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長沙天心閣導遊詞3篇 "雲深處,重疊古城閣,湖南長沙天心閣導遊詞"

來源:巧巧簡歷站 1.07W

湖南長沙的天心閣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遺址,也是該地標誌性的建築之一。作為長沙的象徵,天心閣吸引了無數遊客前來觀光。導遊詞以生動的語言、詳實的介紹,帶領遊客走進這座古老建築,領略其中的歷史文化魅力。

湖南長沙天心閣導遊詞3篇

第1篇

大家好!歡迎觀光天心閣。本人是景區講解員__,希望通過我的講解,能讓大家對古城長沙和天心古閣厚重的歷史文化有一個初步的瞭解。

天心閣是古城長沙的標誌和象徵,是長沙歷史文化發展的見證,自古素有“瀟湘古閣,秦漢名城”的美譽,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因其地脈隆起,主吉祥之兆,故一直被視為長沙的風水寶地。景區建於1924年,是為保護具有2200多年曆史的古城牆和400多年曆史的古閣樓而修建的長沙第一個園林景點。

首先大家觀賞到的是“薰風亭”和“倫鑑池”。“薰”是一種香草,“薰風”即“香風”;亭子建於盛夏,四面清香宜人,故此得名。紅巖石壁上的“倫鑑”兩字,“倫”為類似之意,“鑑”為鏡子之意,意思就是指池水象鏡面一樣明淨。話説唐太宗李世民在諫官魏徵過世後,悲傷之餘留下了“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的千古名訓,“倫鑑”一名由此而來。

天心閣是楚漢文化長沙之魂,而長沙是國務院公佈的我國首批二十四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天心閣是長沙的象徵 , 見證了長沙的歷史發展和變遷。世界上所有的城市史都有因市成鎮,因鎮而城的歷史,所以長沙城歷史由來以久,據史書記載早見於《逸周書·王會篇》的西周王朝,長沙城歷經幾千年,不遷不移,不動不改,至今繁衍生息,在當今的城市極為罕見。長沙的每一個建設項目都有可能挖掘出一批珍貴文物:如西漢馬王堆女屍,商周青銅器,走馬樓三國竹簡等等……舉不勝舉。

現在大家看到的這片錯落有致的石林,是景區的《歷史名人石刻畫廊》,它刻繪了33位對我們湖南有過突出貢獻的歷史名人,他們有的在湖南出生,有的在湖南為官,其中湘籍16人。炎帝神農氏,品百草造福於民,他晚年因誤食一種叫“火焰草”(又稱“斷腸草”)的植物而謝世於湖南,炎帝陵就在我們湖南株州的炎陵縣;朱熹、張軾為長沙嶽麓山下的嶽麓書院主講;李芾,長沙(古稱潭州)知州既湖南安撫使,南宋末期人,在元兵攻打長沙三日守城無望的情況下,領全家十九口人集體自盡,以示忠烈;曾國藩,湖南湘鄉人,清朝道光年間洋務派首領之一,創建了 “無湘不成軍”的湘軍,曾瘋狂鎮壓太平軍,後被捻軍所敗,但他的為人處世之道歷來被後人所學習、傳頌,所着多收入《曾文正公全集》中;魏源,湖南隆回人,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在林則徐支持下着有50卷《海國圖志》,被稱為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郭嵩燾,湖南湘陰人,清末外交官,近代中國向西方國家派出的第一位常駐使臣,出使(新加坡)期間,取用公款只薪水與房租兩項,嘗言:“ 廉才 君子以自責,不宜以責人; 惠者 君子以自盡,不宜以望於人”,時稱名言

湖南長沙天心閣導遊詞3篇

第2篇

大家好!歡迎來天心閣參觀遊覽,本人是景區講解員__,接下來就由我為大家簡單介紹天心閣有關的歷史和文化。希望通過我的講解,能讓大家對古城長沙和天心閣有一個初步的瞭解。(請大家跟我往這邊走。)

