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心得體會3篇 從孩子的角度看學前教育:我的心得體會

來源:巧巧簡歷站 2.57W

《學前教育》是指對0-6歲幼兒進行全面的教育,是孩子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階段。在實踐中,學前教育需要注重幼兒的身心發展,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人生觀,同時也要注重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配合。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關於學前教育的心得體會吧!

《學前教育》心得體會3篇 從孩子的角度看學前教育:我的心得體會

第1篇

我是一名學前班教師,我對學前教育有一份難捨的情懷。學前教師,是一個奉獻愛心和擁有責任的名字;學前教師,是一個活力四射和永遠年輕的名字;學前教師,更是一個值得驕傲和自豪的名字。

在剛接觸學前班的日子裏,我沒有任何經驗,通過學習,我逐漸做到了眼勤,腿勤,手勤,還擁有了愛心,細心,耐心,童心。

記得有一次,我給小朋友洗手,發現有個小朋友的手指甲長長了,而且裏面還藏有黑乎乎的髒東西,我馬上想到要給他剪,等給他剪好,洗洗乾淨,卻發現所有小朋友都圍着我,要給他們剪,我想:這正是教育他們講衞生,愛清潔的好時機,我不僅給他們全剪了手指甲,還教會了他們正確的洗手法,並與他們約定,要做個清潔寶寶,以後老師會經常給他們剪的,他們個個高興地點頭,看着他們如此乖巧,所有的勞累都值了。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在我們班裏,有個好動的小男孩,剛來學前班時,爬高爬低,跑來跑去,而且對其他小朋友,稍不注意,甩手就打。其他小朋友都不喜歡跟他玩,當我告訴他打人是不對的行為時,他説:“每次我做錯了事,或者爸爸心情不好時,都會打我!”我知道,我需要和孩子爸爸溝通了。通過了解,我得知他的爸爸脾氣有些暴躁,有時會因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打孩子。我委婉地告訴孩子爸爸,養育孩子的過程其實也是父母自我成長的過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在家庭中會模仿父母的行為。如果爸爸不注重細節,孩子也會受到爸爸的影響。從這以後,在家長和我們的共同努力下,孩子的行為逐漸改善,經過幾個月的細心引導、共同誇獎等家園共育模式,他終於有了轉變,開始坐在課桌旁聽我講故事了,在集體活動時,也能和其他小朋友做遊戲了。作為一名學前教師,看到孩子如此轉變,我感到無比欣慰。

對幼兒的愛心不僅體現在言語上,更要體現在現實生活中,並在幼兒身上得到傳承,例如:我們學前班老師都會趁孩子們午休的時間,幫助幼兒把他們脱下來的小鞋子拿到窗台上晾曬,一開始都是老師曬,現在都是後脱衣服、鞋子的小朋友幫先脱衣服的小朋友曬,他們互相幫助,並且起牀的時候也是互相幫着拿,這不僅是教育的力量,更是愛的力量。

我很欣慰,感謝你們,我可愛的孩子們,是你們讓我變得善良,勇敢,自信,快樂,感謝我所熱愛的幼教事業,使我收穫了與人溝通的勇氣與能力。有人説:我們是紅燭,燃燒自己,照亮他人,有人説我們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認為我們更像是他們遊戲中的夥伴,生活上的慈母,行為習慣上的指明燈。雖然,一天的忙碌,我們累得疲憊不堪,有時嗓子都啞了,甚至穿不了漂亮的衣服、高跟鞋,化不了漂亮的彩粧,就連手指甲都不能留,更別像其她愛美的女孩一樣佩帶各種飾品了,但是,我們將自己的一顆誠心換得了家長的一份信任,我們無怨無悔。讓我們攜起手來,為我們的孩子健康成長共同努力,讓他們從國小會用愛的眼睛看世界,做他們生命中的貴人。

