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成功的勵志故事2篇 故事:殘疾人勵志的勝利之路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8W

這篇文章將介紹一些殘疾人成功的勵志故事,用生動的篇章描繪他們克服種種困難,盡力爭取生活中的自由和尊嚴,讓我們由衷地對他們致以敬意。

殘疾人成功的勵志故事2篇 故事:殘疾人勵志的勝利之路

第1篇

鄭龍華,男,1959年5月生於浙江省臨安市。幼年失去雙手,1981年開始自學攝影,他先後在國內外舉辦過各種形式的攝影展覽,並多次在各種影賽中獲獎。鄭龍華於20xx年5月20日在家鄉浙江省臨安市啟動“生命之光”——一位無手攝影家對話100位殘疾人精英的攝影活動。經兩年多的時間,他先後獨自走遍全國100多個縣及港、澳、台地區,行程達6。3719萬公里,採訪了各行業100位殘疾人精英,拍攝圖片4。5萬餘幅,整理文字素材52萬字,撰寫採訪手記19。86萬字。20xx年5月,鄭龍華被評為杭州市勞動模範。

由他拍攝的100位成功殘疾人士的照片《一位無手攝影家對話中國百位殘疾人成功人士》,展示了沒有健全的手或腳、甚至身體不能直立的殘障人士的成功故事。

49歲的鄭龍華説:“我選擇展示他們陽光的一面,而不去關注他們肢體的殘缺。儘管拍攝殘缺更有視覺衝擊力,但我希望這些作品能帶給人們希望和鼓舞。”為了這組照片,他花了近3年時間。

他用鏡頭記錄了一個個成功的殘障人士:雖失去右手但創立了“譚木匠”木梳傳奇的譚傳華、雖由於幼時疾病腿部行動不便但創立“江民軟件”的反病毒軟件專家王江民、雖由於先天佝僂身高不足1米卻坐着輪椅宣傳環保的甘肅省清水縣秦亭鎮店子村袁建明……鄭龍華要展示殘疾人的“健全”生活。“我希望這些作品是一面鏡子,透過這面鏡子,大家照到自己:這些傷殘人士在這種情況下做事都能成功,每個人都更應該用心做事。”

如鄭龍華所努力的,照片鼓勵了很多參觀者。北京第四聾人學校18歲的葛斌用手語説:“來看展覽之前,我感覺非常迷茫。但看到這些照片,我很感動。我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拼搏努力。”他指着一個肢殘運動員的照片説,“我能夠感受到她很努力!”

殘疾人成功的勵志故事2篇 故事:殘疾人勵志的勝利之路 第2張

第2篇

有一種人令人感動。他們雖身有殘疾,卻像梅花一樣,越是寒風凜冽,越是傲然開放。

襄城縣人倪營就是這樣的人。得先天性白化病的他,12歲便離開了學校。為了學戲,他需要付出比正常人更多的努力。成年後,為了不荒廢技藝,他常常凌晨4時起牀練習。外出演出下大雨,他把衣服脱下來保護心愛的樂器。功夫不負有心人,20xx年,他自編、自演、自拉、自唱的唱段,獲得河南省第七屆殘疾人藝術匯演戲曲小品類一等獎。現在,他自發成立了襄城縣殘疾人戲迷藝術演唱團,免費為十里八鄉的鄉親帶去精彩表演。

在採訪中,他很少説及病痛給他帶來的折磨。他常説:“我不信殘疾人比正常人差。只要我們奮發向上,就不比正常人差!”40多年來,他這樣説着,也這樣做着。

1970年,在襄城縣城關鎮生產街5號,12歲的倪營輟學在家。他患有先天性白化病。這種疾病除了讓他全身發白外,還將他的視力一點兒一點兒地剝奪。12歲時,他的視力只有0.7。

