的電影,任何一個點都夠你哭的。當然,電影含義還不止這些,例如印度女性的地位、重男輕女等這些更深層的意義請各位參照豆瓣上的影評,會更深刻。

故事從29歲的馬哈維亞·辛格·珀尕【gǎ】與一位邦級摔跤運動員的一場摔跤決鬥中開始,在辛格侄兒的敍述下,開始了整個故事。

辛格得到了全國摔跤冠軍,可是來自父親的壓力,他放棄了摔跤,但是他從來沒有放棄要為印度得一枚金牌的願望,並把希望寄託在還未出生的孩子身上。

他想要一個男孩,可是老天對他一連開了四個玩笑——四個都是女孩。就在他已經放棄的時候,偶然間發現大女兒吉塔和二女兒巴比塔很有摔跤天賦,於是他決定用一年的時間來驗證自己的想法,開始對兩個女兒進行魔鬼般的訓練。

最初,兩個姑娘是不情願的,但是又不敢反抗父親的權威,於是被逼着進行訓練,還故意作弊逃避訓練,這一段是在一首節奏歡快,但是歌詞很有控訴性的《壞蛋老爸》的歌聲裏表現出來的,把爸爸的威嚴、嚴酷和不近人情表現的淋漓盡致,直到她們14歲的好朋友出嫁的那一天。

婚禮當天,喜氣洋洋,旁人載歌載舞,唯有新娘愁眉苦臉,新娘告訴吉塔和巴比塔,你們的父親為了你們和全世界對抗,而不像我生下來就是為了鍋碗瓢盆生活,到了14歲就要出嫁。

兩個姑娘似乎明白了什麼,第二天開始自己主動並且真心進行訓練。

繼承了老爸的摔跤基因,加上後天的訓練,兩個姑娘迅速成長為摔跤能手。又是一段節奏歡快並且很有燃點的歌,將吉塔戰勝一個又一個男孩子的片段快速拼接在一起。看的很是過癮。

夕陽下,吉塔用手在自己的短髮上撲打幾下,揚起一層塵土,這個慢動作畫面讓少女吉塔帥出天際。【少女心氾濫啊!】

影片中前後共有兩次剪髮情節,第一次是辛格逼着兩個女兒剪去長髮,少女吉塔兩眼含淚求着爸爸不要剪她的頭髮,她發誓以後一定會好好訓練,可是老爸卻無動於衷;而第二次則是成年的吉塔自己親手剪去留起來的長髮。

頭髮像是一個象徵,從逼迫到自願,這是吉塔的成長。

印度女孩長得都好漂亮,眼睛大大的會説話,少女和成年的吉塔在留長髮時很有女人味;在剪成短髮時,又帥氣硬朗的要命。

一轉眼女兒長大了,辛格也變成了50歲的大叔,帶着女兒打入全國賽並得到冠軍,送女兒進入國家體育學院學習。矛盾從此開始。

在一首温柔且歡快的《無拘無束》歌聲中,吉塔進入了另外一種生活:電影,美食,漂亮的衣服,指甲油,朋友,男孩……這些都是新鮮且吸引人的,雖然吉塔也在訓練,但是遠沒有之前的盡心。

故事的衝突在吉塔和父親的一場摔跤較量中升級。直到吉塔在幾次重要的比賽中失利,她發現自己錯了,剪去長髮,在父親的幫助下重新訓練,並拿下金牌。

吐槽一下她的教練,作為一個國家級教練,但是卻發現不了運動員的長處,也不知道制服對手的'方式,簡直是個蠢材,當然也許是因為電影效果,正反衝突更明顯,才設置了這樣一個人物。

電影后半部分有好幾場精彩的摔跤場面,找的另外幾個選手也都是各有特點,每場贏得也都是不同的方式方法,看的又燃又感動。

兩個半小時,全程無尿點,直到最後出現字幕,還覺得不該這樣結束啊,在演點吧。

最後説一下這部電影的成功,以下一段來自網絡視頻,對阿米爾汗的採訪:

1、小演員及大演員都是經過長達九個月的摔跤訓練才開始拍電影。即使電影中巴比塔(少年和成年)的摔跤場面不足30s。

2、阿米爾汗用了5個月時間增肥,減肥;阿米爾·汗先是完成了角色19歲的青年戲份;隨後在短時間內增肥28公斤,以演出該角色55歲時發福的狀態,此時阿米爾·汗的體重已達到了97公斤,儼然一位大腹便便的中年胖子。

