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3篇 探究教學藝術——教研員培訓心得分享

來源:巧巧簡歷站 3.23W

教研員是教育教學工作的中堅力量,其工作涉及課程設計、學科研究、教學實踐等多個方面。近日,某地區對教研員進行了集中培訓,旨在提高其專業素養,促進教育教學改革發展。下面我們將分享一些教研員的培訓心得體會。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3篇 探究教學藝術——教研員培訓心得分享

第1篇

4月22日我有幸參加了大慶市骨幹教研員(培訓者)培訓學習,聆聽了遼寧省鐵嶺市教師進修學院黨委書記鄭重老師的講座——《教研員的溝通藝術》。我想從我感受最深的幾個方面來談幾點體會:

一、樸實無華的語言中蓄含着深刻的寓意。鄭老師的講座沒有華麗的語言,一上台便深鞠一禮更是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在平易近人的談話中能讓你明白很深刻的道理;簡單的道理經鄭老師口中講出亦有別樣的韻味。讓你在回憶和細細品味中一次又一次地接受着鄭老師春風雨露般的教育指引。溝通的藝術不僅僅對於我們教研員以及培訓者有着重要意義,而且在生活中我們與他人溝通也要講究藝術。溝通無處不在,學會藝術的與人溝通會讓我們的工作生活更加精彩。我們教研員(培訓者)還要學會在自己頭腦中設置不良信息的防火牆,學會自己和自己溝通,多想想自己還有哪些地方沒做好,還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夠完善,儘量不要去指責別人做沒做好,人們往往把成功歸功於自己,把失敗歸於他人,我們要做積極的歸因,有效歸因才有意義,才會讓我們的工作更加出色。

二、簡單生動的例子讓講座精彩紛呈。鄭老師的課中沒有生搬硬套,用案例貫穿了講座全過程,每次都是舉一些例子來説明一個道理,讓人一看就懂一點就透,不用費心思再去琢磨,很放鬆。例如:課一開始就講了一個案例以此來詮釋溝通的重要性,緊接着又出示了一張圖片,讓聽課的老師説説看到了什麼。有的説看到了一個少女,有的則説看到了一個老婦人,有的説兩個都看到了,由此引出溝通的前提是信息不對稱,是我們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就是這樣一個個生動的案例加上鄭老師一環扣一環的生動講解,讓我們覺得三個小時的講座是那麼短暫,都有意猶未盡的感覺。這也讓我想到了我們教研員(培訓者)在培訓基層老師的的時候是否也能像鄭老師一樣用案例來説明道理,來打開老師們的心中的困惑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問題,而不是説一些大家都知道的道理,這樣不僅拉近了彼此間的距離,而且讓培訓更加人性化。

三、師生間的互動讓我們在笑聲中體會溝通的藝術。鄭老師的課不僅生動活潑而且時時與聽課的老師們互動,讓短短三個小時的課堂中充滿了歡聲笑語。

四、感悟:正如鄭老師課中講到的,教研員要給自己個定位:先做師之生,再做師之友,後做師之師。這個定位我覺得很有道理,尤其像我這樣剛接觸教研員(培訓者)崗位的新人,更應該多學習、多交流、多請教。我會珍惜每次學習的機會,珍惜每次成長的機會!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3篇 探究教學藝術——教研員培訓心得分享 第2張

第2篇

縣研訓學校於20xx年6月16日——17日在樂東中學多媒體教室組織舉辦的全縣教研員培訓學習已經結束。這次培訓雖然時間短,但學習內容多,涉及面廣。特別是幾位專家、領導精闢的專題講座,給我印象深刻,感觸頗深,獲益匪淺。

可以這麼説,這次培訓是給我縣全體教研員很好的充電。

教研員顧名思義,就是指從事教育教學研究的人員。作為教研員,在課改不斷深化的過程中,怎樣去調整好自已的心態,擺好排已的位置,如何去應對在教育教學中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進一步強化教研員的職責,提升教研工作能力,使教研工作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這是一個捨得大家關注和引起重視的熱點話題。