《學前教育》心得體會3篇 從孩子的角度看學前教育:我的心得體會 第2張

第2篇

學前教育是一門綜合性非常強的學科。要進入學前兒童教育的領域,你必須經歷書本和實踐的雙重歷練,技術與藝術的雙重修習,思想和體驗的雙重積澱。你要以哲學和心理學、人體生理解剖學和腦科學作為學前教育的敲門磚,再學習關於兒童發展和兒童教育的基本理念,從而進入一個更為具體的層次,學習如何針對兒童在語言、社會、科學、藝術、身體等方面的特點因循其規律來實施教育,你還需要學習兒童遊戲、兒童文學等課程。如果你希望將來成為一個幼教機構的管理者,或者課程研發人員,也有相應的選修課程來支持你。在理論學習的同時,我們非常重視實踐性教學,從藝術實踐到科研方法的訓練,從教學實習到科研實習,都有着較為嚴謹和完善的管理。

一、在學前教育的內容中用心體會,在實踐中靈活掌握。

本門課程是教育科學體系中的一門基礎理論學科,是全國高等師範院校國小教育(本科)專業必修的基礎課程。它以教育現象和教育規律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以教育與社會發展、教育與人的發展這兩個基本問題為主線,從基本原理的層面,對教育自身的有關理論作以全面的闡説,基本要求是使學生領會和掌握從事中國小教育管理工作最必需的教育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提高他們學習和研究教育科學理論及從事教育管理的能力;增強他們熱愛教育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所以我要在實踐中靈活掌握它。而在這個都是教育引導極其重要的時代,這無疑給我提動了很好的學習機會

學前教育階段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在這期間養成的習慣會直接影響到他的一生。學前教育要避免錯誤的想法:重知識的培養,讓孩子認讀多少的漢字,學會幾百、幾千乃至幾萬的加減法。在學前教育階段最重要的就是能力的培養,包括:

1、自理能力如能夠獨立的進餐就寢、穿衣服、整理自己的物品等等。

2、交往能力,學會與人分享、懂得輪流等待、能夠主動大方的魚陌生人打招呼等。

3、分辨是非的能力,要具有一定的分辨能力,分清好與壞、醜與美、善與惡。

4、語言表達能力。能夠用連貫準確的語言表達出自己想要説出的事情,我良好的傾聽習慣。

我們可以根據寶寶的能力發展設計一些遊戲,但0~3歲嬰幼兒對外界事物的反應是有着他們自己的興趣點,我們更多的是要提供豐富有益的材料,讓寶寶在各中刺激中接受信息,讓寶寶在自己的探索中獲得發展。維果斯基也曾説過:三歲以前的兒童是按照他們自己的大綱學習的。我們在和這一年齡段寶寶做遊戲時,不能刻意的追求一個什麼目標,以自身的想法去束縛和限制孩子,要求他們學這學那,對三歲以前的孩子來説,他們愛怎麼玩,就讓他們怎麼玩,這對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想象力和自主能力,都是非常有效的。

學前教育重要的是有顆心!因為它接觸的是特殊人羣,所以其實學前教育方面的知識是用來補充和完善自身教育能力的,愛心、耐心、細心,學前教育是很關鍵的,這個時候一定要讓孩子在很愉快的環境中接觸教育,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以及生活習慣,加強孩子品德方面的教育,培養對學習產生興趣,這些是很關鍵的。只要是這樣做了,孩子以後就會很好的去學習,去生活。

在美術活動中,只有滲入大量的情感因素,才能使寶寶畫從自然表現步人藝術表現,強烈的情感體驗是引發寶寶靈感的動力。因為審美愉悦產生於生命的自我表現,在生命的體驗過程中發生藝術活動,藝術活動的形式和內容必須要充滿活力,帶有適中程度的緊張以獲得生命的動態平衡。利用主客體的對立、矛盾,激發幼兒探究的慾望。如“運動和靜止、勇敢和懦弱、快樂和悲傷”等差異明顯的矛盾,使幼兒在完全相反的精神狀態下,出於無意識的衝動,喚起情感和美感。如課題“打針”,寶寶都有親身體驗,打針時既要表現出勇敢地面對現實,又有止不住的疼痛,寶寶在畫面上表現的那種哭笑不得、惶恐的表情,正是他內心的寫照。