最後為了貼合該角色29歲摔跤手生涯黃金時期的體型,阿米爾·汗用了五個月的時間,減掉了25公斤的贅肉,更學習摔跤技巧。

3、採訪阿米爾汗,問他為什麼不用道具使自己胖起來,阿米爾汗回覆:那樣不真實。

1、衷心感謝普邦盧迪亞納縣政府,盧迪亞納縣警察局以及旁遮普邦的人民。

4、本片取材於馬哈維亞·辛格·珀尕以及他的女兒吉塔和巴比塔的真實故事。

第四條可以忽略,第一條和第三條是感謝(我們大多數電影都是把感謝放在最後),我是被第二條暖到的。這也許就是人文情懷吧。

我們不乏好故事,也不乏好演員,當然我們也有好的影視劇,但是在目前快餐影視的衝擊下,越來越多的人變得浮躁、拜金,一切只為了賺錢為目的,已經越來越少的人會重視一部影視劇的品質了。影視劇越來越浮誇,越來越少的人會重視我們原本的生活狀態,更別説揭露和改變什麼了。

金牌(成功)不會自己從地裏長出來,你得努力,得激情,得下功夫。——電影《摔跤吧,爸爸!》

第4篇

在這個五月,一部中小成本的印度體育電影《摔跤吧!爸爸》在中國取得票房、口碑雙豐收。無論是體育人,還是電影人,無論是運動員,還是教練員,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社會各行各業的人們都能從中感受到心靈的極強震撼。不斷飆升的高票房和不同受眾羣體的高口碑給了在這個五月,一部中小成本的印度體育電影《摔跤吧!爸爸》在中國取得票房、口碑雙豐收。無論是體育人,還是電影人,無論是運動員,還是教練員,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社會各行各業的人們都能從中感受到心靈的極強震撼。不斷飆升的高票房和不同受眾羣體的高口碑給了人們莫大的啟示,真沒想到一個在中國的冷項目摔跤居然可以如此精彩,它所帶來的人性震撼如此刻骨銘心,一羣體育人觀影后談了心中的感想,從他們專業的角度解讀影片。

?摔跤吧!爸爸》是根據印度著名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真實事蹟改編,印度著名演員阿米爾汗將父親角色演繹得十分豐滿立體,他培養兩名女兒成為摔跤冠軍的故事就是追逐夢想的過程。

首都體育學院校長、國際教練教育委員會副主席、博士生導師鍾秉樞教授説:“以往影片在寫小人物如何成為明星時,沒有從人性角度去揭示幕後故事。實際上我們有太多的冠軍,比如王軍霞和影片中的吉塔一樣來自社會草根階層。影片呈現出來的`是普通人成為冠軍的成長經歷,和一個普通人成為冠軍的回味和體驗。人們想知道這些人為什麼成為了冠軍,但是我們的體育影片幾乎沒有揭示這些人如何成為冠軍。”

影片最先出現的運動員形象是父親,一位始終心懷冠軍夢想、想着為國爭光,卻因生活所迫而放棄的摔跤運動員。影片所有的演繹都源於父親對摔跤運動的熱愛、對世界冠軍的渴望、對為國爭光信念的執着,影片用體育的方式講述着熱血人生的勵志哲理。

鍾教授説到了一句台詞:從生至死,人生就是一場摔跤比賽。他説:“體育就是人生縮影,人生現實生活的競技場。人們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運動員從追夢,到夢碎,又到夢想重塑的過程。影片充分展現出建立自我,成就自我,迷失自我,找回自我,超越自我的過程。這個過程恰恰是普通百姓需要的過程,我們每個人都有夢想,一部影片讓每個人都有了一回人生體驗。”

經典對白:機遇稍縱即逝,用你每滴汗水來爭取,堅信你會獲得更多,命運也會向你的努力屈服。

競技體育的成功必須建立在艱苦訓練的基礎之上。父親教給兩個女兒摔跤的禮儀、技術、體能和意志,這些都是她們摔跤道路上最根本的東西。父親通過自身努力培養兩個冠軍女兒,看起來是神話,其實是建立在系統的知識傳授和科學的專業訓練基礎之上。這是一部經典體育影片,也是一部很棒的摔跤推廣影片。

