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電影有感心得體會9篇 「袁隆平電影:深入探析,啟迪心靈」

來源:巧巧簡歷站 2.62W

《袁隆平電影有感心得體會》是一篇以著名農業科學家袁隆平為主題的文章,該文將通過對袁隆平電影的觀影感受和心得體會,探討袁隆平先生在農業領域所做出的偉大貢獻,並給讀者帶來深深的思考和啟迪。

袁隆平電影有感心得體會9篇 「袁隆平電影:深入探析,啟迪心靈」

第1篇

?霹靂嬌娃》首部與續集之間的套路模式基本固定,首先是一個驚險刺激的小序幕,然後伴隨着查理的畫外音介紹,三位天使們輪番登場,故事正式展開……這樣的模式自然會讓熟悉該系列片的觀眾備感親切,但也承擔着極大的缺乏創意的製作風險,就像007系列電影、超人系列電影,以及各種漫畫改編類傳奇一樣,每年在電影院裏一波接着一波地狂轟濫炸,不斷使觀眾陷入某種模式的循環,久看之後容易產生厭倦。從第一部電影到續集,影片主題實現了個人發揮與團隊合作的統一,尤其第二部中更是宣揚心懷家庭信仰才是戰勝一切的強大力量,個人即使再出色,如果只為填補私慾,也會走向滅亡。續集中除了將邪惡天使的自私與正義天使們對比,還對首部影片的內容及人物關係進行了延伸和拓展,比如迪蘭的前男友及其加入天使組合的原因,亞歷克絲與父親和男友的關係,娜塔麗與彼特的戀情發展等等。影片的幕後製作團隊還精心地設計每位主角的生活空間,以及所搭配的服飾、道具,希望藉此來暗示人物的心理活動。在這種設計理念下,娜塔麗住在海邊的簡約小屋象徵着她開始理想幸福生活的第一步;迪蘭長期租住着一個旅館房間,標誌着內心情感的不安全感與困惑;亞歷克絲的住所看上去豪華整潔,實則透露出孤單的氣氛。這些都讓觀眾在盡享視聽娛樂之餘,對三位天使的生活和個性有了更加全面的瞭解。

片中主演之一德魯·巴里摩爾提前買下劇集版權,並親自出演片中的迪蘭。有消息表明20xx年她將讓該劇重返電視屏幕,由美國電視廣播公司製作並播出全新版本的《查理的天使》系列。身為製片的德魯·巴里摩爾,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着影片的創作風格和演員陣容。除她本人以外,卡梅隆·迪亞茲等一些參與本片的主要演員幾乎都是由她親自推薦。童星出身的德魯·巴里摩爾生於演員世家,家中不少親戚都獲得過奧斯卡殊榮,因此她對電影始終有着自己獨特的藝術品位。觀眾在銀幕上目睹她的形象總是複雜多變,或是純真性感,或是叛逆嬌媚,集各種不同的氣質於一身。她的成功也打破了好萊塢童星長大後註定沒落的魔咒。1995年她意氣風發地成立了自己的商業電影製作公司flowerfilms,連續製作了許多暗合她個人喜好的高票房商業電影,本片即是她與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簽約合作的結果。以擔任《霹靂嬌娃》系列的製片為例,她顯然早已不能滿足於只是單純地飾演角色,而嘗試更多地進入核心創作,製作拍攝真正感興趣的電影,這從她近兩年來直接執導的《輪滑女孩》等片中均可看出這一傾向。本片中她演繹的迪蘭從外形上看,相比其他兩位女主角似乎更不像是動作片女星,幸好她用自然的演技彌補了這一不足。

飾演娜塔麗的卡梅隆·迪亞茲是從模特界進入電影圈發展事業的成功代表。好萊塢有很多模特出身的明星,依靠出眾的臉蛋與身材,她們總是媒體競相追逐的焦點,但是能真正在電影中表現出演技實力的並不多見,卡梅隆·迪亞茲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脱穎而出。在《霹靂嬌娃》之前她參演的影片多是以性感甜美著稱,雖然偶有文藝佳作,但很少有真正的動作戲場面,直到《霹靂嬌娃》讓她展現了出色的動作明星潛質。影片中她有大量的空中翻騰或揮拳踢腿的動作,第一部中的飆車到續集中的衝浪鏡頭都顯示出她極佳的身體素質,就連誇張動感的舞蹈也被她詮釋得既誘惑又逗趣,更令觀眾對她的身體柔韌性印象深刻。

