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個月寶寶該怎麼控制鬧情緒3篇 "2個月寶寶情緒護航:高效控制,快樂成長"

來源:巧巧簡歷站 2.02W

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情緒控制是一個重要的發展里程碑。但對於2個月大的寶寶來説,他們還無法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常常通過哭泣和鬧情緒來傳達不舒適的感受。本文將為您介紹2個月寶寶的情緒控制方法,幫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應對寶寶的情緒需求。

2個月寶寶該怎麼控制鬧情緒3篇

第1篇

當孩子出現消極情緒的時候,家長要通過適當的方法將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的地方去,孩子的興趣點轉移很快,當孩子被新鮮事物所吸引的時,就會忘記前一秒的不開心,家長可以用些孩子鍾情的小玩具等,相信會很有成效。

一個合理的宣泄情緒的渠道或是方法可以沖淡寶寶的憤懣和內心的不安,當孩子負面情緒多多的時候,家長幫助孩子找到一個合適的宣傳方式,例如做運動或是去感受大自然,讓孩子可以藉助外物力量來抒發情緒。

孩子雖然小,但其實他們也有着敏感的心思,也想要獲得周圍人的認可,簡單的哭泣也可能背後藴含着多層意思,有可能是孩子感到肚子餓了或身體不適等,當孩子產生情緒化的時候,家長不要第一時間想到打罵的教育方式,而是究其本質,在瞭解的基礎上進行引導。

孩子的情感易變,一時晴天一時雨的總是讓人應付的手忙腳亂,尤其是對於一些年輕爸爸媽媽來説,對於孩子的情感變化只能夠歎氣搖頭,其實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需要從小培養,訓練他自己可以控制情緒。

家長對於孩子身心發展有着重要的影響,寶寶的情感容易受到家長們的影響,俗話説潛移默化就是這個結果,父母良好的'情感氣息,温馨愉悦的家庭氛圍是培養孩子健康心理的基礎,也是關鍵。

總結:當孩子鬧情緒的時候,不要單一的判斷他們任性或是不懂事,即使再乖巧聽話的孩子也是有着自己的脾氣和個性的,家長對於孩子的每個階段的特點都需要知曉,並且及時的給孩子正確的引導。

2個月寶寶該怎麼控制鬧情緒3篇

第2篇

1、父母要擅於利用寶寶的習慣傾向。為他規劃良好的作息時間。舉例來説,如果能為兩歲半的寶寶培養良好的就寢習慣,便可以解決每天叫他上牀睡覺這個難題。

諸如此類的習慣還包括幫他脱衣服、洗澡、穿睡衣、刷牙、在門口盪鞦韆、帶他進浴室、上牀、睡前為他講故事、擁抱並親吻道晚安,最後為他關上燈;這些事要花掉你很多時間,尤其當你疲累不堪時。但是一旦它們變成固定的作息後,你就有可能讓寶寶乖乖去睡,而非敷衍他或強硬地要他上牀睡覺。

兩歲的寶寶喜歡一成不變,他喜歡重複做同樣的事,任何變化他都很難接受;因此,儘可能允許他將玩具或私人物品放在原來的地方,傢俱也要擺在他希望放置的位置。這個年紀的孩子要求每件事物都得在適當的時間裏放在適當的位置,他也要求每天的作息有一定的秩序。總而言之,他喜歡凡事一成不變。

2、命令孩子時,要儘可能為他留面子。不要硬繃繃地命令他;例如,要避免用“吃中飯之前,你必須把所有的玩具撿起來”這類的説法,而應建議性地表達“現在讓我們一起把這些玩具撿起來吧”如果他不願意,你也不必堅持催他答應。最好的辦法是改變話題或離開現場,儘量避免以強制強的情況。當他不願意,而你又執意要他服從命令時,最後的輸家往往會是你。遇到這種爭執不下的情況時,你不妨轉移他的注意力。

