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讀後感12篇 母親節:細語中的感恩

來源:巧巧簡歷站 2.48W

母親節是一個特殊的節日,它是用來向世界上最偉大的人表達愛意和感激之情的日子。在這個節日裏,我們不僅有機會向母親表達感激之情,更能反思母愛的偉大和無私。本文將帶領讀者探索各種閲讀後感,從不同的角度理解和體驗母親節的意義。

母親節讀後感12篇 母親節:細語中的感恩

第1篇

有人説:“生命是紅色的,是擁有高貴的身份與誘人的金錢,是擁有烈火的熱情與泥土的芳香。”有人説:“生命是藍色的,使用有浪漫的愛情和完美的工作,是擁有天空的藍和水的温柔……

性格軟弱、心地善良的女生盛欣怡,有一個幸福快樂的家庭。但是,媽媽突然得了不治之症,這場飛來的橫禍,使她的性格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媽媽的病使她感到孤獨和睏倦,在這個過程中雖然有着老師不斷的鼓勵和友誼的滋潤,但媽媽最終永遠離開了她,而十二歲的欣怡,卻過早地體驗到了生命的殘酷、愛的深刻含義。

?生命流淚的樣子》這本書,雖沒有太多華麗的詞藻,唯美的篇章,他用樸實的語言讓我讀懂了人性的温馨和那濃厚的親情與母愛。我和欣怡差不多大,我們的命運卻截然不同,她媽媽過早的離世,而我卻有父母的關心與愛護,還經常和他們頂嘴,現在才明白他們的嘮叨。數落。批評,都是對你的愛,若不是愛你又怎會如此的關心你呢?其實讀過這本書我哭過,並不是因為欣怡太慘哭了,而是我通過對比發現,父母對我們那深深的愛!他們的愛無微不至,每天的三餐,牀頭上總是放着的他們折迭好的衣服,你的房間長期被他們整理的乾乾淨淨,他們一點苦頭也不讓我們吃,我們還經常發他們脾氣。可他們呢?即使有什麼不順心的事,也在心裏藏着,對着你還是一張笑臉,我們又怎麼知道這一張笑臉下藏着的是落寞和難過。

其實,當媽媽罵我們的時候,我老是裝作不在乎,其實心裏很不服氣的,但是看到《生命流淚的樣子》,我明白了他們的苦心,自己再怎麼壞,也是他的孩子,哪位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古時有:孟母三遷,三孃教子,岳母刺字……今有各家父母:用愛改變着,教育着自家的孩子!

若是他們以為的縱容我們,我們將來會變成怎樣的人?是勒索錢財的小混混;出入酒吧的小太妹;還是一無是處的乞丐?父母經歷過我們未知的事情,他是不想我們踏上不歸路。

他們用愛的教育讓我們懂得人性的温馨,讓我們獨立教會我們人間疾苦。他們給予的愛我們還不起,因為那無私的愛是無價的。

呵呵,那麼我的生命一定是綠色的,是擁有健康的身體與父母的關愛,是擁有樹木的翠綠與青草的活力,是擁有無限青春洋溢的希望。

母親節讀後感12篇 母親節:細語中的感恩 第2張

第2篇

每個人都有生命流淚的時候,可能是你傷心時,可能是你面對離別時,也可能是你身邊的人去世時……——題記

?生命流淚的樣子》講述了十二歲女孩盛心怡,在十二歲時,媽媽離開了她,因此十二歲的欣怡,必須過早地體會到了生命和愛的深刻涵義。

這篇文章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每個人都有面對生命流淚的時候。愛,是一個人最好的港灣。你可以在裏面面對種種困難,學會愛與被愛,它會教你明白一些道理,會給你力量,它絕對不會傷害你,因為那裏是我們的第二個家!

