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7篇 思念故鄉,喜迎節日:《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

來源:巧巧簡歷站 2.17W

本文將針對教師們備課和授課的需要,提供一份關於《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教案。此篇優秀的教案將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瞭解和感受這首膾炙人口的詩歌,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中國傳統的親情觀念和家庭價值觀,同時也能讓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的優美文化傳承。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7篇 思念故鄉,喜迎節日:《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

第1篇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學會運用詩文對照的方法學習古詩,明白古詩的意思,體悟古詩的情感

3、初步瞭解“對比”的寫作方法,並運用這種方法進行課堂小練筆

自評:課前預習,完成小練習:佳節就是怎樣的節日呢?(交流課前複習)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23課——每逢佳節倍思親(誰來讀課題)

3、農曆的九月初九,你們知道是我國的什麼傳統節日呢?(重陽節)對,也就是課文題目中的——佳節。如此重陽佳節,詩人王維卻道出了這樣的感歎: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為什麼“每逢佳節倍思親”呢?這首詩寫了些什麼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詩人的內心去一探究竟吧!

王維為什麼“每逢佳節倍思親”呢?讀讀這句話,你一定就會明白了。

出示:15歲那年,他就離開家鄉,來到京城長安,不覺已經兩年了。

1、你從中讀懂了什麼?緊扣“15歲”“兩年”來體會詩人獨在異鄉的感受。

3、句式練習:一個15歲的孩子,獨居異鄉,高興時多麼希望(),可是他只能(),傷心時多麼渴望(),可是他只能()。

4、獨自一人,異鄉求學,這就是詩裏面所説的——獨在異鄉為異客

過渡:天天思念親人的王維,為何"每逢佳節倍思親"呢?

師:讓我們去讀讀課文了解一下王維看到的重陽熱鬧景象是什麼樣的,是什麼觸動了他思親的這根心絃呢?

出示: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遊玩。

2、師:看到這些詞,你彷彿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呢)?你想到了哪些詞?(歡天喜地熱鬧非凡)

出示:王維看着家家户户歡度節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指名讀。你感受到了什麼?理解“倍”是什麼意思——更加

4、師:課文學到這裏,同學們你們知道,王維詩因為什麼才會更加思念親人的呢?

1、師:看着這樣的情景,王維真的是思緒萬千阿!他都想了些什麼呢?

默讀課文第三段,圈圈畫畫,王維想到了什麼時候的情景?

3、同學們看看這些詞,你有什麼發現嗎啊?(對比)讀讀句子

如今我們卻天各一方,不能(),只能();不能(),只能();不能(),只能()……

5、讓我們再次走進王維的內心深處,感受那刻骨銘心的思親之情。(出示整節文字)配樂齊誦。這正是——“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6、師:多麼巧妙的寫法呀!王維獨自一人在他鄉求學,又到了重陽佳節,看着家家户户歡度節日的.熱鬧場面,王維想了很多很多:他想到了過去——(引讀),想到了現在——(引讀),想到了兄弟們對自己的思念——(引讀),王維此時的心情可以用書上哪個詞來表達呢?(思緒萬千)

7、王維將無限的思念,凝聚筆端,揮筆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流傳千古的名詩。(屏幕出示古詩,悠揚的音樂聲起)師引讀這首詩。

千百年來,除了王維,還有無數的遊子們吟誦了許多思鄉的歌:窗外那輪皎潔的明月,勾起了李白的思鄉之情……(引背《靜夜思》)。慈母親手縫補的衣裳,喚起了孟郊的思母情懷(遊子吟)同學們,讓我們試着在特定的情境中來引用這些千古名句吧!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7篇 思念故鄉,喜迎節日:《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 第2張

第2篇

2、藉助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1、尊重學生個性感悟,並通過學生的個性感悟,使學生對詩、文的理解更多元化,從而達到讀文悟情的目的。

2、師:看來,大家在過節時都是開開心心的,不過,唐朝有位詩人(課件詩人背影)在重陽佳節這天,卻道出了這樣的感歎:(課件“每逢佳節倍思親”)熟悉嗎?哪兒見過?(課件古詩)

1、想讀嗎?那就大聲地讀吧!把字音讀準,詩句讀順。

5、同學們真不錯,字音讀得準,詩句也讀順了。這首詩讀了這麼多遍,你讀明白了什麼嗎?