在美術教育中,教師充分利用快樂與悲哀、勝利與失敗、勇敢與懦弱等寶寶內il,抗爭引起強烈的美感體驗。依據上述分析,在美術教育的內容設計上應更加重視引導寶寶去親身體驗和感受現象世界,利用審美直覺,強化寶寶對事物包含力的式樣的感知。例如:我們組織的線條練習課題“小雨和大雨”,不僅僅要求寶寶畫出雨線,更重要的是體驗下大雨時,黑壓壓的感覺。啟發孩子們將這種不同力度的體驗用或粗或細的線條、輕和重的色彩表現出來。這門學科對我來説幫助巨大!

我認為,對孩子的過分關注和溺愛,重視肢體健康和學習成績,輕視心理健康和能力的培養,這樣做容易導致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獨立生活的能力減弱,碰到挫折無法應對,將來影響他們的社會適應性。真愛孩子,就不能一味溺愛孩子,更不能粗暴的打罵孩子,而是要用博大的愛去感動孩子。

一是用愛的理由拒絕孩子。愛孩子要有原則,遷就孩子不是真愛,而是害。有原則的愛,是理智的愛。而與澳堅持着鍾愛的原則,做家長的應該狠下心來。

二是重視孩子的素質的培養。一個高情商的孩子比高智商的孩子更容易成功。嬌生不能慣養。如果孩子説一不二。隨心所欲,長大以後怎能受得了委屈?用愛的責任懲罰孩子、用愛的意志磨練孩子。

三是要讓孩子懂得“自作必須自受”。光説不練,不會成功。家長一切替孩子代勞,孩子不會長大。做為家長要為孩子長遠着想,就要讓孩子在年幼的時候學會承受挫折,接受懲罰,經歷磨難。孩子長大之後,一定會感激家長給予的這份人生財富。

在實際生活當中,要順應寶寶的發展在育兒過程中我們可以明顯的感到0~3歲嬰幼兒階段的發展變化的速度之快,階段性之短,有時甚至是一個星期,寶寶就有了質的發展,任何違背寶寶發展規律的遊戲都會失去光彩,是浪費寶寶的時間,更嚴重點是延誤寶寶的發展。如有的父母想讓自己的寶寶發展的更超前一些,在寶寶該爬的時候,訓練寶寶走,殊不知爬是促進孩子多項身體技能和感覺統合較好的一種手段,錯過了爬的時機,對寶寶來説是一種損失,而當他不會走的時候,事倍功半的和寶寶做走的遊戲,更是違背了嬰幼兒發展的規律,遊戲不當的話還會對寶寶的骨骼生長帶來副作用。

我覺得溺愛和嚴厲都是不可取的。對孩子過於溺愛,含在嘴裏怕化了,捏在手裏怕飛了,什麼事都是以孩子為中心,要什麼給什麼,只會造成孩子自私、自大、沒有愛心,覺得你所為他做的都是應該的,理所當然的。這會害了孩子一生。對於孩子過於嚴厲,又會讓孩子遠離你、害怕你,有什麼事也不敢告訴你。最好的方法就是和孩子做朋友,不要把自己定位在家長的位置上,認為自己是家長,就高高在上,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經常好孩子交流、溝通,也要求孩子換位思考父母的辛苦。在理解的基礎上將它靈活運用到實際案例當中做到實踐與理論相結合。這也就是説不僅僅需要掌握基本理論知識,更需要自己對實際情況進行綜合分析的能力。

總而言之,在學習學前煮熟這門課目的時候讓我懂得很多不知道的知識,更讓我明白了現今社會學前教育的重要性及知識的匱乏,活到老學到老。在今後的學習及生活中我一定會運用到這門專業所學到的知識及本領,會有很好的影響和效果!