比身體更重要的是健康,比健康更重要的是生命!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生命不要流淚,但眼淚流出來後,卻是少年綻放的花的季節。在我出生的那一天,我的生命之花就開始了生長。我需要用愛去灌溉它,用心去呵護它。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能忽略它。

有一次,我和朋友去玩,玩到該回家時,我對朋友説了一聲:“晚安!做個好夢!”我們相視一笑,我的生命之花又得到了一次灌溉,這一次,我灌溉的,是友情的愛!還有一次,朋友的溜冰鞋弄得她的腳很疼,我幫她把鞋子調好,並讓她先歇歇。她對我説了聲:“謝謝!”我知道,我又一次灌溉了我的生命之花,這一次,我灌溉的還是友情的愛!

生命之花生長的泉源來自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哪怕是一個微笑,一個祝福,一個擁抱,都是灌溉生命之花最好的雨露,都是對於生命之花來説最好的陽光。

我將時刻提醒自己:用心去感受愛,用心去付出愛,緊握寶貴的生命之花,讓短暫的生命綻放光彩。

第3篇

這學期我學習了季羨林爺爺的《懷念母親》這篇課文。課文以回憶的形式介紹了作者對兩位母親——親身母親和祖國母親,懷着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親身母親和祖國母親的愛意。

我讀完這篇課文,想起了自己和媽媽。記得九歲那年暑假的某天,半夜裏,我突然覺得混身發燙,滿頭大汗,感覺呼吸不過來,我意識的要想要起來找媽媽,但怎麼用力都無法坐起來,幸好,媽媽每天半夜都有起來看看我的習慣,正在這時,媽媽推開房門,見狀,飛步跑過來,着急的問:“兒子,你怎麼啦?臉色這麼蒼白”説着用手摸了摸我的額頭,“呀!好燙啊,你好高燒了,快,要上醫院去。”媽媽想扶我自己,但我混身無力,無法自行,我的當時的體重有五十多斤,要把我從六數背下一樓,是相當的吃力,那時爸爸剛好出差不在家,這時媽媽一把把我背上,一步一步吃力的小心走着,還沒到三樓,媽媽已經累得滿身大汗,氣喘吁吁,我無力的説:“媽媽,放我下來吧,我能走。”但媽媽執意不讓,非得揹着我上醫院,到了醫院,為了我跑上跑下的,一會交費處,一會取藥窗,一會輸液室,我看在眼裏,心疼死了。

打了點滴吃了藥,燒退了,身體也有力了,媽媽才放下心頭大石,一屁股坐了下來休息。現在我已經長大了,我不是以前的我了,不是那個只會在母親懷裏撒嬌的孩子了,我必須趁後悔前,儘自己的力,孝敬母親。天下的母親是偉大的,我們應該想季羨林爺爺那樣好好學習他哪種對母親的愛。

第4篇

?母親臉上的疤痕》講的是一個小男孩請他的母親去參加他的家長會,小男孩害怕老師和同學嘲笑他的媽媽(臉上有一塊難看的疤痕當開家長會時,小男孩就找了個地方躲了起來。

不過,他還是聽到了老師和母親説的.話,老師問小男孩的母親:“你臉上的疤痕是怎們回事?”小男孩的母親告訴老師:“一天,家裏發生了大火,(可是我的孩子還在屋子裏),人人都不敢進去,只有我闖了進去救了我的孩子,留下了這片疤痕”。小男孩的母親坦然看待自己臉上的疤痕,甚至還有一絲自豪,因為那片疤痕換來了兒子完整而健康的生命。

當我讀完這句話,我很感動,這句話襯托出母愛的偉大和無私,我的爸爸媽媽也是很愛我的。當小男孩知道了母親臉上疤痕的來歷後,緊緊地牽着他母親的手,再也不鬆開。

我讀完這個故事明白了世上的母親,雖然有面目醜陋的,卻沒有心靈醜陋的,當小男孩知道了母親臉上的疤痕的來歷後,深深的感受到了這一點。

百葉草爸爸零言碎語:我最初給孩子起的網名是如玉年華,不知為什麼孩子在參加校信通時執意要改名字,選來找去給自己起了個百葉草的名字。這次寫讀後感,起初,我指定了幾個內容,孩子堅持自己選,我説你隨意寫,孩子偏偏選了《母親臉上的疤痕》的內容,有點固執。儘管8—9歲,她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比如寫敍事文章時必須是自己喜愛的,還要是真的發生的,方法還得老師教過的。我説:寫文章可以加工提煉。馬上回我一句:我不懂。不過,一般文章的排序,如何讓文章讀起來更生動活潑,還是能主動徵求我的意見。儘管目前各方面寫的還很稚嫩,但孩子能堅持寫,而且我覺得孩子自己寫作最大的收穫就是:她認為自己寫作文很行。