袁隆平電影有感心得體會9篇 「袁隆平電影:深入探析,啟迪心靈」 第2張

第2篇

?霹靂嬌娃》系列將好萊塢商業電影製作手段的強大優勢展現無遺,苦心設計的諸多場景、各種逼真的音響為整部影片營造出一流的視聽效果。根據劇情的安排,影片裏頻頻出現了大海、沙灘、賽車場等風景如畫的場地,天使們也彷彿在接力進行一場超級時裝秀,一會兒是正襟危坐的職業套裝,一會兒是俏皮可愛的卡通裝扮,一會兒又身着熱辣比基尼在海邊玩起衝浪,或者喬裝打扮深入敵營,繽紛多姿的畫面大大滿足了觀眾對這一商業類型電影中人物造型的視覺要求。如續集裏前任天使梅迪森·李的出場就是身着比基尼拿着衝浪板,外形豔麗誘人,顛覆了一般反派出場時陰森恐怖的定律。摩托車越野賽時,製片方還請來賽車界的首席設計師為天使們量身定做了頭盔、緊身上衣,以確保場景的真實性與時尚度。

戲中三位女主角雖然都聽命於查理的安排調遣,但各具特色,風情萬種:卡梅隆·迪亞茲飾演的娜塔麗身材高挑,笑靨如花,酷愛冒險,面對個人感情時卻單純得像個小姑娘;德魯·巴里摩爾演繹的迪蘭則敢愛敢恨,無限嬌媚中又帶有男性的粗獷;而唯一的華裔主演劉玉玲雖然體型嬌小,但睿智,果斷,具有迷人的東方魅力,變裝時又能於威嚴中透出致命殺氣。令觀眾着迷的天使們實在是現代社會完美女性的典範,既擁有令人豔羨的美麗外表,又懷抱心繫天下的英雄氣概。面對兇狠的歹徒她們從不怯懦,任何的險境都不能阻擋她們勇敢的步伐,時刻在挑戰智力與身體的極限。難怪有評論者認為,這一系列的影視作品,帶有現代女性的解放思想,不同於007等其他類型的動作電影,影片中所展示的女性不僅是當之無愧的真正主角,而且還拋棄了以往動作片花瓶氾濫的侷限,人物塑造有血有肉,飽含個性與張力。

第3篇

近日,電影《少年的你》將校園暴力這一問題再次拉進公眾視野。有觀眾感歎:我逃離了校園暴力,卻陷入了更深的職場暴力。每每爆出發生校園暴力事件,都會備受社會各界矚目,而職場暴力卻少有人提及。

實際上,校園和職場都是叢林法則的受害場所。當施暴者帶着校園裏的處事法則走入社會,校園暴力便成為了職場暴力,咒罵與拳頭變成了暗搓搓的手段,明槍變成了暗箭。筆者認為,我們需要防範校園暴力延伸到職場。

與校園裏的小霸王相似,職場的小圈子中也存在着很多領頭羊,他們往往會在周圍人對自己的崇拜、認同中找到自我價值。殊不知,真正的自我價值是從為社會作貢獻中得到的。那些從欺凌同學中尋找快感和存在感的孩子,缺乏正確的教育和引導,通過教育尚有修正三觀的機會,然而成年後還以做小圈子裏的老大為榮的人,更加需要被教育,更加需要反思。這些老大的言行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下一代,極有可能出現暴力的延續。

與校園暴力不同,職場暴力通常是冷暴力,表現為孤立、排擠、冷落、諷刺、負面八卦等。因為成年人很少會血氣方剛地用拳頭解決問題,職場暴力顯得更加文明。事實上,這些冷暴力可能比肉體衝突對人的身心健康危害更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尚德商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在工作中被無視對一個人的幸福感的傷害最大。在研究人員robinson調查的1300個案例中,那些遭受過排斥的人更容易對工作產生不滿,健康方面的問題更嚴重。智聯招聘也曾經做過一個關於職場冷暴力調查,發現近七成被調查的白領都表示自己曾經遭遇過職場冷暴力,遭遇職場冷暴力後,只有16.9%的人表示會積極尋找解決辦法,38.1%的受害者表示自己會整日鬱悶,嚴重影響了工作積極性。

