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哪些3篇 "家庭教育大解析:打造良好的成長環境之正確方式"

來源:巧巧簡歷站 7.07K

正確的家庭教育可以培養孩子的能力、智慧、品德和責任心,是家長應該重視的事情。家長可以通過合理安排時間並關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信仰觀。同時,家長應正確引導孩子學習,培養孩子的發散思維,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成為獨立、自信的人。

正確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哪些3篇

第1篇

1、正確維護家校關係,促進家校緊密合作,共同教育孩子。

前面我們談到了人的教育是一項系統的教育工程,這項教育工程包含着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三大組成部分,這三者相互關聯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制約,這項教育工程離開其中哪一項都不可能,其中學校教育起主導作用,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點和基礎,社會教育則影響最廣泛,假如將教育比喻成一個蘋果的話,則最裏面的果核是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的核心與根本;中間一層是學校教育,相當於果核和果皮之間的果肉層;外層的果皮則是社會教育,是保護蘋果富於營養新鮮的關鍵。所以我們一定要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結合好,形成對孩子教育的合力。

家長、老師對孩子的培養教育目標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家長要儘可能尊重、配合老師做好對孩子的教育,家長和老師之間一定要加強交流溝通,經常問問孩子各方面的情況,從而在平時就能配合老師給以孩子最好的督促與鞭策。而孩子在思想上、情感上的細微變化,家長也應及時向老師反映,有些言語通過老師加工後再傳達,效果往往出人意外。

2、重視家長的榜樣作用,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想使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品德,作為家長必須重視榜樣的力量,首先自己要養成良好的個人行為習慣,從小事做起,通過日常生活言傳身教的來影響和教育孩子。如家長若能孝順恭敬自己的父母長輩,就能影響孩子也生起恭敬孝順之心;又如家長下崗擇業時能堅毅、自信,就能影響培養孩子敢於面對挫折、正視困難,並堅持不懈的追求。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所以家長的人格魅力是教育引導孩子健康茁壯成長至關重要的因素。

3、傾聽孩子的心聲,充分尊重孩子,促進孩子主動發展。

家長總是教育孩子要尊重長輩,這是無可挑剔的,但我們是否想過我們自己也要充分尊重孩子呢?尊重始終是相互的,孩子年齡雖然小些,但也有他們自己的活動圈子,也有他們自己的.喜怒哀樂,他們也需要有自己的傾訴對象,所以家長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拿出一定的時間來與孩子交流,傾聽一下孩子的心聲,解除他們的內心疑慮,適時適當的加以引導,即使是工作特別繁忙的家長也要儘量做到,哪怕只是睡前拿出幾分鐘的時間,簡單問問孩子白天在校都做了些什麼也是可以的,因為雖然只是短短的幾句話,卻足以讓孩子體會到家長的關心,從而增進親子之間情感交流溝通。又溝通是無處不在的,如每週末的晚上都可以一家人坐在一起,把一週來遇到的事情以及孩子在本週的表現情況來作作交流溝通的。

有一點需要家長記住的是:在交流中孩子若提到家長的缺點與不足時,家長一定要敢於承認並及時予以改正。孩子內心世界一般都非常的豐富多彩,所以我們想要了解孩子,只能以心換心,用信任贏得信任。家長更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培養孩子的自信,以更好的促進孩子主動發展。

4、注意家庭教育的統一性,引導孩子和諧發展。

家庭往往是多個親情關係的組合存在,而家庭教育也並不是獨屬於某一家庭成員的事兒,所以作為孩子父母或者其他親人長輩,在對待孩子教育的問題上就涉及到了一個意見如何統一的問題,如果家長們不能達成意見一致,則會讓孩子鑽到空子。所以家長們一定要預先達成內部意見的一致,必須多溝通、多交流,互相支持,千萬不能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鬧,把分歧暴露給孩子。其實有分歧沒有關係,關鍵是要正確面對,事先達成一致,找到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案,尤其要防止隔代長輩對孩子的過分溺愛,這樣才能給孩子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與氛圍。

5、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充分激發孩子的潛能。

人的一生成就的大小主要依賴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智商的高低與學習能力的強弱,即智力因素;二是實踐中是否具備了正確的動機、濃厚的興趣、飽滿的情緒、堅強的毅力及良好的習慣,即非智力因素。

目前,對於孩子的智力發展家長們都很重視,但對於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特別是興趣與自信的培養則很容易被忽視,而從諸多成功人士的成長經歷中,我們可以瞭解到天才之所以成為天才,並不是因為他們生來具來的天賦所致,而是他們在幼年時期的興趣與熱情的幼芽沒有被扼殺,而是得到了順利成長與發展的結果。孩子們最怕寂寞無聊、悶着沒事,他們有一種強烈的願望,總想投入到某項最喜愛的活動中去,當孩子們專心致志地投入到某種喜好的活動中時,他們的內心就會充滿成就感,愉悦之情溢於言表。所以家長應該深入瞭解並充分尊重孩子的意願,為孩子提供自由的探索天地和活動場所,並給予孩子熱情的鼓勵,因為興趣、自信是進步的最大源泉與動力。

