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實踐讀書心得體會6篇 行走社會,書寫心得

來源:巧巧簡歷站 1.82W

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讀書心得體會是一種寶貴的財富,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並應用所學知識。通過閲讀與實踐相結合,我們能夠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認識能力和應對問題的能力。本文將分享一些社會實踐讀書心得體會,幫助讀者更好地應對社會實踐中的各項任務和挑戰。

社會實踐讀書心得體會6篇 行走社會,書寫心得

第1篇

等了許久,終於等到了2022年寒假的來臨,這個寒假相比於往年還是長了不少的,所以我除了在家裏幫幫忙之後也應該把空閒的時間利用起來,這樣才不會浪費掉大好的寒假時光,所以我開始尋找起了一些臨時工作,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增加自己的社會閲歷,同時也給自己掙一點零花錢用用。於是,我來到了離家不是很遠的一個商場,在這裏我也順利地找到了一份比較適合自己的工作。

在商場裏,我應聘是促銷員的職位,這個職位要求不是很高,每天的工作時間也不是很長,所以還是比較適合我這個學生的。還記得剛開始面試的時候,雖然我以前從沒有過推銷的經驗,但是商場的負責人還是給了我嘗試的機會,隨後我也滿懷信心的進入到了工作崗位上。當然了我是沒有啥工作經驗的,所以還是得先跟着商場裏面的老員工們學習,看看別人是怎麼促銷產品的。商場裏面的物品繁多,小到每天都要吃的食物,大到價格昂貴的生活用品,雖然看着別人在推銷產品時好像很簡單,只需要説一些物品的優點就行了,但是等到了我上去操作時,我是遇到了不少的問題的。

首先,促銷是肯定要和諸多顧客面對面進行交談的,可我這個人平日裏也不是很擅長交際這方面,所以當有顧客來詢問我問題時,我都有點緊張的回答不上別人的問題,更別提主動向顧客給介紹產品了。商場裏面的老員工們也看出了我好像是有點拉不下臉,所以也是對我進行了思想上的教育,其實我們的工作沒必要太注重個人的心理感受了,我們要注重顧客的感受,多為客人來着想,這樣才能取得較好的成效,同時我也得知了,在工作的時候被顧客無視或者白眼是極為正常的,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喜歡在購物的時候被人打擾,所以我們得根據情況來推銷自己商場的產品。

為了做好自己的工作,我先是確立了自己所要負責的區域,然後便花了不少時間來記背這一塊區域內產品的優缺點,然後再給路過的顧客進行講解,雖然我在銷售這一方面沒有過多的研究,但是我的真摯話語還是打動了不少的顧客的,不少人在聽了我的講解後都去購買了一些物品,這讓我體會到了一絲絲的成就感。相信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我還會取得更大的進展的!

社會實踐讀書心得體會6篇 行走社會,書寫心得 第2張

第2篇

懷着崇敬的心態拜讀了蔣廷黻的《中國近代史》一書。讀完之後頗有所得。

這部書把“中國近代史”界定為“中國近代化的歷史”,中國能否近代化以及如何近代化,於是就成為本書論述的主線。

近代化對於當時的中國是一個十分迫切的課題,它在中國近代歷史的進程中卻又是一個緩慢和曲折的歷程。蔣廷黻不可能找出為何如此緩慢和曲折的社會根源,但他卻看到了我們民族的惰性。他説:“鴉片戰爭的軍事失敗還不是民族致命傷,失敗以後還不明瞭失敗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傷。”這個話頗有分量。為什麼中國人不能在鴉片戰爭震撼的當初迅速走上維新抑或革命之路呢?

本書以恭親王奕訢及曾國藩、李鴻章等人領導的自強運動即洋務運動為第一個近代化方案,以康有為等人領導的變法運動即百日維新為第二個近代方案,以義和團運動或曰“拳匪運動”為第三個公式化方案……然而這些方案最終都挫敗了。於是本書提出自我的觀點:“近代化國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經濟,並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國民,半新半舊是不中用的。換句話説,我國到了近代要圖生存,非全盤理解西洋文化不可。”“全盤西化”口號為胡適在一九二九年提出,意即對西方文化都不預設任何的人為限制。或許以現代的眼光來看這是不值得推崇的,然而在那個年代我們確實應為他們的勇氣所折服!

