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學會感恩的心得體會3篇 恩澤生活,感恩無限

來源:巧巧簡歷站 2.33W

在現代社會,人們往往陷入了忙碌的生活中,忽略了對生活中的一切所應感恩之事。學會感恩,意味着要從內心深處,對身邊的人和事滿懷感激之情。本文旨在探討學會感恩的重要性,並分享一些關於學會感恩的心得體會。讓我們一起深入思考,如何在快節奏的生活中,保持對生活感謝之心。

關於學會感恩的心得體會3篇 恩澤生活,感恩無限

第1篇

還有10多天就是中國龍年的春節,兒子的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從千里之外給這個久未見面的孫子(和外孫)寄來了壓歲錢。其實他們年年都給壓歲錢,但今年我決定利用這次機會對兒子進行一次更深入的親情教育。

在當前物質文明發達的年代裏,孩子的物質欲求一般都能得到滿足,他們平時都有很多零花錢,在過生日和過年這些特殊的日子裏,父母和祖輩更是把禮物和紅包及時送到他們手裏,在這些孩子的內心裏,他們無條件地從父母那兒得到生活和教育所必需花費以外的財物是天經地義的概念,一次又一次的重複,使得他們在接受饋贈時有點麻木:第一,他們不缺錢花,這些禮物很少給他們帶來意外的驚喜心情;第二,他們更難想到這些錢是父母辛苦掙來的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從自己攢的養老錢裏節省出來的。他們口頭上對父母和爺爺奶奶們説“謝謝”時也多數是機械性的。回想我們當年孩提時代時,一年內難得從父母那兒得到幾次零花錢,看到自己喜歡的玩具而無錢買,總是念念不舍地離開,所以到過年時,爸爸、媽媽和叔叔、姑姑們給的壓歲錢就是一筆很值得珍惜的財富。雖然幾十年過去,自己的孩子也快成人,但當時那種喜悦的感覺仍記憶猶新。

以往兒子接到壓歲錢時當時即説謝謝或打電話給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表示感謝並拜年。今年我對老人們説給壓歲錢不要再通過銀行卡轉賬,而是直接通過郵局匯款,收款人寫孩子的名字,孩子自己到郵局去取。我兒子接到匯款後立即打電話給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致謝,然後我們把匯款單複印一份留下來,在上面分別寫明是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給的壓歲錢,並妥善保存。我還把去年裝過壓歲錢的空紅包收集一起,上面已寫有父母和爺爺們的名字以及錢款數額和時間,這些空紅包和匯款單複印件都一併保存好,以後每年的也加在一起,等兒子長大了離開我們獨自生活時,這些有紀念意義的物品將被作為特殊禮物送給他。在他以後的人生中,他看到這些物品,會想到父母對他的養育之恩,祖輩對他的關愛之情;會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抽空問候和看望我們,實踐一個孩子對父母和祖輩的孝敬之心;在我們孤獨和衰老的時候,給予我們安慰和幫助。而且,這些珍貴禮物也是兒子的精神財富,在他今後的人生中遇到磨難時,看到這些物品,他會感到父母和其他親人的愛心時刻伴隨着他,這種愛心將給他慰藉,給他鼓勵,使他能成功地戰勝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

現代社會物質文明發達,孩子們的物質財產都很富足,相對而言,親情等精神財富就顯得貧瘠,感恩父母和孝敬老人的觀念也很淡薄。我們做父母的在把物質財產裝入他們口袋的時候,更要記得把精神財富裝入他們的腦袋。物質財產是有形的,會有花完的時候,但精神財富卻是無形的,而且終生受益。

關於學會感恩的心得體會3篇 恩澤生活,感恩無限 第2張

第2篇

中華傳統文化崇尚知恩圖報,那是構成人生輪迴生生不息的基本情愫——感恩天地陽光雨露運化萬物,讓我們得以生衍;感恩父母,給予了生命並養育成長;感恩師長,諄諄教導雨化春風讓我們茁壯;感恩朋友,在困厄中伸出援手從而走出窘迫……只要留心,身邊的感動很多,只要有心,值得感恩的也很多。

而今,孩子被愛層層包圍,以至於透不過氣來,但又普遍感情麻木,甚至對父母、親人感情冷漠,更談不上有感恩之心了。有的家長不在意孩子會不會感恩,以為那關係不到孩子的前途。有的父母甚至慷慨地説,做父母的不需要回報。家長不需要回報是一回事,孩子有沒有感恩之心是另一回事。

那天晚飯前,上高一的兒子竟然對姥姥大加斥責,原因是姥姥做的飯菜不合他的口味。

姥姥躲在陽台上暗自落淚。鄭女士控制住情緒,把兒子叫到客廳,問:“你長這麼大,你知道最該感激的人是誰嗎?”

