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甲午大海戰觀後感4篇 浩蕩鐵血,誓死衞國——《甲午大海戰》觀影體驗

來源:巧巧簡歷站 6.92K

《電影甲午大海戰》是一部以中國近代歷史為背景的戰爭題材電影。影片通過生動鮮活的劇情展現了甲午海戰中中國海軍與日本聯合艦隊的激烈較量,引人深思。本文將就觀影者深受觸動的情節與影片表達的深意展開探討,為讀者帶來一次別樣的觀後感體驗。

電影甲午大海戰觀後感4篇 浩蕩鐵血,誓死衞國——《甲午大海戰》觀影體驗

第1篇

在看《甲午大海戰》之前,我就想,我並不期待場面可以拍到像泰坦尼克那樣絢麗,畫面那麼柔情,我只期待它會產生多大多深廣的影響。有些電影,也許當你出了電影院便會忘記;而有些電影卻在某一個片段裏觸及到了你的某根神經,叫你沒有辦法輕易地忘記。有人説,看電影是放鬆心情的,不是看一部這麼沉重這麼虐的電影。

但是,就那個年代而言,揹負的只有“沉痛”二字,給我們留下的只有心碎的聲音。如果想了解歷史,知道中國的痛點,就必須選擇這樣一部能滌盪自我靈魂的電影,它至少讓我知道一個叫“甲午戰爭”的故事,至少讓我坐在熒幕前,貼近那個時代,一個叫中國人不願回首不願提及的時代。也許以我的資格,根本沒有辦法去評價影片中的某些真實,但是簡明的敍事手法足以支撐起整部影片的骨架。

將愛國的信仰作為它的大腦,將不降的堅守作為它的心臟,將那些被流傳在人們口中的被寫進教課書被迎奉進祠堂裏的英雄人物作為它的四肢手足。那麼其實我們看到的,便是活生生的歷史。

在敍事方面,大東溝海戰之後和電影前半部分相比顯得急促了,略感凌亂。但是前期的重重鋪墊、鄧世昌的壯烈殉國,以及劉公島海戰中劉步蟾、楊用霖的自殺,已將整部電影的情感帶至高潮。所以即使凌亂,也毫不破壞觀感,無損電影的激情。光緒皇帝在風雪中面對頤和園的石舫哀呼“一千八百里江山”,李鴻章在病牀上含淚概歎“千古罵名”,算是給這段歷史以蒼涼的結筆。我們經常會因為它過於沉重而不去面對,可是這段歷史遠遠沒有結束,它註定深深的影響着國家的進程,當電影結尾處,解説人在海上回憶往昔,解説一百年後中國以三千五百萬人的犧牲為代價,取得抗日的勝利,奪回因甲午之敗、馬關條約而失去的澎湖列島和台灣;鏡頭中,碧藍的大海深處,是沉入海底的北洋艦艇鏽跡斑斑的船體,海面上人們在和平的陽光下盡情歡笑。這是一段屬於我們自己的歷史和現實,釣魚島-黃巖島,從黃海到南海,那些沉澱在海下的遺骸是有着和自己相同的血脈。此時,他國的軍艦還在本國海疆巡遊之時,作為後人有何面目去反感甚至譏諷一個老人的憂憤!

或許我是一個感性的人,在看着鄧世昌開着致遠艦破釜沉舟的衝向敵人的時候,我不住的擦着眼淚,在看着他明明有機會生存下來卻義無反顧的選擇犧牲的時候,我已經心痛的無法自制。在這場戰爭面前,連一條狗都選擇了忠義,那些朝廷吃着俸祿剋扣軍餉的負義之人又有何顏面面對北洋水師的犧牲?!用血液去警醒國人,這是影片中鄧世昌説的。用自己的鮮血去警醒有着中國血脈卻還在醉生夢死的人。鄧世昌並非是甲午海戰中英雄的個例,也並非是整個大海戰中中國方面的總指揮人。但他的在這段歷史中所展現出的是一箇中華民族定義下的英雄的所有層面的美。這種美,好蒼涼,讓我心痛。

很高興,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時代,中國的崛起和昌盛是前輩們用鮮血澆築而成的。中國的進步和發展奔騰向前,浩浩蕩蕩,勢不可擋。然而在這背後,依然有堅毅卻無奈的部分,在面對黃巖島、釣魚島這種中國主權問題時,鐵錚錚的中國人是絕對不會讓步的!甲午大海戰給我們的不僅是歷史的回放,傷痛的懷念,更應該是激勵和奮進,否則,會不會有點商女猶唱後庭花的感覺呢?