此外:本書所開創的學術傳統,曾是中國近代史研究的主流框架。只是在范文瀾、胡繩等人的近代史研究開展之後,這個框架才被完全以意識形態要求必定中國近代史的所謂“新的學術傳統”所代替。這本書不僅僅奠定了蔣氏在近代史研究領域的學術地位,並且折射出他那一段受西潮衝擊的學人對中國文化以及中國之前途命運的獨特理解。

大師之作,言簡意賅,薄薄的小冊子將中國近代史講述的清晰明瞭。由於我在上高中時所受到的中國近代史教育,有太多的政治傾向,所以看到蔣先生的大作,真的是從眼睛到心靈都清澈無比。他不僅僅是從客觀的角度的講歷史,更重要的是從尊重的角度講歷史。對歷史的尊重,就是對人民的尊重。

我認為這本書不僅僅能夠作為高中生、大學生的教材,而每一箇中國人都應當讀。作為教材似的史書,它將這段歷史的前因後果很簡便地進行了梳理,這樣根本就不可能再混淆再硬背這個那個條約,賠多少款,割多少地是怎樣回事了。作為每一箇中國人,更應當瞭解這段真實原歷史,太平天國的真相、為什麼開放通商口岸、北洋海軍的失敗等等,近代化過程中這些恥辱是怎樣產生的?實際上,很多傷痛或許都是我們中國人自我帶給自我的。

第3篇

在面對民族存亡的危機時刻,為了糾正黨內教條主義、經驗主義錯誤,擺脱中國革命的困局,推動革命的發展,毛澤東創造性地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實踐相結合寫就了《實踐論》。在《實踐論》中,毛澤東不僅從哲學層面將馬克思主義的相關理論進行了高度概述和總結,還從中國社會的實際出發,深刻論述了認識和實踐的關係,推動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豐富和發展。《實踐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經典之作。因此,深刻把握《實踐論》的內容、領悟其中的思想真諦,對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具有深遠意義。

在《實踐論》中,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進行了深刻的分析和解讀。馬克思主義哲學從實踐的角度出發去認識客觀世界,並在實踐的基礎上把握規律,實現主客觀的統一。《實踐論》一開篇就對實踐的內涵和形式進行了分析。毛澤東認為:“人的社會實踐,不限於生產活動一種形式,還有多種其他的形式,階級鬥爭,政治生活,科學和藝術的活動,總之社會實際生活的一切領域都是社會的人所參加的。”物質生產、階級鬥爭、科學實驗是實踐的三種基本形式,在此,毛澤東對馬克思的“實踐”概念進行了豐富和發展,賦予了“實踐”更廣義的解釋。在認識和實踐的關係上,毛澤東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把實踐提到第一的地位,認為人的認識一點也不能離開實踐,排斥一切否認實踐重要性、使認識離開實踐的錯誤理論”。在此基礎上,毛澤東又進一步闡明瞭實踐是認識的來源、發展動力、目的以及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在突出實踐的重要地位的同時,毛澤東也強調認識對實踐的反作用。在《實踐論》中,毛澤東從辯證的角度看待認識與實踐的關係,實現了唯物論與辯證法的有機統一。

?實踐論》將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社會的實際進行了有效的結合。毛澤東指出:“馬克思主義看重理論,正是,也僅僅是,因為它能夠指導行動。如果有了正確的理論,只是把它空談一陣,束之高閣,並不實行,那末,這種理論再好也是沒有意義的。”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科學的理論,如果不與具體的條件、實際相結合,超越時空,就會失去生命力。《實踐論》一方面肯定了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真理對無產階級革命的指導作用,另一方面強調了中國革命的特殊性,提出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