6、努力創建學習型家庭,讓孩子以學為樂。

現代社會都提倡創建“學習型家庭”,關於如何創建“學習型家庭”,也許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獨特的見解,但有幾點卻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創建“學習型家庭”,一定要有固定的學習場所。沒有書房的,哪怕是客廳或者卧室的一角,也可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

第二,創建“學習型家庭”,一定要有固定的學習時間。在固定的學習時間內,家長要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交流。

第三、創建“學習型家庭”,一定要有必要的讀物和學習資料,並需不斷充實、更新。家長要積極創設條件,添置書籍,引導孩子少買玩具,多買書。

第四、創建“學習型家庭”,家長一定要成為家庭學習的主體。孔子曾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是潛移默化的,試想一個日夜打麻將的家長,他不停地叫孩子學習、學習,孩子能學習嗎?相反,若父母都在讀書看報,孩子也會跟着讀書學習的。家長要和孩子一起讀書看書,並和孩子交流故事中的人物性格,一起分析探討哪些人物該學習,哪些人物不該效仿;若孩子心中有自己的想法,他把自己真實的想法説出來,並能得到家長的認可,那麼他一定漸漸地也就會喜歡閲讀的了。

正確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哪些3篇

第2篇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年幼的寶寶一定會接觸的兩種教育。我們提倡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要協調一致,是希望您能將兩者很好的結合在一起,不要忽視任何一種教育帶給孩子的積極作用,家長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老師作為孩子成功路上不能缺少的人,如果能將二者的教育理念相混合,對孩子的教育效果一定會有很明顯的改善。

為什麼我們會提出這種疑慮呢?在當今的教育問題上,家庭與學校常常會存在明顯的分歧。過度看重學習成績的好壞、名次的位置,忽視了對孩子品德修養和心理素質的教育。有的家長對孩子採取物質刺激,考試取得得意的名次,均以物質獎勵。有的家長過分溺愛,縱容孩子,嚴重者在充當“反面教員”。有的父母在對待子女教育的態度上不一致,使孩子無所適從。有些家長由於工作節奏快,強度高,壓力大,或忙於生意場而無暇顧及孩子,更談不上與孩子一起玩耍、交流、溝通,疏於和孩子架起溝通的橋樑。種種不良的教育方式,與學校的教育理念早已嚴重脱軌,重身體輕心理,重智育輕德育,重物質滿足輕精神需求,重智力因素輕非智力因素,似乎已經成為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主要誤區。

對孩子的教育,我們提倡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要協調一致。學校的教育理念統一化,家長無須嚴格配合學校的每一條規定,但是在大的方向上一定要保持統一。老師也要虛心聽取家長訴求,學會討論和協商,不排除必要的妥協,真正達到學校家長相互溝通,解決孩子教育問題的最終結果。例如一些學校已經成立了家長委員會,給家長一個平台,訴説教育孩子時遇到的問題,把學校與家庭有機結合起來,真正成為家庭、社會與學校溝通的橋樑,提高家長教育子女的水平。

我們認為,想讓孩子健康和諧的發展,學到知識的同時,還要建立起高尚的人格,這分艱鉅而細緻的任務只能通過學校,家長雙方配合,才能做到。保持一致的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讓孩子無論身處何地,都能接受最正確的`教育理念,相信這對提升孩子的整體素質,會有明顯的效果。

家長想教育好孩子,必須以身作則,這樣才能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比如吃米飯時家長想教孩子勤儉節約,不浪費一粒米。自己首先要保證把碗裏的米飯吃乾淨,一粒也不剩,這樣即使不給孩子説,時間長了孩子也會跟着學的。

當孩子犯錯誤時,家長不要隨意就體罰孩子,這樣反而給孩子造成陰影。而是應該首先予以勸説和訓斥,比如孩子耍脾氣把吃的好好的饅頭扔掉了,家長應立即要求孩子撿起來,否則不讓他吃飯了,並告訴他再扔饅頭就罰站。這樣孩子一般會自覺地撿起饅頭。

孩子的自尊心也是很強的,有時候一句責備的話能讓他難受很長時間。相反多鼓勵鼓勵他會讓孩子幹勁十足。比如孩子幫家長擦桌子了,家長就要使勁的誇一誇孩子,説:你真棒!真勤快!誰也沒有xxx懂事。這樣孩子會非常高興,還有可能去接着幫忙拖地了。

孩子之間攀比心很重的,當別的孩子做什麼,往往他就做什麼。因此在教育孩子時,不妨試着找些既勤快又懂事的小朋友做個榜樣。比如孩子經常賴牀,家長可以説:小明天沒亮就起牀背詩了,人家可厲害了,沒人趕得上他。這樣孩子受到激勵,會精神起來,要和小明比比誰起牀早。