與孩童相比,成年人習慣了打掉牙往肚裏咽,更加懂得隱忍和自我調解。很多人因揹負着上有老下有小的責任,不得不為生計奔波,在職場暴力中默默投降,艱難前行。

更多時候,職場暴力是一種羣體無意識的行為。《少年的你》中有句台詞:人長大了才學會同情,只是那時,你不知道。然而,成年人通常將同情給予孩童、老人、弱者,卻往往會忽略同齡人。我們很難意識到,一些試探性的討論、茶餘飯後的談資、同事朋友間的玩笑,怎麼會無形中傷害了他人呢?筆者認為,歸根結底是我們缺乏共情能力。如果我們能將心比心,多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那麼,我們就會發現這些言語暴力的惡劣性,就不會覺得那些看似正常的言論非常正義、合理了。

無論是校園暴力還是職場暴力,都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交往出現的問題,這要求我們做到非暴力溝通。非暴力溝通是由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提出的。通常我們在暴力溝通的時候,腦中誘發興奮與刺激的因素將大量分泌,從而使得人變得容易激動,並且有產生過激行為的傾向。他認為,非暴力溝通提醒我們專注於彼此的觀點、感受、需要和請求,它鼓勵傾聽、培育尊重與愛,使我們情意相通,樂於互助,便於改善人際關係,提高工作效率。

我們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不論是校園還是職場,有人際關係存在的地方,難免會出現暴力。當社會各界都在為避免校園暴力作出努力時,我們不能放棄對職場暴力的關注。莫讓校園暴力延伸到職場,我們任重道遠。

第4篇

説到這一切正用的時候就都被敗壞了聖經羅西書之所以將標題稱為讀,只因個人認為,宮崎駿這個日本電影人中的怪才動畫界的奇葩所指導的每一部作品,都不足以用看觀賞這些字眼來形容,他的作品,是用來讀的,如同一本本富有深邃內涵凝練且厚重的書,將無數百態畫面如文字般鋪陳在每一位受眾眼前,用真情真心真愛敲擊着呼喚着你我一顆顆日漸麻木的心靈。

曾在雜誌上看到這樣的話如果一個成年人喜歡看卡通與動畫,那麼他一定不願長大。

然而,恰恰相反的是,當你我真正融入宮崎駿的動畫王國,猝然發現,他的所有影片沒有一部是拍給孩童的,其藴涵的或隱晦或直白的哲理性甚至連我等成年人都望其項背,反而會覺得自己尚未成熟與長大,尚未了解的需要反思的還有太多太多而這,正是宮崎駿及其作品的最偉大之處。

千與千尋,這部拍攝於年的大型動畫,可以説是宮崎駿及其吉卜力班底最為人津津樂道也同樣最被稱讚的宮氏作品之一,直至今日,提及於此,仍舊會耳聞眾多譽美之辭。

的確,再次回顧,依舊被影片豐滿的值得深思的內在容量所深深折服與動容影片日文原名是千與千尋的神隱,在日語中,神隱一詞,指若隱若現消失的神祕事物。

似乎在片名中,拍攝者就已向眾人透露了在影片中將隱藏着諸多需要揭開的祕密與隱情從少女千尋隨其父母出遊的迷路,以及途徑深山老林中一座座詭異的建築及石像,影片一開始便營造出了一種略帶恐怖氣氛的前奏,似乎預示着某種不詳。

而當到達那空城死域般神祕叵測的城寨爸爸媽媽被無人看守的美食所吸引大快朵頤之後瞬間變化為兩頭巨豬之時,畫面和情節將影片倏時帶入高潮。

從此刻起,千尋便進入了一個鬼魅妖魔主宰的人間地獄般的世界,它們控制着被下了符咒的或變為豬玀或成為奴隸的人類們。

以控制者的理由只因人類的無休止的貪婪與慾望犯了天庭也就是妖魔們的眾怒,便要終生服役與任人宰割於此。

第5篇

袁隆平把畢生精力用在了雜交水稻的培育創新上,不僅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而且“為推進糧食安全、消除貧困、造福民生做出了傑出貢獻”。袁隆平雖然離我們而去,但他身上所釋放的精神卻令人感動。