第5篇

這段時間總是莫名的想起母親。日裏,夜裏,夢裏。想起母親就覺得自己對不住母親。於是想起母親就心中絞痛,就淚流滿面。

母親若是在世,也才只有61歲。母親是去年去世的。母親去世時我25歲,25歲的我剛剛懂得為母親的心情。可是母親不給我時間了,母親不給她這個剛剛懂事的小女兒孝順的時間了。只留下了長長的遺憾和無盡的愧疚。

很久以前母親説過,她到60歲上有一災,我們只覺得那是愛説的母親愛説的一句話之一,只覺得是喜歡燒香的母親迷信的一件事之一,所以一直沒有當真,所以一直沒有當真的我們事後想起來只有無盡的後悔。

母親生前愛説話,所以顯得有些嘮叨。我們不喜歡聽時,也常常與她爭吵,期望能夠阻止她無窮的嘮叨,可是母親依然愛説,依然為着許多的家庭瑣事不斷的嘮叨着。所以母親得病時我們都沒有在意,母親是嗓子啞了,話説多了嗓子自然會啞,而且以前的母親嗓子也啞過。可是這一次啞的時間好像很長,我與父親陪着母親到縣醫院看過多次,醫生説的聲帶麻痺,還有咽炎,開了一些藥,輕了許多,但一直查不出原因。直到後來去了市裏的醫院,查出了是甲狀腺癌,晚期,我們都無法相信。母親直到去世也不知道自己是什麼病。

準備做手術的早上,母親竟無緣無故的去了,醫生的搶救無效,按説母親的病是不應該這麼快去的,因為甲狀腺癌並不影響進食,但沒有人能夠解釋。那時的母親身體已經變冷。從市裏返家時,母親的身體又逐漸暖了過來,到家時,母親竟又有了氣息。那時的我堅持要將母親送往醫院,可老人們説沒用了,我淚流滿面,存着一絲希望又到鎮上的醫院叫來了一名醫生,醫生來看看也説不讓動了。沒到中午,母親就永遠的去了。

母親生前愛燒香。遠近聞名的寺廟,幾乎都留有母親的足跡。母親燒香很虔誠,那時交通不方便,加上家裏經濟條件不好,母親又極為勤儉,母親去寺廟幾乎都是步行。我所知道的武當山、少林寺、香山等等,還有我不知道的許多地方。小時候的我是隨母親去過寺廟的,而且據母親説小小的我總是很虔誠,常常為了能夠考上大學走出農門給神靈磕頭。小時候喜歡母親擺在香案上的幾盤點心,長大後也曾一度嘲笑母親的“迷信”。但我是在母親的'香表的香味中長大的。我的小牀就臨着母親的香案,我的許多書都擺在母親香案的一角,上學時畢業後每天晚上在一盞如豆的燈光下看書,香表、香爐、香案的那份特有的香味總縈繞鼻端,若神若仙。

母親就是躺在這個臨着香案的小牀上去世的。母親臨走沒有説一句話,但母親選擇在自己的家走,選擇在自己的香案旁邊走,母親就説明了一切。

母親走後,舅舅説母親的香爐應該有個人照看,或是隨着母親去,我們選擇了讓嫂嫂照看,每逢七年級及十五燒上一爐香,也算祭奠母親。

母愛深深, 生離死別。或許那種感情,只有好友自己理解,可我們都是有母親、有血有肉的人,怎能不會感同身受~!我想世間最偉大最無私的愛當屬母愛。

我的母親一樣的勤勞簡樸、虔誠善良甚至迷信嘮叨,可母親總是為家人打算的多為自己計較的少只又少。母親經受過大災大、難受過巨大的創傷,因此母親喜歡清靜,與世無爭。母親為家人操勞半生,年過五十就已經身體欠佳,時常和醫生打交道。每每想起母親感覺欠她的太多。

