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師節個人心得3篇 醫者仁心:我的醫師節感悟

來源:巧巧簡歷站 1.72W

醫師節是為了表彰和崇尚醫師這一光榮職業而設立的節日。醫師們是社會的守護者,他們辛勤耕耘,承擔着拯救生命的神聖使命。在醫師節來臨之際,我們應當始終銘記醫師的付出和奉獻,為他們加油打氣,使他們繼續為人類健康奮鬥。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關於醫師節的個人心得,希望能增進對醫師們的尊重和感激。

關於醫師節個人心得3篇 醫者仁心:我的醫師節感悟

第1篇

我們一生的旅程,都離不開醫生的護佑。近年來,我國用較少的投入獲得了較高的健康績效,居民的主要健康指標總體上優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如此巨大的成就,離不開醫生的犧牲和奉獻。“中國醫師節”的設立,是全社會向醫師羣體的致敬。

“披星戴月,只因心中敬佑”。這是人們對醫師職業狀態的描述,也是對醫者崇高精神的讚許。作為“健康的守護者”,醫師理應獲得崇高的社會地位。一段時間裏,由於勞務技術價格偏低,出現“腦體倒掛”現象,挫傷了醫務人員的積極性。例如,一台大手術,六七個人奮戰七八個小時,技術勞務費不足1000元。在這樣的情況下,醫院只能用其他方式來補償收入不足,導致醫生的形象受損,醫患關係出現了種種問題。

讓醫務人員的勞動得到尊重、價值得到體現,出路在改革。當前,醫藥衞生體制改革已進入啃硬骨頭的攻堅期,我國公立醫院全部告別以藥養醫。理順醫療價格體系,讓醫生靠技術吃飯,患者才能真正受益。把尊醫重衞的理念落到實處,讓公立醫院體現公益性,讓醫生贏得社會尊重,才能更好營造和諧醫患關係。竭盡全力讓患者轉危為安、恢復健康,每一天都在與死神較量,每一個細節都在護佑生命,是醫生的責任和使命。面對疾病,病人和醫生是牢固的同盟,相互尊重才能贏得信任和理解,共同戰勝疾病。

選擇了醫生這一職業,就是選擇了奉獻。與此同時,也要儘可能創造條件,吸引優秀人才加入護佑眾生的隊伍中。目前,醫師職業的吸引力不夠,是一個客觀現實。據調查,有65.9%的被調查醫師認為自己的付出與收入不成正比;繁忙的工作與巨大的壓力,也讓不少醫生選擇跳槽……這些現象讓人深思。營造全社會尊醫重衞的氛圍,不只是提升職業的含金量,更重要的是提升全行業的榮譽感、成就感。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進入新時代,需要不斷壯大健康中國建設主力軍,修醫德、行仁術,弘揚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醫學精神,滿足人民羣眾對身心健康的需求。

廣大醫務人員用使命兑現諾言,以責任感迴應患者期待,是值得尊敬、應該愛護的一個羣體。設立“中國醫師節”,充分彰顯了黨中央對1100多萬醫務人員的深切關懷,也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13億多人健康的高度重視。

關於醫師節個人心得3篇 醫者仁心:我的醫師節感悟 第2張

第2篇

8月19日,是第x個“中國醫師節”。從“中國好醫生”到“最美醫生”,從攻克醫學難題的專家到鄉村醫生,近年來,中國的醫療事業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傑出的衞生健康工作者,代表着救死扶傷的醫者良心,閃爍着醫者仁心的職業操守。他們是“生命之鹽”,承擔着弘揚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不斷為增進人民健康作出新貢獻。醫師節,向所有醫師致敬。

相關數據顯示,我國現有註冊醫師360.7萬人,鄉村醫生138萬人,撐起了世界上的醫療衞生服務體系。救死扶傷,仁心仁術,他們中有耄耋之年依舊堅持坐診,離世後捐獻遺體的吳合醫生;有紮根邊疆47年的莊仕華醫生;有雖雙腿殘疾,卻堅持行醫的鄉村醫生李菊洪。不管是危難時期,還是和平年代,不管是推進前沿醫療技術,還是從事基層醫療衞生服務,是廣大醫師守護百姓健康,推動健康中國發展。

“中國醫師節”既是給予醫務人員的特殊榮譽,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醫生對醫德的堅守,不應只在“醫師節”被聽到;人民對醫生的尊重,也不應只在“醫師節”被提起。

近年來,隨着廣大民眾健康觀念的轉變,對健康的需求不斷增長,醫生面臨的壓力和負荷也隨之增加。有調查顯示,受訪者中,50%的醫生平均每週工作60小時以上,接近25%的醫生平均每週工作80小時以上。患者多、壓力大,這些掌管全民健康的“衞士”理應獲得社會各界更多的理解尊重與關心關注,這也是設立醫師節的題中應有之意。

不可否認,我國醫療亂象仍屢禁不止,醫患糾紛仍時有發生。然而,這並非我國醫療事業的主流,也不能代表中國醫師的整體面貌。中國醫生救死扶傷和敬佑生命仍然是主旋律,用甘於奉獻和無疆大愛守護着億萬民眾的健康仍然是大多數。身為醫師,應尊重職業,尊重患者;作為患者,應多些理解,多些信任。惟其如此,才能讓治病救人迴歸本源,才能構建良好的醫患關係,才能推動全民健康事業發展。