7、明明是閤家歡聚的重陽佳節,詩人為何會有如此的感歎呢?讓我們走進這首詩背後的一段故事中,你可能會有新的感受。

2、讀了故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感受了?生交流,師相機板書。

3、你們都有了自己的感受,課文中的哪些句子給了你這樣的感受,一邊默讀課文,一邊畫出這些句子,試着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

15歲那年,他就離開家鄉,來到京城長安,不覺已經兩年了。

2、(談不出)你離開過你爸爸媽媽一段日子嗎?多久?心情如何?

(談得出)是啊!王維小小年紀就遠離家鄉到外求學(板書華山東邊是家鄉,西邊是長安)它的家鄉在華山以東的蒲州,長安在華山以西,他這一別就有兩年了。你離開過你爸爸媽媽一段日子嗎?多久?心情如何?而王維是整整兩年沒有與親人相見啊!你還想再讀讀這句話嗎?相信你現在一定能讀出自己的感受。(指名讀)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遊玩。

1、這樣的情景,你有過類似的印象嗎?扶老攜幼、興高采烈,能和你身邊的同學配合着演演嗎?

2、我看到你們興高采烈的模樣了,重陽佳節的大街上可真熱鬧呀,誰能通過朗讀把咱們也帶到熱鬧的大街上去?

3、這就是家家户户歡度節日的情景,詩人看到這一切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王維看着家家户户歡度節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1、家家户户歡度節日的情景會是怎樣的呢?(學生想象)

2、課文中哪些句子能讓你感受到這種歡度節日的場面?(指名讀)

3、(課件出示句子)扶老攜幼、興高采烈,能和你身邊的同學配合着演演嗎?

4、我看到你們興高采烈的模樣了,重陽佳節的大街上可真熱鬧呀,誰能通過朗讀把咱們也帶到熱鬧的大街上去?

5、這就是家家户户歡度節日的情景,詩人看到這一切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王維想,以前在家鄉時,每逢重陽佳節,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遠眺。大家歡聚在一起是多麼讓人高興啊!

(讀得好)(課件歡快音樂)是啊!重陽佳節,王維和兄弟們登高遠眺,是多麼開心啊!看你眼前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生交流)

4、從你們的言語和神態中我已經感受到了這份喜悦!來,咱們再來讀讀這段。(生齊讀)

5、(切換音樂思念)歡樂的時光總是令人難以忘懷(指板書)而今,王維隻身一人身處長安,他在山的這頭,而家在山的那頭;身在山的這一邊,而心卻早已飛到山的那一邊了,(課件出示句子)王維的這種思鄉之情,你能體會到嗎?想讀這句話嗎?(指名讀)

6、你是這樣讀的:……天各一方……;省略號停了一下;……一定也在……

7、他表達出了自己的感受,有哪位同學也能像他這樣通過朗讀表達自己的感受?(指名讀)

如今我們卻天各一方,不能相會……此時此刻,兄弟們一定也在登高聚會,西望長安,思念着我呢。

2、(用自己的話説)你説的正是這樣的一種情景(課件出示句子)你願意讀讀嗎?

1、師導:王維獨自一人在他鄉求學,重陽佳節這天,看着家家户户歡度節日的熱鬧場面,想起了在家鄉時和兄弟們歡聚的情景,思鄉之情愈發濃了,思緒萬千之時,就將這濃濃的思念融進了四行詩句中……(課件出示古詩,教師範讀整首詩)

2、剛才,老師在誦讀這首詩時,把自己當作了王維,借這首詩來表達我對家鄉的思念,老師相信你們也一定也體會到了詩人的心情,那就來吟誦這首詩吧!

3、指名讀。兩名學生讀後,對比評價,體現個性化朗讀。

請同學們也像這兩位同學一樣,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指名讀)

1、“每逢佳節倍思親”,有這樣感歎的又豈止王維一人呢?我國曆代就有不少詩人借詩來抒發自己心中的情感。老師從其中選取了隋代詩人薛道衡和宋代詩人王安石的詩文給大家賞讀,請同學們根據註釋來讀讀詩,體會同樣的思鄉之情,選擇你喜歡的一首讀給大家聽。

1、在這飽含濃濃思鄉情的樂曲聲中,我們也即將結束這堂課了,讓我們再次深情地吟誦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吧!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於《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之一,希望對你有幫助!