舉例來説,假如寶寶不喜歡穿衣服,無論他願不願意讓你為他穿衣服,你都要避免和他發生激烈衝突。也許你可以把他擺到一個很高的地方,一邊和他談論未來將發生的事,一邊很快地幫他把衣服穿好。

要轉移兩歲半的寶寶的'注意力很簡單,只要和他説話即可。通常和一歲半寶寶的交談,可能會讓他聽得滿頭霧水。但是和兩歲半的寶寶閒聊,即使他不完全聽得懂,卻能吸引他的注意,至少可以將他的注意力從先前的爭執中轉移開來。

3、 要這個年紀的寶寶作決定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倘若你能為寶寶預作計劃,告訴他將會發生什麼事,有時對你會很有助益。

寶寶如果能依照順序重新説一遍,就表示他懂得你説的,而且他也會照做。至於寶寶亂髮脾氣時又該如何呢?許多父母發現寶寶開始亂髮脾氣時,最佳對策就是不理他,否則一旦寶寶發現只要發脾氣,父母就會予取予求的話,以後發脾氣就成了他們最大的武器了。所以,儘可能讓寶寶瞭解,發脾氣不但得不到任何東西,甚至會失去父母的關心,這是很重要的事。

但是針對寶寶亂髮脾氣的情況,父母最好還是能夠防患於未然,絕大多數的父母都知道寶寶每天在哪些時候或哪種情形下鬧得最兇,因此至少一半以上針對寶寶發脾氣想出的對策,是讓寶寶離開這類會讓他失控的情境。

4、對於某些年齡的寶寶來説,給他們選擇機會是很不錯的管教方式。父母也應針對不同個性的寶寶,給予不同的選擇。像一些頭腦清楚的寶寶們,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就很容易作選擇,而且會堅持到底,另一種寶寶的個性就不適合作決定;舉例來説,這些困惑的寶寶們一點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讓他們選擇,只會加深他們的困惑而已。

在寶寶不同的成長階段裏,如果你希望他的一言一行都如你所願,最好你能適時修正管教方法,來適應他們每個成長階段所具有的優缺點。而你越瞭解寶寶在各個階段的行為特徵——尤其是教養黑暗期——你的管教方法就越有效地配合寶寶的年齡和個性。

1.為孩子設規範。面對孩子的各種需要,家長要客觀分析,滿足其合理要求,拒絕不合理要求。

當需要得不到滿足時,幼兒獲得消極的情緒體驗,可能表現出某種過激情緒反應。針對這種情況,家長應預先與孩子共同設定一些規範,逐步培養幼兒明辨是非的能力,進而在實踐活動中用這種能力對自己的情緒表達方式做出價值評判。只有當幼兒能夠對自己的情緒作價值評判時,才具有實現情緒調控的可能性。當然生活中也應教育孩子適度節制各種慾望,抵制各種誘惑,讓孩子時常既有需要得到滿足的體驗,又有需要得不到滿足的體驗,這樣慢慢就能正確對待需要和滿足的關係,慢慢就能學會對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加以適當的調節。

幼兒成長過程中需要與同伴交往,幼兒如果長時間獨處,會產生莫可名狀的孤獨感,渴望交流又得不到交流的狀況可能導致慢性的情緒壓抑。積極與同伴交往不僅可以愉悦孩子的身心,也為孩子提供了實踐情緒調控的機會。同伴是孩子最有效的榜樣,同伴的榜樣對孩子有較強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易於孩子接受和模仿。幼兒可能從同伴身上學習如何調控自己的情緒。儘管孩子在與同伴交往中不免會發生一些小衝突,但正是這些“茶壺裏的風波”使孩子們學會如何與別人協調,如何抑制自己不合理的願望,如何處理同伴關係,等等。孩子有喜愛遊戲的天性,遊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促使孩子愉快地、心甘情願地服從角色分配,服從規則要求,要想參與就必須約束自己行為,否則會遭受排斥,失去參與活動的機會,這有助於訓練並逐步形成幼兒的情緒控制機制。另外,遊戲本身就是幼兒鬆弛緊張情緒,渲瀉消極情緒的有效方式,在遊戲中幼兒會藉助於動作、語言、角色扮演來體驗積極情緒,發泄消極情緒,在內心產生一種滿足和快樂的感受。