?實踐論》強調了人的一切認識離不開實踐,實踐是認識的開端,“只有社會實踐才能使人的認識開始發生”。“通過實踐而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從感性認識而能動地發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而能動地指導革命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全部認識論,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觀。”毛澤東從實踐出發分析了認識的整個過程,通過總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區分與聯繫、認識過程的兩次飛躍、認識的規律性和上升性等,打破了主觀唯心主義認識論、客觀唯心主義認識論和舊唯物主義認識論的侷限,構建了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將傳統的認識論提升到了實踐認識論的高度。

人的認識從實踐發生,又服務於實踐,要明晰這種聯繫,需從認識的整個過程中去把握。在《實踐論》中,毛澤東認為應在實踐的基礎上獲得感性認識,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再由理性認識回到實踐中。在認識發展的辯證過程中人的認識要經歷兩次飛躍。在“實踐—感性認識”的環節,毛澤東堅持唯物主義的反映論,認為人在實踐過程中通過感官獲得對事物表面的、外在的認識;在“感性認識—理性認識”的環節,毛澤東認為由於感性認識階段對事物的認識並不充分,在持續的實踐中人會將引起感覺和印象的東西重複多次引發認識過程的第一次飛躍,形成概念。在這一環節會進一步瞭解到事物的本質、整體和內部聯繫;在“理性認識—實踐”的環節,人們會拿“這種對於客觀規律性的認識去能動地改造世界”,“把理性的認識再回到社會實踐中去,應用理論於實踐”,完成認識的第二次飛躍。

第4篇

一個飽讀詩書的人,學識就淵博,書讀多了,就有真才實學,有了真才實學,他就與眾不同,是什麼不同呢?是氣質,是修養,是人品,是渾身流溢的書香味。“胸藏文墨虛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就是愛讀書的人的寫照。

愛讀書的人,不管走到那裏都是一道美麗的風景。他可能貌不驚人,但他有一種內在的氣質:幽雅的談吐超凡脱俗,清麗的儀態無需修飾,那是靜的凝重,動的優雅;那是坐的端莊,行的灑脱;那是天然的質樸與含蓄的混合,像水一樣的柔軟,像風一樣的迷人,像花一樣的絢麗……。

讀書是人的立身之本。對於書,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品味,不同的品味會有不同的選擇,不同的選擇會得到不同的效果,因而演繹出一道人與書的風景線:

有的人,讀書是為了獲取知識,增長才幹,他們比較注重思想性強、有哲理、有深度的書。書提高了他們的人生境界,使他們生活得很充實。這樣的人本身就是一本書,一本耐人尋味的好書;

有的人,讀書是為了愉悦身心,陶冶情操,他們喜歡讀唐詩宋詞,讀古今中外優美的散文,在悠哉閒適中修身養性,鑄就淡泊平靜的一生。這樣的人像似一首詩,清新素淨,可愛可敬;

還有的人,讀書只是一種娛樂和消遣,或者只是附庸風雅,他們熱衷於纏綿悱惻的言情故事和影星、歌星名人的花邊新聞。他們比較實際,有點兒俗氣,但好在他們畢竟讀點書,能通曉一些事理。

喜歡讀書的人,學歷可能並不高,但他一定有文化修養。有文化修養的人大都知書達理,處事冷靜,善解人意;

經常讀書的人,一眼就能從人羣中分辨出來。特別是在為人處世上也會顯得從容、得體;

經常讀書的人,一般不會亂説話,言必有據,而每一個結論會通過合理的推導得出,而不是人云亦云,信口雌黃;

經常讀書的人,他們有高智商,做事會思考,恰到好處地應對未知;

經常讀書的人,他們能把無序而紛亂的世界理出頭緒,抓住根本和要害,從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科學地拒絕盲目;

經常讀書的人,他們做的每一步都是深思熟慮過的,很少犯錯誤。這些都是平時乏讀書的人所欠缺的。

因為他愛讀書,足以怡情,其怡情,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

因為他愛讀書,足以博彩,其博彩,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

因為他愛讀書,足以長才,其長才,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

一個崇尚知識的社會陽光燦爛,一個熱愛書籍的民族活力永駐,一個善於引導讀書的學校寧靜和諧,一個勤於閲讀的人生絢麗多彩。

讀書直接促進着一個人的成長進步,讀書拓展着一個人的人生寬度,讀書涵養着一個人的精神氣質。我們幾乎可以説,讀書是萬能的,不讀書是萬萬不能的!