第3篇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學會本課的“佳”、“念”、“採”3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5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瞭解詩人寫作的背景和課文的主要內容,並找到詩句相對應的自然段。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瞭解詩人寫作的背景和課文的主要內容,並找到詩句相對應的自然段。

師:像中國傳統節日當中的春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等都稱之為“佳節”,同學們喜歡過節嗎?為什麼呢?

生:喜歡,因為過節有好吃的、好玩的,大家聚在一起,吃團圓飯。

2、t:看來,大家在過節時都是開開心心的,不過,唐朝有位詩人王維(課件:詩人背景)在重陽佳節這天,卻道出了這樣的`感歎:(板書:每逢佳節倍思親)手勢引讀課題,熟悉嗎?在哪兒見過?

s:熟悉,《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中的。(課件:古詩)

1、t:想讀嗎?一起來自由的朗讀,回味一下這首詩,讀準字音,讀順詩句。

3、t:同學們讀得真不錯,字音讀得準,詩句也讀順了,讀了這麼多遍了,你知道“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意思嗎?

s:就是一到節日,詩人就更加思念親人。(指名2-3個)在課件上標出生字的意思,“逢”:遇到;“倍”:更加;“佳節”這裏指的是九月初九的重陽節,你知道古時候重陽佳節有哪些風俗嗎?

s:登高、吃重陽糕取的是“步步登高”的吉祥祝福,配插茱萸、飲菊花酒來驅邪避災的習俗。

t:這明明是閤家歡聚的重陽佳節,詩人為何會有如此的感歎呢?讓我們走進這首詩背後的一段故事中,你一定會有新的感受。

1、初讀課文,t: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要多讀幾遍。

(1)課件出示生字詞,t:會讀嗎?指名讀,讀得好的領讀

指導讀“興高采烈”(字音讀得很準確,就是我沒有聽出高興的感覺,範讀,你再試一試,齊讀)(“思念”是如影隨形、悠長綿綿的,範讀,再讀,齊讀)

t:這篇課文幾小節?請四位同學來分自然段朗讀課文,看看把生字詞帶進文章中還能讀好嗎?其他同學認真聽,及時糾正錯誤。

t:你們説得很好,很完整,“思緒萬千”一詞正是概括了上文。

t:是啊,正是因為他想到了自己15歲就離家來到長安,舉目無親,想到重陽佳節家家户户團員相聚,想到以前和兄弟們登高遊玩,如今卻只能天各一方,孤獨一人,於是才思泉湧,揮毫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讓我們思緒萬千地把這首詩來吟誦一下吧!

第4篇

師:同學們,大家都知道我國有許多傳統節日,你都知道哪些傳統節日嗎?

生:春節、端午、中秋師:同學們知道的可真多!我們把一些讓人高興的節日稱作(板書:佳節)

生:能收到壓歲錢,有好玩的好吃的,全家能團聚在一起

師:是呀!好的節日總是讓人很開心的,但是,唐代有位詩人在某一個佳節來臨時,發出了這樣的感歎:(完成板書:每逢佳節倍思親)。齊讀課題。

師:這句詩在哪見過嗎?生:是《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一句詩。

師:課前預習的真充分。(出示古詩)誰來讀?你們知道嗎?這首詩的背後還有一個小故事呢?在讀故事之前,老師想要分享你們的預習成果,可以嗎?

師:你們的課文讀得真是又準又流利啊,課文也能讀得這麼好嗎?通過預習我們知道,課文有幾小節?我找四個小朋友來讀課文,其他人認真聽,會聽也是一種好習慣。(相機指示)

師:讀完了全文,誰能用一句話概括一下全文的內容。

師:詩人王維為什麼每逢佳節倍思親呢?他又是怎樣每逢佳節倍思親呢?現在讓我們帶着這些問題走進課文,走進王維。

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人們是怎麼過這個節的呢?

