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作文7篇 清明時節,飄零思緒

來源:巧巧簡歷站 2.68W

清明時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祭掃先人墓地的重要時刻。雨紛紛的春天,給人們帶來了追憶和思緒的温暖。本文將圍繞清明時節的風俗習慣、文化背景和人們內心的感受展開,讓讀者在閲讀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清明時節雨紛紛作文7篇 清明時節,飄零思緒

第1篇

4月5日是我國的的傳統節日:清明節。在這一天,人們都要去為死去的親人掃墓,以示對他們的懷念。

“今天清明,我們去臨平山走走吧。”背後傳來媽媽的聲音。

來到臨平山的紀念碑前,眼前出現了那些革命烈士與敵人做鬥爭的場景;浮現出他們臉上寧死不屈的表情;似乎還聽到了他們一聲聲奮力的吶喊……

是他們,為了人民的利益,為了人民的解放,為了人民的安危,衝在了戰場的前方!他們拋頭顱灑熱血,是革命事業必勝的信心驅使着他們,堅持到最後!他們英勇的身軀,不變的信念,人們怎能忘記?

沒有用身軀擋住機槍的黃繼光,沒有寧死不屈的李大釗,沒有喊着‘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狼牙山五壯士,今天我們的幸福生活從哪兒來?

烈士們雖然在戰場上犧牲了,但他們的精神永垂不朽!

“革命的烈士啊,中國的人民永遠會記住你們!”

清明時節雨紛紛作文7篇 清明時節,飄零思緒 第2張

第2篇

在我們家鄉,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聽老輩説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

中國歷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為習俗。唐朝之後,寒食節逐漸式微,於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此後持續不斷的節俗傳統。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詩云:“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草綠。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生死離別處。冥漠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宋朝詩人高菊卿也曾於一詩中描寫道:“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會,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剷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先人的懷念。

過去的人已經逝去,不管我們多悲傷,他們也不會再回到我們身邊,請珍惜眼前的人吧,多抽點空陪陪那些已經過半的老人,他們的白頭髮就是時間的證明。

第3篇

“清明時節魚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當人們念起這兩句詩時,清明節也快到了.天空中飄灑着濛濛細雨,大街上彷彿也籠罩着一層悲涼的氣氛,人們懷着悲傷的心情為已故的親朋好友掃墓,緬懷先烈.而在此時,人們也不免想起剛剛去世的寧波市海曙區殘聯副主席王延勤。

"王延勤"這個讓人熱血沸騰的名字,這個讓人感動的名字,這個讓人為之敬佩的名字.幾個月前,當王延勤的噩耗傳遍祖國大地時,不只有受過他幫助的殘疾人,還有聽過他感人事蹟的人們個個泣然淚下,甚至大老遠跑來為他守靈.的確,王延勤的精神是多麼值得我們敬佩啊!他能為殘疾人的按摩店拆下自家的空調送去,他能為了幫助殘疾人找工作而不顧自己的兒子該做什麼,他也能為了殘疾人光着膀子睡在會議室的辦公桌上.......

這樣的事例數不勝數,他在臨終前還想着要為殘疾人做些什麼事.王延勤走了,他像一朵盛開的花朵,卻突然凋零了;他像一盞明燈,卻一下子滅了;他像一首優美的鋼琴曲,卻在最高潮的時候終止了.......他只給人們留下了一個美好的回憶,留下了為人民服務的偉大精神,留下了一名普通黨員對殘疾人的關愛,留下了人們心中永遠矗立的不朽豐碑。

我們正應該學習王延勤一心為人民服務,工作,學習一生的品質.王延勤走了,我們能做的只是學習他。

第4篇

這不,清明時節就要來臨了。家家户户都在準備青團,當然也不了我們家嘍!

一大早,接到外婆的通知,早點過來幫忙包青團,當我們到了外婆家的時候,外公外婆早已準備好材料了。

首先,我們把揉好的青麪粉團,搓成一個個不大不小的小圓球,然後到了最關建的部份了,那就是“挖坑”,“坑”即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得大小適中。我照關外婆 的樣子,先用大拇指在麪糰的中心,搓一個小洞,然後用食指和大拇指並用,一點一點兒地從上往下,把原先那個點兒大的洞越挖越大。“呀”我成功嘍!