朋友們,讓我們都捧起書本,讀書吧!用一顆豁達的心去讀書,才能體味書中的微妙之處,汲取書籍中的養料。一本好書,相伴一生。

世界上最動人的皺眉是在讀書苦思的剎那,而最自然的一刻是在讀書時那會心的微笑;

人生最大的淒涼,莫過於退休的時候才猛然發現自己還沒有認真地工作過,而最大的悲哀,則是臨去的剎那才發現自己從未與書交過朋友。

人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而是因為可愛而美麗。我相信愛讀書的人都是美麗的,我喜歡讀書,我更喜歡愛讀書的人!我讚美你———愛讀書的人!

第5篇

綜合實踐活動這門全新的課程在人們困惑和懷疑的目光中如火如荼的開展起來了,在慶幸我縣綜合實踐活動以教學案例《焦點問題》《走進廣告》成功走進學生課堂的同時,也為教師因為剛接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而產生的各種問題擔憂,我常常想,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時 可能產生哪些問題?是課程理論層面的?還是教學技能技巧層面的?這些問題應該怎樣解決?因為深入課堂教學機會少,與教師交流時他們有很少吐露心跡,弄得我很茫然,不知從何出入手,恰在這時,羅主任給了我一本書《中國小綜合實踐活動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本着有則改之無則嘉勉的心態,潛心品讀,書裏的很多內容讓我沉浸其中,禁不住由衷的感歎,真是一本難得的好書。

此書根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和特點,立足教學實踐,系統地總結了教師在開展主題活動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並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全書思路清晰,層次分明,案例豐富生動,提供了許多可以借鑑、參考的寶貴經驗,現將我讀書後的一些粗淺想法説一説;

讀了《問題與策略》,我深刻體會到教師尤其是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師,作好教學準備非常重要,傳統教學觀認為,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具有“一桶水”,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強調,教師用“一杯水”的藝術創造“一桶水”的奇蹟,由於課程性質的要求,綜合實踐活動教師沒有統一的教材,是“一滴水”也沒有,所有的教學內容都由教師自主準備,俗話説,“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任你素質在好,教學技能技巧再高,沒有這一杯水也無法開展主題活動。那教師怎樣進行教學內容的準備呢?書中總結了以下幾點:

1、 根據學校所在地區的資源優勢、學生的知識技能水平、興趣特長確定活動主題。如活動主題《果樹的研究》,是結合開安中心校附近的果園資源及學生家裏的果樹資源在五年級開展的主題活動。

2、查閲果樹的相關資料,大範圍的感知主題內容。如有多少果樹,每種果樹的生長期,同一種果樹有多少不同的品種,果樹的日常管理,果樹病蟲害的預防和治療,果樹的交接技術,水果的產量與銷售等等

3、分析蒐集到的資料。如這些資料可以歸納整理成幾個子課題?學生可以採用那些方法開展研究?那些材料教難不適合學生研究?那些資料學生探究空間大,可以選擇多種活動方式?學生開展研究可能出現那些技術問題、心理問題?因該怎樣引導等等。