師:誰來説説你找到了哪些句子?生讀課文師:你們真會讀書,一下子就找準了。(出示第2、3小節)

師:誰能説説重陽節有什麼習俗呢?生:重陽節要登高遠望、頭插茱萸。

師:對呀,登高遠望,頭插茱萸,這就是重陽節的習俗,就像我們春節要吃年夜飯,要拜年一樣。看,(出示圖片)這就是茱萸,一種有強烈香味的植物,古代人認為重陽節戴上它可以驅邪避災,代表人們一種美好的心願。

師:你從哪裏感受到重陽節過節的這種熱鬧呢?我們先來看看這段文字。(出示第二節1、2、3句)生指名讀

師:我聽到你是那樣的興高采烈。“興高采烈”是什麼意思?

師:換個詞説,就是——生:高高興興,喜氣洋洋,喜出望外

師:看看人們歡歡喜喜歡度重陽的情景吧!(出示圖片)

師:大街上無處不有的熱鬧,每個人臉上都是興高采烈,男女老少都是興高采烈。

師:重陽節就是這樣熱鬧呀!出示:(扶老攜幼、登高遊玩、歡度節日、興高采烈)你能把這組詞串讀好嗎?生讀齊讀師:能通過朗讀把我們帶到熱鬧的大街上去看看嗎?出示:第二小節1、2、3句生齊讀

師:此時此刻,王維看到了什麼?心裏會怎麼想?生回答(指導用書中的語句回答)師:(出示:第二小節第四句),這就叫“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我的上課教案》。(出示:每逢佳節倍思親)現在你知道倍思親的倍是在告訴我們什麼嗎?生:更加思念師:能讀出王維的這種思鄉之情嗎?指名讀、男生讀、女生讀

師:為什麼王維每逢佳節倍思親呢?自由朗讀第一小節,等會用自己的話來説一説。

生:離家時小,王維離家時間很長師:同學們説的很有道理。(出示第一小節)

師:15歲,和我們現在上七年級的孩子一樣大,就已經離開家鄉兩年了,如果是你,心裏是什麼感受?

生:想家、寂寞、孤單師:對,你們走進王維的心裏去了。讓我們把這一份思念送進語言文字中,用我們動情的朗讀來表達吧生齊讀第一小節師:王維的家鄉在華山以東,對於他來説,長安就是異鄉,他自己就是到長安求學的一個客人,是一個異客。在交通很不發達的唐代,想回一趟家是多麼難的事啊!王維不知有多麼想念他的親人呢!此時的他,身處熱鬧的佳節,卻是——(出示:獨在異鄉為異客)

生:(出示:獨在異鄉為異客)師:同學們,你明白王維“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原因了嗎?是因為——獨在異鄉為異客。誰來吟一吟?(出示兩句詩)生讀齊讀過渡:重陽節的歡樂不屬於王維,他孤獨一人,不由傷感起來,此時王維在這美好的節日裏在思什麼?想什麼呢?

師:(出示第三小節,指名讀),其餘同學靜靜地聽,體會一下此時王維的心情。

師:你體會到了什麼心情,從哪一句體會到的?生回答師:誰來讀讀這段對過去生活回憶的句子?(出示第三小節第1、2句)生讀

師:如今王維一個人身處長安,他在山的這頭,而家鄉和親人卻在山的那頭,兩地隔着高高的華山,還有漫長的路途,相隔很遠,有千里之遙。這就是——天各一方,不能相會(板書)

師:(出示第三句)文字能讀出感情,這裏的省略號也能讀出情來呢!這裏的省略號它包含着什麼?

師:這真是每逢佳節倍思親啊,此時,不僅王維一個人在飽嘗思親之苦,他的兄弟們也正思念着王維。(出示圖)當他們頭插茱萸,登高遠望,卻發現獨獨少了王維。如果你是王維該怎麼表達你的思親之苦呢?

生回答師:這就是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女生讀、男生讀、齊讀師:長長的思緒,深深地思念,就是思修萬千。這萬千的'思緒化作膾炙人口的詩句,就是——(出示古詩)。誰來有聲有色的吟一吟?生吟誦

師:就讓我們當一回小王維,用我們的心,用我們的情來吟誦這首詩。生齊吟(配樂)

師:多麼動情呀!這就是王維憶山東兄弟的情。就讓我們閉上眼睛,再次感受王維倍思親的深情吧!配樂齊背總結:師:如今王維的這一句每逢佳節倍思親已成了經典,成了千古流傳的名句,所有遠離家鄉的人都會這樣深情的吟誦——指板書“每逢佳節倍思親”。