為了讓倪營以後生活有着落,愛好戲劇的父親給他請來曲胡、墜子老師。由於視力不好,他無法找準曲胡上的音區,也看不清戲譜。

剛開始練習時,老師會手把手地幫他找音區。他看不清戲譜,老師會給他多念幾遍。

為了學好戲,到了晚上,他常常閉着眼用手拉曲胡,通過聲音分辨音區。通過家人念戲譜,他逐字逐句地背誦,忘了再背,直到完全記住為止。

14歲時,他去工地上打零工,晚上下了班,累得躺在牀上不想起來。但只要老師來,他立即起來跟老師學習。

“總不能一輩子當建築工吧!我眼睛將越來越不好使。”倪營説。

22歲時,倪營的生活出現轉機。當年,他的父親退休,他接了父親的班,在當時的襄城縣房管局上班,主要負責處理廢舊房屋,當泥瓦工。

“工作累了點兒,但穩定,我很滿足。”倪營説。當時,他已經學戲10年了,能夠熟練地運用曲胡、二胡、板胡等樂器,還能唱越調、墜子等。他幾乎每天凌晨4時起牀,跟隨戲迷朋友到襄城老城牆外的空地上唱戲,切磋技藝。練到將近8時,他就去上班。

倪營特別感謝妻子以及戲迷朋友的支持。他的妻子姚盤特別支持他,從來沒有因為唱戲跟他吵過架。

因為他的視力越來越差,戲迷朋友常常會帶着他走路。“襄城縣文化館的王本桂老師總是安排人把我安全送回家。謝謝他們!”倪營説。

熱愛戲曲的倪營逐漸被大家熟知。在20世紀90年代,他常常到襄城縣文化館舉辦的消夏戲曲晚會、週末文藝演唱會上獻藝。

襄城縣文化館館長楊春敏還記得當時的熱鬧場景:“大家搬着小板凳來看。一曲唱罷,觀眾常常報以熱烈的掌聲。有的觀眾還會送飲料、瓜子等物犒勞演員。”

20xx年,鑑於倪營熱愛戲劇,襄城縣殘聯通知倪營參加河南省第七屆殘疾人藝術匯演。倪營立刻投入到緊張的準備工作中。唱戲肯定要寫戲譜,但是倪營的視力一個眼是0.25,另一個眼是0.1,寫戲譜非常困難。

他沒法兒寫,就口述戲譜,讓戲迷朋友記錄;他看不清,就憑聲音修改。等戲譜寫成後,他拿給襄城縣文化館的工作人員王木桂修改,最後定名為《表表咱殘疾人的好心情》。

20xx年11月,倪營自編、自演、自拉、自唱的《表表咱殘疾人的好心情》獲得河南省第七屆殘疾人藝術匯演戲曲小品類一等獎。

“殘疾人不比正常人差!”倪營激動地説。隨後,他情不自禁地唱起了當時的唱段:“人人看我不順心,個個説我不成形。我可沒有這樣想,我一瘸一拐一咯噔地出了名……”

倪營在很早之前就有成立劇團的想法,在省裏獲獎之後,這個想法更強烈了。20xx年,他自費買了樂器、音響,開始招收戲迷朋友入團。

在成立劇團之初,倪營本想招收殘疾人加入,但後來還有非殘疾的戲迷朋友加入。“名字都想好了,就叫襄城縣殘疾人戲迷藝術演唱團。”倪營説。

這個劇團目前有近10名團員,其中4人是殘疾人。他們曾去襄城縣的茨溝鄉、山頭店鎮、庫莊鎮等地演出。

最近,襄城縣殘疾人戲迷藝術演唱團參加了襄城縣文化館戲迷演唱文化月活動。楊春敏介紹,目前,襄城縣的11家劇團參加了該活動。

今年,倪營已經57歲了。在此之前,他曾因為腦供血不足住過醫院。他從醫院出來後,仍然去戲迷聚集地聊天兒、聽戲。他現在有個願望,就是希望教一些貧困地區的孩子學戲。“那些孩子過得不容易,要是能通過戲劇幫他們走出困境,那就太好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