電影甲午大海戰觀後感4篇 浩蕩鐵血,誓死衞國——《甲午大海戰》觀影體驗 第2張

第2篇

1877年,年輕無為的光緒帝勵精圖治,決定振興中華,可是由於西太后慈禧的“垂簾聽政”,使強盛的大清帝國正式走向衰弱。而此時,在日本,明治皇帝開始親政,他學習西方的先進科技,發動了着名的“明治維新”,使弱小的日本強大起來。1894年9月17日,日本那擴張侵略的野心,再加上清政府的腐敗無能,終於是日本發動了黃海大戰。

清朝北洋艦隊中“致遠”號的艦長鄧世昌是我國最早的一批海軍軍官中的一個。他有強烈的愛國心,常對士兵們説::“人誰無死?但願我們死得其所,死得值”!

戰中,指揮的旗艦被擊傷,大旗被無情地擊落,鄧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艦上升起旗幟,吸引住敵艦。他指揮的“致遠號”在戰鬥中最英勇。鄧世昌命令火炮一齊開火,連連擊中日艦。日艦包圍過來,“致遠號”受了重傷,開始傾斜,炮彈也打光了。鄧世昌堅定地對部下説:“我們就是死,也要死出中國海軍的威風,報國的時刻到了!”他下令開足馬力向日艦“吉野號”衝過去,要和它同歸於盡,這大無畏的氣概把日本人嚇呆了。這時,一發炮彈不幸擊中“致遠”號的魚雷發射管,使管內魚雷發生爆炸導致“致遠”艦沉沒。200多名官兵大部分犧牲。鄧世昌墜身入海,部下拋給他救生圈,他執意不接,他的愛犬“太陽”飛速游來,銜住他的衣服,使他無法下沉。可他見部下都沒有生還,狠了狠心,將愛犬按入水中,一起沉入碧波,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享年45歲。這一幕驚天泣地,壯烈至極!連日軍也肅然起敬。

這是多麼悲壯的一幕。在甲午戰爭中,雖然有不少官兵浴血奮戰,但仍因為不少官員貪生怕死和清政府的軟弱無能,還逼迫清政府以李鴻章為代表的投降主義簽訂了《馬關條約》。

我悲憤,悲憤政府的無能,悲憤軍隊腐敗;我歎息,歎息日本的改革,歎息戊戌六君子;我仇恨,仇恨釣島被奪,仇恨日本的肆虐;我哭泣,哭泣慈禧的無能,哭泣失敗的變法!

從清代“甲午事件”,聯想到現代的“釣島事件”,我有些不明白:中國真的這麼弱嗎?其實,中國也不弱。從1949年以來,在這60多年來,中國各代領導人,鞠躬盡瘁,“三彈”的研製成功,宇宙飛船的成功發射,澳門香港的順利迴歸,經濟的改革,航母的出現……這些都證明了中國的實力,都證明了中國已經屹立在世界強國之林中!

如果真讓日本再藐視我們下去去,中華還能騰飛嗎?還是那麼百折不撓的嗎?這將是一個重大的問題。梁啟超説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可見祖國的未來都寄託在我們身上。

但是如今,美利堅和日本人聯合起來,私自違背了《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膽大妄為地將“侵略之魔爪”伸向我們那聖神的領土。我們不可以像清朝那樣軟弱,我們要扞衞我們的領土去,中華還能騰飛嗎?還是那麼百折不撓的嗎?這將是一個重大的問題。革命先輩們將千千萬萬戰士浴血奮戰打下的江山交付我們手中,我們怎能辜負他們的期望!我皺了皺眉頭,心裏下定了決心,一定要將五千年英雄的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的精神找回來,重振我們中華少年的雄威!讓藐視我們的外國人大跌眼鏡!讓中華少年自強不息的故事傳遍大江南北!努力吧,同學們,讓我們共同自強不息。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第3篇

剛剛看完甲午大海戰,每次看這種題材的片子,心都被狠狠的一次次戳痛,當時世界排名第六亞洲第一的北洋艦隊竟如此輕易地就被我們不屑的彈丸小國日本摧毀,這個結果我們不想接受可是就是事實,也早已註定。

日本的掌權者為了自強為了建立強大的海上力量,由天皇帶頭一次又一次的捐款,而中國的掌權者們又在做着什麼呢?

當我們從德國買回的兩艘當時最大的軍艦回國時,所有人以為中國這個巨人要醒了,可是結果依舊是沉默,也許此時的“沉默”就在預告着未來的“沉沒”了吧。

軍艦回國時,曾去日本訪問,當時我們有機會將日本的海軍扼殺在萌芽之中,可是我們沒有去做,那個洋人指揮官説的對,我們總是固執己見,因此失去了一次最好的震懾日本震懾列強的機會,也失去了成功的先機。

七年間,我們的軍艦的最大用途竟是為了幫慈禧運輸新鮮瓜果?這是怎樣可笑的一個事實啊!