師:就讓我們把這首詩深深地記在心裏,九月九日以山東兄弟,

課後同學們可以去搜集像王維這樣的大詩人寫的思念家鄉親人的詩。

試編故事:請你們通過《山形》《楓橋夜泊》所描繪的深秋楓林美景和楓橋環境的淒寒、幽靜,感受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及旅途中孤獨寂寞的心情,展開合理想象,試模仿本課編一個故事,下節課,我們一起在班上交流。

第5篇

2、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認會兩條綠線內的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大體理解課文內容,初步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1、談話:同學們,大家都知道我國有許多傳統節日,你知道哪些傳統節日嗎?我們把一些讓人高興的好的節日稱作(板書:“佳節”)邊寫邊講解“佳”字的字形、字義。齊讀。

2、看到“佳節”這個詞,我們的心情一般都會(高興),為什麼?

3、但是,唐代有位詩人王維,卻在重陽佳節的時候,發出了這樣的感歎:

(完成板書:每逢佳節倍思親)。隨機講解“倍”字的字形字義。“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意思就是:每當遇到美好的節日就會加倍的思念親人。

4、對於王維,你們瞭解嗎?(補充:他的“山水田園”詩尤其出色。九歲時開始寫作,被稱為“神童”,15歲便離開家鄉,離開親人,到長安求學。)

今天我們學習23課《每逢佳節倍思親》,齊讀課題。這節課我們主要任務

1)、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生詞,多讀幾次,認清字形。

2)、再次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如果還有不認識的字可以問問同桌或查字典。

b、藍字要求正確認讀,紅色的字是要求記住字形的。通過剛才的`自學,你已經記住了那些生字?告訴你的同桌(同桌互相交流)

c、提問:你認為哪個字最難記?你是用什麼方法記住的?請你告訴大家。

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記憶生字,提出個別生字的強調之處。

“重陽節”的重選(1)(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九為陽數,故稱重陽,也叫重九。古時這一天有佩插茱萸、登高、飲菊花酒驅邪避災的習俗。

e、把這些詞語放到課文裏,相信你們也能把它讀好,誰願意來試試,其他同學的任務也很艱鉅,老師想請你們當小評委。

讀前提問,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指名分段朗讀,相機指導、評價)

f、再次認真齊讀課文,注意把剛才讀錯的地方讀準確。(及時評價表揚)

g、快速瀏覽課文,把你剛才認為不理解的詞語問問同桌或前後桌的同學,實在

扶老攜幼:扶着老人,帶着孩子。(將字面意思連起來,就是詞語的意思)

茱萸:又名越椒,一種有濃烈香味的植物,據説可祛邪避災。

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京雜記》中就有記載了。到唐代就已經很普遍了。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手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裏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向別人請教或查字典、資料)

天各一方:兩地相隔,非常遙遠,不能相會。(聯繫上下文理解)

4、請學生將故事短文與古詩對照起來閲讀思考,課文的哪些自然段是

古詩前兩句的具體描繪,那些自然段是後兩句的具體描繪。藉助短文,理解詩句,初步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1、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共同學習,我們學會生字,理解生詞,讀通課文,誰來説説你學到了幾種理解詞語的方法。

第6篇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以及《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認識多音字“重”,並能把它寫好看;寫好“採”“幼”。

4、通過對課文的朗讀,藉助老師的提示詞語,能基本概括大意。

1、同學們,我國有許多傳統佳節(出示圖片)同學們看看,這是哪個節日呢?人們會做些什麼呢?(出示填空)每逢中秋節,我們總會( )。。。。。。這些美好的節日我們統稱它們為 “佳節”。【師範寫 佳節,指導書寫 佳】這些傳統佳節都有着不同的習俗,可是不變的是在這樣傳統佳節中我們都會和親人團聚,共享天倫之樂。

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一篇和傳統佳節有關的課文——《每逢佳節倍思親》(板書課題)指名讀課題,生讀課題。“逢”是後鼻音,誰再讀讀,齊讀課題。

2、那麼你們知道課題中的佳節是指哪個節日嗎?重陽節。重陽節是每年的九月初九,那麼在古代,重陽節有些什麼習俗呢?老師從文中找了一些介紹重陽節習俗的和人們歡度節日的詞語,你們會讀嗎?