不知何時起母親開始迷信。那次父親病倒時,偶然之間我看到母親跪倒香案之前真誠禱告。香煙繚繞,母親額頭貼地背彎成弓形。看到那個情景我眼睛濕濕的鼻子酸酸的。

秋陽明媚的日子,當我讀完《鄉下沒有母親節》這篇文章時,淚水竟然奪眶而出。那深深的母愛,讓我震撼了,久久不能平靜。

一開始,我就被文章的題目吸引住了,今天,“母親節”已差不多是個全球化的節日了,鄉下怎麼可能沒有母親節?帶着一份猜疑,我迫不及待地看了下去,越看,心越沉重。文章的大概內容是這樣的:一個母親,為了讓兒女上學,含辛茹苦,東借西湊,好不容易把兒女拉扯大。當兒女們長大成人,成家立業後,這位母親依然田間勞作。孝順的兒子在母親節那天,買了一條圍巾當節日禮物送給母親。而母親卻説﹕“鄉下沒有母親節,只要你幸福就好!”淡淡的一句話讓兒子愕然,也讓我百感交集。一條圍巾,僅僅是一條圍巾,母親居然會婉言謝絕,是母親嫌禮輕?不,不是!一位樸實的鄉下母親斷然不會有這種想法!那究竟是什麼讓母親説出了這樣的話?我沉思着,感動着,終於,我明白了:母愛深如海,瀚如天,似乎永遠只有付出、付出,再付出,而不求任何回報。這種愛是多麼的無私,多麼的崇高!也許世間有很多種愛,但又有哪鍾愛能像母愛這麼偉大呢?

想着想着,我想到了自己的媽媽,她也像那位向下母親一樣為我付出很多很多。記得一個寒冷的冬夜,大約已經下半夜了,我突然發高燒,竟達40攝氏度。媽媽嚇壞了,只穿了一件薄薄的單衣,連忙帶我去醫院。可我當時頭疼得直不起腰,爸爸又不在家,媽媽只能顫巍巍地背起已經長得和她差不多高的我向醫院跑去。我感覺到媽媽的腿在抖,我的眼淚溢滿了眼眶。在醫院,媽媽焦急地等待醫生為我檢查的結果,當醫生説我並無大礙,只是受了風寒引起了發燒時,她才放下心來。醫生給我開了藥打了針,媽媽才背起我向家走去。趴在媽媽的背上,我的心暖暖的,淚水浸濕了眼眶……

媽媽呀!為了我,您付出了多少心血﹕給我做飯,輔導我學習,揹我上醫院……媽媽您的愛像陽光,温暖了我的心;您的愛像春風,幫我吹去心靈的塵垢;您的愛像甘露,滋潤着我成長。

從醫院回來,已經是早上七點多鐘了,媽媽還沒來得及休息。就去上班了。晚上回來,我發現媽媽精神不振。可我問她有沒有事時,她卻説沒事,但我卻看到她的腿還在發抖。我知道,這一切都是為了我,我轉過頭悄悄擦乾了那不爭氣的眼淚。我想幫媽媽做點兒事,可媽媽卻説:“不用了,你把自己的功課做好就行了。”媽媽的話語輕輕的,我的心酸酸的,我甚至連一條圍巾都沒送她呀!媽媽,您的愛讓我成長,讓我富足。

“鄉下沒有母親節。”我的耳畔又迴響起這句話,這是所有母親對兒女説的話,這是一句多麼樸實而又崇高的話。這是每位母親的精神的真實寫照,我們作為兒女的,怎能忘了這句話,怎麼再忍心讓母親説出這句話?

