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養心殿導遊詞5篇 《古韻流轉,心靈靜謐——故宮養心殿導覽》

來源:巧巧簡歷站 1.27W

故宮養心殿是北京故宮博物院內的一處明清時期宮殿建築,位於內廷西偏南側,是皇帝居住和處理國家政務的場所,也是故宮的主要建築之一。如今,養心殿已經成為了遊客觀賞故宮文化的必訪之地。

故宮養心殿導遊詞5篇 《古韻流轉,心靈靜謐——故宮養心殿導覽》

第1篇

各位遊客,你們好!歡迎來到世界遺產——北京故宮。今天能當大家的導遊我感到十分榮幸,我將竭誠為大家服務,讓大家度過美好的故宮之旅。

各位朋友,這裏就是故宮的正門,叫午門,意思是正午的太陽光芒四射。各位請看!在10米高的城牆上聳立着五座崇樓,樓頂飛檐翅起,從上面看就象五隻展翅欲飛的鳳凰,故午門又稱五鳳樓。它建成於公元1420xx年,位於端門之北,雄偉壯觀。

故宮第一進院落,就在我們面前,是五座漢白玉石橋,它們象徵五德,即仁、義、禮、智、信,是皇帝集美好的品質為一身的意思。金水橋下是內金水河,跨過金水橋就來到了太和門廣場,這裏就是明代皇帝御門聽政時百官待駕的地方。

聽完了一以上那些介紹,你應該對北京故宮有些瞭解了吧!可能你還不知道吧,連皇帝的住所都是那麼井井有條!

遊客們,我謝謝你們來到故宮,故宮是中國的,也是全人類的,讓我們共同愛惜她,享受她,一睹她雄偉壯麗的景色!

遊客們,大家好!我們要遊覽的是聞名中外的古代建築——故宮

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是世界上的五大宮之一,也稱為紫禁城。這裏本有過二十多位皇帝,第一位是明朝的朱棣皇帝,最後一位是溥儀皇帝。

故宮是中國最完整的古老建築,有一條中軸,貫通着整個故宮,三大殿、後三宮、御花園都在這條中軸線上。三大殿分別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們位於故宮前方。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面積約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宮中面積最大的一座宮殿。太和殿的後面就是中和殿,中和殿高有29米,內部是一個正方形。保和殿位於太和殿與中和殿之後,保和殿高27米,內部是一個長方形,到乾隆時代後,這裏就成為了一個考試的地區。

後三宮分別是乾清宮,交泰殿和坤寧宮。乾清宮是皇帝居住的地方,坤寧宮是皇后居住的地方。交泰殿並不是住的,它也是一座宮殿,只不過是和乾清之、坤寧宮在一起,所以被稱為後三宮。

御花園很大,佔地面積是120xx平方米,佔了故宮的四分之一,它附近有慈寧宮花園,建福花園和寧壽花園。在這幾座花園中,御花園是最大的。

故宮很美,但遊人會把食物的包裝袋或者其它垃圾隨手扔到地上,使故宮的環境變差,我們應該要好好地保護這美麗的古代建築。

故宮養心殿導遊詞5篇 《古韻流轉,心靈靜謐——故宮養心殿導覽》 第2張

第2篇

大家好,歡迎來到故宮參觀,我姓陳,您們叫我陳導就行了。 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故宮的概況,之後介紹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和。 故宮,又名紫禁城,是我國重要的歷史保護文物,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紫禁城的由來有兩種説法,第一種是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説:北極星在中天,故宮正好對着北極星,天人對應;第二種是:因為故宮是紫色的,又是禁城,所以故宮又稱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開始營造這座宮殿,到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在之後五百多年裏,共有24位皇帝在這裏生活居住。 紫禁城周圍有高10m的城牆和寬52m的護城河。城南北長961m,東西寬753m,佔地面積達72萬?。故宮建築佈局沿中軸線向兩側展開,宮殿建築總面積達163,000?。 太和殿是皇上召集大臣上朝和商議國家大事的地方。自1420年建成後屢遭焚燬,又多次重建,今天看到的是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的。太和殿建築面積2377?,相當於50個教室,高35.05m,相當於10層樓那麼高,為紫禁城內規模最大的殿宇。太和殿裝飾十分豪華,殿內金磚鋪地,設有寶座。説是金磚,可是金磚不是用金子做的,金磚是專供宮殿使用的一種高質量的鋪地方磚,產自蘇州、松江等地,選料精良,製作工藝複雜。因其質地堅細,敲起來發出金屬般聲音,故名金磚。 太和殿前有寬闊的平台,稱為丹陛,俗稱月台。月台上陳設日晷、嘉量各一,銅龜、銅鶴各一對,銅鼎18座。 大家往太和殿兩側看,是不是有很多個大水缸?它是幹什麼的呢,對了,是滅火的。大水缸的下面有一個凹槽,是因為冬天水會結冰,往凹槽裏放火把就能不讓水結冰。 太和殿是故宮裏最總要重要的宮殿,許多歷史決策都是從這裏出去的。 太和殿後是中和殿,是皇上上朝前休息的地方。 保和殿位於中和殿後,是殿試的地方。考試的第一名叫狀元,第二名稱為磅眼,第三名是探花。不知皇帝端坐在上上面,考生是不是會緊張的發抖。皇帝把殿試安排在宮殿內,可見皇帝是多莫重視殿試。 故宮後半部分是皇帝和妃子們生活和居住的地方。乾清宮是後宮最大的宮殿,是皇上的寢宮。宮內寶座上方懸正大光明匾,據傳皇帝把自己立的太子名字放在正大光明匾後,用這種方法確定皇位繼承人,減少為爭奪皇位自相慘殺。 坤寧宮是皇后的寢宮,它是唯一一座在中軸線上的妃子的寢宮,也是距離乾清宮最近的,體現了皇后在後宮中至高無上的地位,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總有一個成功的女人這句話在這裏得到了印證。在坤寧宮前有個小的宮殿交泰殿,它是皇后在千秋節日收賀禮的地方。 我們參觀的只是中軸線上的重要宮殿,中軸線的後面是御花園,兩旁還有一些宮殿,前半部分是以太和殿為中心,後半部分是一些妃子和宮女的寢宮。 現在解説完畢,請大家自由參觀。