“我願盡餘之能力與判斷力所及,遵守為病家謀利益之信條”,古老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仍在迴響。醫者是疑難雜症的“攀登者”,是人民健康的“守護神”,中國醫師更是健康中國事業的建設者。十八大以來,我國衞生健康工作者進一步凝心聚力,為新時代發展夯實健康之基。展望未來,“到2020年,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衞生制度,主要健康指標居於中高收入國家前列;到2030年,促進全民健康的制度體系更加完善,健康服務質量和健康保障水平不斷提高,主要健康指標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健康中國的宏偉藍圖已繪就。

要將藍圖變成現實,需要全體醫師聚力前行,科學、依法、文明、廉潔行醫,也需要全社會形成敬畏生命、崇尚醫學、尊重醫生、關愛醫生的良好風氣。以“醫師節”為契機,尊醫愛醫,保障醫生權益,讓醫患關係更為和諧,讓衞生健康工作更有力度、醫療服務更有温度,才能助力健康中國的目標早日實現。

第3篇

經過一年時間的全科醫生的轉崗培訓班的學習,本人對全科醫學知識有了一定的認知和了解。悉知全科醫學的含義:是一個面向社會與家庭,整合臨牀醫學、預防醫學康復醫學以及人文社會學科相關內容與一體的綜合性醫學學術專科。將各科相關知識機能有機的.融合為一體,從而服務於社區和家庭維護與促進健康的需要。同時熟悉和了解了全科醫療是一個對個人和家庭提供持續性與綜合性保健的醫學專業,又整合了生物醫學、臨牀醫學於行為醫學的寬廣專業。

在一年的學習時間裏,老師給我們傳授了社區醫學、全科醫學、社區預防與保健、社區常見健康問題、康復醫學、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社區常見病症的中醫藥照顧、急症與急救、物理性診斷、心理障礙與精神衞生等學科,從中瞭解了社區衞生服務的特點,為了實施六位一體化服務體系的所需要掌握的廣泛的全科醫療知識,尤其是突出社區衞生醫療健康、疾病、保健等特點的醫學知識理論受益匪淺。

全科醫師的培訓是醫學生畢業後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培訓全科醫師,提高醫療質量極為重要,是醫學臨牀專家形成過程的關鍵所在。我科在陳啟鬆院長的領導下,結合院內的實際情況,對院內全科醫師進行了比較規範的一系列培訓。

醫德觀念模糊影響醫生的進步及行業發展,即損害了衞生行業的形象,還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問題。而醫生的技術水平與其責任心呈正比,沒有責任心的醫生不可能用心觀察病人、處理病人,故其技術水平也不會很高,甚至引發醫療糾紛。我院在全科醫師培訓中強化職業道德和責任意識的培養,督促帶教老師以身作則樹榜樣,潛移默化感染規範化培訓醫師,同時帶教老師需結合工作中所遇到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分析、討論,抓住典型,深入剖析,培養規範化培訓醫師抵制非道德行為的堅決性和長期性。

融洽的醫患關係能有效地預防和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而溝通障礙是導致患者及其家屬對醫院和醫務人員信任度下降的重要因素,也是引發醫療糾紛的潛在危險因素。因此,我們在培訓過程中提倡“多作換位思考,真誠關心患者”。一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動作可以換來病人高度的信任,比如查房時與病人握握手,晚上查房時幫病人掖一下被角等。規範化培訓醫師要從細微之處體現“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這對提高醫患溝通能力有着巨大的推動作用。

我科在全科醫師全面素質訓練中還增加了臨牀科研能力培訓和專業外語閲讀項目,要求培訓人員在接受培訓期間參加科里科研工作,從中培養研究思路和嚴謹的科學態度。目的是讓其瞭解本學科的發展以及新知識、新技能,跟上時代的腳步。

每月定期召開全科醫師例會,並請醫院外出進修回來的醫、技師授課一次。臨牀實踐培訓,全科醫師深入科室後由科主任指定主治醫師、副高或以上職稱的指導教師負責,實行指導教師與上級醫師集體指導相結合的培訓方式。

建立、實施質量評估及考核制度,包括培訓質量及組織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評估、檢查,認真組織出科考核。評估、考核的目的是對臨牀醫師參加培訓的情況進行檢驗,同時也能發現培訓中存在的不足,使之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完善。

全科醫師輪轉不能達到要求、指導老師的質量和數量不能滿足培訓要求。臨牀技能考核中普遍認為儘量利用真實病人或標準化病人、模擬病人或虛擬病人,儘量客觀設計考核方案、內容,流程和時間,並應增加了人文、倫理、法律等方面的內容。

全科醫師培訓正在從無到有走向逐漸規範的過程之中,帶教老師對全科醫師培養工作要高度重視,這是我們的責任更是我們的使命,我們要用十二分的熱情,為社會培養優秀的醫學人才而努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