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奪冠》觀後感5篇 電影《奪冠》:感動至心,鼓舞人心。

來源:巧巧簡歷站 7.51K

《奪冠》是一部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青春勵志電影。影片以中國女排三連冠的歷史為背景,講述了一羣奮鬥在賽場上的年輕人的故事。他們面對各種困難和逆境,堅持自我、團結奮鬥,最終實現了中國女排的輝煌成就。這部電影不僅展現了運動員們的堅持和拼搏精神,更傳遞了真正的勵志力量。

電影《奪冠》觀後感5篇 電影《奪冠》:感動至心,鼓舞人心。

第1篇

奪冠講述了一種體育運動——排球,但它更加演繹了中國女排的種種精神。

故事開始,年輕的陳忠和進入女排國家隊當陪練,他看到所有的女排運動員都在練習排球,唯獨郎平正在練習舉重。十八歲時的郎平已被招進國家對,她的教練給她的要求就是舉起一百公斤的重物才能碰球。她後來終於成功舉起一百公斤的.重物並開始練習排球,她與陳忠和也成為了朋友。教練對她們的要求特別高,被排球砸到了她們也必須忍者,每個人身上受的傷都很多,雖然很疼。訓練時額頭上的汗珠不停的往下流,每個人的眼眶都發紅。她們這麼努力是為了迎接中國與日本的對決。日本女排被稱為是一支“打不死”的球隊,無論你領先多少分,她們總會追回來。所以中國女排隊員們更需要加強練習,也會更累更辛苦。

終於,女拍們熬到了這一天,在球場上,觀眾們歡呼聲特別大,整個賽場都要淹沒在歡呼聲中了,中日女排世界盃大賽正式開始。剛開始,日方隊員們精神狀態特別好,剛開場就領先中國隊好幾分,中國隊球員們不甘落後,奮起直追,在最後一場終於以17:15領先日本隊兩分,贏得了比賽的勝利。

此後,陳忠和和郎平選擇了兩條不一樣的路:郎平選擇出國留學,作文而陳忠和則在國家女排隊擔任總教練。好多年後兩人再次相見,卻是在賽場上見面的。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郎平在美國留學時被美國女排邀請做了美國隊的總教練。在賽場上,郎平身穿美國排球隊隊服,用英語給隊員們講述戰略,這場比賽美國隊勝了中國隊,郎平也因此招來了一片罵聲。她卻絲毫不在乎,與陳忠和仍是好朋友,由此可見,競爭並不必然傷害友誼。

在這以後,中國女排陷入了低谷狀態,好多人已經對中國女排不抱希望了,認為女排不會再打出好成績。正當這時,郎平回來了,她向女排協會提出女排改革,篩選出好多新隊員,也參加了很多場比賽,然而這些比賽她們都輸了,對此,女排協會對郎平提出了質疑。郎平卻依然堅持自己的做法帶領中國女排與世界第一的巴西對進行對決。賽場巴西隊的觀眾歡呼聲遠遠超過中國隊的聲音,歡呼聲似乎會把整個屋頂掀翻。巴西女排也展現了她們的實力,是真的特別強。中國隊也沒有膽怯,比賽中分數有時還超過巴西隊。在最後一場比賽中,郎平調整戰略戰術,後排朱婷最後一個扣球贏得了全場比賽的勝利。紮實,勤學苦練,無所畏懼,同甘共苦,頑強拼搏,女排精神就是如此,有哪一點不值得我們學習呢?