4、篩選材料,設計主題活動方案(設計教師主題活動指導計劃),或者設計具體的課堂教學設計如起始課的教學設計

5、進一步理解把握活動主題涉及的內容,列出學生開展主題活動可能需要的資源清單過。經過這五步對主題活動的思考和研究,教師就能夠獲得足夠多的一杯水(教學內容)。

一僧一缽思路之遙遠,一粥一飯思來之不易,雖然是小小的一杯水,很多教師仍然提出,學校條件太差無法解決。為什麼會有這種呼聲呢?通過調查研究瞭解到在主題活動中,學生和教師蒐集資料、開展活動的方式多采用調查、訪問、文獻查閲、網上查詢這四種方式,這四種方式雖然是最常用的,但也是最難使用的,因為調查、訪問的技術難度最大,要求會設計調查問卷、訪談提綱,要會統計,要能對調查的結果分析説明;文獻查閲需要大量書籍,農村學校很難滿足教師、學生的要求;網上查詢,多數學校電腦沒有連接寬帶,而且任課教師的微機技術水平低,有的甚至一點都不懂,最重要的是教師開發課程內容的能力十分有限,那怎麼才能解決農村硬件條件差、教師能力有限的困難呢?只要能圍繞學校所在地的區域資源和學生的學習生活、日常生活等開發活動主題,能利用多種多樣的學習方式蒐集資料、開展活動就可以解決。如主題活動《漫畫春節》的子課題“春聯”,多數從春聯的奇聞趣事、春聯的寫作方法、仿寫春聯三個角度開展活動,教師查資料、仿寫春聯都有難度,如果換個角度思考就容易多了,可以用觀察法、測量法讓學生體驗怎樣選購春聯,可以用對比法、觀察法説一説怎樣欣賞春聯,可以讓學生實地參觀春聯市場,寫寫觀察日記。教師幾乎都買過春聯,不同地方(象家裏、商店、學校、機關單位)不同位置(象大門、防盜門、室內門、倉房門),選擇什麼內容多大尺寸的春聯大家都耳熟能詳,至於藝術欣賞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讓學生學會用觀察對比的方法選出自己喜歡的春聯,能自圓其説即可。

因此主題活動內容的積累和豐富不只是準備好文本,吃透學生,更要注重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和適應性。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主題內容的開發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我們鍥而不捨,努力追求,教學準備想説愛你也容易。

縱觀全書,可以看出作者隨着課程實施的發展進程,不再關注基於課程理論的主題活動過程操作要點的分析和探討,作者關注的是有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強調的是教師指導學生開展主題活動時細節性教學問題的分析和解決如師生互動問題、生生互動問題,活動主題的分解等等。

老子常説:“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這名話形象而生動地概括了細節的重要性,告訴了我們細節不容忽視。重視教學細節,這是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對教師教學的必然要求。説到教學細節,眾所周知,它是構成課堂教學活動的一個個外顯的最小單位,是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中形成的,且具有獨立的教學意義和價值。一個個教學細節處理好了,我們的課堂教學必然能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必須能有效地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我用兩名教師兩個活動主題實驗引導學生分解活動主題的細節性問題,以《人民幣的研究》為例説明研究的結果,第一次試課,教師引出活動主題後,引導學生從使用人民幣—錢的經歷入手,提出自己想研究的問題,或者自己不知道又想了解的問題,學生提出了為什麼叫人民幣?怎樣辨別假幣?損壞了的錢怎樣兑換等四五個問題後,任教師怎樣啟發,學生就是一副茫然不知所措的樣子,提不出任何問題。第二次試課;教師拿出一沓不同版本不同幣值的人民幣發給學生,讓學生仔細觀察,再與同桌對比,看有什麼不同?你有哪些新發現?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提出了(1)人民幣有多少版本(2)第一次發行人民幣在什麼時候(3)每次發行的人民幣票樣各是什麼,總值是多少(4)人民幣上有那些圖案等二十多個問題,課堂上學生信心實足,爭先恐後的提出自己的問題,並且為自己能提出與別人不一樣的問題而興奮不已,沒輪到發言的學生急的直喊“老師” “老師” ……“我” “我”……

同一個主題,同一個指導教師,同一個班的學生,前後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反差呢?一張小小的紙幣引發了學生的共鳴,使學生走上了發現之路,使課堂教學走向精彩,我們在課堂上、在活動中常會遇到許多特定的情景,沒有什麼理論、研究書籍可以直接地具體地告訴你,在特定的情況下該作什麼,該怎麼做,關注教學問題,關注教學細節,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教學風采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生機,讓我們的學生充滿活力。