第6篇

人作為一種能思想的動物,真的太麻煩。至少不會像一棵樹那樣簡單。站在那兒,在春露冬霜裏,看盡了人世紛飛,走過了一年四季,其實,它只是“局外人”,或許它已超脱,又迴歸到最初的一棵簡簡單單的樹。

它的視野裏有一片花開正盛的白玉蘭,把這初春的嬌嫩襯托得恰到好處。那白玉蘭這枝葉繁盛,我愛極了看這些淡淡的綠,淺淺的白,我就那麼貪婪地盯着這初生的白玉蘭,看着它的花,它的葉。就連它的梢頭已然枯黃的幾串果實也不肯從眼前放過。

這棵合歡樹許是看慣了這景,它須真的不是凡物?那散開的細碎的枝椏,還是冬日的枯褐色,不見一絲生機。然而,它腳下的草已開始綠了。於這初春,它已這樣的姿態,高高地站在土墩上,俯視着,順從着,等待着,不着急地應着屬於自己的季。

想來,人這一世,總在追逐自己的季,就像明明是春種秋收的種子,卻妄想在春天的時候,就得到果實。很多東西無法強求。

合歡,為什麼叫合歡呢?試問,天下幾人能得長聚。自古云:“無筵不散”。只是悟了吧。這世上,太多的不盡人意,看的這樹亦有些心灰意冷。如此,不如只給自己的一個安慰。聊表之,亦好,合歡,合歡,只願一切合歡。

第7篇

剛學過史鐵生的作品《合歡樹》,為他所流露出的感情所吸引。

第一個鏡頭是:10歲時,“我”作文獲獎,母親很高興,説自己當年的作文寫得還要好。“我”不服氣,故意氣她。年幼的“我”想來是還沒讀懂一位母親對自己的良好稟賦能傳給兒子的那份喜悦與自豪的。最後兩句話“但是我承認她聰明,承認她是世界上長得看的女的。她正給自己做一條藍底白花的裙子。”體現出“我”重新回首這件事時,內心充滿對母親的敬意與眷戀。

第二個鏡頭是:20歲時,“我”兩腿殘廢後,母親為了讓“我”重新站起來,不辭勞苦,“全副心思放在給我治病上”。當時,醫院放下了“我”,“我”也“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而母親從不肯放下。這是一位母親對兒子最深沉的愛。文中説到“我的胯上被薰成燙傷”,醫院的大夫説“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母親驚惶了幾個月,晝夜守着我,一換藥就説:‘怎樣會燙了呢?我還總是在留神呀!’幸虧傷口好起來,不然她非瘋了不可。”人生在世,能為自己瘋,為自己痛的人有幾個?

最後,30歲時,“我的第一篇小説發表了”,“母親卻已不在人世”。如此的母親是偉大的,她們總是默默地為兒女無私的付出。“我”懷念母親,遙想母親,靜靜地在樹林裏遙問上帝,“風正在樹林裏吹過”,母親似乎曾回來過。也許母親從未離開過,她活在兒子的心靈裏,陪伴他一生。

合歡樹是母親親手栽下的,是母親親自料理過的,它的身上有着母親的.影子,凝聚着深沉的母愛。母親雖已逝去,而合歡樹仍在健康生長。

看完這篇文章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母親那種無私的愛,史鐵生應對困境頑強的精神鼓勵着我,遇到困難不退縮,勇往直上。

第8篇

今天,我有幸拜讀了《不輸在家庭教育》這本書,讀後我受益匪淺。其中,有一個故事叫:“孩子,我不欠你的”給我的感觸最深。

書中講的是一箇中國父親把自己13歲的兒子送到了澳洲朋友瑪莉家的故事。父親請瑪麗照顧兒子一個月,剛從機場接回男孩,瑪麗就對他説了一番話:“我是你爸爸的朋友,在澳洲一個月的暑假生活,你爸爸託我照顧你,但我要告訴你的是,我對照顧你的生活並不負有責任,因為我不欠你爸爸,他也不欠我,所以我們之間是平等的,你13歲了,基本生活能力都有了,所以,從明天起,你要自己按時起牀,我不負責叫你,起牀後,你要自己做早餐,因為我要去工作,不可能替你做早餐,吃完早餐後,你得自己把盤子和碗清洗乾淨,因為我不負責替你洗碗,那不是我的責任,洗衣房在那裏,你的衣服要自己去洗;另外,這裏有一張城市地圖和公共汽車時間表,你自己找地方去哪裏玩,總之,你要儘量自己解決自己的生活問題……”。