兒子對這個問題感到莫名其妙,見媽媽一臉怒氣就沒説什麼。他考慮半天才説:“最感激食物,不吃飯我長不大。”

“是姥姥做的,可是她做的飯這麼難吃,難道我還要感激她嗎?”

“你姥姥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現在又給你做飯,難道你不應該感激她嗎?”鄭女士有些動情。

“難道這不是她應該做的嗎?”兒子一臉冷漠,“你做的那些也都是父母應盡的義務,難道你也要我感激嗎?”

鄭女士一時無語,半天又説:“那以後當我老了的時候,你會贍養我嗎?”

兒子想想説:“應該會吧,但那是我的義務,你也不必感激我。”

當一個人懂得感恩時,便會將感恩化作一種充滿愛意的行動。感恩不是簡單的報恩,它是一種責任、自立、自尊和一種追求陽光人生的精神境界。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感恩是一種生活智慧,感恩更是學會做人、成就陽光人生的支點。從成長的角度來看,心理學家們普遍認同這樣一個規律:心改變,態度就跟着改變;態度改變,習慣就跟着改變;習慣改變,性格就跟着改變;性格改變,人生就跟着改變。如果一個人不知道感恩,他就是個情感缺失的人,也是個人格不健全的人,這樣的人會得到完整的幸福嗎?

並不是你對孩子好,孩子就一定會感激你。要孩子學會感恩,首先要讓孩子懂得愛、學會愛。而要做到這一點,父母首先要學會愛孩子,要愛得恰當,而不是“泛愛”。有時候,你的關心會成為孩子的負擔,成為孩子的束縛。他不煩你、不恨你就不錯了,如果再要求他感激你未免太“過分”了。

在孩子需要的時候,你只需幫他一把,而不是事事為孩子包辦。

在孩子煩惱的時候,你只要給孩子點撥一下,讓孩子撥雲見日、豁然開朗,而不是對他嘮叨個沒完。

讓孩子心理、情感、思想隨着身體一起成長。當孩子認識到所有這些都是來源於父母的愛和幫助的時候,孩子自然會感激你。當孩子長大後發現自己一無是處,是父母助長了他壞的習慣、壞的性情的時候,他自然不會感恩。或者,他心裏根本就沒有感恩這個概念。

再次強調我一直堅持的觀點:當感到孩子有什麼問題時,要從我們家長身上找原因,做出調整。父母要做感恩的模範,言傳身教,還要把感恩教育的課給孩子補上。家長要用語言説出你的愛,讓孩子感受到家長深深的愛。從一點一滴中讓孩子學會感恩,從説出“謝謝”開始,讓“謝謝”、“不客氣”這些習慣的文明禮貌用語在家庭中派上用場。

第3篇

隨着央視春晚的播出,一首王錚亮的“時間都去哪兒了”紅遍了大江南北,它唱出了父母的辛酸,更唱出了兒女的感恩。

看着那一張張佈滿成長足跡的老照片在電腦屏上順次排列、變大變小的播放時,坐在電視機前的我不禁潸然淚下。是啊!時間都去哪兒了?

“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生兒養女一輩子,滿腦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鹽一輩子,到如今只剩下滿臉的皺紋了!”這寫出了天下父母的一生,生兒養女,一輩子操勞!

“記憶中的小腳丫,肉嘟嘟的小嘴巴,半生心血交給他,只為那一聲爸媽”,這寫出了全天下父母的心聲,他們為我們無怨無悔的付出,只為那一聲爸媽。

我們用我們的成長刻畫着他們面部的美工圖,我們用我們的成長詮釋者他們漸漸弓起的脊背和漸漸老去的身影。我們長大了,父母卻老了。

如今的我是一名九年級的學生,我在為我的會考浴血奮戰,而我的父母卻在為我的人生規劃藍圖,我的每一個舉動都牽動着他們的心,而他們也時時刻刻像明燈一樣警醒着我走向新的旅途。我感謝他們,雖然什麼都不懂卻陪我寫作業到午夜一兩點鐘,我説:“媽,睡吧。”她卻強忍着哈欠説:“媽不困,你寫吧。”我感謝他們雖然什麼都不説,卻能把我需要的一切東西在我想到之前便準備好,我感謝他們雖然記性不好卻能將我隨口説的一句話,記在心裏,做在手中。

有一年夏天,我隨口一説想吃素餡兒包子,可當時已來不及便去了學校,一個禮拜的時間長到足以讓我忘了這件事,可週末回到家,看到大汗淋漓的母親端着熱騰騰的包子走到我面前説:“趕快嘗一嘗,你不是説想吃麼”?我在想,七月的天,你有沒有寬待我的母親,讓她在驕陽似火的正午頂着蒸氣為我做這頓素餡兒包子?

爸媽,我感謝你們賦予我生命,用愛和關心做肥料,讓我茁壯成長!我願意做爸爸年老時的一根枴棍,做媽媽走累時休息的涼亭,陪着爸爸散散步,陪着媽媽吃着瓜子聊聊家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