“一心渴望偉大、追求偉大,偉大卻了無蹤影;甘於平淡,認真做好每個細節,偉大卻不期而至。”成也細節,敗也細節,細節問題的重要性由此可見。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這本書中所強調的注重細節的理念對於我的教學工作有着十分重大的借鑑意義。使我能把這一理念運用到我的工作中,為我們的教育服務。

世界上最遠又最近的距離是人的思想,改變你的思想,就等於改變你的人生,這本書給予我的就是這樣一種思想,一種觀念,一種習慣,那就是“作教育不要有任何藉口”,有困難可以克服,有問題可以解決,要的是行動而不是心動、藉口,學科教研如此,讀書也是如此,書籍是人類知識的源泉,是人類智慧的結晶,生活裏沒有了書籍,就好象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象鳥兒沒有翅膀,教師讀書不僅是尋求教育思想的營養、教育智慧的源頭,也是情感與意志的衝擊與交流,讀書能讓我們更加善於思考,更加遠離浮躁,讀書也讓我們的教育更加充滿智慧,更加富有激情。讀書吧,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一種情懷。

第6篇

如何使教師能更好的發展自己,使自己更符合新課程對教師專業知識層次的需求,《教師專業化的理論與實踐》一書中已指出教師是“個人成為教學專業的成員並且在教學中具有越來越成熟的作用這樣一個轉變過程”。終身學習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重要保證。教師專業化是現代教育發展的歷史要求。現在越來越提倡學習化社會。學習成為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會學習尤為重要。要有競爭力、應變力,首先要有學習力。我認為教師的責任是使學生由學會知識轉向學會學習。“學校”就是作為學習者的學生和作為學習者的教師同時存在的場所。21世紀的教師已不是就時間意義而言,更多的是就教師身上所體現的新世紀人的素質而言,教師應當首先改變心智模式,意識到教育者再也不可能居於對教育的壟斷性地位,他本身需要終身學習,才能夠以引導者的身份進行教育,也才能夠實現教育者和學習者的平等性合作地位。

教師專業化是現代教育發展的要求和必然趨勢,不斷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也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現實需要。當前,隨着教育整體水平的提高,特別是隨着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的教師質量與全國實施素質要求的差距明顯表現出來。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我國的初步建立、加入wto以及人才市場競爭局面的出現。只有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教師,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只有教師自身具備不斷學習提高的能力,才能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教師的創新能力需要終生培養,教師的創新動機需要終生激勵,而無論是創新能力還是創新動機都來源於教師的終身學習。

從教師職業特點的角度看也要求教師要終身學習。教師迫切需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適應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新概念;提高將知識轉化為智慧、將理論轉化為方法的能力,適應綜合性教學、研究性教學、實踐性教學的新要求;提高將學科知識、教育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有機整合的能力;增強理解學生和促進學生道德、學識和個性的全面發展的'綜合水平,學會從哲學的角度思考,我們會發現——儘管每種人生千差萬別,但從邏輯上存在着一個普遍的發展模式,即:“認識自我——實現自我——超越自我”。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所説:“沒有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誠然,人生修養是一項極為複雜、艱難的工程,而一個樂於高度自我超越的教師是永不停止學習的人,我願意進行終身的學習,形成完整的人格,實現自我超越,影響我的學生。

教師的專業成熟是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需要經歷一系列的發展階段。教師的勞動不同於一般的勞動,教師的專業實際上包含兩個專業:一個是學科專業,一個是教育專業。教師的工作要求教育工作者既是學科知識的專家,又是學科教學和教育知識方面的專家。優秀的教師既需要有深厚的學術根底,廣闊的學術視野,不斷更新知識,追逐學術前沿的意識,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諦,瞭解青少年發展的規律,懂得教什麼和怎樣教,掌握現代信息技術,以及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對學生認真負責的品質。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教師的職能,發展學生的潛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熱門標籤