電影《奪冠》觀後感5篇 電影《奪冠》:感動至心,鼓舞人心。 第2張

第2篇

三段奪冠的輝煌往事串聯起的女排精神對對我們每個人都有着深刻的啟迪。女排精神是中國女子排球隊頑強戰鬥、勇敢拼搏精神的總概括。她們在世界排球賽中,憑着這種精神,五次蟬聯世界冠軍,為國爭光,為人民建功。她們的這種精神,給予全國人民巨大的鼓舞。

中國女排精神的光芒,離不開艱苦奮鬥。當時女排訓練引入了日本女排所提倡的魔鬼訓練和意志排球理念,奉行從嚴、從難、從實戰出發和大運動量的訓練原則。每天上千次的起跳、上百次的滾翻,使女排隊員身體承受了巨大的刺激,肌肉拉傷、關節扭傷、摔傷挫傷等運動損傷時常發生,有的隊員練完了甚至需要在隊友的攙扶下才能走出訓練場。而我們作為當代大學生應該學習女排這種艱苦奮鬥的精神,我們不應一時的懶惰而放鬆自己,女排的每一次勝利離不開她們的艱苦奮鬥,所以我們要想有一番事業,也因培養這種艱苦奮鬥的精神。

中國女排精神的光芒,離不開為國爭光。1984年女排世界盃奪冠對於國人有着重要的意義。1984奪冠之夜,鏡頭掃過歡慶人羣中的一幕,每個人都難掩臉上的`喜悦。女排代表着國家的榮耀,女排精神就是無論是否能夠取得比賽勝利,無論最終的結局是什麼,也一定要在賽場上去拼、去搏,秉承着為國爭光的精神完成比賽。

中國女排精神的光芒,離不開團隊合作。團結就是力量,是一切事業成功的基礎,中國女排正是通過互相配合,團結一心,才有了一次次漂亮的扣殺。我們在學習與生活中也要意識到團結的重要。不要逐名逐利,着重個人利益,個人發展,而忘記了集體利益,要依靠團結的力量,將個人與集體結合在一起,增強團隊合作和團隊意識。

中國女排精神的光芒,離不開無私奉獻。從運動員到主教練,從自己站在領獎台到帶領着中國女排奪得冠軍,郎平用她大半生的堅韌不拔,用她大半生的無私奉獻,以不變的努力走在她認定的那條荊棘路上,從未動搖,帶領女排姑娘和她一起從失敗中走向成功。在當今社會我們不要被一些功利化、商業化的思想所影響,不要失去愛國主義和國家榮譽感。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無私奉獻是一種愛,要熱於幫助他人,認真對待每一個人,全心全意回報學校,服務社會,要有積極承擔責任的勇氣,社會責任心和公德心。

女排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女排精神的弘揚,讓人們感動的同時,也需要傳播和繼承。致敬女排精神,學習女排精神,執著拼搏、永不言敗,我們要時刻警醒着、時刻準備着、時刻行動着。女排精神,感召國人。無論是體育競技還是國際競爭,無論是個人奮鬥還是民族崛起,我們不能丟失這種精神,我們需要傳承這種精神,這就是永不言敗的女排精神。

第3篇

電影原名《中國女排》,後來改名《奪冠》。這個名字放在今年的大背景下,卻是極具戲劇性。因為《八佰》剛剛問鼎了今年的全球票房第一,這是中國電影的首次奪冠。只是這個奪冠與其説是中國電影的勝利,倒不如説是中國抗疫的勝利,畢竟全球疫情啥樣大家心裏都有數,但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何況這算是綜合國力的勝利,並不全是運氣。

體育類電影本來就冷門,即使搭上了中國女排的.大品牌,也因為老人對女排的耳熟能詳,新人對女排的一知半解,導致大眾觀影熱情不高。而我之所以走進影院,也是因為最近迷茫得有些累了,又有點不甘沉淪,只好四處找雞湯,恰好奪冠上映,所以就決定是它了。

女排精神出現在一窮二白的80年代,可以説是新中國奮鬥的代名詞,很多人以為它的核心是奉獻和犧牲,其實並不是。女排精神首先講求的是團結協作,其次是頑強拼搏,永不言棄。無論是現在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還是80年代的“振興中華”,都需要團結為先。排球區別於乒乓球的地方正在它是一項團隊協作的運動,乒乓球影響力不如排球的原因也在於此。