“我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袁隆平從小就立志做一名農業科學家,1953年,23歲的他從西南農學院畢業之後,紮根基層,幾十年來一直從事農業科研工作,為了解決中國人民的吃飯問題,他嘔心瀝血,把科研論文寫在田間地頭,把科研成果寫在人民羣眾飯碗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田疇,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穫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飢餓。”我們哀悼和紀念袁隆平,就是要學習他立志為國為民的追夢情懷。在生命的最後日子裏,他依然牽掛着一方稻田,心心念唸的依然是自己畢生追求的夢想。作為年輕一代,我們要像袁隆平那樣,敢於播散夢想的種子,並讓夢想生根發芽,抽穗結果。

“人就像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深深紮根於廣袤的大地,努力地吸取陽光與水分,奮力向上生長,哪怕做一株小小的秧苗,也要開出最絢麗的稻花,也要結出金燦燦的稻穀。袁隆平的一生是奮鬥創新的一生。作為我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作為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地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袁隆平不僅敢於衝破傳統學術觀點的束縛,而且始終淡迫名利,始終奮鬥。面對鮮花與掌聲,他始終牢記自己的“種子夢”。耄耋之年,依然奮鬥不息。“外面天晴還是下雨?”“今天多少度?”入院之後,袁隆平還牽掛着第三季雜交稻。敢於有夢,奮鬥築夢,青春追夢。“90”後的袁隆平在生命的最後歲月裏,依然穿行在稻田之中。這種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創新精神,必將激勵我們在新時代砥礪前行。“一粥一飯,當思來自不易,向袁老致敬!禾下乘涼,吾輩接棒!”。

“袁爺爺,一路走好,一路走好!”當靈車緩緩駛出醫院時,在聞訊前來送行的市民悲慟高呼中,在車輛的嗚咽鳴笛中,在每個人的淚水中,在湖南長沙,在全國各地,在國內外,大家都在不約而同地表達一種哀思與緬懷。為啥袁隆平的離去會觸動億萬人心,關鍵就在於他始終心懷人民,心繫人民的温飽。面對上世紀60年代的糧食短缺,作為學農的袁隆平看在眼裏,痛在心裏,提高糧食產量作為了他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理想要高雅一點,要向前看,不要專門向錢看。賺錢可以,但要賺對社會、對老百姓有益的錢。”心裏裝着人民、裝着社會,人民才把他高高舉在頭上。“電腦里長不出水稻,書本里也長不出水稻,要種出好水稻必須得下田。”袁隆平始終腳踩大地,專務於偉大事業,才贏得了人民的熱愛與擁戴。

世間從此再無袁隆平,但在遙遠的太空,有一顆星星更加閃亮,那就是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袁隆平星”。我們在表達哀思的同時,賡續他獻身祖國和人民事業的偉大精神,才是對他的紀念與追思。

第6篇

由肖央、譚卓、陳沖、姜皓文等主演的劇情犯罪片《誤殺》,目前正在點映中,12月13日正式上映。看這部電影前,我沒有做任何功課,只知道主演裏面有肖央、譚卓和陳沖,算是衝着演員和題材類型去看的。直到電影結束後,我才從電影片尾的字幕中知道,原來《誤殺》改編自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

當下有一點點小失望,因為如果這是原創劇本的話,我對它的評價將會更高。不過,這並不影響我對這部電影的喜歡和觀看體驗。所以,如果你沒有看過原版本的話,我推薦你走進電影院看一下《誤殺》。

面對自己得罪不起的人,你會怎麼做呢?躲得遠遠的,大概是很多人會選擇的辦法。所以,在《誤殺》裏面,店主頌恩會勸告李維傑不要因為打抱不平招惹到那個欺行霸市的小警察。可是,誰又能保證,如果我們不去招惹別人,別人就一定不會來欺負自己嗎?