第3篇

各縣、各鄉鎮幼兒園骨幹教師第一期培訓班的`學習。首先感謝校領導給我的這次機會,通過培訓班的學習,使我在思想上、業務理論上、工作實踐上都獲益匪淺。在地區職業技術學校教師培訓中心的精心組織下,進行了為期三週的區級骨幹教師培訓、學習活動。在學習期間,我堅持出滿勤,不遲到、不早退,認真做好聽課筆記,及時完成作業,珍惜了每一次學習的機會。雖然時間是短暫的,但我的收穫卻是豐碩的、感觸也很深刻,讓我在專業理論知識上有了進一步的學習與提高,老師精彩的講座和耐心的講解,使本來枯燥無趣的理論變得深入淺出。這次學前“雙語”骨幹教師培訓,我們更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一些對教育教學工作很有見解的專家們以鮮活的實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使我的教育教學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淺。下面是我通過培訓獲得的幾個方面的體會:

首先教師應樹立新的師幼關係觀,以幼兒為主,通過觀察記錄,熟悉每個兒童的個性特點,主動和兒童交流、合作,在平等互動中促進兒童的個性特點,主動和兒童交流、合作,在平等互動中促進兒童的發展。其次做反思型教師。反思是教師着眼於自已的活動過程,分析自己的某種行為、決策以及所產生的結果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的手段。

注重個體差異我們要真正關注幼兒的活動過程,不要為了體現活動結果而只是提問能力強的孩子,忽視個體差異教育。如在觀摩活動中,我們要以平常的心態組織孩子活動,讓各種不同發展水平的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機會,甚至要讓能力差的孩子得到更多的機會表現自己的能力,這樣能力差的孩子才有安全的活動環境氣氛,自信心十足,才會獲得成功和滿足。因此我們在教學活動中,要面向全體幼兒,儘可能讓每個孩子有着表現自己的機會,不要只追求結果而放棄過程中尊重幼兒發展水平與個體差異教育的統一。

兒童的生活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兒童的多個發展領域之間是相互聯繫、相互促進的,它們構成了一個有機的發展整體,就像杜威所説的:“出現在兒童世界裏也並不把他的經驗按學科分門別類地呈現出來的,兒童也並不把他的經驗按學科結構來分門別類,而且兒童也並不足分門別類地去感受、去認識他所經歷到的事物。分科課程與兒童生活的統一性是衝突的。”因此,幼兒園的教學內容應是綜合的,儘可能使不同的課程內容產生聯繫,以促進學習遷移。在教學實踐中,要綜合各領域的知識進行活動設計,力求幫助幼兒獲得完整的經驗。

孩子是個獨立人格的人,他自己的興趣、愛好、要求、願望。老師要尊重孩子,平等地對待孩子。對孩子説話的音量要適中,不要大嗓門;儘可能蹲着和孩子説話,用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議。如“我認為你這樣做比較好”,並讓孩子明白這樣做的理由和益處,這時孩子會自覺地按你的要求去做。要尊重孩子探究和認識周圍世界的特點,接納孩子的錯誤,不要用相同的尺度去衡量所有的孩子,應給於他們更多的獨立和自由,關愛和接納每一個孩子,使孩子不斷感受到和體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注、喜愛、鼓勵和支持。

在進教室之前,對該班學生的思想狀況、學習情況及紀律等進行了大概的瞭解。經常考些月考、考試及格的學生髮一些學習用具(比如發作業、發鉛筆等),有時學生回答問題、不管對、錯、老師説一些鼓勵話“非常好、很好”等,課堂上老師説一些幽默話來提高學生對漢語文的興趣。

上課時,老師在課堂上多佈置些練習,邊思考、邊練書法的方法來提高學生自己的自覺性,下課後多佈置作業,培養學生自己動手寫作業的能力

新課程要求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目標,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首先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把不斷學習作為自身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其次,教師應把學習貫徹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將學習與實際教學結合起來,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再次,在豐富自身專業知識的同時,廣泛涉獵各種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從而更好地適應學前兒童的需要,通過總結經驗,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標努力。

在這樣一個競爭變幻的時代,讓我們看到了幼教的美好前景,但也發現了一些有待完善的種種幼教現狀,幼教道路任重道遠。但最珍貴的是我依然堅守這份艱難的事業,鑑定了對這份事業的執着與熱愛!經後我依舊為這份偉大的事業而努力,為我區的幼兒教育事業奉獻自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