二、字詞識記 出示詞語,指名讀,生字逐個認讀。

重陽節 頭插茱萸 登高遠眺 挽手 扶老攜幼 興高采烈 天各一方 思念 思緒萬千

?這幾個詞語都是在介紹重陽節的習俗的,那麼茱萸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植物?為什麼重陽節要有這樣的習俗呢?同學們想知道嗎?】

出示茱萸圖片,介紹重陽節的習俗: 茱萸是一種帶香味的植物,傳説可以祛病驅邪,所以人們在農曆的九月初九這一天,頭插或者臂戴茱萸,飲菊花酒,爬山登高,以求步步高昇,健康長壽,這也是一個親人團聚的節日。

重陽節這一天人們是怎樣歡度節日的呢?老師也找了幾個詞語。出示

手挽手 扶老攜幼 指導書寫 幼【習字冊上描一個寫一個】

讀完詞語,我們把這些詞語放進句子中,看看同學們會不會讀?

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遊玩。王維看着家家户户歡度節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王維想,以前在家鄉時,每逢重陽節,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遠眺。

王維思緒萬千,提起筆來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

詞語、句子我們都會讀了,下面我們一起把書打開,走進課文去讀讀吧!首先,請同學們聽老師範讀課文,同學們特別注意聽下老師是怎樣讀後面那首古詩的。

2、學生模仿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檢查朗讀情況,請個別學生讀課文2、3 段。其餘學生聽讀、糾錯。

課文會讀了嗎?你們發現這篇課文有什麼特點?文包詩,以前學過這樣的課文嗎?文包詩的課文有什麼特點?古詩的意思藴含在課文中。

4、朗讀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生讀,師生共評,師指導朗讀。

5、感知文意:請同學們默讀思考:詩人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寫出這首詩的呢?出示提示詞語,生思考概括文意。

?王維獨自一人在京城長安求學,在重陽節這一天,看到家家户户歡度節日的情景,思念起他在家鄉的親人,思緒萬千,於是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

四、寫字指導;生拿出習字冊描紅,並寫生字,師反饋指導。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及古詩,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

2、通過朗讀課文,聯繫上下文理解“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天各一方”等詞語的意思;詩文對照,理解古詩的含義,通過“獨”“異鄉”“佳節”“倍思親”“少一人”等詞語的品析體會詩人身居異鄉在重陽佳節時更加思念家鄉親人的思想感情。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每逢佳節倍思親》,這是王維的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裏面的第二句。我們一起來誦讀古詩。想要了解古詩的意思嗎?讓我們一起走進,去尋找吧!

1、品讀第一句“獨在異鄉為異客”這句話的意思在哪裏?誰來讀讀第一自然段,生讀第一節,在這位同學的朗讀中,你知道了什麼?

(15歲、2年)他去了哪裏?做什麼?他有什麼感受?板書【孤獨、思念】

出示:當孤身一人在外求學的王維受人欺負的`時候,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當夜深人靜,王維難以入眠的時候,他會想——————;當王維生病的時候,他多想_____________________;當王維取得優異的成績時,他多想______________;當王維…….

你也有過這種孤獨的感受嗎?能不能帶着這種感覺讀第一段。指導抓住15歲那年、兩年了。這兩個詞語讀好第一段。

這就是【獨在異鄉為異客】你知道這句話的意思了嗎【王維15歲獨自一人來到長安求學,孤身一人在外地已經兩年了】指導讀好重點詞語“獨”“異鄉”。再讀這句詩,

2、品讀第二句“每逢佳節倍思親”。 這句話的意思在哪裏?誰來讀讀第二自然段,生讀第二節,在這位同學的朗讀中,你彷彿看到了怎樣的景象?

a.王維看到了怎樣的景象? 熱鬧、扶老攜幼、登高遊玩。【相機解釋扶老攜幼 興高采烈】b. 這樣的畫面,你彷彿看到人們在幹什麼?請同學們展開了豐富想象,把人們歡度節日的情景説出來!(登高遊玩、喝酒寫詩、聊天嬉戲。。。。。)如此熱鬧的場景,讓我們一起愉快的讀一讀把!(指導朗讀,歡快的節奏)

我猜,王維看到這種情景一定也很開心,也是興高采烈的,你們同意嗎?