中國的統治者慈禧為了自己的壽誕挪用北洋軍艦的軍費修建頤和園,原本即將到手的新型快速鐵甲軍艦與我們擦肩而過,被日本購去。而那些貪官們則為了私慾,將購置炮彈的經費聚斂於自己的腰包,有這樣的當權者,即使有像鄧世昌這樣有能力的愛國將領又如何?有這樣的當權者,我們又怎會不敗?不知道今天的國人在看到頤和園莊嚴秀麗的美景時,會否想到這裏曾是用我們的軍費建造的呢?會否想到它背後的代價是整個北洋艦隊呢?

我們一直認為國賊的李鴻章,的確他是做過很多錯事,可是至少他曾為我們國家的富強努力過,為了軍費像慈禧爭取過,為了最後在馬關條約上不割讓領土而流下真誠的淚水,不管這淚水是為了自己從此留下賣國的惡名還是什麼,他已盡了自己最後的努力。

鄧世昌在最後一次回家時孩子説,也許要有一次更慘的失敗才能讓中國醒過來,總得有人用鮮血去警醒國人。所以最後明知是必,敗的結局,他還是義無反顧的選擇了一死。而令我最感動的不是別的,是太陽,太陽只是一隻狗,可是它卻做了連我們很多人都做不到的事。當時它已被救起,可是在它發現自己的主人還在海中時,它就那樣決然的跳下海去,最後與自己的主人一起消失在茫茫的大海之上......

此外,提一句,近來影片中不止一次提到釣魚島,無論是劇中還是現實生活裏任何有點常識的中國人或是日本人都應明白釣魚島從古至今都是中國的固有領土。最後借用國防部曾説過的一句話做個終結,“吾國雖大,寸土不讓;犯我疆域,其遠必誅!”

第4篇

制度的差異,領導者的思想,致使國家遭受了巨大的災難。新中國的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正是符合我國國情的社會制度,必將帶領中華民族走向富強,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落後就要捱打”,當我們看完這部影片,不自然的就會想起這句話。這不僅僅是對一段歷史的總結,它更是告誡我們當代年輕人要發憤圖強,振興中華,使我們昂首立於世界之林。

因為清政府的懦弱無能,簽訂不平等條約,賠款,割地不計其數。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自新中國建立以來,中國的落後局面不斷改變,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的發展更是日新月異。但是,我們也要清醒的看到,中國距離一個發達國家的標準還差得太遠太遠。作為我們新一代的青年,我們就應該立足於發揮自己的微薄力量,團結奮進,建設祖國,使祖國更加強大。十七屆六中全會的召開,首次從執政黨戰略的高度確立“文化強國”的發展戰略,這一政策看似離我們很遙遠,它的實現,需要每一個國人的共同努力。我們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作為一名國小教師,雖然我們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只要我們每個人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傾其所有,無私奉獻,用我們的全部力量去澆灌祖國的花朵,做好一批批人才的鋪路石,用我們的青春建設祖國,祖國一定會強大起來。因此,現在我們的任務就是,腳踏實地,踏踏實實,做好我們的本職工作。

看完電影,我還被一種力量震撼着,那就是一個個英雄人物對祖國的摯愛。中國自古以來就不缺少愛國志士,他們深愛自己的祖國,為了中華民族的每一步前進,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奉獻自己的生命。“用血液去警醒國人。”這是影片中鄧世昌説的。在致遠艦沉沒之後,鄧世昌完全是有機會活下去的,但他沒有,他選擇了他所信仰的“與艦同沉”的理念。鄧世昌並非是甲午海戰中英雄的個例,提督丁汝昌,撕毀日軍的勸降書怒道:“目下我師雖難,予決不棄報國大義,今惟一死以盡職也。”管帶劉步蟾信念堅定,一位位英勇的士兵……他們與敵人猛烈對抗,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將永存。一百多年前的戰爭在中國人民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創傷,至今還隱隱作痛。但是那些愛國將士,他們永遠活在我們的心裏。情到深處,我的淚水流下,為了那些英烈們,他們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滄海橫流,驚濤拍岸,似乎還在默默地吟唱着一支早已消逝的悲歌。但是,聯想現實,在釣魚島問題愈演愈烈的今天,當我們看到影片最後,氣勢恢宏的人民海軍艦艇編隊在鐵甲艦的殘骸旁破浪駛過的一幕,一定感染了所有熱愛祖國,關心中國海軍發展的人們。一百多年前,洋務運動中興起的北洋水師迅速成軍,擁有世界一流的戰艦,最終以失敗而告終;而今天,幾乎是同一片海域上,一支嶄新而強大的海軍又將以嶄新的姿態屹立於古老的東方。作為一名華夏兒女,此情此景,如何不令人激動萬分!

感謝《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這部能夠滌盪我們靈魂的影片,那個叫中國人不願回首不願提起的時代的再現,讓我們每一箇中國人在思想上重新有了思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