從電影觀賞性和難度看,描繪眾生相的電影和闡述個人英雄主義的電影,自然是後者更具觀賞性,而且主線貫通,容易理解。羣像電影要描述的人物太多,時長有限,鏡頭分散,所以不是注意力高度集中或者有前期瞭解,觀影體驗一般不會太好。《奪冠》需要在兩個小時內描述好新老女排兩代人,時間跨度40年,因此需要一個主線串聯起整個故事。陳可辛選擇了郎平作為整個紐帶。作為世界排壇的傳奇人物,中國排球十次奪冠,郎平參與了八次,由她作為紐帶,絕對眾望所歸。值得一提的是片中新女排隊員的演員,超越了本色出演,達到了本人出演。

電影前半段非常感人、也讓人振奮,本來就是衝着這個去的,算是值回了票價。難得的是電影后半段多了一些思考。電影重現了08年郎平作為美國隊主教練帶領美國隊擊敗了東道主中國隊的一幕,觀眾的噓聲讓我想起了曾經的自己,當年我也是高呼賣國賊的一員,回頭再看,賣國賊這個稱呼絕不屬於數次臨危受命,挽救中國女排的郎平。電影中一句“還是不夠強大”讓我明白了自己的狹隘。真正的強大不是不會輸,而是輸得起。就像《奪冠》一樣,目前看,它的票房已無力趕超《八佰》,更不用説來勢洶洶的國慶檔電影,但各人有各人的精彩,不是非得奪冠不可,踏踏實實的人生也有別樣的精彩。

第4篇

只要穿上了帶有中國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國出征。每一次比賽,我們的目標就是升國旗奏國歌。郎平

?奪冠》簡述了中國女排在1981年首奪世界冠軍到20xx年拿下十個世界冠軍的歷史,詮釋了幾代女排人歷經沉浮卻始終不屈不饒,不斷拼搏的傳奇經歷。正如感動中國頒獎詞所説的一樣,她們幾十年拼搏不惜,面對強敵依舊不言放棄的精神,中國女排是無數中國人的黃金記憶。

女排精神是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她們都有着一種女排精神她們都拿命在拼祖國的名譽影片中郎平説了她是六十歲的心臟八十歲的骨頭,而就連她也在拼搏其他的成員更不好意思偷懶。另一名優秀的.教練説郎平脖子以下沒有一塊骨頭是好的。影片最開始陪練教練入場一進來就是熱火朝天的訓練:有練習拍球的;有練習腹部力量的;有練習腰部力量的。郎平那一代訓練每個人都卯足了勁去拼。就像後來轉場的時候,一個個鏡頭拍的都是什麼,是砸壞了的大拇指,是有着被打爛的排球上的倒刺扎過的手,是血淋淋的雙手,是讓人覺得不應該出現在一個女生的手,是女排們精神上一個個拼搏的訊號。她們嘴裏喊得不是清亮口號,而是嘶啞的意志,不敗不棄的精神。

女排精神是團隊協作的團隊精神。隊長被要求接到30個好球,但是她太累了剛接幾個就被球砸倒在地,教練沒有停下發球,球依舊一個個的砸在隊長的身上。她還沒爬起來周圍都是加油聲鏡頭一轉從上空俯視整個球場,所有人都站在邊緣的黑暗處。光全聚在隊長的身上,球依舊再砸但隊長還沒有放棄站起來。但是慢慢的隊長已經爬不起來了,她手在抖,她腿在抖,她全身都在用力。到了第不知道多少個球,教練停下來了。而她也就是趴在地上微微喘氣。教練漠然説了一句負十二個誰來替她。郎平出來了嘶啞的喊出一句我來。郎平死死地護在隊長面前而後面還有三個人將隊長扶起來帶到後面。