記得這次培訓,蔡運慎主任作《中國小科研課題的研究和管理》專題講座時,他以縝密的理論思維方式和超前的意識以及生動有力的案例,使我對教育教學研究課題有了更深入的瞭解。他的講座給我們今後去開展這方面的工作指明瞭方向,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開闢了新的路子。

教研員怎樣去聽課評課,這是對教研員最根本的要求。而王斌老師的《教研員怎樣聽課評課》專題報告是一個很好的解讀。他以從事教育教學幾十年且來自最基層的有效經驗,為大家上了一堂精彩的課。的確,聽課評課,在眾人看來,似乎容易,其實不然,它不僅要講究方法和技巧,還包含着以人為本的哲理。對於不同的課型,不同的場合和環境以及不同的對象,只有採取不同的策略和多維度的點評方式,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有利於促進教師轉變教學行為,提高他們自身的教學水平。這一點,我作為老教研員深有同感。

網絡時代,教育的快速發展,催生了網絡教研。陳澤良老師的專題講座,使我深刻地認識到了當今網絡教研的地位,與其功能作用。過去單一的傳統教研已被打破,我們不僅要構建一個強大的教研平台,而且還必須培養一大批懂得運用、熟練操作的教研員,使他們成為網絡教研的領頭軍。這又是教研員的重大課題和嚴峻的挑戰。

陳生髮副校長在談到有效教研時,他針對當今的教研教學現狀作了全面的剖析,並用“困惑、感悟、期待”六個字來概括。值得在座的聽者深思。

海南省研訓院的陳夫義院長的互動式講座值得提倡,周積昀副院長的幽默令人興奮不已。他們的專題報告全面地詮釋了課程改革以來取得的成就和出現的誤區。為我解開了課程實施中產生的困惑。改變了我過去的一些看法,消除了曾經的顧慮,增強了對課程改革的信心。

我認為,這次培訓是及時的,富有成效的。我身為教研員,只有加強自身的學習和修養,不斷地探索、鑽研和創新,才能成為一個與時俱進,經得起考驗的教研員。

第3篇

擔任教研員一職,屈指一算已有一載有餘,但每次開展工作總是覺得力不從心,無從下手。想想這也許和自己的業務水平有關吧。通過本次培訓學習,我們有幸聆聽了省內外專家有針對性的專題講座。讓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覺,廣西教育學院教研部陸雲老師的《教研創新與教研員的專業發展》為我們教研員找到了角色定位,他深入淺出,擺事實、舉案例為我們為教研員的專業發展指明瞭方向。

山東省教學研究室李家棟老師在《怎樣成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研員》的講座中給我們留下了許多觸動,開啟了心靈之門。1、故事啟發。開講伊始和結尾的兩則故事,故事雖小,但寓意深遠,他為我們揭示了,教研員要像《人生如水》中的水那樣具有柔韌性,盛進什麼容器就是什麼形狀,能適應環境,善於改變環境。要像《穀倉裏的金錶》裏那小男孩那樣堅定執着,滿懷信心,摒棄浮躁,排除雜念,靜下心來,才能聽到“嘀嗒”的金錶聲,才會找到教研碩果這塊無價“金錶”。2、理論支持。

李老師對教研員的另一種詮釋是:教研員是老師的老師。所謂老師也就是“師傅”, 要成為“師傅”首先要“功夫”超羣,技壓羣雄,能獨擋一面;其次是德高望重,只有這樣才能服眾。所以作為一名教研員來説想成為老師中的老師,就要做到:一,加強修養,不斷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增加威信度;二、重視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和專業素養;三、做好職業生涯規劃促進自身專業發展,防止自己職業倦怠;四、積極開展課題研究,探索總結教育規律,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研究能力。只有不斷地研究、探索、總結、反思、提高才能更好地服務於學生、服務於學校、服務於老師;五、創造性地開展教研活動,不斷提高自身的組織與創造性能力。只有這樣做,我們才能成為“師傅”,成為一名優秀的“師傅”。否則,就如陸雲老師所説:“我拿什麼來征服你,我的老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