讀到這裏,我在想:我們家也有一個15歲的孩子,但是我們做父母的卻像老母雞似的,總覺得孩子還小,老是把他護在翅膀底下,怕熱着,怕傷着,什麼事也不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幹,試想一下:孩子都很聰明,是我們做父母的過度保護,把他們的能力埋沒了,讓他們該有的基本能力都在父母的過度呵護下退化了!

掩卷沉思:在家裏孩子是父母的寶貝,到了社會誰把你的孩子當寶貝呢?家長們,放手吧,讓我們的孩子也長上翅膀飛上藍天吧!他們需要我們的指導,不需要我們過度的保護和包辦。現在不少孩子回到家,任何事都不做,只會抱怨父母,抱怨老師、同學、朋友,這些現象不是孩子造成的,是家長的教育和過度的溺愛出了問題。一個愛勞動的孩子,當他自己做事累了的時候,也會想想父母做事的不容易,就會體諒父母,感恩父母,也就會少了一些抱怨,多了幾份感恩和體貼。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像瑪麗那樣告訴孩子:“我不欠你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承擔?我相信,孩子肯定會比現在強,也會比現在更知道體貼父、感恩老師。

家長朋友們,孩子有他們自己的未來,成長之路要靠孩子自己去摸索前行,或許他們自己探索、創造的未來,比父母為他們提供、設計的更好!相信孩子,他們都很棒!家長朋友該放手時就放手吧,只有這樣我們的“寶貝”才會成為名副其實的、體貼懂事的好孩子!

第9篇

這段時間總是莫名的想起母親。日裏,夜裏,夢裏。想起母親就覺得自己對不住母親。於是想起母親就心中絞痛,就淚流滿面。

母親若是在世,也才只有61歲。母親是去年去世的。母親去世時我25歲,25歲的我剛剛懂得為母親的心情。可是母親不給我時間了,母親不給她這個剛剛懂事的小女兒孝順的時間了。只留下了長長的遺憾和無盡的愧疚。

很久以前母親説過,她到60歲上有一災,我們只覺得那是愛説的母親愛説的一句話之一,只覺得是喜歡燒香的母親迷信的一件事之一,所以一直沒有當真,所以一直沒有當真的我們事後想起來只有無盡的後悔。

母親生前愛説話,所以顯得有些嘮叨。我們不喜歡聽時,也常常與她爭吵,期望能夠阻止她無窮的嘮叨,可是母親依然愛説,依然為着許多的家庭瑣事不斷的嘮叨着。所以母親得病時我們都沒有在意,母親是嗓子啞了,話説多了嗓子自然會啞,而且以前的母親嗓子也啞過。可是這一次啞的時間好像很長,我與父親陪着母親到縣醫院看過多次,醫生説的聲帶麻痺,還有咽炎,開了一些藥,輕了許多,但一直查不出原因。直到後來去了市裏的醫院,查出了是甲狀腺癌,晚期,我們都無法相信。母親直到去世也不知道自己是什麼病。

準備做手術的早上,母親竟無緣無故的去了,醫生的搶救無效,按説母親的病是不應該這麼快去的,因為甲狀腺癌並不影響進食,但沒有人能夠解釋。那時的母親身體已經變冷。從市裏返家時,母親的身體又逐漸暖了過來,到家時,母親竟又有了氣息。那時的我堅持要將母親送往醫院,可老人們説沒用了,我淚流滿面,存着一絲希望又到鎮上的醫院叫來了一名醫生,醫生來看看也説不讓動了。沒到中午,母親就永遠的去了。