李維傑想不到,這樣的事偏偏讓自己還在讀書的大女兒平平遇上了,她被女警長拉韞的兒子素察強暴了。平平惹不起素察,自己的家境和對方根本不在一個量級上。所以,即便被傷害了,平平也沒有立刻告訴父母,也許她真的有想過自己一個人默默承受痛苦,等待時間去消解一切。

於是,她想到了躲。然而,素察卻讓她無處可躲,善良的平平沒有想到對方根本沒打算放過自己,甚至留下了視頻來作為要挾。

坦白講,素察的結局挺慘,但我真的同情不起來,因為是他的惡行把一個平凡的四口之家拖入了一場無妄之災。電影中,平平的母親阿玉説過這樣一句話: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獸。我把它作為了這篇文章的標題,不僅是因為這句話直接點明瞭整個故事的起因,更是因為這句話在現實中得到了諸多印證,禽獸和惡魔從來不分年齡大小。

既然躲不起,那就只好面對了。這是平平和母親兩個人共同的選擇,辦法有兩個,一個是選擇報警,一個是把視頻搶過來。

前文我們已經提到過,平平的家境和素察的家境不在一個量級,對方的父親是議員,母親是警長。更何況,素察已有惡行在先,戳瞎了一個男孩子的眼睛,最後也不過是賠錢了事。所以,在報警上面,李維傑一家沒有勝算,反而有可能讓女兒的遭遇公之於眾 ,或者被對方反咬一口。

於是,在丈夫出差在外,沒有人可以求助的情況下,阿玉選擇了和女兒一起見素察。其實,即便從素察手裏搶過來了視頻也是沒用的,對方早就有了備份。

平平想要遠離素察,最後卻沒得選;阿玉想要捍衞女兒的尊嚴,結果也沒得選;等到李維傑知道一切的時候,他已經更沒得選了。

這部電影留給觀眾一個問題,為什麼有的孩子是孩子,而有的孩子卻成了禽獸、成了惡魔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得先講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偷和他的母親》。大意是説有個小孩和母親相依為命,有一天,小孩慌慌張張地從學校跑回了家,告訴媽媽自己偷了同學的鉛筆,媽媽心疼孩子沒有責備。後來又有一天,小孩又從別人的晾衣架上偷了一件衣服,媽媽還是覺得沒什麼大不了。最後,孩子長大後成了江洋大盜,判了重刑。兒子要求母親上前説幾句悄悄話,沒想到一口咬掉了母親的耳朵,母親開始罵兒子不孝。兒子卻説:如果當初我偷鉛筆的時候,你能夠及時糾正我的錯誤,我也不會落到今天的地步。

這個故事想必應該有很多人聽過,其實講得就是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父母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反觀《誤殺》裏面的素察,他固然可惡,但如果父母能夠在他第一次欺負別人的時候給予嚴厲的教育,也許這一切都不會發生。

作為母親,陳沖飾演的拉韞在教育方面有兩個致命缺陷。第一,對孩子百依百順。16歲的素察想要開車,母親立馬贈送豪車。第二,當面袒護。在父親斥責素察到處闖禍的時候,母親不僅沒有給予孩子正確的教育,反而袒護孩子錢都已經給對方了。母親的這種做法會讓孩子覺得,媽媽沒有批評我,這樣做沒什麼錯,既然沒有錯,那我下次還這樣做,錯了也沒事,媽媽會幫我解決。

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素察就是在母親的溺愛中長大的。所以,當他對平平步步緊逼的時候,他不知道後果會多嚴重,在他有限的認知裏,即使後果再嚴重,媽媽可以用錢幫我解決一切。

此外,父親對素察粗暴式的教育同樣值得我們深思。一個溺愛的母親,一個粗暴的父親,孩子只會在依賴中不斷反抗,路就這樣越走越偏,傷害別人,也傷害自己。

最後,對孩子的教育從來不是一個簡單的事。如果你不好好教育他,社會會教育他。只是,我們都不希望出現這樣的情況。

第7篇

在複雜的電影類型中,翻拍片始終佔據着不可或缺的一席。其中有像《超人》、《金剛》這一類,翻拍年代久遠的片子,依靠不斷髮展的影像技術,從視覺上讓它們復生,從而能夠隨着時代煥發新的活力,帶來新的衝擊。另一類則是像《無間道》《完美陌生人》一樣,看中了高口碑的故事和觀眾緣,它們基本沿用着原版的大致故事脈絡,然後適當增減一些細節,再輔以本土化或者導演本身的作者性。觀眾對於這種影片的要求會更高也會更挑剔,因為難免要拿來和原版比較,當然如果做得好確實能夠帶給大家驚喜。