當孩子犯錯時應該給予懲罰,但是孩子做的好時更要加大獎勵力度。這樣能極大地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熱情。比如孩子考試得了滿分,或是船模型比賽、鋼琴比賽等獲獎,家長要用些實用的大獎品來獎勵孩子,這樣孩子會十分自豪的,做事也更加有信心了。

第3篇

尊重就是把孩子看作是一個獨立的人,不是在成人之下,受成人支配的。

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就要滿足孩子這種對獨立的需求。當孩子做事情出差錯或者不夠完滿的時候,成人能接納他,體諒他。比如孩子倒水倒不好,會打翻,或者動作很慢,這時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充分地體諒孩子。如果我們不體諒孩子,一看孩子做得不好,不如意,就上手替代,孩子就會覺得自己不行,漸漸失去信心。

蒙特梭利説,成人一定要抱着“謙卑”的態度去對待兒童。這個“謙卑”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成人要試圖去了解孩子。不瞭解孩子的需要,不瞭解孩子的能力就是對兒童的態度不謙卑。

而如何去了解孩子呢?通過活動,給孩子游戲、活動的機會,抱着我不瞭解孩子的誠懇態度去觀察孩子。在活動中,發現孩子的需求和能力,從而對孩子的獨立性發展,社會交往發展等都有了清楚的認識。相反,成人不謙卑的.態度則是固守成見,自以為對孩子的情況都懂,“我早知道孩子是這樣”,“果不出我所料”,“我早就有先見之明”……這樣就把孩子活動的興趣、獨立發展的意願打擊沒了。孩子每一天都是在發展變化的,明天的能力和今天的能力就不一樣,所以我們要抱着謙卑的態度去認識孩子,瞭解孩子。

家長每天要分配一些時間和孩子一起玩。在和孩子一起工作或玩耍時,要用正確的語言,文明禮貌的語言和孩子多交談,使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用語習慣。通過與孩子一起玩耍、遊戲,能瞭解到孩子的性格、脾氣以及能力的成長。而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關注和愛。這對良好親子關係的建立與孩子的快樂成長都是很重要的。

成人要追隨孩子的發展成長。孩子逐漸走向獨立,成人對孩子就不必事事幫他。不要過於囉嗦,要看到孩子的能力和成長。

有時孩子不願聽到家長的唸叨,覺得家長老一套,不願跟家長多談,就是因為家庭中的親子關係缺乏彈性。

有彈性的親子關係是,家長了解孩子能力的發展,對孩子能做的事情能放手讓孩子去做,只是在孩子確實需要幫助的時候才去幫助他。這樣成人和孩子雙方都能在一種輕鬆愉快的環境下工作、生活。

自信心對孩子來説非常重要,有了自信心,孩子的自發性和獨立性才能得到發展。怎麼去讓孩子生長自信心呢?家長對孩子的態度應該是鼓勵的、肯定的。

不要總是説孩子這不對,那不好。這些貶義的用語對孩子自信心的樹立都是不利的。 孩子做事情,即使做不好,也要肯定孩子做事的良好願望。我在美國參觀一家幼兒園時,見到2歲多的孩子喝果汁,孩子自己拿着果汁盒往杯子裏到。盒沒拿穩,果汁倒灑了,老師沒有馬上取而代之,仍然讓孩子自己倒,可見他們對孩子具有很大的耐心和容忍度。實際上,孩子把果汁倒灑時,自己也看見了,成人這時能體諒他,給孩子機會去重複操作,孩子自然會進步,自信心也一步一步建立起來。

孩子願意模仿成人,成人要給孩子獨立做事的機會。孩子做事慢,時間觀念差,我們就要耐心,給他足夠的時間。孩子是願意做事的,有時聽見成人老説“磨磨蹭蹭”,實際上這是因為孩子工作和成人工作的目的不一樣。成人工作的目的是為了取得結果,因此會盡快地完成工作。孩子工作的目的則是為了享受過程,積累這些新的經驗。所以孩子做事會比較慢,成人覺得孩子磨蹭,其實他是在體驗這個過程。要給孩子提供足夠的時間、空間、材料和耐心,讓孩子有獨立做事的機會。只有通過孩子獨立做事,孩子才能成長。

給孩子提供的環境應該是有秩序的,而不是凌亂的環境。要給孩子訂立一些家庭中生活的規則。比如吃飯應該到哪裏去,喝水到哪裏去,大小便如何進行,玩兒到哪個區域。哪個房間是遊戲的房間,哪些東西是可以動,哪些東西是不能動的等等。這樣孩子的生活就有了可遵循的規律,同時也養成了孩子的秩序感和紀律性。

獨生子女在家庭中接觸的都是成人,他需要和同齡孩子接觸、遊戲。在庭院中、在休閒時、在遊樂場中,我們都要讓孩子去接觸與他年齡相近的孩子,發展社交能力,知道如何與他人相交往,避免在一個封閉的家庭環境中,失去交往的機會與樂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