母親生前愛燒香。遠近聞名的寺廟,幾乎都留有母親的足跡。母親燒香很虔誠,那時交通不方便,加上家裏經濟條件不好,母親又極為勤儉,母親去寺廟幾乎都是步行。我所知道的武當山、少林寺、香山等等,還有我不知道的許多地方。小時候的我是隨母親去過寺廟的,而且據母親説小小的我總是很虔誠,常常為了能夠考上大學走出農門給神靈磕頭。小時候喜歡母親擺在香案上的幾盤點心,長大後也曾一度嘲笑母親的“迷信”。但我是在母親的'香表的香味中長大的。我的小牀就臨着母親的香案,我的許多書都擺在母親香案的一角,上學時畢業後每天晚上在一盞如豆的燈光下看書,香表、香爐、香案的那份特有的香味總縈繞鼻端,若神若仙。

母親就是躺在這個臨着香案的小牀上去世的。母親臨走沒有説一句話,但母親選擇在自己的家走,選擇在自己的香案旁邊走,母親就説明了一切。

母親走後,舅舅説母親的香爐應該有個人照看,或是隨着母親去,我們選擇了讓嫂嫂照看,每逢七年級及十五燒上一爐香,也算祭奠母親。

母愛深深, 生離死別。或許那種感情,只有好友自己理解,可我們都是有母親、有血有肉的人,怎能不會感同身受~!我想世間最偉大最無私的愛當屬母愛。

我的母親一樣的勤勞簡樸、虔誠善良甚至迷信嘮叨,可母親總是為家人打算的多為自己計較的少只又少。母親經受過大災大、難受過巨大的創傷,因此母親喜歡清靜,與世無爭。母親為家人操勞半生,年過五十就已經身體欠佳,時常和醫生打交道。每每想起母親感覺欠她的太多。

不知何時起母親開始迷信。那次父親病倒時,偶然之間我看到母親跪倒香案之前真誠禱告。香煙繚繞,母親額頭貼地背彎成弓形。看到那個情景我眼睛濕濕的鼻子酸酸的。

第10篇

母親是崇高的,母親是偉大的,而祖國母親又培養了千千萬萬個花朵,今天我學了一篇,叫做《懷念母親》的感人的文章。

這篇文章中寫了季羨林六歲離開母親,在他讀大學二年級的時候,他母親棄養,只活了四十多歲。母親去世,他食不下咽,寢不安席,痛哭了好幾天。從此,他失去了母親,一想到母親,他就會淚流不止,感到十分悽楚。他到德國之後,經常夢到自己的母親和祖國母親。在1935年11月寫的四篇感人的日記中,我讀出他不但愛自己的母親,還愛着祖國和遠在祖國的.朋友。在那之後,他寫了一篇名叫《尋夢》的文章,表達了他熱愛兩個母親的情感。

我讀完這篇文章之後,覺得季羨林的這種愛母親與想要迎養母親的信心真令人感動!“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這句話深深的打動了我。他因為母親的死去,傷心了一天又一天,痛哭了一天又一天,着真是出自深深的愛母的情感吶!

我想到了我自己:有一次媽媽正在看新聞,我看了看時間,對媽媽説:“媽媽,我要看動畫片!”媽媽不肯,我一把奪過遙控板,把電視調到少兒屏道,還愜意的躺在沙發上,翹着二郎腿,抖抖腳,喝着酸牛奶,津津有味的看着電視,完全不顧媽媽的感受。

現在,我已是六年級的學生了,應該從小孝敬母親,幫助母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哪怕只是幫她泡一杯熱茶、拿一雙拖鞋。何況我已經長大了,我不是以前的我了,不是那個只會在母親懷裏撒嬌的孩子了,我必須趁後悔前,儘自己的力,孝敬母親。