?誤殺》是由陳思誠監製,新人導演柯汶利執導的長片處女作,它講述了育有二女的李維傑(肖央 飾)和他妻子(譚卓 飾)的安定生活因為一次突如其來的插曲而被打破——李維傑的大女兒被當地警察局長(陳沖 飾)的兒子強暴,因反抗而誤殺對方。影片便在這樣一個為了保護家庭埋屍掩蓋一切證據,一個為了保護家庭拼盡全力查案的情境中展開。

翻拍延續了原版精彩的劇作,除此以外,導演還繼承沿用了原版鏡頭語言上的大部分優點,強有力的蒙太奇與交叉剪輯時刻調動着觀眾的注意力,不斷製造懸念以此來凝固影像本身的質感,搭建起與角色共感的橋樑,傳遞着緊張和刺激。在好幾處多人物的高潮戲上,也用流暢的攝影機運動完成出色的場面調度。

並且在這些不變中,導演又往裏塞入了許多變來增添其獨特性,而這些變大多都通過了其對劇本細節的適當刪減與補充而得以表現出來。在印度原版163分鐘的基礎上,《誤殺》減掉了50多分鐘,選擇性地刪去了許多宂雜而不必要的場景,更加聚焦於整個貓鼠遊戲的案件過程,緊湊着影片整體的節奏。而補充在於對全片一以貫之迎合主題的陰冷色調的運用;對激勵事件動機的強化(由原版偷拍洗澡視頻而上升到強暴);對迷影情節的更加充分利用(警方根據觀影記錄來破案);通過羊這樣一個符號的反覆出現而到最後以替罪行為反轉情節完成彼此身份的互換,人物不再如原版一樣淪為模板下推進敍事的工具。

同樣變的還包括了劇本和演員共同賦予其的鮮活度。首當其衝最為驚豔的便是陳沖,遊走在家庭與警察局兩個外部空間,在其營運起來的強大氣場下,而對她在兩種空間中雖然差異分明的兩種狀態卻又不得不信服,甚至有幾個鏡頭在她對反派的塑造表演下,會下意識地驚嚇到本能不自主地往座椅靠背縮了縮。同樣還有從《唐人街探案》系列中蜕變出來拓寬戲路的肖央,由一直唯唯諾諾到最後為了家庭而能夠變得勇敢強大到與陳沖對峙,還有充滿層次感的譚卓。他們的表演都是《誤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誤殺》將背景設置在了一個架空的環境裏,在這樣虛構的環境中,階層差距巨大,同時警察也因濫用職權而失信於民。正是在這樣的社會壓迫裏,才導致李維傑在悲劇釀成後選擇掩蓋一切而不是報警,也導致後來結尾民眾以這次的案件為引子而掀起了一場暴亂。整部電影在講着李維傑與督察長的鬥智鬥勇,實際上也是在講着貧富階層間巨大的矛盾對立。虛構國度裏的暴亂是救贖之前對吸血體制蔑視的眾人的最後一場狂歡,這樣的寓言放在哪裏都不會過時。

翻拍版中改編了的還包括了分別從對立的兩方來講述各自對於自己家庭的一種重構與守護。

在虛弱與強勢兩種人格的差異對比下,卻都可以望見他們在面對來自於外部一種準備打碎家庭的力前,爆發出的源自本能的強大。這樣的強大隱於一次次有爸爸在的話語中,隱於一次次堅定眼神的傳遞和一次次給予温暖的擁抱。在危機中才能堅固家庭,寬慰中卻又帶着那麼一絲絲的無可奈何。

最後,比較有爭議的是李維傑一家以自首實現自我救贖的結局,或許仍有人並且是大部分人對這樣處理的不滿,但它至少做到了其存在的合理性,而不像其他大多數翻拍片一樣是為迎合審查下的一種突兀生硬。