曾任北京摔跤隊總教練、現任北京市摔跤協會主席樑德金介紹北京摔跤隊的隊員和教練都去看了電影,影片中真有值得學習的技戰術思維。樑德金説:“影片裏的跤種屬自由跤,也叫國際跤,演員的每個動作展示得淋漓盡致,是一次難得的自由摔跤的普及。練摔跤這個項目,對於運動員以及青年人和孩子,都是一個意志品質的磨練。”

影片裏的女兒和父親將摔跤的味道演繹得棒極了,樑德金説:“摔跤是相當艱苦的項目,需要直面對手,不借助其他工具,就是兩個人的直接對抗。看了影片,大家就體會到摔跤對抗技術層面非常多,可謂是全方位的動作,腳、手、頭、腿、胳膊都在動,還有思維,進攻和防守非常連貫。這部影片極好地推廣了摔跤這個項目,還把臨場指揮和應變之策都演繹得很真實和精彩,摔跤的魅力都表現出來了。”

如何讓孩子去面對失敗和挫折,對於現在的父母來説是一門學問。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説:“挫折對於孩子來説,未必是件壞事,關鍵在於他對挫折的態度。”這個態度,需要家長們去教孩子們如何面對。

影片中父親帶領女兒們學摔跤,遭到村民們的嘲笑,父親不在意,也告訴女兒們,不必在意。在最開始的訓練中,總是一次次失敗,可父親沒有放棄,鼓勵她們站起來。在輸掉比賽後,父親跟女兒一起分析比賽,鼓勵她。很多人告訴父親,女孩練摔跤不會成功,但父親一直無比堅定,女兒終獲冠軍。在現實生活中,孩子們的天賦有時會引來眾人的一些討論,作為家長應該對孩子有一份信心,不輕易受外界干擾。

國家體育總局青少司青少處處長郭榮感歎自己看得熱淚盈眶,她説:“從剪頭髮被動變成主動,到刻苦訓練,堅韌不拔,取得金牌。影片激勵人心,而我們引導青少年積極向上的作品太少了,體育影片過去説教太多。那個爸爸語言根本不多,沒有廢話,也沒有打罵,但堅守信念。人家也沒有説教非要愛國,但滲透出了愛國主義精神。青年人都應該去看這部影片,的確很震撼,影片本身就是教育,體育就是一種教育。”體育心理學家高志青是帶着女兒一起看的,“女兒上國小四年級,我和她説把頭髮剪了吧,否則運動不方便,女兒就是不聽,看完這部影片,她主動要求剪頭髮,這就是一個小變化。”

鍾秉樞説:“金牌對人的塑造太重要了,競技場必須爭金才能打動人。”國家體育總局宣傳司司長塗曉東説:“現在我們似乎走到另一個極端,説金牌不重要,金牌怎麼不重要?影片中父親在決賽前和女兒説的話多好,‘銀牌很快就會被人淡忘,而金牌獲得者會成為榜樣,榜樣會永遠被人銘記’。作為運動員就應該樹立遠大目標,無論多少困難,都難以阻擋。”

經典對白:爸爸不是每次都能來救你,你要自己戰鬥,盡全力……救你自己!

影片不僅讓觀眾看到摔跤運動的熱血場面,也讓人看到競技體育背後的人文關懷。高志青説:“影片用摔跤講述人生情懷,打破的是心理框框,不束縛自己,打破慣性思維。”

無論哪一類體育項目,成績的背後離不開艱苦的付出。鍾秉樞説:“影片把小人物的奮鬥呈現給我們,尤其是那句‘爸爸不是每次都能救你,你要自己奮鬥,你要救你自己’,這説明家長不可能給你所有,孩子必須要獨立成長。在最後決賽中,父親被關進小黑屋無法觀賽,吉塔沒得到父親的現場指導,而是整合所學所練所悟,在危局中重塑自我,創造輝煌。”塗曉東説:“父母愛孩子的方式不同,女兒最終強大起來,真正地獨立面對人生,贏得人生,父愛如山,這個過程對於中國家長有很強的教育價值。”

郭榮感歎:“最後的那一剎那,吉塔逆轉絕殺奪取金牌,特別感人。記得過去我看過《排球女將》,永不屈服、永不認輸的精神令人感動,這種東西才能帶動青年人,我們體育界、影視界和教育界都應該反思。體育的魅力令人震撼,凝聚人心,希望大家都去看一看《摔跤吧!爸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