季羨林他懷念母親;思念母親;想念母親。母親就像一道曙光指引着他。

第11篇

今天,我有幸拜讀了《不輸在家庭教育》這本書,讀後我受益匪淺。其中,有一個故事叫:“孩子,我不欠你的”給我的感觸最深。

書中講的是一箇中國父親把自己13歲的兒子送到了澳洲朋友瑪莉家的故事。父親請瑪麗照顧兒子一個月,剛從機場接回男孩,瑪麗就對他説了一番話:“我是你爸爸的朋友,在澳洲一個月的暑假生活,你爸爸託我照顧你,但我要告訴你的是,我對照顧你的生活並不負有責任,因為我不欠你爸爸,他也不欠我,所以我們之間是平等的,你13歲了,基本生活能力都有了,所以,從明天起,你要自己按時起牀,我不負責叫你,起牀後,你要自己做早餐,因為我要去工作,不可能替你做早餐,吃完早餐後,你得自己把盤子和碗清洗乾淨,因為我不負責替你洗碗,那不是我的責任,洗衣房在那裏,你的衣服要自己去洗;另外,這裏有一張城市地圖和公共汽車時間表,你自己找地方去哪裏玩,總之,你要儘量自己解決自己的生活問題……”。

讀到這裏,我在想:我們家也有一個15歲的孩子,但是我們做父母的卻像老母雞似的,總覺得孩子還小,老是把他護在翅膀底下,怕熱着,怕傷着,什麼事也不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幹,試想一下:孩子都很聰明,是我們做父母的過度保護,把他們的能力埋沒了,讓他們該有的基本能力都在父母的過度呵護下退化了!

掩卷沉思:在家裏孩子是父母的寶貝,到了社會誰把你的孩子當寶貝呢?家長們,放手吧,讓我們的孩子也長上翅膀飛上藍天吧!他們需要我們的指導,不需要我們過度的保護和包辦。現在不少孩子回到家,任何事都不做,只會抱怨父母,抱怨老師、同學、朋友,這些現象不是孩子造成的,是家長的教育和過度的溺愛出了問題。一個愛勞動的孩子,當他自己做事累了的時候,也會想想父母做事的不容易,就會體諒父母,感恩父母,也就會少了一些抱怨,多了幾份感恩和體貼。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像瑪麗那樣告訴孩子:“我不欠你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承擔?我相信,孩子肯定會比現在強,也會比現在更知道體貼父、感恩老師。

家長朋友們,孩子有他們自己的未來,成長之路要靠孩子自己去摸索前行,或許他們自己探索、創造的未來,比父母為他們提供、設計的更好!相信孩子,他們都很棒!家長朋友該放手時就放手吧,只有這樣我們的“寶貝”才會成為名副其實的、體貼懂事的好孩子!

第12篇

母親是崇高的,母親是偉大的,而祖國母親又培養了千千萬萬個花朵,今天我學了一篇,叫做《懷念母親》的感人的文章。

這篇文章中寫了季羨林六歲離開母親,在他讀大學二年級的時候,他母親棄養,只活了四十多歲。母親去世,他食不下咽,寢不安席,痛哭了好幾天。從此,他失去了母親,一想到母親,他就會淚流不止,感到十分悽楚。他到德國之後,經常夢到自己的母親和祖國母親。在1935年11月寫的四篇感人的日記中,我讀出他不但愛自己的母親,還愛着祖國和遠在祖國的.朋友。在那之後,他寫了一篇名叫《尋夢》的文章,表達了他熱愛兩個母親的情感。

我讀完這篇文章之後,覺得季羨林的這種愛母親與想要迎養母親的信心真令人感動!“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這句話深深的打動了我。他因為母親的死去,傷心了一天又一天,痛哭了一天又一天,着真是出自深深的愛母的情感吶!

我想到了我自己:有一次媽媽正在看新聞,我看了看時間,對媽媽説:“媽媽,我要看動畫片!”媽媽不肯,我一把奪過遙控板,把電視調到少兒屏道,還愜意的躺在沙發上,翹着二郎腿,抖抖腳,喝着酸牛奶,津津有味的看着電視,完全不顧媽媽的感受。

現在,我已是六年級的學生了,應該從小孝敬母親,幫助母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哪怕只是幫她泡一杯熱茶、拿一雙拖鞋。何況我已經長大了,我不是以前的我了,不是那個只會在母親懷裏撒嬌的孩子了,我必須趁後悔前,儘自己的力,孝敬母親。

季羨林他懷念母親;思念母親;想念母親。母親就像一道曙光指引着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