畢竟正如前文所説,原版構建起來人物的幾乎是用一個簡單的善惡二元論來概括,而最後其只是善擊敗惡、瞞天過海這樣單純刺激感官帶來瞬時體驗的結局確實也高明不了多少。於是,《誤殺》在原版的基礎上,經由導演對電影本體在創作上的拔高而得到了昇華。

當然,這部翻拍的導演處女作還稱不上完美,它的優點同時也雙刃劍式地指向不足之處,即導演把太多想要表達的東西和社會性議題一股腦兒地全往裏塞,便導致整體的影像或許會有一些些擁擠,但就單論一個高概念的犯罪懸疑反殺爽片,它已遠超及格線至所謂的驚喜可言了。《誤殺》整體的傳達是帶着有效力度的,於是便不得不期待柯汶利導演在接下來又會為我們帶來怎樣的作品與欣喜了。

第8篇

一直比較喜歡川航,親切,坐過好幾次都是晚點起飛卻能準時到達,最喜歡川航的白煮土豆🥔。一直有句話説川航機長以前開戰鬥機的,最初以為是玩笑話,後來才知道是真的。

看過514川航事件的紀錄片,劉機長的採訪,還有第二機長和乘務長,很真實。特別是採訪劉機長,説當時腦子裏什麼都沒想,因為沒時間想,只一心集中精力想着怎麼把飛機開回去。還有副駕駛被吹出窗外,也直説沒辦法拉他回來,靠風的吸力被吸回來後也幾乎沒有什麼配合。後來主要靠第二機長進艙來配合了,還幫機長摸背。據説副駕駛全身大面積凍傷,聽力受損,能回來已經不錯了。

紀錄片裏乘務長的採訪也讓我對空姐刮目相看,心理素質得多高。那樣的狀態下還能穩住聲音發廣播,我們是受過專業訓練的,請相信我們。希望永遠都不要説這句話。

再説回電影,還原度很高了,因為是電影,不做專業評價。特別是那句四川8633,成都在叫你,真實的錄音存在的,真的想哭。最後的天氣惡劣那一段是電影效果添加的,如果不知道真實事件可能會被那一段感動,但知道現實的,反而會被前面在電影裏相對平淡的那一段打動。

第9篇

小巷管家,顧名思義就是衚衕、巷子裏的管家。他們雖然是無職位、無工資、無權力的三無人員,但是他們有熱心腸、有行動力、有威信,時時刻刻想的都是街坊四鄰家門口的事兒,鄰里糾紛、佔道停車、私搭亂建、公廁改造、環境提升、空巢老人……生活中諸如此類的問題,都是他們每天工作的日常,這麼一看,您每天的生活還真離不開這麼一個家門口的管家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北京要探索構建超大城市治理體系,這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對北京提出的要求。背街小巷是最能體現精細化管理水平的,城市管理要向街巷衚衕延伸。小巷管家作為街巷長的延伸和又一創新,不僅成了城市管理難題的一把金鑰匙,也是社會治理的一項創新舉措。

這些管家是什麼人?他們大多由轄區居住、生活和工作的居民擔任,把街巷當成家來經營,每一位小巷管家,都有責任、有義務、有權利參與街巷的治理,履行好家庭成員的責任,把家裏的事管好,促進家的氛圍營造。

這些管家管什麼?那可太多了,針對街、巷環境問題和社會秩序穩定問題,每天進行巡視;對居民、單位、門店經常性走訪,瞭解基本情況,收集意見建議和服務需求;對不文明行為及時進行勸阻,遇到可以自行解決的問題及時處理;針對自己力不能及的事項,則及時上報街巷長;對巡訪情況進行詳細記錄,並對已記錄在冊的問題進行跟蹤反饋。

這些管家為什麼能管好背街小巷?因為他們對背街小巷知根知底,管理起來更有的放矢;因為他們最瞭解背街小巷的社情民意,管理起來更得心應手;因為他們對小巷居民的情況基本都瞭解,就是新發生的問題也往往第一時間知道,管理上更及時方便。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城市管理要像繡花一樣精細,越是超大城市,管理越要精細。小巷管家正是對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的表達,小巷管家看似小人物,但他們所展現出的精神面貌,卻正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過程中新時代奮鬥者的最美表達和時代最強音。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城市一定會更美麗、更可愛、更宜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