c.此時王維的心情怎樣?【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王維為什麼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師:王維15歲就離開家鄉在長安生活,已經兩年了,這700多個日日夜夜都是孤獨一人。此時恰逢重陽佳節,看到家家户户都是團聚在一起歡度佳節,他卻不能與家人相聚,他的心情怎能高興得起來,他怎能不更加想念家鄉的親人?)再讀第二自然段。

d.誰能結合課文內容説説“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意思?【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王維看到人們扶老攜幼、登高遊玩、家家户户歡度節日的熱鬧情景,更加思念起家鄉的親人了】

再讀詩句,每逢佳節倍思親(抓住倍思親指導朗讀)再讀古詩。男生讀第一、二段,女生讀一、二句詩。

3、品讀三四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a、請大家默讀第三自然段。思考:王維想了些什麼?【生答王維在想什麼?】王維想到以前在家鄉時,每逢重陽節總要和兄弟們(喝酒聊天、寫詩吟誦。。。。。)而如今卻天各一方不能想會:介紹王維家鄉與長安相距數千裏,中間還隔着一座高聳入雲、難以翻越的華山。一處在山的東面,一處在——山的西面,【藉機理解詩題山東,憶的意思】真是“天各一方”。

b、配樂範讀第三段(怎樣讀好第三段呢?哪些詞語要讀好呢?天各一方,不能相會、思念)

這就是【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再讀這兩句詩。女生讀課文,男生讀詩句。

過渡:王維目睹着家家户户歡度節日的熱鬧場面,他想起了過去的歡樂,也想起了獨在異鄉的孤獨,想到家鄉,想到親人,想到的太多太多……真是——思緒萬千。於是他提起筆,將濃濃的思念寄予四句詩中寫下這傳誦千古的名篇。出示 古詩,再讀古詩

1、師:“每逢佳節倍思親”, 有這樣感歎的又何止王維一人啊!身在海外的遊子,思念故鄉時,會説——“每逢佳節倍思親”(引説)。

2、(配樂)今天是中秋節,爸爸在外地出差,他打電話回來説非常想念我們。爸爸此時的心情可以用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形容。

(2)小練筆。(你有過思念親人的感受嗎?請寫一段話或一首小詩,來表達你對親人的思念)

第7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通過語言文字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1、師: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王維是唐代一位大詩人,他寫過一首有名的詩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課文用人們最熟悉的一句作為課題。

2、生讀課題。師:課文是緊緊圍繞哪個詞來寫的?(思親)

3、過渡:詩人為什麼會思念親人?又是怎樣思念親人的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1、師:詩人為什麼會思念家鄉的親人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從中找出四個原因。

(4)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遊玩。王維看着家家户户歡度節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4、師:王維15歲就離開家鄉,來到京城長安,離家已有兩年了,恰逢重陽節到了,家家户户歡度節日,可王維獨自一人,感到孤單、寂寞,思鄉之情便油然而生。請同學們齊讀第一、二自然段,把這種感情讀出來。

過渡:王維主要思念了哪些親人?又想起了哪些事?請聽錄音朗讀。

2、教師講述茱萸:一種有濃烈香味的植物,古人在重陽節登高時,將茱萸插在頭上,據説可以消災避邪。

3、師:其實王維還想了很多很多,但書上沒有全部寫出來,而是用了一個標點符號省略號來表示的。(投影出示帶有省略號的兩句句子)

4、讀句子,小組討論:王維還會想些什麼?兄弟們還會説些什麼?各小組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句來説説。

5、師:詩人王維既想到了過去,又想到了現在;既想到了自己對兄弟們的思念,也想到了兄弟們對自己的思念,王維此時的心情可以用書上哪句話來表達呢?請讀第四自然段。

6、讀第四自然段,找出王維思緒萬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指導感情朗讀。

7、師:於是他提筆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教師範讀引出全詩。

9、結合前面的課文內容請同學説説全詩的意思。先同桌練説,再交流。

10、感情朗讀第三、四自然段,讀到讓自己感動的地方可以站起來讀。

1、這篇課文寫了唐代大詩人王維年輕時客居京城長安,在重陽節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思念家鄉親人的思想感情。

課後蒐集王維的其他古詩,準備下節課參加古詩朗誦大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