天心閣是古城長沙的標誌和象徵,是長沙歷史文化發展的見證。大家可能都知道我國古代有“江南三大名樓”的説法,分別為湖南的“岳陽樓”、湖北的“黃鶴樓”,江西的“滕王閣”;後來加上山東的“蓬萊閣”,譽為“中國四大名樓”;現又加上我們長沙的“天心閣”、南京的“閲江樓”、昆明的“大觀樓”、永濟的“鸛雀樓” 並稱為中國八大名樓。天心閣自古享有“瀟湘古閣,秦漢名城”的美譽,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新瀟湘八景中的“長沙四大古蹟”之一。它處在古長沙城的地勢最高點,地脈隆起,主吉祥之兆,所以一直被視為長沙的風水寶地。景區建於1924年,是為保護具有2200多年曆史的古城牆和500多年曆史的古閣樓而修建的長沙第一座園林景點。

前面我們看到的這座牌樓叫做崇烈門,它始建於1946年,是為了紀念在1928年“濟南慘案”及在抗日長沙三次大會戰中陣亡的將士,由國民黨高級官員蔣介石、陳誠、張治中等人帶頭捐款修建的。牌樓用全麻石打造,寬8.5米,高5.9米。崇烈門上的居中的這副對聯是“氣吞胡羯,勇衞山河”,“羯”為古代的一個族名,因信奉胡天教,所以稱為“胡羯”,它附屬於匈奴,在這裏是指日寇。此聯與崇烈門都是蔣介石所題。旁邊的這副用篆書寫的對聯就有點難以辨認了,“犯難而忘其死,所欲有甚於生”。其上下聯均出自中國經學典籍,上聯出自《易經》,下聯出自《孟子·告子上》。上聯的意思是:冒險而忘記生死,指的是為國赴難,奮不顧身;下聯的意思是:理想勝過活着,是指理想至上,寧可捐軀。這副對聯對抗戰將士們勇於戰鬥,為保民族氣節勇於獻身的精神給予了高度的讚揚。

第3篇

前方大家看到的是入勝亭,有“扶搖向天心,到此方入勝”之説,意思是説天心勝境由此開始。請注意上面的對聯,上聯“天若有情天亦老”,下聯是“心到無私心自寬”。此為嵌字聯,又是藏頭詩。大家看出來了沒有,對了,就是我們景區的名字“天心”了,此聯一番修身哲理盡在其中。

請看亭的另一面“崇德”,此匾為蔣,介石所題,“舊事難忘一聲驚午夢,新風振起萬里看朝霞”相傳為蔣,介石所作,為1946年紀念抗日陣亡的將士所建,又名“崇烈亭”。從1939年9月至1941年12月,日軍三次大舉進犯長沙,以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為主體的中國軍隊採取“後退決戰”的戰略,奮力抵抗。三次會戰,日軍均從長沙敗退。長沙成為二戰歷史上堅持抗戰達五年之久的英雄城市,成為中國抗戰相持階段的主要正面戰場之一。由於天心閣佔據長沙城內製高點,三次會戰中都成為我軍重要部防的主要陣地。英雄的長沙城以不敗的身姿屹立於世人面前,而雄偉、壯觀的古城牆,也就成為了長沙人民的驕傲。

現在大家縱目望去的,就是建於明末崇禎年以前,具有400多年曆史的天心閣。初建時閣樓為一層,清乾隆年間修建為兩層,1774年作為《四庫全書》總閲官的李汪度還作了《重修天心閣記》;到清嘉慶年間,天心閣下的城南書院院長羅畸撥款重建,為現在大家所看到的三層,並增加南、北兩附閣,使之更加雄偉、壯觀;現主閣高14.6米 ,兩附閣各高10米,整座閣樓仿明清時期南方園林建築風格,“不登天心閣,不知古長沙。”請大家隨我一起登閣參觀。

主閣一層為《百年長沙圖片展》,展示的是二十世紀長沙百年的歷史變遷。首先請大家看《天心閣眺望》一詩,詩中的“潭州”即今天的長沙。此詩取自《善化縣誌》(原長沙分為長沙、善化兩縣,天心閣屬善化縣),作者俞儀為明崇禎年京帶指揮使,由此可推斷天心閣早在400餘年以前就高高聳立在古城之上了。再請看一下古長沙老地形圖,它呈南北長、東西窄的條狀,長沙有幅家喻户曉、膾炙人口的對子:“水陸洲洲系舟舟動洲不動,天心閣閣棲鴿鴿飛閣不飛”,這水陸洲呢就是橘子洲,水陸洲長約5500多米,寬約100多米,是長沙這一特殊地理景觀代表。長沙的地質結構以石英砂巖為基礎,經過常年外力作用,使大量沙、石都聚集於地表,由此得出長沙地名由來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