女排精神是艱苦卓絕的精神。還記得劇中體育局的人來説其他國家已經運用了電腦分析對手(中國女排)的資料相當於1000個人腦。還説以後體育主要拼的是科技。教練問了一句我們可以用上這個電腦嗎?在得到了委婉的拒絕之後他的面容有了一些苦澀但是很快轉變了過來,將網抬到了最高加大訓練量之後淡淡的説了一句這個他們預測得到嗎?這裏他是不甘心的。但是沒辦法啊,但是的中國太落後了,沒有設施一切都只能靠拼。在這麼一番種種條件都沒有外國好的情況下中國女排終是靠着這股氣這股精神勇奪世界冠軍。

她們都是好樣的。她們擁有過高光時刻也遭遇過低谷困境,但是她們總有一股血性,在最要緊的時候展現出最頑強的精神,我認為這是她們最動人的地方。我們在學習上也應該要有這種女排的精神

第5篇

這個國慶假期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既不是外出遊玩的快樂,也不是在家看書的安逸,而是觀看電影《奪冠》帶來的感動……

影片開始不久,老教練站在訓練場上,對新來的陪打教練和老女排隊員説:“中國女排是什麼?中國女排沒有你,沒有我,只有我們。”我的心一顫,“我們”是誰?我帶着疑問繼續往下看。當我看到7號隊員負着腰傷上陣,為主攻手郎平贏得寶貴的休息時間時,這不正是“我們”嗎?當我看到面對日本對手遙遙領先,女排隊員凝成一股勁、咬牙死瞌、要球不要命、絕地反擊時,這不正是“我們”嗎?當我看到女排奪冠,大家都衝上大街敲鑼打鼓、搖旗歡呼吶喊時,這不正是“我們”嗎?我明白了,正是因為女排隊員心裏裝着“我們”,用五連冠一次次證明了“我們中國人行”,作為新時代的我們,在生活中更應該多想到“我們”而不是“我”。

影片放到2008年中美女排大戰,美國女排戰勝中國女排時,鏡頭拉近,椅子上球衣usa字母映入眼簾,美國女排教練郎平平靜地站起來,拿起球衣,背上球袋,緩慢地走出賽場,對身邊的歡呼聲、吶喊聲、怒罵聲充耳不聞,眼裏卻分明閃着點點淚光。這點點淚光啊,刺得我的心一痛,似乎感應到了她心裏的糾結、矛盾和哀傷。是啊,作為一名曾經的中國女排隊員,一名中國人,她當然希望中國女排再次奪冠,但作為一名職業的美國女排教練,她也希望自己帶的隊伍能奪冠啊。這“點點淚光”不正是我們中國人對祖國深沉的愛嗎?

鏡頭來到2016年中國女排備戰里約奧運會,新女排隊員狀態不佳,不明白“為了誰打球”、“愛不愛排球”,郎平教練把她們帶回當年老女排的訓練基地。一天深夜,曾經的陪打教練來到基地,摸着牆上的球印對夜宿球場的新女排隊員説:“這牆上的每個球印,就是以前那幫傻姑娘,一個球一個球給鑿出來的'。”“我們那時什麼都沒有,但我們有‘這個’。”教練指着心口説。我的心一震,“這個”是什麼呢?當我看到新女排隊員迎戰世界排名第一的巴西女排,她們拋下包袱,放開了打,豁出去了打,頑強拼搏,把比分一分一分咬下來,最後逆轉奪冠時,我明白了“這個”是什麼。要知道當時的女排處於低谷,排名下滑到世界第七,多少年沒站在冠軍領獎台了。“這個”不正是一代代女排不放棄、不言輸、竭盡全力奪冠的團隊精神嗎?“這個”不正是我們國家從貧困落後走向繁榮富強的精神源泉嗎?

看完《奪冠》,我明白了,我們每一個人,只要心裏想着“我們”、眼裏含着“淚光”、胸裏懷着“這個”,就都可以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奪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