第3篇

北京,作為我國的首都,擁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藴。今年暑假,我來到北京,親登了那曲折綿延了上萬裏的長城;遊覽了和珅那奢華無比的府邸——恭王府;遊覽了那雖飽受戰火摧殘卻仍頑強屹立的圓明園;品嚐了那皮脆裏嫩的北京烤鴨,形形色色的小吃……留步回首,細細品味北京的美,卻發現故宮這處別有一番風味。

故宮,又名紫禁城,為明清兩朝皇宮。它北依景山,南靠金水河,約72公頃。在導遊“翟大人”的帶領下,我們沿着那硃紅色牆面,黃琉璃瓦頂的城牆,穿過天安門、端門和午門,即被眼前的景象驚住了:一座座高大的宮殿穩坐正前方,殿身反射的陽光如萬道金光刺穿了周圍的一切,一道道城牆鎮守住四面八方。再往裏走,最讓我震撼的要數太和殿了。太和殿是古時舉行殿試的地方,十年寒窗苦讀,多少文人為的就是最後能踏進這座大殿啊!遠觀,殿頂有兩層,全是金黃色的,中間是藍底金邊的三個大字“太和殿”。

走進殿前石階旁,仰望,屋檐微微翹起,打頭的是一個騎鳳凰的仙人,吻獸、走獸、望獸緊隨其後,一根根流暢的線條搭配上明快的色調,勾勒出一幅堪稱完美的蘇繪彩卷。門前,有兩頭威武的青石獅子,一雌一雄,雌的腳踏小獅子,雄的腳踩金球。大殿內,鏤花樑柱間無不體現出威嚴與尊貴,地板上鋪設着二龍戲珠場景的“金磚”。我彷彿看到了幾百年前皇帝坐在大殿中央接受應試者們的叩拜,他那求賢若渴的眼神。幾輪選拔後,狀元、榜眼、探花產生,他們臉上無不流露出自豪與喜悦!

後來,我們又來到九龍壁、保和殿、寧壽宮、養性殿等景點一飽眼福。站在故宮的甬道上,我彷彿看到了魚貫而出的前清遺老,看到了一個文明的亙古不倒。細細思索,是什麼讓故宮如此之壯美?一定是祖先們的智慧和汗水,還有那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賦予了它無限蓬勃的生命與活力。

第4篇

朋友們好!我是火柴人俱樂部的會員,我姓許,大家就叫我許導好了。在故宮有些地方不能照相、甚至連摸也不行、不能隨地扔垃圾、不能隨地吐痰。

故宮佔地72萬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為16.3萬平方米,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周圍有10米高的城牆環繞,還有寬52米的護城河,在四角都建有一座精美的角樓。

根據1973年的統計,故宮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計8704間。明朝永樂皇帝朱棣登基不久,在永樂四年,也就是1406年下詔營建北京紫禁城。修建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永樂四年開始備料,而第二階段就是在永樂十五年,1417年六月開始動工興建,歷時14年,在永樂十八年,1420年完工。

在建造過程中,徵集了全國10萬名能工巧匠和民夫100萬人,而建築材料都來自全國各地,比如漢白玉石來北京房山,金磚來自蘇州,石灰來自河北易州,五色虎皮石來自河北薊縣盤山,殿基所用的精磚石來自山東臨清,松木多來自東北,而楠木多來自四川、雲貴、浙江等地,可見當時工程的浩大。