由於幼兒注意力很容易發生轉移,消極情緒狀態持續時間不一定很長,這也表現出一種對情緒的無意識調節。面對孩子的過激情緒,父母可講究一些策略,如冷處理、設法轉移幼兒注意力等等。但同時家長又應幫助孩子學習主動自覺地控制其情緒。如教給幼兒一些自我調節的方法,譬如告訴他們,當他們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時,就在心裏暗暗説“不能打人”或“不能摔東西”;或者在不愉快時想想其他愉快的事情。

第3篇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況:當幾個月的孩子拿到某件東西后,很快就放到嘴裏啃起來。而撫養人(有時是媽媽,有時是祖母或小保姆)會非常的緊張,急忙從孩子手裏奪下東西,同時訓斥:“不能吃,太髒了!”結果往往引來孩子的哭鬧。每當看到這種情況,我們不免有些擔心:如果在家中父母經常這樣限制孩子,孩子的學習機會不僅會被剝奪,在以後的歲月裏,他的快樂情緒又從何而來呢?

在日常生活中,當孩子的生理需要得到滿足時,孩子可以體驗到快樂,例如:當孩子洗浴時可以感到快樂,孩子在與父母玩耍、娛樂中感到快樂。但是隨着孩子的發育,快樂最重要的來源卻是在完成有意義的活動過程中得到的。簡單地説,就是孩子有了“成就感”時,產生了真正的快樂,例如:當孩子通過爬行拿到了自己想要的玩具的時候、用嘴巴“嚐到”物品的質感的時候、蹣跚着終於走到媽媽面前時、找到被藏起來的物體時,他可以體驗到真正的快樂。快樂是最基本的正性情緒。它與成就感相聯繫,包含着力量和信心的體驗,伴隨着自我肯定和滿足,有益於身體健康。孩子經常在成功中得到快樂,有助於形成樂觀的個性。孩子在遊戲和學習中所獲得的成就和喜悦是日後繼續學習和做事的真正動力。

日常生活中,怎樣培養孩子的快樂情緒呢?大人既不可能教給孩子如何去快樂,也不可能教給孩子去模仿快樂。從孩子哇哇落地起,滿足他的生理需要,如:餓了有吃的、渴了有喝的、尿了及時換尿布、不舒服時有媽媽照顧等都有助於孩子快樂情緒的體驗,也是排除厭惡、痛苦等負性情緒的最好方法。隨着孩子的月齡增大,提供給他足夠的視覺、聽覺、觸覺刺激,是非常必要的快樂來源。有些父母出於照顧孩子的目的.,過於限制、控制孩子,壓抑孩子的創造性,使孩子無法達到自我滿足,是產生快樂的障礙。現在,通過科學宣傳,父母們瞭解了爬行對孩子發育的意義,因怕髒而限制孩子爬的行為已經逐漸減少。但是,在孩子發育過程中,有些行為仍經常受到成人的過多限制,如:吃飯時拿着勺子胡亂使用,搞得一片狼藉的行為常常受到訓斥;喜歡撕紙、玩沙子、玩水等往往因大人的喜怒情緒而有時被允許玩,但更多的時候常被“不行”一詞所管束等等。這種限制常讓孩子產生挫折感,從而導致日後膽小、依賴性強的個性。另外,在母親照顧嬰兒的過程中,安全的依戀關係是孩子產生快樂的大本營。

鼓勵是讓孩子體驗快樂的法寶。當孩子爬着拿到玩具時,他臉上洋溢着笑容,你需要稱讚他的行為。鼓勵、讚許他的表現是與他分享快樂的方式。最後,不能不提的是快樂的孩子必須有健康的身體。體弱多病的孩子往往受到身體原因的影響及大人的“特意”照顧,限制了他達到自我滿足的願望,因而快樂少而苦惱多,會影響孩子良好個性的形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