我興奮地叫到。當我把它遞給外婆裝餡時,外婆連連稱讚,讓我信心十足。爸爸也不甘示弱,耍起了他的絕技——東北二人轉。爸爸手拿兩個麪糰,開始用手指轉上幾圈,開始那個球還是慢慢 擴大,最後居然離開了爸爸的指尖,不偏不倚地落在了爸爸的掌心上而且完好無損,真叫人贊吧不已。

最後,開始印花紋了,我自告奮勇地舉手,外婆籤應了。我把一個個胖乎乎的青團放入青團印中,用手摁一下,再用力往桌一敲,一個帶有花紋的青團,就立刻立在了桌子上,真叫人眼飯饞。

就這樣,一個個青團就做好了,有甜的也有鹹的。嚐了一口,那味道真讓人難以忘記。

第5篇

在四月的春風裏,清明節又悄無聲息地來臨,在這奼紫嫣紅的季節裏,清明節是如此的不合時宜。春,是明媚的,清明卻是戚哀的,可清明節卻似乎給了春別樣的味道。

清明節似乎是與雨不相離的,不然哪有“清明時節雨紛紛”。我的'認知裏,清明節是灰色的,是一個深沉的節日,而這雨更給清明節增添了一種氣氛,一種悲傷的味道,一種哀傷的氛圍。

清明節是一個對我而言是傷感的節日,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清明節的陰雨連綿,對於我這種喜歡晴朗天氣的人而言,是一個十分糟糕的節日,這正是我所厭之處。而在清明節時,則我們會回到老家,給死去的祖先們燒紙,以表示對逝者的懷念。對於現在的人而講,快節奏的生活恐怕會使他們忘記那些已逝的人,而這一天,卻又會記起。

或許,清明節的雨打碎了春的寧靜,卻給春增添了一抹動人的綠。清明的雨是思念的雨,是哀悼的雨。儘管我對清明節的雨有太多的不滿。聽,窗外似乎又淅淅瀝瀝的下起了雨。遠處,一些祭奠祖先的人,因這雨而匆匆離開,不知誰又開口吟起了那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雨定是在為死去的人祭奠,逝者已逝,或許生者可以做的只有在清明時懷念他們。

第6篇

清明節這一天,媽媽帶我一起去給爺爺掃墓,車行駛在鄉間的小路上,外面正下着濛濛細雨,掃墓的人都無心欣賞這鄉下美景,哀愁的感覺充滿了整個車內,還真應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詩。

媽媽給爺爺買了一盆嬌豔的菊花,放在車上,我望着菊花,眼前浮現出爺爺那慈祥的樣子,從小爺爺就很疼我,每次放假他都會早早的來接我,爺爺一生儉樸,可他對我且從來都不吝嗇,他知道我愛吃巧克力,所以每次他來接我的時候總會給我帶來各式各樣的巧克力,30元一盒的50元一盒的,只要是我喜歡的,他從來都不皺一下眉頭。唉!爺爺啊,我好想你…。可是爺爺且再也聽不到了。

來到了墓地,我親手把菊花栽到了爺爺的墳前,然後學着媽媽的樣子給爺爺磕了幾個響頭,大家的眼睛都濕潤了,就連平時精神十足的莊稼此時也低下了頭,似乎也在為眼前的一幕感到悲傷,那美麗的菊花靜靜的立在爺爺的墳前,隨着微風翩翩起舞,就好像爺爺在向我們點頭微笑。我望着墓碑上爺爺的照片,流着眼淚在心底暗暗發誓:爺爺,你放心,我一定好好學習不辜負您對我的殷切希望。

第7篇

情明節了。今天的天氣似乎有點不同,不如詩人所寫下的“清明時節雨紛紛”,似乎少了那麼一點韻味,卻也有一個大好的晴天,久違的有陽光照在身上,暖乎乎的,也挺舒服的。

沒有“路上行人慾斷魂”,大家都在路上走着自己的路,卻總是一些悲傷。似乎是因為不讓燒紙的原因,空氣也清新了許多,大家都覆行着自己的責任,文明的過了一個清明,在網上祭拜先烈。

清明節也是要踏青的,到美麗的湖邊散散步,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氣(雖然我沒有這樣做罷了,一整天都在家)。除踏青之外,清明節還要“咬青”(不是吃草)。青團是種凝聚着古人智慧的食物,它用一點艾草的汁液來和麪,內部包入一點有時令象徵的陷料,比如紅豆什麼,很有一種春天的滋味。

柳絮在空中飄飛,絲絲白雲在天上飄拂着。斯人已故,只得祭拜,從懷念故人的面容,故人的聲音,故人的精神。這是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擁有的習慣,讓人忽然改了,確實有點適應不來。

可是,為了大自然而着想,我們也要停止燒紙幣啊,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