今天的遊覽該結束了。歡迎你們再來北京故宮玩。記住,我是火柴人俱樂部的會員許導。

第5篇

養心殿,明代嘉靖年建,位於內廷乾清宮西側。清初順治皇帝病逝於此地。康熙年間,這裏曾經作為宮中造辦處的作坊,專門製作宮廷御用物品。自雍正皇帝居住養心殿後,造辦處的各作坊遂逐漸遷出內廷,這裏就一直作為清代皇帝的寢宮,至乾隆年加以改造、添建,成為一組集召見羣臣、處理政務、皇帝讀書、學習及居住為一體的多功能建築羣。一直到溥儀出宮,清代有八位皇帝先後居住在養心殿。

養心殿為工字形殿,前殿面闊7間,通面闊36m,進深3間,通進深12m。黃琉璃瓦歇山式頂,明間、西次間接捲棚抱廈。前檐檐柱位,每間各加方柱兩根,外觀似9間。養心殿的名字出自孟子的"養心莫善於寡慾",意思就是:''修養心性的最好辦法是減少慾望。'為了改善採光,養心殿成為紫禁城中第一個裝上玻璃的宮殿。皇帝的寶座設在明間正中,上懸雍正御筆中正仁和匾。明間東側的東暖閣內設寶座,向西,這裏曾經是慈禧、慈安兩太后垂簾聽政處。明間西側的西暖閣則分隔為數室,有皇帝看閲奏摺、與大臣祕談的小室,曰勤政親賢,有乾隆皇帝的讀書處三希堂,還有小佛堂、梅塢,是專為皇帝供佛、休息的地方。

養心殿的後殿是皇帝的寢宮,共有五間,東西稍間為寢室,各設有牀,皇帝可隨意居住。後殿兩側各有耳房五間,東五間為皇后隨居之處,西五間為貴妃等人居住。同治年間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時,慈安住在東側的體順堂,慈禧住在西側的燕禧堂,隨時登臨前堂,處理政務,確實十分方便。寢宮兩側各設有圍房十餘間,房間矮小,陳設簡單,是供妃嬪等人隨侍時臨時居住的地方。

養心殿前有琉璃門,曰養心門,門外有一東西狹長的院落,乾隆十五年(1750年)在此添建連房三座,房高不過牆,進深不足4m,為宮中太監、侍衞及值班官員的值宿之所。

養心殿,明代嘉靖年建,位於內廷乾清宮西側。清初順治皇帝病逝於此地。紫禁城的建造者只把養心殿作為一座為皇帝臨時休息而設的宮殿,僅此而已。康熙年間,這裏曾經作為宮中造辦處的作坊,專門製作宮廷御用物品。養心殿是一獨立的院落,南北長約63米,東西寬約80米,佔地5000平方米。養心殿為工字形殿,前殿面闊三間,通面闊36m,進深3間,通進深12m。黃琉璃瓦歇山頂,明間、西次間接捲棚抱廈。

該殿清雍正時重修。自雍正到清末的二百年間,皇帝多在這裏居住和進行日常活動。正廳設有寶座、御案。寶座後設有書架,藏有歷代皇帝有關治國經驗、教訓的著述,專為傳給新皇帝閲讀。一些官員在提拔、調動之前常被領到這裏覲見皇帝,這種儀式叫引見。西間是皇帝批閲奏摺,以及同軍機大臣策劃軍政活動的要地。

一個節儉的表率,但畢竟變成了皇帝寢宮,養心殿的陳設也越來越奢華。到了晚清,殿內陳設品竟達七百八十餘件!從雍正皇朝明代和清代初期,乾清宮是皇帝的寢宮。據説康熙皇帝死後,他的兒子雍正為了表示守孝,沒有入住乾清宮,而是居住於養心殿。後來,雍正皇帝就把養心殿作為他的寢宮,沒有再搬到乾清宮。另一原因,雍正入住當時陳設樸素的養心殿,是想為天下人做開始到宣統皇朝為止,清代共有八個皇帝居住於養心殿。順治、乾隆和同治三個皇帝死於養心殿。

自雍正到清末的二百年間,皇帝多在這裏進行日常活動,包括處理政務。養心殿的前殿是皇帝處理政務、接見大臣、學習與休息的場所。正門設有寶座和御案,還有書櫥,內藏曆代皇帝治國經驗教訓等記載與書籍等。清代皇帝經常在這裏召見大臣,有時也在這裏接見外國使臣。康熙五十九年(1720xx年),康熙皇帝在這裏接見過羅馬教皇使臣嘉樂,親自接過嘉樂所進的教皇表章,並賜給嘉樂若干衣物用具等。養心殿外院的矮小房屋是太監值班的處所,官員們就在這裏等候皇帝召見。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咸豐皇帝死後,西太后施展計謀除掉了輔政八大臣,從而得以控制皇權。在同治和光緒皇帝年幼時,養心殿前殿的東暖閣,曾是西太后(慈禧太后)和東太后(慈安太后)垂簾聽政的地方。當時小皇帝坐於前座,西太后坐於後座,兩座之間由一道黃色紗簾隔開。所有的決策就由黃色紗簾後的西太后作出。西太后以"垂簾聽政"的方式,統治中國達四十八年之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